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ppt
生物化学(共45张PPT)
(四)、多糖类
1、来源于植物的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的多糖。
黄芪多糖、人参多糖、刺五加多糖、麦麸多糖、黄精多糖、 昆布多糖、菊糖、褐藻多糖、波叶多糖、茶叶多糖、葡萄皮脂多 糖、麦秸半纤维素B、针裂蹄多糖、酸多糖、枸杞多糖、当归多 糖、人参多糖、地衣多糖
和有机溶剂,分子量从几十~几百万。浓碱处理 可是其部分或全部脱掉乙酰基而成为几丁质( chitosan),该产品可溶于烯酸。
3、用途
药物辅料:人造皮肤、手术缝合线(不用拆线)
络合回收金属离子(贵重金属离子)
降血脂、消炎、杀菌剂(伤口愈合剂)
食品添加剂(保鲜剂)
同样具有保湿作用、也大量用于化妆品中。
糖类的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
三、纤维素
CH2OH
O
CH2OH O
O OH
O OH
OH
OH
α -1,4
OH
OH
O
O CH2OH β -1,4
CH2OH O
OH
OH
淀粉
纤维素
2、纤维素的生物学功能 (1)作为植物、动物或细菌细胞的外壁支撑和保护的
物质,促使细胞保持足够的扩张韧性和刚性。
(2)作为生物圈中维持自然界能量和营养物质稳恒的贮 藏物质。
2、直链淀粉
(1)占天然淀粉量的20%~30%,药物辅料 中的可溶性淀粉(冲剂中一般用)就是这 一种。
(2)MW在50,000左右。
(3)结构:以 代表淀粉, 代表二个D -葡萄糖残基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则 直链淀粉的结构为:
3、支链淀粉
(1)占天然淀粉量的70%~80%。 (2)MW=1百万左右. (3)结构:主链与直链淀粉一样,以通过α-1,4糖苷键
(2)贮能多糖:在体内作为贮能形式存在, 如淀粉和糖原,在需要是可通过生物体内酶 系统的作用,分解释放出单糖以供应能量。
生物化学说课课件(2024)
创新性实验
实验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
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 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 能力。
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撰写规范的 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论文写 作能力。
2024/1/27
10
03
教学重点与难点解析
2024/1/27
1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课件内容
课件内容涵盖了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及应用等方面,包括蛋白质、酶、基因 表达调控、生物膜与物质运输、糖代谢、脂代谢、氮代谢等核心内容。
使用情况
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 件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以提高教学效果。
24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和应用情况跨膜 运输的方式及调控机制。
8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使学生 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
理。
2024/1/27
讨论法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通 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 达能力。
案例分析法
引入生物医学领域的典型案例 ,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 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 力。
2024/1/27
18
05
课程考核与评价标准
2024/1/27
19
平时成绩评定方式及占比
1 2
课堂表现
包括出勤率、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贡献等,占 总评成绩的20%。
作业完成情况
根据作业难度、完成质量、提交时间等进行评分 ,占总评成绩的30%。
3
实验报告
针对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结论总结等方面进行 评价,占总评成绩的15%。
生物化学(安医)全套PPT课件
下公式推算出蛋白质的大致含量:
100克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 g % )
= 每克样品含氮克数× 6.25×100 1/16%
一、氨基酸
——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存在自然界中的氨基酸有 300 余种,但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基本氨基酸仅有20种
COO
+
CH 3 R H
H
C
NH3
甘氨酸 丙氨酸 L-氨基酸的通式
1. 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 甘氨酸 丙氨酸 缬氨酸 亮氨酸 异亮氨酸 glycine alanine valine leucine isoleucine Gly Ala Val Leu Ile G A V L I F P
5.97 6.00 5.96 5.98 6.02 5.48
苯丙氨酸 phenylalanine Phe 脯氨酸 proline Pro
——侧链基团在中性溶液中解离后带正电荷。
赖氨酸 Lys(K)
9.74
精氨酸 Arg (R) 10.76
组氨酸 His (H) 7.59
另外:
1、蛋白质中的很多氨基酸是经过加工修 饰的——修饰氨基酸 如:脯氨酸 羟基化 成 羟脯氨酸 赖氨酸 羟基化 成 羟赖氨酸
2、半胱氨酸Cys常以胱氨酸的形式存在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tein
Protein —— 来自希腊字母,意思是‚头等 重要的,原始的‛ 蛋白质 —— 来源于对蛋清(清蛋白)的研究 分布广:所有器官、组织都含有蛋白质;
细胞的各个部分都含有蛋白质。
含量高:蛋白质是细胞内最丰富的有机分
半胱氨酸
-SH HS-CH -CH-COO + 2 2
生物化学》ppt课件14.第十四章-基因表达调控
1.操纵子的结构与功能
一个操纵子=调节序列+启动序列+操纵序列+编码序列
⑴调节序列(inhibitor,I):编码一种阻遏蛋白(repressor) 。 ⑵启动序列(promoter,P):结合RNA聚合酶,启动转录。 ⑶操纵序列(operator,O):阻遏蛋白的结合位点。 ⑷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编码功能性蛋白,2~6个。
第一节 基因表达调控的 概念和原理
(Concept and principle: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一、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
(一)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是指基因经过
转录、翻译,产生具有特异生物学功能的蛋白 质分子的过程。
(二)基因表达的时间性及空间性
转录激活域
谷氨酰胺富含域 脯氨酸富含域
蛋白质-蛋白质结合域 (二聚化结构域)
1.同源结构域
2.锌指
3.碱C
H
C
Cys
H
His
其他氨基酸
(四)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模式
1.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较复杂,除转录起始阶段 受到调节外,在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及翻译后水平 等均受调控。
2.真核RNA聚合酶Ⅱ在转录因子帮助下,形成的 转录起始复合物。
白 因 子 , 决 定 三 种 RNA(mRNA 、 tRNA 及 rRNA)转录的类别。
2.特异转录因子(special transcription factors) 为个别基因转录所必需,决定该基因的时
生物化学基础第06章 脂肪酸与脂类代谢
(二)血栓噁烷 (TX)
TXA2
TX有前列腺酸样骨架,但五碳环被含氧噁烷
取代。
血 小 板 含 有 TXA2 合 成 酶 , 催 化 PGH2 合 成 TXA2。血小板合成的TXA2与PGE2促进血小 板聚集,血管收缩,促进凝血及血栓形成。
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PGI2与TXA2拮抗。若血 管 内 皮 细 胞 损 伤 , PGI2 合 成 与 分 泌 减 少 , PGA2相对过多可能与冠心病血栓形成有关。
VLDL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VLDL在血浆中的半衰
期为6~12 h。
(五)血浆脂蛋白 LDL 代谢
LDL在血浆中由VLDL转变而来,富含胆固醇,且2/3 的胆固醇属酯型。
人体组织细胞表面含LDL受体,能识别LDL并与之结 合,经过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在溶酶体酶作用下分 解,胆固醇供细胞利用。
11 12 14 15 17 19
花生四烯酸 (20:4 Δ5,8,11,14)
9 7 5 3 1 COOH R1
10
20 CH3
R2
11 13 15 17 19
前列腺酸
(一)前列腺素(PG)
❖ PG以前列腺酸为基本骨架,含五碳环和两条 侧链R1、R2 。
❖ 根据五碳环上取代基团及双键位置,PG分为 9类。按英文字母顺序表示:PGA、B、C、 D、E、F、G、H、I。
《生物化学基础》
电子课件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学系 湖北省黄 冈 卫 生学校
周剑涛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第六章 脂肪酸与脂质代谢
第六章 脂肪酸与脂质代谢
▪ 第一节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重要衍生物 ▪ 第二节 脂质的消化吸收 ▪ 第三节 血浆脂蛋白 ▪ 第四节 甘油三酯的中间代谢 ▪ 第五节 磷脂的代谢 ▪ 第六节 胆固醇的代谢 ▪ 第七节 脂质与生物膜
生物化学1.绪论PPT课件
1.3 研究新陈代谢规律及其调控是开发微生物发酵工业 的基础
氨基酸、酶(含遗传工程酶)、抗生素、植物生长激 素、维生素C等也可通过微生物发酵手段进行生产。发酵 产物的提炼和分离及下游加工技术也必须依赖于生物化学 理论和技术。此外,研究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及其调节控 制对于选育高产优质的菌株﹑筛选最佳发酵理化因子及提 高发酵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蛋白质
该法则是生物体传递并表达遗传信息的基础。
生物体内的代谢网络非常复杂,而生物体的各种反 应却能有条不紊的进行,这是受到精密的调节机制调控 的,其中包括细胞或酶水平的调节以及激素和神经系统 的调节。
2)和 3)这部分内容反映生物体内物质能量转化的动态 过程,被称为动态生化。
2. 生物化学与药学科学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药学基础课程,也 是现在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它从分子水平阐明 生命现象本质,是学习、认识疾病,认识药物治 病原理不可缺少的基础。同时,生物化学基础研 究及其技术的发展与现代药学科学的发展具有越 来越来密切的联系,呈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生化往往是阐明机理,选择合理工艺途径, 提高产品质量,探索新工艺,研制新产品的理论 基础。
1.2 生物化学理论和方法促进生物药物研究与开发
生化药物是一类采用生化方法化学合成从生物体分离、纯 化所得并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生化基本物质。这些 药物的特点是来自生物体,基本生化成份即氨基酸、肽、蛋 白质、酶与辅酶、多糖(粘多糖类)脂质、核酸及其降解产 物。这些物质成分均具有生物活性或生理功能,毒副作用极 小,药效高而被服用者接受。生化药物在制药行业和医药上 占有重要地位。如氨基酸、核苷酸(所谓基因营养物)、 SOD、 紫杉醇等已经应用于临床治疗。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生物化学(201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2017年3月20日,《生物化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
内容简介
该教材共分29章,其中第1章至第12章内容是蛋白质、糖类、脂质、核酸等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与功能, 其中重点介绍生物分子结构的内在规律,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生物分子的研 究方法;第13章至第25章内容是新陈代谢,重点介绍四大类生物分子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途径、彼此之间的联 系与调控机制;第26章至第29章内容是遗传信息,重点介绍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及其调控机制。同时,还 为每一章提供了该章节核心内容的总结性概括,并附有文献导读、参考书、思考题与答案等大量辅助学习用材,并重点阐述具有核心地位与广泛应用价值的知识点 。
成书过程
该教材由清华大学周海梦、北京师范大学李森和厦门大学陈清西主编,多位具有一线教学经验的大学教师参 与编写。参加编写人员均为相关领域从事科研与教学的专家。教材编写人员的具体分工是:绪论、第1~4章、25 章由北京师范大学李森编写,第5章由清华大学周海梦、陈哲编写,第6章由清华大学魏香编写,第7~9章由华侨 大学罗伟编写,第10~11章由厦门大学王洪睿编写,第12、28章由四川大学蒋彦编写,第13~15章由湖北师范大学 潘继承编写,第16~18章由华东理工大学杨弋编写,第19~26章由南方医科大学周宏伟编写,第20~21章、27章由 贵州民族大学汤洪敏编写,第22章24章由厦门大学陈清西编写,第29章由蒋彦、牟航编写。
生物化学(2017年高等教育 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生物化学实验课件
通过转氨基作用形成的氨基酸可通过展层层析检测。氨基酸的纸层析属 于分配层析,滤纸为支持介质,滤纸上所吸附的水为固定相,有机溶剂
为流动相。把混合氨基酸样品点于滤纸上,使流动相经样品点移动,混 合氨基酸在两相溶剂间进行分配,在固定相中分配比例较大的氨基酸, 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慢;在流动相中分配比例较大的氨基酸,随流动相 移动的速度快。由于各种氨基酸的分配系数不同,在一定时间内,逐渐 集中于滤纸上不同的部位,而彼此分离。层析完毕后显色,使氨基酸显 色形成斑点。
18
3.仪器、试剂和材料 4. 操作步骤
具体参见实验指导书
19
5. 结果处理
根据所测样品提取液吸光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得 相应的蛋白质含量(μg),按下式计算:
样品蛋白 (g质 /鲜 g含 )重 查 样 量得 品(的 鲜 g)测 蛋 重( 定 白 g )提 时 质取 取 含液 用 量((m 总 提 m )ll体 取 ) 积 液
6. 注意事项
比色应在出现蓝色后2min~1h内完成。
20
7. 思考题
1)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 原理是什么?
2)如何正确使用分光光度计?
3)测定蛋白质含量还有哪些方法,测定原理 有哪些不同?
21
酶的基本性质
1.目的 酶是生物催化剂,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基本上都是在酶催化下 进行的。通过本实验了解酶催化的高效性、 特异性以及pH、温度、抑制剂和激活剂对 酶力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掌握代谢反应及其 调控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
2.1氨基酸的两性解离和等电点
2.1.1 氨基酸的两性解离
H 3 N + C RC HO K 1H O ' 3 N + C R H C H-O K 2H ' 2 O N C RC H-O
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考研第一章糖类提要糖类是四大类生物分子之一,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特别是植物界。
糖类在生物体内不仅作为结构成分和主要能源,复合糖中的糖链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参与许多生命过程,并因此出现一门新的学科,糖生物学。
多数糖类具有(CH2O)n的实验式,其化学本质是多羟醛、多羟酮及其衍生物。
糖类按其聚合度分为单糖,1个单体;寡糖,含2-20个单体;多糖,含20个以上单体。
同多糖是指仅含一种单糖或单糖衍生物的多糖,杂多糖指含一种以上单糖或加单糖衍生物的多糖。
糖类与蛋白质或脂质共价结合形成的结合物称复合糖或糖复合物。
单糖,除二羟丙酮外,都含有不对称碳原子(C*)或称手性碳原子,含C*的单糖都是不对称分子,当然也是手性分子,因而都具有旋光性,一个C*有两种构型D-和L-型或R-和S-型。
因此含n个C*的单糖有2n个旋光异构体,组成2n-1对不同的对映体。
任一旋光异构体只有一个对映体,其他旋光异构体是它的非对映体,仅有一个C*的构型不同的两个旋光异构体称为差向异构体。
单糖的构型是指离羧基碳最远的那个C*的构型,如果与D-甘油醛构型相同,则属D系糖,反之属L 系糖,大多数天然糖是D系糖Fischer E论证了己醛糖旋光异构体的立体化学,并提出了在纸面上表示单糖链状立体结构的Fischer投影式。
许多单糖在水溶液中有变旋现象,这是因为开涟的单糖分子内醇基与醛基或酮基发生可逆亲核加成形成环状半缩醛或半缩酮的缘故。
这种反应经常发生在C5羟基和C1醛基之间,而形成六元环砒喃糖(如砒喃葡糖)或C5经基和C2酮基之间形成五元环呋喃糖(如呋喃果糖)。
成环时由于羰基碳成为新的不对称中心,出现两个异头差向异构体,称α和β异头物,它们通过开链形式发生互变并处于平衡中。
在标准定位的Hsworth式中D-单糖异头碳的羟基在氧环面下方的为α异头物,上方的为β异头物,实际上不像Haworth式所示的那样氧环面上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个平面,吡喃糖环一般采取椅式构象,呋喃糖环采取信封式构象。
生物化学(第3版)(2020年8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2020年8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成书过程
03 教材目录 05 教材特色
目录
02 内容简介 04 教学资源 06 作者简介
《生物化学(第3版)》是由董晓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20年8月出版的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系列教材。 该书适用于高等院校工科类相关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使用,也可供其他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科技工作者自 学参考。
《生物化学(第3版)》文字部分包括十三章的内容,各章的作者如下:第一章(贾长虹、董晓燕);第二章 (常丽新);第三章(李春、张根林、张麟);第四章(张根林、李春);第五章(王炳武);第六章和第七.章 (由董晓燕和乔建军指导,余林玲修订);第八章(贾长虹);第九章(财音青格乐);第十章(乔建军);第 十一章(丁存宝);第十二章(张麟);第十三章(黄鹤、李炳志)。
该纸质教材共13章,主要以高等院校工科类相关专业的学生为对象,重点介绍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及其研 究方法,并在论述生物分子体内代谢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与之相关的工程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成书过程
《生物化学(第3版)》是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生物化学》和首批高等学校生物技术 与生物工程系列iCoures教材《生物化学(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的。
教材目录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教学资源
《生物化学(第3版)》的数字课程与纸质教材一体化设计,涵盖科技视野、知识拓展、科学史话、学习与探 究、本章小结、教学课件、自1、采用“纸质教材+数字课程”的新形态教材出版形式。 2、部分章节进行内容的删减和更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增添了生物工程与技术新的研究热点和进展。
生物化学ppt课件
现在开始上课!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
第一章 蛋白质化学 第二章 酶化学 第三章 维生素与辅酶 第四章 生物氧化 第五章 糖代谢 第六章 脂代谢 第七章 核酸的生物化学 第八章 蛋白质代谢 第九章 代谢的调节控制
绪论
▪ 生物化学的概念 ▪ 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 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 ▪ 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 生物化学学习方法及参考用书
2 研究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及与外界进行 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规律,即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动态生物化学
3 研究这些物质的结构、代谢和生物功能与复杂 的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功能生物化学
4 生物体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及代谢调节
三、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
1、以所研究的生物对象之不同 动物--动物生物化学 植物--植物生物化学 微生物--微生物生物化学
(一) 学习方法
•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 • 注重生物化学理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结合专业实际或生活实际理解所学知识 • 强化实验技能学习及实际操作能力锻炼 • 善于总结思考并勤于练习
(二)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金凤燮,生物化学,中国轻工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
1.魏述众:生物化学,中国轻工出版社 2.王镜岩等编:生物化学(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 3.聂剑初等:生物化学简明教程,高教出版社 4. Biochemistry. Worthpublishers.Inc. 5.沈仁权,生物化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6.大连轻工业学院主编:生物化学(工业发酵专业用)轻 工出版社85年出版 7.郑集等:普通生物化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1998 年出版
生理机能的协调关系,从而对一定的 生理机能给以化学解释。
生物化学(201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内容简介
《生物化学》共分六篇,合计二十四章,分别是:绪论;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机构与功能(蛋白质的结构域 功能,核酸的结构域功能,酶);第二篇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糖代谢,脂代谢,生物氧化,氨基酸代谢,核苷酸 代谢,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第三篇基因信息的传递(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基因表达调控);第四篇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PCR及DNA检测技术,基因工程);第五篇 专题篇(细胞信号转导,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血液生物化学,肝胆生物化学,维生素)。针对生物信 息学技术在生物化学中的广泛应用,在数字课程中补充拓展“第六篇生物信息学”,概要介绍了生物分子数据库、 序列分析与比较。
教材特色
《生物化学》内容言简意赅,准确地阐述生物化学基本理论、概念和最新的进展;该书特点体现在每章内容 整体编排上有了重大改革,增加了思维导图、导语、网络链接内容等版块;思维导图提供一个全章节明确的框架, 导语也多以讲故事、提问题的形式。
作者简介
解军,男,生于1968年生,教授、博士,美国佐治亚大学博士后,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生物化学 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山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医学生物 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理事,山西省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微生物学会干扰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 山西省委员、农工山西医科大学副主委,山西省第九届青年联合会委员。山西省青年科技奖、山西省五四青年奖 章获得者、山西省新世纪学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第五届“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生物化学(第3版)(201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成书过程
《生物化学(第3版)》教材修订工作会于2014年4月在沈阳农业大学召开,是在《生物化学(第2版)》的 基础上,根据读者的反馈意见,对书中的概念、原理与技术进行精炼。
《生物化学(第3版)》第一部分绪论,介绍生物化学研究内容、发展史及其应用和发展前景;第二部分介绍 生物大分子,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第三部分介绍酶的基本特性以及各 种酶的作用特点等;第四部分介绍生物分子代谢,包括糖类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核酸代谢等; 第五部分介绍代谢调节和模式。
作者简介
杨志敏,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植物营养学博士。
谢谢观看
教学资源
《生物化学(第3版)》开通有数字课程,该数字课程涵盖了教学课件、重难点讲解和拓展阅读等等。
教材特色
《生物化学(第3版)》增加了一些能反映现代生物化学发展趋势的新内容,调整了一些“知识窗”的内容以 及书中的部分插图;该书每章前列有本章关键词,章后附有小结、复习思考题。配套的数字课程提供各章的教学 课件、重难点讲解和拓展阅读等资源。
生物化学(第3版)(2015年高等 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201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成书过程
03 教学资源 05 作者简介
目录
02 内容简介 04 教材特色
《生物化学(第3版)》是由杨志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 材,可作为高等农林、师范及综合性院校生物类、动物生产类、植物生产类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生物化学 研究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参考。
《生物化学导论绪论》PPT课件
DNA的双螺旋结构
1953年,Watson 和 Crick 提出的DNA双 螺旋结构。
细胞中的DNA分子几乎 都是由两条多聚脱氧 核苷酸链构成的。
DNA的二级结构就是指 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 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 螺旋结构。
划时代的里程碑,现代生物完科整学版课的件p奠pt 基石。
21
3 所有的独立的生命体都有蛋白质的合成系统:
生物分子的主要类型包括:
Saccharide(糖)、lipids(脂)、Nucleic Acids(核酸)、protein(蛋白质)
维生素、辅酶、激素、核苷酸和氨基酸等。
生物分子中最重要的是糖、脂、核酸和蛋白 质四类物质,分子量一般都很大,所以又称 为生物大分子。
完整版课件ppt
11
生命的物质组成 多酶复合体
Biochemistry Seeks to Explain Life in Chemical Terms
Chemical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living things.
Biochemistry may be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the molecular basis of life.
蛋白质是生物体生物功能的执行者。没有蛋白质也就没有生命
氨基酸 含N碱 核糖
肽 核苷
蛋白质 核苷酸
染色体 生物膜
细胞器
葡萄糖 多聚糖
多糖
细胞
组织
脂肪酸
器官
甘油
磷脂酸
脂类
生物体
胆碱 4种生物大分子
动物植物微生物
基本生物分子
4完种整版课生件pp物t 高分子
12
2、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变化 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变 的?也就是说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是 怎样进行物质和能量代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