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导学案
老人与海导学案带答案
![老人与海导学案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a7c5d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6.png)
课题老人及海课型自学验收时间2021.12. 编制审查审批【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借助资料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
2. 结合心理描写品味人物思想性格。
3. 感悟老人身上的那种不向命运屈服,向自身、自然挑战的决心和勇气。
【学法点拨】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自主处理相关生字词。
2.反复诵读,勾画圈点出文章中描写人物形象动作、语言、心理的语句,仔细品味,加以批注。
3.认真完成导学案内容,工整书写,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并写在我的疑问处。
【知识链接】1.关于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美国著名作家。
1899年7月21日出生在伊利诺斯州的橡树园,这是芝加哥一个富庶的郊区,曾被誉为“世界中产阶级之都〞。
身为医生的父亲喜欢钓鱼和打猎,而在上流社会的乡村俱乐部里长大的母亲则十分重视家人的文化修养。
海明威“像一头良种的公牛,在审美方面有母亲的传授和指导,在友朋交往方面,父亲教给他耐心,尽善尽美,热爱自然以及征服自然。
〞〔海明威传〕这一切为他的一生奠定了根底。
“他的一生经历就是一部传奇。
他身历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也曾涉足非洲丛莽,险遭不测。
他做过战地记者、斗牛士、拳击家、打狮子的猎手和帆船上的渔夫,他吃过各种各样的东西,包括世界上野蛮部落的佳肴、蚯蚓和蜥蜴。
海明威的坚实的生活根底是他的作品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海明威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主要作品有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常升起、老人及海等。
其中,老人及海获1953年普利策小说奖。
也因这部作品,1954年,瑞典皇家文学院授予海明威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
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
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
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及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
《老人与海》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老人与海》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0639c7f05901020206409cc8.png)
《老人与海》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导入设计】曹操诗云:“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海子曾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无数文人骚客将自己的情怀消融进了大海。
那么,海是什么样的呢,是神秘莫测还是汹涌澎湃?我们曾经也学过高尔基的《海燕》,知道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这一切都与大海息息相关,紧紧相连。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发生在海上的文章《老人与海》。
海、老人、鱼,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作家作品等文化常识;2.技能目标:梳理课文情节,把握人物个性。
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海明威(1899--1961),美国作家。
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长期担任驻意大利(国家)记者,并曾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
海明威的成名作是他于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
这部表现战后年轻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马扎罗的雪》《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得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晚年患有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多次医治无效,1961年7月2日,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约翰肯尼迪总统称海明威谓“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2、《老人与海》故事梗概。
小说描写了一位老渔夫在海上捕鱼,经过了84天,他还没有捕到一条鱼,大家都说他运气不好,不吉利,等到第85天,他决定去渔夫们从未去过的深海去打鱼,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勇气。
在海上,老人发现了一条很大的马林鱼,它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艰难的搏斗,终于在第三天早晨,把鱼叉刺进了马林鱼的心脏。
在返回的途中,老人与到了鲨鱼的五次袭击,他用鱼叉、船桨和刀子勇敢反击。
当他驾驶小船回到港口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幅巨大的白骨架。
二、基础积累1、字音积累。
老人与海语文导学案
![老人与海语文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55aa2e941ea76e59fa0487.png)
老人与海语文导学案老人与海语文导学案推荐一、谈话导入在与滇池一箭之遥的翠湖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冬天的早晨,车水马龙的翠湖边,徘徊着一个孤独的老人。
老人的名字──吴庆恒,10余年里,他节衣缩食,用微薄的退休金喂养着向他儿女一样的海鸥们,守护着这群小精灵不受路人的伤害。
揭示课题:老人与海鸥(读题)二、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在预习基础上,说说文章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什么事?(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喂养海鸥,与海鸥结下了深厚感情;老人去世后,海鸥送别老人,不忍离去。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同时理清文章的结构。
出示句子: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三、引导学生学习第1至13自然段,通过课文中具体的描写初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从哪儿看出老人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1、默读老人精心呵护海鸥的部分,想一想老人和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2、根据学生汇报进行交流、点拨,重点学习以下内容:⑴喂海鸥:抓住描写老人动作的放、退、撮,描写海鸥的应声而来、扫,感受老人喂海鸥的动作娴熟,他们之间那种默契的配合。
联系上下文想象重点句描写的画面,感受到作者的比喻是恰当、形象的。
练习朗读。
(出示课件)边读边想象翠湖边这道美丽的.风景,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这份真挚的感情。
鼓励学生把这句话背诵下来。
⑵唤海鸥:①学生可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这部分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名朗读4至9自然段。
③三个人为一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这部分,老师在行间中听听哪组最能表现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这份亲昵之情。
⑶谈海鸥:①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说起海鸥,内向的老人滔滔不绝。
十多年了,每逢冬天,老人都到翠湖边喂海鸥,风雨无阻。
老人和海鸥就像是(亲人一样,板书)过渡:教师语言创设情境:老人就这样与海鸥亲密相处,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十多年过去了,就在我们见到老人的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老人与海导学案
![老人与海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11cbc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3.png)
通过对这些经典语句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老人与海》这部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它不仅是一部描写渔夫与大鱼斗争的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命运和信念的哲学思考。它鼓励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信念。
课文中的象征手法也让我印象深刻。老渔夫、大鱼、海洋等元素都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义,它们更代表着人类与自然、命运之间的斗争和较量。老渔夫与大鱼的斗争,实际上是人类与自然、命运抗争的缩影。而海洋则象征着生活的广阔与深邃,它既有温柔的一面,也有残酷的一面。这些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刻,也让我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一过程中,老渔夫桑地亚哥展现出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他深知自己在与自然和命运的斗争中处于弱势,但他从未放弃过,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他相信,只要自己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课文通过老渔夫桑地亚哥的形象,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像老渔夫一样,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不轻易放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九、预习检测题答案
一、填空题
1.《老人与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
2.课文中的老人名叫桑地亚哥,他是一位古巴渔夫。
3.老人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但在第85天,他遇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
4.老人与大鱼的斗争持续了两天两夜,最终老人成功捕获了大鱼。
老人与海导学案及答案
![老人与海导学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a281ca102de2bd960588bb.png)
老人与海导学案及答案【篇一:《老人与海》导学导练答案】、判断正误:1.海明威能把一篇短小的故事反复推敲,悉心剪裁,以极简洁的语言,铸人一个较小的模式,使其既凝练又精当。
这样,人们就能获得极鲜明、极深刻的感受,牢牢地把握它要表达的主题。
《老人与海》正是体现他这种叙事技巧的典范。
(正确)2.《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是英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篇幅不大的作品,但含义丰富,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 2、美国)3.“狮子”作为力与勇的另一称呼,它在小说中的不断出现,构成了一种寓意十分明确的象征:象征着老人追求力与勇的搏击精神,这种搏击精神就是“海明威式”的硬汉性格的体现。
(正确)4.小说告诉人们: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如果老人有现代化的捕鱼设备,结局就会相反。
(4、无中生有牵强附会)5.老人在第一条鲨鱼咬去了大约四十磅鱼肉后想:“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这句话道出了此书的主题。
(正确 )6.《老人与海》代表了海明威对作家和写作的一些看法。
老人就是作家的象征,捕鱼的技巧就是创作的方法与艺术,而大鱼则象征伟大的作品。
(正确)7.老人和鱼似乎是一个硬汉的两种表现:一个体力不足但智慧和顽强有余,一个不但强健而且沉着机智。
鱼和老人似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双子座。
(正确)8.桑提亚哥是一个刚硬,坚强,不屈服的汉子,小说表现的主题是“命运无常和人生来苦难”。
(8.小说表现的主题是“命运无常和人生来苦难”错误。
)9.当出海的第八十四天,当那条居然有十八英尺长的大马林鱼出现燃起老人希望的火花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桑提亚哥已经走向了失去精神支柱的崩溃边缘。
(9.“当出海的第八十四天”错误。
)10.老人桑提亚哥象征着一种哲理化的硬汉子精神,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超越了人生中的磨难、辉煌、成功抑或是失败的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
(正确)11.《老人与海》告诉人们:命运常常捉弄人,老人千辛万苦钓到的大鱼,最终被鲨鱼吃掉,天灾与厄运难以预料。
高一语文《老人与海》导学案(含答案)
![高一语文《老人与海》导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a5af8aa300a6c30d229f61.png)
《老人与海》导学案一、作者简介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
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
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
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
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
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或重伤,回国休养。
后来去加拿大多伦多市星报任记者。
1921年重返巴黎。
1923年发表处女作《三个短篇小说和十首诗》,随后游历欧洲各国。
1926年出版了长編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初获成功。
30年代初,海明成到非洲旅行和狩猎。
1935年写成《非洲的青山》和一些短篇小说。
1937年发表了描写美国与古巴之间海上走私活动的小说《有的和无的》。
西班牙内战期间,他3次以记者身份亲临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以美国人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断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
1952年,《老人与海》问世,深受好评,翌年获普利策奖。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因身上多处旧伤,百病缠身,精神忧郁,1961年7月2日用猎枪自杀。
海明成去世后发表的遗作,主要有:《海流中的岛屿》(1970)和《伊甸园》(1986),他那独特的风格和塑造的硬汉子形象对现代欧美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
【答案】海明威酷爱斗牛、渔猎,以及种种的冒险,尤其喜爱非洲原野上的雄狮,认为那是勇敢、力量与胜利的象征。
他还认为,人处在充满敌意的世界里只有坚忍不拔、勇敢地经受考验和面对自己的悲剧,才能体现人生的最高意义和最高价值,才能在水恒不变的悲剧里表现人的本质。
《老人与海》这部作品是他悲剧世界观和硬汉性格的寓意性表现,他借老人与海的搏斗揭示出多方面的人生哲理。
二、检测预习1,字音沮丧( ) 撬开( ) 豁出去( ) 臭迹( ) 鲭鲨( ) 舵柄( )拽掉( ) 桅杆( ) 上颚( ) 白浪滔天( ) 黏液( ) 脊鳍( )2.作家作品海明威(1899-1961),美国“”代表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导学案
![《老人与海》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b7ef56f7ec4afe04a1df8b.png)
《老人与海》导学案《老人与海》导学案1学习目标:1、浏览课文,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概述小说的主要内容;2、分析人物心理,学习老人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并与同学交流、分享学习心得;3、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尝试描述特定情境下的内心独白。
学习重点难点:揣摩人物内在精神世界,学习内心独白的描述。
学习过程:一、检测预习,牛刀小试:1、字音:沮丧()撬开()豁出去()臭迹()鲭鲨()舵柄( )拽掉() 桅杆( )攮进() 上颚()白浪滔天()黏液( )面包屑() 榫头()报酬()蹂躏( )攥住( )刹车( )脊鳍( )残骸() 胳肢窝()绰号() 模样() 吞噬( ) 皮开肉绽( )2、作家作品:海明威(1899—1961),美国代表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
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二、速读全文,整体感知:攻击者数量作战工具结局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三、重点阅读,把握要点:1、故事梗概:2、文中精彩语句:四、精读全文,合作探究:问题1:桑地亚哥是怎样的人?你怎样看待他的失败?问题2: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信条,一个打渔的老人尚且如此,那么我们新时期的90后又有怎样的人生信条呢?请写出自己的人生信条并谈谈理由。
参考补充:我们来到世界上就是为了不妥协。
——高尔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
——贝多芬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宏图在肩,超越自我。
——洪战辉爱要越挫越勇,爱要坚定执着,……,想爱就别怕伤痛。
——林志炫(《单身情歌》)五、体验拓展,当堂训练:小说在行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不仅忠实地记录了桑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心态,而且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
《老人与海》教案(通用8篇)
![《老人与海》教案(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7404e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f3.png)
《老人与海》教案(通用8篇)《老人与海》教案(通用8篇)《老人与海》教案篇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家海明威的生平与文学功绩2、掌握内心独白对任务形象塑造的作用过程与方法: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来把握人物——桑提亚哥这位硬汉子形象,找出文中人物的内心独白,进一步明确人物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通过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把握课文的知识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老人的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找出人物内心独白,把握人物“硬汉”形象教学难点:掌握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教学方法:情境法、启发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及过程:(一)导入[以课前视频欣赏导入]同学们,刚才欣赏的是大家熟悉、喜欢的电视剧《亮剑》中的精彩片段----李云龙论述什么是“亮剑”精神?同学们听后觉得好不好?牛不牛?“亮剑”精神简单理解就是敢于与强大的敌人(对手)做斗争,无论对手多么强大,都要满腔勇气和信心,永不放弃、永不言败,要敢于亮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100部文学作品之一、美国里程碑式30部文学作品之一的世界名著——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看看主人公桑提亚哥“硬汉”性格和李云龙“亮剑”精神有么相似的地方。
(请同学们翻到课文,课件显示课题《老人与海》)(二)课前小测试(积累文学名著中的名言名句)[课件展示](三)作者简介[课件展示](四)故事梗概[课件展示]海明威因《老人与海》这篇小说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这篇小说的创作素材来源于一位古巴老渔夫的亲身经历。
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
小说叙述的是古巴一位饱经沧桑的老渔夫桑提亚哥已经八十四天未捕到鱼了,在第八十五天,他又一个人出海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
然而,在归航途中,马林鱼却被鲨鱼吃掉。
本文节选的是主要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
《老人与海》教案优秀5篇
![《老人与海》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ef395f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e.png)
《老人与海》教案优秀5篇教学目标:篇一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4.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老人与海》教案篇二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一、导入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二、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1、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⑴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
抓住“扫”字,说明作者把鸥群吃食物的样子写得生动传神。
海鸥飞翔的美丽情景。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⑵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
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⑶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3、再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三、学习第二部分1、读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自主学习后汇报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
《老人与海》导学案.doc
![《老人与海》导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b888e42f49649b6649d74709.png)
《老人与海》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海明威及其创作情况。
2、了解文章的故事梗概3、初步了解“桑地亚哥”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了解文章的故事梗概,理清文章脉络。
一、导入二、走近厄纳斯特•海明威他是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杰出作家,通常称他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
他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附近的橡树园镇。
父亲是当地的一名著名医生,业余时间喜欢带孩子外出狩猎、运动、垂钓,以培养他们的“男子汉”兴趣和性格;而母亲则喜爱音乐和绘画,希望把海明威培养成循规蹈矩、有文化教养的上流社会中的一分子。
他的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曾参加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出生入死,遍体鳞伤。
在从事记者工作和写作之余到处冒险,多次死里逃生。
晚年患多种疾病, 精神十分抑郁,终用猎枪自杀。
在艺术上,他那简约的文笔(电报式风格)和多种现代派手法(内心独白)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
三、《老人与海》故事背景故事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
主角人物是老渔夫桑地亚哥,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
这位风烛残年的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几乎都快饿死了;但他仍然不肯认输,而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IR,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
大鱼拖着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而且左手又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
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
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做为武器。
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竭地拖回一副鱼骨头。
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四、为下列斜体字注音m ()吞噬()M ()婀()淌血()W()格<()残骸()源杆()抽腾()五、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为所欲为】残缺不全 皮开肉绽【仓皇】【不由自主】【蹂踵】六、 词语积累。
《老人与海》导学案4篇
![《老人与海》导学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867d9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7f.png)
《老人与海》导学案4篇《老人与海》导学案4篇《老人与海》导学案1教学目标:1、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2、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学习他坚强的意志和永远摧不垮的精神。
3、分析主人公的矛盾性格,提升学生对人性的认知。
4、学习文中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1、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2、分析本文主人公的矛盾性格。
学法指导:1、识记、读背基础知识2、诵读。
(1)反复诵读本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大意。
(2)分组讨论,分析理解。
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知识链接:介绍作者海明威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
当年他获得普利策奖,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现代作家。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A级)鲭( )鲨两颚( ) 脊鳍( )嘎吱( ) 囊( )进吞噬( )鳐( )鱼嗜( )杀蹂躏( )黏( )液戳( )进榫( )头桅( )杆残骸( )二、辨析形近字(A级)(1)戳穿杀戮 (2)攥住积攒 (3)树梢俊俏(4)仓皇苍白 (5)锥形脊椎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A级)桑迪亚哥是位“背运”的老人,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第85天出海,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获一条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
归航途中,鲨鱼出现了……….课文节选部分从这里开始。
阅读课文填写下表。
第一次攻击者数量老人作战工具结局总结:文章节选部分主要内容就是:归航途中,老人与鲨鱼勇敢搏斗的五个回合。
根据这五个回合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四、仔细分析下列语句,可以讨论作答(C级)1、老人为什么说:“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2、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
老人与海的导学案
![老人与海的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21ed0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3.png)
老人与海的导学案《老人与海》的导学案一、导入《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品,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这部小说以一个老古板的古巴渔夫圣地亚哥与他在大海上与巨大马林鱼搏斗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海明威对人生、力量、坚持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通过本次导学,我们将深入探讨小说的主题、结构和风格,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二、整体概述1. 作者简介:海明威,美国著名小说家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2. 小说背景:《老人与海》出版于1952年,被誉为“人类永恒的悲剧”,融合了海明威的个人经历和文学才华。
3. 内容概要: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个孤独而顽固的老渔夫,他在大海上与一条庞大的马林鱼搏斗,表现出人与自然、人与命运的较量。
三、主题探讨1. 对抗命运:圣地亚哥虽然孤独贫穷,但他不向命运低头,在与巨鱼的激烈斗争中展现出不屈的精神。
2. 生命与生存:在无尽的大海和风浪之中,人类命运微小而渺茫,但人类仍然要坚守希望,追求生存。
3. 孤独与坚持:小说中的老人孤独而顽强,他的坚持和毅力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态度。
四、阅读指导1. 关注人物形象:圣地亚哥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通过对他的描写和行为举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
2. 分析叙事结构:海明威的叙事手法简洁而有力,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对话揭示出人物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3. 对话语言品味:小说中的对话幽默而深刻,对话语言充满了哲理和力量,值得我们多加品味和思考。
五、总结展望通过本次导学,我们对《老人与海》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深入阅读和思考,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感悟,让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六、作业安排1. 阅读《老人与海》全文,分析其中的主题、结构和语言特色。
2. 撰写读后感或评论,谈谈你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下次课堂我们将就本书展开更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老人与海》 导学案
![《老人与海》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94ffa82b160b4e777fcfb4.png)
《老人与海》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故事梗概。
2.总结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并分析其写作手法。
3.学习桑提亚哥不服输的顽强精神。
【学习重难点】
理解本文的象征意义,学习桑提亚哥的不服输的顽强精神。
【学习方法】
诵读感知、读写品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知识链接】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作家和记者,两次参加了世界大战。
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更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代表作品有《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太阳照样升起》。
【学习过程】
二:总结人物形象。
桑提亚哥,是世界文化长廊中一个光芒四射的人物,你认为他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三:分析写作手法。
结合具体的语段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桑提亚哥的形象的?
四:探究文章主旨。
1.小说最后桑提亚哥带着空鱼骨架回家,你认为老人的这种做法值不值得?说说你的理由。
2.如果说小说中的“大海”象征着人生,那么“老人”、“大马林鱼”、“鲨鱼”又分别象征着什么呢?
3.写写你学完本课的感悟吧!。
老人与海导学案
![老人与海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e7efb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2.png)
老人与海导学案一、导学目标通过学习《老人与海》一书,让学生了解到:1. 作家海明威的生平及其对文学的影响;2. 故事情节及其中蕴含的哲理意义;3. 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4. 文本语言运用及其对表达效果的影响。
二、学习导入引入话题:你是否曾经经历过一次艰难的挑战,而最终获得了成功?请简要描述这个经历,包括你在过程中的困难、坚持的原因以及最终的收获。
三、呈现主题1. 学习作者:了解海明威的生平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1.1 海明威的个人背景及文学成就。
1.2 《老人与海》的创作背景和受到的评价。
2. 故事情节及哲理意义:2.1 叙述故事线索及主要情节。
2.2 探讨《老人与海》所蕴含的哲理意义,如坚韧不拔、追求梦想以及尊严与豪情等。
四、深入探究1. 主要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1.1 赫尔曼·萨尔铁:描述他的年龄、外貌以及渔民的职业特点。
1.2 曼努埃尔·加西亚:介绍他与萨尔铁之间的师徒关系,以及他作为一个年轻人的成长和变化。
2. 文本语言运用及其影响效果:2.1 描写手法:分析书中使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以及象征等。
2.2 表达手法:探讨书中情感和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方式,如对海洋的描绘、内心独白以及人物之间的对话等。
2.3 对读者的影响:通过分析文本语言运用,了解海明威如何通过他的文字创造出深刻的视听感受,引发读者的共鸣。
五、拓展延伸1. 文学与生活:你认为《老人与海》中的故事与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你可以举例说明。
2. 海明威与其他作品:除了《老人与海》,海明威还有哪些著名的作品?你对他的作品有什么看法?3. 对海洋的探索:你对海洋有多少了解?海洋对于人类有什么重要意义?六、学习总结通过学习《老人与海》,我们不仅了解了海明威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还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描写,深入思考了人类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信念。
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作家的用词技巧和表达方式对于营造情感共鸣的重要性。
《老人与海》导学案5篇
![《老人与海》导学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59f4c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5.png)
《老人与海》导学案《老人与海》导学案5篇《老人与海》导学案1【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着重感受海鸥对老人深深的情意,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海鸥与老人之间的情感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练习快速阅读课文,抓住描写海鸥的动作行为的语句,体会海鸥对老人深深的情意,并揣摩作者的如何把老人的情感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图片):师:你们认识图片上的动物吗?生:海鸥。
师:你了解它吗?生答。
2、揭示课题:师:(指着图片)这就是昆明的翠湖公园,那在湖面上翩翩飞舞的就是海鸥,这里就像是海鸥的乐园,人们在这和海鸥和谐相处。
在昆明就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叫吴庆恒。
十多年前的冬天,他在翠湖与海鸥相遇后,就爱上了海鸥这种可爱的动物。
他每天步行20余里,从城郊来到翠湖公园,为的只是给海鸥喂食。
他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甚至舍不得给自己买一点好吃的。
可他却用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一半以上用来给海鸥买食物。
十年来,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发生在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人故事。
(板书课题:老人与海鸥)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十多年前,一位老人在翠湖湖畔与一群前来过冬的海鸥相遇后,老人每逢冬季,他每天都会到翠湖喂海鸥,他视海鸥为儿女,天天来照顾它们。
老人死后,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大声鸣叫、肃立不动,并站成两行,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
2、分析文章结构:师: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生答。
(先写了老人像照顾自己儿女一样照顾海鸥;再写老人死后,像老人的儿女一样为老人守灵。
)三、品读课文第二部分,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意1、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长的文章一下子就把结构理清楚了,那么这篇文章哪一部分最令你感动呢?生:老人死后,海鸥对老人如同父母般的情意最令我感动。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老人与海》导学案(精选14篇)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老人与海》导学案(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d5ac5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c.png)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老人与海》导学案(精选14篇)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老人与海》导学案篇1七.《老人与海》导学案《老人与海》完全可能成为当代一部名副其实的经典作品。
厄纳斯特•海明威的这部短篇小说无疑具有以往许多巨著的共同特点:在题材所限的范围内几乎达到形式上的完美无缺、处理方法谨严、注意时间和地点的统一,行文简洁而内涵很深。
另外,和极大多数巨著一样,海明威的这篇小说读起来可有不止一层的意思。
一方面,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带有悲剧性的冒险故事。
故事讲到一个精神沮丧的老渔人,在他对职业的自豪感(他留下的唯一自豪感)的支持之下,冒险远航至墨西哥湾流并在那里钓到了一条该水域中从未见过的最大的马林鱼。
故事接着说到他孤零零地、在因奋力叉住这条大鱼而耗尽了力气之后,被迫投入一场和一群海盗似的鲨鱼的绝望的搏斗之中,结果是那些鲨鱼只给他留下了猎获物的一具骨架。
另一方面,这又是一个寓言,它描述了人所具有的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一个人如何从灾难和实际失败的环境中攫取精神上的胜利。
再一方面,这是带有宗教意义的一种隐喻,作者不引人注目地给这一主题添加了基督教的一些象征和比喻。
和柯勒律治笔下的“老水手”一样,海明威笔下的古巴渔民是这样一个角色,他容许作者的想象力同时在两个领域中活动,这两个领域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一个注意写实,有着动人的情节;另一个则侧重道德说教,充满象征的意义。
桑提亚哥老人已经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了。
最初,一个年轻的孩子曼诺林和他一起分担恶运,但在过了四十天倒霉日子之后,孩子的爸爸让孩子到另一条船上干活去了。
从那个时候起,桑提亚哥只是一个人干活。
每天早晨他划着小船到有大鱼出没的墨西哥湾流去,每天晚上他总是两手空空地回来。
孩子喜欢并且可怜这个老渔人。
曼诺林要是自己没有挣到钱,就会乞讨或偷窃以保证桑提亚哥有足够的食物和新鲜的鱼饵。
老人谦卑地接受孩子的好意,谦卑中带有某种隐而不露的自豪感。
晚餐时(吃的是大米饭和黑蚕豆)他们总会谈论在运气好的日子里一起捕获的大鱼,或是谈论美国的棒球赛和伟大的狄马吉奥。
《老人与海》导学案
![《老人与海》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0a5d46c850ad02de8041b2.png)
《老人与海》导学案一、明确目标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把握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主人公的矛盾性格,提高对人生中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主人公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的环境里抗争、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
学习重点:(一)梳理节选部分情节。
(二)把握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学习难点:分析人物形象二、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海明威(1899-1961),美国现代作家。
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附近的橡树园镇。
父亲是当地的一名著名医生,业余时间喜欢带孩子外出狩猎、运动、垂钓,以培养他们的“男子汉”兴趣和性格;而母亲则喜爱音乐和绘画,希望把海明威培养成循规蹈矩、有文化教养的上流社会中的一分子。
海明威的性格、爱好深受其父母影响。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对他的评价是“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厄纳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2、关于《老人与海》海明威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
三、学习过程:(一)、快速阅读,整体感知桑地亚哥是位“背运”的老人,连续84天都没有钓到鱼,第85天出海,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钓到一条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
归航途中,鲨鱼出现了……课文节选部分就从这里开始了。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填写下表。
(二)分析人物,把握形象1.桑地亚哥是世界文学长廊里一位光芒四射的人物,你认为他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人物的?2.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桑地亚哥最为典型。
请在文中找出一句话,它可以用来概括这类硬汉的性格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人与海》导学案导读:教学目标:1、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2、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学习他坚强的意志和永远摧不垮的精神。
3、分析主人公的矛盾性格,提升学生对人性的认知。
4、学习文中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1、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2、分析本文主人公的矛盾性格。
学法指导:1、识记、读背基础知识2、诵读。
(1)反复诵读本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大意。
(2)分组讨论,分析理解。
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知识链接:介绍作者海明威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
当年他获得普利策奖,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现代作家。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A级)鲭()鲨两颚()脊鳍()嘎吱()囊()进吞噬()鳐()鱼嗜()杀蹂躏()黏()液戳()进榫()头桅()杆残骸()二、辨析形近字(A级)(1)戳穿杀戮(2)攥住积攒(3)树梢俊俏(4)仓皇苍白(5)锥形脊椎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A级)桑迪亚哥是位“背运”的老人,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第85天出海,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获一条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
归航途中,鲨鱼出现了……….课文节选部分从这里开始。
阅读课文填写下表。
第一次攻击者数量老人作战工具结局总结:文章节选部分主要内容就是:归航途中,老人与鲨鱼勇敢搏斗的五个回合。
根据这五个回合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四、仔细分析下列语句,可以讨论作答(C级)1、老人为什么说:“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2、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
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
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3、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五、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本文中的桑迪亚哥最为典型,请在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中找出一些细节来证明这种硬汉形象。
(B级)六、学习反思:掌握文中基础知识,理解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
能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
七、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体会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激烈场面。
细读课文,体会文中的语言特色。
深读课文,了解桑迪亚哥的矛盾心理。
第二课时一、回顾桑迪亚哥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以及他的硬汉形象二、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本文的语言特色主要是(1)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因此句子间短,如鲨鱼出现时的情形。
如: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一大段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他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蹿上来。
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浮现在太阳光下。
试着再找出一例(A级)(2)大量的文章独白,在文中找出例子(A级)(3)文中的独白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B级)三、了解关于文中象征性的评论,来分析桑迪亚哥的矛盾性格。
老渔人的悲惨命运正是海明威的自身遭遇在艺术上的折光反射。
海明威曾经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战争,人们还未从世界大战的恶梦中醒来,幻灭、失落等种种迷惘困扰着人们。
战后的社会是一片混乱、凋敝的景象,战争和社会的种种荒诞现象给海明威的精神和身体上都带来了很深的创作,可谓九死一生。
这也正是老渔人桑提亚哥苍老的表现之一。
大海是海明威生存环境的象征。
大海在整篇故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桑提亚哥老人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海为他准备了神秘的大鱼,为他提供了展示其无比的勇气和毅力的场所,从美学角度来讲,大海是一幅“意味着许多东西”的写意画。
鲨鱼是恶势力的有力代表。
文中的“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了。
这要是一场梦就太好了,但愿我没钓到这条鱼,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
”这句话表现出了他的后悔,那么最后又是怎么解决的?四、桑迪亚哥是世界文学长廊里面一个光芒四射的人物,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老人?(C级)五、文章的结尾是老人拖着一副巨大的鱼骨回到了家,那么你认为老人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C级)六、完成下列练习题(D级)1、阅读课文29页第3段到第7段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他知道倒霉透顶的事儿快要发生了”?(2)文中连用几个“看不见”,最后还说“他连一只鸟也看不见”,其用意是什么?(3)既然“呀!他嚷了一声”,作者为什么还说“这个声音是没法表达出来的”?七、学习反思:熟悉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和他的矛盾心理,学习文章中的语言特色。
八、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并完成资料上面本科相关的练习。
《老人与海》精彩语句1.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
走运当然是好的,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
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2.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
3.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的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4.陆地上空的云块这时候像山冈般耸立着,海岸只剩下一长条绿色的线,背后是些灰青色的小山.海水此刻呈现蓝色,深的简直发紫了.5.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6.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
7.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
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
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8.这两个肩膀挺怪,人非常老迈了,肩膀却依然很强健,脖子也依然很壮实,而且当老人睡着了,脑袋向前耷拉着的时候,皱纹也不大明显了。
9.他的衬衫上不知打了多少次补丁,弄得象他那张帆一样,这些补丁被阳光晒得褪成了许多深浅不同的颜色。
10.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
第一课时答案第三题答案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攻击者鲭鲨星鲨犁头鲨星鲨鲨鱼数量一条两条一条两条成群结队老人作战工具鱼叉绑着刀子的桨绑着刀子的桨短棍短棍、舵把结局杀死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杀死鲨鱼,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杀死犁头鲨。
刀子被折断使星鲨受重伤,大鱼半个身子被咬烂了老人被打败,大鱼只剩下残骸第四题答案1、“消灭掉”在这里指肉体上的消失,“打不败”更多的指一个人的精神是永远也打不败的,只要这个人坚持自己的信念,无论肉体受多大的折磨,他的精神也始终不会垮掉。
2、一身的老伤疤说明桑迪亚哥的身体上曾经受过很多磨难,但是“除了眼睛”又说明不管受多少的磨难桑迪亚哥依然很有精神,坚持自己的信仰,更突出了他的硬汉形象。
3、这句话是桑迪亚哥对自己说的一句话,这句话首先是为了打消他自己犹豫不决的性格,然后激励自己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桑迪亚哥已经是精疲力尽,有些力不从心了,但是他的硬汉形象让他再次站起来面对困难。
第五题答案文中很多省略第二课时答案第二题答案1、文章34页课后题第二大题第二小题的例句2、第一课时第四大题第一小题和第三小题。
文章那个还有很多3、主要是表现人物性格和揭示小说主题第三大题1、课文28页倒数第三段,桑迪亚哥做了一个明确的自我解释,类似的事情还有但最后桑迪亚哥自己都解决了,“别想了,老家伙。
”“还是把船朝这条航线开去,有了的事就担当了下来”这些矛盾都表现了人无完人的描述,但在关键时刻能战胜自我,在精神挣扎中更能体现自我。
第四大题答案他是位身体强壮的老人,他是位有旺盛的精力和毅力的老人,他是为聪明的老人,他是为有丰富打渔经验的老人,他是为永不放弃的老人……等(总结要建立在课文原话的基础上)。
第五大题答案在世俗的眼光看来,桑迪亚哥也许是一个失败者,但在海明威的笔下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硬汉”形象,是一个无论再怎样艰苦的环境里,都凭自己的勇气、毅力进行抗争的勇士,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
一个失败的英雄。
第六大题答案1、因为马林鱼的气味散到了水中,这样会吸引鲨鱼,鲨鱼的到来会很麻烦,这突出了桑迪亚哥有丰富的打渔经验。
2、“看不见”也表现出桑迪亚哥他想看见,突出他盼望早点到岸上的心情,想避免与鲨鱼搏斗,另外,也突出了环境的恶劣,为下文桑迪亚哥跟鲨鱼的搏斗做一个铺垫。
还反衬出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
3、用看见东西的稀少反衬出什么也看不见,只看见这些,更突出他的孤立无援。
衬托英雄形象。
4、因为前面桑迪亚哥已经预示到鲨鱼的出现,但鲨鱼的出现还是让他不由自主的惊讶,所以这个“呀”即在预料之中也在预料之外。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