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史名词解释(中)精讲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5d653eb5ef7ba0d4a733b4c.png)
外美史名词解释1、意大利学院派:1590年,意大利画家卡拉契兄弟创办了著名的波伦亚学院,旨在传承文艺复兴大师的传统,总结前人经验,培养年轻的美术家,并制定艺术法规,强调绘画标准, 避免样式主义和卡拉瓦乔的影响。
由于这种办学原则明显缺乏创新精神,带有折衷主义的特点。
故而题材较狭窄,多描绘宗教与神话,在技法上重素描轻色彩。
可是对以后的古典主义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折衷主义:这是17世纪意大利学院派美术的基本特色。
主张绘画应有的最高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格累乔的典雅与风韵、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等。
这种企图培养新的艺术人才的办学思路与模式明显是综合了各家之长的折衷主义。
3、卡拉瓦乔主义:17世纪由于卡拉瓦乔在当时欧洲画坛的巨大影响,吸引了相当多的敬慕者与追随者,他们的作品深受其艺术感染,无论是题材范围、画面明暗对比、人物写实手法等,多倾向于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风格,故被称为卡拉瓦乔主义。
4、意大利地方画派:17世纪意大利的现实主义画坛除了最具影响的卡拉瓦乔之外,还有颇具实力的有现实主义倾向的地方画派和画家:如热那亚画派(代表人物是斯特劳斯)、曼图亚画派(以多菲奇为代表)、那不勒斯画派(萨·洛撒为代表),另外还有威尼斯画派、佛罗伦萨画派和罗马画派等。
5、巴洛克艺术:17世纪流行的艺术风格之一。
这种风格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罗马,曾弥漫于欧洲的天主教国家。
“巴洛克”这个派生词的由来说法不一:一说来自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意指不圆的珠子;一说来自意大利语,有任意奇特、怪诞或推论上错误的含义。
这个带有贬意的称呼是18世纪的古典主义理论家对这种艺术倾向的蔑视。
6、荷兰小画派:17世纪的荷兰除了哈尔斯与伦勃朗这样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以外,还涌现了一批出色的画家。
他们被称为“荷兰小画派”的原因有二:第一是画幅较小,适宜于市民阶层装饰居室;第二是不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
中外美术史变相的名词解释
![中外美术史变相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46290b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a.png)
中外美术史变相的名词解释美术史作为一个学科领域,是研究艺术创作及其发展变迁的学问。
它涉及到广泛的文化、历史、哲学等学科,对于理解艺术的价值和社会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外美术史的角度出发,对一些常见但并不容易理解的名词进行解释,以增进对于美术史的理解与认识。
一、风景画风景画作为一种描绘自然景色的艺术形式,在中外美术史发展过程中都有着重要地位。
它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view”(意为“景色”),起初并只是一种艺术装饰品。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风景画逐渐成为了艺术家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表达的方式。
具有代表性的中外风景画有很多,如中国明代画家祝允明的《白鹤图》,它通过绘制山水、草木的细节来表现出大自然的壮观与恢宏。
而在西方,印象主义画家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则通过捕捉光线和色彩的变化,将观众置于纯粹的自然之中。
通过风景画这一艺术形式的解读,不仅可以了解绘画作品的表面,更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理解,从而增加我们对于自然与艺术的认识。
二、肖像画肖像画是通过绘制人物形象来展现人物的外貌、性格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在古代中外美术史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肖像画的历史可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但真正经历了飞速发展的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肖像画主要表现为帝王皇后、文人雅士、美人君子等。
例如,明代画家唐寅的《三友图》,通过精湛的技巧和丰富的细节,表现了三位文人雅士的特征和亲密的友谊。
而在西方,肖像画除了表现皇室贵族、宗教人物,也展现了普通平民的形象。
著名荷兰画家伦勃朗的《夜巡》就是一幅以平民为主题的肖像画作品。
通过真实、自然的绘画风格和充满生命力的人物形象,赋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
通过对肖像画的解读,我们可以理解到艺术家不仅要注意人物的形象描绘,还要通过细节和背景来呈现人物的个性和社会地位。
三、装饰艺术装饰艺术是指通过艺术形式为日常生活的物品赋予美感和艺术价值。
它在中外美术史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反映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审美意识的变化。
中外美史名词解释(中)讲解
![中外美史名词解释(中)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4efea03a300a6c30c229fa2.png)
第一章世界史前美术【母神雕像】在欧洲许多国家出土了一大批圆雕和浮雕女裸体原始雕像。
这些雕像的共同特征是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臀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时期人们对于母性生殖的崇拜,被人们称为“原始的维纳斯”。
在维也纳的威伦道出土的女性雕像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拉斯科洞窟壁画】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发现于1940年,描绘了大量的野马、野牛和驯鹿等原始动物。
原始画家用粗壮而简练的黑线勾画出轮廓,并用红、褐、黑色渲染出动物的体积和结构。
气势雄壮,富有动感,充满粗犷的原始气息和野性的生命力。
【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制作年代稍晚于拉斯科洞窟。
绘画中最突出的是《受伤的野牛》。
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轮廓线比较细,而且有明暗向背的粗细浓淡变化,与色彩渲染结合紧密,通过动态表现动物身体的结构,明暗起伏更为丰富,感情也更加细腻。
【拉文特岩画】属于中石器时代艺术,主要分布在西班牙的拉文特地区。
是表现人类活动的情节性绘画。
它们以人类狩猎为主要情节,以表现人物、动物的运动和速度为主要的特点,人物以剪影的效果表现出来,以拉长的四肢和夸张的动作表现人物的动势。
岩画富有生活气息,但忽略了细节刻画,用色单纯。
【巨石建筑】新石器时代的美术成就主要是巨石建筑,这是用重达数吨的巨石垒成的宗教性纪念物。
巨石建筑盛行于欧洲,包括石柱、石台、石栏等形式。
英格兰南部的圆形巨石栏“斯通亨治”是最典型的代表,以其雄伟的环形结构、宗教的庄严肃穆和悲剧性的壮美而引人瞩目。
第二章古代东方美术【正面律】古埃及艺术具有严格的程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正面律。
正面律表现在圆雕中,即人物无论是站立或安坐,都需正面直对观众,头部和身体保持笔直状态;表现在浮雕和壁画中,即人物的头部为正侧面,眼睛、肩及身体为正面,腰部以下又是正侧面。
【方尖碑】是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
方尖碑用整块花岗岩制成。
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
中外美术史名词解释(全)
![中外美术史名词解释(全)](https://img.taocdn.com/s3/m/6b4d1b94f121dd36a32d8290.png)
中外美术史名词解释1、黑陶:史前陶器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类,器物表面光洁,整体器形线条流畅优美,器物本身具有黒’薄’光’亮’棱’鼻’的艺术效果,富有高于实用价值的纯审美价值。
2、俑:是古代用来陪葬的塑像,主要是陶瓷、泥土或木质作成人的形像。
3、秦始皇陵兵马俑: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
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4、霍去病墓石雕的重要特点,是因石而得形,因形而造意,因意而施工。
艺术家充分利用石块的自然形态,运用纯朴的意匠稍事雕凿,就完美地体现了创作意图。
造人物情态方面细致入微,并且在写实中已寓有夸张手法。
5、瓦当:是指屋顶檐头简瓦前面的陶治圆形遮挡物,俗称瓦头。
同时又是一种装饰物。
瓦当主要有图案纹和文字纹两种,瓦当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
6、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7、画像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8、画像石;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等,石刻装饰画盛行于东汉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河南石墓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武梁祠为代表;9、“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是说“画圣”吴道之创造出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三国两晋曹不兴所画人物其特点画衣纹稠叠即衣纹稠叠如贴在身上一样。
10、金文:铸或刻在殷、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
11、南宋四家: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guī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他们四人被称为。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全部)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d0c7f50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a.png)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全部)•史前社会:是指人类有文字记载之前存在的社会,其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相对于文明社会都比较低下,所以又通常被称为原始社会。
•石器时代:是根据人类生产工具的进化划分出的社会发展阶段,代表了最初的生产力水平。
它又可以细分为旧石器(约距今10000-100000年前)和新石器(约距今4000-10000年前)两个阶段。
前者以打击石器为代表,后者以磨光石器(包括玉器)和陶器为代表。
石器时代以后有青铜器、铁器等时代。
•陶器:是用陶土作为坯胎,用火烧制而成的器物。
窑温一般在摄氏600到1000度之间。
根据陶土质地分为红陶、黑陶、白陶和灰陶。
•彩陶:在打磨光滑的的橙红色陶胚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
(P7)•黑陶: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P7)•甲骨文: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汉字形态,因其刻于龟甲和牛胛骨上而得名。
它记录的是甲骨占卜的整个过程,故又称“卜辞”。
•大篆:又称“籀书”,是早期书体的一种,西周至春秋多数青铜器铭文采用该体,代表了官方正规书风。
秦国的石鼓所刻文字,是大篆书体的范例之一。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李斯在大篆基础上创造了秦篆,即小篆。
•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龙或夔凤图案。
其形象狞厉可怖,是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
•失蜡浇铸法:是春秋以后采用的铸造青铜器的方法。
它用石蜡做成器物模型,用陶泥敷施其上成一外模,再加热脱去石蜡,得到中空的铸模。
中外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外美术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41e880479563c1ec5da71b6.png)
中外美术史名词解释黑陶:史前陶器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类,器物表面光洁,整体器形线条流畅优美,器物本身具有黒’薄’光’亮’棱’鼻’的艺术效果,富有高于实用价值的纯审美价值。
俑:是古代用来陪葬的塑像,主要是陶瓷、泥土或木质作成人的形像。
秦始皇陵兵马俑: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
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霍去病墓石雕的重要特点,是因石而得形,因形而造意,因意而施工。
艺术家充分利用石块的自然形态,运用纯朴的意匠稍事雕凿,就完美地体现了创作意图。
造人物情态方面细致入微,并且在写实中已寓有夸张手法。
瓦当:是指屋顶檐头简瓦前面的陶治圆形遮挡物,俗称瓦头。
同时又是一种装饰物。
瓦当主要有图案纹和文字纹两种,瓦当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
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画像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画像石;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等,石刻装饰画盛行于东汉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河南石墓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武梁祠为代表;“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是说“画圣”吴道之创造出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三国两晋曹不兴所画人物其特点画衣纹稠叠即衣纹稠叠如贴在身上一样。
金文:铸或刻在殷、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
南宋四家: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guī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他们四人被称为。
“三远”:郭熙的山水画论透视原则和空间处理的重要法则即深、高、平。
中外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外美术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169e2e8f8c75fbfc77db279.png)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1.彩陶: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它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是新石器时代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
2、仕女画: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
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
代表画家有张萱、周昉等。
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3、马踏匈奴: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
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
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4、岩画:是古代描绘或摩刻在崖壁石块上的图画,被称为是古代先民们记录在石头上形象的史书。
大多数岩画分布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原始美术的特点和稚拙、率真的艺术魅力。
5、饕餮纹: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
它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这些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在静止状态中积聚着紧张的力,好象在瞬间就会迸发出凶野的咆哮,体现了"狞厉美"6、《人物龙凤帛画》:这是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的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
此画表现楚国贵族妇女祈祷飞腾的龙凤引导她的灵魂登天升仙。
此画主要采用黑线勾描的表现手法,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用色单纯。
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的结合,使形象有一定的重量感而生意盎然。
此画以墨线勾画,可以认为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中国线描人物的传统风格并达到较高水平。
7、画像石(砖):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8、“迁想妙得”:西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主张。
“迁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把主观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之中,取得艺术感受。
“妙得”为其结果。
即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外国美术史经典名词解释
![外国美术史经典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1c43d5f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8.png)
外国美术史经典名词解释外国美术史是研究不同国家和时期的艺术作品及其发展历程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我们会涉及到许多与名词解释相关的术语。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一些外国美术史中的经典名词进行解释。
1. 文艺复兴 (Renaissance)文艺复兴是指发生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欧洲的艺术和文化运动。
这一时期艺术家注重人体形象的真实性和比例,追求透视和光影效果,推动了艺术的飞跃。
文艺复兴不仅影响了绘画,还对建筑、雕塑和文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古典主义 (Classicism)古典主义强调对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的模仿和纪念。
它的核心原则是追求优雅、和谐和对称的艺术形式。
古典主义以其明确的线条、精确的比例和平衡的构图而闻名。
它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至18世纪晚期的艺术中占主导地位。
3. 浪漫主义 (Romanticism)浪漫主义是一种强调个性的艺术和文化运动,起源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
浪漫主义艺术家追求个人感受和情感表达,尤其注重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体的内心表达。
这一时期的作品往往充满了情绪、幻想和对超自然的兴趣。
4. 印象派 (Impressionism)印象派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法国绘画运动,从直观上捕捉光线和色彩的变化。
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通常以明快的笔触、明亮的色彩和对光影效果的追求为特色。
印象派革命性地改变了传统的绘画风格,为现代艺术开辟了新的道路。
5. 立体派 (Cubism)立体派是20世纪初期出现的一种前卫艺术运动。
它以艺术家对物体的多个视角和不同观点的综合表现为特点。
立体派作品通常由几何形状的碎片组成,通过同时展示物体的多个面来呈现更全面的视角。
立体派对后来的抽象艺术和装饰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超现实主义 (Surrealism)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的一种艺术运动,强调想象力和潜意识的力量。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试图描绘梦幻、不合理和超越现实的场景和形象。
他们通过使用随机联想、幻觉和独特的创作技巧,寻求达到一种“超现实”的新境界。
中外美术史的名词解释
![中外美术史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b5ee4b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70.png)
中外美术史的名词解释美术史是研究美术发展历程和艺术家作品的学科,主要包括分析、解释和评述艺术作品的艺术史家所采用的名词术语。
这些名词术语在中外美术史中有着不同的定义和使用。
本文将对其中一些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外美术史的重要概念。
1. 草书(Cursive Script)草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一种字体风格,其特点是笔画简练,撇捺中多有捻须。
草书源于隶书,发展于汉代。
它在写法上追求快速与流畅,强调形式上的变化和自由,更加注重书法的个性、意境和表达。
草书的运笔神妙,给人以意外的美感,被许多文人雅士所推崇。
2. 水墨画(Ink and Wash Painting)水墨画是中国美术的瑰宝,它以水墨为基本材料,运用笔墨和纸张的技法进行绘画。
水墨画擅长表现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融合了中国文化的哲学思想。
通过变化的水墨色彩和墨线的力度,水墨画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想象空间,给观者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3. 哥特式(Gothic Style)哥特式是15至16世纪欧洲建筑和艺术的一种风格。
它以高而尖的拱形作为主要特征,讲究立面的垂直感和崇高感。
哥特式建筑追求空间的透明感和垂直线条的拉长效果,突出了建筑的神圣性和精致细腻的雕饰。
该风格对后世的建筑和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印象派(Impressionism)印象派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
印象派的画家更加注重光与色的变化,追求对瞬间感兴趣的艺术追求。
他们通过松散而快速的笔触,刻画出瞬间感受到的自然光色和色彩变化。
这种新的绘画风格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绘画观念,对后来的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立体主义(Cubism)立体主义是20世纪初欧洲艺术的重要艺术流派。
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试图用多角度的表现来描绘物体,以分解和重组形式来展示对空间和时间的新见解。
立体主义通过形状的分解和折叠来表现物体的多个视角,以此表达出对立体空间和物体运动的不同维度的理解。
中外美术史名词解释和常见习题解答
![中外美术史名词解释和常见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b6b57a6b25c52cc58bd6bece.png)
名词解释1、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
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
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2、仕女画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
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
代表画家又张萱、周昉等。
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3、马踏匈奴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
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
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4、画像石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
盛行于东汉。
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
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5、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中国画术语。
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
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
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6、昭陵六骏唐太宗陵墓前浮雕。
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
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
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7、帛画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
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
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具有装饰风味。
代表有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长安马王堆汉墓帛画等8、唐三彩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
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
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
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9、浙派明代山水画流派之一。
明初至武宗嘉靖时最为盛行。
该派承继南宋院体,取法于李唐、马远、夏圭,多作斧劈皴,行笔有顿挫,形成水墨苍劲一体。
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等。
外美史名词解释
![外美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cc6ab4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e.png)
外美史名词解释二、名词解释1、洞窟壁画:欧洲史前时期画于洞窟壁上的绘画作品,其中也包括泥塑和浮雕。
表现内容皆以动物为主,手法生动而写实。
代表者是法国的拉斯科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2、金字塔:埃及古王国法老的陵墓,因其方锥形与中国汉字“金”字相似,故称。
其中间经历了一个从长方形石墓到梯形金字塔的演变过程。
它具有庞大的体积和重量,给人以精神上的压力。
3、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
包含有奇形怪状、矫揉造作之意。
无论是建筑、雕刻、绘画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有时还带点神秘感。
雕刻和绘画多表现宗教题材。
4、立体主义: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7年产生于法国。
该派要求从画家的主观意念中,打破物象的自然形态,再进行重新的组合、装配。
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勃拉克等。
2、威尼斯画派: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派之一。
该派受人文主义影响,题材愈益走向世俗化,其突出特征是对色彩的崇尚、对人体美的赞颂和对自然风景的生动描绘。
代表画家有乔尔乔内、提香等。
3、巴比松画派:19世纪中叶法国写实主义画派,因枫丹白露森林区的巴比松村而得名。
该派画家厌恶都市生活、向往回归和赞颂大自然,采取“对景写生”的方式,再现自然景色,作品流露出率真、质朴之情。
代表画家有卢梭、杜比尼等。
4、野兽主义: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
1905年产生于法国。
该派画家不满于如实地描绘对象的传统画法,更多地追求自我体验和表现上的单纯化、概括性,注重表达对象的内在精神。
代表人物有马蒂斯、鲁奥等。
2、罗可可艺术:18世界法国宫廷绘画风格。
该绘画标榜的对所谓“纯美化”的追求,以呈现肉感的裸体、艳丽的色彩为目标,甜腻、繁琐、娇媚的画风是其普遍特征。
因其产生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故又成为“路易十五式”。
代表画家有华多、布歇等。
3、巡回画派:19世界俄罗斯现实主义画派。
该派画家大都重视绘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倾向,普遍运用写实手法却又不失画家鲜明的个性。
中外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外美术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605776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d.png)
中外美术史名词解释1. 起皮技法:起皮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中的一种,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来成为敦煌壁画等绘画形式的主要技法之一。
起皮技法利用颜料与胶结物的相互作用,将颜料均匀地分布在画面上,使其具有特殊的质感和光泽。
2. 宏观叙事:宏观叙事是美术史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艺术作品中通过描绘一系列事件或情节来展现一个整体的故事或主题。
宏观叙事常常被运用于历史画、宗教画等类型的作品中,通过绘制多个人物和场景来展示复杂而丰富的故事情节。
3. 憔悴意象:憔悴意象是西方美术史中的一个概念,源于巴洛克艺术时期的佳作。
憔悴意象指的是通过绘制人物的憔悴、衰败、病态等形象来表达一种悲情或忧虑的情感。
这一意象通常在宗教画或历史画中出现,用以强调人物的痛苦与挣扎。
4. 朦胧派:朦胧派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一种重要艺术流派,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以文化大革命前的上海为中心。
朦胧派的艺术家常常使用含糊模糊的笔触和形象,以抽象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意境,并注重表达内心的哲思和超越物质世界的境界。
5. 科技母题:科技母题是现代艺术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通过艺术作品来探讨和表达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主题。
科技母题常常出现在实验艺术、数字艺术等形式中,通过运用科技手段和材料来创作作品,并探索科学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6. 金属浮雕:金属浮雕是一种雕塑技法,通过在金属板上刻蚀或打压等手法,使形象或图案凸起于金属板面上,突出立体感和质感。
金属浮雕常常被应用于建筑装饰、雕塑制作等领域,具有坚固耐用、富有质感等特点。
7. 排比句:排比句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指的是通过多个并列子句或成分的方式,使句子的结构呈现一种对称的形式。
排比句常常被用于文学作品中,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韵律感,使句子结构更加生动有趣。
8. 起承转合:起承转合是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中的一种叙事结构,指的是一个故事、文章或作品的开头、中间、过程和结尾部分。
起承转合是一种逻辑和美学上的秩序,可以使故事情节或主题得到合理的展开和发展,增加艺术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质彬彬名词解释中外美术史
![文质彬彬名词解释中外美术史](https://img.taocdn.com/s3/m/b04d3c5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f.png)
文质彬彬名词解释中外美术史美术史是指研究与记录人类美术创作历史的学科。
它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种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
通过研究美术史,我们可以了解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家的作品。
首先,美术史的研究范围包括中外美术史。
中美术史主要指中国古代的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有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这些作品以独特的笔墨技法和意境深远的表现手法被世人所称道。
另外,中国的雕塑和建筑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代表性的如秦始皇兵马俑和长城等。
而外美术史则以西方国家的艺术发展为主线,涵盖了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和重要艺术家的作品。
其次,美术史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考古学、文献学和艺术史学。
考古学通过对古代文物的发掘和研究,揭示出古代艺术的历史沿革、艺术家的创作手法和技艺等重要信息。
文献学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解读和分析,还原出不同时期艺术家的生平经历、创作思想和作品的价值等。
而艺术史学则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察和分析,研究艺术家的创作风格、艺术思想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对作品的影响。
最后,美术史的研究意义在于加深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通过学习美术史,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同时,美术史研究也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让他们能够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出更具个性和时代特色的作品。
总的来说,美术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对中外美术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艺术的源起和发展,增强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并为当代艺术的创作提供启示。
在探究美术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得出准确而全面的结论。
通过持续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为美术史增添新的篇章,为艺术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中外美术史知识点梳理
![中外美术史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5f09795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6.png)
中外美术史知识点梳理美术史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艺术创作的记录和见证,它涵盖了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的丰富内容。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中外美术史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中国美术史(一)先秦时期这一时期的美术主要体现在青铜器上。
青铜器不仅是实用器具,更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其造型庄重、纹饰神秘,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体现了当时高超的铸造工艺。
(二)秦汉时期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其规模宏大、造型逼真,生动展现了秦朝的军事力量。
此外,汉代的画像石和画像砖,内容丰富,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神话传说等。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显著发展。
顾恺之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代表作有《洛神赋图》。
佛教艺术也开始盛行,石窟壁画如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色彩绚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隋唐时期这是中国古代美术的鼎盛时期。
阎立本的人物画形神兼备,吴道子的“吴带当风”更是开创了中国绘画的新风格。
山水画方面,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五)五代宋元时期五代时期的花鸟画成就突出,黄筌和徐熙的画风各异。
宋代是山水画的黄金时代,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气势磅礴,郭熙的《早春图》富有诗意。
宋徽宗赵佶在书画方面也有很高造诣。
元代的文人画兴起,赵孟頫主张“书画同源”,倪瓒的画作简约清幽。
(六)明清时期明代的吴门画派以沈周、文徵明等为代表,画风清新雅致。
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涛等画家个性鲜明,作品独具特色。
此外,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如陶瓷、刺绣等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二、外国美术史(一)古代美术古埃及美术以金字塔和神庙建筑以及壁画、雕塑为代表,具有庄严、稳定的风格。
古希腊美术追求完美的比例和和谐的美感,其雕塑如《米洛斯的维纳斯》至今仍被视为经典。
(二)中世纪美术基督教艺术在这一时期占据主导地位,教堂建筑如罗马式和哥特式教堂,内部装饰着精美的彩色玻璃窗和壁画。
(三)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展现了他精湛的绘画技巧和深刻的人文思想。
中外美术史知识点总结
![中外美术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4c03ae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f.png)
中外美术史知识点总结美术史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到世界各个地区的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
在这里,我将总结中外美术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艺术家及其作品等内容。
一、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总结1. 先秦时期在先秦时期,中国艺术主要表现为青铜器、玉器和陶器。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代表,其制作工艺和铸造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玉器则代表了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一种高雅和精致的风格,常常被用来表示权力和地位。
2. 隋唐时期在隋唐时期,中国的绘画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李公麟、吴道子等画家的作品,以及洞窟壁画和唐代诗人的书法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同时,唐代的陶瓷制作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 宋元时期宋元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黄金时期。
南宋的“四大家”黄公望、文同、米芾、董源,以及元代的“四大家”赵孟頫、文征明、仇英、董其昌,都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们的作品在描绘山水和花鸟等自然风景方面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4. 明清时期在明清时期,中国的绘画艺术继续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明代的董源、唐寅和清代的八大山人等画家,以及清代的景德镇瓷器制作技术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二、西方美术史知识点总结1. 古希腊罗马时期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西方的艺术主要体现在建筑和雕塑方面。
帕特农神庙、雅典卫城和科林斯柱等建筑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此外,古罗马的雕塑也在古希腊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发展,如大卫像和拉奥孔的《拉奥孔之死》。
2.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西方艺术的复兴和繁荣。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大师的作品,如《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和《圣母圣子》等,都是文艺复兴艺术的代表作。
3. 巴洛克时期巴洛克时期的艺术特点是豪华和复杂。
在这一时期,提香、卡拉瓦乔、鲁本斯等画家的作品,如《圣母升天》、《悲伤的玛利亚》和《圣伯多禄的十字架》等,都是巴洛克艺术的代表作。
中美史--名词解释
![中美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2c6fd5481c758f5f61f67d7.png)
中美史名词解释彩陶P7(中美史)彩陶是一种制陶的装饰艺术手法,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这样的陶器称为彩陶。
P7(讲义)彩陶,是指橙红色陶坯上,以矿物质颜料描绘,用赭石,氧化锰作呈色元素入窑烧制。
三星堆P25(中国美术史)P43(中国美术史教程)1986年夏季在四川广汉出土的商代祭祀遗址,里面出土了大量的大型青铜器,为古蜀国的遗物。
里面有大型立人像,大型人面像及人头像和跪坐人像。
《青铜立人像》高厘米,下面厘米高的方形台座,其头戴身台上,着有线刻花纹的长袍,赤足华冠,圈手,抱物举在胸前,面目端庄,神态肃穆,身份可能是古蜀某一代蜀王。
《大型青通告铜人面像》通高60厘米,宽达134厘米,面部转折棱角突出,两眼凸出眼眶外约30厘米,两长耳上扬,嘴巴阔大,风格粗狂,带有神秘色彩。
(战国帛画P29(中国美术史)P50(中国美术史教程)帛画上端缝裹细竹篾,并系丝绳,其用途是葬仪中的旌幡(也称:铭旌)。
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帛画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人物龙凤图》质地为平文绢,高31厘米,宽厘米,画一细腰长裙,侧身向左作合掌祈祷状的贵族妇女,在腾龙舞凤的接引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
画法比较古朴,具有一定的装饰风格。
1973年长沙子弹库楚墓《人物御龙图》细绢地,高37,5厘米,宽28厘米,画面正中画一危冠长袍,蓄有胡须,神情潇洒,侧身拥剑的贵族中年男子,头顶华盖,驾驭舟型巨龙向天国飞升的景象,龙尾企立一鹤,龙身下面画一鲤鱼,表示龙正在天河中进行,整体画面人物形象准确,神采生动,不仅追求形似,更注重内在精神气质,用笔劲挺优美流畅,随物象的形体,质地和运动而有粗细,刚柔的变化,已经注重线条的表现力,构图上也体现了一定的艺术造诣,设色用平涂法而略作渲染,造型和用笔技巧上已经脱离了稚拙期进入了新的阶段。
中外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外美术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4fbd8a4dd3383c4bb4cd2a6.png)
中外美术史名词解释1.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点、线、面、体积、色彩、明暗、肌理等2.写生过程:大体阶段,深入阶段,调整阶段3.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使学生形成基本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4.新课标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5.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6.构图:1艺术形象在空间位置的确定。
2空间大小的确定。
3自身各部分之间、主体形象与陪体形象之间的组合关系及分隔形式。
4与空间的组合关系及分隔形式。
5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和力感。
6运用的形式美法则和产生的美感7.美术的主要种类: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设计、书法等8.绘画是造型艺术的基本种类,它以笔、墨、砚、颜料、画刀、调色板等工具材料和形体、明暗、色彩、构图等基本手段,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表现物象的形状、体积、质感、量感和空间感,使人们在视觉上可以感受艺术形象。
它既是生活的反映,也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同时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9.中国画简称国画,一般指毛笔在宣纸或绢、帛上,用中国画颜料所画的水墨画,淡彩画,重彩画等,手法上主要用线条和墨色来进行创作。
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写意画和工笔画,题材上分为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
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蕉墨法。
笔法:勾、皴、点、染。
特点:1、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达到线墨色交相辉映;2、以画开拓诗的意境,画中有诗,托物喻情;3、将书、画、印三者融合一体,产生形意相生,形色相映的艺术效果。
4,散点透视。
10.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六彩:黑、白、浓、淡、干、湿11.水墨画:用笔注意轻、重、缓、急的变化。
淡墨点、浓墨点交互使用,使墨“活”起来。
12.破墨法:是指先画好一种墨色,再用另一种不同的墨色覆盖、渗化。
13.竹子的画法:先画竹干、竹节、再画竹枝和竹叶。
2021年外美史名词解释
![2021年外美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75a3138ad51f01dc381f11b.png)
There is no absolute happy paradise in the world, only relative people who can find fun on their own.悉心整理祝您一臂之力(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外美史名词解释1、拜占庭艺术:欧洲中世纪以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基-督教艺术。
将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东方波斯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居统治地位达1000年之久。
其建筑运用拱券、穹顶,以彩色琉璃砖做装饰,内部有金色的镶嵌画。
其绘画主要是非写实性的抽象艺术式样,如抑制对空间各深度的表现、热衷于线条与色彩的运用等。
2、罗马式建筑:欧洲中世纪中期的基-督教建筑样式。
罗马式建筑朴素、坚实,广泛采用半圆形拱券,石墙厚重,窗户小且高,内部昏暗,有高大的塔楼。
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等。
3、哥特式、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高峰。
其建筑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广泛运用尖券、肋拱,以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墙壁,使得内部空间宽敞、明亮。
总体感觉高耸挺拔,充满强烈的向上动感。
代表建筑:法国巴黎圣母院。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
在欧洲的历史上,实际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其实质是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为出发点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最先萌芽于南部的意大利,随后推及北部的尼德兰和中部的德国地区。
5、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是与基-督教神权及其禁欲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内容是他的世俗性。
人文主义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崇尚科学、颂扬人的力量,高扬人与自然的美。
6、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画家,他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发明了“渐隐法”(用模糊的轮廓与柔和的色彩使一个形状融入另一个形状之中),成功地表现出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作品含蓄,充满哲理思考。
中外美史简答论述(中)
![中外美史简答论述(中)](https://img.taocdn.com/s3/m/8744e5cdce2f0066f5332259.png)
第一章世界史前美术◆非洲传统木雕的风格特征非洲传统木雕强调节奏感,而不以正确的人体解剖为基础,也没有复杂的动作,一般不雕刻多人物构图。
造型结构上力求怪诞、夸张和变形。
第二章古代东方美术◆埃及雕塑的基本法则(程式)1、姿势必须保持直立,双臂紧靠躯体,正面直对观众;2、根据人物的尊卑决定比例的大小;3、人物着重刻画头部,其他部位则非常简略;4、面部轮廓写实,又有理想化的修饰,表情庄严,感情表现很少;5雕像着色,眼睛描黑,有的眼睛用水晶、石英等材料镶嵌,以达到逼真的效果。
◆埃及浮雕和壁画的基本法则(程式)1、正面律,表现人物面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2、横带状排列结构,用水平线划分画面;3、根据人物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4、填充法,画面充实,不留空白;5、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多为褐色,女子多为浅褐色或淡黄色,头发为蓝黑色,眼圈为黑色。
◆亚述宫殿墙面浮雕的主要特点和成就亚述浮雕以长幅的画面记载了历代亚述诸王的战争、狩猎、祭祀仪式和宫庭生活。
尤其以写实手法表现的战争、狩猎等惊心动魄的场面,充满着激烈的动势和紧张的气氛,显示出亚述诸王特有的强悍和暴戾。
亚述浮雕中狮子的造型,在古代动物雕刻中几乎无可匹敌。
亚述浮雕擅长刻画复杂而庞大的场面,有着比较成熟的群像组合与叙事、构图能力。
◆波斯帝国宫殿墙面浮雕的主要特点和成就◆萨珊波斯美术对东西方及伊斯兰美术的影响◆阿兹特克美术的主要特点和成就◆玛雅美术的主要特点和成就◆印加美术的主要特点和成就第三章古代希腊罗马美术◆克里特美术的特点和艺术价值◆希腊瓶画的三种风格◆古希腊人体雕塑的表现特点◆希腊古典时期雕塑的高度成熟◆伊达拉里亚美术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庞贝壁画的四种风格和艺术价值第一种风格为镶嵌风格,即在墙上用灰泥塑好建筑细节,做出凹槽分割墙面,涂上颜色,造成彩色石板镶嵌的幻觉效果;第二种风格为建筑风格,即在墙面上用色彩画出建筑细部,用透视法造成室内空间比实际上要宽敞的多的幻觉效果,并在墙面中央安排场面较大的情节性绘画;第三种风格为埃及风格,强调平面感,描绘精致,在墙面上用色彩描绘小巧玲珑的静物和小幅神话场面,具有典雅的装饰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世界史前美术【母神雕像】在欧洲许多国家出土了一大批圆雕和浮雕女裸体原始雕像。
这些雕像的共同特征是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臀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时期人们对于母性生殖的崇拜,被人们称为“原始的维纳斯”。
在维也纳的威伦道出土的女性雕像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拉斯科洞窟壁画】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发现于1940年,描绘了大量的野马、野牛和驯鹿等原始动物。
原始画家用粗壮而简练的黑线勾画出轮廓,并用红、褐、黑色渲染出动物的体积和结构。
气势雄壮,富有动感,充满粗犷的原始气息和野性的生命力。
【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制作年代稍晚于拉斯科洞窟。
绘画中最突出的是《受伤的野牛》。
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轮廓线比较细,而且有明暗向背的粗细浓淡变化,与色彩渲染结合紧密,通过动态表现动物身体的结构,明暗起伏更为丰富,感情也更加细腻。
【拉文特岩画】属于中石器时代艺术,主要分布在西班牙的拉文特地区。
是表现人类活动的情节性绘画。
它们以人类狩猎为主要情节,以表现人物、动物的运动和速度为主要的特点,人物以剪影的效果表现出来,以拉长的四肢和夸张的动作表现人物的动势。
岩画富有生活气息,但忽略了细节刻画,用色单纯。
【巨石建筑】新石器时代的美术成就主要是巨石建筑,这是用重达数吨的巨石垒成的宗教性纪念物。
巨石建筑盛行于欧洲,包括石柱、石台、石栏等形式。
英格兰南部的圆形巨石栏“斯通亨治”是最典型的代表,以其雄伟的环形结构、宗教的庄严肃穆和悲剧性的壮美而引人瞩目。
第二章古代东方美术【正面律】古埃及艺术具有严格的程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正面律。
正面律表现在圆雕中,即人物无论是站立或安坐,都需正面直对观众,头部和身体保持笔直状态;表现在浮雕和壁画中,即人物的头部为正侧面,眼睛、肩及身体为正面,腰部以下又是正侧面。
【方尖碑】是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
方尖碑用整块花岗岩制成。
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
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塔尖常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
【乌尔的“军旗”】是一件苏美尔人制作的镶嵌画,即在涂满沥青的木箱上用贝壳、天青石碎块、粉红色石灰石镶嵌成战争与和平两幅不同的画面。
以分层叙事的构图展开情节。
人物造型注意身份和表情的刻画,采用类似正面律的画法。
画面四周和各层之间用几何形装饰,色彩对比鲜明,具有浓厚的装饰性。
【萨尔贡铜像】约创作于公元前2300年的阿卡德王朝。
是神化的帝王肖像。
雕像塑造写实而夸张,神情庄重威严,个性坚毅。
【纳拉姆·辛纪功碑】是阿卡德王朝时代的雕塑作品。
以写实的手法刻画了纳拉姆辛王率军征服山地部落的历史场面。
画面采用了对角线的构图,生动表现了军队翻山越岭的远征,这种安排使画面产生了动感和空间感。
【汉谟拉比法典碑浮雕】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朝鼎盛时期的国王,他在位时颁布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
法典刻在磨光的玄武岩石碑上,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楔形文字。
浮雕刻画了太阳神沙玛什向汉谟拉比国王授予法典的场面:太阳神形体高大,正襟危坐,正在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和法环,汉谟拉比神情肃穆,举手宣誓。
太阳神的威严和汉谟拉比的谦恭形成有力的对比,整个场面充满了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氛。
第三章古代希腊罗马美术【爱琴美术】在创造希腊古典文明的主要民族多利安人和伊奥尼亚人到达希腊本土之前,地中海东北部的爱琴海地区就曾经存在过从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初期的国家。
在艺术史上,这一文化被称为“爱琴文化”或“克里特—迈锡尼文化”。
从广义来说,它也可作为希腊美术的一部分。
爱琴美术主要有季克拉基斯美术、克里特美术和迈锡尼美术。
【狮子门浮雕】迈锡尼卫城的“狮子之门”在一块三角形的大石板上刻着一根柱子,两旁有一对狮子相对而立,造型粗壮有力,是西方最早的纪念碑装饰雕刻。
【希腊柱式】神庙是古希腊城市最主要的大型建筑,其典型形式是围柱式,即建筑周围用柱廊环绕。
公元前6世纪,这些形式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定型的做法,即以后古罗马人所称的“柱式”。
希腊时期典型的柱式包括3种,即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
【帕提农神庙】是为雅典城邦守护神雅典娜而建的祭殿。
采用了希腊建筑中最典型的长方形围柱式建筑样式,神庙建立在一个长约70米、宽约30米的三级台阶上。
它的屋顶是人字形坡顶,东西两端有山墙,这是古希腊建筑最基本的形式。
它的柱子采用了多利克式,列柱的比例为17:8,柱高10.5米,东西三角楣有高浮雕装饰,檐壁采用了浮雕饰带。
它结构匀称,比例合理,有丰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建筑结构和装饰因素、纪念性和装饰性、内容和形式取得了高度的统一,是世界艺术史上最完美的建筑典范之一。
【希腊瓶画】是希腊陶器上的装饰画,依附于陶器而得以流传下来,代表了希腊绘画风貌。
其内容丰富,寓意深刻,风格多样,技艺精湛,装饰性很强,艺术水平极高,在希腊美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曾出现过东方风格、黑绘制风格和红绘制风格等。
【鲁多维奇宝座浮雕】宝座背面刻着阿芙罗蒂德从海水中诞生的情形,阿芙罗蒂德从海中升起,两个山林水泽女神扶着她,构图完全对称,人物动作平静而富有节奏。
阿芙罗蒂德湿体透衣,山林水泽女神下垂的衣纹显示出身体的曲线,整个画面充满着和缓的音乐感。
【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刻家米隆代表作。
这个作品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里程碑,显示出希腊雕刻艺术的完全成熟。
雕塑刻划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同时也在艺术思想和表现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菲底亚斯】希腊古典时期最伟大的雕刻家,他设计了雅典卫城,创作了卫城中大量雕刻和装饰浮雕。
他发展了米隆的成就,在写实方面达到了更高的境地。
他追求的是一种理想的风格,其作品创造了典雅、静穆的形象,是古典雕刻的理想美典范。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为纪念打败托勒密舰队的一场古希腊海战而建造的。
作者将底座做成战舰的船头,雕像面对大海,迎面吹来的海风使女神的衣服紧贴身体,向后扬起。
女神张开的双翅像是在欢呼胜利,体现出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心情。
女神的衣纹刻的很深,造成较强的阴影,衣纹贴在身体上的螺旋形变化加强了人物的动感和生命力。
【米洛斯的阿弗洛狄忒】是一尊著名的古希腊大理石雕像,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造型具有古典的理想美,它融合了希腊古典雕刻中优美和崇高两种风格,以其空间的体积感和女人体的柔美而具有永恒的魅力。
是古代希腊美术进入高度成熟时期的经典之作。
体现着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
【拉奥孔】表现了特洛伊祭司拉奥孔与他两个儿子被两条大蛇缠住,正在极力挣扎、痛苦不堪的情形。
但这里表现的肉体的痛苦多于内心世界的激动,对外在气氛、戏剧效果的追求胜过对心灵活动的揭示,因而显得不够深沉、含蓄、朴实。
【庞贝壁画】18世纪,意大利的庞贝城被发掘出来,其中保留了大量的壁画。
根据这些壁画,罗马壁画被划分为庞贝第一、二、三、四风格。
第一风格为镶嵌风格,墙面无壁画装饰,用色彩造成彩色石板镶嵌的幻觉效果;第二风格为建筑风格,在墙面上用色彩描绘出各个建筑细部,并在空间部分画上非常写实的各种景物;第三风格为埃及风格,强调平面感,描绘精致,在墙面用色彩描绘静物和小幅神话场面,具有典雅的装饰美;第四风格为庞贝的巴洛克风格,在墙上描绘逼真的景物,繁琐富丽,色彩华丽,具有空间感和动感。
【科洛西姆斗兽场】代表了罗马建筑的顶峰。
它是古罗马最大的椭圆形竞技场,设计者巧妙的安排了一系列的环形拱和放射状的拱,对观众的坐席和通道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它建有内外圈环形走廊,外圈供观众出入和休息用,内圈供前排的观众使用。
楼梯安排在放射形墙垣之间,分别通向各观众席。
【纪功柱】是罗马帝国纪念性建筑的另一种形式,留存至今的图拉真纪念柱是其代表作。
它是图拉真皇帝为纪念对达契亚人的胜利而建的,是一个用大理石砌成的大柱子,由底座、柱身、柱顶三部分组成,共38米。
柱顶立有图拉真皇帝的铜像,柱身环绕着23圈浮雕带,以写实的手法叙述了图拉真征服达契亚人的战争经历。
【马尔可·奥里略骑马像】它创作于公元2世纪下半叶,是保存到今天唯一的古代骑马铜像,虽然把马尔克·奥利略当作一个军事首领来塑造,但他的动作、面部表情却含有哲理性,有些颓废、消极和静观的色彩。
【法尤姆肖像画】公元1至4世纪间在埃及出现的一种为死者描绘的胸像或肖像,据说出自希腊人之手。
由于这类肖像在埃及法尤姆地区发现最多,故名法尤姆肖像。
第四章世界宗教美术【镶嵌画】在拜占庭艺术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种以小彩色玻璃和石子镶嵌而成的建筑装饰画,色彩鲜明璀璨。
成为教堂内部装饰的主要形式。
【圣像画】是指基督教产生后,教会为了表达信仰或帮助信徒们祈祷默想而在礼拜堂等地描绘的有关基督教圣灵、圣父、圣子的画像。
圣像画是西方最主要的绘画类型,也是最早集中表现的绘画题材。
【手抄本插图】加洛林王朝重视恢复古典文化,在宫廷罗致了文人学者整理古籍,著书立说,自然也促进了书籍插图艺术的发展。
《圣马太》是《查理曼福音书》的插图,它在风格上力图恢复古代的写实手法,在构图、造型和人物的精神状态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充分显示出“宫廷派”绘画所具有的写实技巧。
【加洛林文艺复兴】公元8世纪,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建立起加洛林王朝,他的理想是恢复昔日罗马的繁盛,在文化上恢复罗马的传统,并借此恢复罗马帝国的封号。
于是他召集了一批文人学者在首都阿琛收集整理古籍,让艺术家仿照古典样式进行创作,以宫廷为中心形成了复兴古典文化的潮流,历史上称之为“加洛林文艺复兴”。
这次复兴的重大意义在于将北欧的日耳曼精神与地中海文明成功地融合在一起。
【彩色玻璃窗画】在罗马式时期已经开始使用,是由几百块小彩色玻璃组合而成,它们中间用铅线连接起来而形成教堂中所展示的彩色玻璃画。
夏特尔大教堂的玻璃装饰画是哥特式的典型代表。
【桑奇大塔】是印度现存最古老的佛塔,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代。
塔身呈半球形覆钵状,周围有围栏和四座塔门。
塔门上的佛传故事浮雕以象征手法暗示佛陀的存在。
桑奇大塔东门上的圆雕《桑奇药叉女》,全身扭曲成S形曲线,初创了表现印度女性人体美的“三屈式”规范。
【犍陀罗雕刻】在加腻色加时代,犍陀罗艺术家打破了印度早期佛教雕刻仅以象征物暗示佛陀的惯例,仿照希腊、罗马神像的模式创造了希腊化风格的犍陀罗佛像,即希腊、罗马的写实人体加上印度佛陀的象征标志。
代表作品有片岩雕刻《苦行的释迦》等。
【阿马拉瓦蒂派】南印度的阿马拉瓦蒂,也创造了南印度特征明显的阿马拉瓦蒂像。
阿马拉瓦蒂的浮雕女性形象,曲线柔美,动态活泼,被誉为“印度雕刻的最娇艳最纤秀的花朵”。
【阿旃(zhān)陀石窟】是印度佛教建筑、雕刻、绘画的综合体,尤以壁画闻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