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4《老子》选读 有无相生》
高中语文 4-1 有无相生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4.如何对待“有”和“无”的关系? 老子把“有”和“无”的关系完全弄颠倒了。老子只 看到房屋住人的地方是空的部分,器皿盛水的地方是空的 部分,车轮转动的部位全靠车轮中间空的地方。由此,老 子认为对一切事物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无”,而不是 “有”。这里,老子忘记了,如果没有车子的辐和毂、没 有陶土、没有房子的砖瓦墙壁等这些具体的“有”,那些 空虚的部分又从哪里来?又怎能有车、器皿、房子的用处? 因而,老子把“无”作为第一性的东西,把“有”看作第 二性的观点是错误的。
【艺术鉴赏】 运用对比、反衬手法,是本诗的一大特色。 诗人为表明牡丹的“真国色”,采用对比、反衬手法。 写了“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用芍药和芙 蕖来反衬牡丹,同时表明牡丹花的与众不同。“花开时节 动京城”,以京城人的反应,衬托牡丹的价值与地位,深 受世人的喜爱和尊宠。
(2010年高考江西卷)(原文在《荀子》上)
据我们看来,老子很可能是古代一位具有传说色彩的 贤哲,并一直有些关于他的故事和言论流传,这些言论, 可能就是《老子》一书的雏形,其年代大约与《论语》相 近;也许是在战国中期,又有人对这部书加以增补,形成 了今传《老子》的面貌,故其中包含有反映出战国时代社 会特征的内容。这书是用韵文写的,用韵规则与楚辞相近, 它的作者应当是楚人。
毂.(ɡǔ) 户牖.(yǒu) 赘.(zhuì)形
2.掌握通假 自见者不明(见通“现”) 死而不亡者寿(亡通“妄”) 其脆易泮(泮通“判”)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累通“蔂”)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柔弱:古,柔软; 今,软弱。坚强:古,僵硬;今,强固有力,不可动 摇或摧毁)
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 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思婉转、朴素 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 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 及较广的社会现象。刘禹锡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以 论说文成就最大。一是专题性的,包括哲学、政治、医学、 书法、书仪等方面。二是杂文,刘禹锡的散文和其诗歌一 样,辞藻瑰丽,题旨隐微。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有无相生》
讨论分享题
对于“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说法,你怎样 看待?
人 教 版 语 文
不要过分地暴露自己的才能、力量和优势,要
善于隐藏自己的优势或强大,而且不要去竞争或 争夺那种强大。要“守雌”“贵柔”“知足”, 这样就能保持住自己,就能持久而有韧性,就能 战胜对方。
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
演示结束!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翻译并体会划线句式特点? 解释重点实词
人 教 版 语 文
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 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人 教 版 语 文
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 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 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这段话揭示的道理是? 解释“所”和“亡”?
③要正确地了解别人和认识自我,战胜 所:位置 亡:通“妄”,荒谬 自我。
人 教 版 语 文
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
选文五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 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 故终无难矣。
人 教 版 语 文
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
人 教 版 语 文
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
意从读中求
人 教 版 语 文
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
1.读准字音 辐(fú ) 埏(shān)埴(zhí ) 自矜(jīn) 泮(pà n) 毂 (ɡǔ) . 户牖 (yǒu) . 赘 (zhuì )形 .
高中语文第4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课件新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二、文言虚词 连词,就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 恶已斯: ________ .
副词,尚且 2.是以圣人犹 难之犹: ________ .
3.九层之台,起于 累土于:________ 介词,从 .
三、通假字 1.自见者不明(“________” 见 同“________”) 现 2.死而不亡者寿(“________” ,荒谬 ________) 亡 通“________” 妄 泮 通“________” 判 3.其脆易泮(“________” ,分离 ________) 累 通“________” 蔂 盛土的工具 4.起于累土(“________” , ________)
文白对译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1. 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 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 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有和无相互生成,难和易相互促成,长和短 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 相互比较,高和下相互补足,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相互应和,前 后相随,恒也。 和后相互跟随,这些道理都是永恒不变的。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5. 以“无为”的态度作为,以不生事的态度做事,以恬淡无味为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 滋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恩德来回报怨恨,从难事的容易处入手 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 来解决它,从大事的细小处入手来做成大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一件件容 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 易的事开始,天下的大事一定从一件件小事开始。因此,圣人始终不 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做大事,所以能成就他的伟大。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 2. 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只有车毂中间是空的,才成就了 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 车子的作用。用水和黏土来制作陶器,只有陶器中间是空的,才具 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 备陶器的作用。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只有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 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 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拥有车子、陶器和房屋是一种便利,但恰 之以为用。 恰是“无”使它们发挥了作用。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课件(40张PPT)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道家思想中积极用世的一面: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第十九章)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第二章)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
• 本章阐全面阐述“小国寡民”的社会 理想和政治措施。
• 总的措施是:弃用各种器具,让百姓
安土重迁。
• 具体做法是:不用船车,使百姓出行
困难;不用武器,避免战争;不用文字,
把事情简单化,让百姓无忧无虑,老死不
相往来。
你同意吗?
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与清静无为的政
治思想有关。回到远古并永远停滞,不符
合社会发展规律,也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十八章》
老子以为智巧谋虑的产生就意味着纯真本性的迷 失,所以我们要防止智巧谋虑,恢复自然本真的状态, 见素抱朴。
人们只有改变占有的观念,摆脱贪欲的困扰,恢 复本真,顺应自然,这样才能恬然安适。
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 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 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 祥,是为天下主。正言若反。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 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 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 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 能行。
水的特性:
弱能胜强、柔能克刚
七十八章
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 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 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 祥,是为天下主。正言若反。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有无相生教案
《有无相生》人物简评引入道学派创始人——老子老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
在国际影响上,他是唯一可以和孔子抗衡的中国思想家。
他所开创的道学与孔子开创的儒学一起,成为中国文化的两大主流,共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老子(约前580~前500年),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儒家始祖孔子曾师事老子,据《史记》所载,孔子以“其犹龙乎”来赞叹老子的高深莫测。
后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官令尹喜。
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史记》)。
老子写下的这五千余言就是《道德经》。
《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就是“道”。
老子用虚无的本体“道”代替商周以来的天命论,否定客观世界的物质本源。
他看到自然界的盛衰消长、社会上的对立和争斗,认识到事物的对立方可以相互转化,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但他把这种变化认为是循环往复,看不到事物不断向前发展变化的本质,因此具有很大的保守性。
他教人无为、居下、自然、柔弱、愚鲁,从反面看问题,他的这一思想,扩大了人类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增加了韧性。
老子的思想丰富而深刻,既有唯物主义倾向又有唯心主义的成份,对后世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老子是个神一样的人物,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两千多年来,各种学派或吸取,或改造与承继,总有他的影子存在。
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者,他的学说博大精深,玄妙至极,常言人所不能言,道人所不可道。
后世的英才都从他那里吸取“养分”。
张良、诸葛亮、刘基……在这些拔乱反正、匡救时弊的大贤天才身上,无不留有老子学说的烙印。
他被尊奉为道教教祖,是一个神秘而睿智的华夏民族精英。
【教学目标】1、重点学习选文第1、3、4、5、6则;2 、掌握相关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现象;3、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百家”(课件PPT)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共46张PPT)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有无相生》课件
为什么不称老子为 “李子”?
有学者认为:称“老
子”说明老子哲学的 深邃,思想的老道; 称“老子”也是我们 这个早熟的民族深刻 的隐喻性的象征。
(一)赏读节选第7节
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 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探讨:这一节蕴含着老子的什么思想?
明确:“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支离疏与孔子 身体严重残疾——却有用而长存 道德之圣——周游列国,到处碰壁。落荒而逃。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 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 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看似“无用”,实则有用;看似“有用” ,实 则无用。其实,有用无用,儒家和道家的出发点 不同,主要看对谁有用而已。
写一篇小论文,论逆向思维在作文立意中的运用
——逆向思维
顺向思维——我们习惯性的思维认为坚强比柔弱 好,强大能战胜柔弱;我们看到的是“有用者” 的用处。
逆向思维——我们习惯性的思维认为柔弱比坚强 好,柔弱能战胜强大;他偏看到的是“无用”之 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 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老子》选读 之
有无相生
1.疏通文意,熟读经典; 2.理解《老子》的思想及蕴含的人生智慧; 3.辩证地看待《老子》的思想,启发学生 的人生智慧。
一、老子简介
老子是道家学派首创人, 其身份和生活时代现在还没 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 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 也。”他的“终”,《史记》 记载:“居周久之,见周之 衰,乃去。……出关,守关 令尹喜强为之著书,做《道 德经》五千言,化胡而去, 莫知所终”。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说课稿
《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老子》从各种社会人生问题中,提炼出了一系列相反相成的矛盾对立项;它对这对立双方的辩证抉择,显示了特有的、卓绝的智慧。
本单元只有一节,选录了传世《老子》一书的第二章、第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三章、第六十三章、第六十四章、第七十六章,集中展示了《老子》一书对社会人生问题的辩证思考。
教材所选《老子》共7章,或全或不全。
其思想涉及“认识观”和社会人生的生存智慧。
《老子》一书在表达方面也极富特色,可以说是格言集锦。
二、学情分析关于老子和《老子》中的文章,学生比较陌生,初中和高中必修学段都没有接触过,所以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学生缺乏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老子的思想,学生在历史课或课外还是有所了解,特别是老子说的一些哲理性的名言警句,学生很感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1、主要是讲授第1则、第3则、第4则、第5则、第6则选文。
2、引导学生把握《老子》当中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
3、学习和掌握一些的重点字词。
四、教学目标1、是向学生讲授选文,其间涉及材料的思想及词汇等多方面的内容。
2、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来把握《老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3、是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立向处世的借鉴。
4、文言知识积累五、教学设计(一)、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
1、所选每一章的内容,不必贯穿一个中心,可能只是老子言及宇宙生成、社会人生的言论的辑录,勉强认为一个中心,难免牵强附会。
历来注解《老子》者不可胜数,然对其文、其义歧见纷纷,故教师参考相关资料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拆分或整合或补充,以使学生有所了解。
文字疏通,学生自主解决,教师辅导;知识性的问题教师主讲;思想性的问题,学生充分讨论,教师再提供自己的想法,与之交流。
2、教学时间有限,我们对七则做些取舍,主要在讲授讲授第1则、第3则、第4则、第5则、第6则选文。
教学时,努力展示《老子》思想及其文章的独特性和价值,并努力挖掘语料在写作方面可以赏鉴的要素。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 教案 Word版含解析
《有无相生》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3、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培养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
学习重点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学习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平时人们求神问卦时总是说: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快显灵,那么你们知道太上老君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个单元要认识的道家创始人:老子。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老子的是何许人也?他都有些什么思想?有什么著作传世?二、老子及《道德经》1、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
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
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
(《史记》)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列三清尊神之一。
《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
老子出生老子既是神灵,他的降生也不同于一般的凡人。
河上公《老子道德经章句序》:老子“当周时李氏女妊之八十一,部左腋而生”。
(敦煌本《玄言新纪明老部》引)葛玄《老子序诀》说:“周时复托神李母,部左腋而生,生即皓然,号曰老子”。
《列仙传》说:“老子母扶李树而生老子。
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姓”。
(《事类赋》卷26引)葛洪《神仙传·老子》说:“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孕,虽受气天,然见于李家,犹以李为姓”。
老子的形貌及其世系。
老子是2500多年前的人,历史上只说他是个寿者,具体的面貌形像,后代人也是无从知道的。
但在葛洪《神仙传·老子传》里说:老子黄白色,美眉、广颡、长耳、大目、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纯骨、双柱,耳有三漏门。
高中语文第4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在古代中国的哲学史上,还从来没有谁像老子一样,深刻和系统地揭示出 了事物对立统一的规律。老子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不仅都是在矛盾对立 的状态中产生的,对立着的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联系,而且还能够向其相反的 方向转化。正是这种转化,使人类能够在“无为”中“有为”。比如,如果人们 没有对美好事物的认定和追求,也就不会产生对丑恶现象的唾弃;当你还沉浸 在幸福或成功的喜悦中时,或许一场灾祸或不幸正悄悄临近。这种“为”,与其 说是要求人类在行动上要顺应天道自然,不如说是要求我们对于天道自然保持 一种敬畏的心态,在敬畏、理解中保持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求得自身的宁静 和通达。
第十九页,共42页。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 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段话是如何 体现老子的辩证法思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七页,共42页。
2.老子的文章为什么能够说理深刻,给人以很强的启发和警示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课件 4.1 有无相生
(1)形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身体
鼎足之形成矣 形势
形容枯槁 形象,形体
-7-
有无相生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首页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三十辐,共一毂 共有,共用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共同,一道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总共 (2)共
-15-
有无相生
首页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精美的语言、透辟的说理 老子倡言“绝圣弃智”“美言不信”,似乎不像儒家孔孟那样重视语言表 达。然而正如鲁迅所说“然文辞之美富者,实惟道家”,五千言精妙凝练,表现 出了高度的语言写作技巧,正所谓无心为文,自然成采。 首先,句式运用独具一格。《老子》一书善于使用排比、对偶、递进等各种 句式,表情达意,形式新颖,变化灵活。就排比而言,可以说是数量众多,格式齐 备,形式灵活,运用巧妙。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再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 样的句子在《老子》一书中可以说是俯拾即是。这些排比句的运用,既使论 述的事理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层层递进,详尽通达,也使文章雄健有力,气势 磅礴,若悬河飞泻,注而不竭。就对偶句而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是者 不彰,自伐者无功”等名言名句更是早已深入人心。
-6-
有无相生
首页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1.注字音
车毂.gǔ
户牖.yǒu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课件(41张PPT)
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 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译文: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 都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有和无是 互相生成的(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难和易 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没有长也就 无所谓短,反过来也一样),高和下视互相补充的, 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 相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
2020/11/17
有这样一个故事:宋代画院招生考试曾出过
一个画题,题目叫作“深山藏古寺”。一个 考生画了古寺的全貌,周围是崇山峻岭,这 显得太直、太露,没有把“藏”的旨意画出 来;有的应试者画了绿树掩映中的古寺一角, 旁边是悬崖绝壁,这样的构思就显得含蓄, 但还是嫌直白了些;最高明的一个应试者没 有画古寺的一砖一瓦,只画了一条通往深山 的石径和一个在溪边挑水的和尚。这个考生 在“藏”字上做了文章,他虽然没有直接画 寺,但人们不难从通往深山的石径和挑水的 和尚联想到深山必藏有古寺。画面内蓄丰厚, 表达含蓄,真是避实就虚,尽得风流。
2020/11/17
• 美丑、 •善 • 有无、 • 难易、 • 长短、 • 高下、 • 音声、 • 前后
•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 的,这是一个永恒的道 理。
启发:现在,人们可以从中 领悟到平衡心态、安身立命、 和谐处世的智慧。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说课课件(26张PPT)
《为学》[清]彭端淑
5
感受鉴赏
比较思考老子和孔子不同的语言风格。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
感受鉴赏
形象性强(比喻),凝练纯净(短句,少有 语气词),感染力强(对偶排比)。
字字珠玑❖ 1.重点与难点:感受老子“形象性强、凝练纯净 、感染力强”的语言特色。 探究老子的思想特 点,即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知行合一。
❖ 2.方法选择:启发式教学法与自主、合作、探究 式学习相结合。
❖ 3.课时安排:1课时
❖ 4.教学过程
16
月 亮 的 味 道
17
梳理探究
❖ 诵读第二则选文,思考老子写了哪些“有”,用意 是什么?
❖ 清浊 强弱 荣辱
❖ 从这些词语中任意选取一个,用简洁的语言,说 说你的理解。
要求:句式对称,不超过二十个字
19
知其荣,守其辱 。——《老子》第二十八章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老子》第三十六章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老子》第十五章
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 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
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 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
4
思考领悟
❖ 3.读第四、五、六则,找出你认为对自己的 生活最有指导意义的一句话,并把自己的感 受和大家分享。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
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
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月 亮 的 味 道
1
梳理探究
❖ 诵读第二则选文,思考老子写了哪些“有”,用意 是什么?
《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讲学稿,(学生版)导学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选修)
反馈机制
学生提交作业 后,教师及时 批改并给出具
体反馈
根据学生的作 业情况,教师 进行集体讲解
和个别辅导
学生在课堂上 展示自己的学 习成果,其他 同学给予反馈
教师定期组织 课堂讨论,鼓 励学生互相交
流、评价
改进措施
针对学生理解不足之处,加强讲解和引导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加强课后作业和辅导,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先秦诸子选读》 第四单元《老子》 选读《有无相生》 讲学稿
汇报人:
添加目录标题
课程背景与目 标
教学内容与安 排
教学重点与难 点
教学评价与反 馈
教学资源与工 具
教学反思与总 结
添加章节标题
课程背景与目标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先秦诸子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源头,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影响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老子》选读,了解先秦诸子的思 想体系,掌握其核心观点,提高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理解《有无相生》的基本思想,掌握老子的哲学思想体系。 理解《有无相生》中的辩证思维,培养学生的哲学思辨能力。 理解《有无相生》中的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掌握《有无相生》中的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与安排
教学内容
《有无相生》的原文解读 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有无相生》在《老子》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的反思:是否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需求 教学方法的反思: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 教学进度的反思: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 教学效果的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需要改进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 第四单元有无相生
作者简介老子(约前571—约前471),中国古代思想家。
一般认为他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有人又称他老聃。
传说老子一生下来,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相传他生活在春秋时期,曾任周藏室之史(管理图书的官,当时的图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档案),后退隐蒙山著书立说,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函谷关,不知所终。
老子跟孔子同时,孔子还曾向他请教过“礼”。
著有五千言《道德经》,又名《老子》。
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背景扫描周王室东迁以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动摇。
到了春秋战国之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阶级。
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了称霸,经常爆发不义战争,抢夺土地和人民。
作为一个史官,老子从历史中看出了兴亡更替的规律。
昔日的霸主或是众叛亲离,或是趋于灭亡。
所以他不认为争强好胜是长久之道,他更赞成人们采取一种清静无为的态度。
单元导读本单元只有一节,选录了《老子》一书的第二、十一、二十四、三十三、六十三、六十四、七十六章,集中展示了《老子》一书对社会、人生问题的辩证思考。
具体而言,第二章集中论述了辩证法思想,提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失去了对立的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
如美丑、善恶、难易、长短、高下、有无等。
这是《老子》中可贵的部分。
第十一章,认为对一切事物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无”,而不是“有”。
但从唯物主义角度分析,把“无”看作第一性的东西,把“有”看作第二性的东西是错的。
第二十四章,指出人如果“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还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第三十三章,强调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有克服自己弱点的毅力,这是可取的。
但老子讲知足,说“死而不亡”是长寿,这些都是唯心主义思想。
第六十三章,讲了“无为”和以德报怨的调和矛盾的思想;还讲了事物的难和易、大和小的互相转化;还指出轻易向人许诺的人,必定缺少实践诺言的诚信。
第六十四章,提出了一些发展、变化的观点。
《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讲学稿,(学生版)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讲学稿,(学生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课题:《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第一课时年级:高二()班学生姓名:学号:组名:【教学目标】1、重点学习选文第1、3、4、5、6则;2 、掌握相关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现象;3、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教学重点】在诵读的基础上梳理课文,积累掌握掌握各类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把握《老子》中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课时】: 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分清句读。
1、校正字音(1)斯恶已(2)音声相和(3)共一毂(4)埏埴以为器(5)凿户牖以为室(6)自见者不明,自矜者不长(7)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8)其脆易泮(9)起于累土二、归纳文言现象:1、通假字自见者不明死而不亡者寿其脆易泮起于累土2、词类活用(找出并解释)自是者不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其未兆易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3、古今异义(写出古义)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埏埴以为器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4、文言句式自知者明/自胜者强报德以怨,图难于其易千里之行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三、研读文本:(1)诵读。
(2)梳理,在课本上标出加点字的意思。
(3)翻译。
(4)分析。
1、研读第1节:【原文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译文1】: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了;都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
有和无是互相的(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难和易是互相的,长和短是互相的(没有长也就无所谓短,反过来也一样),高和下是互相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的,前和后是互相的,这道理是的。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
(5)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译文:人__们__做__事___,__常__常__是__在__将__要__成__功__的__时__候___让__它__失__败__了__。__将__要__完__ _成__的__时__候__像__开__始__的__时__候__一__样__谨__慎__,__就__不__会__败__坏__事__情__了__。__ (6)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译文:因__此__军__队__逞__强__就__会__被__消__灭__,__树__木__刚__强__就__容__易__被__折__断__。__逞__强__逞__ _大__的__人__落__入__下__风__,__持__守__柔__弱__的__人__占__据__上__风__。__
(3)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译文:__(就__好__像__)_自__逞__己__见__的__人__反__而__不__能__明__理___,__自__以__为__是__的__人__反__而__得__ _不__到__彰__显__,__自__我__炫__耀__功__劳__的__人__反__而__不__能___成__就__大__功__,__自__尊__自__大__的__人__反_____ _而__得__不__到__敬__重__。___ (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译文:_天__底__下__的__难__事__一__定__产__生__于__一__件__件__容__易__的__事__,__天__底__下__的__大__事__一__定____ _产__生__于__一__件__件__细__小__的__事__。__
绕船月明江水寒:_明_亮__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_明__白__,__清__楚__,__明__确_ 明道德之广崇:说__明__,__阐__明__ ③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__圣__明___ 左丘失明:_视__力___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_次__,__下__一__个__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_明__白__地__,__公__开__地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特殊句式 (1)有无相生……前后相随,恒也(判断句)
No (2)自矜者不长(被动句,“不长”,不被敬重)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宾语前置) (4)报怨以德(状语后置)
Image (5)图难于其易(状语后置)
(6)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是以圣人犹难之(宾语前置) (7)为之于未有(状语后置) (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状语后置)
2.本课由 7 则选文组成,选文之间在内容上似乎缺乏紧密的
No 联系,请找出 7 则选文的共性。 提示:本课 7则选文之间在内容上似乎缺乏紧密的联系,实际
Image 上也有共性,那就是 7则选文都是从社会人生现象入手,提炼出一
系列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事物,借此生发开去,阐述它们之间的 关系,进而洞察社会人生的实质面目,体现了老子卓绝的智慧。
4.请就本课某一则选文说明举例论证的说理方法。
No 提示:老子说理常常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例或设喻,
例如第 2 则要证明的是“无”的价值,为此他选取了日常生活中三
Image 个平常事物车毂、器皿、屋室之中的“空”,来说明“无”的作用,将
深刻的道理通俗形象地表述出来。这种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发掘 深刻哲理的思维方式,令人惊异。
Image 《老子》中的文章往往每一章都寥寥数语,并且没有太长的
句子,但字字珠玑,句句警言,既从平凡的现象中反映出深刻的道 理,而又显得语句整齐、文采斐然,正所谓“言之有文”,才能“行之 久远”,流传广泛,给后世留下不少的名言警句。如“知人者智,自知 者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等。
3.《老子》的语言言简意赅,凝练畅达,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你 能从本课 7 则选文中看出它和《论语》《孟子》《荀子》的区 别吗?
No 提示:《老子》一书的行文既不同于《论语》的语录体,又不
同于《孟子》的论辩体或对话体,也不同于《荀子》的论说体,而 是洁净精微,凝练畅达,是格言,又如歌如诗,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③民之从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4.词类活用
No (1)为无为,事.无事(事,名词作动词,做事)
(2)味.无味(味,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滋味)
Image (3)是以圣人犹难.之(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难,
把……看得困难) (4)慎.终如始(慎,形容词用作动词,谨慎地对待)
Image 很大作用。在忍让和委屈中以求得生存的可能和积蓄力量,用以
夺取最后的胜利。这中国式的智慧,它承续了不动情感、清醒冷 静的理智态度和不失主体活动的特征,以服务于家族、邦国和个 体的生存。它不是明晰思辨的概念辩证法,而是维护生存的生活 辩证法。
文本图解 No Image
1~2 矛盾双方相辅相成,互利互用 3 切勿自以为是
No 不中用;③动词,接近于死亡;④形容词,不好;⑤动词,表示程度极
深,不得了(用在“得”字后做补语)。 (2)自见者不.明.
Image 古义:不能明理。今义:①光线暗;②来历不清楚。
(3)自伐者无.功. 古义:不能成就大功。今义:没有功劳或没有收效。 (4)自矜者不.长.
古义:得不到敬重。今义:不能生长。
No ②物或恶之(动词,厌恶)
(2)强 ①自胜者强(形容词,刚强)
Image ②强行者有志(形容词,竭力)
③其死也坚强(形容词,硬) (3)其 ①其死也坚强(人称代词,他) ②当其无(人称代词,它) ③为大于其细〔人称代词,它(大事)的〕
(4)之
①有车之用(结构助N 词,的) o ②物或恶之I〔m 人称代词,它a 们(这g 些东西e )〕
名句名篇 No Image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 相随,恒也。
No (2)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Image (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
第四单Im 元N a 《o 老g 子e 》选读
单元概说 No Image
本单元七则选文分别选自传世2 则指出任何
No 事物都是相对而生,相辅相成的;第 3、4 则提醒人们,做人不应该
自以为是,要正确认识自己和别人;第 5 则强调事物的难易大小互 相转化;第 6 则强调做事要有预见性,要注重积累,要慎终如始;第 7
Image 则阐述强与弱的辩证关系。 本课标题“有无相生”出自第 1 则选文,是老子思想中比较有 代表性的一种观点,其实就是强调了矛盾的对立统一,这也正好 可概括 7 则选文中分别提到的两两相对的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近年高考涉及《老子》的试题形式有 2008、2013 年江苏卷
No 的名句背诵默写和 2009 年北京卷的断句题。近年没出现以《老
No 姓李名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又称老聃。传说老子一生下
来,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相传生活在春秋 时期,曾任周藏室之史(管理图书的官,当时的图书在很大程度上
Image 就是档案),后退隐蒙山著书立说,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陕关,不知
所终。老子跟孔子同时,孔子还曾向他请教过“礼”。老子著有五 千言《道德经》,又名《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 说后被庄周发展。
子》或老子为主要内容的社科类文章阅读理解、《老子》文字
Image 的理解与翻译、与《老子》内容有关的语言运用题。学习本单
元课文需要结合老子所处的社会背景,从总体上把握老子的思想, 在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熟读乃至背诵相关名句。
连线作者 No Image
被称为老子的人究竟是谁,他生于哪一年、卒于哪一年,迄今 为止还是一个谜。现在很多学者认为,老子,我国春秋时期思想家。
自主探究 No Image
老子认为,“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对此你怎样看待?请你谈谈 自己的认识,可以发表不同意见。
提示:不要过分地暴露自己的才能、力量和优势,要善于隐藏
No 自己的优势或强大,而且不要去竞争或争夺那种强大。要“守
雌”“贵柔”“知足”,这样就能保持住自己,就能持久而有韧性,就能 战胜对方。这一观念在总结世事经验、开启人生智慧上曾起过
(5)强.行.者有志
古义:确定不移、竭力实行。今义:用强制的方式进行。
No (6)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古义:这里是做事。今义:①投身到(事业中去);②(按某种办法)
Image 处理。 (7)其死也坚.强. 古义:僵硬。今义:①形容词,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②动 词,使坚强。
3.一词多义 (1)恶 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形容词,丑)
基础导练 No Image
1.通假字
No (1)自见者不明 见,同“现”
(2)死而不亡者寿 亡,通“妄”,荒谬
(3)其脆易泮Im 泮,通“判”a ,分离 ge
(4)起于累土 累,通“蔂”,盛土的工具
2.古今异义 (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古义:指不能走远。今义:①动词,不可以,不被允许;②形容词,
No 4 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5 事物的难易大小互相转化
Image 6 做事要有预见性,要注重积累,要慎终如始
7 强与弱的辩证关系
高考档案 No Image
一、名句背诵
No 2013
年
祸兮福之所倚,
。《( 老子》五十八章)(江
高考
苏卷)
Image
答案:2013 年 江苏卷 福兮祸之所伏
二、其他形式的试题(文N 言文考o 查)
(近 3 年高I 考试m 题未涉及a ) ge
有无相生 No
Image
前预习导学 课 No
Image
堂合作探究 课 No
Image
问题导学 No Image
1.请分条归纳作者在 7 则选文中阐述的观点。 提示:7 则选文阐述的观点,分别如下:
No 第 1、2 则选文,矛盾双方相辅相成,互利互用;
第 3 则选文,切勿自以为是;
Image 第 4 则选文,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第 5 则选文,事物的难易大小互相转化; 第 6 则选文,做事要有预见性,要注重积累,要慎终如始; 第 7 则选文,强与弱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