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1.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1.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21.古诗三首》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课,包含了《望洞庭》、《饮湖上初晴后雨》和《ates》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一些简单的古诗可以进行自主阅读和理解。

然而,由于古诗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对于一些古诗中的字词和意境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古诗语言和意境的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解析古诗,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和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

2.难点:解读古诗中的字词和意境,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语言和意境。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朗读和背诵,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4.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古诗中的景象和背景,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为学生阅读古诗做好准备。

3.阅读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和理解古诗,解读古诗中的字词和意境。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欣赏与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语言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一、引言在四年级上册的课程中,有一节课是关于古诗三首的学习。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提高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古诗三首》,熟悉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谈论古诗的重要性和美妙之处,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古诗一(10分钟)•教师朗读古诗一,让学生跟读,并解释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用意。

•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一的内容和感受,展示讨论成果。

3. 学习古诗二(10分钟)•教师朗读古诗二,让学生跟读,并解释古诗的背景和意蕴。

•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4. 学习古诗三(10分钟)•教师朗读古诗三,让学生跟读,并讨论古诗三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学生自由创作与古诗三相关的小作文或诗歌,展示个人文学素养。

5. 总结(5分钟)•回顾今天学习的三首古诗,学生展示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古诗学习的体会和收获,鼓励他们继续学习和欣赏古诗。

四、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听写、朗读、讨论和创作等活动,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展示自己的特长和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背诵古诗中的某一首,并写下感悟。

2.自选一首古诗或现代诗歌进行朗读或创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学修养,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视,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全面发展。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

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材简析:本课前两首是七言绝句,第三首是词。

三首诗词均作于南宋时期,描绘的都是纯朴自然的田园生活。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范成大所作,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

《宿新市徐公店》写的是杨万里借宿客店时见到的乡村春日美景。

《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所作,展现了悠闲的农家生活。

教学目标: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导语页,谈话:同学们,当这样一幅图画展现在你的面前时,你感受到一股怎样的气息?让我们走进纯朴的乡村,一同欣赏一道独特的风景,领略一幅和谐的画卷吧。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3.质疑:从课题中大家可以发现,不仅包括古诗,还有词。

猜猜这三首哪首是词?二、词的常识1.读题目。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

指导“乐”的发音。

2.词牌名及题目。

观察词的题目谈发现。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3.初步了解词。

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词分为上下两阙。

而且句子有长有短,又被称为“长短句”。

4.简介辛弃疾。

三、初读正音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

3.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茅檐翁媪亡赖卧剥4.指导书写:茅、檐、剥。

5.强调剥的读音。

三、理解词语1.运用所学方法自己理解词语意思。

2.交流。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今属江西)时写的。

此地古代属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和老妇。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强调“亡”的读音。

四、品读赏析,感悟词境1.配乐诵读。

此时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2.抓关键词感悟作者内心。

①当作者辛弃疾看到这一家五口日常生活的场景时,他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找出表示词人心情的那个字。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 古诗三首 》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 古诗三首 》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能够正确朗读古诗,并能理解其中的意境。

3.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讲解三首古诗:《静夜思》、《春晓》、《赋得古原草送别》。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古诗的背景和意境。

2.难点:准确把握古诗中的意蕴。

四、教学准备
1.课文PPT。

2.古诗诵读录音。

3.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学习《静夜思》(15分钟)
•讲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指导学生朗读古诗,理解古诗中的意境。

3. 学习《春晓》(15分钟)
•介绍《春晓》的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的春天景象及节奏感。

4. 学习《赋得古原草送别》(20分钟)
•分析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意象。

•感受诗人在荒凉景象中的离别之情。

5. 总结(5分钟)
•让学生自由发挥,分享对这三首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六、课堂作业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七、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所提升,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情况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括《咏柳》、《春晓》、《绝句》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春天的景色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方面仍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深入体会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情感。

2.难点:领悟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意境,发挥想象,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春天世界。

2.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深入剖析古诗的意境和内涵。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古诗文本、图片、音乐等的课件。

2.资料:收集与春天相关的图片、诗歌等资料,用于展示和拓展。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如柳树、花朵等,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魅力。

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逐一向学生展示三首古诗《咏柳》、《春晓》、《绝句》,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和作者。

3.朗读与背诵(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注意停顿、语气等。

然后,学生进行背诵,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及反思、习作和语文园地)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及反思、习作和语文园地)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及反思、习作和语文园地)第七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为“四时景物皆成趣”,教材围绕主题编排了《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和《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三篇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一年四季别样的风景。

《古诗三首》描述的是古代诗人眼中不同季节的景或事,或咏景言志,或借景物抒发情感,或借景描写表达思乡怀旧之情,三首古诗词都配有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季之美》主要讲了四季当中每个季节最美的是一天的什么时候以及怎样的美。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月迹》一文通过记叙一场饶有情趣的寻月活动,展现了美丽的月色,赞美了孩子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

同时告诉人们美属于每一个人,人人都应该拥有美。

本单元主旨是引领学生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写自然景观和自然现象的方法。

篇章页上呈现了诗歌形式的人文导语“四时景物皆成趣。

”配合描绘四时景色的的画面,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2.单元重点:(1)阅读时,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本单元教材中,《古诗词三首》中,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四季之美》侧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景物的动态描写,课后练习二直指本单元要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鸟的天堂》课文先写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象。

接着重点写榕树的大和茂盛,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写,表达了作者对榕树的赞美之情。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1. 古诗词三首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杨万里,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

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

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

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

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

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

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永州,闭门谢客。

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栻介绍,才得接见。

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出塞》教学设计

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出塞》教学设计

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出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背诵《出塞》这首古诗。

2.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情绪。

二、教学重点1.背诵《出塞》这首古诗。

2.领会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王之涣的《出塞》原文以及课文注释。

2.备课好板书内容和PPT讲义。

3.准备好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源以辅助教学。

4.确保教室环境整洁,学生座位整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出塞”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逐渐进入课文。

2. 学习课文(10分钟)1.教师朗读《出塞》,鼓励学生跟读。

2.解释生词和诗句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全文。

3. 分组学习(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出塞》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每组选择一段诗句进行朗读和解析。

4. 背诵训练(15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分段背诵《出塞》,注重语调和抑扬顿挫。

2.让学生互相帮助,巩固背诵内容。

5. 情感表达(10分钟)1.让学生就古诗中的情感进行自由表达,可以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

2.欣赏学生作品,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古诗。

6.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进行简单总结,强调古诗的意义以及学习收获。

2.布置《出塞》的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并背诵整首古诗。

五、课堂延伸1.鼓励学生用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出塞》,拓展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2.配合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和朗诵新的“出塞”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背诵古诗《出塞》来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体验和理解古诗文,发现其中的美和哲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古诗三首》中的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

2.能够分析古诗的语言特点,抓住重点词语。

3.能够运用学到的古诗知识,进行简单的创作。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中的古诗内容。

2.分析古诗中的语言特点,抓住重点词语。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的含义,理解古代语言表达。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古诗创作。

四、教学准备1.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2.课件:包含《古诗三首》的文本3.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马克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诗录音或教师朗读,引入学生对《古诗三首》这部分内容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 学习与理解1.让学生跟随老师朗读《古诗三首》,并逐句解释古诗的含义。

2.分析古诗中的语言特点,找出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并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

3. 拓展练习1.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阅读古诗,互相探讨古诗的意义,并选择一个诗句进行朗读。

2.给学生提供一些类似古诗的素材或题材,让他们进行简单的创作,体会古诗创作的乐趣。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古诗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保持对古诗的兴趣。

六、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古诗,并在下节课朗读。

2.练习补充古诗创作,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或关键词进行创作。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认真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提高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本次《古诗三首》教案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诗,感受古诗之美。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四首》(1)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四首》(1)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四首》(1)一、教学目标1.了解《21古诗四首》中每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2.能够流畅朗读和理解《21古诗四首》中的诗句。

3.能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4.能够通过诗歌理解,启发学生思考生命、事物等哲理和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朗读《21古诗四首》中的每一首诗,理解诗歌的意境。

2.难点: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从中引发思考和感悟。

三、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黑板、彩色粉笔3.课件PPT4.录音机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在黑板上写下《21古诗四首》这个诗集的名称,向学生介绍古诗所属的文学体裁,并向学生激发对古诗的兴趣。

学习1.让学生跟读《21古诗四首》中的第一首诗,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分析第一首诗的字义,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3.学生逐句朗读、解释诗句,理解诗的情感表达。

拓展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演绎第一首诗的内容,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

第二课时复习让学生复述上节课内容,检查学生对第一首诗的掌握程度。

学习1.引导学生学习《21古诗四首》中的第二首诗,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2.学生自主思考诗歌的意义,并展示自己的理解。

拓展让学生自由创作类似古诗的短诗,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能力。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21古诗四首》中第一首和第二首诗的内容和意义,对古诗产生了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增进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了解。

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

来,一起来读后两句。

学生齐读全诗。

三、感“眠”悟“愁”,“对”出愁思1.抓一“眠”字,进入情景。

(出示课件19)(1)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想一想:哪些字眼、哪些词语向我们透露出张继没有睡觉的消息?(2)学生默读、圈画。

(3)停。

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字眼看出张继的不眠?月落。

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

板书:月落乌啼。

他听到了乌鸦的啼叫。

耳闻乌啼,所以未眠。

板书:乌啼(出示课件20)霜满天。

张继还看到了霜满天的景象。

满天的霜有谁看见过?哦,霜满天其实写的是作者的什么感受?对,是诗人感觉到的。

诗人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能睡得着呢?板书:霜满天。

诗人看到了枫树和渔火。

板书:江枫、渔火张继因为未眠,所以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响起。

板书:半夜钟。

(4)在这深秋之夜,张继目带感情的朗读,从而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

】睹月落,耳闻乌啼,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睡得着呢?带着失眠者的心态读《枫桥夜泊》。

学生齐读全诗。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

(出示课件21)(1)旅途本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息,张继却久久不眠,为什么?学生回答。

一个字,愁。

学生说带“愁”字的词语。

板书:愁(出示课件22)(2)是的。

请你看看古诗,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张继的愁思、愁绪和愁怀?是什么拨动了诗人的愁心与愁弦呢?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抓住这些词语读出感觉。

(3)学生自由地读、圈、想、读。

(4)交流:月落能带给人一种失落感,一种孤独感。

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第一句。

板书:月落----失落感、孤独感乌啼---凄凉霜满天-----寒冷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3.抓一“对”字,感悟“愁”思(出示课件23)(1)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思考:这里的“对”字是什么意思?板书:对(出示课件24)“对”在这里的意思是“面对、对着、陪伴”的意思,那么请你们纵观全诗,想一想:是什么在陪伴着孤独的诗人呢?哦,是冷月、悲鸦与寒霜在和诗人做伴,是江枫、渔火和钟声在与诗人作陪,这一对,对出了什么?学生回答。

语文第三单元全面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学历案)

语文第三单元全面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学历案)

语文第三单元全面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学历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

- 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语。

- 能够理解并背诵本单元所学的古诗词。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 《观潮》- 《走月亮》- 《麻雀》- 《古诗词三首》2.2 生词和词语- 生词:潮、涛、堤、农历、逐渐、观、浙江、杭州、大潮、人声鼎沸、风号浪吼、雌雄、猎狗、服从、老麻雀、猎人、安全、掩护、概念、意思、体会、背诵、默写。

- 词语:观潮、走月亮、麻雀、古诗词、农历、逐渐、堤、人声鼎沸、风号浪吼、雌雄、猎狗、服从、老麻雀、猎人、安全、掩护、概念、意思、体会、背诵、默写。

2.3 古诗词- 《观潮》- 《走月亮》- 《麻雀》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 生词和词语的正确认读和运用。

- 古诗词的理解和背诵。

3.2 教学难点- 生词和词语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 古诗词的理解和默写。

四、教学方法-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写作表达: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 背诵默写:通过背诵和默写,巩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五、教学步骤5.1 导入-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

5.2 课文-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认读生词。

- 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情感。

5.3 生词和词语-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练,掌握生词和词语的正确认读和书写。

- 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和练,掌握生词和词语的正确运用。

5.4 古诗词- 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词。

- 解释古诗词的意思和背景。

-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表达,理解古诗词的情感和意境。

1《古诗词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1《古诗词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说明:教学设计一基于学情起点,引导学生学会想象和表达画面,初步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时依照古典诗词教学的一般步骤,设计了诵读古诗、理解大意、想象画面、拓展延伸的教学板块,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了解古诗,感受古诗内在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对诗句所描述的画面展开想象,感受杨万里目睹暮春时新绿景色和儿童“追蝶”时的快乐与兴奋之情,感受范成大诗中田园生活的忙碌与闲趣。

《清平乐·村居》的教学立足于学生初次接触宋词,从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含义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想象并表达村居画面,体会词作中蕴藏的情感。

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杂、篱”2个字,会写“杂、稀”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背诵这首诗。

3.能想象并说出诗歌表现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感受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营造氛围引入:今天,我们将开始新学期、新的单元的学习。

在这里,我们会偶遇纯朴的乡村,那一道道独特的风景,那一幅幅和谐的画卷,定会带给你别样的感受。

板书《四时田园杂兴》诗题,学生齐读诗题。

二、理解诗题,初读古诗1.借助注释,理解诗题。

(1)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注释理解:“四时”,指四个季节,即春夏秋冬;“杂”,平舌音;“兴”在这里读第四声;“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2)介绍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系列古诗:范成大看遍了乡村四季不同的景色,写了一系列的《四时田园杂兴》,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的是初夏时节。

2.自由朗读。

(1)扫除读诗障碍,重点指导:篱:教写“篱”字,引导学生关注竹字头,出示图片理解词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塞、秦、征”等5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词、催、醉”等10个生字。

2.通过看注释、查工具书、查阅诗歌写作背景等方法,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情。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出塞》和《夏日绝句》。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浓浓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

2.读悟结合,体会诗歌氛围,激发学生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教学难点:1.通过看注释、查工具书、查阅写作背景等方法,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情。

2.比较三首古诗的异同。

课时安排:2课时出塞1.认识本课“塞、秦、征、将”4个生字,会写“塞、秦、征”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结合注释、工具书和写作背景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3.理解战争给群众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增长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体会边塞诗的风格。

1.反复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2.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情感态度。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引导学生形成单元整体印象,从单元整体研究目标过渡到课文研究。

导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话想必你们中不少人都听过,它的意思是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来概括它的核心内容,那就是“爱国”。

说到爱国,你们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引导学生说出爱国的诗歌)没错,爱国的表现有很多,这个单元我们就将去诵读一批爱国诗歌,去认识一群爱国诗人,去感受一片爱国的热土。

现在,就让我们步入诗歌的世界,去品一品古人的爱国之情。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三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情境。

3.出示《出塞》课件。

齐读诗歌,校准字音,理解诗题。

过渡:“塞”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sài”,指军事要地,即边关、边塞。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古诗二则》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古诗二则》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古诗二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寻隐者不遇》和《登鹳雀楼》的作者和背景。

2.理解古诗《寻隐者不遇》和《登鹳雀楼》的意境和主旨。

3.掌握古诗《寻隐者不遇》和《登鹳雀楼》的基本诗意。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导读诗文、赏析诗文等活动来领略古诗的韵味。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表达古诗的主旨。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2.提高学生热爱古诗文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寻隐者不遇》的意境和主旨。

2.《登鹳雀楼》的意境和主旨。

3.古诗的鉴赏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古诗文的感悟和表达。

2.学生对古诗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古诗的背景介绍和朗读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

2. 学习《寻隐者不遇》1.导读全文,解释生僻词语。

2.讲解古诗的意境和主旨。

3.学生跟读、朗读,理解古诗的诗意。

3. 学习《登鹳雀楼》1.导读全文,解释生僻词语。

2.讲解古诗的意境和主旨。

3.学生跟读、朗读,理解古诗的诗意。

4. 比较鉴赏让学生比较两首古诗的异同,体会不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5. 总结反思回顾学习过程,总结两首古诗的共同点和特点,学生展示自己的感悟。

五、课堂延伸1.组织学生朗诵古诗,展示古诗的韵味。

2.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外阅读任务,拓展对古诗文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古诗的魅力。

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古诗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情感投入,让学生在古诗中找到乐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老师们更好地教授《古诗二则》这一单元的内容。

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

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

部编版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读古诗三首,了解其内涵和意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背诵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

三、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隐喻和象征。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古诗描绘的画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古诗相关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一《登鹳雀楼》(20分钟)1.学生跟读古诗,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讲解古诗中的词语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3.分组讨论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呈现讨论结果。

3. 学习古诗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0分钟)1.学生齐读古诗,感受诗人对友情的描写。

2.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情感表达,思考诗人的感慨。

3.学生讨论古诗中的寓意和象征,进行展示和分享。

4. 学习古诗三《江南逢李龟年》(20分钟)1.学生合唱古诗,感受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2.教师讲解诗句中隐含的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情感。

3.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展示古诗中的场景和氛围。

5. 小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三首古诗,回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

五、课堂延伸1.给学生布置古诗朗读任务,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感。

2.让学生自由创作一首古诗,体验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2.要求学生写一份课后反思,总结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的领悟和欣赏能力得到提升,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 古诗词三首雪梅(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 古诗词三首雪梅(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 古诗词三首雪梅(教案)教学内容《雪梅》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

这首诗描绘了雪后梅花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坚韧品格的赞美之情。

通过学习本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同时培养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和对古典文化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雪梅》;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了解作者及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运用比较阅读法,将《雪梅》与其他两首古诗词进行对比,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引导学生学习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1. 诗中意境的理解: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深入感受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重点词语的掌握: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诗中的重点词语,如“凌寒”、“独自开”等。

3. 比较阅读法的运用:如何引导学生将《雪梅》与其他两首古诗词进行对比,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雪后梅花的美丽景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学生自读《雪梅》,注意节奏和韵律;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把握诗中的情感。

3. 理解诗意: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 解析重点词语:教师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如“凌寒”、“独自开”等,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5. 比较阅读:将《雪梅》与《墨梅》、《寒夜》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三首诗的异同,提高鉴赏能力。

6. 背诵:学生分组背诵《雪梅》,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

7.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强调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部编本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古诗词三首

部编本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学习重点】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

【学习难点】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媒体运用]1.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教学时间]30分钟[教学过程预设]一、唤起生活的记忆。

1.背诵节气歌,寻找生活的记忆。

二、学习《乡村四月》(一)学习生字词。

1.单音字注音、组词2.多音字注音、组词。

3.词语解释(二)学习诗歌1.自由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一会儿把想象到的景象和大家交流。

2.这首诗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节劳动人民紧张繁忙劳作的情景,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3.出示诗配画,边读边想象。

4.理解诗句三、学习《四时田园杂兴》1.介绍作家2.单音字注音、组词3.多音字注音、组词4.注释5.朗读古诗,整体感知。

6. 理解诗句7.齐读古诗,感受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和农村儿童的天真、勤劳、可爱。

四、学习《渔歌子》。

1.介绍作家2.单音字注音、组词3.多义词解释4.注释5.同学们,再来读读这首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可以与同桌交流讨论。

6.理解诗句7.你从“白鹭”、“桃花”、“青箬笠”、“绿蓑衣”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8.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为什么不想回家?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9.感情朗读[课后练习]1.背诵这节课学的三首古诗词。

2.积累其他的田园风光诗词。

3.任选本课诗词中的一首作诗意画,看谁画得好。

[板书设计]《乡村四月》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渔歌子》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和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目标:通过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专注力和想象力,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课时安排:本设计共分为三个课时,每个课时约为40分钟。

课时一:古诗《静夜思》1. 热身活动(5分钟):- 老师播放一段安静的音乐,让学生放松身心。

- 学生闭目冥想,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宁静和舒适。

2. 导入新课(5分钟):- 老师出示《静夜思》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鼓励学生猜测这是哪一首古诗。

- 学生积极回答,老师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答案。

3. 鉴赏古诗(10分钟):- 老师带领学生朗读整首《静夜思》。

- 老师解读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深意。

4. 听力训练(10分钟):- 老师播放《静夜思》的音频。

- 学生仔细聆听,跟着音频朗读古诗。

5. 创意表达(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他们对古诗《静夜思》的理解和感受。

- 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向全班呈现他们的创意作品,可以是绘画、手工制作或口头表达,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6. 总结(5分钟):- 老师对学生的创意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对古诗的热情。

- 老师提醒学生以后多注意身边事物的美,尝试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时二:古诗《登鹳雀楼》1. 热身活动(5分钟):-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咏史活动。

- 学生可分组,选择一个历史人物,通过短时间的表演或简洁口述,向全班介绍该历史人物的有关内容。

2. 导入新课(5分钟):- 老师出示《登鹳雀楼》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引导学生猜测这是哪一首古诗。

- 学生积极回答,老师指导他们找到正确答案。

3. 鉴赏古诗(10分钟):- 老师带领学生朗读整首《登鹳雀楼》。

- 老师解读古诗的内容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

4. 英译中训练(10分钟):- 老师将《登鹳雀楼》的英文翻译呈现给学生。

- 学生尝试将英文翻译成中文,并讨论翻译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 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2.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核心问题读了这诗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宿新市徐公店》课时目标1.认识“徐、疏”2个生字,会写“宿、徐、疏”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背诵、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理解诗题1.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2)师指名读;生齐读。

(3)师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走进乡村,去感受惬意、闲适的田园生活吧!2.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课件出示《古诗词三首》)(2)明确本节课目标:学习第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

3.看图引入,知晓作者。

(1)课件出示初夏荷塘图片,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景色。

(2)师引导:图中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一首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3)师指名背诵。

(相机出示课件《小池》)(4)师引导了解作者:大家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预设:杨万里)3.揭题并板书诗题,学习诗题中的生字。

(1)师引导:杨万里是我们熟悉的诗人。

今天,我们就跟随他的脚步,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

(2)板书诗题:宿新市徐公店。

(3)学习“宿、徐”。

(4)解析题目意思。

“宿”,它是住宿、投宿的意思。

“徐公”的意思。

(一位姓徐的老人)4.指导读诗题。

出示课件指导:宿/新市/徐公店二、初读诗文,了解大意1.故事引导,感受诗意。

(1)师引导:那一天,杨万里吃过午饭,走出客房,在徐公店附近漫步,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色。

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本中的诗句,把生字圈出来,把诗句读正确。

(2)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生字。

(3)朗读诗句,学习读写“疏”。

①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疏”读“shū”。

②课件出示写在田字格中的“疏”,师指导书写。

2.初读课文,了解景物。

(1)师引导: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句,边读边想,诗人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请在诗句中做上记号。

再看看文中的插图,说说图中有哪些景物。

(2)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3)示例:诗句中写到的景物有“篱”“树”“菜花”“儿童”“黄蝶”“径”。

(4)师引导看插图,指导理解“篱落”“树头”。

(板书:篱落树头)(5)引导理解“径”。

①师引导:我们学过的《山行》中有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回顾一下,这里的“径”是什么意思?②预设:小路。

③师引导:“篱落疏疏一径深”中的“径”也是小路的意思。

(板书:一径深)3.生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

三、诵读诗句,渐入意境1.联系诗句,想象画面。

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呢?请联系诗句大胆地说一说想象到的画面。

在说之前,同学们可以想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诗中所提到的景物。

2.诵读诗句,理解诗意。

(1)生诵读诗句。

师引导:诗句中分别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谁来说一说?(提示:借助注释引导生理解“疏疏”;联系诗句“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无处寻”中的“无”,可引导生回想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泉眼无声惜细流”等诗句中“无”的意思来理解)(2)生交流。

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出示课件)(1)师引导:七言诗的节奏一般根据它的词义来划分,划分时注意保持词语的完整。

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2)师指名读。

(3)正确划分节奏。

(4)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生齐读。

4.想象诗的意境。

(1)师引导: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你的眼前仿佛浮现了怎样的画面?(2)示例: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幽深的小径,小径旁的树上刚刚长出来的叶子还没有形成树荫。

儿童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蝶儿飞进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相机板书:儿童追黄蝶菜花)(3)创设情境朗读。

①师指导: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会有什么感受呢?②配乐读诗。

③指导背诵。

四、创编故事,默写古诗1.展开想象,根据诗意创编故事。

虽然这首诗只有28个字,但它描绘的不止一个画面。

想象一下那个追蝶的孩子脸上的表情,黄蝶停停歇歇的情境,孩子的想法与做法,然后说给大家听听。

2.默写古诗。

3.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诗宿新市徐公店情喜爱篱落、一径、枝头(静)画追入儿童黄蝶菜花(动)意色:黄(绿)(黄)第2课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时目标1.认识“杂、篱”2个生字,会写“杂、稀”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初读感知1.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检查复习。

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的《宿新市徐公店》,谁能背诵一下?(2)师指名背诵;全班齐诵。

(3)师导入新课:这首诗让我们走进杨万里向我们展示的那生机勃勃的暮春田园风光。

今天我们又将感受到了充满自然美的田园风光!2.课件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认识“杂”字。

(1)师指名读诗题,相机指导读音。

(2)指导书写。

(3)了解题意。

(4)生齐读诗题。

3.简介诗人。

4.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引导: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2)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诗中的生字。

5.检查自学,指导识记,读通、读顺本诗。

6.指导读出节奏。

(1)师引导: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师指名读,相机指导:“二二三”是七言诗中常规的划分节奏的方法,但是为了保持词语意思的完整,有时可以分为“四三”或者其他节奏。

(3)师生合作朗读。

二、学习诗文,探究诗意1.自主读诗,感受诗中的“景美”。

(1)师引导: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流利,也很有节奏,读出了诗歌特有的韵味。

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通过了解诗歌大意来感受诗人的情感。

(2)生通过分小组读诗、想象画面、看注释等方法交流学习。

(3)指名交流。

(4)理解“菜花稀”。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1)师引导:诗人范成大在初夏的乡村,看见了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雪白的麦花和因结了油菜籽而变得稀疏的油菜花,顿时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出口成诗。

(2)师指名读。

(3)创设情境引导朗读。

①师引读: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跨越时空来到诗人范成大所在的这个美丽的乡村,当我们置身于这迷人的风景当中,情不自禁地大声吟诵的诗句是哪两句?生: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②引导想象画面朗读。

师引导: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③生大胆想象,自由交流。

④师小结:这简简单单的14个字,描绘了一幅美若仙境的画卷,我们仿佛置身于美妙的田园,这就是古诗的魅力。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一起品读这两句诗。

(板书:景美)⑤配乐齐朗读。

3.想象画面,品读诗中的“人忙”。

(1)师引导:我们和诗人范成大一同游览的哪里是乡村,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2)预设:农民在地里干活。

(3)引导理解“无人过”。

①师引导:作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人们繁忙的劳动场面,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干活的呢?②示例:我是根据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中的“无人过”推断出来的。

初夏的时候白日渐长,正是农忙的时候。

村子里没有行人,勤劳的农民们一定是下地干农活去了。

③(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师继续引导想象:联系前面的诗句和图片,想一想,农民们在地里忙着干什么呢?(板书:人忙)④示例:初夏的时候,农民们要把成熟的梅子、杏子摘下来,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

他们早出晚归,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⑤师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农民们在田地里热火朝天地干农活,却要写“无人过”呢?⑥示例:侧面描写。

⑦师小结:诗人只用了3个字就让我们想象到农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到果园里摘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不辞劳苦地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的情景,婉转含蓄,化繁为简。

这就是诗的魅力啊!(4)引导体会乡村的“宁静”。

①师引导:篱笆前没有人经过,显得那么安静。

诗人在篱笆边看到了什么呢?②课件出示蜻蜓、蝴蝶飞舞的图片。

③师引导:作者为什么要写蜻蜓和蝴蝶呢?④示例:衬托村中的安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5)师生合作朗读。

①师引导:白昼渐渐变长,篱笆外没有人来往。

诗人看到了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满怀喜悦之情,出口成诗“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板书:热爱)②师生合作朗读。

(6)引导想象画面。

①师引导:此时此刻,诵读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②生自由交流。

三、反复吟诵,品悟情感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1)创设情境,带着想象朗读。

如果你就是诗人,此刻正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陶醉其中,诗意正浓,于是作了一首《四时田园杂兴》。

现在请你大声地吟诵这首诗。

(2)引导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多么美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富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记在心里。

(生齐读)(板书:赞美)(3)指导背诵。

2.课堂总结板书设计梅子金黄杏子肥静态美麦花雪白菜花稀四时田园杂兴日长篱落无人过动态美(其二十五)惟有蜻蜓蛱蝶飞第3课时《清平乐·村居》课时目标1.认识“锄、剥”2个生字,会写“茅、檐”等6个字。

2.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清平乐·村居》。

教学过程一、诗句接龙,初识宋词1.课前游戏,温故知新。

师引导:下面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词。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词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相信同学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诗句接龙”的游戏。

(出示课件)2.导入词牌、词题,初识宋词。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也是和乡村生活有关的。

(板书:词)(2)读准词牌名字音。

①板书:清平乐·村居。

②师指名读,相机正音:“乐”读“yuè”。

(3)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①师引导:清平乐是词牌名。

那么什么是词牌名呢?(出示课件)②师指名读。

(相机板书:词牌)③师指导:那么“村居”是什么呢?“村居”就是这首词真正的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