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的发展和展望

合集下载

我国砌体结构的发展状况与展望(一)

我国砌体结构的发展状况与展望(一)

我国砌体结构的发展状况与展望(一)〔提要〕本文从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我国建国以来砌体结构的应用、新型砌体材料、结构的研究和砌体结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并对未来我国砌体结构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无筋砌体配筋砌体绿色建材Inthispaper,abriefintroductiontotheachievementsinthefieldofmasonrysince thefoundingofP.R.China,whichincludetheusageofallkindsofmasonrystructur es,thedevelopmentofnewmasonrymaterialsanditsstructuresandsystems,th estudiesandresearchesonmasonrytheory.Arecommendationtothedevelop〔keywords〕unreinforcedmasonry;reinforcedmasonry;greenbuildingmaterial.中国是砌体大国,在历史上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它是两千多万年前用“秦砖汉瓦”建造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砌体工程之一;有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兴修水利,如今仍然起灌溉作用的秦代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在1400年前由料石修建的现存河北赵县安济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式拱桥。

该桥已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选入世界第12个土木工程里程碑。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自豪和继承的,也对弘扬我国文化遗产起到积极作用。

〔1〕解放后我国在砌体结构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分三个方面加以概要介绍。

一砌体结构量大面广〔2〕解放以来我国砖的产量逐年增长,据统计〔3〕,1980年的全国年产量为1600亿块,1996年增至6200亿块,为世界其它各国砖每年产量的总和。

全国基建中采用砌体作墙体材料约占90%左右。

在办公、住宅等民用建筑中大量采用砖墙承重。

砌体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砌体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砌体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研究引言:土木工程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和应用各种材料和结构形式来构建安全、耐久和有效的基础设施。

在众多的结构形式中,砌体结构因其经济实用、施工便利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土木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讨论砌体结构的应用和发展,并对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前景进行探索。

1. 砌体结构的概述砌体结构是利用砖块、石块等材料通过一定的堆砌方式建造的结构形式。

相比于其他结构形式,砌体结构具有施工便利、经济实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住宅建筑、桥梁、堤坝等工程中。

砌体结构的主要材料包括砖块、石块等,其可根据力学性能、耐久性要求和施工条件等选择不同的材料。

2. 砌体结构的应用领域(1)住宅建筑:砌体结构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广泛。

由于砌体结构的施工便利和经济性,许多住宅建筑采用了砌体墙体结构,不仅可以满足建筑的力学性能要求,同时也能提供良好的隔音和保温性能。

(2)桥梁工程:砌体结构在桥梁工程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传统的拱桥和桥墩常采用砌体结构,其可以提供良好的抗压性能和耐久性,同时也能满足桥梁的美观要求。

(3)堤坝工程:砌体结构在堤坝工程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砌体堤坝可以通过适当的堆砌方式提供抗滑稳定性和抗渗性能,确保堤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砌体结构的发展趋势(1)新型砌体材料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砌体材料正在不断涌现。

例如,混凝土砌体、轻质砌体等相继出现,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

这些新型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同时还具备更好的抗震性能、隔音性能和保温性能等。

(2)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数字化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也对砌体结构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通过借助计算机建模和仿真技术,可以对砌体结构进行全面的力学分析和优化设计,提高结构的性能和效率。

(3)可持续发展:在现代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砌体结构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要求。

例如,在砌体结构中引入可回收材料和建筑垃圾利用等技术,既能降低工程成本,又能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我国砌体结构的发展状况与展望

我国砌体结构的发展状况与展望

我国砌体结构的发展状况与展望我国砌体结构的发展状况与展望【关键词】无筋砌体配筋砌体绿色建材中国是砌体大国,在历史上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它是两千多万年前用“秦砖汉瓦”建造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砌体工程之一;有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兴修水利,如今仍然起浇灌作用的秦代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在1400年前由料石修建的现存河北赵县安济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式拱桥。

该桥已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选入世界第12个土木工程里程碑。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自豪和继续的,也对弘扬我国文化遗产起到积极作用。

?解放后我国在砌体结构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分三个方面加以概要介绍。

一、砌体结构量大面广解放以来我国砖的产量逐年增长,据统计?,1980年的全国年产量为1600亿块,1996年增至6200亿块,为世界其它各国砖每年产量的总和。

全国基建中采用砌体作墙体材料约占90左右。

在办公、住宅等民用建筑中大量采用砖墙承重。

50年代这类房屋一般为3-4层,现在已为5-6层,不少城市一般建到7-8层。

现在每年兴建的城市住宅建筑面积多达1亿m2以上。

根据重庆市1980~1983年新建住宅建筑面积为503万m2,其中采用砖承重的占98,7~7层以上的占50,1972年还建成12层住宅。

在中小型单层工业厂房和多层轻工业厂房,以及影剧院、食堂、仓库等建筑也广泛采用砖墙、柱承重结构。

砖石结构还用于建造各种构筑物。

如镇江市建成的顶部外经2.18m、底部外径4.78m、高60m的砖烟囱;用料石建成的80m排气塔;在湖南建造的高12.4m、直径6.3m、壁厚240mm的砖砌粮仓群;福建用毛石建造的横跨云宵—东山两县的大型引水工程—向东渠,其中陈岱渡槽全长4400m,高20m,槽支墩共258座,工程规模宏大。

此外我国在古代建桥技术的基础上,于1959年建成跨度60m、高52m的石拱桥,接着又建成了敞肩式现代公路桥,最大跨度达120m——湖南乌巢河大桥。

我国建成的100m以上的石拱桥有10座,每座都有新发展和世界纪录。

我国砌体结构的发展状况与展望

我国砌体结构的发展状况与展望

我国砌体结构的发展状况与展望作为建筑行业中传统的建筑技术之一,砌体结构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然而,在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砌体结构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变革。

本文将从我国砌体结构的发展状况以及展望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发展状况: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曾大量采用砌体结构进行建筑。

这是因为砌体结构具有简单、经济、环保等优势。

然而,随着混凝土结构的快速普及,砌体结构的市场占有率逐渐下降,特别是在高层建筑领域。

目前,我国砌体结构主要应用于低层建筑、农村地区和特殊的场所,如历史文化建筑等。

同时,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建筑技术的更新换代也带来了对砌体结构的重新思考。

展望:虽然面临挑战,但砌体结构在我国建筑行业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增加,砌体结构的环保特性将成为其重要的竞争力。

相比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在生产、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较少。

其次,在农村地区和特殊场所,砌体结构依然具有很大的适用性。

农村地区的建筑多为小型且分散,使用砌体结构可以更好地适应地方环境、降低成本。

对于历史文化建筑等场所,由于其破坏较小,砌体结构更能保持建筑的原始风貌。

此外,砌体结构材料的多样性和可塑性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机会,如使用空心砖、混凝土砌块等。

展望未来,我国砌体结构仍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和发展:首先,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砌体结构的施工工艺相对简单,但其对施工工人的技术要求较高。

因此,应加强技术培训和管理,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其次,开发新的砌体材料和技术。

传统的砌体结构主要使用石头、砖块等材料,但这些材料在抗震性、保温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因此,应积极研发新的砌体材料和技术,如轻质砌体、织物砌体等。

再次,加强砌体结构的设计标准和规范。

砌体结构的设计标准和规范落后于混凝土结构,这限制了其在高层建筑领域的应用。

因此,应加强标准和规范的研究与制定。

最后,加强砌体结构的宣传和推广。

虽然砌体结构在我国建筑行业逐渐边缘化,但其仍然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我国砌体结构的发展状况与展望

我国砌体结构的发展状况与展望

浅谈我国砌‎体结构的发‎展状况与展‎望中国是砌体‎大国,在历史上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它是两千多‎万年前用“秦砖汉瓦”建造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砌体工程之‎一;有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兴修水利,如今仍然起‎灌溉作用的‎秦代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在140‎0年前由料‎石修建的现‎存河北赵县‎安济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式拱桥。

该桥已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选入世‎界第12个‎土木工程里‎程碑。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自豪‎和继承的,也对弘扬我‎国文化遗产‎起到积极作‎用。

[1] 解放后我国‎在砌体结构‎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分三个方面‎加以概要介‎绍。

一砌体结构‎量大面广[2]解放以来我‎国砖的产量‎逐年增长,据统计[3] ,1980年‎的全国年产‎量为160‎0亿块,1996年‎增至620‎0亿块,为世界其它‎各国砖每年‎产量的总和‎。

全国基建中‎采用砌体作‎墙体材料约‎占90%左右。

在办公、住宅等民用‎建筑中大量‎采用砖墙承‎重。

50年代这‎类房屋一般‎为3-4层,现在已为5‎-6层,不少城市一‎般建到7-8层。

现在每年兴‎建的城市住‎宅建筑面积‎多达1亿㎡以上。

根据重庆市‎1980~1983年‎新建住宅建‎筑面积为5‎03万㎡,其中采用砖‎承重的占9‎8%,7~7层以上的‎占50%,1972年‎还建成12‎层住宅。

在中小型单‎层工业厂房‎和多层轻工‎业厂房,以及影剧院‎、食堂、仓库等建筑‎也广泛采用‎砖墙、柱承重结构‎。

砖石结构还‎用于建造各‎种构筑物。

如镇江市建‎成的顶部外‎经2.18m、底部外径4‎.78m、高60m的‎砖烟囱;用料石建成‎的80m排‎气塔;在湖南建造‎的高12.4m、直径6.3m、壁厚240‎m m的砖砌‎粮仓群;福建用毛石‎建造的横跨‎云宵—东山两县的‎大型引水工‎程—向东渠,其中陈岱渡‎槽全长44‎00m,高20m,槽支墩共2‎58座,工程规模宏‎大。

砌体结构发展概况

砌体结构发展概况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砌体结构发展概况
一、砌体结构是指用砖、石或砌块为块材,用砂 浆砌筑的 结构。
砖砌体 石砌体 砌块砌体
二、我国砌体结构发展概况
1、应用范围扩大 2、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的不断研制和使用 3、砌体结构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的逐步完善
back
1
三、国外砌体结构发展简介
第二节 砌体结构的优缺点及其应用范围
一、砌体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
1、砌体结构材料来源广泛,易于就地取材。 2、砌体结构有很好的耐火性和较好的耐久性。 3、砖砌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好,节能效果明显。 4、可以节约水泥、钢材和木材。 5、当采用砌块或大型板材作墙体时,可以减轻结构自重,加快施 工进度,进行工业化生产和施工。
back
2
缺点:
back
3
第三节 砌体结构发展展望
1、积极发展新材料。 2、积极推广应用配筋砌体结构。 3、加强对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构造措施的研究。 4、加强对砌体结构理论的研究。 5、提高砌体结构的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质量。
back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砌体结构自重大 2、无筋砌体的抗拉、抗弯及抗剪强度低,抗震及抗裂性能较差。 3、砌体结构砌筑工作繁重。 4、砖砌体结构的粘土砖用量很大,往往占用农田,影响农业生产。 必须大力发展砌块、煤矸石砖、粉煤灰砖等粘土砖的替代产品。
二、砌体结构的应用范围
1、主要用于承受压力的构件,如基础、内外墙、柱等。 2、砌筑围护墙和填充墙等。 3、桥梁、隧道工程等。

我国砌体工程建造技术发展历程及展望

我国砌体工程建造技术发展历程及展望

我国砌体工程建造技术发展历程及展望论文
报告题目:我国砌体工程建造技术发展历程及展望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砌体工程建造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完善。

砌体工程建造技术凭借其在快速、节能环保、降低施工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在建筑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及在建筑的节能和绿色建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砌体工程建造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早期,当时中央政府在北京、上海和江苏等地开始试行砌块工程,争取把这项技术推广到整个国家,把砌块工程建设技术应用到建筑施工中。

同时,参照欧洲、美国等国家 relatively developed masonr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我国也在发展独特的砌块工
程技术、开发砌块施工设备及搭建新的建筑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砌体工程建筑技术不断发展,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例如,砌体建筑物中已经引入了混凝土钢筋结构,同时也开发了新型砌块产品,如水泥聚合物砌块、复合材料砌块等,进行结构优化,实现耐久性和绿色建筑的要求。

此外,砌体工程还对施工设备、工艺管理、安全检查等技术进行了不断地完善,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总的来说,砌体工程建筑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使建筑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未来,砌体工程建筑技术将继续发展,不断探索更先进、更有效的方法,推动建筑行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砌体结构的新发展

砌体结构的新发展

砌体结构的新发展砌体结构的新发展【摘要】砌体结构在我国有悠久的应用历史,秦砖汉瓦、万里长城是我们引以自豪的象征。

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资源日趋紧张,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也不允许挖地烧砖。

因此,量大面广的粘土实心砖就将逐步被禁用而退出历史舞台,这样就促使我们面临一场墙体材料革新的历史机遇。

同时在经历过多次地震的中国,提高抗震性能也是砌体结构在结构方面应该有一定有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砌体结构新发展一、砌体材料的发展得益于国家积极的鼓励政策,目前我国砌体结构材料形成一种既有地方特点,又有多品种的砌体材料并举的发展势态,大致可分为以几类:1、粘土类制品:新型烧结砖:以页岩或煤矸石或粉煤灰为原材料,或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的经烧结而成的实心砖、多孔砖,较好地利用工业废料为原料,制成墙体材料。

它们具有类似于烧结粘土砖的性质,亦具有新的原材料的特点。

新型烧结砖一般抗压强度均较高,以北京地区为例,普通的煤矸石加页岩混合烧结砖的抗压强度均在MU15以上,少量的可达MU20以上,多孔砖的孔洞率在25%-30%左右。

此类实心砖由于表面比粘土砖更粗糙,抗剪强度亦普遍比粘土砖高;多孔砖由于有孔洞作为键糟,砂浆能起到销键作用。

增大了砌体的抗剪强度,对抗震十分有利。

新型烧结砖还由于经焙烧而成,因此,其砌体的线膨胀系数和收缩率都比较小,与烧结粘土砖没有什么区别。

蒸压类砖:包括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

由于它们的原材料不同,特别是制作养护过程的差异,导致蒸压砖特有的性质。

蒸压灰砂砖以石灰和砂为原材料,蒸压粉煤灰砖以电厂工业废料粉煤灰为原材料。

经过机械压制成型,高压蒸汽养护而成砌体材料。

由于它的制作过程和生产工艺,决定了这类砖具有收缩率较大、表面比较光滑、抗压强度较高而抗剪强度较低的特点。

因此,反映在设计应用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

比如由于收缩率大,线膨胀系数亦大,这类砌体墙受材料收缩以及温度影响较大,墙体容易出现裂缝和变形。

又比如由于砖表面比较光滑,磨擦系数小,与砂浆的粘结性能就差。

砌体结构应用与发展

砌体结构应用与发展

砌体结构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趋势我国砌体结构发展历史在我国砌体结构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许多的名胜古迹都是砌体结构,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艺术瑰宝。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砌体结构已经具有了独特的理论和技艺,但是与某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总结我国的砌体结构发展历程的同时,分析了未来我国砌体结构的发展方向。

中国是砌体结构使用的大国,历史上闻名遐迩的万里长城,它是两千多万年前用建造的砌体工程,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砌体结构工程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兴修水利,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在今天仍然起灌溉的作用;1400年前用料石修建的赵县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敞肩式的拱桥。

该桥梁已被选入世界第十二个土木工程里程碑。

这些都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也对弘扬中国文化遗产起到积极作用。

建国后我国在砌体结构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砌体结构发展现状1949年建国以来,砌体结构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近些年我国砖的年产量达到了世界其他各国年产量的总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墙体都采用砌体作为材料。

我国已经从过去的用砖石建造底层的民房,发展到现在的建造大量的多层住宅等民用建筑以及中小型单层工业厂房和多层轻工业厂房、影剧院、食堂等等建筑。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

.我国的小型空心砌块以及多孔砖的生产和应用有很大的发展,近些年来砌块与砌块建筑的年增量都在百分之二十左右,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国已经提出了墙体材料需要革新,九十年代末至今我国墙体材料的革新已经迈入了第三个阶段。

建立了具有中特色的钢筋混凝土砌块的砌体剪力墙结构体系,大大地发展了砌体结构在高层房屋和在抗震设防地区的应用。

还有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

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在,全中国范围内对砌体结构作了比较系统的试验研究以及比较深入的理论探讨,总结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较为先进的砌体结构的理论计算方法以及应用经验。

砌体结构发展趋势随着新型砌体结构材料和新的结构形式的出现,砌体结构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不断促进砌体结构的向前发展。

浅析砌体结构现状与前景

浅析砌体结构现状与前景

浅析砌体结构现状与前景浅析砌体结构现状与前景【摘要】随着社会的开展,自然界的变迁,人们对建筑结构要求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开展和创新,让砌体结构建筑在我们有一个良好的开展,本文主要说明了砌体结构的现状与其开展前景。

【关键字】砌体结构;建筑结构;结构要求;新能源;随着自然界的变换和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建筑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在现有的建筑理念上有所突破和改变,以满足人们生产活和需要。

那么什么是砌体结构呢?一、砌体结构的定义砌体结构是由块材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

砌体是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或柱,包括砖砌体、砌块砌体、石砌体和墙板砌体,在一般的工程建筑中,砌体占整个建筑物自重的约1/2,用工量和造价约各占1/3,是建筑工程的重要材料。

长期以来,我国占主导地位的砌体材料烧结钻土砖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与黏土瓦并称为“秦砖汉瓦〞。

但是,这种砌体材料需要大量黏土作原材料,为有效地保护耕地,国家要求尽量不用黏土砖。

砌体材料正朝着充分利用各种工业废料,轻质、高强、空心、大块、多功能的方向开展。

它包括砖结构、石结构和其它材料的砌块结构。

砌体结构在我国应用很广泛,这是因为它可以就地取材,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及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较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约水泥和钢材,砌筑时不需模板及特殊的技术设备,可节约木材。

砌体结构的缺点是自重大、体积大,砌筑工作繁重。

由于砖、石、砌块和砂浆间粘结力较弱,因此无筋砌体的抗拉、抗弯及抗剪强度都很低。

由于其组成的根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它的脆性性质,从而使其遭受地震时破坏较重,抗震性能很差,因此对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需要采用构造柱、圈梁及其它拉结等构造措施以提高其延性和抗倒塌能力。

此外,砖砌体所用粘土砖用量很大,占用农田土地过多,因此把实心砖改成空心砖,特别开展高孔洞率、高强度、大块的空心砖以节约材料,以及利用工业废料,如粉煤灰、煤渣或者混凝土制成空心砖块代替红砖等都是今后砌体结构的方向。

未来砌体结构展望

未来砌体结构展望

砌体结构论文工民建(6)班蒋凯明3110510609未来砌体结构展望从砌体结构的发展历史来看,从最早的石材到后来的烧结砖再到19世纪的混凝土砌块再到近期的配筋砌体的发展,砌体结构无不朝着高强低耗方便的方向发展。

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现在的砌体依旧多为烧结砖,由于其自重大强度不够高,加上近年来我国地震等自然灾害层出不穷,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现国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资源消耗型的烧结砖砌体材料必将被取代。

解放以后,我国的砖产量逐年增高,90%以上的建筑墙体都采用砖砌体材料,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步,基础建设的不断扩大,社会对于砌体材料的需求必将进一步增大。

但砖的主要原料是黏土,要增加砖的产量必将增加黏土的开采,占用过多农田,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对于生态平衡的保持是十分不利的,不符合现在的发展规划。

虽然钢结构等新型结构形式正在兴起,但是作为传统的结构材料,砌体结构不会瞬间的退出市场。

新型砌体材料在市场和时代的背景下必将应运而生!未来砌体结构应该会朝如下几个方面发展:1、采用节能、环保、轻质、高强的墙体材料。

现代建筑楼层越来越高,在高层建筑中砌体结构较其他结构有着比较的竞争力。

现代建筑的结构特点对砌体材料的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轻质高强的墙体材料必将成为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节能环保的要求提出,应该为发展绿色材料,大力发展绿色的建筑材料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主题,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能够为人类提供更加良好,优质的生活空间。

节能环保应该还包括材料的再生利用,资源整合等多方面要求。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产量十分惊人,除了一些钢铁能够回收,其他的材料基本无法回收,给建筑成本的增加是巨大的,对能源的消耗也是巨大的。

节能环保的材料应该要努力整合再生资源的重复利用,利用废物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社会发展大流的指引下对节能环保建筑材料的研究必将成为未来的重点热点方向。

砌体结构的发展过程与发展方向

砌体结构的发展过程与发展方向

砌体结构的发展过程与发展方向砖石砌体结构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从早期文明时期的古埃及、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建筑中,可以看出它们的高超技艺。

这些古代文明中的建筑物使用了相似的构造方法和技术,而现代砌体结构的发展则是从这些古老的结构中过渡而来的。

本文将探讨砌体结构的发展过程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砖石砌体结构建造建筑,改善建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降低成本。

然而,这种探索需要建筑师和工程师进行不断的实践和研究。

从技术上讲,研究砌体结构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古代时期、中世纪时期、工业化时期和现代时期。

在古代时期,砌体结构建筑以巨大、古老的金字塔和柱子而闻名。

古埃及的建筑物也以稳定的三角形为基础建造。

他们使用的是四面体结构和上面的平台。

接下来是希腊和罗马时期,这个时期以宏伟的古代建筑物为特色,包括但不限于希腊庙宇和古罗马竞技场。

这些建筑物使用三角形梁或圆顶以分散压力。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建筑物还展示了对建筑修饰和美学的高度关注,这些缔造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传统。

中世纪时期,建筑师和工程师继续改进砌体结构的设计。

在这个时代,房屋的结构和设计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工业化时期,工业化的出现催促了砌体结构中生产线和大规模生产的出现。

随着不断的技术发展,砌体结构成为一种新兴的组成部分,它可以用来建造几乎任何钢筋混凝土建筑。

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现代砌体技术的发展被认为是建筑领域中最大的进步之一。

在技术方面,现代砌体结构的另一个发展方面是,技术不断发展。

如今,比以前更多的建筑在建造时考虑砌体结构。

其他新材料,如陶瓷和钢,也被同时使用以增加刚度和重量。

一个趋势是使用结构隐藏技术来保持一些砌体结构的美丽外观。

这需要结构设计师处理优美外观设计和可靠的结构以及内部支持结构发挥最大程度的作用。

为了确保建筑的美观和坚固,现代建筑中砌体结构的发展一直在涉及人的潜力、设计师的智慧、建筑师的技能及不断更新和修改的技术。

砌体结构研究现状和展望

砌体结构研究现状和展望
表面涂环氧树脂 喷涂混凝土 重新勾缝 黏贴FRPs 构造措施 聚合物网片加固 钢丝网片砂浆面层 后张法
特点
可以修补表面裂缝,易操作 价格高、需要熟练工人 经济、易操作 经济有效 操作困难、显著提高延性、抗侧 可防止局部破坏 提高抗侧性能,但占用空间 不影响建筑功能、不占用空间
抗侧性能
提高不大 3-25 提高不大 显著提高 1.2-1.5 1.5 2-3 显著提高
数值 分析 方法
结构构 件模型
宏观有 限元模 型
定义:把柱、梁、墙、板、等构件通过桁架、 板、壳、梁单元模拟。
方法:如集中质量法、梁单元法、板单元法。 特点:适于结构整体性能分析,无法分析结构
的失效机理、单个构件的损伤程度
细观有 限元模 型
集中质量法
二. 砌体结构研究进展
2、 数值分析方法
块体
灰缝 界面
块体 界面
复合单元数值 分析 方法Fra bibliotek(a)
(b)
(c)
(a)明细化细观模型;(b)简化细观模型;(c)宏观模型
有限元模型
宏观有 限元模 型
定义:根据试验和理论分析把砌体结构均质化 为有限单元进行分析
应用:性能分析、应力分布、破坏机理 缺点:不能有效的模拟开裂等大位移分析、不
能分析裂缝宽度裂缝扩展状态
细观有 限元模 型
铁路桥挡土墙
邮政总局大楼,悉尼,澳大利亚,1990
二. 砌体结构研究进展 1、 新结构体系
预应力砌 体结构
预应力砌体水塔
乌拉圭萨拉特海鸥加油站
二. 砌体结构研究进展 1、 新结构体系
预应力砌 体结构
阿尔滕多夫工业中 心,瑞士 1993
购物中心
亚特兰蒂达教堂

砌体结构的发展状况和展望

砌体结构的发展状况和展望

砌体结构的发展状况和展望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砌体结构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砌体结构作为一种已经存在于数千年历史中的主要建筑材料,造就了无数的建筑经典,然而它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砌体结构的优势砌体结构的优势有很多,首先,它具有很好的耐火性。

这是因为砖石等石材的熔点非常高,不易被火灾烧毁。

其次,砌体构件可以根据结构设计的需要进行不同的尺寸和形状的设计,可以很好的适应建筑的要求。

此外,使用砌体结构能够减少重力和振动,降低了地震的风险。

砌体结构发展的困境和挑战然而,砌体结构也面临着许多的困境和挑战。

首先,砌体的自重比较大,制造和施工的成本也比较高。

其次,砌体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较差,受力性能也相对不佳。

另外,随着建筑技术的创新不断发展,砌体结构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更新,以满足越来越复杂和多样的建筑形式的需求。

砌体结构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砌体结构也在不断的向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

一方面,砌体与其他新型建筑材料的混合使用越来越常见,如与玻璃、钢结构等形成组合结构,改善整体性能和美观度;另一方面,砌体本身也在不断优化改良,增强其抗震性能和保温性能,如采用聚苯板等材料进行保温,并采用特殊制作工艺增强整体的抗震性能。

同时,砌体构件也朝向规格化、模块化生产方向发展,以更高的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结语总之,砌体结构不仅仅是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当今建筑领域中具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为一种经久不衰,历经千年的建筑形式,砌体结构正朝着更环保、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预计未来将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并将在人们的建筑中占据重要地位。

砌体结构的发展简史

砌体结构的发展简史

砌体结构的发展简史、特点及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材料,但是仍然动摇不了砌体结构在房屋建筑中重要地位,砌体结构在当今土木工程中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房屋建筑结构形式。

本文简要介绍砌体结构悠久的发展历史,再结合砌体结构发展历史,概括出砌体结构的特点,然后在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从新结构、新材料、新体系等方面阐述未来砌体结构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砌体结构、特点、展望一、砌体结构的发展简史砌体结构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中石砌体和砖砌体在我国更是源远流长,构成了我国独特文化体系的一部分。

考古资料表明,我国早在5000年前就建造有石砌体祭坛和石砌围墙。

我国隋代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即公元595-605年由李春建造的河北赵县安济桥,是世界上最早建造的空腹式单孔圆弧石拱桥。

据记载我国闻名于世的万里长城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春秋时期的楚国,在秦代用乱石和土将秦、燕、赵北面的城墙连成一体并增筑新的城墙,建成闻名于世的万里长城。

人们生产和使用烧结砖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

我国在战国时期已能烧制大尺寸空心砖。

南北朝以后砖的应用更为普遍。

建于公元523年的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平面为十二边形,共15层,总高43.5米,为砖砌单筒体结构,是中国最早的古密檐式砖塔。

砌块中以混凝土砌块的应用较早,混凝土砌块于1882年问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起源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混凝土砌块的生产和应用技术传至美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继而又传至亚洲、非洲和大洋洲。

20世纪上半叶我国砌体结构的发展缓慢,建国以来,我国砌体结构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近几年,砖的年产量达到世界其他各国砖年产量的总和,90%以上的墙体均采用砌体材料。

我国已从过去用砖石建造低矮的民房,发展到现在建造大量的多层住宅、办公楼等民用建筑和中小型单层工业厂房、多层轻工业厂房以及影剧院、食堂等建筑。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小型空心砌块和多孔砖生产及应用有较大发展,近十年砌块与砌块建筑的年递增量均在20%左右。

我国砌体结构的发展状况与展望(3)

我国砌体结构的发展状况与展望(3)

我国砌体结构的发展状况与展望(3)我国砌体结构的发展状况与展望1)加大限制高能耗、高资源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品的生产力度。

如对粘土砖国家早就出台了减少和限制的政策。

近年的限制力度越来越大,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在建筑上不准采用粘土实心砖,这间接地促进了其它新材的发展。

2)大力发展蒸压灰砂废渣制品。

这包括钢渣砖、粉煤灰砖、炉渣砖及其空心砌块、粉煤灰加气砼墙板等。

这些制品我国80年代以前生产量曾达2.5亿块,吃掉工业废渣几百万吨,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厂家已停产,致使粘土砖生产回潮。

今后应加大科研投入、改进工艺、提高产品性能和强度等级、降低成本,向多功能化发展。

3)利用页岩生产多孔砖。

我国页岩资源丰富,分布地域较广。

烧结页岩砖具有能耗低、强度高、外观规则,其强度等级可达MU15~MU30,可砌清水墙和中高层建筑。

页岩砖在四川、湖北和大连等地已初步应用。

如城都的“绵城苑”小区16万m2的建筑均采用这种砖。

4)大力发展废渣轻型砼墙板。

这种轻板利用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骨料为陶粒、矿渣或炉渣等轻骨料,加入玻璃纤维或其它纤维。

以及其它轻材料墙板,提高砌体施工技术的工业化水平。

5)GRC板的改进与提高。

这种板自重轻、防火、防水、施工安装方便。

GRC空心条板是大力发展的一种墙体制品,需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装配,以提高板的产量和质量。

6)蒸压纤维水泥板。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粉煤灰生产国,仅电力工业年排灰量达上亿吨,目前的利用率仅为38。

其实粉煤灰经处理后可生产价值更高的墙体材料。

如高性能砼砌块、蒸压纤维增强粉煤灰墙板等。

它具有容重低、导热系数小、可加工性强、颜色白净的特点,目前全国的产量已达700万m2。

7)大力推广复合墙板和复合砌块。

目前国内外没有单一材料,既满足建筑节能保温隔热,又满足外墙的防水、强度的技术要求。

因此只能用复合技术来满足墙体的多功能要求。

如钢丝网水泥夹芯板。

目前看来,现场湿作业,抹灰后难以克服龟裂现象有待改进。

砌体结构建筑

砌体结构建筑

砌体结构建筑砌体结构建筑:传承与创新建筑是社会文明的象征,记录了人类文化的演变和进步。

而其中一种重要的建筑结构形式是砌体结构。

砌体建筑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划时代产物,凭借其独特的技术和美学价值,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本文将围绕砌体结构建筑展开论述,探讨其特点、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创新。

一、古老而经典的砌体结构建筑砌体结构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古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等文化均有砌体建筑的痕迹。

这些建筑以自然石材和砖块等材料为基础,通过精确合理的组合和安排,打造了如金字塔、圆形竞技场等引人注目的建筑奇迹。

这些古老而经典的砌体结构建筑代表了当时人类工程技术的顶峰,保存至今成为了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砌体结构建筑的特点砌体结构建筑的特点在于材料的可塑性和可持续性。

砖块、石材等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易于加工、制作成各种形状,便于设计师按照各种需求和审美进行创作。

这种材料经久耐用,能够承受自然的各种外力和环境变化,使建筑物更加稳定和可靠。

三、砌体结构建筑的发展历程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砌体结构建筑也在不断创新和演进。

在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砌体结构,成为主流。

然而,在城市更新、历史建筑保护等领域,砌体结构建筑依然占有重要地位。

人们重新发现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魅力,在保留传统的同时加入更多的现代元素,赋予建筑更多的功能和创意。

四、砌体结构建筑的现代创新现代的砌体结构建筑不再局限于应用传统材料,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开始尝试使用新的绿色材料和技术。

例如,利用再生建材,如水泥制品,以减少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同时,利用新型建筑技术,如三维打印,能够更高效地制造和建造砖块,提高施工的速度和质量。

五、砌体结构建筑的未来展望面对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匮乏,砌体结构建筑将在未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人们可以深入研究新的材料和技术,将可再生材料、循环利用等原则引入到砌体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

砌体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砌体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砌体结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砌体结构是用砖砌体、石砌体或砌块砌体建造的结构,又称砖石结构。

由于砌体的抗压强度较高而抗拉强度很低,因此,砌体结构构件主要承受轴心或小偏心压力,而很少受拉或受弯,一般民用和工业建筑的墙、柱和基础都可采用砌体结构。

在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和其他结构的建筑中,常用砖墙做围护结构,如框架结构的填充墙目前国内住宅、办公楼等民用建筑中的基础、内外墙、柱、过梁、屋盖和地沟等都可用砌体结构建造。

在工业厂房建筑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中,砌体往往用来砌筑围护墙。

中、小型厂房和多层轻工业厂房,以及影剧院、食堂、仓库等建筑,也广泛地采用砌体作墙身或立柱的承重结构。

砌体结构还用于建造其他各种构筑物,如烟囱、小型水池、料仓、地沟等。

由于砖质量的提高和计算理论的进一步发展,5~6层高的房屋采用以砖砌体承重的混合结构非常普遍,不少城市建至7-8层。

在某些产石材的地区,也可用毛石承重墙建造房屋。

在交通运输方面,砌体结构除可用于桥梁、隧道外,地下渠道、漏洞、挡土墙也常用石材砌筑。

在水利工程方面,可以用砌体结构砌筑坝、堰、水闸、渡槽等。

由于无筋砌体的抗压性能突出,决定了其结构构件的尺寸很大,从经济性上限制了其房屋的高度。

而砌体配筋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使得砌体结构从根本上由泥瓦匠的经验创造转变为工程化的结构形式。

采用配筋砌体后,砌体结构又重新成为了具有竞争能力的结构类型。

砌体结构的主要优点是:(1)容易就地取材。

砖主要用粘土烧制;石材的原料是天然石;砌块可以用工业废料──矿渣制作,来源方便,价格低廉。

(2)砖、石或砌块砌体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和较好的耐久性。

(3)砌体砌筑时不需要模板和特殊的施工设备。

在寒冷地区,冬季可用冻结法砌筑,不需特殊的保温措施。

(4)砖墙和砌块墙体能够隔热和保温,所以既是较好的承重结构,也是较好的围护结构。

缺点是:(1)与钢和混凝土相比,砌体的强度较低,因而构件的截面尺寸较大,材料用量多,自重大。

砌体结构发展的趋势

砌体结构发展的趋势

砌体结构发展的趋势
1. 短工期、低噪音、低浪费:近年来,砌体结构在快速建造和降低建造噪音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新型建筑砖块材料和更高效的建造技术使得它们比传统建筑方式更为高效,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更小。

2. 节能降耗、环保可持续:随着人们对环保的意识不断提高,砌体结构的发展趋向环保、可持续,包括使用更环保的砖块和建筑材料,以及在建造中更大程度地重视节能和降耗问题。

3. 差异化设计、个性化需求:随着人们对品质生活要求不断提高,砌体结构的发展进一步向设计和个性化需求发展。

特殊质地、形状和颜色的砖块,以及更为精细和独特的设计方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4. 智慧化建造、数字化管理:砌体结构建造现代化管理已成为一种趋势。

由于它特有的结构和形状,采用数字化设计和建造、智能化管理技术能够更好地控制施工进度和质量。

5. 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砌体结构也不断更新换代,新型砖块材料和新技术逐渐应用于实际建造中。

例如,高强度、轻质、保温隔音等特性的气泡陶粒砌块、新型钢筋混凝土异型砖、机器人焊接等技术,为砌体结构建造带来了更大的转型优势。

《砌体结构总结》

《砌体结构总结》

《砌体结构总结》2、砌体结构的优点。

1可就地取材,造价低廉。

2有很好的耐火性和较好的耐久性。

,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使用年限长。

3保温,隔热性能好,节能效果明显。

4施工设备简单,施工技术上无特殊要求。

5当采用砌体和大型板材做墙体时,可以减轻结构自重,加快施工速度,进行工业化生产和施工。

缺点。

1砌体结构的自重大。

2砌体的抗震和抗裂性能较差。

3砌筑施工劳动强度大。

4粘土砖制造耗用粘土,影响农业生产不利于环保。

砌体结构的发展展望。

1积极发展新材料2积极推广应用配筋砌体结构。

3加强对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构造措施的研究。

4加强砌体结构理论的研究5革新砌体结构的施工技术,提高劳动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

3、块体是组成砌体的主要材料。

常用的砌体块体有砖、砌块、石材。

砌块按尺寸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常用的是小型。

烧结普通砖:240x115x53多孔砖:p型规格240、115、90。

m型规格190、190、90.4、砂浆:是由胶凝材料(水泥、石灰)及细骨料(如粗砂、细砂、中砂)加水搅拌而成的黏结块体的材料。

作用:是将块体黏结成受力整体,抹平块体间的接触面,使应力均匀传递。

同时,砂浆填满块体间的缝隙,减少了砌体的透气性,提高了砌体的隔热、放水和抗冻性能。

混合砂浆:在水泥砂浆中掺入一定的塑形掺合料(石灰浆和黏土浆)所形成的砂浆。

这种砂浆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而且可塑性和保水性较好。

5、对砂浆质量的要求。

1砂浆应有足够的强度,以满足砌体强度及建筑物耐久性要求2砂浆应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即和易性能良好,以便于砂浆在砌筑时能很容易且较均匀的铺开,保证砌筑质量和提高功效。

3砂浆应具有适当的保水性,使其在存放、运输和砌筑过程中不出现明显的泌水、分层、离析现象,以保证砌筑质量,砂浆强度和砂浆与块体之间的黏结力。

6、12墙的实际宽度是115mm;24墙(一砖)的实际宽度是240mm;37(一砖半)墙的实际宽度是240+10+115=365mm;50(两砖)墙的实际宽度是240+10+240=490mm7、砌体受压破坏三个阶段的特征:第一阶段:从砌体受压开始当压力增大至50%~70%的破坏荷载时,多空砖砌体当压力增大至70%~80%的破坏荷载时,砌体内某些单块砖在拉、弯、剪复合作用下出现第一条裂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砌体结构的发展状况与展望【提要】本文从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我国建国以来砌体结构的应用、新型砌体材料、结构的研究和砌体理论研究方面的成就。

并对未来我国砌体结构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无筋砌体配筋砌体绿色建材中国是砌体大国,在历史上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它是两千多年前用“秦砖汉瓦”建造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砌体工程之一;有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兴修水利,如今仍然起灌溉作用的秦代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在1400年前由料石修建的现存河北赵县安济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式拱桥。

该桥已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选入世界第12个土木工程里程碑。

这些都是我们自豪和继承的,也对弘扬我国文化遗产起到积极作用。

解放后我国在砌体结构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分三个方面加以概要介绍。

一、砌体结构量大面广解放以来我国砖的产量逐年增长,据统计,1980年的全国产量为1600亿块,1996年增至6200亿,为世界其他各国砖每年产量的总和。

全国基建中采用砌体作墙体材料约占90%左右。

在办公、住宅等民用建筑中大量采用砖墙承重。

50年代这类房屋一般为5—6层,现在已为6—8层,不少城市建到11层以上。

在中小型单层工业厂房和多层轻工业厂房,以及影剧院、食堂、仓库等建筑也广泛采用砖墙、柱承重结构。

砖石结构还用于建造各种构筑物。

如镇江市建成的顶部外径2.18m、底部外径4.78m、高60m的砖烟囱;用料石建成的80m的排气塔;在湖南建造的高12.4m、直径6.3m、壁厚240mm的砖砌粮仓群;福建用毛石建造的横跨云霄—东山两县的大型引水工程——向东渠,其中陈岱渡槽全长4400m,高20m,槽支墩共258座,工程规模宏大。

此外我国在古代建桥技术的基础上,于1959年建成跨度为60m,高52m的石拱桥,接着又建成了敞肩式现代公路桥,最大跨度达120m——湖南乌巢河大桥。

我国建成的100m以上的石拱桥有10座(包括乌巢河大桥),每座都有新发展和世界记录。

我国还积累了在地震区建造砌体结构房屋的宝贵经验。

我国绝大多数大中城市在6度或6度以上地震设防区。

地震烈度<6度的砌体结构经受了地震的考验。

经过设计和构造上的改进和处理,还在7度区和8度区建造了大量的砌体结构房屋。

据不完全统计,从80年代初至今10多年间我国主要大中城市建造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建筑面积已达78——80亿平方米。

二、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研究与应用60年代以来,我国粘土空心砖(多孔砖)的生产和应用有较大的发展,在南京建造了6-8层的空心砖承重的旅馆,当时空心砖孔洞率为22%,与实心砖强度等效,但可减轻自重17%,墙厚减少20%,节省砂浆20-30%,砌筑工时少20-25%,墙体造价降低19-23%,根据节能进一步要求,近年来我国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制造出规格为380*240*190、孔洞率为40%的烧结保温空心砖(块),这种保温砖的密度为1012kg/m3,抗压强度10.5Mpa,热阻1.649m K/W。

在主要力学和热工性能的指标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

«多孔砖砌体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行业标准,为这种砖的推广创制了条件。

近10余年来,采用砼、轻骨料砼或加气砼,以及利用河砂、各种工业废料、粉煤灰、煤矸石等制无热料水泥煤渣砼砌块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硅酸盐砖、砌块等在我国有较大的发展。

1958年建成采用砌块作墙体的房屋,经过四十多年的实践,砌体墙体已成为我国墙体革新的有效途径之一。

砌块种类、规格较多,其中以中、小型砌块较为普遍,在小型砌块中又开发出多种强度等级的承重砌块和装饰砌块。

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全国砌块总产量约为2500万m3,各类砌块建筑约5000万m2,近十年砼砌块与砌块建筑为例,1994年约50万m2,1995年约100万m2,1996年150万m2,到1999年一季度累计完成450万m2。

这些砌块建筑大多是多层的、至于中高层、高层砌块建筑我国于80年代就着手和进行试点工作,如1982年建成的广西区科委十层砌块住宅实验楼、1986年建成的广西区建二公司十一层小砌体实验楼(7度设防),为我国砌块中高层的发展作了开创性的工作,我国在配筋砌块结构的配套材料、配套应用技术的研究上获得了突破,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更具代表性和针对性的试点工程,如1997年建成的盘锦市国税局15层砌块住宅,1998年建成的上海砼空心砖块配筋砌体住宅试点工程。

试点工程实践表明,中高层配筋砌块建筑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前者15层砌块建筑,节省钢材45%,土建造价降低18%,上海18层节约钢材25%,土建造价降低7.4%。

因此,将中高层配筋砌块结构体系纳入到我国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式理所当然的。

由此可见,作为粘土砖的主要替代材和某些功能强于粘土砖的期刊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

我国在50年代—70年代,采用预制大型墙板建造多层住宅,如采用振动砖墙板、烟灰煤渣、矿渣砼墙板建造了几十万平方米的建筑。

近10多年来北京等地采用内浇(砼)外砌的混合结构建造中高层建筑,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最近几年清华大学开展了多层大开间砼核心筒、砌体外墙的混合结构的试验研究和小规模试点工程,在改进和扩展砌体结构的性能和应用范围作了有益的探索。

我国配筋砌体应用研究起步较晚,60年代衡阳和株州一些房屋的部分墙、柱采用网状配筋砌体承重,节省钢材和水泥。

1958-1972年在徐州采用配筋砖柱建筑了12-24米、吊车起重量50-200吨的单层厂房36万平方米,使用情况良好。

70年代以来,尤其是1975年海城一营口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对设置构造柱和圈梁的约束砌体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其成果引入我国抗震设计规范。

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在砖墙中加大加密构造柱形成所谓强约束砌体的中高层结构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如辽宁省沈阳市、江苏徐州、湖南长沙、兰州等地先后建造了8-9层上百万平方米的这类建筑,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这些研究成果有的已纳入到地方标准或国家标准。

这是我国科研工作者在粘土砖砌体低材料情况下,向中高层作出的贡献。

利用如此低的砌体材料在地震区建造如此之高的建筑唯有中国。

和约束配筋砌体对应的是所谓均匀配筋砌体,即国外广泛应用的配筋砼砌体剪力墙结构,这种气体和钢筋砼剪力墙一样,对水平和竖向配筋有最小含钢率要求,而且在受力模式上也类同于砼剪力墙结构,它是利用配筋砌块剪力墙承受结构的竖向和水平作用,是结构的承重和抗侧力构件。

配筋砌体具有强度高、延性好,和钢筋砼剪力墙性能十分类似,可以用于大开间和高层建筑结构。

如美国抗震规范规定,配筋砌体的适用范围同钢筋砼结构。

我国在80年代初期主持编制国际标准«配筋砌体设计规范»起至今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表明用配筋砌体可建造一定高度的既经济又安全的建筑结构,如广西的10-11层、盘锦的15层,上海的18层等。

目前正在筹建的配筋砌块高层有首钢18层配筋砌块住宅工程(8度设防),辽宁抚顺6栋16层砌块住宅,哈尔滨2栋18层砌块住宅等,可见配筋气体中高层的研究和应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我国有着用砖砌筑拱和盖得丰富经验,解放以来,又向新的结构形式和大跨度方向发展,50-60年代修建了一大批砖拱屋盖和楼盖,还建成了10.5m*11.3m的扁球形砖壳屋盖,16m*16m的双曲扁球型砖薄壳和40m直径的球形球砖壳。

60年代南京用带勾空心砖建成14m*10m双曲扁壳屋盖仓库,以及10m直径的圆形壳屋盖油库,在西安建成了24m双曲扁壳屋盖等。

70年代我国还在闽清梅溪大桥工程中88m跨的(砼柱)双曲砖拱桥等。

二、展望砌体是包括多种材料的块体砌筑而成的,其中砖石是最古老的建筑材料,几千年来由于其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易于取材、生产和施工,造价低廉,至今仍成为我国主导的建筑材料。

但我国的砌体材料普遍存在着自重大、强度低、生产能耗低、毁田严重、施工机械化水平较低,和耐久性、抗震性能较差等弊病。

因此我认为要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下列方面的工作。

1、积极开发节能环保型的新型建材1988年第一次国际材料研究会议上首次提出“绿色建材”的概念,1992年6月联大巴西里约热内卢环境和发展世界各国首脑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宣言,确认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其目标是:依据环境再生、协调共生、持续自然的原则,尽量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对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净化,保护生态环境以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发达国家在实施«绿色建材»计划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我国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为契机,遵照江泽民同志“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指虑,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指示精神,迅速行动起来,广泛研制“绿色建材”产品,取得了初步成果。

1)加大限制高能耗、高资源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品的生产力度。

如对粘土砖(按1996年生产6000亿块的代价是毁田10万多亩、能耗6000万吨煤)国家早就出台了减少和限制的政策。

近年的限制力度越来越大,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在建筑上不准采用粘土实心砖,这间接地促进了其他新材的发展。

2)大力发展蒸压灰砂废渣制品。

这包括钢渣砖、粉煤灰砖、路渣砖及其空心砌块、粉煤灰加气砼墙板等。

这些制品我国80年代以前生产量曾达2.5亿块,吃掉工业废渣几百万吨,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厂家已停产,致使粘土砖生产回潮。

今后应加大科研投入,改进工艺,提高产品性能和强度等级、降低成本,向多功能化发展。

3)利用页岩生产多孔砖。

我国页岩资源丰富,分布地域较广,烧结页岩砖具有能耗低、强度高、外观规则,其强度等级可达MU15-MU30,可砌清水墙和中高层建筑。

页岩砖在四川、湖北和大连等地已初步应用。

4)大力发展废渣轻型砼墙板。

这种轻板利用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骨料为陶粒、矿渣或炉渣等轻骨料,加入玻璃纤维或其他纤维,以及其他轻材料墙板,提高砌体施工技术的工业化水平。

5)GRC板的改进与提高。

这种板自重轻、防火、防水、施工安装方便。

GRC空心条板式大力发展的一种墙体制品,需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装配,以提高板的产量和质量。

6)蒸压纤维水泥板。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粉煤灰生产国,仅电力工业年排灰量上亿吨,目前的利用率仅为38%。

其实粉煤灰经处理后可生产价值更高的墙体材料。

如高性能砼砌块、蒸压纤维增强粉煤灰墙板等。

它具有容重低、导热系数小、可加工性强、颜色白净的特点,目前全国的产量已达700万m2。

7)大力推广复合墙板和复合砌块。

目前国内外没有单一材料,既满足建筑节能保温隔热,又满足外墙的防水、强度的技术要求。

因此只能用复合技术来满足墙体的多功能要求。

如钢丝网水泥夹芯板。

目前看来,现场湿作业,抹灰后难以克服龟裂现象有待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