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为基础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实践出真知,马克思主义的接地气指南》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唠唠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这可真是个厉害的家伙!你想想看,马克思主义为啥这么靠谱?就是因为它扎根实践这个肥沃的土地呀!就像咱平时种地,不亲自下地、不挥汗如雨,能知道怎么种出好庄稼?马克思主义也是这个理儿。
实践,那可是最直接、最真实的老师!光在那高谈阔论有啥用?得去干、去尝试!比如说,咱要了解工人们的生活状况,那就得走进工厂,和他们一起干活、聊天,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这才叫真正的研究。
光在书本上读来读去,能读出个啥来?而且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方法还特别接地气,它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就是直面现实,解决咱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比如说贫富差距啦、就业问题啦,这些可都是实实在在的事儿。
马克思主义不会躲着它们走,而是迎上去,想办法解决。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讨论社会问题,开始都是各说各的,没啥头绪。
后来我们一想,嘿,咱得实践啊!于是我们就去做了个小调查,走访了一些社区、企业,和各种各样的人交流。
这一下,可真是大开眼界!以前那些模糊的想法一下子清晰了,知道问题出在哪,也知道该怎么去努力了。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研究方法就像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各种难题的锁。
咱不能只是空谈理论,得动起来,融入到生活中去。
就像咱老百姓过日子,得亲力亲为、摸爬滚打,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滋味。
所以说啊,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那就是咱生活的指南。
它告诉我们,别空想、别偷懒,踏踏实实地去尝试、去体验。
只有这样,咱才能真正明白这个世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实践的力量,跟着马克思主义的脚步,大步向前走吧!让我们一起在实践的海洋里畅游,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道路!。
第一讲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 实践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相互分化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赖以产生的前提。
◆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实践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人和人类社会,推动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2.实践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根 本途径。
二、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内在逻辑
面向实践:立足实践 需要进行理论研究
概括实践:对实践 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回归实践:在实践 中检验、发展理论
(一)面向实践:立足实践需要进行理论研究
1.为何要立足实践需要进行理论研究 马克思:“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 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 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毛泽东:“社会科学研究专从书本子里面讨生活是危险的。” “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世界中去认识世界,又从认 识世界中改造世界,就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
1.以实践为基础正确地认识世界
马克思:“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 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 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 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 心主义发展了,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 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的。” ◆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方法论上的缺陷。
◆坚持以实践的观点和立场认识世界。
2.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 马克思:“旧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 在于改变世界。”
关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理解
关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理解作为一名文科学生,我在高中时便系统的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方法论知识,并且受益匪浅。
在研究生阶段第一学期的政治课上,我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这本书,该书详细论述了很多方法论知识,让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与理解又加深了一步。
在本书所涉及的各个方法论中,对我影响最深,同时也最能引起我共鸣的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与实践相对应的是认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作为一名唯物主义者,我坚定地相信实践决定认识,所以我们在进行理论研究时,要立足实践需要。
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哲学,因为它开创了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主张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并不是人的意志的产物,因为人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社会生活。
同时,实践的需要也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这一理论无疑是正确的。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革命党人,正是以我国实际情况为基础,在经历了多次实践后,才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这一重要理论的,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同时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该理论不光可以应用到革命中,也适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
相反的,如果我们脱离实际,孤立地搞理论研究,那么结果肯定是被实际所淘汰的。
第一章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一
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面向实践)(1)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实践,其中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2)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实践的需要决定一个理论的产生,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把实践的需要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而不能就理论研究理论。
具体包括以下三点,1.实践的需要决定一个理论的产生;2,实践的状况决定了理论的任务。
3,实践的发展为理论研究提供条件。
4、方法论:立足于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需要理论工作者必须满腔热忱地投入生活,与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真正了解实践的需要、时代的走向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立足历史潮头,引领时代发展和进步。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3)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应该以问题为中心。
方法论:有社会担当意识、有历史责任意识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十分重视研究那些事关国家、民族命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这对于从全局上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概括实践)(1)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科学理论不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我们要善于理论总结,善于提炼。
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又要总结失败的经验,既要总结别人的经验、过去的经验,更要总结自己的经验、现实的经验,在不同时空的比较中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
(2)经验是感性的,需要总结、概括。
经验是具体的、零碎的、偏于感性的认识。
总结经验药经过思考,把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再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影响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影响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包括实践是研究理论的基础,对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理论。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既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公民道德建设本身的需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应该牢牢掌握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既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分支,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把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应用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既可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也可以适应公民道德建设的需要。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分支。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其他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不同的。
马克思主义社会方法论具有客观性,它敢于面对方法论内部之间彼此的矛盾,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之中不断改正,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缺陷。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一个分支,同样也是不断创新的,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存在的方式。
总之,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方法论的一个分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应用,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空间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除了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之外,还为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因此,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其中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人在进行物质生产时,也生产了人自身的物质活动,人在改变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变了自身的主观世界,人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自身的生存方式。
这些论述对于我们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困惑有很大的意义,让我们不会局限于问题本身,而是会深入了解事情的本质;不会局限于只看到事情的表面,而是会深刻分析事情的内核,去挖掘事情发生的原因。
第一讲以实践为基础的方法
第一讲以实践为基础的方法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开始讲第一讲:以实践为基础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毛泽东写了一篇哲学专论《实践论》,列宁的《唯批》有专门论述实践的章节。
现在我们哲学原理教科书和马原的教科书中论“认识论”部分,讲的实践基础上的认识论。
这些观点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
所以,这堂课我们重点就不讲这些,而是探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方法论问题。
但是,在探讨这些方法论的问题之前,我们还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一些基本观点先回顾、温习一下。
所以,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是: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主要观点概括起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观点主要有如下三点:(一)实践生存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1、这个观点首先中国人大1995年李秀林等主编的第四版哲学教科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提出来的。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有人就提出了实践本体论的问题。
中间,经过一些波折之后,90年代中期,就从生存本体论的高度提出了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这一命题内涵是:第一,人不单纯是自然的存在物,而是既存在于自然之中又超出于自然之上的存在物。
而这种分离和结合的基础是实践。
第二,人的生命的存在方式就在于人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不纯粹物质的活动,而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过去,认为是纯物质的活动是形而上学的。
第三,人的本质的生成是一个在践基础不断二重化自己的矛盾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生从“现实的我”和“应有的我”的转化。
(二)实践的定义和形式1、什么是实践实践是人为解决自身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这里有三个要素:主体——活动——客体。
黑格尔说,这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
通过中间项即活动,把主体的愿望转化为客体,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式。
这种方法强调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来进行研究,以获取更加真实和可靠的研究结果。
本文将就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并分析其特点和优势。
首先,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强调实际操作。
研究者通过实际的实践活动来获取数据和信息,而不是仅仅依靠理论推导和假设。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贴近实际情况,获取更加真实和可靠的研究结果。
例如,在社会科学领域,研究者可以通过实地调研、观察和访谈等方式来获取数据,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
其次,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注重实践经验。
研究者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来进行研究,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实践经验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把握研究对象的特点和变化趋势,从而更好地进行研究分析和结论推断。
例如,在教育研究中,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来进行研究,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此外,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研究者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获取的研究结果更加贴近实际,更容易被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这种方法可以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加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例如,在医学研究中,医生可以通过临床实践来获取研究数据,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总之,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式,它强调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具有很强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方法,以获取更加真实、可靠和实用的研究结果,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第一章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2、“外国理论+中国例子”:西方解释框架流 行
• 以西方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现实。 • 把西方的思想理论、政策主张奉作圭臬,认为只有
西方思想理论才能指导中国的社会变革,将西方
理论简单地嫁接到中国,无视中国问题的特殊历史 语境,“透过西方理论的针孔来观察中国的实际问 题”。
• 西方理论及其实践模式在他国是否 有生存的土壤,西方理论在何种程
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 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 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
步”。
“问题”与“理论”
“问题”为理论所中介,“理论”为理论所 “污染”。 没有纯粹的问题!人们对“现实问题”的理解 和把握,总是以一定的理论素养、学术背景乃 至政治立场为前提,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负 载”着理论,为理论所“中介”。因此,关键 在于 “负载”着什么样的理论?理论中介不同, “问题”背后的“潜台词”以及“问题”承载 的意蕴也是不同的。
理的解决。”
(二)实践需要是研究的出发点
第一,实践的需要决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决定理论研究的走向,决定理 论研究的价值。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 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 的内容。”任何理论的产生,都适应了实践的需要,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的二元对立关系。
• 一些学者为了迎合“凸显学术”的潮流, 走向了片面学术化的道路,以概念消解
问题,以文本抗拒时代,以逻辑替代经
验,以经典代替流变,在纯粹精神领域 里自娱自乐,对现实生活乃至整个外部
现实世界采取一种规避的态度,仅仅把
社会科学研究看作一种纯学术活动,认 为研究现实就不是学术,理论研究成为 了学者们自娱自乐、自言自语的智力游 戏。
谈谈对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理解
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学术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和思考,从而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它不同于传统理论性学术方法,例如历史、文化或心理学;而是将重点放在当前问题上:如何应对当前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强调交流、协作、创新思考以及多元化意义上的处理能力。
因此,在使用这一方法时,要特别重视团队合作能力、整体思考能力以及多元化意义上的处理能力。
此外,要特别强调“尝试-评估-修正”循环中所体现出来的不断尝试和修正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学习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咬文嚼字(阅读)、汲取吸收新信息并把之应用于当前问题之中。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对新时代中国的指导意义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对新时代中国的指导意义◎姜楠理科学任何实践的发展都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更需要正确方法论来推进现实事物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贯穿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在实践的基础上,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它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
实践基础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一部分同样也是科学的,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和我国当前面临的国内外两个大局,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和关键期,需要面对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能够正确认识并深刻理解实践的观点,灵活有效的运用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深入基层,扎根群众,发现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发挥重要指导意义。
一、学习并运用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必要性方法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之所以是正确的,就是因为它以实践为基础,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并运用它也是我们取得胜利的重要前提。
(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观点实践是一种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和感性活动,从认识论角度说,也是一种能动的主体性的活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相结合,认识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以实践为基础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形成了实践唯物主义。
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又被称为实践哲学。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理论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在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方法同样也是客观的、科学的方法论,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并分析问题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基础论是其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区别于其他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产物,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的、客观的、开放的和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缺陷,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自身。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PPT
大家好
大家好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 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世界上没有 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 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研究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研究什么,主 张什么,都会打下社会烙印。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国家 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 响力、生命力。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 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 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 检验的研究成果。”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既可以是会议调查、访谈调查、蹲 点调查,也可以是书面调查、问卷 调查、网络调查,还可以是田野调 查、实地调查、试验调查。
大家好
毛泽东的田野调查
案例:关于湖南农民运动的调查:
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主要内容: 一、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伟大作用。 二、明确指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 要性。 三、科学分析了农民的各个阶层。 四、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 的革命思想。
实践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大家好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立足时间需要研究理论(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实践。
其中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实践活动改变了环境,也改变了人本身。
人们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也生产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在本质上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回答实践提出的种种问题.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把实践的需要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而不能就理论研究理论.毛泽东说:“社会科学研究专从书本子里面讨生活是危险的。
"“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世界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国,就不是一个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立足于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要求理论工作者必须满腔热忱地投入生活,与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同进步,与人们群众共命运,真正了解实践的需要、时代的走向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立足历史潮头,引领时代发展和进步。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案例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案例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Practice-Based Research,简称PBR)是一种强调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下面是一个PBR的案例:案例名称:以实践为基础的儿童教育改革研究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儿童教育改革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然而,传统的教育研究方法往往只关注理论探讨和数据分析,忽略了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采用PBR 方法开展了一项儿童教育改革研究。
研究过程:1. 实践经验积累:研究者深入到幼儿园、小学等教育机构,观察和记录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情况,了解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
同时,研究者还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家长和社会的意见和建议。
2. 理论框架构建:在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研究者构建了一个儿童教育改革的理论框架。
该框架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多个方面,旨在为教育改革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支持。
3. 实践探索与改进:研究者与教育机构合作,根据理论框架进行教育改革实践。
在实践中,研究者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和完善理论框架,同时将新的实践经验应用到改革中。
4. 成果评价与推广: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与改进,研究者对教育改革成果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效果、家长的满意度等多个方面。
评价结果证明了教育改革的成功和有效性。
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将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整理,通过学术论文、报告、研讨会等方式进行推广和应用。
结论:PBR方法能够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为儿童教育改革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深入实践、构建理论框架、实践探索与改进以及成果评价与推广等步骤,研究者成功地推动了儿童教育改革的发展,提高了教育质量。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研究是一种系统性的探索和分析,而研究方法则是指在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科学的、系统的方法和步骤。
在研究方法中,以实践为基础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式,它强调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验证理论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从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特点、优势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强调实践性。
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实践活动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二是追求实效性。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注重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和社会效益,追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是注重实地调研。
实践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实地,开展实地调研和实践活动,获取第一手资料和信息。
其次,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具有许多优势。
一是能够提高研究的实用性。
通过实践活动,研究者可以更好地了解问题的实际情况,提出更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是能够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实践活动可以帮助研究者验证理论,同时理论也可以指导实践活动,使研究更加系统和深入。
三是能够促进研究者的成长。
实践研究需要研究者深入实地,与实际问题打交道,这有助于研究者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最后,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在教育领域,实践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在管理领域,实践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更科学的经营策略。
在科学研究领域,实践研究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验证理论,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总之,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式,它具有强调实践性、追求实效性、注重实地调研等特点,具有提高研究实用性、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促进研究者成长等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实际研究中更好地利用这一方法,推动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进步。
1.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一、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三、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实践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人的实践活动是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
马克思主义用人的实践活动解释社会历史,不仅超越了神学目的论的历史观,而且超越了自然主义的历史观。
(1)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本质上就是人的生产实践活动的历史。
人的实践活动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它不仅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且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实践活动的水平体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水平。
(2)生产实践活动决定着人类其他一切实践活动。
(3)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4)实践创造了社会关系。
A.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的过程。
通过生产活动和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创造了物质财富。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B. 在人们的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作为经济关系决定着人们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
Summary: 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而且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认识社会的科学方法。
只有深刻理解实践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地位,才能把握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5)实践体现了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人的实践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一方面,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人们能否够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们只能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达到对客观世界正确认识。
另一方面,人们并不满足于认识世界,而是要实现从认识世界向改造世界的转化,从真理向价值的转化,而要完成这种转化,必须诉诸人的实践活动。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 从1870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 住在伦敦,“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充满 紧张工作的共同的精神生活”。马克 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 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他 的最伟大的著作《资本论》就是这方 面研究的结晶。
• 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 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 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 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 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 导师”。
• 张载:宇宙是一个无始无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充满浮与沉、升与降、 动与静等矛盾对立运动。 • “见闻之知,德性之知”(前者主要 是指通过感觉实践经验,后者是通过 自身的修养修炼)
• 2、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 意识的活动。 • 毛泽东 《实践论》:“马克思主 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 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 动的东西。”
•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篇末中的一 句话:“异史氏曰:黄狸黑狸,得 鼠者雄!”
• 第二,实践的状况规定理论的任务。 • 马克思认为,“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 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仔细考察就可 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 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 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 每一代人只能提出和完成自己 所处的时代的任务,而不可能 超越时代,完成本来不属于他 们的任务。
• 所有的科学理论必定依赖于经 验,正因为与经验相连,科学 词汇才可能有意义。 然而,在 科学观察面前,不同的主体甚 至同一主体在不同条件下观察 到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 在汉森看来,我们通常带着由我们 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构成的、以各种 特殊语言和符号的逻辑形式加以着 色的眼睛来“ 观看”的。
• 第三,实践的发展为理论研究提供 条件。 • 伽达默尔说:“一切实践的最终含 义就是超越实践本身”(伽达默尔: 《赞美理论》,三联书店1988年 版,第46页)。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是一种以实际发生的实践、行动和结果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用以发现、理解和解释事物之间的关联关系。
它最出名的例子就是实验研究、实地考察研究和调查研究等。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这种研究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通过实践来检验及验证知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知识。
具体来说,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实践现场观察实践现场观察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实践现场观察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种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来检验思想政治理论的真实性及其实践的可靠性。
如:对当地政治制度、政治关系和发展问题进行调研、调查,派生出多种具体的实际情况,举一反三,使学生有机会观察、探究真实社会中的实践活动,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建立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志愿服务实践志愿服务实践是通过志愿者服务实践来体现学生的政治素质,参与社会事务,志愿服务实践有助于学生从社会实际出发,使之真正体会政治的实质,更好地了解政治知识,对他自身以及身边社会问题产生关注、参与兴趣和责任感,因此,学校尤其是高校,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公益服务、环境保护及膜拜制度体验等,让学生能够身体力行实践政治知识,以增进自身理论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公民意识和道德责任的重要性,最终充分发挥教育作用。
三、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一种,它指的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了解政治情况,实践新方法,发展社会革新思想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政治意识,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装备学生"三观"(观点、态度、行动)。
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开展活动,如贫困地区发展、社区建设等,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性服务,让学生当地实践体验周边环境和社会状况,获得政治认知能力和政治觉悟能力,从而有深刻的了解,内化真实政治知识,并拥有能够继承和发展政治知识的能力。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实践活动进行研究及探究,以深入了解和掌握实践过程中的内涵,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协调发展。
它以实践为指导,将实践作为研究中心,以实践活动本身的运行和实现过程为研究对象,用实践的方法研究实践,最终为实践的实际实现解决问题,寻求有效新的经验,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从而发挥实践研究的作用。
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际采取行动,改变实践状况,获得新的洞见,为理论的研究与实践的实施提供指导,引导实践活动进入更高效率的发展轨道,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它可以从多方面体现其特点:
首先,它以实践活动为研究中心,其根本是通过对实践的深入研究,深入探究,掌握实践的内涵,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协调发展。
其次,它重视实践的实施,将实践作为研究对象,以实践的方法研究实践,观察和分析实践过程,最终为实践的实施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指导,有助于研发实践活动的有效新经验。
此外,它要求实践活动的层次合理,引导实践活动进入一个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使实践活动处于一个合理和规范的状态,以达到更好的实践效果。
最后,它重视实践与持续发展的互动,通过研究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认识实践,从而挖掘实践的潜力,实现持续发展。
因此,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特点,而且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实践的本质,而且还能研发出有效的实践新经验,提高实践效率,完善实践活动,促进实践与持续发展的互动,有助于提升实践活动的整体水平。
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方法
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
但是,学习的方法却不尽相同,有些人可能适合听课笔记,有些人可能更适合阅读书籍,但不管哪种学习方法,最终都要以实践为基础。
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但实践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实践可以让我们通过亲身经历来掌握知识和技能,因为它可以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亲身实践之后,我们可以更容易地回忆起学习过程中的细节,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实践不是单纯地操作、实践可以是模拟、演示、训练等多种形式。
比如说,一个医学生需要实践医疗技术,通过模拟手术和实施病例分析,他可以更好地掌握技能。
还有,化学和物理学学生需要经常进行实验来验证和观察理论,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理解知识。
实践并不只是适用于特定的学科。
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来加强任何学科的学习。
比如说,学习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口语练习和实际交流来加强语言技能;学习历史,我们可以参观历史文物和纪念碑等实物,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学习艺术,我们可以参加绘画课或者音乐课来加强自己的技能。
实践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地消除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如果你在阅读文章时遇到了什么难点,不妨通过实践来帮助你理解。
首先,你可以寻求导师或同伴的帮助,这样你可以利用他们的技能和知识为自己提供支持和指导。
其次,你可以尝试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
比如说,你可以通过实践动手操作来掌握一些数学学科中难以理解的秘诀。
当然,实践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难度。
不要忘记,实践是一种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尝试和探索深度的过程。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疑难杂症,需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克服这些问题。
解决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并调整自己的想法。
最后,我们必须承认,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无论我们达到了多高的水平,都需要不断超越自己和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和实践是我们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牢记实践为基础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好的习惯为基础,努力深化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以实践为基础得方法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得主要观点概括起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得观点主要有如下三点:(一)实践生存论——实践就是人得存在方式1、这个观点首先中国人大1995年李秀林等主编得第四版哲学教科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提出来得。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有人就提出了实践本体论得问题。
中间,经过一些波折之后,90年代中期,就从生存本体论得高度提出了实践就是人得存在方式。
这一命题内涵就是:第一,人不单纯就是自然得存在物,而就是既存在于自然之中又超出于自然之上得存在物。
而这种分离与结合得基础就是实践。
第二,人得生命得存在方式就在于人得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不纯粹物质得活动,而物质与精神得统一、主观与客观得统一。
过去,认为就是纯物质得活动就是形而上学得。
第三,人得本质得生成就是一个在践基础不断二重化自己得矛盾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生从“现实得我”与“应有得我”得转化。
(二)实践得定义与形式1、什么就是实践实践就是人为解决自身与外部世界得矛盾而进行得能动地改造世界得物质性活动。
这里有三个要素:主体——活动——客体。
黑格尔说,这就是一个逻辑推理得过程。
通过中间项即活动,把主体得愿望转化为客体,达到主客观得统一。
所以,毛泽东说,这就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得过程。
2、实践得形式毛泽东最先把它概括为三大斗争: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与科学实验。
后来概括为:改造自然得活动、改造社会得活动与科学实验。
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这种概括就是一种新概括,前几年就见于教科书。
但这里提“社会政治实践”还不全面,因为社会管理活动不仅仅就是政治活动。
(三)实践得基础作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基本观点就就是实践就是认识得基础。
展开来说,包括如下五个要点:1、实践就是认识得源泉。
2、实践就是认识得起点。
3、实践就是认识得动力4、实践就是认识得目得。
5、实践就是认识得标准。
原来得教科书只讲1345四点,现在有些教科书讲五点。
这些比较好懂,我就不多讲了。
但这里,我要特别指出得就是:如何正确认识“行先知后、知先行后、知行合一”得关系。
我们过去把这个问题简单化了、绝对化了。
其一,朱熹主张“知先行后”说。
她认为,知先不明,则行必出现错误。
“如人行路,不见如何行?今人多数践履,皆就是立标致去教人。
”(语类卷九)所以,她主张,在行之前,首先,必须痛下一番工夫,先把道理搞明。
“若讲得道理明时,自就是事亲不得不孝,事兄不得不弟,交朋友不得不信。
”(同上)其二,王夫之既批判了朱熹得“知先行后”说,也批判了王守仁得“知行合一”说,提出了她得“行先知后”说。
她批判朱熹割裂了知与行得关系,就是在二者之间“立一划然之次序,以困学者于知见之中,且将荡然以失据。
”(《尚书引义·说命中二》))她认为程朱就是“先知以废行”,而陆王就是“销行以归知”。
其三,王阳明得“知行合一”说。
她说:“知就是行得主意,行就是知得功夫;知就是行之始,行就是知之成。
”(传习录上)应该说,三者都有其合理性,但也其局限性。
在认识论上,没有一个包罗万象得绝对得认识理论。
二、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得方法论主要内容以上讲就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得主要理论观点,但理论观点还不就是方法。
由理论到方法,有一个转换得过程。
而且,其内涵也不完全一样。
我认为,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方法论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得内容:(一)实践唯物主义得研究维度请注意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得提纲》中第一段话:“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得唯物主义——得主要缺点就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就是从客体得或者直观得形式去理解,而不就是把它们当作为得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就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这段话告诉我们所谓实践唯物主义得研究维度就是:1、就是客体维度与主体维度得统一。
也就就是说,对一个事物,不仅要从主体得维度去考察,而且要从主体得维度去考察。
2、所谓从纯客观出发去考察事物,就就是直观唯物主义,也就是绝对主义。
3、从纯主观出发,就就是主观唯心主义。
所以,从实践出发得维度就就是主客观统一得方法。
这才就是真正得从客观实践出发。
过去,我们只讲客体得客观,而不讲主体得客观,这就是片面得。
马克思指出,对自然界,我们尚且要从实践得角度去认识,所谓“人化自然”就就是如此。
社会事物更就是这样。
如价值、道德、美等现象,离开人就不存在。
(二)凸显问题意识得方法马克思曾说,对于一个时代来说,“主要得困难不就是答案,而就是问题。
因此,真正得批判要分析得不就是答案,而就是问题。
┅┅问题就是公开得、无所顾忌得、支配一切个人得时代之声。
问题就是时代得格言,就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得最实际得呼声。
”所以,对于理论来说,关键就是要有强烈得问题意识,要善于发现问题、深入地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得方案。
1、问题就是理论研究得起点。
这就是波普得名言,也就是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方法论得基本观点。
我们理论决不就是无病呻吟,离开问题来谈理论。
无问题意识得理论就是无意义得理论。
2、一个时代之中有各式各样得问题,如有大问题、小问题、全局性得问题、局部性得问题、主要问题与非主要问题、表层得问题与深层得问题、根本问题与非根本问题,还有经济问题、政治问题与文化问题等等。
我们要把捉得就是贯穿在这些林林种种问题之中得那个全局性得深层得根本问题。
所以说,哲学就是时代精神得精华,就是时代得活得灵魂。
3、贯穿在我们这个改革时代得根本问题就是“什么就是社会主义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正就是这个问题支配着我们时代得发展,体现出时代得逻辑。
(三)不就是从原则出发而就是从现实出发得研究方法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指出:“原则不就是研究得出发点,而就是它得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就是被应用于自然界与人类历史,而就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得;不就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去适应原则,而就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与历史得情况下才就是正确得。
”我们在研究社会现象得时候,总要碰到原则与现实得关系。
实际上,我们研究问题不能没有原则,但原则又不能脱离现实。
这好像就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问题。
所以,我们不能单纯从时间得先后上去分辨这个问题,而就是认识得源泉上来认识这个问题。
恩格斯得这段话包括如下几个要点:1、什么就是原则与现实。
这里所讲得原则,就是指思想得原则与理论得原则。
这里得现实,就是指包括自然界与社会在内得客观存在。
黑格尔说,凡就是现实得都就是合理得,凡就是合理得都就是现实得。
而现实得本质就就是蕴含于现实中必然性。
2、认识自然与社会都要从现实出发,而不就是从主观思想原则出发,人主观意志出发。
3、原则不就是从天上掉下来得,也不主观自生得,它来源于客观现实。
这样得原则才就是科学得原则。
4、检验原则就是否正确就瞧它就是否符合现实。
我这里要指出得就是,我们决不能把唯心主义简单化了。
例如,黑格尔得客观唯心主义,她提出每个时代都有一个“特殊得原则”在支配着这个时代,我们得认识主要就是要发现这个“特殊得原则”。
实际上,黑格尔所说得这个原则所指向得还就是要我们得客观规律,就是客观规律在现实中与人得主观思想上得反映。
我谈到,支配我们这个时代得“原则”就是“什么就是社会主义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际上要我们打破本本主义,而从实际出发。
黑格尔唯心主义主要表现在所客观规律主观化了、精神化了。
5、正确处理原则与现实得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现在,制约着我们改革前进步伐得还就是如何处理好本本上得“原则”与现代化实际得有关系,就是从马列得本本出发搞建设呢?还就是从实际出发搞建设?就是抽象地谈论姓“社”姓“资”呢?还就是在生产力基础上来谈论这些问题。
(四)正确认识人与环境关系得辩证方法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1、“人就是环境与教育得产物”。
(十七、十八世纪得唯物主义提出)2、人就是自我选择得产物。
(萨特)3、人就是自我选择与社会选择交互作用得产物。
(马克思得观点: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4、在实践得基础上理解人与环境相互创造得关系。
(“环境得改变与人得活动得一致,只能被瞧作就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得实践。
”)我认为,马克思得观点就是比较辩证得。
而存在主义、法国唯物主义得观点也有合理性,但有片面性。
(五)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与以人为本得标准现在出现了三个标准,如何处理好三个标准,这就是我们研究社会现象时不能不搞清楚得问题。
1、实践标准这就是检验一切理论得标准,包括自然科学理论、社会科学理论等。
2、生产力标准这就是检验社会实践行为得标准。
人们得实践活动就是否正确,最终要靠生产力标准来检验。
3、以人为本得标准社会现象就是复杂得,因而检验得标准就是多维得。
生产力就是根本标准,但就是唯一得绝对得标准。
实际上,还就是一个重要得标准,就就是人本标准。
在价值观上,促进人得自由与全面得发展,这就是我们最高得价值追求。
我们必须把生产力得特得标准与以人为本得人得标准有机统一起来,在它们中间找一个平衡点。
(六)解放思想与实事求就是实事求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得中国式表达。
邓小平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得实际出发,在“实事求就是”前加上“解放思想”,这就深化了实事求就是得内涵。
1、“实事求就是”得提出“实事求就是”原就是一个成语。
最早语出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就是。
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
”唐人颜师古注:务得事实,每求真就是也。
“其原意就是指忠史实,避免主观偏见面严谨治学态度。
毛泽东于1941年在《改造我们得学习》中,对“实事求就是”这一成语进行了改造与升华,赋予它以崭新得哲学涵义。
她说,对待马克思主义要采取实事求就是得态度,“‘实事’就就是客观存在着得一切事物,‘就是’就就是客观事物得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就是我们去研究。
”2、“实事求就是”就是我们党得思想路线,也就是指导我们得工作方法与思想方法。
毛泽东首先把“实事求就是”确立为党得思想路线。
坚持这一思想路线,关键就是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得关系。
毛泽东反复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得普遍原理与中国得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得中国化。
在这个问题上,要反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两种偏向。
3、解放思想与实事求就是得关系邓小平指出,在改革开放得新时期,要坚持实事求就是,就必须解放思想。
她说:“我们讲解放思想,就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与主观偏见得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这样做得目得就是要通过解放思想,“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从而达到实事求就是。
不解放思想,头脑被教条主义得框框禁锢着,就会发生“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得现象。
因此,要在实践中坚持实事求就是,就必须首先在观念上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就是得前提。
但解放思想又必须立足在实事求就是得基础之上,而不能从主观意志出发,随心所欲地胡思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