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旅游与文化资源整合问题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挖掘文化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措施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挖掘文化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措施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全域旅游是指通过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将城乡、自然、人文等多种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形成一个整体的旅游新格局。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域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挖掘和利用各地的丰富文化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当前旅游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文化资源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的文化资源如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等已经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
而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不仅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还能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在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下,挖掘文化资源成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当前,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文旅融合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
一些地区的文化资源整合不够,利用效率不高;文旅项目合作不够紧密,互补度不足等。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如何挖掘文化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为相关部门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提出在当前全域旅游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挖掘文化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不断升级和多样化,传统的景点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旅行的需求,游客更加注重体验、参与和感知。
如何深度挖掘各地独特的文化资源,打造具有特色和魅力的文旅产品,已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课题。
文化资源在全域旅游中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出来。
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多样化的人文景观,是各地区吸引游客的重要吸引点。
目前很多地方的文化资源仍未得到有效挖掘和利用,导致资源闲置、浪费,旅游产品缺乏独特性和竞争力。
如何通过有效措施加强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全域旅游背景下如何有效挖掘文化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为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做出探索和建议。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探讨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如何挖掘文化资源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形势、政策与路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正在经历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转变,深度融合为产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推动了文化和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本文将从形势、政策和路径三方面分析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现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一、深度融合形势1. 产业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壮大,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旅游消费需求逐渐增加。
文化与旅游业的需求逐渐成为了消费升级的重要内容,文化与旅游结合形成了产业升级的大趋势。
文化和旅游产业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促进了全新的产业发展模式。
2.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观光、娱乐,而是更注重文化和精神层面的需求。
游客通过旅游更多的是为了获得文化、历史、人文体验。
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已成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创新供给的重要途径。
3. 创新发展模式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业的支持,而旅游业的发展也需要文化产业的支持。
深度融合提升了两者的协同发展模式,文化资源的价值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和利用。
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了产业生态链的全新格局。
二、政策支持1. 深化文化旅游融合我国政府提出了深化文化旅游融合的政策,指导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两者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协调机制、资金支持等各种手段推动文旅融合。
2. 发展相关产业链政府鼓励发展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的相关产业链,如文化创意产业、休闲度假产业等,为文旅深度融合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好的资源保障。
在政策方面,加大对相关产业链的扶持和引导力度。
3. 开展国际合作我国政府还在国际层面积极开展文化与旅游产业合作,促进文化和旅游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优质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政府鼓励文化和旅游企业参与到国际合作中,提升行业整体实力。
三、推进路径1. 加强文化资源整合文化资源是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础。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调发展研究——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
遗产Heritage黄河黄土黄种人2023.11(下)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调发展成为一个迫切问题。
文化遗产作为历史和文化传承的珍贵承载体,与旅游业密切相连。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文化遗产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也愈发凸显。
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协调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为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以促进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承载国家和民族文化记忆的珍贵载体。
黄河流经甘肃省白银市258千米,总流域面积1.47万平方千米,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
白银市历史文化悠久,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之一。
黄河石林、黄河水川大峡、乌金峡、红三峡、黑三峡是大自然给予白银的馈赠,鹯阴古城遗址、唐代柳州古城遗址、唐代迭烈寺遗址、明长城遗址、永泰龟城、西番窑、法泉寺石窟、五佛沿寺石窟、寺儿湾石窟等遗址遗迹,是先辈们留给白银的宝贵遗产。
白银市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比如花会、灯会、年画等,这些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和独特的地域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来白银游览观光。
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这些努力取□李霞64得了一定的成效,许多古迹古址得到了保护和修缮,保存了其历史原貌。
白银市依托长征、长城、黄河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完成景泰宽沟堡遗址、景泰明长城、靖远钟鼓楼、索桥堡等一批重点黄河文化遗址本体修缮项目。
旅游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旅游业不断创新,推出了各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包括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主题公园等。
各地的旅游景区数量不断增加,游客数量稳步上升,旅游业对当地GDP的贡献度也在不断提高。
如何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如何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和思考如何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和思考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自有旅游活动以来,旅游与文化就水乳交融,不可分割。
珍贵的文化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旅游则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
“没有文化的旅游没有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没有活力”这种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被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共同繁荣的生动实践一再证实。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密不可分。
从旅游产业的角度看,抓住了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看,抓住了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近年来,**积极谋求旅游发展思路,做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众多成就。
但是,在当今新的发展机遇期,如何进一步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抢占旅游文化市场竞争的制高点,笔者经过多方调研,有以下几点建议和思考。
一、**的旅游资源金丝大峡谷。
位于陕西省**县东南部新开岭腹地,距县城60公里。
景区内风光秀丽,风格独特,风景如画,具有窄、长、秀、奇、险、幽的特点,集峰、石、洞、林、禽、兽、泉、潭、瀑等自然景观于一体,步移景异,景象万千。
与其配套的旅游开发项目金丝峡丹江漂流,位于金丝峡镇入口处,漂流里程12公里。
金丝大峡谷被誉为“峡谷奇观,天然氧吧,生态王国”。
2002年跻身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唯一的“4a”景区。
闯王寨景区。
是一个文化生态综合旅游景区。
包括闯王寨文化遗址核心景区和泉茗生态茶园旅游度假区。
泉茗度假区是中国西部最北端观光茶园,又是**县南茶北移的第一块试验适生规模化基地。
闯王寨核心景区是是依托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此养兵蓄锐、娶妻生子之历史而打造的人文景观。
还有闯王马战演绎广场,生动再现闯王当年征战沙场的雄风和铁骨柔肠的英雄本色。
任家沟旅游度假村。
是集特色农家乐、民俗体验、休闲养生、观光农业乡村的旅游项目。
现建成的休闲垂钓、花圃园林、茶事体验、民俗展示等项目,已经成为县城周边一道亮丽的风景。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途径研究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途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文化旅游是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消费需求的增加,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各地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当前文化旅游存在着资源碎片化、体验单一等问题,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深度、个性化旅游体验的需求。
加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挖掘文化旅游内涵,提升文化旅游体验,深化文化旅游传播,探索落地实践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整合资源、挖掘内涵、提升体验、深化传播等途径,实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1.2 研究意义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研究意义在于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可以加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拓展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挖掘文化旅游内涵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游客的文化认知和体验,促进文化传播和交流。
提升文化旅游体验可以打造具有个性化、场景化和互动性的旅游体验,提高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深化文化旅游传播可以拓展文化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探索落地实践可以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理念的落地生根,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良性互动。
通过研究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途径,可以为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与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途径,以促进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挖掘文化旅游的内涵和特色,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进一步传播和推广文化旅游的价值和魅力。
通过研究深度融合的实践案例和成功经验,我们可以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和指导。
我们也希望通过研究,能够为政府部门、企业机构和相关组织提供政策建议和发展方向,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利益最大化。
福建省文旅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福建省文旅融合发展对策研究一、问题意识文化旅游是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文旅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题。
文旅融合是指以文化旅游资源为核心,通过整合文化旅游产业链,融合创意设计、科技文化、数字经济、文化金融等多种产业,推动产业互联互通、优势互补,提升产业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融合协同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由于福建省文旅融合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限制了文旅融合发展的空间和速度。
目前福建省的文旅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
福建省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如福建土楼、闽南古城、福建园林、海滨旅游景区等,但是由于资源整合不够,旅游产品单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导致文旅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充分。
文化与旅游业在福建省的互动融合不足。
文化与旅游是两大相关产业,在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割裂的情况,缺乏整合的意识和实际行动。
文化和旅游资源之间的融合互动不够,文创产品和旅游产品之间的结合不够紧密,使得文旅融合的效果不够明显。
文旅融合发展中的政策体系不够完善。
福建省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在相关政策、支持措施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协调、不完善的地方,缺乏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详细规划和政策扶持,使得文旅融合发展始终处于初级阶段。
二、分析原因福建省文旅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资源整合不够充分。
由于缺乏整合的意识和行动,福建省的文旅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旅游产品单一,未能充分挖掘文旅资源的内涵和外延,导致了文旅融合发展受到限制。
文化与旅游业之间互动融合不足。
在福建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在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等方面缺乏有效配合和合作,制约了文旅融合效果的发挥。
政策扶持不够到位。
相关政策、扶持措施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之间不协调,不够有针对性,使得文化旅游产业无法得到有效的政策支持,也影响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步伐。
三、应对策略为了解决福建省文旅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文旅资源的整合与创新。
旅游资源整合的窘境破解
旅游资源整合的窘境破解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资源整合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旅游资源整合是指将各种旅游资源组合在一起,形成更加完善的旅游产品。
虽然旅游资源整合有着众多的优势和潜力,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窘境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旅游资源整合的窘境,并提出相应的破解方案。
一、旅游资源整合的窘境1. 资源碎片化在进行旅游资源整合时,很多地方存在着资源碎片化的问题。
各种旅游资源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与整合,导致旅游产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受到限制。
2. 缺乏统一规划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各种旅游资源往往在整合过程中出现了混乱和不协调的情况。
这不仅影响了旅游产品的质量,也给游客的体验带来了不便。
3. 缺乏统一的管理与服务许多地方的旅游资源整合工作缺乏统一的管理与服务机制,这导致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常常遭遇诸多不便和问题,影响了整个旅游产品的口碑和形象。
二、窘境破解方案1. 建立资源整合的统一平台为了解决资源碎片化的问题,地方政府和相关旅游机构可以合作建立资源整合的统一平台,将各种旅游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整合。
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各种旅游资源的优势,并推动旅游产品的优化和完善。
2. 加强规划和协调地方政府和相关旅游机构应加强对旅游资源整合工作的统一规划和协调,确保各种旅游资源之间的联动和整合。
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规划体系和协调机制,可以有效解决资源整合过程中的混乱和不协调问题。
3. 建立统一的管理与服务体系为了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游客的体验,地方政府和相关旅游机构可以建立统一的管理与服务体系,对旅游资源整合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服务。
这可以提升整个旅游产品的品质和形象,从而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4. 加强宣传和推广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地方政府和相关旅游机构应该加强对旅游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只有通过宣传和推广,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实现旅游资源整合工作的最终目标。
5. 引导市场需求地方政府和相关旅游机构应该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资源整合工作。
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策略研究
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策略研究第一章绪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是当前我国旅游业的热门话题。
旅游是以人为核心的活动,提供旅游产品需要通过文化符号的导引,而文化也需要通过旅游获得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不仅是中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文化和旅游良性互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围绕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发展策略进行研究。
第二章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现状与问题2.1 文化与旅游的区别与联系文化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创造和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反映出人类文明方面的成果;旅游是一种在空间、时间、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多重感官体验活动。
文化与旅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互相促进,互相交织。
2.2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现状文化旅游产业是目前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
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旅游业开始注重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发掘,强调文化旅游产品的创造与研发,鼓励旅游企业与文化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示例:一些旅游景区,如大理、丽江、婺源等,已经成为了旅游文化的代表地区。
2.3 问题与挑战虽然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和布局,但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和开发不够,文化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文化旅游市场定位不清等等。
第三章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发展策略3.1 提升文化旅游产品质量文化旅游产品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
提升文化旅游产品质量,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必然选择。
应从提高产品质量、充实文化内涵、多样化产品供给、建立产品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等方面进行改进。
3.2 持续创新产品形态提升文化旅游产品质量,需要不断创新产品形态。
应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的关于旅游与文化融合的经验,开发与文化现象直接相关的特色旅游产品,创新文化旅游主题、方式、手段与营销形态,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
3.3 加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利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首先在于整合和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将旅游产品与文化内涵有机地结合起来。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途径研究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途径研究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文化旅游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文化资源的丰富度和质量,还取决于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程度。
本文将探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途径。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第一种途径是整合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是文化旅游的核心要素,包括历史文物、民俗民风、艺术表演等。
在深度融合中,需要将不同类型的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一座古城中,可以将历史文物、民俗文化和当地艺术表演相结合,打造出一个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给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体验。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第二种途径是创新旅游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文化旅游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需要开发新的旅游模式。
可以将文化元素引入到特色酒店、主题公园等旅游设施中,提供全新的旅游体验。
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发出虚拟文化旅游产品,让游客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身临其境地体验文化景点的美丽。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第三种途径是加强伙伴关系。
在实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各方的合作与支持。
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各方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推动文化旅游发展。
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减少行政审批的繁琐程度,鼓励企业创新和投资;企业可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开发高质量的文化旅游产品;非营利组织可以发挥其在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作用,保护和传承好当地的文化遗产。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第四种途径是加强文化教育。
文化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活动,更是一种教育活动。
通过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游客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应加强文化教育,提供专业化的文化解说和导游服务,让游客在旅游中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途径有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旅游模式、加强伙伴关系和加强文化教育等。
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使文化与旅游更好地融合,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体验。
关于加快某某县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某某县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已经成为各地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某某县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地方,加快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对于县域经济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如何加快某某县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完善文化资源整合机制。
某某县应建立起文化资源整合的机制,通过整合县内各类文化资源,打造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可以开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提升其在旅游市场的价值。
此外,应积极引入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进行深度融合,通过文创产品的开发,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其次,加大宣传力度。
某某县需要积极开展文化与旅游的宣传工作,提升县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文化艺术节、旅游主题活动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同时,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某某县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推广,通过建立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呈现给更多的人某某县独特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再次,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某某县要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只有优质的服务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留住他们的心。
同时,建立健全的旅游服务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便捷的交通和舒适的住宿环境,给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
此外,某某县应积极开展文化与旅游项目的合作。
可以与周边的县市进行合作,共同打造旅游线路和旅游品牌,形成合力,提升整个区域的旅游影响力。
同时,也可以与国内外的旅游机构合作,开展文化交流和旅游合作,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前来某某县旅游观光。
最后,加大对文化旅游投资力度。
某某县应加大财政投入,提升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
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文化旅游项目的研究、开发和推广。
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中,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系,激发企业活力和市场活力,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综上所述,加快某某县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需要完善文化资源整合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开展合作项目和加大投资力度等方面的努力。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旅游的需求增加,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变得愈发重要。
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开发和整合文化旅游资源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传承。
本文将从文化旅游资源的定义、开发的重要性以及整合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化旅游资源的定义文化旅游资源指的是拥有文化价值、具备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它可以包括历史遗迹、文物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等。
这些资源不仅具有历史、文化的内涵,还能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兴趣。
二、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重要性1. 促进旅游业发展: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
2. 保护文化遗产:通过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可以加强对历史建筑、文物等的保护和修复,使其得到有效的利用和传承。
3. 传承文化精神: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可以展示历史和文化,还有助于传承传统的价值观念、技艺和民俗习惯。
三、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1. 提升资源品质:提升文化旅游资源的品质是开发的关键。
通过修缮和保护历史建筑、文物,提供全面的解说服务,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
2. 深挖文化内涵:旅游开发要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将历史故事与旅游景点相结合,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了解和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3. 创新旅游产品: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中,推出具有独特性和独创性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4. 加强宣传推广: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渠道加强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推广,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到来。
四、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策略1. 协同发展:不同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可以通过合作开发,形成区域间的互补和协同发展,提升整个区域的文化旅游吸引力。
2. 交通互联:发展文化旅游还需要解决交通问题。
通过建设交通枢纽、完善交通网络,提高游客的交通便利度,促进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
3. 提供综合服务:为了更好地整合文化旅游资源,需要提供完善的旅游配套服务,包括餐饮、住宿、交通等,提升游客的体验效果。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问题和建议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问题和建议介绍如下:
问题:
1.资源整合不充分: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整合并不充分,文化资源
开发利用不足,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单一,难以实现资源的最大价值。
2.产品创新不足:文化旅游产品缺乏创新,同质化严重,游客体
验不佳。
3.人才短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需要多方面的人才支持,如文化
遗产保护、旅游推广和营销等,但是人才短缺。
4.基础设施不完善:文化旅游融合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如
交通、通信、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
建议:
1.加强资源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应当加强资源整合,建
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最大价值的发挥。
2.推动产品创新:创新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政府和
企业应当加大对文化旅游产品创新的投入,提高产品的差异化和竞争力。
3.加强人才培养:政府和企业应当加强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人才
的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素质和能力。
4.完善基础设施:政府和企业应当加大对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投
资,提高服务设施的水平和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和便捷
的服务。
江苏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江苏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当前,江苏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正处于融合发展的重要阶段,其融合发展正在成为促进江苏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江苏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广泛的旅游资源,如南京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苏州园林、扬州瘦西湖等,这些都成为了它发展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江苏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融合发展的途径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一、江苏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江苏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已经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
江苏也在一系列的规划和政策指引下积极开展文旅融合,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交叉,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复合型经济形态。
江苏开发了许多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例如南京夫子庙文化旅游区、苏州同里古镇、无锡灵山大佛、扬州瘦西湖等等,使江苏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更好地协同发展和壮大。
二、江苏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1.旅游产品开发不够多元化目前江苏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文化戏曲演出、美食和旅游区,游客选择度有限,形成了旅游产业开发单一的问题。
2.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手段单一江苏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体现在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上还比较单一,无法满足游客不断变化的需求。
3.人力资源机制不完善江苏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人力资源机制不完善也成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4.区域发展不平衡当前江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尚存在极为不平衡的现象,一些地区文化场馆占地面积过大,而更多开展文化旅游的区域还需要有补充。
三、江苏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1.优化旅游产品,提高游客选择度江苏旅游产业可以在自然风光、深度文化体验等方面进行开发,提高游客选择度,为文化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产品。
2.创新文化产品,满足游客消费需求江苏需要注重文化产业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特点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消费者生活中,打造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化产品。
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随着人们对于休闲娱乐需求的增加,文旅融合已成为当下发展的新趋势。
文旅融合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还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旅游业的发展。
在这方面,以下是一些思考和建议。
首先,建议政府加大对文旅融合项目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补贴、优惠税收政策和土地支持等措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参与文旅融合项目。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监管,确保文旅融合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建议加强文旅融合项目的设计规划。
文旅融合项目应该注重打造独特的文化体验和旅游吸引力,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在设计规划方面,可以将文化元素与旅游景点有机结合,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体验,让游客能够在欣赏文化的同时也享受旅游的乐趣。
此外,建议加强文旅融合项目的市场推广。
市场推广是文旅融合项目成功的关键。
可以通过舆论宣传、线上线下营销活动等方式,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与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等合作,推出优惠活动和套餐,吸引更多游客到访,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
最后,建议加强文旅融合项目的人才培养。
文旅融合项目需要专业的人才来进行运营和管理。
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设立专业学院、开设培训课程等方式,培养一批具备文旅融合项目经营管理技能的人才。
同时,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到文旅融合项目的发展中来。
总之,文旅融合发展既是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旅游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有效手段。
为了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政府、企业和相关部门应共同努力,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规划设计,加强市场推广,加强人才培养,共同推动文旅融合事业健康发展。
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一、推进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文旅融合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主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加强政府对文旅融合项目的规划、监管和服务。
政府可以通过成立专门机构或设立专项资金来负责文旅融合项目的推进和管理,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为企业和投资者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正朝着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文化和旅游融合是大湾区综合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可以促进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提升城市形象和人民生活水平。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路径和策略。
一、加强粤港澳文化交流与合作粤港澳三地拥有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可以进一步挖掘与传承本土文化,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展多样性文化活动,丰富居民和游客的文化体验。
可通过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演出等形式,建立文化产业联盟,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此外,还可以加强教育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从而提升整个大湾区的文化软实力。
二、推动旅游资源整合与优化大湾区多元化的旅游资源为文化和旅游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粤港澳三地各自拥有独有的旅游资源,如广州珠江风光、香港维多利亚港和澳门历史遗产等。
通过旅游资源整合,可以给游客提供更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可以构建大湾区旅游联盟,建立统一的旅游地标和旅游产品评价体系,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打造品牌推广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多样。
通过打造品牌形象来推广大湾区,可以提高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通过国际文化活动、旅游交流会议等形式,向世界展示大湾区的魅力和优势。
同时要加强宣传力度,运用新媒体手段,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粤港澳三地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加强政策协调,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服务。
企业要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整个大湾区的竞争力。
居民要积极参与,发扬粤港澳的传统美德和文化习惯,以更加友好的姿态欢迎和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总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是一条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道路。
通过加强文化交流合作、推动旅游资源整合优化和打造品牌推广,可以促进大湾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进一步提升大湾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研究报告(精选多篇)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调研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调研报告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调研报告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都是与经济高度融合的新型现代产业。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其意义就在于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
文化既可以给旅游提供一种真实的体验,也能展示一个地方的独特所在,而旅游则可以将文化具象的传递,文化和旅游二者彼此约束彼此促进。
近几年,我国把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由此我县与时俱进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积极提升文化旅游的品牌影响力,也促进了全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但是,纵观目前我县的旅游业发展现状,尤其在文化旅游的发展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
本文通过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入剖析,就如何打造文化旅游强县提出建议,以期对发展**县特色旅游业有所帮助。
一、**文化旅游资源基本状况及相互融合现状1.文化旅游资源基本状况。
**县历史悠久,环境优美,是关**通往西域古丝绸之道必经之地,人文古迹众多,有古人类遗址、古石窟石雕等106处,馆藏珍贵文物30余件。
关山40万亩原始森林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其中,着名的**景区距县城38公里,有观赏、保护价值区域约120平方公里,景区内群山巍峨,森林茂密,物种繁多,文化遗迹丰富,有大小景点100多处,是我国先秦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现存秦、汉皇帝祭祀炎黄二帝的上、下畤遗址,有"秦皇祭天第一坛"之美誉,是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避暑采风的理想之地。
在民间,马尾荷包、藤编、刺绣、剪纸、根雕、陶瓷等民俗艺术独具特色,洋芋搅团、罐罐茶、核桃饺子、玉米糁饭、凉粉鱼鱼等风味饮食远近闻名,贴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曲子戏被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药王撒籽"、"双凤献宝"等美丽传说增加了游客的趣味性、神秘性。
2.当前文旅深度融合情况。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的研究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兴起,文化产业与旅游业逐渐开始实现融合发展。
这种融合发展不仅为两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也推动了地方经济的繁荣和社会文化的发展。
本文将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进行研究,探讨融合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发展策略。
一、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定义和特点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创意产品、文化服务、文化创意产业链为核心,以文化为重要资源,以满足人们文化需求和提高文化素质为目标的产业集群,包括出版、影视、广播、音乐、表演艺术、美术、设计、传统工艺、新闻、新媒体等领域。
旅游业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娱乐、度假、观光等目的远离日常生活环境,到其他地方进行短期停留的活动。
旅游业可以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两个方面。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是指两个产业在经营模式、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等方面进行合作和融合,实现互利共赢的商业模式。
融合发展的特点在于:文化产业为旅游业提供多样化、身临其境的文化体验;旅游业为文化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对经济的影响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对经济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融合发展推动了就业增长。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为就业创造了更多机会,尤其是创意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
其次,融合发展促进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和推广,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推动了传统产业向文化创意、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型升级。
此外,融合发展还带来了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消费的相互促进,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三、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
首先,融合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通过旅游活动,人们可以亲身体验和感受当地的文化,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其次,融合发展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牌价值。
通过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旅游目的地得以融入文化的元素,塑造个性化的城市形象,提高了品牌价值和知名度。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1)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我国著名的山水风景区之一,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而且还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
在保护文化遗产、开发文化旅游项目等方面,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然而,要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一、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现状1.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列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是一处稀有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这里的独特自然景观是其最大的旅游资源。
同时,张家界还有丰富的人文和历史文化遗产,如天子山区的民俗文化、宝峰湖的浪漫文化、永定河的古建筑文化等,这些是张家界丰富的文化资源,能够吸引更多游客的目光。
2.文化活动与旅游活动的交融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每年举办多项文化活动,如新年灯会、春节庙会、千人草地音乐会等等,有一定的宣传效果,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与。
同时,这些活动也为景区提供了许多的商业机会,比如摊位、美食摊等等,进一步推动了景区的发展。
3.景区服务体系的升级与完善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不断加强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推广旅游商品及旅游线路等措施来增加游客满意度。
游客可以购买到各种形式的特色纪念品,包括景区限定版的明信片、手办、各式文创商品以及周边景点通票等等,这些纪念品不仅能够记录旅游的经验,也为张家界的旅游形象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思路1.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通过开发当地的文化资源,通过“旅游+文化”的模式在区内外推广本土文化,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例如,开发本地生产的特色手工艺品,同时设立制作体验馆,让游客亲自体验制作过程,激发游客的参与热情,这种互动模式会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
2.整合目的地旅游资源对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来说,旅游与文化资源并不止于公园内的景观,如天门山玻璃栈道的关键词是“惊险刺激”,则地铁、索道以及上山环线等无不是游客在前往此地景区途中会经过并选择性的游玩的旅游资源,其深度融合的效果将更好。
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文旅融合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文旅融合的效果,还会阻碍文旅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针对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文旅资源整合不够深入文旅资源的整合是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之间存在诸多差异,难以达到真正的融合。
一方面,文化和旅游部门之间协调不足,导致文化项目和旅游项目难以有效衔接;文旅融合在实践中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层面,缺乏深度融合。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建立文旅融合的统一机制,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或部门,促进文化和旅游资源之间的深入整合;二是加强政府引导,鼓励文化和旅游企业开展合作,建立文旅融合示范项目;三是推动文旅项目的跨界合作,促进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
二、文旅项目缺乏特色和创新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文旅项目缺乏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创新的元素,导致项目同质化严重,难以吸引游客和受众。
一些文旅项目注重形式而忽视内涵,缺乏文化深度和情感共鸣。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注重文化挖掘,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历史文化等资源,赋予文旅项目独特的文化内涵;二是强化创新意识,鼓励文旅企业不断创新,开发新颖有趣的文旅产品和服务;三是加强文旅产品的宣传推广,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三、文旅融合的发展环境不够完善文旅融合的发展环境包括政策法规、市场需求、人才队伍等多个方面,当前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
一方面,文旅融合相关政策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导致文旅企业面临政策不确定性和风险;市场需求多样化,文旅企业需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服务模式;文旅人才队伍短缺,影响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的文旅融合政策体系,为文旅企业提供稳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二是深入了解市场需求,积极研究消费者需求和行为,不断优化文旅产品和服务;三是加强人才培养,鼓励高素质人才从事文旅融合相关工作,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效发展调研报告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效发展调研报告为推进某某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效发展,最近赴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旅局、市文旅集团等单位,围绕某某文旅融合开展调研。
一、加快推动文旅融合的做法及成效某某市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大力发展文旅新业态,以项目支撑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某某文旅品牌影响力、竞争力,先后获“2023年中国旅游大奖•优选旅游目的地”“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设区市”等荣誉。
山上带动山下,开辟精品旅游新线路。
聚焦“一体化、集团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改革目标,深化某某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山上做明珠、山下串珍珠”工作思路,建立了环某某周边县(市、区)旅游发展协调机制,串联山上山下景区景点,推动山上山下旅游一体发展,积极打造以某某、某某西海为核心的“山盟海誓某某游”,重点推出了“山盟海誓”“诗书某某”“信步江湖”等一批精品线路。
依托陶渊明、狄仁杰、岳飞、雷发达、袁隆平等名人文化开发了一批研学旅游项目,持续推进“跟着课本游某某”“跟着诗词游某某”活动。
鼓励各县(市、区)发挥本地特色和优势,推出“采摘游”“花海游”“观鸟游”等特色旅游精品线路。
精品旅游路线的开辟,引来大批游客。
今年Γ8月,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次7236.97万,同比增长10.08%;旅游总收入885.27亿元,同比增长10.02%;某某风景名胜区累计客流量385.44万人次,位列全省第一。
科技赋能文创,打造精美旅游新产品。
文化有活力,旅游才有魅力。
某某市实施“文化+”战略,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互联网、创意等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互联网”“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推进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虚拟化、可视化、互动化,提升文化产品附加值。
积极探索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新路径,打造一批“全天候、无时差”的文化输出载体平台,加快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新型文化企业、数字文化业态,建设了一批区域文化产业带、特色文化产业园。
探索“城市文创”,鼓励研发具有开埠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战争文化等特色文化创意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旅游与文化资源整合问题研究内容摘要: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和互补性,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互动与整合是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孝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孝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同时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蕴。
孝感的文化资源与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了孝感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分析了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并在分析孝感文化资源特色与孝感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孝感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对策:树立统一市场观念,构建整体旅游形象;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实施精品带动战略;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实行联动协调发展;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增强产品的体验性。
关键词:孝感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孝感孝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孝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大革命时期,这里是北伐军的前进基地;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鄂豫皖和湘鄂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1955年至1965年授衔的开国将军中,孝感籍将军50名,其中大悟县37名,居全国将军县第七位。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蕴。
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遂置县名“孝昌”。
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存勖因孝昌县名之“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讳,遂根据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衾温被和孟宗哭竹生笋等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改孝昌县为孝感县,是为“孝感”得名之始。
今天的孝感,大力弘扬古孝子的孝德遗风。
树立了社会新风,促进了和谐社会、和谐孝感的建设。
一、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一)文化资源是旅游开发的灵魂1. 旅游本身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文化活动旅游不是纯粹的经济活动,而是包括文化交流在内的一项社会活动。
首先,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
旅游者自身的文化素养、旅游地的社会文化环境都会对旅游者出游的动机和旅游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
其次,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体现。
不管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含有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宗教、历史、科学、艺术和民俗风情等社会文化的内容。
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神则明”,可见,旅游资源自身是凝聚着人类精神文化神韵的“神仙”,是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的体现。
再次,旅游业的发展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具体表现形式。
旅游业的硬件和软件发展均离不开属于社会文化范畴的科学与技术,离不开文化因素中历史的、艺术的、建筑的,各方面的影响。
旅游业的从业人员所体现出来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也可体现出一种非物质的文化内涵。
因此,旅游业既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创造出来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旅游媒介,又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1]。
2. 文化资源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之本。
现代旅游学把旅游资源看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也被称为旅游对象,它是能够激励人们产生旅游动机,诱使人们产生旅游行为目的的诸事物的总称。
而文化动机是旅游动机的重要方面,如考察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传统,进行学术交流,观赏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等,文化资源成了重要的旅游资源。
很多旅游者来孝感旅游,一方面,是为了看孝感美丽独特的自然风光,另一方面,虽然是冲着孝感美丽独特的自然风光,但体验红色革命文化、踏寻中华孝文化和楚文化源地、饱览孝感人文风情仍然是激发他们出游动机的重要因素。
3. 文化资源的利用能够提升旅游竞争力旅游业是一项经济与文化高度融合的现代产业,旅游业的竞争实际上是文化的竞争、品牌的竞争。
尽管我国具有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但文化更显得丰富多彩,根植在文化土壤上的旅游产品才能有生命力。
特别是随着旅游者的消费经验日趋丰富,对旅游产品更加挑剔,必然享受更高层次的旅游消费,他们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到此一游”的旅游方式,而是更加注重旅游过程的体验性。
国家旅游部门近年来的调查也表明,国外旅游者对我国民族风情的兴趣要高于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这充分说明了世界旅游活动的倾向是在对异族风情的体验和感受上。
另外,各地区逐渐兴起旅游发展热潮,景区景点也是遍地开发,但开发的自然风光及名胜古迹具有很多雷同性,要想从当今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要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中挖掘文化内涵,凝练文化品牌,创新特色旅游。
当前的旅游热中越来越趋向于综合旅游的发展方向,也就是将自然山水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民族民俗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城市风光旅游、田园风光旅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综合旅游活动,以满足旅游者的多方面要求。
(二)旅游是文化挖掘与保护的重要载体1. 发展旅游是传承和保护文化资源的重要途径我国在几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了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们是祖先与自然共同创造的灿烂辉煌的结晶。
一旦对这些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开发利用不当,一经流失,将难以寻回。
而在当前文化资源的保护中,资金成了最大的障碍,很多地区在保护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探寻出了通过发展旅游保护文化资源的新路子。
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对当地文化的内涵体会最深,随着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参与的程度越来越高,就会逐渐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性,保护意识也会日益增强,使人类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与保护。
例如,《云南印象》中有一套绿春哈尼族的神鼓的表演,据说当地会打这一套反映哈尼族对人类繁衍历史认识的神鼓老人已经不超过三人,因为《云南印象》的表演,使之得以避免消失的命运。
2. 开展文化旅游有利于丰富和优化文化资源旅游业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行业。
其创造的核心是文化品位的不断提升、文化内涵的不断升华和文化底蕴的不断丰富。
如我们只能在历史书和小说中看到的盛唐文化、三国文化以及水浒英雄传,无锡影视城通过创新利用,造就了独具魅力的影视文化旅游,不仅通过经营影视,给观众带来了丰盛的文化大餐,而且将拍摄场地作为文化的吸引物,游客在这里可以引发一种遐思,而这种文化遐思最能反映影视文化的特色,产生独特的文化吸引力,使文化资源的利用通过开展旅游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三国城的入口处,有一段长长的影视墙,上边镌刻着在无锡影视基地拍摄的一百多部影视作品的名称。
可以想见,这个名单还会不断增加,影视基地在文化上的不断创新也将不断延续下去。
另外,通过文化旅游的开发,将会使文化资源不断优化、不断提升,能够更好的诠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能更加符合现代审美观念。
例如,《云南印象》中一段“烟盒舞”表演,真实的彝族烟盒舞表演中有击掌的动作,但是,杨丽萍将击掌动作丰富化,舞台化,加上了双手拍地、翻滚拍地等动作。
彝族演员发现这样的改编使舞蹈更好看了,他们将会把这些动作带回村寨。
二、孝感文化资源概况与旅游资源优势(一)孝感文化资源概况1.历史悠久的楚文化孝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境内有门板湾、夏家寨、禹王城、楚王城等古遗址460多处,古墓葬200多处,古建筑40多处,古塞堡180多处,还有许多古景观。
出土的古文物中,国家一级品100余件,二、三级品1000余件。
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代竹简,1000多枚,近4万字,内容涉及从战国晚期到秦始皇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史学界称之“具有划时代意义”。
研究云梦秦简的中、英、韩、日文字著述达400余种。
云梦县周田村出土的东汉陶楼,是一件陪葬冥器,仿死者生前“重楼高阁”式居室制作而成,也是一件精巧的古代建筑模型工艺品,为研究古代建筑学、社会学和民俗学提供了实物资料,被载入中学历史教科书。
应城市城北街道办事处新石器时代的门板湾遗址,距今5000多年,是二十世纪中国文物考古重大发现之一,是研究长江流域城市建设和房屋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2.令人骄傲的红色革命文化孝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
大革命时期,这里是北伐军的前进基地;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鄂豫皖和湘鄂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贺龙、徐向前指挥红军在此进行过龙王集、双桥镇等著名战斗,取得辉煌战绩。
抗日战争时期,陶铸在应城汤池举办培训班,培育了大批抗日骨干;李先念在安陆彭家祠堂宣布建立新四军第五师;孝感成为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新四军五师长时期的领导指挥中心。
抗战胜利后,周恩来在大悟宣化店同美蒋代表谈判,揭露了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王树声率领中原主力部队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
孝感人民配合刘邓大军南下,积极支前,为解放全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1955年至1965年授衔的开国将军中,孝感籍将军50名,其中大悟县37名,居全国将军县第七位。
3.深厚的孝文化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蕴。
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遂置县名“孝昌”。
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存勖因孝昌县名之“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讳,遂根据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衾温被和孟宗哭竹生笋等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改孝昌县为孝感县,是为“孝感”得名之始。
今天的孝感,大力弘扬古孝子的孝德遗风,大打孝文化品牌,于1996年、2002年连续开展了两届“十大孝子”评选活动,涌现出了“全国敬老好儿女”周玉兰等一批新时期孝子,树立了社会新风,促进了和谐孝感建设。
(二)、孝感旅游资源优势孝感旅游资源丰富,有亚洲第一大的应城汤池温泉,有著名的双峰山旅游度假区,有唐代诗仙李白客居十年的安陆白兆山;有全国三大银杏基地之一的安陆钱冲银杏基地;有全国十大陵园之一的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有气势宏大的云梦楚王城遗址,贰国、轸国、郧国均建都于此。
孝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境内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塞堡800多处,还有许多古景观。
出土的古文物中,国家一级品100余件。
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代竹简,史学界称之“具有划时代意义”,被誉为我国八大考古发现之一。
云梦县周田村出土的东汉陶楼,作为一种陪葬冥器,为研究古代建筑学、社会学和民俗学提供了实物资料。
应城市城北街道办事处新石器时代的门板湾遗址,距今5000多年,是二十世纪中国文物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湖北孝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楚文化孝文化的发祥地,这里出土的竹简饮誉世界,这里,诗仙李白曾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这里,孝文化资源更是不同凡响,二十四孝中,孝感有三杰:卖身葬父的董永,黄香扇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笋,三大孝子故事和传说均源自孝感。
其中,孝子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动天的故事,使这里获得了孝感之名,也孕育出了董永与七仙女《天仙配》的美丽故事。
三、孝感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对策孝感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应该充分利用中部崛起,机遇难得,旅游正兴,凸显文化,孝感背景环境及资源优势明显,和谐社会以德治国的背景下,要继续深入孝文化,着力打造孝感市的中华孝文化品牌,这里说的品牌,是指包括各类产品在内的名牌,创品牌就是创名牌,着力打造中华孝文化平台,充分利用好孝文化遗产,努力开发孝文化资源,特别是要在包括符号,神话与历史人文在内的符号经济,文化产业,和包括文化事项,文学意向,典型物象,原形构象在内的一些项目,要研究孝义,弘扬孝德,征集孝址,举办孝节,拓展孝商,繁荣孝艺,评选孝子,建设孝景,努力将孝感市打造成“中华孝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