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共35页文档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1 概述 (3)1.1 任务依据 (3)1.2 工程概况 (3)1.3 勘察目的和任务要求 (3)1.3.1勘察目的 (3)1.3.2标准与规范 (3)1.4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4)1.5勘察方法及工作布置 (4)1.5.1勘察手段、方法 (4)1.5.2工作量布置原则 (5)1.6高程、坐标系统及测量 (6)1.7 实际完成勘察工作量 (6)2 自然地理、气象与水文 (6)2.1 地形、地貌 (6)2.2 气象条件 (6)3 区域地质概况及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6)3.1 区域地质概况 (6)3.2 地层岩性 (7)3.3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7)3.3.1室内土工试验 (7)3.3.2标准贯入试验 (7)3.4 不良地质作用与特殊性岩土 (7)3.4.1 不良地质作用 (7)3.4.2 特殊性岩土 (7)4 场地的地震效应 (8)4.1建筑场地类别 (8)4.2抗震设计基本条件 (8)4.3砂土液化 (8)4.4软土震陷 (8)4.5抗震地段划分 (8)5 水文地质 (9)5.1 地表水及地下水 (9)5.2 水的腐蚀性评价 (9)6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9)6.1 工程环境条件评价 (9)6.2 基础选型 (9)6.3各地层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 (9)7 结论与建议 (10)附图平面图 1张(A3)柱状图 2张(A4)附件土工试验1张(A3)1 概述1.1任务依据公司的委托建设单位:勘察单位:1.2工程概况拟建一座蓄水池和一条抽水管道。
1.3勘察目的和任务要求1.3.1勘察目的根据建设方要求,有针对性地对拟建场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主要目的:1、初步查明地下水类型、地下水位和水质;2、初步查明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初步提出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3、初步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3.2标准与规范1、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2014);《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2、行业及协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83-2011);《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3、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广东省标准)(DBJ15-31-201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15-38-2005)。
【精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7/9/20179:30:54 PMxx省xx县xx镇虹阳水库安全鉴定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目录1、绪言2、库区地质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评价2.1库区地质概况2. 1. 1地形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2. 1.2地层岩性2. 1.3地质构造与地震2. 1.4水文地质条件2. 2库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2. 2. 1水库渗漏问题水库浸没问题库岸稳定问题2.2.4库内淤积问题3、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3.1坝区地质概况3. 1. 1地形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3. 1.2地层岩性3. 1.3地质构造3. 1.4水文地质条件3. 1. 5岩体风化岩体物理力学性质3.2坝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3. 2.1坝基抗滑稳定3. 2. 2坝基及绕坝渗漏3. 2. 3近坝库岸稳定3.3坝体填筑物质量及防渗性能评价3. 3.11969年完成坝体心墙土3. 3. 2防渗斜墙土3. 3.3迎水坡坝壳土(1969年完成坝体土)3. 3.4背水坡坝壳土(1974年完成坝体土)3. 3.5反滤棱体3. 3. 6坝体与坝基的接触关系3. 3.7坝下涵管⑶坝基岩体的透水性坝基岩体均为震旦系上统变质细砂岩,局部夹变质中砂岩,据坝轴线ZK1〜ZK5钻孔压(注)水试验资料分析,基岩透水性一般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左岸坝基渗透系数K=1.8 X IO。
〜7.0 X lO'm/s、透水率q=0.50〜19.0Lu、属微〜强透水性,河床坝基q=9.0〜66.00Lu,属弱〜中等透水性,右岸坝基K=3.0X 10^.0X lO^cm/s.透水率q=7.80〜22.0Lu、属弱~中等透水性。
按透水率q<10Lu作为相对不透水层标准,左岸坝基透水层厚度12.2-18.6m ,河床坝基透水层厚度5.4m ,右岸坝基透水层厚度10.9-19.5m,相对不透水层顶板线总体向河床倾斜。
坝轴线左坝肩ZK1孔钻进至6.6 m、右坝肩ZK5孔钻进至6.2m及河床段背水坡ZK6钻进至12.20m时,孔内冲洗液全漏,漏水均发生于强风化岩层中,分析为强风化岩层中局部裂隙发育,尤其前述①组近平行坝轴线方向裂隙与近顺河向垂直坝轴线层面互相切割,形成岩体裂隙密集带而产生渗漏通道,形成漏水。
工程地质勘察_报告模版
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目录1 前言 (2)1.1拟建工程概况 (2)1.2勘察目的任务及技术标准 (3)1.3勘察工作方法及其完成情况 (5)2 场地自然、工程地质条件 (7)2.1 气象 (7)2.2 地质构造 (7)2.3 地形、地貌 (7)2.4 场区地层及岩土特性 (8)2.5 场地地下水情况 (9)2.6 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9)2.7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9)3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10)3.1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10)3.2地基土的湿陷性评价 (10)3.3原位测试 (12)3.4静力触探测试 (13)3.5剪切试验 (14)3.6水和土的腐蚀性评价 (15)3.7不良地质作用及地下埋藏物 (15)4 地基与基础方案分析评价 (15)4.1 天然地基的分析评价 (15)4.2地基处理的分析评价 (16)4.3边坡稳定性分析 (20)4.4基坑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 (21)5 结论与建议 (22)5.1结论 (22)5.2建议 (22)6 图表 (23)6.1附图 (23)6.2附表 (23)某新型居住社区场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1 前言1.1拟建工程概况1.1.1 任务来源受XX有限公司的委托,XXX地质工程有限公司承担某新型居住社区场区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
1.1.2 工程位置新型居住社区场区位于XX村西侧,其四至为:南临11111国道及拟修丁公路、西临耕地及拟修创新二路、东临民房及拟修新11111国道、北临耕地及拟修炎黄大道,交通便利。
1.1.3拟建工程概况依据委托方提供:拟建场区共有22栋建筑物,拟建建筑物的具体位置和平面尺寸详见《拟建工程平面布置图》(附图1)与建筑物工程特征一览表(表1)。
建筑物工程特征一览表表11.2勘察目的任务及技术标准1.2.1勘察目的任务本次勘察的目的是查明、分析、评价拟建场区的岩土工程条件,为建筑物施工图设计提供所需岩土工程参数。
其任务如下:1查明拟建场区各地层的时代、成因、岩性、地层结构和均匀性以及特殊性岩土的性质,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和坚硬地层的分布以及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基础影响深度内各层土的承载力做出评价;2查明拟建场区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埋藏深度;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随深度的变化;场地湿陷类型和地基湿陷等级的平面分布;3查明拟建场区及其附近有无地下不利埋藏物及其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预测其发展趋势,并提出防治建议;4提供地下水等环境水的变化趋势及对拟建建筑物地基基础的影响,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5对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及地震效应作出评价,确定场地类别;6依据拟建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建筑物的特点和设计要求,对场地、地基作出评价,推荐合理的地基与基础方案;7查明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报告范文
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是为了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和可行性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进行的工程地质勘察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地质背景该地区位于山脉腹地,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和页岩组成。
地表地貌以起伏的山地为主,地下水资源丰富。
地震活动频繁,属于高地震烈度区。
三、勘察范围和方法本次勘察范围包括工程建设区域及周边500米范围内。
采用的勘察方法包括现场地质调查、岩石和土壤取样、地下水勘查、地球物理勘测等。
通过对勘察区域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获取了大量的地质数据。
四、地质情况1.岩石特征勘察区域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组成,岩性坚硬,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稳定性。
地下存在一些断层和节理,需要在设计和施工中加以注意。
2.土壤情况勘察区域的土壤主要分为黏土、砂土和砾石土。
黏土含水量较高,容易发生液化现象;砂土排水性较好,适宜作为基础填料;砾石土孔隙率大,透水性好。
3.地下水情况勘察区域地下水位较高,水质良好,水量充足。
地下水受地层裂隙和断层的影响较大,需要合理利用和控制。
五、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根据勘察结果,结合地质灾害历史数据和地震活动情况,对勘察区域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结果显示,该区域存在滑坡、崩塌和地震等地质灾害风险,需要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六、工程建议根据勘察结果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提出了以下工程建议:1.地震设计要求:根据地震烈度和建筑物重要性等级,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2.地基处理:根据勘察结果和土壤工程性质,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地质灾害防治: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加固边坡、设置防护网等,确保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七、结论本次工程地质勘察调查结果表明,勘察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存在地震和地质灾害等风险。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和可行性。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路线走廊带的地形、地貌单元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明显。
将工作区划分为两种地貌类型和五种次级类型地貌,分为侵蚀堆积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两大类。
(1)侵蚀堆积地貌①河流堆积漫滩和一级阶地(Ⅰ1)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滩地。
堆积漫滩由近代冲积粉砂土、砂砾卵石构成。
表面低平,宽数十至千余米,后缘高出江面4~10m。
一级阶地由近代冲积粘质砂土、粉砂土、砾卵石组成,表面平整宽阔,略倾向江面,顺江延伸,长数至十余公里,宽约1km,前缘高出江面10~30m。
②河流堆积阶地(Ⅰ2)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二三级阶地。
上部堆积黄色砂质粘土,下部为粘土夹砾卵石,组成二级及三级基座阶地。
阶地台面不平整,切割处可见基岩出露。
二级阶地高出江面50~80m。
延伸1~4km。
(2)构造剥蚀地貌①浅切丘陵(II1)主要分布于岷江以北大塔场一带,绝对高程一般300~400m,相对高差多在20~60m,平缓宽谷较为发育,短而多,形成珊瑚状丘陵,河谷横断面多呈箱形,丘陵形态呈圆丘、块丘状。
②深切丘陵(II2)分布于岷江南岸宜宾一带,由侏罗系砂岩和泥岩组成,绝对高程400m以上,相对高差60m 左右,局部可达100m,丘陵形态多为串珠丘、脊状丘、塔状丘。
沟谷一般为“V”字型。
纵沟之坡角、坡长均不对称,顺向坡缓。
③台状低山(II3)分布宜宾市以西,主要分布于向斜构造上,海拔500~1000m,高出周围丘陵顶200m。
台地多呈条带状,四周上部壁立,台面不平整。
纵横沟谷极为发育,沟谷多呈“V”字型,坡角15°以上。
2.2 气候、水文2.2.1气象路线所在区域属中亚热带暖湿润型季风气候,表现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冬暖夏热,夏季雨量充沛,冬季少雨而干燥,秋季多绵雨,春末夏初常有冰雹。
据多年统计资料,年平均气温17.5~18.0℃,极值气温-2.5~39.5℃,最热月平均气温在7月为27.3℃,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月为7.9℃。
(整理)w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武汉市XXX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前言㈠工程概况本工程由武汉市XXX兴建,我院中标承担该工程勘察任务。
我院为配合该项目设计工作的需要,对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目的是了解拟建场地范围内地层分布、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质构造、地下水埋藏条件等基本情况,为基础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场区内由设计单位布置勘察钻孔16个(钻孔编号为1~16),钻孔深度为35~45m。
钻孔位置及孔口标高等详见“钻孔位置平面图”。
㈡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1、查明场区内的地形地貌和地基土层分布、成因、类别、时代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调查场区内是否存在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对场地及地基进行评价,对场地建设适宜性作出评价。
2、查明勘察场地内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其腐蚀性。
3、对地面以下20m深度范围内的饱和砂土和粉土的地震液化问题作出评价,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4、提供各土层的地基承载力及桩基参数,对拟建建筑物的地基基础方案提出建议。
㈢工程勘察分级1、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征,以及由于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本工程重要性等级确定为二级工程。
2、本项目为新建综合楼工程,勘察场地处于下更新统武汉组侵蚀剥蚀台地地段,经人工填土平整,现地形平坦,地质环境条件中等复杂,场地等级属中等复杂场地。
3、本场地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岩性变化较大,为中等复杂地基。
综合以上条件,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确定为乙级。
㈣勘察工作时间及完成工作量外业钻探工作于2011年3月6日开始,至2011年3月14日结束。
室内土工试验以及资料整理工作随外业钻探施工一起进行。
本次勘察共完成实际工作量详见表1及“勘探点一览表”。
表 1 完成实际工作量一览表工作项目外业施工室内试验工作内容钻孔16个总进尺标贯测试(16孔)水样土样工作量 616.45(m) 201 (次) 2 55(组)㈤采用规范标准及坐标、高程1. 采用规范标准⑴《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⑵《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⑷《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⑸《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建筑工程地质勘测报告
第一章概述受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对拟建xx城工程A-09区和A-19区进行了工程地质详细勘察工作,并提交了岩土勘察报告。
第一节、工程概况1、场地位置:拟建场地位于xx市南新道以南,学院路两侧,总占地面积约564.27亩,为住宅用地。
本次勘察高程采用绝对高程。
2、建筑物的主要数据和特点见表1:表1 拟建工程概况表建筑物名称建筑物高度(米)地上层数地下层数结构类型基础埋置深度(m)基础形式基底压力(kPa)A-09区高层住宅(包含地下车库)54.0-78.75 18-26 1 框剪 4.0~4.5 筏板或箱型360~520A-09区迎宾楼及商业4.0-6.0 1 1 框架 4.0 筏板30A-19区别墅(包含地下车库)12.8-20.0 4-6 1 框架 3.0 筏板80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第3.0.1表中规定,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第二节、勘察目的本次勘察目的如下:1、查明场地内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2、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成因、组成及分布规律,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3、确定地基承载力,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并对地基和基础设计方案进行分析;4、查明地下水的成因、埋藏条件和动态规律,评价地下水对建筑物和施工的影响;5、确定拟建场地的地震设防烈度,划分建筑场地的类别,判定场地内饱和粉土和饱和粉细砂在地震作用下的液化趋势;6、查明场地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7、判定场地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8、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9、提供基坑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并对基坑开挖方案进行分析和建议。
第三节、勘察依据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4、《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5、《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6、《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9、《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J366-2004)10、《河北省建筑地基承载力技术规程》(试行)(DB13(J)/T48-2005)第二章勘察方案第一节、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的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及地基复杂程度等级综合确定如表2。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范文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XXXXXXXX工程名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二○一七年七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前言1.1工程概况1.2勘察内容1)对坝址区内主要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特性和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别、规模和特征等的阐述。
并查明坝基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
2)查明坝基及坝肩渗漏、渗透特性等水文地质条件,经过压水试验等查明坝基渗透性。
3)经过砌体取芯样做抗压强度试验、坝体压水试验等检查坝体砌筑质量。
4)经过钻孔试验数据对坝址工程整体地质情况进行描述和确认。
1.3勘察依据及执行标准本次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规范、标准及文件●行标《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 )●国标《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 )●行标《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 )●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 )●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设计单位提供《钻探技术要求》1.4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完成情况1.4.1勘察工作布置本次勘察工作勘探点的数量和位置由设计单位布设,详见“坝址区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S-1)”。
勘探点的位置沿坝体工程布置,左、右岸坝肩各布置1个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2个,勘察点间距约98米。
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和“勘探点布置图”,遵照现行规范和有关文件的要求,布设2个均为控制孔,孔深控制:各孔深入稳定基岩、压水试验值小于3Lu。
1.4.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本次勘察工作于12月22日至12月28日完成野外钻探、取样及压水试验等工作;室内试验自12月29日开始,1月10日结束。
完成的具体工作量见表1.4.2-1、勘探点信息一览表1.4.2-2。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分析地貌的演化过程,包括构造运动、侵蚀作用、堆积作用等对地 貌的影响。
气象水文
气候特点
描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降雨量、蒸发量、气温等 气候特点。
水文特征
分析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水文特征,包括水 位、流量、水质等。
水文地质条件
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动规律以及与地表水的 关系,评估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
的地区。
槽探的缺点是只能观察到浅层的 地质情况,且在复杂地形和地层
中挖掘难度较大。
物探
物探是利用物理方法进行工程 地质勘察的一种方法,常见的 物探方法包括地震勘探、电法 勘探、磁法勘探等。
物探的优点是能够在较大范围 内进行快速、高效的勘探,且 对地层的分辨率较高。
物探的缺点是需要专业的设备 和人员,成本较高,且在复杂 地形和地层中勘探效果可能受 到影响。
地下水控制
合理设置排水沟、集水井等设 施,降低地下水位,同时采取 措施防止水质污染。
土壤加固
对土壤液化严重的地区,可采 用振实法、排水法等加固土壤, 提高抗剪强度。
地下空洞处理
对发现的地下空洞,应根据其 规模和位置采取回填、灌浆等 措施进行处理。
监测与预警
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地质灾 害风险。
报告范围和限制
范围
本报告涵盖了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质构 造、岩土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 的勘察结果。
限制
由于勘察工作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报 告提供的地质资料仅供参考,实际工 程中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 判断。
地质环境
02
区域地质概况
区域地质构造
描述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包括断层、褶皱 等地质现象。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图文)
1 前言受xxxx的XX公司承担了xxxx边坡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目的是为xxxx 边坡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1.1 工程概况XX市平而关联检楼边坡工程项目位XX市区约22公里处的平而村,平而河大桥北侧,有凭祥到平而关公路到建设场地。
工程勘察范围为从国界线往东方向约210m。
原始地面标高为161.16~207.72m,相对高差约46.56m,因坡面较陡,且未采取防护措施,在雨水的冲刷下,危及坡脚建筑物的安全,故需对其进行治理。
由于场地整平,导致联检楼北端、东端、西端形成高1.00~34.00m的人工边坡,边坡总长约210m。
边坡为岩质边坡,由泥岩风化残积土及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钙质泥岩组成。
该边坡属于人工开挖边坡,坡顶无建筑物,但植被较发育,坡脚为拟建xxxx(边坡距联检楼约4m),坡体主要由中风化泥岩、中风化钙质泥岩组成,坡度约40°,目前该边坡暂时处于稳定状态,未出现较大的滑坡和坍塌事故,但在雨水冲刷和风化作用下,今后势必出现滑坡和坍塌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对坡脚建筑物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拟对xxxx边坡治理工程边坡的安全等级一级,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一级,边坡勘察等级为一级。
1.2 勘察目的、技术要求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技术要求,确定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为:1 查明边坡地段各岩土层的类型、分布、厚度和工程特性以及主要结构面与临空面的关系,确定边坡类型和可能的破坏形式;2 查明边坡和其周边的地形地貌条件及坡面植被、地表水对坡面、坡脚的冲刷情况;3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判断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及金属结构的腐蚀性;4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方案;5 提供有关边坡开挖与支护的设计参数等。
1.3 勘察工作技术规范和规程本次勘察依据的规范、规程如下: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2《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8-2006);3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__年版);4《广西壮族自治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T45-002-2011);5《广西膨胀土地区建筑勘察设计施工技术规程》(DB45/T36-2007);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7 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分图》(GB18306-2001);8 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9《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 /T 87-2012);10《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11 甲方提供的场地平面分布图;12 工程合同书。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
第一章概述 1.1 工程概况拟建项目汝城(赣湘界)至郴州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湖南省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起点位于汝城县热水镇以东湘赣交界的塘口,与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江西省境段相接,向西经汝城县益将、汝城县城南、岭秀、文明镇南、宜章县里田镇、赤石,于铁山里村与京珠高速公路及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湖南省境西段相连,推荐方案路线全长约101.6公里。
本工程于2005年9~10月,配合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对项目区采用遥感与工程地质测绘、简易勘探、工程物探、控制性钻探等方法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于2005年11月完成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制。
1.2 勘察工作依据、目的、内容1.2.1 工作依据1.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2.交通部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3.交通部部颁《公路桥函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4.交通部部颁《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070-2004);5.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地质遥感勘察规范》(JTG/T C21-01-2005);6.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7.交通部部颁《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8.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9.《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0.《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1—2001);11.《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1997);12.《多道瞬态面波勘查技术规程》(JTG—2004)。
1.2.2 勘察目的、内容对拟建项目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以了解项目所在地的工程地质特征、各工程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与控制工程方案的主要地质问题,为拟定路线走向、桥位、隧址工程方案的比选及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提供地质资料。
其勘察内容包括:1.研究项目区的自然地理、区域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及其与工程的关系,并作出初步评价;2.对控制路线方案的复杂地形地段,了解地质与不良地质概况,提出路线方案的布设与比选意见;3.对控制路线方案的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地段,了解其类型、性质、范围及其发生和发展情况,评价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程度,并提出防治意见;4.对控制路线方案的特大、大桥桥位,了解其自然与地质条件,提出桥位比选意见;5.对控制路线方案的隧道,了解洞身的围岩级别、地应力分布、水文地质条件、洞口稳定条件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提出隧道位置的比选意见;6.了解项目区筑路材料的分布、质量、储量、开采和运输条件以及工程用水的水源和水质。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名称:渭源县莲峰镇镇区道路工程编号: HGYTS-10KC-67项目负责人:编写:编录:审定:审核:院长:(正文共 8 页,共35页)核工业天水工程勘察院二O一O年八月十八日目录第一部分文字报告1、工程概况2、勘察工作3、自然地理条件4、工程地质及地下水埋藏条件5、场地地震效应6、岩土工程分析评价7、筑路材料8、结论及建议第二部分附图1、勘探点平面位置图2、钻孔柱状图3、工程地质剖面图4、颗粒分析成果图表第三部分附表1、土工试验表2、土腐蚀性分析报告3、黄土湿陷量计算表4、地层分布统计表5、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渭源县莲峰镇镇区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工程概况受甘肃省渭源县莲峰镇镇政府委托, 核工业天水工程勘察院于2010年7月16日开始,对其拟建的渭源县莲峰镇镇区道路工程建筑场地进行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于2010年7月24日结束现场工作。
拟建公路为市政公路,由一号路、西一路和西二路组成,一号路长约1140m,西一路长约583m,西二路长约883m。
本次勘察的任务和要求:(1)查明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地层结构及其时代成因、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工程特性、地下水条件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等;(2)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确定地基承载力;(3)提供场地土的类别和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划分对建筑物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4)查明埋藏的河道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提供合理化处理方案或建议;(5)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并评价对混凝土的侵蚀性;(6)提出地基基础、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建议;2、勘察工作2.1 勘察工作量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的相关规定,该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等级为二级,因此,本次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根据勘察的任务和要求,共布置15个勘探点。
其中探井10个,钻探孔5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工程地质图的发展
(1)1976年由IAEG召开的工程地质编图学术会议,会后出 版了“工程地质图及编制指南”,并附有样图,对编图原则 和方法提出综合性建议。
(4)结论 在论证基础上,对各种具体问题作出简要、明确的回答。
二、报告应附的图表
勘察报告应附必要的图表,主要包括: (1) 场地工程地质图(附勘察工程布置)。 (2) (3) (4) 岩土利用、整治、改造方案的有关图表。 (5)
(二)工程地质图
为了确切地反映某一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单用叙 述的方式是不够的,必须有图件配合。为了将某一工程地区 内的工程地质条件和问题,确切而直观地反映出来,最好的 方法是编制工程地质图。
(4) 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包括各项岩土性质指标的测 试成果及其可靠性和适宜性,评价其变异性,提出其标准值;
(5) 工程施工和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的预测
(6) 根据地质和岩土条件、工程结构特点及场地环境情况, 提出地基基础方案、不良地质现象整治方案、开挖和边坡加固 方案等岩土利用、整治和改造方案的建议,并进行技术经济论
(2)环境地质图的目标 A、在详细程度上能满足地方规划的有用信息; B、在广度上能提供结构规划权系及其评价手段; C、能提供考虑发展的建议书文义; D、能帮助专业工程师和地质学家对收集到的基本资料进行 快速评价。
5、工程地质图的类型
根据多年来实际出现的类型,大致可按内容和用途分类 如下:
(1)按内容分类 A、工程地质条件图(基本工程地质图) 综合反映工作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对条件的总体评
如建筑物持力层顶板埋深或高程等值线图、地下水等水 位线图、岩土渗透性(K值)等值线图,岩土c、值、压缩 系数a、变形摸量E等值线图等。显然,编制这类图件需要大 量数据,一般在详细勘察阶段才有可能编制。常作为重要工 程地质图件的辅助图件。
工程地质图是工程地质工作全部成果的综合表达,工程 地质图的质量标志着编图者对工程地质问题的预测水平,工 程地质图是工程地质学家(技术人员)提供给规划、设计、 施工和运行人员直接应用的主要资料,它对工程的布局、选 址、设计及工程进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工程地质图一般包括平面图、剖面图、切面图、柱状图 和立体图,并附有岩土物理力学性、水理性等定量指标。工 程地质图除为规划设计使用外,还可为下一阶段的工程地质 勘察工作的布置指出方向。
1、报告的内容
(1) 委托单位、场地位置、工作简况,勘察的目的、要求 和任务,以往的勘察工作及已有资料情况。
(2)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布置,包括各项勘察工作的数 量布置及依据,工程地质测绘、勘探、取样、室内试验、原位 测试等方法的必要说明。
(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不良地质现象等内容,对场地稳定性和 适宜性作出评价;
(4)环境地质图的编制(和工程地质相关图件)。
3、工程地质图的最新进展 (1)出现综合性多层次多因素的环境工程地质图; (2)灾害预测地质图的发展,如滑坡灾害分区图(按概率分
区); (3)计算机及GIS系统在工程地质编图中的应用,也是目前
编图工作的主流和热点。
4、环境地质图
(1) 环境地质图包括图件内容 A 、基础资料图
(7) 对建筑结构设计和监测工作的建议,工程施工和使用 期间应注意的问书既是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综合、总结,具
有一定科学价值,也是工程设计的地质依据。应明确回答工程 设计所提出的问题,并应便于工程设计部门的应用。
报告书正文应简明扼要,但足以说明工作地区工程地质条 件的特点,并对工程场地作出明确的工程地质评价(定性、定 量)。
1、工程地质图基本特点
(1)工程地质图是针对工程目的而编制的地质图件,它不同 于一般地质图,它应该提供具有鲜明工程特色的信息,并按照 与比例尺相称的精度,反映对某一地区的工程地质评价。
(2)综合测绘、勘探、试验、长期观测所获得的成果,反映 区内综合的或某一方面的工程地质条件。
(3)图的类型、比例尺、因工程对象和勘察阶段而不同。
价,但不作分区。它表示各类建筑物区的基本工程地质条件 及综合评价,有时也可针对某类建筑的特点,有选择地表示 某些条件或因素,以便使用图件重点突出,便于生产部门使 用。又称综合图。
B、工程地质分析图(分析图) 针对某一重要的专门工程地质问题,分析有关因素的变
化规律的图件。图中只反映某一种因素或某一种岩、土指标 的变化规律,常以等值线图的形式出现。
报告由正文、附图、附件三部分组成。
(1)绪论 说明勘察工作任务,要解决的问题,采用方法及取得的成 果。并应附实际材料图及其他图表。
(2)通论 阐明工程地质条件、区域地质环境,论述重点在于阐明 工程的可行性。通论在规划、初勘阶段中占有重要地位,随 勘察阶段的深入,通论比重减少。
(3)专论 是报告书的中心,重点内容着重于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 评价。对工程方案提出建设性论证意见,对地基改良提出合 理措施。专论的深度和内容与勘察阶段有关。
示出岩土类型、基岩等值线、采矿区、竖井、平硐、钻 孔位置、填土、滑坡及边坡角、工程特性及矿床、地下水资 源等。
B、演绎图 矿产资源、地基条件、设置地下贮存建筑物的潜力。
C、环境潜力图 (环境容量图)
矿产、地下水和农业有关的资源开发问题,指导开发并指 出建筑物不应覆盖的地段或不允许场地填土污染的地段,或 其他限制(如不良地基、滑坡、塌陷敏感地段或洪涝敏感地 段)。
(2)我国已编制了1:400万中国工程地质图(1990),省级 1:100万工程地质图。如湖北省1:100万环境地质图系,含11幅 图件,反映地貌、构造、岩性、山体稳定性、岩溶发育程度、 河湖变迁、自然灾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旅游地质等内 容。
(3)1990年8月6日—10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六届国 际工程地质大会,将工程地质图列为第一项议题(收到论文 36篇),归纳工程地质编图工作的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