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必读十二部名著教案
初中名著阅读专题教案

初中名著阅读专题教案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2. 通过阅读名著,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名著中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引导学生从名著中汲取智慧和启示,提升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1. 名著的选择:选择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名著,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2. 阅读指导:教授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领悟作者意图等。
3. 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4.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收获。
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介绍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名著产生兴趣。
2. 阅读指导:教授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领悟作者意图等。
3. 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收获。
5. 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进行展示,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量:观察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阅读量,评估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兴趣。
2. 读书笔记质量:评估学生做的读书笔记的内容丰富程度和思考深度。
3. 小组讨论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4. 成果展示效果:评估学生在成果展示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性和创造力等。
教学资源:1. 名著文本:提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名著文本,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2. 阅读指导资料:提供相关的阅读指导资料,如名著介绍、人物解析、故事情节分析等。
3. 读书笔记模板:提供读书笔记的模板,引导学生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4. 小组讨论指南:提供小组讨论的指南,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和分享。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设计教案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名著,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2. 提高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加深对文学知识的理解。
3. 培养学生对名著中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教学内容:1. 名著的选择:选择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2. 阅读方法的指导: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地阅读名著,包括理解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
3. 阅读活动的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写作、演讲等形式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名著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
2. 阅读指导:向学生介绍名著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名著。
3. 阅读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写作、演讲等形式的阅读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名著。
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收获,引导学生对名著中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进行思考和判断。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写作、演讲等活动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学生阅读习惯和兴趣的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日志等方式评估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教学资源:1. 名著书籍:提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名著书籍,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2. 阅读指导材料:提供相关的阅读指导材料,如名著介绍、人物关系图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相关的名著解读、评论等信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名著。
教学时间:1. 阅读指导:2课时2. 阅读活动:4课时3. 总结与反思:1课时教学方法:1. 讲授法:向学生介绍名著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互动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写作、演讲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3. 自我反思法:让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收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九年级全册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九年级全册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对九年级全册语文名著的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一、教学内容选择与分析本教学设计以九年级全册语文名著为教材,旨在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其语文素养。
选取的作品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1. 《红楼梦》: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为学生提供了了解封建社会与家庭伦理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对古代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理解与思考。
2. 《西游记》:这是一部著名的神魔小说,描写了孙悟空等角色的冒险与成长,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让学生理解人性的善恶之间的斗争。
3. 《水浒传》:这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通过描绘一百单八将的故事,展现了忠义、勇敢和正义的力量,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策略和方法1. 教师讲解法:通过对名著的讲解,向学生介绍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写作意图、人物形象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内涵,提高阅读的深度。
2. 课堂讨论法: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考能力。
3. 阅读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和分享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
4. 个人写作:鼓励学生通过写作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与内容1. 第一课时:《红楼梦》阅读与剖析教学内容:介绍《红楼梦》的背景、作者及创作意图,并讲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法、课堂讨论法2. 第二课时:课堂讨论与提问教学内容:根据第一课时的讲解内容,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法3. 第三课时:《西游记》的情节分析和角色解读教学内容:分析《西游记》中的主要情节和角色,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和寓意。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法、课堂讨论法4.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和分享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分享对《西游记》的理解和感悟。
初中生必读名著教案

七年级:谭晓华《朝花夕拾》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2、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鲁迅的写作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鲁迅其人与时代背景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典型的江南水乡——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
1881——1936,先后在南京、日本、北京、厦门等地学习、教书;1927年10月到上海,直到逝世。
肺病,55岁。
几十万人自发为其送葬。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
一共10篇。
后来又加了“小引”和“后记”。
基本写于1926年。
当时鲁迅在北京工作,北洋军阀政府镇压进步学生,发生三·一八惨案,鲁迅支持学生,受到通缉,四处躲藏,后来到厦门大学任教,备受保守势力的排挤。
苦闷,愤懑,正如《小引》中所说:“浪迹天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
”于是便想起了往事。
)二、《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1、童年的温馨,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①《小引》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无限的趣味……”③《狗·猫·鼠》§9(喜欢小动物)④《无常》对民间艺术、地方习俗充满兴趣。
对连环画、花纸、民间故事、迎神赛会和目连戏等,都有着浓烈的兴趣与爱好。
2、童年的压抑与伤害《五猖会》中“背书”一段(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3、青年时代冲破家庭束缚,探求、抉择人生道路①《琐记》学地学、矿物学(金石学)、赫胥黎《天演论》②《藤野先生》到东京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
从此走上文学道路,毕身以唤醒国民精神为己任,同反动落后作斗争。
4、怀念亲人师友①喜欢的人(“无常”、长妈妈……)②敬重的人(藤野先生、寿镜吾)③同情的人(范爱农)5、作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士,鲁迅先生从来没有忘记过战斗。
①《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讽刺;②对中医的偏见:“绍兴几个名医,”借行医诈取病人钱财,痛恨迷信与落后;③《琐记》衍太太:居心险恶的人;④对黑暗腐朽的现实的还击、痛斥;一、合作交流、内容导读《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案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初中阶段必读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文学价值。
2、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3、提高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名著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学会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名著。
2、难点(1)深入理解名著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将名著中的智慧和启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名著的经典片段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画面,《骆驼祥子》中祥子拉车的场景等,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作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初中语文名著导读。
(二)名著介绍(10 分钟)1、按照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向学生介绍几部必读名著,如《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西游记》等。
2、简单介绍每部名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这些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阅读方法指导(15 分钟)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1)讲解精读和略读的概念和方法,告诉学生精读要逐字逐句地读,深入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内涵;略读则是快速浏览,抓住关键信息,了解大致内容。
(2)举例说明在阅读名著时,哪些部分适合精读,哪些部分适合略读。
比如,对于名著中的精彩描写、深刻的议论等可以精读,而对于一些过渡性的段落或情节可以略读。
2、做读书笔记(1)介绍读书笔记的作用和形式,如摘抄优美词句、写心得体会、概括主要内容等。
(2)展示一些优秀的读书笔记示例,让学生明白如何做好读书笔记。
3、边读边思考(1)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问题,如人物形象的特点、情节的合理性、作品的主题等。
(2)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提高阅读的效果。
(四)名著赏析(20 分钟)1、选取一部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如《骆驼祥子》中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描写,让学生阅读并讨论以下问题:(1)这段描写表现了祥子怎样的性格特点?(2)作者通过哪些描写手法来展现祥子的辛苦?(3)从这段描写中,你能体会到当时社会的哪些特点?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初中名著推荐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名著推荐阅读教学设计引言: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时期。
精心选择和设计适合初中生的名著推荐阅读教学,既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阅读意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套初中名著推荐阅读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阅读。
一、教学目标通过推荐阅读名著,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精选初中生适合阅读的名著:- 《红楼梦》:揭示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女性命运的作品。
- 《西游记》:展示了中国古代神话和文化的传承。
- 《水浒传》:以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深受学生喜爱。
- 《儿童文学名著系列》:如《小王子》、《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体现了对人性、友情和成长的探讨。
2. 选取有代表性的章节或片段进行阅读讲解:- 通过精选章节或片段,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名著的核心思想和故事情节。
- 借助图文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 融入相关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作者、作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3. 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和解读:- 在团体课堂中,设置合理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个人观点。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 教师在此过程中担任引导员和引导者的角色,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合作学习。
三、教学过程设计1. 热身活动:- 提问学生关于名著的基本认识,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 通过游戏或小组竞赛等有趣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教师导读名著内容:- 简要介绍名著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名著故事的好奇心。
- 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推测和猜测,培养他们的阅读猜想能力。
3. 小组阅读和互动讨论:- 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应章节或片段,并进行讨论。
-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的内容。
4. 全班分享和总结:-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或学生自愿分享小组内的讨论成果。
【精挑细选】(部编版)初中语文必读名著(12部)方法指导及专题探究课件

【精挑细选】(部编版)初中语文必读名著(12部)方法指导及专题探究课件一、名著导读的重要性初中语文名著导读部分,不仅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阅读名著,学生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
二、12部名著简介1. 《西游记》——神话、童话,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神话故事和丰富的想象。
2. 《水浒传》——反映北宋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培养学生的正义感。
3. 《朝花夕拾》——鲁迅先生的散文集,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成长历程和思想。
4. 《骆驼祥子》——描绘老北京车夫形象,让学生了解旧社会的生活状况。
5. 《繁星·春水》——诗歌集,让学生领略诗歌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6. 《格列佛游记》——科幻小说,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国家和社会制度,拓宽他们的视野。
7. 《名人传》——名人成长传记,让学生了解名人的成长历程和奋斗精神。
8. 《童年》——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之一,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9.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人心的励志小说,让学生了解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
10. 《海底两万里》——科幻小说,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的神秘和奇妙。
11. 《简·爱》——女性独立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女性的自尊、自爱和自强。
12. 《红岩》——革命历史小说,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三、阅读方法指导1. 整体把握:首先了解名著的背景、主题和主要人物,然后再深入阅读。
2. 精读与泛读:对于精彩的部分要精读,对于不感兴趣的部分可以泛读。
3. 做笔记:记录重要的信息、感想和问题,便于以后回顾和思考。
4. 交流讨论:与同学、老师或家长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加深理解。
四、专题探究1. 主题探究:根据名著的主题进行探究,如《西游记》中的“取经之路”、《红岩》中的革命精神等。
2. 人物分析:分析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如孙悟空、祥子、阿廖沙等,探究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
初中详细名著阅读教案

初中详细名著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2. 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通过阅读《骆驼祥子》,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风俗民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
4.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教学重点:1. 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及其作品特点。
2. 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 分析作品中的社会现象,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北京方言和口语化语言的理解。
2. 深入剖析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预习《骆驼祥子》,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对作品的基本认识和感受。
二、作品情节梳理(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作品的主要情节,总结故事大纲。
2. 学生分享自己认为有趣或感人的片段,并进行讨论。
三、人物形象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祥子的性格特点,如诚实、勤劳、善良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其他主要人物的认识,如虎妞、刘四、小福子等。
3. 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关系和冲突中深入剖析人物性格。
四、作品主题探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出发,思考作品反映的社会问题,如贫困、剥削、道德沦丧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次阅读进行总结,强调作品的价值观念和品德素养。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一部类似题材的名著进行阅读。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教师应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骆驼祥子》的艺术魅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初中生必读十二部名著教案

初中生必读十二部名著教案初中生必读十二部名著教案一、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繁星春水》名著导读一、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句,理清文章的结构。
2、反复诵读文中诗句,品味、体悟诗人以“讴歌母爱”、“追怀童真”“礼赞自然”为内核的“爱的哲学”。
3、初步培养追求真、善、美的人生态度。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繁星》《春水》的内容是诗人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后来她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启发,觉得自己那些三言两语的小杂感里也有着诗的因子,这才整理起来,而成为两本小诗集。
《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风格特点)。
在当时的文学青年中掀起一股模仿的热潮,很多模仿之作蜂拥而出,这样的一种创作的方式被称为“春水体”或“冰心体”.《繁星》《春水》是文学史上的一抹亮色,成为一份珍宝,被众多读者吟咏,在许许多多少年成长的历程中给予一抹阳光。
《繁星》是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
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
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
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
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
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的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
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二、内容简介《繁星》《春水》的内容是诗人“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后来她受到印度泰戈尔《飞鸟集》启发,觉得自己那些三言两语的小杂感整理起来,成为两本小诗集。
初中十二部名著整理教案

初中十二部名著整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初中阶段必读的十二部名著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时代背景、主要内容等。
2. 培养学生对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名著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进行分析和讨论。
教学内容:1. 初中必读的十二部名著列表。
2. 每部名著的作者、时代背景、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等基本信息。
3. 名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4.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话题1. 向学生介绍初中阶段必读的十二部名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些名著的作者是谁吗?它们分别属于哪个时代?第二步:讲解名著基本信息1. 针对每部名著,向学生介绍作者、时代背景、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等基本信息。
2. 举例说明每部名著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步:名著阅读方法和技巧1. 向学生传授名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把握名著的主题、如何分析人物形象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名著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四步:课堂实践1. 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部名著,进行阅读和实践。
2. 学生之间互相分享阅读心得,讨论名著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
第五步:总结和反思1.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名著阅读和批判性思维方面的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初中必读的十二部名著的基本信息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名著阅读和批判性思维方面的表现。
教学资源:1. 初中必读的十二部名著文本。
2. 名著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资料。
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 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
3. 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名著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初中阅读十二本名著教案

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十二本名著,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2.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十二本名著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文学特点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阅读名著,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十二本名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骆驼祥子》、《草原》、《红星照耀中国》、《茶馆》、《边城》、《草房子》、《小王子》等。
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写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鉴赏名著。
3. 教学过程:分为名著介绍、名著阅读、讨论与写作等环节。
教学步骤:1. 名著介绍:教师简要介绍每本名著的作者、背景、情节和主要人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名著阅读:学生分组阅读每本名著,教师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名著的内容和意义。
3. 讨论与写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阅读名著的心得体会,并进行写作练习,如写读后感、人物评价、文学鉴赏等。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所读的名著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文学鉴赏观点和人生观。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能够正确理解名著的内容和意义。
2.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能够分析和评价名著的文学特点和主题思想。
3.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阅读心得和观点。
4. 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的提高,能够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
教学资源:1. 十二本名著的原著或改编读物。
2. 名著介绍和解析的参考资料。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教学时间: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预计教学时间为一个学期,每周一次课,每次课时长为2小时。
初中语文12部名著教案

初中语文12部名著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西游记》的作者、成书时间、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文学常识;了解作品的神话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作品中的精彩片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名著的魅力,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勇敢、智慧、善良的品质。
教学重点:1. 《西游记》的文学常识;2. 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3. 分析作品中的精彩片段。
教学难点:1. 作品的神话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2. 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看过《西游记》的电视剧或电影,对哪些情节印象深刻?2. 引导学生回顾:《西游记》是吴承恩所著的神魔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成书时间、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文学常识。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信息,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合作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神话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分析作品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
2. 学生自主分析片段中的情节、人物、主题等,与组内同学交流分享。
3.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详细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五、领悟主题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分享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3. 教师总结并强调作品中的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结合课内学习,自主阅读《西游记》原著,提高阅读能力。
3. 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初中生必读名著教案

初中生必读名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初中生必读名著的基本情况,包括作者、背景、主要内容等。
3. 引导学生领悟名著中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名著基本信息:作者、背景、主要内容等。
2. 名著阅读方法指导:如何阅读名著,如何理解名著中的难点、重点。
3. 名著主题探讨:分析名著中的主要人物、情节,领悟人生哲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名著的基本信息、阅读方法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名著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领悟人生哲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初中生必读名著的基本情况,布置阅读任务。
2. 第二课时:讲解名著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3. 第三课时:分析名著中的主要人物、情节,领悟人生哲理。
4.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5. 第五课时:总结名著阅读的收获,进行阅读评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了解学生对名著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发言: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深度。
六、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引入有趣的名著故事、人物介绍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
2. 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名著进行阅读。
3. 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疑问。
4.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名著创新性阅读,如写读后感、进行角色扮演等。
七、名著选择1. 《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伟大小说,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培养学生对人性的理解。
2. 《西游记》: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神魔小说,展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三国演义》:明代作家罗贯中创作的历史小说,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英雄豪杰,培养学生的和历史意识。
4. 《水浒传》:明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小说,展现了宋江、武松等梁山好汉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忠诚精神。
初中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名著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对中学生常被选用的经典名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2. 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与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选取三本中学生常被选用的经典名著:《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
通过对这些名著的阅读,学生将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历史和哲学的重要内容。
教学步骤:第一课:《红楼梦》1. 导入与预习-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谈谈自己之前对《红楼梦》的了解和期待;- 教师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与理解- 学生使用阅读理解技巧读完第一回,并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理解并讨论文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课堂活动- 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饰演书中的不同角色,再现经典场景;-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角色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西游记》1. 导入与预习- 学生观看一段《西游记》动画片片段,引发他们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心;- 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进一步兴趣。
2. 阅读与理解- 学生使用阅读理解技巧读完第一回,并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并解读文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课堂活动- 学生分小组进行演讲比赛,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情节进行表演,并解读其中的寓意;-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阅读中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第三课:《水浒传》1. 导入与预习- 学生观看一段《水浒传》的电视剧片段,引发他们对故事情节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水浒传》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对故事的进一步探究。
2. 阅读与理解- 学生使用阅读理解技巧读完第一回,并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并理解文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课堂活动- 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创作相关故事或诗歌;-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名著的理解和感受。
初中课后的名著阅读教案

初中课后的名著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使学生了解并欣赏到科幻小说的魅力。
3.帮助学生掌握《海底两万里》的基本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4.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名著概况: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尼摩船长、阿龙纳斯等。
3.情节梳理: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
4.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小说所表现的科幻精神、探险精神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5.阅读策略:教授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方法,如关注科学元素、理解幻想与现实的结合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以引人入胜的开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名著概况:简要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及作品背景,让学生对名著有初步了解。
3.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尼摩船长、阿龙纳斯等,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点及成长变化。
4.情节梳理: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理解事件之间的关联。
5.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小说所表现的科幻精神、探险精神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激发学生的思考。
6.阅读策略:教授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方法,如关注科学元素、理解幻想与现实的结合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7.总结与拓展: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布置课后阅读任务,鼓励学生继续阅读《海底两万里》,并撰写读后感。
四、教学评价1.课后收集学生的读后感,评估学生对名著的理解程度及阅读感受。
2.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
3.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4.结合学生的阅读作业和课堂表现,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海底两万里》这本名著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全册名著阅读教案

初中语文全册名著阅读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情况,包括作者、背景、主要人物等。
2. 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通过阅读名著,使学生领悟到作品中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名著简介:《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2. 阅读方法指导:泛读、精读、跳读等。
3. 名著人物分析:孙悟空、贾宝玉、曹操、宋江等。
4. 名著情节解析:三打白骨精、黛玉葬花、草船借箭、武松打虎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名著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名著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名著的认识和阅读经历。
二、名著简介1. 教师分别介绍《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的基本情况。
2. 学生记录名著的基本信息,对名著产生初步了解。
三、阅读方法指导1. 教师讲解泛读、精读、跳读等阅读方法,并示范操作。
2. 学生跟随教师实践各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四、名著人物分析1. 教师选取名著中的典型人物,如孙悟空、贾宝玉、曹操、宋江等,进行分析。
2. 学生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形象特征等。
第二课时:一、名著情节解析1. 教师选取名著中的经典情节,如三打白骨精、黛玉葬花、草船借箭、武松打虎等,进行解析。
2.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情节,理解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二、阅读交流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名著的心得体会。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对名著的热爱。
三、总结拓展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名著手抄报、读书笔记等成果。
3. 布置课后作业:选择一部名著进行阅读,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名著的基本情况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各种阅读方法的熟练程度。
初中课外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课外名著阅读教学设计尊敬的各位老师:首先,非常感谢各位对初中课外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视和支持。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初中课外名著阅读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拓宽知识面,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与乐趣;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3.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素养;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二、适用对象初中各年级的学生三、教学内容本次课外名著阅读教学选取了以下几部经典名著:1. 《红楼梦》——曹雪芹2. 《西游记》——吴承恩3. 《水浒传》——施耐庵4. 《三国演义》——罗贯中5. 《儿女英雄传》——曹文轩6. 《孙子兵法》——孙武四、教学流程1. 激发兴趣:介绍作品背景、作者生平和写作动机,引发学生兴趣;2. 预习导入: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预习和探索;3. 阅读指导:提供阅读技巧和方法,辅导学生解读难点;4. 阅读训练:给学生分发名著文本,指导学生阅读并完成相关练习;5. 阅读拓展:在课堂上进行相关讨论,拓宽学生思维和知识面;6. 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艺术之美,开展相关欣赏活动;7. 评价反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五、教学方法1. 导读法:通过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动机,激发学生兴趣;2. 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组成小组,合作探索名著中的难点问题;3. 问答互动法: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名著中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创造性阅读法: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并开展相关的创作活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包括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提问的质量、主动发言等;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期末测试来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综合素养提升:通过学生的课外拓展活动和综合测试来评估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
七、作业要求每次课后,布置与名著相关的阅读任务,并要求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做相应的笔记或书面总结。
初中名著主题整理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初中名著阅读课程【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4.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对象】初中学生【教学内容】选择一部或几部初中阶段推荐的名著,如《西游记》、《骆驼祥子》、《骆驼祥子》、《简·爱》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名著概述一、导入1.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名著,分享阅读体验。
二、名著概述1. 介绍名著的作者、背景、体裁等基本信息。
2. 简述名著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第二课时:主题分析与人物形象一、主题分析1. 引导学生结合名著内容,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2.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二、人物形象1.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命运轨迹等。
2. 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
第三课时:文学手法与艺术特色一、文学手法1. 介绍名著中常用的文学手法,如象征、对比、讽刺等。
2. 分析这些手法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效果。
二、艺术特色1. 分析名著的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艺术特色。
2.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艺术魅力。
第四课时:拓展与交流一、拓展阅读1. 推荐与名著相关的其他作品,如电影、戏剧等。
2.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丰富阅读体验。
二、交流分享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2.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名著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的阅读笔记、心得体会等书面作业。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交流能力。
【教学资源】1. 名著文本及相关资料。
2. 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等。
3. 阅读笔记、心得体会等作业。
【备注】1.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初中生必读名著教案

初中生必读名著教案第一章:《西游记》1.1 教学目标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
理解《西游记》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宗教思想。
1.2 教学内容简介《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
概述小说的情节,重点讲解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等主要故事情节。
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僧等角色的性格特点,探讨其象征意义。
探讨《西游记》中表现出的道德观念和宗教思想,如忠诚、勇敢、坚韧不拔等。
1.3 教学活动观看《西游记》的电视剧或电影片段,引发学生兴趣。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孙悟空、唐僧等角色的看法。
小组合作,制作角色介绍海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象征意义。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西游记》中的经典场景。
1.4 教学评价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西游记》的读后感,表达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展现对角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红楼梦》2.1 教学目标了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创作背景。
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理解《红楼梦》中表现出的社会阶层和家族观念。
2.2 教学内容简介《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创作背景。
概述小说的情节,重点讲解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
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探讨其对社会阶层和家族观念的反映。
2.3 教学活动观看《红楼梦》的电视剧或电影片段,引发学生兴趣。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贾宝玉、林黛玉等角色的看法。
小组合作,制作角色介绍海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红楼梦》中的经典场景。
2.4 教学评价学生完成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表达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展现对角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三国演义》3.1 教学目标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及其创作背景。
分析刘备、曹操、诸葛亮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战略智慧。
初中名著经典阅读教案

初中名著经典阅读教案年级:八年级教材:《红星照耀中国》教学目标:1. 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提高学生对红色经典文学的认识。
2. 通过对名著的阅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3. 学会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学会从名著中汲取营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分析。
3. 从名著中汲取营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和时代背景的理解。
2. 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资料,包括作者简介、作品背景、人物关系等。
2. 学生准备《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成果,包括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及其作品背景。
2. 学生分享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感悟和收获。
二、作品特点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红星照耀中国》的作品特点,如现实主义、革命题材等。
2. 学生讨论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三、人物形象分析1. 教师选取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等,引导学生分析其形象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其他人物形象,如朱德、彭德怀等,并分享讨论成果。
四、深入解读作品1.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等方面深入解读《红星照耀中国》。
2.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享对作品深入解读的感悟。
五、从名著中汲取营养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红星照耀中国》中汲取营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并进行交流互动。
六、总结与拓展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红星照耀中国》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3. 教师推荐与《红星照耀中国》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必读十二部名著教案一、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繁星春水》名著导读一、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句,理清文章的结构。
2、反复诵读文中诗句,品味、体悟诗人以“讴歌母爱”、“追怀童真”“礼赞自然”为内核的“爱的哲学”。
3、初步培养追求真、善、美的人生态度。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繁星》《春水》的内容是诗人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后来她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启发,觉得自己那些三言两语的小杂感里也有着诗的因子,这才整理起来,而成为两本小诗集。
《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风格特点)。
在当时的文学青年中掀起一股模仿的热潮,很多模仿之作蜂拥而出,这样的一种创作的方式被称为“春水体”或“冰心体”.《繁星》《春水》是文学史上的一抹亮色,成为一份珍宝,被众多读者吟咏,在许许多多少年成长的历程中给予一抹阳光。
《繁星》是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
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
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
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
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
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的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
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二、内容简介《繁星》《春水》的内容是诗人“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后来她受到印度泰戈尔《飞鸟集》启发,觉得自己那些三言两语的小杂感整理起来,成为两本小诗集。
二十二岁的冰心发表了《繁星》和《春水》。
她的诗主要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著称这也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爱的哲学”。
包含三方面的内容:①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②对大自然的崇拜。
③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在当时的文学青年中掀起一股模仿的热潮,很多模仿之作蜂拥而出,这样的一种创作的方式被称为“春水体”或“冰心体”.三、诗歌节选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寥寥几句,赞扬了最崇高、最无私的母爱。
她热诚赞美母爱。
对母亲表示了由弱小的草呵!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
告诉我们小草虽然渺小,但世界却需要你的点缀,赞美了自然。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点评: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
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妙语佳句◆青年啊!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描你现在的图画。
——《繁星》◆言论的花,开得愈大;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
——《繁星》◆大风起了!秋虫的鸣声都息了!—《春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春水》◆星星--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发,不能灰了青年人的心。
——《春水》◆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执灯的人,他是坚忍地站在黑暗当中呢。
◆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三、艺术特色:1、内容上: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2、在写法上,则善于将自己从生活中获得的新鲜感受,用几句话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短小精练,自然含蓄,又富于哲理,让人久久回味。
(一)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冰心歌颂母爱的诗篇,几乎都是以母亲呵!这种单向的呼告来组织诗篇。
说说这种方式的好处。
明确:单向的呼告营造出诗的表层,以双向交流为实质的抒情方式,最适合作者直接抒发情感。
2、你是如何理解“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两句诗的?明确:母亲生育了孩子,养育了孩子。
温暖的怀抱,永远是孩子疲惫时心灵的归宿。
(二)A,母亲呵!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付与我的万缕柔丝B,儿,是伟大的诗人在不完全的言语中吐出最完全的诗句。
C,一般的碧绿只多些温柔西湖呵你是海的小妹妹么1,结合这三首诗,说说这部诗集的主题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特点?主题:_____________ 写法:__________________明确:主题:这部诗集往往以母爱,童真、自然的歌颂为主题。
写法:善于将自己从生活中获得的感受,用短小的诗行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短小精炼,自然含蓄,又富于哲理,让人回味无穷。
2,这些诗被后人称为小诗 ,深受读者喜爱。
请你仿照这种诗体,把自己在生活中的一点小感触写成一首小诗。
(三)A,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B,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这两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明确:歌颂和赞美母爱2,这两首诗抒发感情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明确:前者以比喻的手法,用普照和滋润万物生长的春光喻指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后者由物及人,将母亲的怀里当作生命中所有痛苦的遭遇悲哀的安顿之所。
四、青春诗会同学们从《繁星春水》中找一首你最喜欢的读一读,看谁读得最好!五、仿写、创作诗歌。
六、小结布置作业1、同学们课后要多读名著!找出你喜欢的诗歌背一背。
二、重返《童年》名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常识及本部作品的创作背景2、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法。
3、引导学生感悟名著蕴含的哲理完成读书心得。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作者简介: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历克塞·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是享有盛誉的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列宁语)。
他的创作开始了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他的名字“代表着世界文学史上的新时期”(鲁迅语)。
20世纪初,他的作品就开始介绍到我国,对我国的文学和我国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
2、熟悉作品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文学遗产中最优秀的部分之一,在这些作品中,高尔基根据早年的生活经历,真实描绘了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全貌,展示了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表现了一代新人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崇高理想。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的童年,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
为使你们对阿廖沙的成长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这里简介一下后两部作品的内容。
《在人间》描绘阿廖沙11岁走向社会外出谋生的经历。
他备受生活煎熬,做过各种工役,受尽欺凌、侮辱、愚弄、甚至毒打和陷害,体验了社会生活底层的艰辛,认识到人性的丑恶。
不过,外婆的善良、厨师的正直、玛戈尔皇后的博学,又使他看到生活的光明面。
同文物鉴定人、司炉工、木匠等人的交往也使他感到人性的多面与复杂。
他酷爱书籍,利用一切机会读他所能碰到的书籍,为此吃了种种苦头。
《我的大学》描写他在喀山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
他16岁报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
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
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
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变化。
他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着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
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
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3、《童年》的思想内容1914年俄国作家梭罗古勃在《作家日记》中谈到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时写道:“我边读边感到遗憾。
我不由得想起列夫·托尔斯泰那充满芬芳气息的童年。
相反地这里却是打架,斗欧,鞭笞……简直是一种在心理上不可理解的施虐狂。
”的确,整篇《童年》中所描绘的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斓的、离奇的难以形容的生活。
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的天才讲出来一个悲惨的童话。
在那种黑暗生活中,残酷的社会事情太多了。
确实作品中描写了许多目不忍睹的惨事与丑事,但整部作品仍然象阳光透过云层一样放射出了乐观主义的思想光辉。
这是因为主人公阿廖沙,他没有被艰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压倒,他满怀信心,奋斗拼搏,冲破种种障碍与不幸,不断探索新生活,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带上了积极的色彩。
作者高尔基在《童年》中也一再说明:“每当我回忆起俄国令人压抑的龌龊野蛮的生活,我常常问自己:这种丑陋的行为有必要去写吗?我每次都怀着充分的信心回答自己:有必要!因为这就是活生生的丑陋的生活现实,这种现实目前还存在着。
要改变这种现实,要从人们的记忆和心灵中,从我们沉重龌龊的生活中清除它的影响,就必须透彻地了解这种现实。
高尔基写童年的悲惨经历,目的不是为了向人显示他是多么值的同情与可怜,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忆童年生活,而是用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生活多么艰难,总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怀着一颗向上的心,在龌龊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健康、正直的心灵。
因此,我们说全书的思想内容表现上是积极向上而非颓废委靡的。
4、阅读指导作品主要塑造了两大类人物形象,作者通过对这两大类人物的叙述表达了对他们的爱憎之情。
两大类人物一类以外公为代表的自私残暴的人,一类是以外婆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人。
外公是阿廖沙十分讨厌的一个人,对他无论是外貌描写还是内心世界的刻化,总有作者辛辣的讽刺意味在里面。
他矮小、干瘦,只有外婆的肩膀高,走起路来步子快而细,自私残忍,野蛮粗暴,动辄就打人骂人,哪怕遇上一点不如意的事情也要歇斯底里的发作。
为了维护他那摇摇欲坠的小业主地位和分崩离析的家庭,他残酷的虐待工人伙计,甚至六亲不认,将替他劳动了一辈子的老匠人格里戈里赶出家门,共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伴他也要她自谋生路。
有钱时作威作福,独断专行。
破产后更加贪婪吝啬,品格底下。
物质上破产,精神上也完全垮掉。
尽管在这个市侩气十足的人身上还有一点人性的闪光,如他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当纤夫,经历了贫困和沉重的生活,是一个生活的斗士与勇士。
当他给阿廖沙讲到那时的经历时,露出一种真诚而兴奋的表情。
再如他叫阿廖沙识字也体现对阿廖沙的疼爱。
但这一切并不能掩盖他整体人性上的残忍与自私。
对于外公的种种恶劣行为,阿廖沙是非常讨厌的,尤其是外公无故殴打善良的外婆时,他无比愤怒,报复外公。
这种厌恶、愤怒同样也存在于作者心中,通过对阿廖沙反抗外公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以外公为代表的那一类人的蔑视、厌恶、否定,也表达了作者对小市民阶层肮脏、龌龊不良品性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