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游憩者对城市公园森林游憩环境特质的行为响应——以荆州市城市公园为例

游憩者对城市公园森林游憩环境特质的行为响应——以荆州市城市公园为例

游憩者对城市公园森林游憩环境特质的行为响应——以荆州市城市公园为例薛兴华【摘要】以荆州市城市公园为例,强调在自然、人文、设施、区位、历史沿革等因素的综合效应下,作为城市居民日常森林游憩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公园往往呈现出一定的游憩环境特质.通过对荆州市不同环境特质城市公园游憩者行为的实证分析,得出了不同游憩环境特质的城市公园在游憩者组成、停留时间、游憩活动内容上的差异性,表现出游憩者对环境特质的适应性.游憩吸引物和游憩需求的分布表现出了游憩者对公园环境特质的感知,而游憩满意度分布所揭示的游憩者体验价值与城市公园的环境特质具有一致性.%By taking city parks of Jingzhou City as an example, city parks, as a primary place for citizens' daily forest recreation, should present a certain recreational environment feature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 of nature, humanity, facilities, location and historical evolution. Thr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recreationists' behaviors of city parks with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haracters, it has obtained the difference of city parks in the composition of recreationists, staying time, and contents of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and that recreationists appear to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al characters. Recreational attractions and recreational demands have manifested recreationists' perception of the parks' environmental characters. The distribution of recreation satisfaction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experience value of recreationists an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s of city parks are consistent.【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4页(P2828-2831)【关键词】城市公园;森林游憩;环境特质;荆州市【作者】薛兴华【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荆州 434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3;F592综合性绿化城市公园(以下简称城市公园)往往是建成区城市森林的主体,也是城市居民日常性森林游憩活动的主要场所,其游憩服务功能日益引起规划、建设和研究领域的重视,但是目前国内对城郊森林游憩问题已取得了一定的认识[1-7],有关城市公园的森林游憩的研究则较少涉及。

建成环境对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进展与思考

建成环境对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进展与思考

建成环境对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进展与思考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成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

其中,建成环境对体力活动的影响成为了公共卫生、城市规划、交通设计等多个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建成环境对体力活动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将首先介绍建成环境的基本概念及其对体力活动影响的理论基础,然后重点分析不同建成环境特征对体力活动的影响及其机制,最后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和思考。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之间的关系,为构建更加健康、宜居的城市环境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建成环境对体力活动的影响建成环境,即人类建设活动所塑造的物理空间,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交通设施、公共空间等多方面因素,对人的体力活动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健康促进和城市规划的紧密结合,建成环境对体力活动的影响成为了研究热点。

城市规划的布局结构直接影响人们的出行方式。

例如,紧凑的城市形态和混合的土地利用能够减少长距离出行,增加步行和骑行的机会。

相比之下,蔓延式的城市扩张会导致交通拥堵和出行距离增加,降低人们进行体力活动的意愿。

交通设施的设计也会影响体力活动的水平。

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覆盖范围决定了人们是否愿意选择步行或骑行至公交站,而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的完善程度则直接影响步行和骑行的舒适度与安全性。

公共空间的质量对体力活动也有显著影响。

良好的公共空间设计可以吸引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如公园、广场和步行街等。

这些地方不仅提供了进行体力活动的场所,还能促进社交互动,增强社区凝聚力。

建成环境对体力活动的影响机制复杂多样,不仅涉及物质空间的布局和设计,还与政策导向、社会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未来的研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提出更加全面和有效的策略,以促进人们的体力活动水平,改善健康状况。

建成环境对体力活动的影响不容忽视。

通过优化城市规划、交通设施和公共空间等方面,可以创造更加宜居和健康的城市环境,促进人们的体力活动,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基于环境改善的城市公园选址——以房山区多建绿色公园为例

基于环境改善的城市公园选址——以房山区多建绿色公园为例

城市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多种生态服务和社会服务,如改善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景观、增加居民休闲娱乐空间等。

因此,城市公园的选址对于城市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园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缺、功能需求多样化等挑战,城市公园选址应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生态系统的协调性、居民的满意度等因素,以实现城市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公园选址一直备受关注。

早期,城市公园选址侧重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城市公平和可达性等因素[1-3],这些因素主要从城市公园的空间分布和服务范围角度出发,旨在保证城市公园的建设可行性和分布相对的公平性,满足城市居民基本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公园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不仅关注城市公园的建设可行性和分布相对的公平性,还关注城市公园的功能和效益。

因此,选择城市公园位置会考虑更多因素,如生态保护[4-6]、娱乐休闲[7-8]、社区服务[9]、文化教育[10]、城市防灾功能[11-12]等。

从城市公园的功能和效益角度出发,提升城市公园的综合价值,满足城市居民多元需求。

尽管城市公园的生态保护功能已经得到充分重视,但从城市整体环境改善出发研究公园选址相对较少。

公园含有大量绿地,可减轻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缓解洪涝灾害,对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抵御自然灾害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的城市公园选址研究多数是从单个公园角度进行,缺乏城市公园选址对区域环境影响和贡献的分析和评价。

本研究以北京市为例,探讨在北京市西南地区(房山区)建设公园对大气污染区域传输、水污染防治和城市防洪等环境保护方面的潜在积极影响。

1房山区基本状况房山区位于北京城西南,南部和西部分别与河北涿州市和涞水市、易县毗邻,处于我国燕山下降带西山拗褶区一部分。

区域内地形错综复杂,从西北向东南分别是中山、低山、丘陵、冈台地和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区,西部山区年均降水量674.9mm,平原地区年均降水量670.4mm。

国内外历史街区对比分析研究汇总

国内外历史街区对比分析研究汇总

国内外历史街区对比分析研究汇总(一)
览,胡同文化节等。

区的保护尤为重要。

保留历史延续性的街区洋溢着生活的活力。

上图为自中心纪念碑处向外放射状伸展的两条街道。

1974年,七暑区被宣布为伦敦的历史保护区域,伦敦人开始细心地在维护七唇区的魅力。

卢森堡公园香榭丽舍大道
塞纳河
古罗马斗兽场
西安古城墙钟楼广场
芝加哥的唐人街历史城区水上建筑
新颖的规划首都的建设,
加大设计理念,整体规划,
园林
为主。

造成发展后劲不足。

民俗:快摇船。

城市综合公园主体使用人群调研报告正文

城市综合公园主体使用人群调研报告正文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休闲时间更加宝贵,曾在人们的休闲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城市公园,似乎逐渐退出了主体的城市生活,面临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准确定位等一系列问题。

另外,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大面积的城市空间,对其充分有效的利用也是节约土地资源的要求。

那么,如今的城市公园实际使用状况是怎样的?其使用主体和活动内容等较多年前是否发生了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了这次调研。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曾经在人们的休闲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城市公园,目前的使用状况却差强人意。

为了准确掌握其使用现状,我们选取城市中心地区主要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访谈等方法,对其使用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

随着调查的深入,我们发现城市公园的使用主体已由建成之初的全体市民,转变为参加晨练的中老年群体,而公园自身的变化远远落后于此。

因此,我们对中老年晨练群体在公园使用过程中的特点及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研究,并针对产生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现有使用人群提供更好的环境,同时提高公园的吸引力,为更多市民使用公园创造条件。

【关键词】城市综合公园使用现状及问题晨练中老年人群调研基本情况说明1-1调研的目的与意义现阶段,我们调查城市公园的使用现状,分析造成此现状的原因,以及了解民众对城市公园的态度和期望,以便为今后的更新改造和具体设计提供有效的依据和引导;以期合理有效利用城市资源,创造符合市民需要的公共空间及良好的城市环境,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1-2调研的对象、过程与方法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共进行了两轮三个层次的调研,由面到点,层层深入,以期较全面透彻的掌握城市公园及其主要使用人群的使用状况和存在问题。

2-1市民对城市公园的需求现状在全市性的随机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发现天津市民对综合性城市公园的需求较低,“逛公园”已基本退出了大多数中青年人的休闲娱乐生活,公园目前的使用主体集中为两项——学龄前儿童以及中老年人(见图1、2)。

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

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
目前,可达性评价的主要方法有缓冲区法、最小邻近距离,具体的测算方法以及优劣势对比等信息见表1。由于两步移动搜索法同时考虑了需求点及供给点,比较灵活,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都以此为切入点研究,魏治[4]等使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对沈阳市中心城区的绿地可达性进行评价,该研究以街道中心为居民点,容易忽略在搜索域中的实际居民点的需求,并且没有考虑到不同类型绿地对居民点的吸引力。因此本文基于上述缺陷,采用改进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对深圳市南山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进行评价。
摘要
城市公园绿地是居民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公共服务资源,其配置是否合理是城市规划的关注重点,而可达性可以用来评估公园绿地空间分布的合理性。传统对于可达性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基于问卷调查和实地测量数据,其成本高昂、时效性差,有必要用一些方便采集、成本低、时效性强的数据替换传统的数据进行研究。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海量出租车数据、手机信令、GPS定位等反映个体行为的地理时空大数据,这些数据使深入研究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成为可能。基于此,本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区作为研究区域,探究了宏观视角下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技术,设计了微观视角下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方法,发展了供需平衡视角下的城市公园绿地公平性评价机制。研究发现南山区公园绿地中部区域可达性较好,而周边可达性较差。本研究创新、提高了城市绿地功能评价体系,为南山区绿地规划提供了决策支持。
空间可达性的概念由Hansen WG首次提出,并将其定义为网络交通中各节点相互作用的机会大[2]。目前可达性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大都认为指居民从空间中任意一点到达目的地的难易程度,反映了人们克服费用、出行距离、路途时间等空间阻力到达目的地的愿望和能力的定量表征。国外关于可达性的理论,最初是从公共资源设施的选址和布局开始的,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可达性运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可达性的度量方法也多种多样。每种方法各有优劣,但至今尚未有一种方法可以涵盖可达性的全部信息。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俞孔坚等人首次将可达性的概念引入到公园绿地的研究当中,并详细分析了景观可达性的原理及模型[3]。国内可达性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在借鉴国外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到实践层面,较少结合实际情况对理论进行创新或深化。

城市公园调研报告

城市公园调研报告

城市公园调研报告《城市公园调研报告》背景介绍: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城市公园的建设和管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全面了解城市公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城市公园的调研。

调研内容:我们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园进行了调研,主要包括公园的规划设计、绿化情况、设施配套、管理运营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相关资料搜集,全面了解了这些公园的情况。

调研结果:1.规划设计:大多数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比较合理,充分考虑到了市民的休闲需求和健康活动。

但也有一些公园由于规划不足,导致了空间利用不合理的问题。

2.绿化情况:城市公园的绿化情况也比较良好,大部分公园都有一定的植被覆盖和花草树木种植。

但也存在一些公园绿化不足的情况。

3.设施配套:城市公园的设施配套比较齐全,可以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包括健身器材、休息凳、儿童游乐设施等。

但也有一些公园设施老化严重,需要更新维护。

4.管理运营:城市公园的管理运营也比较规范,有专门的管理团队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

但也有一些公园管理不善,存在安全隐患和环境卫生问题。

结论与建议: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了城市公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总结出了一些建议。

建议加强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适度增加绿化比例,提高城市公园的环境品质;加强设施配套更新和维护工作,提高城市公园的服务水平;加强公园管理力度,提高公园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总的来说,城市公园的建设和管理还有待加强,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为市民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希望我们的调研报告能够对城市公园的发展和管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中外园林对比案例

中外园林对比案例

中外园林对比案例1. 中国——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精致、迷人的设计而闻名。

苏州园林注重自然与人工的结合,通过精心安排的景观、石雕、假山、水池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雅致的氛围。

苏州园林的特点是注重空间布局和光线的运用,使人感到宁静、放松。

2. 英国——凡特公园凡特公园是英国最著名的园林之一,被誉为“英国园林之母”。

凡特公园以其宏伟的庄园、浪漫的湖泊、多样的花卉和植物而闻名。

凡特公园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通过精心打造的花坛、喷泉和雕塑,营造出一种优雅、浪漫的氛围。

凡特公园的特点是注重花卉的种植和庭园的布局,使人感到愉悦、舒适。

3. 法国——凡尔赛宫花园凡尔赛宫花园是法国最著名的园林之一,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园”。

凡尔赛宫花园以其宏伟的建筑、精美的雕塑和华丽的花卉而闻名。

凡尔赛宫花园注重对对称和比例的追求,通过精心修剪的树木、花坛和喷泉,营造出一种庄重、华丽的氛围。

凡尔赛宫花园的特点是注重建筑和雕塑的配合,使人感到肃穆、庄重。

4. 日本——岚山竹林岚山竹林是日本京都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以其壮观的竹林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而闻名。

岚山竹林注重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通过精心设计的小径、庭院和庭园,营造出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

岚山竹林的特点是注重竹林的种植和布局,使人感到神秘、宁静。

5. 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纽约中央公园是美国最著名的城市公园之一,以其广阔的草地、湖泊和多样的植物而闻名。

中央公园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通过精心设计的步道、广场和花坛,营造出一种活力、欢乐的氛围。

中央公园的特点是注重公园的开放性和多功能性,使人感到活力、愉悦。

6. 意大利——梵蒂冈花园梵蒂冈花园是意大利最著名的花园之一,位于梵蒂冈城墙内,以其宁静的环境和精美的植物而闻名。

梵蒂冈花园注重对自然和文化的保护,通过精心设计的花坛、喷泉和雕塑,营造出一种宁静、庄重的氛围。

梵蒂冈花园的特点是注重宗教和文化的融合,使人感到庄严、肃穆。

综合性城市公园生态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综合性城市公园生态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综合性城市公园生态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

城市公园不仅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态价值。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公园面临诸多问题,如城市公园规划不科学、建设质量不高、管理不规范等等。

这些问题导致城市公园的生态功能难以发挥,生态破坏逐渐加剧。

因此,如何实现城市公园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和生态建设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性城市公园生态设计的方法与应用,以提高城市公园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实现城市公园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 研究内容(1) 城市公园的生态功能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深入探讨城市公园的生态功能,包括绿地气候调节、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2) 综合性城市公园生态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基于城市公园生态功能需求,探讨如何进行综合性城市公园生态设计,以优化城市公园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公园的生态效益,包括生态景观设计、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设计等方面。

(3) 综合性城市公园生态设计的应用选取实际城市公园作为案例,通过对比分析,探讨综合性城市公园生态设计的应用效果,并提出设计策略和建议。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对比分析等方法,对综合性城市公园生态设计进行深入研究。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推动城市公园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城市公园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为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提供借鉴。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和谐与稳定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五、研究进度安排时间安排:第一阶段:文献研究(2个月)第二阶段:实地调研(3个月)第三阶段:数据分析与对比(3个月)第四阶段:撰写论文(2个月)六、预期成果综合性城市公园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效果,形成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并可为相关领域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基于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口袋公园设计探讨

基于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口袋公园设计探讨

基于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口袋公园设计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口袋公园设计。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低碳理念成为了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重要方向。

口袋公园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绿地形式,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休闲、娱乐和生态功能,并有效减少碳排放。

本文分析了城市口袋公园的设计原则,包括可持续性、多功能性和社区参与。

通过案例研究和对比分析,提出了一些设计策略,如合理利用垂直空间、引入自然元素和采用可再生材料等。

关键词:低碳理念,城市口袋公园,设计原则,可持续性,社区参与。

关键词:低碳理念;城市口袋公园;设计原则;可持续性;社区参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低碳理念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探讨了基于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口袋公园设计,这一新兴绿地形式将休闲、娱乐与生态功能融合于有限空间中,有效减少碳排放。

在引入自然元素、利用垂直空间和可再生材料等设计策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口袋公园的可持续性、多功能性和社区参与。

通过阐述这些关键点,本文旨在激发读者对于低碳城市发展和创新绿地设计的兴趣,为口袋公园设计提供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基础。

一、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口袋公园设计原则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空间有限和环境压力增大的挑战,而低碳理念作为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重要方向,对于城市口袋公园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节将探讨在低碳理念下,如何制定城市口袋公园设计原则。

(一)可持续性是低碳城市口袋公园设计的核心原则之一。

设计应考虑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能源节约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和水资源管理,口袋公园能够发挥其生态功能,提供自然降温和净化空气的效果。

其次,多功能性是设计口袋公园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由于空间有限,城市口袋公园应当满足多种需求,如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社交交流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精心布局,合理安排设施和空间功能,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公园环境调查分析报告3篇

公园环境调查分析报告3篇

公园环境调查分析报告3篇【篇一】公园环境调查分析报告前言千灯湖是属于城市中轴线大型综合公园,位于佛山市南海区。

该公园由一境外公司完成规划方案,建成之初就其形式、营造方法、设计理念等都有不少给人耳目一新之处。

对这些异同之处,也产生了一些争议,既得到部分人好评,又受到部分人批评。

目前,公园投入使用3年多了,其实际使用效果如何?实际使用中存在哪些优点和缺点?本文着重对千灯湖公园使用者进行实地调查,并在调查结果基础上加以分析研究得出一些结论,希望这些结论对大型绿地空间的设计、建设有一定参考意义。

一、概况千灯湖公园(图1)位于南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的中心位置,处在由南七路、南八路、海三路、海八路围合成的中轴线开放空间中。

属于城市中轴线大型综合公园。

长3㎞多,宽260m左右,占地约70hm2,其中湖面面积约19hm2。

千灯湖的整体空间骨架是“挖湖堆山”而来,中部形成长3㎞的宽阔湖面,周边是高4-5m的山体围合。

绿化空间:大部分植物集中在山体上的自然、多层次式的树群式栽植中。

结合瀑布配置有别于其它地段的水边植物,密集而生长烂漫,充满潺潺流水的野趣;位于千灯湖南入口附近的几个可进入的小岛,采用自然式栽植,浓密的灌木配以或散或聚的塑石,凭添许多趣味。

公共活动空间:主要是由环湖的游步道把与周边山体结合的掩体商业建筑、管理房等,以及各个节点如迷宫小广场、塑石山谷、市民广场、步道相应局部扩大的休息空间、廊架等相连组织成有序又变化多样的公共活动空间;其次是沿山体顶部安排了园路连接组织一些观景平台及节点,平台和节点上安排了廊架、灯塔等构筑物,既充实、限定了节点空间,又能形成标志物起到控制和组织全园景观空间的作用。

交通空间:全园共设有8个出入口通向城市干道,完全是开放性的,仅市民广场入口设有独立停车场空间。

入口的开放不仅是空间的开放,而且是心理感受上的真正开放。

公园与城市干道相交的几个交叉口都与公园形成一体化设计。

视觉文化空间:包括视景、天际线、历史文化因素等。

沙坪坝公园调研报告

沙坪坝公园调研报告

公园设计前期之——沙坪坝公园调研调研人:翁庆娜张强调研时间:2014.3.15调研地点:沙坪坝公园目录1.公园概况分析1.1.公园基本情况1.2.公园的历史沿革1.3.公园区位分析2.外部条件分析2.1.周边道路交通2.2.周边用地性质2.3自然条件3.内部条件分析3.1.公园地形分析3.2.功能分析3.3.交通组织3.4.人工设施3.5.感官分析3.6.人群活动分析4.公园运营管理5.总结1.公园概况分析1.1公园基本情况沙坪公园是重庆市一级达标公园,始建于1957年,占地258亩,绿地率76%,是一个以植物造景为主,集游览、休闲、娱乐、健身、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群众文化公园总平面(手绘)公园,是城市居民的天然氧吧。

1.2历史沿革沙坪公园前身是民国时期树人小学创始人,开明绅士杨若愚的私家花园——“愚庐”为基础改建而成的。

“愚庐”又称杨家花园,建成于1937年,面积2.1公顷,解放初期曾为中央重庆市第三区委员会所在地。

1953年重庆市人民政府为丰富沙区人民文化生活,选定在此修建公园。

1957年4月13日,公园对外开放,土地面积12.6公顷,其中游览面积2.34公顷。

1966年10月“文化大革命”期,沙坪公园称为红卫兵接待站。

管理机构处于瘫痪状态,临近一些单位趁机在园内立杆架线,砍伐树木,堆放物资。

1971年,修建湘渝铁路时,征用公园北部土地1.8公顷,又“借用”近3公顷,致原大门、百花岛、八角亭景点被毁。

1977年10月公园重新对外开放。

1981年后,公园扩大建设规模,公园面貌有了明显改观。

园内西南角人工湖岸的一处缓坡上有一座400余名红卫兵的墓葬群。

1993年改建为实景微缩景观一世界风光公园,设景观风情园及游乐场两部分。

1.3区位分析沙坪公园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毗邻市中心,在沙坪坝区中心西侧,紧邻沙坪坝火车站,北临沙坪坝重要商圈三峡广场,西傍邻歌乐山,东依平顶山,是一个人流量比较集中区位图的地带。

基于GIS_的天水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

基于GIS_的天水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

收稿日期:2024-01-15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创新基金项目(2023A-247)ꎻ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自然科学基金项目(GSLY2022-A06)ꎮ第一作者:廖永峰(1979-)ꎬ男ꎬ汉族ꎬ甘肃徽县人ꎬ硕士ꎬ副教授ꎬ主要从事林业及林业3S技术应用与研究ꎮ基于GIS的天水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廖永峰1ꎬ2㊀张建鹏2(1.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ꎬ甘肃天水741020ꎻ2.甘肃农业大学园林工程学院ꎬ甘肃天水741020)[摘㊀要]㊀本研究以天水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作为研究对象ꎬ结合天水市遥感影像图㊁道路网交通图㊁人口数量分布图㊁主要公园绿地分布图等ꎬ利用ArcGIS网络分析功能ꎬ对步行㊁骑行㊁机动车三种出行方式下ꎬ公园绿地的服务面积及服务人口以及不同城区公园可达性进行对比分析ꎮ其步行方式下5min内的公园绿地服务面积比平均为4.16%ꎬ15min内的服务人口比为平均为39%ꎻ在骑行方式下10min内仍然有15%居民无法到达公园及机动车方式下5min内依然有40%公园绿地无法到达ꎮ[关键词]㊀天水市ꎻ公园绿地ꎻ可达性ꎻGIS中图分类号:TU986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303(2024)02-0008-05AccessibilitytoUrbanParkGreenSpaceinTianshuiBasedonNetworkAnalysisLiaoYongfeng1ꎬ2㊀ZhangJianpeng2(1.GansuForestryTechnoloicalCollegeꎬTianshui741020ꎬGansuꎬChinaꎻ2.GansuForestryPolytechnicCollegeofLandscapeEngineeringofGansuAgricultureUniversityꎬTianshui741020ꎬGansuꎬChina)Abstract:ThisstudyfocusesontheparkgreenspacesinthecentralurbanareaofTianshuiCity.ByutilizingremotesensingimageryꎬroadnetworkmapsꎬpopulationdistributionmapsꎬandmajorparkgreenspacedistributionmapsꎬalongwiththeapplicationofArcGISnetworkanalysisꎬacomparativeanalysisisconductedontheserviceareaꎬpopulationservedꎬandaccessibilityofparkgreenspacesforpedestriansꎬcyclistsꎬandmotorizedvehicles.Theaveragearearatioofparkgreenspacewithin5minis4.16%ꎬandtheaveragepopu ̄lationratiowithin15minis39%ꎻ15%ofresidentscannotreachtheparkwithin10minand40%oftheparkgreenspacecannotbereachedwithin5minofmotorvehiclemode.Keywords:TianshuiꎻurbanparkgreenspaceꎻaccessibilityꎻGIS城市公园绿地作为现代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公共基础建设ꎬ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提高ꎬ城市所面临的问题也在不断地增加ꎬ城市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ꎬ人们对城市公园的可达性需求不断上升ꎮ在城市建设分布范围内的公园ꎬ服务的人口数量ꎬ以及公园的布局方式ꎬ直接对城市的环境质量改变和居民的生活条件改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ꎮ公园的服务体现在城市居民休憩㊁娱乐ꎬ游玩等重要空间ꎬ具有生态㊁美化㊁社会等多种功能[1]ꎮ衡量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成为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ꎬ在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中ꎬ应该主要考虑居民是以步行㊁骑行及机动车到达公园的时间ꎬ以及一些无法到达的盲点都是应该考虑的ꎬ步行方式的可达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城市道路交通的发达程度及城市公园绿地的布局合理性[2]ꎮ建立健全不同交通方式的出行机制ꎬ有利于提升居民短时间到达公园绿地的安全性和便捷性[3]ꎮ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ꎬ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ꎮ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为城市绿地建设提供决策支持ꎬ对提高城市公园绿地的利用率ꎬ更好地发挥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服务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ꎮ城市公园绿地的优化需要根据现有公园绿地的分布㊁居民点及道路交通状况ꎬ并基于城市总体规划ꎬ为实现城市发展目标与可持续化发展结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整体优化ꎬ使得城市公园绿地的布局规划具有合理性且发挥效能的最大化ꎬ方便城市居民的日常使用[5]ꎬ为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6]ꎮ目前可达性研究的主要方法为缓冲区法ꎬ引力模型法ꎬ最小邻近距离法ꎬ费用加权距离法[7]ꎮ例如最小邻近距离法ꎬ它是基于距离阻力的基础计算居民点与公园的最短直线距离[8]ꎮ本文以天水市中心城区为例ꎬ利用GIS网络分析法ꎬ通过步行㊁骑行㊁机动车三种出行方式的可达性结果并结合人口空间分布图[9]ꎬ并以服务面积和服务人口作为评价指标ꎬ对研究区域内的公园绿地可达性进行评价ꎬ希望能对未来天水市城区的公园绿地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依据ꎬ为城市公园绿地布局优化进行有益的探索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研究地域概况天水市隶属于甘肃省ꎬ位于甘肃省东南部ꎬ区域范围为104ʎ35ᶄ~106ʎ44ᶄE㊁34ʎ05ᶄ~35ʎ10ᶄNꎮ以西秦岭为分割线ꎬ北部地区面积11673km2ꎬ占全市总面积的81.49%ꎻ南部地域面积2652km2ꎬ占全市总面积的18.51%ꎮ总面积14325km2ꎮ本文选取了天水市建城区作为研究区域ꎬ是天水市的政治㊁经济㊁文化㊁科技及交通运输的中心ꎬ建城区面积为73km2ꎬ城区总人口138.01万人ꎮ近年来ꎬ天水市城市绿化建设工作坚持 节约优先㊁保护优先㊁生态优先㊁科学建绿 的原则ꎬ努力扩绿增绿ꎬ打造生态园林ꎬ城市绿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ꎮ截止2019年底ꎬ全市绿地面积为1968.01hm2ꎬ绿地率35.14%ꎻ绿化覆盖率39.49%ꎻ新增各类绿地面积29.45万m2ꎬ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8m2/人ꎮ1.1.1㊀数据来源与处理下载天水市影像地形图ꎬ利用ArcGIS软件对影像图进行矢量化处理ꎬ在此基础上ꎬ以地形图㊁人口㊁公园㊁绿地等相关数据ꎬ采用ArcGIS软件创建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多边形数据集ꎬ结合shp.图层ꎬ获得公园绿地空间的几何面积㊁公园名称㊁公园类型㊁公园周边等基础信息ꎬ并以此为结果ꎬ以点状数据为基础ꎬ分别构建天水市城市公园绿地ꎬ以及天水市城市道路数据库ꎬ下载天水市2022年高分辨率遥感图进行地理配准ꎬ对道路shp.文件进行提取㊁剪切等处理ꎬ补充完善道路系统ꎮ依托GIS网络分析模块(NetworkAnalyst)[10]ꎬ以城市公园绿地的实际出入口为目标ꎬ通过实现可达性研究区域的划分ꎬ计算不同等级的道路下居民到达城市公园服务覆盖范围ꎮ1.1.2㊀公园绿地数据通过ArcGIS软件绘制出公园绿地㊁河流㊁道路等图层ꎬ更深入得到天水市公园绿地的具体布局及分布数量的范围和大小ꎮ图中我们可以得到公园绿地分布并不合理ꎬ通过以渭河ꎬ籍河成带状分布ꎬ公园绿地功能结构单一ꎬ数量少ꎬ难以覆盖城区所有居民ꎮ其中ꎬ秦州区分布有各种类型的公园ꎬ综合性公园也仅仅只有一个ꎬ这与麦积区综合公园一致ꎮ在这些公园的分布中ꎬ多呈现出以人文景观类型的绿地ꎬ难以形成综合型公园绿地ꎮ从天水市整体公园绿地布局中ꎬ可以从综合型公园绿地入手改进公园的服务方式ꎮ因为公园多呈现出以河流的走向为布局的方式ꎬ面积本身不会太大ꎬ同时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ꎬ向四周辐射的范围有限ꎬ居民到达公园绿地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就相应的上升ꎮ在今后的建设中可以考虑增加绿地数量ꎬ将道路两旁的绿地加以利用建设ꎬ配套居民休闲设施ꎬ增加公园绿地的入口ꎬ同时建设相应的停车场ꎬ以提高居民到达公园绿地体验感ꎬ详见表1ꎮ表1㊀天水市两区公园绿地统计表公园类型各类公园绿地面积(km2)综合型公园天水市人民公园20502.6带状公园天水湖公园119365.86历史名园玉泉观58115.94历史名园伏羲庙16750.76纪念意义公园天水文庙8819.64历史名园南郭寺78562.16儿童公园成纪儿童公园33758.56风景名胜公园北山公园68026.26带状公园翠湖公园356404.45社区公园青牛园21203.1纪念意义公园龙园9874..36综合型公园马跑泉公园223542.69专类公园诸葛军垒公园19138.84观赏公园中日友好公园11174.22专类公园世纪中央公园3837.91动物园天水市动物园8545..121.1.3㊀路网数据图1㊀城区路网分布图㊀㊀在现有的路网下ꎬ我们到达公园存在一定阻力ꎬ无论是步行ꎬ骑行还是机动车到达公园绿地都存在ꎮ天水市道路系统划分成快车道㊁主干路㊁次干路㊁支路ꎮ同时我们还需考虑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在可达性方面利用路网到公园的时间及成本ꎮ不同方式下年轻人到达公园绿地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最少ꎬ路网的阻力影响也最小ꎻ中年人在到达公园绿地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次之ꎻ老人花最多的时间才能抵达公园绿地ꎬ成本最大ꎮ这里我们考虑的是路网下的阻力所造成的对不同人群的影响ꎮ在不同层级下的路网ꎬ人们所能到达的时间各不相同ꎬ通达性表现程度不一ꎮ路网通达性表现出人们的出行意愿ꎬ同时可以反应出不同类型的公园绿地对不同人群的需求ꎮ路网通达性高的公园绿地吸引力越高ꎬ这类公园绿地往往是综合性公园绿地ꎬ而路网通达性低的绿地反应出ꎬ人们无论采用什么出行方式都无法直接到达ꎬ都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步行才能到达ꎮ路网最能反应出人们对各种功能类型的公园绿地的可达性需求ꎬ并以此得出不同时间段下路网阻力的大小[11]ꎬ详见图1ꎮ1.2㊀研究方法1.2.1㊀问卷调查法图2㊀不同出行方式的选择㊀㊀㊀㊀㊀㊀㊀图3㊀不同公园类型㊀㊀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从图2和图3中可以发现ꎬ出行方式选择步行的人数最多占比55.43%ꎬ其次是骑行的24%ꎬ公交车的13.14%ꎬ对机动车的选择最少仅占比7.43%ꎬ这进一步反映了人们对出行方式的选择ꎬ步行是人们对公园绿地可达性的首要选择ꎬ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到达ꎮ人们对公园类型的倾向最多的是景观公园ꎬ其次是综合公园ꎮ这就需要天水市在今后的公园绿地建设中增加对景观公园和综合公园的数量ꎮ景观公园中生物多样性丰富ꎬ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观赏的需求ꎬ综合公园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齐全ꎬ对各个年龄阶段的个性化需求都能解决ꎮ图4㊀时间可达性图㊀㊀㊀㊀㊀㊀㊀图5㊀公园绿地的合理性㊀㊀图4和图5数据在对公园的可达性时间期望中ꎬ人们更加倾向10~30min内到达公园ꎮ在对现有的公园布局下ꎬ有待改进和认为布局合理占据了几乎相同的比例ꎮ在公园绿地的时间可达性和现有布局各类人群相对在短时间内到达表现出了强烈的期待ꎬ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ꎬ人们对时间和公园绿地的合理性要求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ꎮ30min的可达性占比35.43%ꎬ这表明绝大部分的人群对时间可达性有较为明显的要求ꎬ而60min的可达性人们的意愿相对较低ꎬ说明出行时间较长ꎬ路网通达性不理想ꎬ或者是出行阻力加大等ꎮ公园绿地的合理性中ꎬ有待改进和合理性占比41%以上ꎬ体现出人们对现有的公园绿地布局有较大的期望ꎮ图6㊀对公园绿地的态度㊀㊀㊀㊀㊀㊀㊀图7㊀公园绿地的改进措施㊀㊀从现有的公园绿地调查中ꎬ图6的数据表现出人们对公园绿地的态度各不相同ꎬ辐射半径较好的公园绿地ꎬ附近及半径范围内的居民容易抵达ꎬ满意度较高ꎮ图7中基础设施和景观内容ꎬ公园绿地的基础设施ꎬ人们表达了相对较高的满意度ꎬ说明人们更加在意公园绿地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ꎮ在公园绿地应该从那些方面改进中ꎬ人们认为基础设施和景观内容需要进一步改善ꎮ人们所期望的公园绿地应该包括休闲ꎬ旅游等类型的综合公园绿地ꎮ图8㊀各类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㊀㊀㊀㊀㊀图9㊀公园可达性的阻力㊀㊀通过问卷走访不同类型的公园和人群ꎬ15~45周岁的人群占据了游览公园绿地的大部分ꎬ而8~15周岁和45~55周岁及以上的人群相对较少ꎮ55周岁及以上人群最少ꎬ可能是由于身体原因ꎬ或者是这类人群更加倾向距离较近的社区公园和街头绿地ꎬ详见图8ꎮ图9中反映出不同的阻力对人们的可达性影响ꎬ距离较远是人们认为较为普遍的可达性阻力34.86%ꎬ从这里我们得出ꎬ天水市的地形限制较大ꎮ认为公园容量不足的只有16%ꎬ表明天水市的公园容量阻力影响最小ꎮ1.2.2㊀ArcGIS可达性区域分析法通过ArcGIS软件提供的网络分析工具构建交通网络数据集ꎬ将交通路网矢量数据㊁城市公园矢量数据和人口分布数据结合ꎬ根据居民到达公园的实际出行方式和供需关系来评价城市公园的空间布局合理性ꎮ不同类型的公园可达性不同ꎬ各类公园的辐射半径也各不相同ꎮ在公园绿地的布局下ꎬ需要进一步体现出人与自然的高度契合ꎬ路网的层级同时需要做到通达性较好ꎮ在以时间节点为依据的前提下ꎬ生成5min㊁10min㊁15min以步行㊁骑行㊁机动车等出行方式的公园绿地的服务面积和服务人口比[12]ꎬ需要尽可能地进一步优化ꎮ不同的距离下公园绿地可达性要从多方面加以考虑ꎬ就以天水市城区为例ꎬ应加快建设路旁绿地的规模ꎬ增加可达性ꎬ减少阻力的影响ꎮ公园绿地在现有的基础上应该扩大面积ꎬ增加公园绿地的出入口ꎬ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人群的可达性ꎬ相应的服务配套设施应该更加健全ꎮ在今后的建设中天水市应该多以社区公园ꎬ河滨公园ꎬ口袋公园ꎬ路旁绿地为对象ꎬ开发出侧重不同人群的绿地公园ꎬ对一些公园绿地应该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管护ꎬ发挥特定的功能ꎬ做好天水市绿地的整合ꎬ将零碎化的绿地加以利用ꎮ1.2.3㊀相关计算方法(1)研究区面积比=(服务面积/研究区总面积)ˑ100%ꎻ(2)研究区人口比=(服务人口/研究区总人口)ˑ100%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天水市城区公园绿地的总体特征天水市城区公园绿地总体特征天水市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9.49%ꎬ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8m2研究区公园绿地1968.01hm2ꎬ详见表2ꎮ表2㊀城区各个行政区相关指标行政区面积/m2公园数量/个公园面积/m2城区人口/万人秦州区244200000011372070.0765.1麦积区34800000005669176.555.3总计5922000000161041246.57120.42.2㊀天水市不同城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2.2.1㊀步行方式下不同城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对比研究发现ꎬ步行方式下两个城区的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结果均不理想ꎬ在15min内公园绿地的服务面积比均不足30%ꎮ进行对比ꎬ其在任一时间段下ꎬ秦州区的服务面积比均最高ꎬ同时服务的人口比也最高ꎻ2个城区中ꎬ现有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结果最差的是麦积区ꎬ且15min内不能步行抵达公园的居民超过60%ꎮ整体来说ꎬ2个不同城区居民能在短时间内步行低达公园的数量太少ꎬ说明公园绿地服务面积及服务人口严重缺乏ꎬ详见图10ꎮ图10㊀步行方式下不同时间段服务面积、人口比2.2.2㊀骑行方式下不同城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对比研究发现ꎬ在骑行方式下城区公园绿地不管是服务面积还是服务人口均比步行方式下大很多ꎬ但在15min内城区的服务面积比仍不足70%ꎬ且十分相近ꎮ比较之下ꎬ秦州区的服务人口比是最高的ꎬ并且在15min内能抵达公园的居民拥有93.97%ꎬ而麦积区略低ꎬ详见图11ꎮ图11㊀骑行方式下不同时间段服务面积㊁人口比2.2.3㊀机动车方式下不同城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对比研究发现ꎬ机动车方式下城区公园绿地的服务面积和服务人口均比步行㊁骑行方式下大得多ꎬ其中10~15min内城区的服务面积比超过90%ꎬ但也很相似ꎮ机动车的可达性是最高的ꎬ表明路网的通达性和便捷性较强ꎬ详见图12ꎮ图12㊀机动车方式下不同时间段服务面积㊁人口比3㊀结论与讨论本研究基于GIS的可达性ꎬ研究了天水市城区对不同的出行方式下步行㊁骑行㊁机动车对公园绿地的可达性ꎬ并以GIS为分析手段对天水市建城区现有公园绿地ꎬ做出了较为系统且准确的研究ꎬ将为后续天水公园绿地规划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ꎬ同时也为其他城市公园绿地布局提供参考依据ꎮ建城区一般修建在其沿河的两岸地区ꎬ聚集并分布着公园绿地ꎬ以秦州区为例ꎬ综合公园天水市人民公园及带状公园天水湖公园ꎬ可达性较好ꎬ路网密度大ꎬ人口密度大且通达性较强ꎬ辐射半径较为理想ꎮ公园绿地多数集中分布在居住区周围ꎬ符合居民步行出行的就近原则ꎬ骑行与机动车对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程度较好ꎮ麦积区的公园绿地其边缘地区公园绿地分布较少㊁路网稀疏㊁对公园绿地的可达性阻力较多ꎬ居住区也较为分散ꎬ无法满足居民步行的理想条件ꎬ骑行与机动车可达程度较步行好ꎬ应尽快完善道路系统ꎬ对步行㊁骑行㊁机动车出行增建道路ꎬ同时监管人员增加道路出行监管ꎬ保障居民的出行与安全ꎬ考虑到建城区土地面积少ꎬ应增加小型公园和绿地的建设ꎬ尽量不去修建大型综合公园ꎮ建议在城区的郊区ꎬ人口密度低的地区新建综合公园ꎬ以保证居民周末节假日的娱乐㊁休闲㊁游憩的场所ꎮ并在各个公园增加出入口ꎬ便捷居民的可达性ꎮ本研究只对最常用的几种交通工具进行了分析ꎬ并没有对多变的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这两种交通工具进行分析ꎮ另外ꎬ基于此方法构建的可达性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理想化ꎮ例如ꎬ未考虑交通拥堵㊁假设各公园的吸引度相同等ꎬ都会使研究结果偏离实际ꎮ如何通过改进这些问题ꎬ面临着不同因素造成的困境ꎬ怎样才能使得出更加精确的结论仍需进一步的探讨[13]ꎮ参考文献[1]代志宏.基于GIS技术下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ꎬ2019.[2]谢焕景ꎬ沈钦炜ꎬ魏凌伟ꎬ等.基于GIS的聊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9ꎬ47(1):31-36.[3]刘丽荣ꎬ李晓林.基于GIS的小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 以莱阳市中心城区为例[J].中外建筑ꎬ2018(2):79-81.[4]李俊英ꎬ施拓ꎬ闫红伟ꎬ等.基于可达性的沈阳市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优化[J].西北林学院学报ꎬ2016ꎬ31(3):285-290.[5]韩雪ꎬ束子荷ꎬ沈丽ꎬ等.基于GIS网络分析的池州市主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ꎬ2021ꎬ35(3):87-91.[6]刘正纲ꎬ李玲.基于GIS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时空变化分析[J].测绘工程ꎬ2018ꎬ27(9):69-74ꎬ80.[7]宋菊芳ꎬ刘盼盼.GIS在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中的方法与应用[J].中华建设ꎬ2014ꎬ10(6):94-95.[8]OHKꎬJEONGS.AssessingthespatialdistributionofurbanparksusingGIS[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ꎬ2007ꎬ82(1):25-32.[9]王思宁.基于GIS网络分析的兰州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ꎬ2018.[10]上官莎逸ꎬ刘健ꎬ余坤勇ꎬ等.福州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影响因素[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8ꎬ47(4):494-502.[11]郭俊龙ꎬ李东升.基于GIS的洛阳市洛龙区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及布局优化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ꎬ2022ꎬ47(4):8-12.[12]BARBOSAOꎬTRATALOSJAꎬARMSWORTHPRꎬetal.Whobenefitsfromaccesstogreenspace?AcasestudyfromSheffieldꎬUK[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ꎬ2007ꎬ83(2-3):187-195.[13]张雨薇ꎬ赵明伟.基于GIS的武汉市不同类型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ꎬ2022ꎬ21(3):96-102.。

公园周边环境调查报告

公园周边环境调查报告

公园周边环境调查报告调研目的:通过对江苏省常州市西林公园景观进行实地调研,对主次入口,园路,小品建筑,公园水的形式,重要节点的植物群落,水岸等植物景观进行调查,同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直观感受,加强对景观设计的本质和内容的理解,从而有利于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最后为建设美丽常州以及改善西林公园及其周边的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调研方法:实地考察;拍摄照片;收集资料;总结归纳调研内容:西林公园区位、占地规模、周边环境、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及个景观要素。

关键字:西林公园;景观要素;绿化植物;在常州有名的公园有红梅公园、青枫公园、紫荆公园、西林公园等,这些公园为我们提供了平时休闲的场所,也愉悦了我们的身心。

进入21世纪,在呼吁保护人类生活环境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对现代城市公园进行深入的研究,使人走向自然,融于自然。

区位分析:常州西林公园位于常州城西,处于南童子河东北侧,北接梅庄路,南临学府路,西接林兴路,东靠玫瑰路,与南童子河一路相隔,地理位置优越,与城边及周边地区交通联系便捷,但该规划用地北面为东岱变电站,公园占地万平方米,东北角规划停车场6250m2。

大气、水质、噪声等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类功能区标准。

周围主要建筑分布: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林公园基本上被城市干道包围,其北部为梅庄路、靠近交通集团公司;东边为城市建设区等;南面为学府路;西边现为普通居民区。

分析:西林公园选址以前是一个废弃的垃圾堆场,公园建设之前新建了卫生填埋区,对原先只采取简单环保措施的大量垃圾全部搬迁,新建卫生填埋区的渗沥液就近接入城市污水管网,填埋气体也将安全导排,并对原来的堆放场地进行了清理,变废地为宝地,最大限度的改善生态环境。

西林公园拟建成华东地区规模最大、最全的桂花公园之一,并定位为一个综合性的公园,为常州西南区以及周围居住区的居民提供了一个娱乐休闲、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去处,也成为金秋赏桂的绝佳去处。

公园调研报告

公园调研报告

公园调研报告
《公园调研报告》
通过对本市各个公园进行调研,我们得出了一些关于公园设施和管理的结论。

首先,我们发现大部分公园都有基本的设施,如椅子、垃圾桶、公共卫生间等,但是一些公园的设施维护并不到位,导致游客的体验大打折扣。

另外,一些公园缺乏更加多样化的设施,例如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这也影响了公园的吸引力。

其次,关于公园的管理情况,我们发现一些公园在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有的公园存在乱停车、广告滥贴、植被杂乱等问题,这不仅破坏了公园的环境,也给游客带来不便。

最后,我们也发现一些公园在活动举办和服务设施方面做得很好,比如在节假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便利的停车服务、设置便民服务点等。

这些公园成为了市民休闲和娱乐的好去处。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建议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公园设施的维护和更新,增加多样化的游乐设施和健身设备,提高公园的吸引力和游客体验。

同时,加强对公园管理的监管,加大处罚力度,规范公园环境秩序。

最后,鼓励公园开展更多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提供便民服务,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公园调研分析报告

公园调研分析报告

公园调研分析报告
《公园调研分析报告》
近年来,人们对公园的需求和关注度不断提升。

公园作为城市绿化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其建设和管理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公园的调研分析,以了解公园在城市中的地位和需求,为公园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调研结果显示,公园在城市居民中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经常在公园中进行休闲娱乐、户外运动、社交活动等。

同时,公园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自然教育基地,吸引了很多家庭和学校组织的活动。

然而,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公园的建设和设施有待改善。

一些受访者提到,一些公园内设施老化严重,缺乏儿童游乐设施和健身设备,影响了公园的吸引力。

其次,公园管理方面也存在问题,一些公园存在卫生不佳、停车混乱、治安问题等,影响了公园的整体形象和体验。

综合上述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对于公园的建设和设施,应当进行适当的更新和改善,增加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等,提升公园的吸引力和娱乐性。

其次,公园管理方面应当加强,提高公园的整体管理水平,确保公园的环境整洁、秩序井然,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总的来说,公园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建设和管理关
乎市民的切身利益。

通过本次调研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促进公园在城市中的发展和提升,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完整版)合肥市天鹅湖公园设计分析及使用调研报告

(完整版)合肥市天鹅湖公园设计分析及使用调研报告

(完整版)合肥市天鹅湖公园设计分析及使⽤调研报告《安徽农业⼤学园林规划原理课程作业》合肥市天鹅湖公园实践调研报告指导:1组员:0123学院:0班级:1时间:2⽬录01景观分析01.01 景观功能01.02 景观格局01.02.01 ⼈⼯湖及⼈造沙滩01.02.02 园林⼩品01.02.03 ⼭⽯与假⽯01.03 存在问题02 空间分析02.01 ⼴场空间02.02 ⽔体空间02.03 植物绿化空间02.04 建筑群空间02.05 园林道路空间02.06 地形及地势02.07 环境⼩品03 道路分析03.01 园路的分类03.01.01 主路03.01.02 ⼩径03.02 园路的布置03.02.01 道路开⼝03.02.02 道路衔接03.02.03 布置主次03.03 园路铺装03.03.01 园路铺地03.03.02 铺地设计03.04 园路绿化03.04.01 植物配置03.04.02 栽植⽅式03.04.03 绿化管理03.05 园路照明04 功能分区04.01 功能区划分的原则与意义04.02 功能区作⽤及设计分析04.02.01 安静游览区04.02.02 ⽂化娱乐区04.02.03 ⼉童活动区04.02.04 园务管理区04.02.05 服务设施05 结语2合肥市天鹅湖公园调研报告1【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活⽔平的不断提⾼,⼈们更加希望能够更好地亲近⾃然,这也成为⼈们最热衷的户外休闲⽅式之⼀。

因此公园的需求必不可少,城市公园的园路设计要求也逐渐提⾼、空间布局形态以及组合形式、景点特⾊营造以及景点结构的设计和公园功能分区的设计要求也应⾼标准严要求的设计。

本次对天鹅湖公园的实地调研,从这四个⽅⾯分析了现代城市公园的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盾。

【关键词】:景观及景观节点;空间布局;道路分析;功能结构【正⽂】合肥天鹅湖位于政务⽂化新区内,东临潜⼭路,南临祁门路,西临圣泉路,北临东流路,湖⾯约1000亩。

彼得沃克与伯纳特公园案例分析

彼得沃克与伯纳特公园案例分析

著名设计项目
伯纳特公园
哈佛大学谭纳喷泉
柏林索尼中心
哈佛大学唐纳喷泉
柏林索尼中心
德国勒沃库森拜耳制药公司总部
美国波特兰公园和杰米森广场
日本幕张IBM公司大楼庭园
日本播磨科学花园城
美国德克萨斯州雕塑中心
日本欧亚玛市欧亚玛培训中心
日本埼玉广场
丸龟火车站
加利福尼亚州赫尔曼 米勒公司庭园
四、个人感悟
在伯纳特公园的设计中,较为传统的造景元素在沃克的手中 对于传统和过去,我们既不应该毫无取舍的盲目。同时, 焕发了新的艺术活力,成为其设计中不可获缺的一部分 继承,也不宜过于激进的割裂与抛弃,而是尽量客观的看待和面 沃克的极简主义构图表现了一种纯净的简洁,这种简洁极富时 对。既学习也批判,无论如何都是要和当下的背景和谐共生,透 代精神和进步精神。通过沃克的设计,伯纳特公园巧妙地将公 过春夏秋冬里那似乎早已远去的阳光, 我们不仅应该只看到历史, 园艺术性与功能价值相结合,并与周边环境很好的融合。 也应借其预见未来。
主入口活动 区
公 共 活 场 私密休息区
伯纳特公园周围的环境十分复杂,怎样在这个繁华的商业 中心创造出一片流连忘返的绿洲呢?
人流分析:
主要人流 分布
次要人流分 布
构图:
步道构成矩形和成对角线的网格。最高层是 稍许高出地面的粉红色花岗岩步道。下陷的草 地成了场地的基底,最底层是拼接的水池。
道路在公园平面上形成了一张网,把影子投射到下一层的绿色草地上。 下陷的草地成了场地的基底,同相互交叉的花岗岩步道构成不断变化的 图案。坚硬与柔和,素净与繁茂,正统与乡土之间的对比又被最低的第 三层所强化。
极简主义(Minimalist),又称最低 限度艺术,它是在早期结构主义的基 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艺术门类。最初 在20世纪60年代,它主要通过一些绘 画和雕塑作品得以表现。很快,极简 主义艺术就被彼得·沃克(Peter Walker)、玛萨·舒瓦茨(Martha Schwartz)等先锋园林设计师运用到 他们的设计作品中去,并在当时社会 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议。彼得沃克 将极简主义解释为:物即其本身。 (The object is the thing itself)。

城市公园与森林公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差异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城市公园与森林公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差异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城市公园与森林公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差异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胡乔森;郭丽;赵辉【摘要】城市公园与森林公园是我国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植物群落分别是基于不同的管理和运作模式下的生态系统单元。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及生态文化的发展,城市园林与森林公园的规划与建设趋同存异。

该文以北京海淀公园和八达岭森林公园为例,研究了两种不同生境下的园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差异,探讨了当前城市公园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城市园林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河北林业科技》【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4页(P19-22)【关键词】城市公园;森林公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差异;影响因素【作者】胡乔森;郭丽;赵辉【作者单位】塞罕坝机械林场,河北围场068466;塞罕坝机械林场,河北围场068466;河北省森林公安局木兰分局,河北围场068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城市公园与森林公园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生态角色,但很多人对两者的生态功能和生态地位上的差异只具有感官上的认知,其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及差异性鲜有研究。

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1]。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三大基本内容之一,它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物种的丰富度。

二是种的均匀度。

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环境中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2]。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繁,人为因素的干扰对两种不同生境的公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本文以北京海淀公园和八达岭森林公园为例,初步分析了两种不同生境下植物群落的主要生态学特征,探讨了城市公园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因素,以期增加人们对自身生活的自然环境的了解,并为城市园林设计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地区概况海淀公园和八达岭森林公园皆属北京市的管辖范围内,在经纬度上相差不大,同属北温带气候带,为华北大陆性季风气候。

公园的调研报告

公园的调研报告

公园的调研报告
《公园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公园的设施和服务,探讨公园对市民生活的影响,以及市民对公园的需求和期望。

二、调研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对多个公园进行了调研。

三、调研结果
1. 设施和服务
大多数公园设有绿化带、步道、健身区、儿童游乐设施等,提供各种服务如清洁卫生、安保、照明等。

2. 公园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调研发现,公园是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有助于缓解城市压力,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3. 市民对公园的需求和期望
大部分市民希望公园的绿化更加美观,步道更加宽敞舒适,服务更加便利和贴心。

四、调研结论
公园作为城市绿肺,对市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提供优质的设施和服务,能够满足市民对休闲娱乐的需求,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五、建议
1.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公园的投入,完善公园设施和服务。

2. 加强公园管理,保持公园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3. 市民也应自觉维护公园环境,共同努力打造美丽的市容风景线。

六、展望
未来公园将成为城市旅游景点和文化活动场所,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为市民带来更多的健康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理学与区域规划》课程论文城市公园对比研究——广州vs台北摘要处于完全不同制度下的两个城市(广州和台北),在城市公园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

基于此,论文从城市公园的背景起源入手,再到总体特征、产权及管理方式,将广州和台北进行全方面对比,突出两者的异同之处,并分别举出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对比。

最后是两地在城市公园的规划理念和发展方向上的对比,并试图对此做出评价。

关键词:城市公园;广州;台北;对比第一章现代公园发展历程对比1.1 广州公园发展历程根据广州历年建成公园绿地面积计算年平均增长率,再结合年平均增长率变化趋势以及社会发展背景,得到各阶段公园绿地面积平均增长率变化。

自1918年以来广州城市公园发展共经历了七个发展阶段,分别为:①1918年以前的晚清萌芽期;②1918——1935年的民国快速成长期;③1936——1949年的战乱毁坏减少期;④1950——1959年的新中国成立初恢复增长期;⑤1960——1978年的自然灾害和“文革”停滞期;⑥1979——1999年的改革开放二十年不稳定增长期;⑦21世纪以来持续增长期。

1.1.1 晚清萌芽期(1918年以前)广州园林建设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2100多年前的南越王宫苑,但真正具有现代公共园林意义的公园历史则不过一百年左右。

学界对广州首个公园主要有两种说法:①始建于晚清光绪年间(1906年),在广州黄埔长洲岛建成黄埔公园,现仅存遗迹图。

②始建于民国7年(1918年),由孙中山倡议于1921年建成,当时称广州第一公园,后更名为中央公园,现改名为人民公园。

不过,公园一词作为西方“舶来品”,在广州第一个建立的具有向“公众开放的花园”含义的应该是半殖民地时期沙面租界内的沙面公园。

1.1.2 民国快速成长期(1918——1935年)出现向公众开放的、真正意义的公园,其个数和规模迅速增加,同期居全国之首。

公园开始成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不再是个别行为。

公园的建设大多依托现有条件,筹资方式、公园类型及功能开始变得多样化。

名称面积建设年代中央公园(今人民公园)7.76 1918观音山公园(今越秀公园)12.65 1924东山公园0.23 19231.1.3战乱毁坏减少期(1936--1949年)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影响,不但1933年制定的广州公园建设计划未能实施,建好的公园也遭到战争不同程度的毁坏。

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广州只有观音山(越秀)公园、永汉(儿童)公园、中央公园、黄花岗公园、东山公园和净慧公园等几个城市公园,总面积约32.6hm²,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0.3㎡。

1.1.4新中国成立初恢复增长期(1950--1959年)公园数量和面积迅速增加,居全国第二位。

出现大规模的城市公园,公园类型愈加丰富,科教、纪念、综合功能突出。

1.1.5自然灾害和“文革”停滞期(1960--1975年)受国家经济困难及“文化大革命”影响,公园建设不仅停滞,园林绿地还被破坏,被征占1110.7公顷“用作生产地。

该时期仅新建一个公园—晓港公园,面积为16.66公顷,建于1975年。

1.1.6改革开放20年不稳定增长期(1979--1999年)公园数量和面积迅速增加,但年增长率波动显著。

这一时期,公园开始出现新类型,如城郊型郊野公园、村镇公园以及主题公园,进一步拓展了公园的功能,初次将公园功能延伸至生态环境保护邻域,将游憩功能与生态保护功能相结合。

并初步形成城郊公园一市级公园一区级公园(村镇级)三级体系的城市公园系统。

1.1.7 21世纪以来快速持续增长期(2000年以来)公园数量和面积快速、稳定、持续增长。

公园绿地体系进一步发展,出现社区公园等新类型,形成城郊公园一市级公园一区级(村镇级)公园一社区公园(街头绿地)四级体系。

其中,封闭社区的中心花园成为社区级公园的重要形式1.2 台北公园发展历程1.2.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都市公园的建设1.2.1.1 台湾公园的起源—圆山公园的指定1897年,风景优美的名胜地区圆山仔的丘陵地区,被总督府指定为圆山公园。

在这个时代都市公园、自然公园在制度上并没有区别。

当时的圆山公园就是台北市郊的自然风景优美的名胜地区。

1.2.1.2都市改造的公园建设根据台北市的既成市街地的改造计划-=市区改正事业,建设了台北的台北公园及龙山公园。

台北公园(新公园)是根据1900年的“台北城内市区计划”于1908年建设,台北市最早的洋风公园。

1.2.1.3公园系统的建设1932年“大台北市区计划”中的公园体系,计划了17处的公园,其中战前建设了川端公园,而另外的16处公园及公园道路,则由于世界大战的发生而停止了建设。

1.2.1.1小公园的建设根据“台湾都市计划令”,1937年6月府告示第110号,1942年告示第896号,告示了5区域的土地区划整理事业施行地区。

根据土地区划整理事业,54处的小公园用地受到了确保,其中11处公园于1942年度进行施工。

其余的43处公园,则未完成。

图1 台北市区计划街与公园图(1932年)(图源于/2012_11_01_archive.html)1.2.2 自1949年台湾光复后至1998年,台北都市公园演变1.2.2.1 开发停顿期 (1949-1967)台湾光复及播迁来台初期,台北市涌人大批难民,造成许多公园预定地遭违建占据。

此外,战后动荡不安的政治与经济,使得处于戒严时期的台湾,一切政策及建设皆以重建及军事为主,导致军事及机关用地需求量大增,公园用地也因此多被政府机关挪用,造成公园建设发展陷人停顿。

1.2.2.2 低度开发期 (1968-1980)台湾工业化的发展促使台北市人口的增加,导致都市公园的需求也增加,但因政府施政的重点为经济发展及经济建设,因此都市计画以及公园的规划与兴建受到忽视。

但是在该时期有设置少数的公园,并且于1971年成立了台北市公园路灯管理处,专司公园的规划兴建。

1.2.2.3多元发展期 (1981-1998)民众开始注重自然对都市公园的意义,并且逐渐勇于表达其需求及意见。

此一阶段强调利用自然环境及地方文化的历史特色,导致公园规划出现未有的多样性以及独特的风格。

此外为缓和都市空间之不足,公园开始增设停车场、变电所、瓦斯整压站等公共设施。

1.2.2.4防灾生态期 (1999- )近年来环保意识的兴起,强调永续都市、绿建筑、以及生态工法。

而台湾地处于亚热带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台风、地震的发生机率高。

特别于1998年的921大地震,以及2001年的台风大淹水之后,政府更加重视水土保持与生态防灾。

因此都市公园在防灾避难以及生态环保上,将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台北市都市公园规划设计之演变1.2.3 台北公园演变将台北市公园之演变分为四个阶段,并就规划方式及设计手法分别讨论。

40 个作为案例分析的台北市都市公园,在各时期的数目分别为: 0, 12, 22及6。

1946-1967年为开发停顿期,案例数目为0。

1968-1980年为低度开发期,平均每年的案例少于一座公园。

1981年之后,平均每年的案例为1.2座公园。

低度开发期的公园特色为:规划方式最常采用自然风格,具有饰景、休息、运动、与服务等分区,动线与空间组织为网状,以及设计手法最常采用入口有门、边界为栏杆。

多元发展期的公园为几何式,有饰景、休息、运动、广场与服务等分区,为状动线、集中型空间组织等规划方式,以及入口设有广场、边界为花坛与植栽混合的设计手法最为普遍而防灾生态期公园的特色:为自然形式,有饰景、休息、表演、运动、与广场等分区,为簇集型空间组织,入口有广场,边界有花坛、植栽、与绿篱。

另一方面,低度开发期的公园最不常具有表演与展示区,动线最不常为格子状,空间组织最不常为线型,入口最不常设有牌楼。

边界最不常设有绿篱。

多元发展期的公园则以混合式、纪念追思区、格子状动线、线型空间组织、入口设有牌楼、与边界没有栏杆最不普遍。

而防灾生态期的公园以几何式、纪念与管理区、辐射状与格子状动线、集中型与网格型空间组织、入口设有门与牌楼、边界设有栏杆与墙最不常见。

再者,综观这四个阶段可知台北市都市公园之演变概况。

第一,所有的案例皆有饰景与休息区,但表演、广场、与展示区有增加的趋势,而纪念与管理区有减少的现象。

第二,环状动线日渐普遍,而辐射状与格子状动线则慢慢减少,第三,线型与簇集型的空间组织益形普遍,而网格型则渐渐消失。

第四,公园设有门与牌楼的手法日渐稀少。

第五,边界为花坛、植栽、或绿篱的设计手法则越为流行。

1.3 总结公园绿地系统是一个在时间上表现出阶段性特点的概念,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的转变及公园本身的发展,其名称和统计内容经历了诸多改变。

广州和台北公园绿地的发展都与国际、国内大环境及广州城市自身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空间扩张及区划调整等背景均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章公园总体特征2.1广州公园的总体构成特征分析2.1.1广州公园的种类组成特征至 2005 年底,广州市区公园总数为 191个,分属于公园绿地中的4个中类,11个小类。

广州市的公园种类齐全,涵盖了现行分类标准中的所有公园类型。

丰富多样的公园种类体现了广州的自然资源特色和文化历史底蕴。

广州市拥有植物园和专类植物园达9处,总面积占全部公园面积17%。

丰富的南亚热带特色植被,给广州建造植物专类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广州市其它专类公园中有9处纪念公园,这与其作为近代革命历史发祥地之一的地位较为匹配,公园成为历史纪念物的载体,传承和保护着广州的特色文化。

广州儿童公园较少,城区只有市儿童公园一处,面积仅 1.11h㎡,远远不能满足市民需求。

尽管其他公园内通常都设有儿童活动区,但其在活动内容和设施设置上都不能完全替代综合的儿童公园。

广州的带状公园不够突出,仅有的 5 处有 3 处在大学城,中心城区内河涌沿岸、滨江地带等带状地段没有很好地被利用。

滨水带状公园即滨水游憩绿地,不是简单的防护绿带,应具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独特的景观效果,有的绵延数公里,一般具有开放、易识别、标志性强的特点,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

带状公园可作为人们的活动场所,而市民的多样化活动正是城市最生动的文化景观。

广州要充分发挥珠江两岸的景观资源,除了特色建筑群、灯光夜景,沿江还要建设足够规模的公园。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提出珠江大桥至黄埔大桥河段是城市风景游览河段,规划增加两岸公共绿地和绿化景点,特别是珠江新城一带,规划了主题花园、文体公园等。

未来珠江沿岸大型带状公园的建设将塑造广州的滨江城市新形象。

广州公园的构成主体是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共计 144 处,占公园总数的 3/4。

这两类公园以游憩、休息为主要功能,是城市居民日常使用最多的公园绿地类型。

其中,全市性公园内容丰富,设施完善,为全市居民服务,区域性公园为市区内一定范围的居民服务,居住区公园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民,而小区游园为一个小区的居民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