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探索性活动区游戏:罐子乐
好玩又有益的幼儿园中班教案——《瓶瓶罐罐来运动》
![好玩又有益的幼儿园中班教案——《瓶瓶罐罐来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c03e339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c.png)
好玩又有益的幼儿园中班教案——《瓶瓶罐罐来运动》。
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处于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阶段,体育锻炼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也是一个极大的社会工具,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增强合作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
所以,如何提高幼儿园中班的体育运动能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学习《瓶瓶罐罐来运动》这个教案,孩子们将得到锻炼和培养以下五项技能:1.协调能力:瓶瓶罐罐来运动需要孩子们进行各种手脚协调的动作,例如捡瓶子、堆瓶子和传递瓶子等。
通过这些协调能力的锻炼,孩子们也会得到协调动作的能力和发展自己的身体感官。
2.反应力: 当孩子们玩瓶瓶罐罐这个游戏的时候,他们需要非常迅速地做出反应,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况。
这种快速的反应能力将成为他们日后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技能。
3.运动能力: 瓶瓶罐罐来运动需要孩子们做出各种跳跃、奔跑、旋转等动作,增强孩子们的体质和运动能力,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更复杂的运动活动做好铺垫。
4.合作能力: 瓶瓶罐罐这个游戏需要孩子们及时协作,传递瓶子、堆瓶子等需要几个孩子配合完成。
孩子们通过了解要与其他人合作才能完成游戏,并感受到合作的乐趣,逐渐培养起合作的能力。
5.竞争意识: 在瓶瓶罐罐的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也可以通过游戏的规则来逐步建立起自我价值观和竞争意识。
除此之外,瓶瓶罐罐还有一个很不错的优势:它需要的唯一道具就是塑料的瓶子或罐子。
这个游戏简单、有趣,又便宜,在家里也可以随时玩。
瓶瓶罐罐来运动这个教案既能够提供儿童所需的身体锻炼,又能够丰富他们的运动体验。
它不仅让孩子们在家里找到乐趣,还有助于学校的体育课程,让孩子们得到身心健康和整合后期的技能。
幼儿园老师应该在课堂上积极推广这个教案,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得到适量的运动和锻炼,这是一个有益的广告、重要的教育、和有趣的活动,能够让孩子们做到“四个健康”、树立“四个自信”。
幼儿园用罐子玩游戏教案反思
![幼儿园用罐子玩游戏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1da44b2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11.png)
幼儿园用罐子玩游戏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幼儿园用罐子玩游戏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促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1. 空罐子(适量)。
2. 彩色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3. 小球或其他适合放入罐子的物品。
4. 幼儿园教室或室外活动场地。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与幼儿一起观察一些空罐子,引导他们讨论罐子的形状、颜色和用途。
2. 提问幼儿:你们有没有想过用罐子来玩游戏?我们可以用罐子来做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主要活动:1. 制作彩色罐子:a. 给每个幼儿提供一个空罐子和彩色纸。
b. 引导幼儿将彩色纸剪成合适的大小,用胶水或胶带固定在罐子上,使其变得更加美观。
c. 鼓励幼儿使用不同的颜色和图案来装饰罐子。
d. 提醒幼儿小心操作,避免受伤。
2. 罐子投掷游戏:a. 将一些小球或其他适合放入罐子的物品放在教室或室外活动场地的不同位置。
b.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一人持有一个彩色罐子。
c. 指导幼儿站在一定距离处,轮流尝试将小球投入罐子中。
d. 鼓励幼儿使用不同的投掷技巧和力量,增加游戏的难度。
e. 让幼儿交换角色,以便每个人都有机会投掷和接球。
反思:1. 教案目标达成情况:通过这个教案,幼儿在玩游戏的同时,能够发展手眼协调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合作与沟通能力,并对环境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a. 引入活动环节通过观察和讨论,激发了幼儿的思考和兴趣。
b. 制作彩色罐子的活动,让幼儿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感。
c. 罐子投掷游戏促进了幼儿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同时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能。
3. 教学过程中的改进点:a. 在制作彩色罐子的活动中,可以提供更多的材料选择,如颜料、画笔等,以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
b. 在罐子投掷游戏中,可以设置不同的投掷目标,增加游戏的变化性和挑战性。
《好玩的罐子》幼儿大班体育教案
![《好玩的罐子》幼儿大班体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31205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b.png)
《好玩的罐子》幼儿大班体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罐子的各种玩法,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幼儿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探索,发现罐子的各种玩法。
难点: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若干个大小不一的罐子、绳子、小球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场地,无障碍物。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提高注意力。
2. 基本技能训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用罐子进行平衡游戏,让幼儿模仿并进行实践。
引导幼儿自己尝试用罐子进行投掷、接球等游戏,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3. 团队协作游戏(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有一个队长负责组织队员进行游戏。
游戏内容为:队长用罐子传球给队员,队员接到球后要尽快将球传回给队长,期间不能掉球。
通过这个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创意玩法展示(10分钟):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自己创造出不同的罐子玩法。
幼儿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邀请教师参与。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5. 放松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放松运动,如深呼吸、肌肉拉伸等,让幼儿缓解疲劳。
五、教学反思:1. 幼儿是否掌握了罐子的基本玩法?3. 幼儿在创意玩法展示环节是否充分发挥了想象力?4.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给予幼儿足够的关注和鼓励?5. 如何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平衡和协调能力?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罐子玩法的兴趣和热情。
2. 评估幼儿在团队协作游戏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3. 评价幼儿在创意玩法展示环节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024年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好玩的瓶瓶罐罐》
![2024年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好玩的瓶瓶罐罐》](https://img.taocdn.com/s3/m/47b6c27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1.png)
2024年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好玩的瓶瓶罐罐》一、教学内容《好玩的瓶瓶罐罐》选自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材第四章《声音的探索》。
本节课主要详细内容为: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让幼儿了解不同材质、形状的瓶瓶罐罐对声音产生的影响,以及探索如何用身边的物品制作简单乐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不同瓶瓶罐罐对声音的影响,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3. 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瓶瓶罐罐对声音的影响。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各种瓶瓶罐罐(玻璃、塑料、陶瓷等材质)、水、小石子、记号笔、音乐CD等。
学生准备:空瓶瓶罐罐(每人一个)、水、小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瓶瓶罐罐,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它们的特点。
邀请幼儿上台敲击瓶瓶罐罐,听声音,让其他幼儿猜测是哪个瓶瓶罐罐发出的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一个塑料瓶为例,讲解不同水位、不同材质对声音的影响。
邀请一名幼儿上台演示,其他幼儿观察和讨论。
3. 动手实践(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分配不同材质、形状的瓶瓶罐罐。
每组幼儿自行探索不同水位、不同材质的瓶瓶罐罐对声音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用瓶瓶罐罐演奏简单的节奏。
教师邀请部分幼儿上台展示,其他幼儿评价和鼓励。
各组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空瓶瓶罐罐、水、小石子2. 不同材质、形状的瓶瓶罐罐3. 声音的影响因素:材质、形状、水位4. 简单乐器制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用身边的物品制作一个简单的乐器,并记录制作过程和心得。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了解了不同瓶瓶罐罐对声音的影响,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好玩的罐子》幼儿大班体育教案
![《好玩的罐子》幼儿大班体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9a8e5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9.png)
《好玩的罐子》幼儿大班体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罐子的各种玩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技能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罐子的各种玩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难点: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若干个罐子、绳子、圈圈等。
2. 场地准备: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 基本活动(10分钟):(1)教师展示罐子的各种玩法,如滚动、跳跃、投掷等,引导幼儿模仿并尝试。
(2)幼儿自主探索罐子的其他玩法,如用绳子拖动罐子、用圈圈套在罐子上等。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团队游戏,如接力赛跑、罐子接力等,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放松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放松运动,如深呼吸、肌肉拉伸等,让幼儿缓解疲劳。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认知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罐子玩法的认知程度。
2. 技能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评价:通过与幼儿的互动,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评价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七、教学拓展:1. 家庭作业: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简单的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与家长一起完成,如拍摄幼儿玩罐子的照片或视频等。
2. 主题延伸:可结合其他学科,如艺术、科学等,让幼儿探索罐子的更多玩法和用途。
八、安全注意事项:1. 教师在活动前要检查场地和器材,确保无障碍物,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受伤。
中班区域活动教案:好玩的易拉罐
![中班区域活动教案:好玩的易拉罐](https://img.taocdn.com/s3/m/7c6ee09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5.png)
中班区域活动教案:好玩的易拉罐一、活动目标1. 了解易拉罐的材质和特点,知道废旧物品可以利用。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体验合作创作的乐趣。
4. 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养成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1. 易拉罐若干个,可以是不同大小、颜色的。
2. 安全剪刀、锤子等工具。
3. 彩纸、颜料、胶水等装饰材料。
4. 画纸或布料等展示平台。
5. 音乐、音响设备。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手中的易拉罐,引发幼儿对易拉罐的好奇心,询问幼儿是否知道易拉罐的用途和特点。
2. 探索: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观察易拉罐的形状、材质等特征,引导幼儿思考废旧物品的利用价值,讨论如何将易拉罐变成好玩的玩具。
3. 创作: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发一些易拉罐、装饰材料和工具。
引导幼儿共同创作,将易拉罐装饰成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艺术品。
4. 展示:每组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趣事。
其他幼儿欣赏并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幼儿在家利用废旧物品创作玩具,拍照记录并分享到班级群。
2. 环境布置:将幼儿创作的作品展示在幼儿园公共区域,供全体幼儿和家长欣赏。
3. 主题班会:组织一次以“环保创意”为主题的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环保理念。
五、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使用工具和材料时的安全,教师应随时关注幼儿的操作情况。
2.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意,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
3.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提醒幼儿整理工具和材料,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和责任感。
4.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创作过程,增进亲子关系,共同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六、活动步骤2.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易拉罐的形状、颜色和材质等特征,引导幼儿思考废旧物品的利用价值。
3. 教师分发易拉罐、装饰材料和工具给幼儿,并展示如何安全地使用这些工具。
4.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创作,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易拉罐装饰成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艺术品。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罐子的声音(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罐子的声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bae806a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a.png)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罐子的声音(附件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罐子的声音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探索和实践,了解不同材质、大小的罐子发出的声音不同。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1.不同材质、大小的罐子若干个。
2.水若干杯。
3.记录表格、笔。
4.音乐器材(如铃铛、鼓等)。
三、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个空罐子,敲击发出声音,引发幼儿兴趣。
2.探索与实践:(1)教师将不同材质、大小的罐子分发给学生,让幼儿自由探索罐子发出的声音。
(2)幼儿两人一组,一个幼儿拿罐子,另一个幼儿拿笔和记录表格。
拿罐子的幼儿敲击罐子,拿笔的幼儿记录罐子的声音特点。
(3)幼儿互换角色,再次进行探索和记录。
3.小组讨论:(1)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探索到的罐子声音的特点。
(2)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不同材质、大小的罐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4.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音乐器材,让幼儿用罐子模仿音乐器材的声音。
(2)幼儿自由组合,用罐子创作简单的节奏音乐。
5.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活动过程,总结所学知识。
(2)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其他物品发出的声音,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四、活动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探索其他物品发出的声音,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
2.环境创设:教师在科学区投放各种物品,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声音的奥秘。
五、注意事项1.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确保安全。
2.教师要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词语描述罐子的声音,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4.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一、探索与实践的重要性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不同材质、大小的罐子发出的声音,幼儿可以学习如何用感官去观察和描述周围的事物,这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中班探索性活动区游戏:罐子乐
![中班探索性活动区游戏:罐子乐](https://img.taocdn.com/s3/m/b7363e40ba0d4a7303763a95.png)
中班探索性活动区游戏:罐子乐福建省直属机关幼儿园沈婉冰活动结束的讲评中,我和幼儿进行了一次谈话,引导幼儿认识到材料的不同会影响“高楼”的稳固性及高度。
和孩子们协商后我做出了以下游戏调整:目标调整:1运用点数的方法计数叠高的易拉罐数量。
2、能与同伴进行叠高的易拉罐的高矮比较。
环境创设调整:1把活动场地从拥挤的走廊调整到宽敞的场地。
2、设置了入区游戏标记,旨在控制幼儿的游戏人数材料投放调整:1整理材料,将易拉罐按照软硬分类整理,把不容易叠高的软易拉罐另外放置游戏玩法调整:点数叠高的易拉罐数量后与同伴比较“高楼”的高矮游戏推进二:观察:区域活动时,桓桓和宏宏都选择了叠高楼的游戏。
桓桓用旺仔牛奶易拉罐叠到了13层,当他小心翼翼地想放上第14个易拉罐时发现够不着了,他使劲踮起脚尖想放上去,还是够不着,这时宏宏说:“我比你高,我来!”,高个的宏宏踮起脚尖终于把第14个易拉罐放上去了,两个孩子高兴得拍手欢呼。
我对他们说“能不能试观察试再放一个上去”,桓桓说“怎么放?我们不够高,够不着”,“那想想办法怎么能够分析得着呢?” 他们想了一会,突然宏宏说“哦,我有办法了!”说着着从教室里搬来一张椅子放在高楼旁,他站在椅子上对桓桓说“你帮我拿易拉罐”,就这样借助椅子的高度又叠高了3个易拉罐,俩孩子一起数:“ 1, 2, 3, 4……17!”孩子们又高兴得欢呼起来。
分析:游戏中,幼儿选择了硬壳材质的易拉罐,所以高楼搭得又高又稳。
幼儿对于调整推进(图2、增加旺仔牛奶、王老吉等硬的易拉罐材料数量调整到宽敞的场地整理后的易拉罐叠高楼的游戏有着较强的挑战欲望, 并且在活动中慢慢积累了较丰富的操作的经验, 叠的“高楼”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幼儿自身条件(身高)阻碍了进一步的探索和挑 战,由于我恰当的引导,使幼儿想到利用椅子这样的辅助材料来继续完成挑战。
另 外,中班幼儿喜欢和同伴一起游戏,教师应创造条件鼓励幼儿学习合作游戏,并尝 试在游戏中解决问题。
好玩的罐子教案:激发幼儿运动兴趣
![好玩的罐子教案:激发幼儿运动兴趣](https://img.taocdn.com/s3/m/7ee9b6b3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68.png)
好玩的罐子教案:激发幼儿运动兴趣在幼儿园里,如何激发儿童对运动的兴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除了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和游戏,教案也是影响运动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里,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个好玩的罐子教案,教案中的活动将运动与游戏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融入了童话故事和色彩艺术元素,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
以下是详细介绍:一、教学目标1.为幼儿提供一个机会,通过运动活动和游戏体验运动的乐趣和益处。
2.通过小组竞赛活动和奖励方式激发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3.帮助幼儿学习并了解到维持身体健康的必要性所在。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中的活动受到了童话故事《绿野仙踪》的启发,主题为运动和彩虹的主题色彩。
活动包括以下内容:1.循环状物品幼儿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带着爱心和勇气,在循环状的运动中完成一系列困难的任务。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锻炼幼儿们的平衡感和腿部肌肉。
2.彩虹跨群幼儿被分成了四个组,每个组需要代表彩虹上一个颜色,跑到另一侧的水泥块上面。
该任务旨在加强幼儿们的感觉和协调性。
3.彩虹通道幼儿将在一个彩虹通道中进行跑步游戏。
进入彩虹通道,幼儿需要穿过一系列障碍,迈过许多匹马、躲避石头和木桩并绕过以一棵大树,从而成功穿越彩虹。
4.彩虹冲刺幼儿将在一个障碍赛道中进行比赛。
教师在之前会帮助幼儿们练习调节呼吸和由慢变快的速度训练,以便于之后进行彩虹冲刺。
三、教学方法1.教师示范法该教案主要采用教师示范的方法,以帮助幼儿直观了解活动的规则和目标,让幼儿了解并掌握环节。
2.小组竞赛法为了激励幼儿们的兴趣,并使游戏变得更具挑战性,本教案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幼儿将分为四组参与各项活读,最后由组内表现最好的幼儿拿走该小组的奖励。
四、教学步骤1.教师在课前详细介绍彩虹故事背景,规则和目标,并询问幼儿有关彩虹和运动的知识与想法。
2.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循环状物品的活动,同时鼓励和安慰他们。
3.将幼儿分为四组,每组代表一种彩虹各颜色。
组内成员编队,跑到另一端的水泥块上。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会跳舞的罐宝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会跳舞的罐宝宝](https://img.taocdn.com/s3/m/6a7a0bb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a.png)
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装有不同材料的罐子(如米、水、石头等)、木棒、塑料杯等。
2. 环境准备:安静的室内活动场所,音响设备齐全。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主题,展示罐子并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2. 探索:幼儿分组进行探索,用木棒敲击不同材料的罐子,听声音并记录。
3. 发现: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让幼儿了解不同材料发出的声音特点。
4. 实践:幼儿自选材料,用塑料杯制作会跳舞的罐宝宝,并进行展示。
5.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活动过程,总结收获,并进行情感交流。
四、活动反思:1. 教师在活动中是否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2. 幼儿在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主动思考?3. 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和认知水平?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会跳舞的罐宝宝,记录制作过程和感受。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会跳舞的罐宝宝”展示区,让幼儿互相交流、欣赏。
3. 教学活动:组织类似的主题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六、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规律。
2. 操作法: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制作会跳舞的罐宝宝,培养动手能力。
3. 互动法:鼓励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介绍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固体和液体也能传播声音。
3. 音乐与舞蹈:让幼儿感受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体会舞蹈的节奏与音乐的关系。
八、活动步骤:1. 导入:教师展示会跳舞的罐宝宝,引发幼儿兴趣,导入活动主题。
2. 探索: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料振动产生的声音,记录实验结果。
幼儿大班体育《好玩的罐子》教案
![幼儿大班体育《好玩的罐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bc6b70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2.png)
幼儿大班体育《好玩的罐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罐子的各种玩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技能目标: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增强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罐子的基本玩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难点: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若干个大小不一的罐子、绳子、布袋等。
2. 场地准备: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 基本技能训练(10分钟):教师示范罐子的各种玩法,如:滚动、跳跃、投掷等。
组织幼儿进行实践,指导幼儿掌握基本技能。
3. 团队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如:罐子接力、罐子运输等。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4. 创意玩法展示(5分钟):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罐子玩法。
让幼儿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5. 结束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放松运动,如:轻轻摇摆、深呼吸等。
让幼儿缓解疲劳,放松身心。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罐子玩法的掌握程度。
2. 教师通过团队游戏,评价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手眼协调能力。
3. 教师收集幼儿在创意玩法展示中的作品,评价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教学内容:1. 认识罐子的各种特性,如大小、重量、形状等。
2. 学习罐子的基本玩法,如滚动、跳跃、投掷等。
3. 探索罐子的创意玩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罐子的各种玩法,让幼儿直观地学习。
2. 实践法:让幼儿亲自操作罐子,通过实践掌握基本技能。
2024年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好玩的瓶瓶罐罐》
![2024年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好玩的瓶瓶罐罐》](https://img.taocdn.com/s3/m/2f9a535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9.png)
2024年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好玩的瓶瓶罐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材第四章《声音的奇妙世界》,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的瓶瓶罐罐,通过装水实验发现声音的高低与瓶罐的大小、水位的关系;学习利用瓶罐演奏简单节奏;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瓶瓶罐罐的形状、大小对声音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强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瓶罐演奏节奏的掌握。
教学重点:认识瓶瓶罐罐的形状、大小与声音的关系;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知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装有不同水位的水的瓶瓶罐罐、小棒、音乐播放器。
学具:每组一套瓶瓶罐罐、小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瓶瓶罐罐,讨论它们的形状、大小。
邀请幼儿猜测:这些瓶瓶罐罐装上水后,敲击它们会发生什么变化?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演示:用小棒敲击装有不同水位的水的瓶瓶罐罐,让幼儿观察、听辨声音的高低。
讲解瓶罐大小、水位与声音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瓶瓶罐罐,进行装水实验,观察、记录声音的变化。
教师指导幼儿学习利用瓶罐演奏简单节奏。
4. 互动游戏(10分钟)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分组用瓶罐演奏节奏,体验合作的乐趣。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演奏错误。
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瓶瓶罐罐的形状、大小与声音的关系。
2. 简单节奏的演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中的瓶瓶罐罐,进行装水实验,记录声音的变化。
2. 答案:根据实验结果,记录声音的高低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其他物品(如碗、杯子等)与声音的关系,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罐子的神奇之旅:幼儿园小班探索教案
![罐子的神奇之旅:幼儿园小班探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ec979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8.png)
罐子的神奇之旅:幼儿园小班探索教案随着幼儿园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开始关注探究式学习。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案成为重要的教育手段。
针对小班幼儿,老师可以开发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案,来引导幼儿探究和发现知识。
其中,罐子的神奇之旅,是一款非常适合幼儿园小班的探索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教案主题:罐子的神奇之旅2、教学对象:幼儿园小班(3-4岁儿童)3、教学目标:(1)掌握罐子的基本形态和材质;(2)培养幼儿对罐子的兴趣和探究意识;(3)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4)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5)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4、教材、教具:罐子、海绵、冰箱贴、笔、盖子、丝带等。
二、教案内容与活动设计1、引入环节(10分钟):放映埃及图腾神话在引入环节中,老师可以打开埃及图腾神话的视频,让幼儿们了解到埃及文明中的神话和罐子的应用。
通过视频的展示,能够让幼儿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能够激发他们对罐子的探究和想象。
2、主题讲解(10分钟):讲解罐子的基本形态和材质在主题讲解环节中,老师可以用手中的罐子,向幼儿们介绍罐子的基本形态和材质。
可以让幼儿们搬举罐子,用手摸罐子,感受罐子的重量和质感,以便让幼儿在视觉和感官上对罐子有更深刻的了解。
3、开展探究活动(40分钟):设计罐子的神奇之旅在探究活动中,老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罐子的神奇之旅活动。
具体活动方案如下:(1)创意绘画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以让幼儿们拿起笔,动手在罐子上进行创意绘画。
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们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2)折纸美景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教授幼儿们如何用纸巾或纸杯包装罐子,制作各种类别的美景。
这个活动可以提高幼儿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
(3)定制文艺罐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让幼儿们用他们最喜欢的颜色、图案和丝带来装饰罐子。
这个活动可以提高幼儿们的空间感知和装饰能力。
(4)魔法罐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让幼儿们自己发挥想象力,用丰富的材料制作魔法罐。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好玩的罐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好玩的罐子》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bf1462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14.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好玩的罐子》适用年级: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规则意识。
3. 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教学重点:1. 学会用罐子进行各种游戏活动。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和规则意识。
教学难点:1. 幼儿在游戏中能遵守规则,协调合作。
2. 幼儿能创造性地使用罐子进行游戏。
二、教学准备材料:1. 若干个大小不一的罐子2. 彩纸、颜料、绳子等装饰材料3. 音乐播放设备场地:1. 宽敞的教室或户外活动场地2. 安全平坦的地面三、教学过程步骤一:热身活动(5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步骤二:介绍罐子(5分钟)1. 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罐子,引导他们观察罐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看到的罐子,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步骤三:装饰罐子(10分钟)1. 教师分发装饰材料,指导幼儿装饰自己的罐子。
2. 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用彩纸、颜料、绳子等材料装饰罐子。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需要的幼儿。
步骤四:游戏活动(10分钟)1. 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组织不同的游戏活动,如捉迷藏、传球、跳远等。
3.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幼儿在游戏中能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步骤五:总结反思(5分钟)1.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收获和感受。
2. 引导幼儿反思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如是否遵守规则、是否与同伴合作等。
3.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亮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装饰罐子和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规则意识。
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积极参与,遵守规则,与同伴合作。
但也有一些幼儿在游戏中容易分心,需要教师个别指导。
下次活动,可以增加一些挑战性较强的游戏,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游戏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好玩的罐子》幼儿大班体育教案
![《好玩的罐子》幼儿大班体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881f7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a.png)
《好玩的罐子》幼儿大班体育教案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使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罐子,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1.1.2 利用罐子进行体育活动,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
1.1.3 通过小组合作和竞赛,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活动准备:2.1.1 收集各种大小、形状的罐子若干个,将其清洗干净并消毒。
2.1.2 准备一块宽敞的场地,无障碍物,适合幼儿奔跑和跳跃。
2.1.3 准备一些彩色纸张、颜料、画笔等装饰材料。
三、教学内容3.1 活动过程:3.1.1 热身活动: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跑步、跳绳等体育活动,使他们充分活动身体,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
3.1.2 主体活动:3.1.2.1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有一个指导老师。
3.1.2.2 每组轮流进行以下活动:a)用装饰材料装饰自己的罐子,增加趣味性。
b)利用装饰后的罐子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如跳远、投掷、滚球等。
c)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体育任务,如穿越障碍、接力等。
3.1.3 放松活动:带领幼儿进行轻松的舞蹈、拉伸等运动,帮助他们缓解疲劳,放松身心。
四、教学目标4.1 认知目标:4.1.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罐子的各种用途,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1.2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废旧物品可以重新利用。
4.1.3 通过体育活动,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各个部位,提高他们的运动认知。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如何引导幼儿在装饰罐子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5.1.2 如何组织幼儿进行各种体育活动,保证活动的安全性和趣味性。
5.1.3 如何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后续章节待补充。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6.1.1 收集各种大小、形状的罐子若干个,将其清洗干净并消毒。
6.1.2 准备一块宽敞的场地,无障碍物,适合幼儿奔跑和跳跃。
幼儿园中班探索性活动区游戏:滚动乐园
![幼儿园中班探索性活动区游戏:滚动乐园](https://img.taocdn.com/s3/m/e6ffab6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b.png)
幼儿园中班探索性活动区游戏:滚动乐园中班探索性活动区游戏:滚动乐园滚动现象是幼儿喜欢探索的现象之一,他们会尝试让物体自由滚落、推、踢等,探索其中的“奥妙”。
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去探索发现一些科学原理。
为了达到探索发现的目的,我们提供了众多不同形状的材料,让幼儿自由探索、操作,发现能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通过实验,幼儿可以探索物体的滚动与滚动轨迹之间的关系,以及滚动的速度与物体本身的大小、轻重、形状之间的关系。
我们从水管店挑选来长短不一的边角废料水管、茶叶罐、鞋盒、废旧光盘、泡沫箱、软水管、制图片等材料,投放作成多种不同的滚动轨迹。
各种形状不同的材料、大小、轻重不同的球等,让幼儿有更多的探索空间。
我们创设了开放的实验探索环境,促使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间积极互动。
在通过与材料的探索中,幼儿可以发现物体滚动的“奥妙”。
在游戏推进一中,幼儿们正在玩汽车玩具,有的孩子开始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每辆车的轮子都是圆圆的,如果换上别的形状的轮子,车子还能跑得动吗?这些问题是孩子们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的前观察提。
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假设做实验,让孩子真正“用做科学的本来方式研究科学”。
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假设做实验,在实验操作中不断观察到新的现象和事实。
当猜想与结果完全一致时,这些现象与事实会得到强化;当猜想与结果不一致时,便会调整孩子们原有的认识。
当猜想与结果部分一致时,能扩展孩子们原有的思路。
这样的探索过程,能够让孩子们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经验。
目标调整: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滚动的方式不同,探索物体形状与滚动轨迹之间的关系。
指导过程:1、观察:让幼儿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的滚动方式,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2、实验: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索不同形状的物体滚动的轨迹,记录实验结果。
3、总结:引导幼儿总结不同形状的物体滚动的特点,探索物体形状与滚动轨迹之间的关系。
玩法图片: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让他们自由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滚动的方式不同,通过总结和归纳,让他们认识到物体形状与滚动轨迹之间的关系。
中班体育:罐罐乐
![中班体育:罐罐乐](https://img.taocdn.com/s3/m/0685ab03ccbff121dd36834f.png)
中班体育:罐罐乐江苏省丹阳市云阳第一中心幼儿园张敏风【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一些废旧的瓶瓶罐罐非常感兴趣,常常是三五成群的摆弄着玩耍。
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带领我们班的幼儿共同收集易拉罐,本着废物利用,一物多玩的原则将旧易拉罐作为学具引入课堂,开展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1、引发幼儿利用废旧物品开展体育活动的情趣,引导幼儿共同制定规则并认真遵守。
2.会创造性地玩易拉罐,并能创造出多种玩法。
3、通过“勇敢的建筑师、开轮船、开火车”的游戏,练习平衡、跳、搭建等动作技能,同时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精神与对体育游戏的兴趣。
【活动准备】空的旺仔牛奶易拉罐若干,布置好场地,贴好标记。
【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幼儿分成四路纵队,两队两队面对面站好,老师站中间,跟老师一起进行热身运动。
(学小动物、活动关节等)拿出易拉罐,请小朋友做小小工程师,分小组玩,大家合作开动脑筋,看谁玩的花样多,一起玩起来吧。
二、探究玩法1、每小组自由分散探索易拉罐的玩法。
(提醒小伙伴一起合作游戏),请各小组展示自己作品如:搭高楼、火箭、独木桥、火车等。
再分散玩一次别人介绍的玩法。
2、小结:孩子们玩的花样真多,你们太聪明了,易拉罐的玩法太多了。
师:老师也想出了一种玩易拉罐的方法,你们想不想玩?做勇敢的建筑师越过重重困难去建高楼三、“建高楼”比赛,幼儿分四队活动。
玩法:幼儿各手持一易拉罐,走过“平衡木”—跳过“矮墙”—手托易拉罐走S型路到指定地点用手中的易拉罐搭高楼,然后跑回来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到最后排队,第二个小朋友继续,直到搭起一座高高的房子。
一组结束到老师处拿小旗表示完成任务,看哪一组又快又好!第二次玩时将“矮墙”加高,增加难度。
四、“开轮船“游戏幼儿坐在易拉罐上休息,敲敲腿、手臂、互相敲敲背,放松一下。
领头幼儿做船长,四条小船划起来了,大风来了,大家赶快搭肩膀,团结在一起,风吹过去时大家一起往风的方向倒身体,教师改变风向,孩子们相应的倒向一边。
幼儿大班体育《好玩的罐子》教案
![幼儿大班体育《好玩的罐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5d3c6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d.png)
幼儿大班体育《好玩的罐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探索和游戏,发展他们的运动技能和协调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会用罐子进行各种体育活动。
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难点:1. 协调身体动作,准确完成任务。
2. 在游戏中,学会与同伴分享和合作。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若干个大小不一的罐子,绳子,障碍物。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基本技能训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用罐子进行体育活动,如罐子搬运、罐子投掷等,组织幼儿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3. 游戏环节(10分钟):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团队比赛,如:罐子接力、罐子障碍赛等。
教师记录比赛成绩,给予鼓励和表扬。
4. 放松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如深呼吸、肌肉拉伸等,帮助幼儿缓解疲劳。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活动,观察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运动技能和协调能力的发展情况。
注意观察幼儿在团队活动中的表现,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2. 评价幼儿在团队比赛中的表现,如合作精神、分享意识等。
3.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运动技能和协调能力的发展。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2. 组织类似的活动,如《好玩的球类》、《有趣的跳绳》等,丰富幼儿的体育活动经验。
3. 与幼儿园其他班级开展体育活动交流,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探索性活动区游戏:罐子乐福建省直属机关幼儿园沈婉冰
游戏来源
平时在区域活动时,发现幼儿对“百宝箱”里的易拉罐非常感兴趣,经常摆弄易拉罐,于是就在探索性活动区内投放了各种易拉罐,让幼儿自主探索易拉罐的各种玩法,发现他们经常用易拉罐搭高楼、围城墙,我以此为契机,设计了“叠高楼”的游戏。
预期目标
尝试将易拉罐叠高,探索叠高过程中
保持物体平衡的方法。
图
片
材料
投放
各类易拉罐若干。
游戏玩法
尝试将易拉罐一个叠一个进行垒高,并能保持平衡不倒。
游戏推进一:
观察分析观察:区域活动开始了,森森和涵涵一起选择了易拉罐叠高楼的游戏,森森先放了一个王老吉易拉罐,然后又连续叠高了4个可乐易拉罐,第6个、第7个放了旺仔牛奶易拉罐,当他又拿了一个旺仔牛奶罐叠上去时,易拉罐倒了。
第二次,他又把这些散落一地的易拉罐重新叠高,这回叠到了第6个就倒了。
旁边的涵涵看见了说:“看我的!”他把箱子里的3个旺仔牛奶易拉罐连续叠在一起,森森递给他一个啤酒易拉罐,涵涵摇摇头说:“我不要啤酒易拉罐,他们太软了,我要旺仔牛奶易拉罐。
”他把箱子里的所有旺仔牛奶易拉罐都叠上去了,“高楼”搭好了,而且很稳,涵涵非常得意地数了数说:“我搭了12层,你才搭6层”。
一旁布布和宁宁看见了也加入了他们叠高楼的游戏,布布搭了3个易拉罐的时候,碰倒了宁宁的“高楼”,宁宁生气地说:“都怪你,把我的高楼弄倒了”,布布赶紧道歉:“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分析: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涵涵具备了一些相关叠高易拉罐的经验,他发现壳硬的易拉罐比壳软的易拉罐好叠高,他懂得把同材质的易拉罐叠在一起能使“高楼”既高又稳。
而且涵涵在游戏中自发地点数“高楼”有几层不正是我们要追求的让数
学生活化、游戏化的过程吗?而布布和宁宁的争吵源于场地太拥挤,而参与游戏的
幼儿太多。
正是由于场地设置不够合理,参与幼儿人数太多以及材料的适宜性和数
量等因素均影响了幼儿的活动。
调整
推进
(图片)
活动结束的讲评中,我和幼儿进行了一次谈话,引导幼儿认识到材料的不同会影响“高楼”的稳固性及高度。
和孩子们协商后我做出了以下游戏调整:
目标调整:
1、运用点数的方法计数叠高的易拉罐数量。
2、能与同伴进行叠高的易拉罐的高矮比较。
环境创设调整:
1、把活动场地从拥挤的走廊调整到宽敞的场地。
2、设置了入区游戏标记,旨在控制幼儿的游戏人数。
材料投放调整:
1、整理材料,将易拉罐按照软硬分类整理,把不容易叠高的软易拉罐另外放置。
2、增加旺仔牛奶、王老吉等硬的易拉罐材料数量。
游戏玩法调整:
点数叠高的易拉罐数量后与同伴比较“高楼”的高矮。
调整到宽敞的场地整理后的易拉罐
游戏推进二:
观察
分析
观察:区域活动时,桓桓和宏宏都选择了叠高楼的游戏。
桓桓用旺仔牛奶易拉罐叠
到了13层,当他小心翼翼地想放上第14个易拉罐时发现够不着了,他使劲踮起脚
尖想放上去,还是够不着,这时宏宏说:“我比你高,我来!”,高个的宏宏踮起脚尖
终于把第14个易拉罐放上去了,两个孩子高兴得拍手欢呼。
我对他们说“能不能试
试再放一个上去”,桓桓说“怎么放?我们不够高,够不着”,“那想想办法怎么能够得着呢?”他们想了一会,突然宏宏说“哦,我有办法了!”说着着从教室里搬来一张椅子放在高楼旁,他站在椅子上对桓桓说“你帮我拿易拉罐”,就这样借助椅子的高度又叠高了3个易拉罐,俩孩子一起数:“1,2,3,4……17!”孩子们又高兴得欢呼起来。
分析:游戏中,幼儿选择了硬壳材质的易拉罐,所以高楼搭得又高又稳。
幼儿对于叠高楼的游戏有着较强的挑战欲望,并且在活动中慢慢积累了较丰富的操作的经验,叠的“高楼”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幼儿自身条件(身高)阻碍了进一步的探索和挑战,由于我恰当的引导,使幼儿想到利用椅子这样的辅助材料来继续完成挑战。
另外,中班幼儿喜欢和同伴一起游戏,教师应创造条件鼓励幼儿学习合作游戏,并尝试在游戏中解决问题。
调整推进(图片)
游戏结束后,我让幼儿从桓桓和宏宏的例子思考:他们的楼为什么能搭这么高?使孩子们明白了借助椅子和桌子与同伴合作才能使楼搭得更高。
目标调整;:
能借助椅子、桌子与同伴合作叠高易拉罐。
材料投放调整:增加椅子和桌子
提供椅子提供桌子
游戏推进三:
观察分析观察:区域活动中,凯凯和文文借助桌子叠了19层的高楼,凯凯对琳琳说:“我们今天搭的楼最高,有19层”,琳琳不服气说:“我昨天和诗诗还搭了20层呢,比你们的楼高!”’“骗人!”凯凯不相信地说。
“不信你去问老师,沈老师昨天还用手机拍了我的高楼呢”。
琳琳说着向站在一旁观察这一幕的我求助,我微笑地对凯凯点点头说:“是真的”,凯凯对文文说:“我们明天再搭更高的楼”。
分析:中班下期的幼儿逐渐有了和同伴“竞赛”的愿望,而没有记录导致了两个孩子的争吵。
中班幼儿可以开始尝试学习记录,投放相关的记录表既能帮助幼儿记录一周以来的最高成果,又能让幼儿不断挑战自我和促进幼儿合作游戏能力。
调整推进(图片)目标调整:
尝试点数并记录自己叠高的易拉罐数量。
材料投放调整:
设置“周冠军”榜,并投放记录表供孩子们记录游戏结果。
设置周冠军投放记录表
游戏推进四:
设置球道、起点线保龄球排列区
幼儿玩保龄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