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建构区游戏的指导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区游戏的指导策略
1.让幼儿了解建构游戏的基本方法。
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规划出各种建构游戏在一段时期内的基本玩法,包括一些必要的游戏常规,以便有效地指导幼儿游戏。如:小班幼儿在建构游戏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先练习堆高。开始游戏的时候为幼儿提供一种材料,避免游戏材料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易拉罐,让幼儿尝试堆高,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积累堆高的经验。幼儿通过反复尝试,就会发现堆高的时候把易拉罐按照一个方向一个个套在一起会比较牢固。当幼儿第二次尝试堆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给予幼儿数量上的自主选择权,让幼儿尝试突破将5个以上的易拉罐堆高,幼儿堆高以后,就会发现太高很容易倒掉,他们自然就会想办法将几个易拉罐堆在一起,那样就会比较牢固。这样,就需要老师引导,教会孩子围圆的技能,当孩子有了几次自由搭建的机会后,他们掌握堆高和围圆的技能后,就可以给孩子一定的游戏情境,比如说搭建阳光城市、小动物的家,根据游戏的需求推进目标,渐渐让孩子学会一些基本玩法。
小班的孩子,在建构区里游戏的时候,常常会没有目的地去选择材料,直至把建构区所有的材料都用完,他们更多地会去关注自己可以拿哪些材料而忘记自己的建构目标。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一些游戏常规,比如说:拿一个小篮子,装上自己需要的材料,小篮子里材料都搭建完了,再去取材料,游戏结束的时候,可以保留建构作品,但是要将多余的材料送回去。在建构区,为幼儿贴上固定的材料标志,这样幼儿就知道将玩具归类。只有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才能更好地提升游戏质量。
2.有目的地观察分析幼儿游戏动机和兴趣需要。
观察是有效指导的前提,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兴趣点,了解他们想搭什么,用什么搭,怎么搭,提一些必要的建议,为幼儿完成搭建提供便利的条件。
教师的观察过程要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中,通过观察孩子一定时期内的兴趣点,及时把握幼儿随机生成的兴趣需要,从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有效的引导,应有意识引导全体幼儿进行观察、关注新鲜事物,拓宽幼儿的知识经验,以调动全体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
如在幼儿练习堆高技能的时候,因为阳光城市离幼儿园比较近,而且高高的建筑群让幼儿一目了然,因此,我们在幼儿掌握堆高和围圆技能后,就给孩子创设了一个阳光城市的情境,让幼儿搭建。一次我在观察他们搭建,那次孩子们搭建好了几个高高的建筑群后,住在
阳光城市的豆豆忽然说:“阳光城市外面有一个围墙的,那样小偷就进不来了。””那我们也来搭一个大大的围墙,好吗?”我的提议得到大家的认可,孩子们很快就找来材料搭建围墙,围墙搭建好了,孩子们很有成就感,就在这个时候,调皮的奕奕忽然扮演成大灰狼的样子说:“我是灰太狼,我要来抓小羊!”说完就把围墙推倒了。他的行为激起大家的公愤,孩子们气愤地推拉着他,“这里是阳光城市,不是羊村!”“这里就是羊村,我要来吃喜羊羊!”奕奕仍旧坚持自己的意见,我在一边观望,想看看孩子们是怎样解决的。其其看了看自己搭建的高高的建筑群说:“这里不是羊村,是狼堡!”“对,是狼堡!”孩子们纷纷同意,确实,那座建筑物与其说像阳光城市,更像动画片中的狼堡。第二天,孩子们不再认同我的要求,纷纷搭建起了“狼堡”。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深受孩子们喜爱,刚好在思考下一个建构主题的我受到启发,“羊村和狼堡”也就随着孩子们的需求而产生。
3.把握年龄特征及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
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及个性特征,根据建构游戏发展目标合理指导,做到因人施教,因年龄施教。
在指导小班幼儿游戏的时候,我们常用“情境描述”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如:“狼堡被闪电击中了,我们再来搭个狼堡吧!”指导方法也尽量让幼儿多模仿,教师参与力度稍微要大一些。而大班幼儿,更多地需要满足创造的需求,孩子们更关注自己的兴趣所在,对建构的具体内容和细节都会产生强烈的兴趣。如搭建房屋的时候,小班孩子搭建房屋,屋顶常常会比较简单,用一个月饼盒就可以盖在支撑点上,只要牢固即可。而大班幼儿,逐渐对房屋的内部构造有了浓厚兴趣,屋顶放在上面,看不见里面的内部构造,所以他们会对透明的有机玻璃更加青睐。如大班孩子在搭建海底隧道的时候,不满足于外部的建构,他们会在建筑物里面放上各种海洋生物,然后屋顶会选择透明的有机玻璃,可以清楚地看见隧道里面的生物。
孩子的个性不同,他们在游戏中都会有自己的个性表现。如:我班的奕奕小朋友常常会喜欢把同伴的建筑物推倒,感受材料忽然倒塌的快乐,以至于建构区的孩子们看见奕奕过去就会紧张。有一天,奕奕路过建构区,豆豆非常紧张地跑到我身边:“老师,快把奕奕带走,他会把我们搭的狼堡推倒的!”看着他们那样防备奕奕,我觉得要好好引导他们,否则奕奕对于同伴的排斥会显示出更加抵触,于是我就拿出几块垫子,对奕奕说:“今天灰太狼要做一个推倒房子的实验,这里是它的实验室,你在这里负责把房子搭高,然后推倒,看看什么样的房子最容易倒。”奕奕开心地在垫子上玩起了实验,我告诉他:只有实验室的房子能推倒,其他地方的房子不能做实验。奕奕满足了他的游戏需求,也就不再跑去推同伴的房子了。
很快,他的实验还吸引了其他孩子,他们跑上去和他一起搭建,一起推倒,游戏气氛非常和谐。
4.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是游戏的玩伴和支持者。
教师在游戏中应该是孩子最好的玩伴,并与幼儿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关注幼儿的游戏过程,分析其游戏行为,发现他们一件的困难,记录他们成功的做法,再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和幼儿不同的个性特征,进行启发性指导。
当孩子在游戏中遇见困难,教师就可以以游戏伙伴的身份介入游戏,让他们在自然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启发性引导代替指令,使幼儿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为幼儿提供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教师的指导要抓住时机,适时介入,如果过早地进行指导,会让幼儿失去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介入晚了,幼儿面对困难、挫折,无法解决,就会失去对建构活动的兴趣。
如在大班建构活动美丽的天目湖里,我们请美工区的孩子画了很多人,放到建构区做游客,但是这些人怎么固定呢?建构区的孩子把人往地面上一放,看了看对美工区的孩子说:“这是在睡觉,不是旅游。”有的孩子就把小人插在材料中间,结果不小心碰一下小人就掉了下来。怎么办呢?看着他们犯愁的样子,我点点海洋世界里面的小鱼,“那些小鱼怎么就那么牢固呢?”那些小鱼都用一块小积木固定住,所以就比较牢固。孩子们一下子领悟了,他们找来透明胶和方形积木,和美工区的孩子一起把小人固定在上面,聪明的黄恩启看着小积木,对我说:“老师,我家里有很多麻将牌,我明天带来进来,把小人贴在上面一定会很牢。”这样,我的一句话,既帮着孩子解决了问题,又加强了孩子区域之间合作意识的培养。
5.运用多种手段,有针对性地解析幼儿建构游戏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为了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建构游戏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我们以班组为单位成立了建构课题组,课题组成员在游戏实践中运用了集体观察、个案跟踪、不同年龄段的对比和记录分析等多种手段,参与研究的人员多了,智慧也就在碰撞中产生。我们每个班级都有课题组成员,每个班级都会根据自己班级情况选择游戏重点进行研究,有的老师研究建构游戏的环境创设,有的老师研究孩子建构区习惯的培养策略,还有的老师探究建构区材料的提供和选择。老师们在游戏中随机进行观察记录,养成观察的习惯,针对观察记录写出分析判断,以提高自己的幼儿游戏表现研究分析的能力。经验相互进行分享,带着孩子们串班观摩,既让孩子们开阔了视野,也提升了老师们的专业能力。
(1)生活经验是建构游戏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