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血液循环35296

合集下载

生理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

生理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
脉搏的产生
脉搏是随着心脏收缩,血液对动脉管壁产生的侧压力,通过动脉 管壁的弹性回缩产生的搏动。
动脉血压的调节
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可以影响动脉血压的水平。
微循环与淋巴循环
微循环的概念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循环的基本 单位。
淋巴循环的概念
淋巴循环是指组织液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通过淋巴管运输到血液循 环的过程。
心输出量
每分钟心脏泵出的血液量,与心 率和每搏输出量相关。
血压
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与心输 出量和血管阻力相关。
心脏的内分泌生理
心钠素
调节体内水盐平衡,对心血管活动有调节作用。
脑钠素
调节血压和血容量,对心血管功能有调节作用。
心肌肽
心肌分泌的活性物质,对心血管功能有调节作用。
03
血管生理
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总结词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吞噬、杀菌、免疫调节等功能,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免疫反应中发 挥不同的作用。
详细描述
白细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和杀菌功能,淋巴细 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单核细胞则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人体免疫反应中相互协作,共同维 护人体健康。
微循环与淋巴循环的功能
微循环主要负责物质交换,而淋巴循环则有助于维持组织液的平衡 和免疫功能。
血管的调节
血管的自主调节
血管具有一定的自主调节能力,可以根据不同的生理和病理条件改 变其阻力。
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是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血管进行调节,可以改变 血管的舒张和收缩状态。
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是通过激素、代谢产物等化学物质对血管进行调节,如肾上 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生理学第四章最喜欢的血液循环

生理学第四章最喜欢的血液循环

04 血液成分及其在 循环中作用
红细胞数量、形态和功能
1 2
红细胞数量
正常成年男性每立方毫米血液约含500万个红细 胞,女性约为420万个。
红细胞形态
呈双凹圆盘状,有利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3
红细胞功能
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也参与酸碱 平衡的调节。
白细胞分类及免疫功能
白细胞分类
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 碱性粒细胞等。
血管平滑肌
通过收缩和舒张调节血管管径,从 而影响血流阻力和血压水平。
血管外膜
为血管提供支持和保护,同时参与 血管舒缩活动的调节。
血流动力学原理简述
血流阻力
01
与血管长度、管径和血液粘度等因素相关,影响血液在血管内
的流动速度和方向。
血压
02
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与心脏射血、
外周阻力和血容量等因素有关。
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血管活 动的调节
心血管中枢通过接收和处理各种心血管反射 信息,对心血管活动进行精细调节。
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影响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这两种激素可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外周血管收缩,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
血管紧张素具有强烈的缩血管和升高血压作用,同时还可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 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
躯体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当躯体受到刺激时,可引起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和血压上升,有利于提高身体应对 刺激的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免疫功能
白细胞通过吞噬、产生抗体等方式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抵 御病原体的入侵。

第4章血液循环.doc

第4章血液循环.doc

第四章血液循环心脏和血管组成机体的循环系统,血液在其中按一定方向流动,周而复始,称为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运输代谢原料和代谢产物,使机体新陈代谢能不断进行;体内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或其它体液因素,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相对稳定的维持和血液防卫功能的实现,也都有赖于血液的不断循环流动。

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是一个由心肌组织构成并具有瓣膜结构的空腔器官,是血液循环的动力装置。

生命过程中,心脏不断作收缩和舒张交替的活动,舒张时容纳静脉血返回心脏,收缩时把血液射入动脉,为血液流动提供能量。

通过心脏的这种节律性活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瓣膜的规律性开启和关闭,推动血液沿单一方向循环流动。

心脏的这种活动形式与水泵相似,因此可以把心脏视为实现泵血功能的肌肉器官。

几个世纪以来,生物学家一直认为心脏是一个单纯的循环器官,近年来关于心钠素的研究,认训到心脏除循环功能外,还具有内分泌功能。

心钠素是脊椎动物心脏分泌的激素,主要在心房肌细胞内合成,具有利尿、利钠、舒张血管和降血压作用。

参与机体水电解质平衡、体液容量和血压的调节(参看本章第四节)。

除心钠素外,从哺乳动物的心肌组织中还提取分离出某些生物活性多肽,如抗心律失常肽和内源性洋地黄素等,还发现心肌细胞内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存在。

有关心脏内分泌功能的研究进展很快,大大加深丰富了对心脏功能的认识和了解。

心脏活动呈周期性,每个周期中心脏表现出以下三方面活动;①兴奋的产生以及兴奋向整个心脏扩布;②由兴奋触发的心肌收缩和随后的舒张,与瓣膜的启闭相配合,造成心房和心室压力和容积的变化,从而推动血液流动;③伴随瓣膜的启闭,出现心音。

心脏泵血作用是由心肌电活动、机械收缩和瓣膜活动三者相联系配合才得以实现。

明确每个周期中这三者的变化和相互关系,对于了解心脏如何实现其泵血功能,以及它们将对心脏泵血产生什么影响,都是非常必要的。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课件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课件

05
循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 系
循环系统与消化系统的关系
消化系统为循环系统提供 营养物质
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 各组织器官,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维持内环境稳态
消化系统通过调节水和电解质的吸收与排泄 ,与循环系统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的关系
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吸入氧气,通过血液循环将其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同时将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 血液循环排出体外。
血管的结构
血管壁由内层的内皮细胞、中层的平滑肌细胞和外层的结缔组织构成。
血管的功能与调节
01
02
03
物质交换功能
血管是血液与组织间进行 物质交换的重要通道,氧 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通过血管进行交换。
调节血流
血管通过收缩和舒张来调 节血流,维持血压稳定和 满足组织需求。
免疫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免疫作 用,能够抵御病原体的入 侵。
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 左右两肺之间,约2/3在 正中线的左侧。
心似倒置的圆锥体,前 后稍扁,心底朝向右后 上方,与上腔静脉、主 动脉相连,心尖朝向左 前下方,心底为心房, 心尖为心室。
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和 心外膜三层构成。
心脏分为左心和右心两 部分,左心又分为左心 房和左心室,右心又分 为右心房和右心室。
维持酸碱平衡
呼吸系统通过调节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与循环系统共同维持酸碱平衡。
循环系统与泌尿系统的关系
排泄代谢废物
泌尿系统通过生成尿液,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而循环系统负责将尿液运 输到肾脏等泌尿器官。
维持水盐平衡
泌尿系统通过调节尿液的量和成分,与循环系统共同维持水盐平衡。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2024)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2024)
交换血管
真毛细血管壁薄,通透性好,血液在毛细血管内流动缓慢 ,有利于血液与周围组织液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
容量血管
静脉和相应的动脉比较,数量多、管壁薄、口径大、可扩 张性大,故容量大。在安静状态下,循环血量的60%~ 75%容纳在静脉中。因此静脉被称为容量血管。
12
血管张力调节因素探讨
2024/1/28
血液循环定义与功能
定义
物质运输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 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实现物质运输、信 息传递和免疫防御等功能。
通过血液循环,氧气、营养物质等被输送 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同时代谢废物和二氧 化碳被运走。
信息传递
免疫防御
血液循环中的激素、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 可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生理功能。
• 肌源性自身调节: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通过心血管中枢的整合作用使心迷走神经紧 张加强,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其效应为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减小,动脉血压回降。 反之亦然。这种动脉血压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此外,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牵张动脉管壁平滑肌细胞膜上 的机械门控通道开放,K⁺外流增多,膜电位增大(超极化),Ca²⁺内流减少,使平滑肌舒张;反之则相反。这 种因动脉管壁被牵张引起的血管平滑肌舒缩活动改变的现象称为肌源性自身调节。
体内还有一类舒血管活性物质,如乙酰胆碱、腺苷、ATP、K⁺和一氧化氮等。
13
局部血流调节机制剖析
• 代谢性自身调节:当某一器官或组织处于活动状态时,该器官或组织内的代谢会加强,使局部组织液中的某些 代谢产物如CO₂、H⁺、腺苷、ATP、K⁺等浓度升高。这些代谢产物可通过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或抑制交感缩血 管神经活动等方式引起局部血流量增加。这种调节反应称为代谢性自身调节。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


•Na+通道性

状及转变



VS )
复 活




•Na+通道状态的转换
关闭
S
激活
关,刺激开放 在开放
失活
关,刺激 不开放
关闭
刺激,能开放
•Na+通道状态的转换
关,刺 激开放
关闭
S
激活 (1—2ms) 在开放
失活 (几十ms)
关,刺 激不开放
•Na+通道具有电压依从性和时间依从性
① RP-90mV,为关闭 ②膜电位-70mV大量激活。 ③激活持续1mS ④去极至-30mV---复极-55mV,
•生理意义: 保持心肌收缩与舒 张交替的节律活动, 不发生强直收缩, 实现心脏的泵血。
+40
动兴
作奋 膜
电性
电 位
位 变 (mv) 、化
机关
械系
收图
-70

-90

-100
心室肌AP
机械收缩
有效不应期
超常期
0 100 时间(ms)
200相对不300应期
(4)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
(额外刺激落在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内)
•Ca2+通道可被异搏定、维拉帕米阻断Biblioteka 4)3期 (快速复极末期):
•电位: 从0~-90mv •历时: 100~150ms •机制: 快速K+外向离子流构成
5)4期 (静息期):
•电位: 恢复和稳定在RP水平 •机制:
①Na+- K+泵被激活 Na+和K+逆浓度差进行跨 膜转运,以维持 膜内、外K+、Na+的浓度梯度;

生理学第4章血液循环

生理学第4章血液循环

2.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 stability重点
1)红细胞能稳定地悬浮在血浆中的特性
2)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Eryth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 ESR)
•红细胞在沉降管内 , 第一小时末下降的距离
正常值:
♂ : 15mm/h ♀ : 20 mm/h ( 魏氏法)
(四)血浆的pH
7.35~7.45
① 血液缓冲系统 血浆中
RBC内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Na-蛋白质/H-蛋白质
② 肺排酸功能 CO2 ③ 肾排酸保碱功能 H+
精品课件
KHb/HHb KHbO2/HHbO2 KHCO3/H2CO3 K2HPO4/ KH2PO4
由血浆蛋白形成白蛋白重点组成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所占比重占绝大多数770kpa5751mmhg占很少33kpa25mmhg形成物质主要由nacl形成主要由白蛋白形成生理作用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和细胞正常体积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和正常血浆容量按渗透压的变化溶液分等渗溶液低渗溶液高渗溶液临床常用等渗溶液
第三章 血 液
糖蛋白;促进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从静 息期(G0)进入DNA合成期 (S期) 2)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
糖蛋白 肾皮质管周细胞(成纤维,内皮等) 肝和巨噬细胞
调节: a.任何引起肾脏氧供应不足因素(贫血、 缺氧、肾血流量减少等)
b.EPO对RBC生成的调节是负反馈调节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重点
2、血浆渗透压组成 1)血浆晶体渗透压:由晶体物质形成(NaCl) 2)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形成(白蛋白)
组成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四年级下册的《生理学课件》第四章,主要讲述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以及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过程,知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血液循环的过程,心脏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模型、图解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血液循环。

2. 知识讲解:利用课件、模型和图解等教具,详细讲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过程,以及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记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血液循环途径、心脏结构与功能。

七、作业设计1. 绘制血液循环图,标注各部位名称。

2. 写一篇关于血液循环的小短文。

3. 设计一份关爱心脏的宣传海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血液循环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家校沟通:教师要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

4. 课后作业批改: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成绩。

6. 课后活动:组织相关的课外活动,如参观医院的心脏科室,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血液循环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四年级下册的《生理学课件》第四章,主要讲述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以及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第四章 血液循环 PPT课件

第四章  血液循环 PPT课件
心搏出量↑
异长调节: (ventricular
function curve) 心肌收缩力能随心肌初长度 的改变而改变的现象。
特点:调节范围小(∵心 肌 初 长 度 ≯ 2.25 ~ 2.30um)。
意义:能精细调节每搏
输出量。
2、心肌的收缩能力(心肌的等长自身调节)
• 心肌的收缩能力是指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 动的一种内在特性。
第四心音
老年人偶尔可用 产生房缩期开始,
心音记录仪记录 心房收缩将血液挤
听到,音调较低,入心室引起的振动
振幅小
所致
“奔马节律 ”
四、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
(一)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与射血分数(ejec tion fraction)
•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在每次收缩时射入动脉的血量。 •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之比称射血分数。
• 心动周期 0.8 秒
心室收缩 0.3 s ;舒张 0.5 s
• 全心舒张期
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活动的顺序和时间关系
• 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收缩是交替 的;
2.两侧心房和心室的活动几乎同步的。
(二)心率:机体安静时一分钟内的心跳次 数称为心率。
• 当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收缩和舒张 期均相应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比例大,不 利于心脏的休息。
等容收缩期延长
射血期缩短射血 速度减慢
搏出量减少
搏出量恢复
长期
心室收缩加强 心室肌肥厚

长 调
←(其他调节机制)

心室肌初长度增加
(+静脉回心血量不变) 余血量增多

2024年度生理学课件PPT第4章血液循环

2024年度生理学课件PPT第4章血液循环

2024/3/24
维持血压
通过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调节血 管阻力,从而维持血压稳定。
调节血流量
根据组织器官的需求调节局部 血流量,保证血液供应。
血液运输
将氧气、营养物质等运送到全 身各部位,同时将代谢废物运
走。
14
04
血液的成分与功能
2024/3/24
15
血液的组成与性质
血浆
占血液总量的55%左右,主要成分是 水、蛋白质、糖类、脂肪、无机盐等 ,呈现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
各组织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2024/3/24
心脏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收缩-舒 张”循环。在收缩期,心肌收缩使心室 内的血液被泵入动脉;在舒张期,心肌 舒张使心室内压力降低,静脉血液回流
至心脏。
心脏的节律性收缩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 节,同时受多种体液因素的调节和影响

10
03
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2024/3/24
红细胞
占血液总量的40%-45%,主要负责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呈现红色、双 凹圆盘状。
2024/3/24
白细胞
占血液总量的1%-2%,主要负责免 疫防御,呈现无色、球形或不规则形 状。
血小板
占血液总量的1%-3%,主要负责止 血和凝血,呈现无色、不规则形状。
16
血液的功能与作用
运输功能
调节功能
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营养物质等运送 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同时将代谢废物和二 氧化碳运送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血管平滑肌的自身调节
通过改变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来调节血 管张力。
3
局部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通过改变血管口径来调节局部血流量。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2
毛细血管
血液从动脉进入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3
心脏舒张
心脏舒张使血液从毛细血管回流,产生静脉血压。
红细胞和血液中的其他成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红细胞
白细胞
主要携带氧气,有特殊的双凹 形状,适合在毛细血管中流动。
免疫细胞,参与身体的免疫防 御反应,保护人体免受病原体 侵害。
血浆
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含有营养 物质、激素和废物。
血液循环的调节机制
自主神经调节
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 经控制心率和血压。
荷尔蒙调节
例如,肾上腺素和醛固酮 可以影响血管收缩和尿液 排泄。
肾脏调节
通过调整血浆体积和尿液 排泄量来维持血压和体液 平衡。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四个心腔
心脏收缩
心脏内有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 通过瓣膜分隔。
通过心肌收缩和松弛驱动血液 流动,实现心脏的泵血功能。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 环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人体内不断流动的过程。
循环系统的组成
血管
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通过它们血液在全身流动。
心脏
作为泵,循环系统的核心,通 过收缩和舒张驱动血液流动。
红细胞
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参与氧 气运输和维持血液的渗透压。
循环过程中的压力变化
1
心脏收缩
心脏收缩使血液被推出心脏,产生动脉血压。
• 将氧气和养分从心脏 输送至全身
• 放慢血流速度,使氧 气能更好地被传递至
• 组在织 组织内转变为毛细血管
• 将含有废物和二氧化 碳的血液从组织返回
• 心血脏流速度较慢,允许 废物被有效地过滤出
• 去在心脏内转变为动脉
毛细血管

2024年度生理学ppt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2024年度生理学ppt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28
肺循环特点
2024/2/3
血压低、血流量大
肺部血管阻力小,血压相对较低,但血流量大,以满足气体交换 的需求。
血管壁薄、弹性差
肺部血管壁较薄,弹性纤维较少,因此血管弹性较差。
存在肺动脉高压现象
在某些情况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会出现肺动脉高压现象。
29
脑循环特点
2024/2/3
独特的血脑屏障
20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机制
组织液生成
组织液是血浆从毛细血管壁滤过而形成的,其生成量主要取决于有效滤过压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效滤过压是指 促进超滤的动力和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毛细血管通透性则受到血管活性物质和炎症反应等因素的影响。
组织液回流
组织液生成后,大部分经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入血,小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组织液回流的动 力主要来自于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静水压之间的压力差,同时淋巴系统在组织液回流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阻力大,是 形成外周阻力的主要部位。
分配血管
中动脉,将血液分配到身体各个部位 。
2024/2/3
14
血管分类及结构特点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环绕在真毛细血管起始部的平 滑肌,其收缩可控制毛细血管
的开放或关闭。
2024/2/3
交换血管
真毛细血管,管壁薄、通透性 大、数量多,是血液和组织液 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5
血液循环生理意义
01
02
03
04
维持生命活动
血液循环为全身各组织和器官 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保证机
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进行。
调节机体功能
通过血液循环,神经和体液调 节因子得以迅速传播到全身, 对机体功能进行精确调节。

人卫版生理学完整第四章血液循环PPT课件

人卫版生理学完整第四章血液循环PPT课件

动脉瓣关闭

心室继续舒张
↓ 室内压急剧迅速↓
( ∵室内压仍>房内压 ∴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容积不变、血液不流) ↓
快速充盈期
①动脉瓣、房室瓣都处于关闭 状态; 精②选p动pt 脉瓣关闭产生第二心音。17
(2)快速充盈期:
等容舒张期末
↓ 室内压↓
(室内压<房内压)
↓ 房室瓣开放
↓ 心室继续舒张
自律细胞的最大特点是4期自动缓慢去极化, 这也是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基础。
自动产生下一个精选新ppt 的动作电位! 30
三、 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自动节律性(/自律性) (二)兴奋性 (三)传导性 (四)收缩性
精选ppt
31
(一)自动节律性
1.、自律性:心肌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也 能自动的产生节律性兴奋
房缩 0.1s 室缩 0.3s
房舒 0.7s 室舒 0.5s
精选ppt
8
精选ppt
9
精选ppt
10
心动周期
心房收缩期 心室收缩期
心肌 房缩、室舒 室缩、房舒
瓣膜 房室瓣开、 房室瓣关、 动脉瓣关 动脉瓣开
血流 房→室
室→动脉
心音
第一心音
时间
0.1s
0.3s
精选ppt
全心舒张期 室舒、房舒
房室瓣开、 动脉瓣关 房→室 第二心音

室内压↓ (室内压 房内压=负压)

心房和大V内的血液快速入室
(占总充盈量2/3)

特点:快速充盈期末的
心室容积迅速↑
精选pp室t 内压最低。
18
●等容舒张期的特点:
心室容积不变 室内压急剧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室肌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它决定心肌的 初长度( initial length ),而心室肌的初长度 又取决于心室舒张末期充盈血量或充盈压。
前负荷↑ (心舒末期容积↑)
↓ 心肌初长度↑
↓ 心肌收缩力↑
↓ 心搏出量↑
异长自身调节:
这种不需要神经和体液因 素参与,只是通过心肌细胞 本身初长度的变化而引起心 肌细胞收缩强度变化的过程。
特点:稳定的静息电位,具有收缩性 ② 特殊传导系统(自律细胞)
窦房结、房室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希氏 束)、浦肯野纤维
特点:不稳定的静息电位,具有自律性
(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1.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RP)
其RP约为– 90mV 离子基础:同神经和骨骼肌一样,是K+的平衡电位。
2.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AP)
2.心室舒张期
(1)等容舒张期 (0.07s)
心室开始舒张 ↓
室内压↓ ↓
动脉瓣关闭 (产生第二心音)
↓ 心室继续舒张
↓ 室内压迅速↓ ( 室内压仍>房内压 房室瓣仍处于
关闭状态)
特点:①容积不变、血液 不流;②动脉瓣、房室瓣 都处于关闭状态;③此期 室内压下降速度最快。
(2)快速充盈期 (0.11s)
目前认为主要有三种离子流: 1. K+外流进行性衰减(最重要) 2. Na+负载的内向起搏电流(If) 3. 短时开放的T型钙通道-50mv时激活,Ca2+内
流(ICa-L )
当膜电位到达-40mv激活L型钙通道,产生新AP
图4-4 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
2. 房室束与浦肯野细胞
相同点:分5期,其动作电位的形态和各期形成 的离子基础与工作细胞基本相同。
不同点:4期膜电位不稳定,能自动去极化
形成机制: 1. K+外流进行性衰减 2. Na+内流为主的起搏电流(If)
If通道是慢Na+通道,区别于0期的快Na+通道
◄ 激活电位不同:
慢Na+通道 - 100mV;快Na+通道 - 70mV
◄阻断剂不同:
慢Na+通道为Cs2+(铯);快Na+通道 TTX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动周期与心率
1.心动周期
定义: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 动周期。
以正常成年人心 率平均为75次/分 计算,每个心动 周期历时0.8秒: 每扇为0.1s;全 心舒张期为0.4s
心缩期:心室的收缩 心舒期:心室的舒张
特点: ①心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心率有关 ②心率快慢主要影响舒张期 ③舒张期时间 > 收缩期时间 ④全心舒张期长 → 利于心肌休息和心室充盈
心 指 数:安静和空腹状态下, 每平方米体表面 积的每分输出量。
即:=每分输出量/体表面积(1.6-1.7m2) =3.0~3.5L/(min.m2)
变 异:10岁心指数最大4L/(min.m2)以上;以后随年龄
增长而渐降,到80岁时接近2L/(min.m2)。
生理意义:用于评定不同个体的心功能。
3.心脏做功量
即心肌收缩力能随心肌初 长度的改变而改变的现象。
生理意义:能精细调节每搏 输出量,维持静脉回心血量 与搏出量之间的平衡。
(2)后负荷
后负荷: 心肌收缩时所遇到的负荷,
即大动脉血压。
后负荷↑(一定范围内)
等容收缩期延长, 心肌收缩速度↓
射血期缩短,射血速度↓
搏出量↓ 心室剩余血量↑
临床: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心肌 收缩↑ →心肌肥厚
◆ 2期(缓慢复极期、平台期):占时100~150mS
平台期是区别于神经和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 的主要特征。
形成机制:Ca2+缓慢内流( ICa-L)
K+缓慢外流( IK1、IK) (L型钙通道,可被Mn2+、Ca2+阻断剂维拉帕 米阻断)
◆ 3期(快速复极末期):占时100~150mS
形成机制: Ca2+内流停止,K+外流增强
生理意义:当机体增强活动时,心输出量能够 相应地增加,以满足代谢活动的需要。
六、心音和心音图
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肌收缩和舒张、瓣膜启闭、 血流冲击心室壁和大动脉壁等因素引起的机械 振动所产生的声音称为心音(heart sound)。
心音的组成和特点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
发生时间 等容收缩期初 等容舒张期初
(一)兴奋性
定义:指心肌细胞受刺激时具有产生兴奋的能力。 其兴奋性高低同样也可用阈值来衡量
1. 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
心肌细胞的兴奋包括两个过程: ◆即从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激活Na+通道或Ca2+通道从而产生产生动作电位
凡能影响这两个过程的因素,都可影响心肌的兴 奋性。
(1)静息电位(最大舒张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RP绝对值↑→距阈电位远→需刺激阈值↑→兴奋性↓ RP绝对值↓→距阈电位近→需刺激阈值↓→兴奋性↑
标志
心室收缩期开始 心室舒张期开始
主要成分
房室瓣关闭 主动脉瓣关闭
最佳听诊部位 心尖部
心底部
特点
音调低
音调高
持续时间长
持续时间短
间隔时间
S1-S2短
S2 — S1长
第二节
心肌的生物电 现象和生理特性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根据心肌细胞的组织学和电生理特性,将心 肌细胞分为两类:普通心肌细胞与特殊心肌细胞 ① 工作细胞(非自律细胞):心房肌、心室肌
迅速射血入动脉 (占总射血量的2/3)
↓ 心室容积迅速↓
特点:①快速射血期末 室内压与主动脉压最高; ②时间短,射血量大。
(3)减慢射血期 (0.15s)
心室继续射血 (占总射血量的1/3)
↓ 心室容积继续下降
↓ 心肌收缩力下降 (动脉瓣仍处于
开放状态)
特点:用时长(约占收缩 期的1/2),射血量少(占 总射血量的1/3)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波形、持续时间 与神经、骨骼肌明显不同。将其分为5个时期。
心 室 肌 的 RP 和 AP
◆ 0期(去极期):占时1~2mS
形成机制:Na+快速内流 (快Na+通道,可被TTX 阻断)
◆ 1期(快速复极初期):占时10mS
形成机制:Na+内流停止,K+ 外流(It0) (K+通道可被TEA、4-AP 阻断)
心室继续舒张 ↓
室内压↓ (室内压<房内压)
↓ 房室瓣开放
↓ 心房和大V内的血液快速
流入心室 (占总充盈量的2/3)
↓ 心室容积迅速↑
特点:快速充盈期末的 室内压最低。
(3)减慢充盈期 (0.22s)
心室继续舒张 ↓
室内压↓ (室内压<房内压)
↓ 心房和大V内的血液继
续流入心室 ↓
心室容积缓慢↑
(4)心房收缩期 (0.1s)
关闭 流入心室 0.10s
小结
心脏泵血功能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①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造成心室和心房及动脉 之间的压力差,形成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
② 心脏和大动脉内瓣膜的定向启闭控制着血 流的方向。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1.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搏出量):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
血量。 生理意义:心功能的基础参数。
◄ 最大舒张电位 -70mV, 阈电位 - 40mV
◄ 0期去极化速度慢、幅 度小、时程较长
◄ 分期为0、3、4期,无 明显的1、2期。
◄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
形成机制:
0期去极化: Ca2+内流( L型钙通道-40mv时激活) 3期复极化: K+外流,Ca2+内流逐渐停止 4期自动去极化:机制较复杂
心率 心动周期
40
1.5
75
0.8
76 150 0.4
心缩期
0.35
0.30
0.25
0.15
心舒期
1.15 0.50
2.心率
定义: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即心跳频率。
正常心率: 60~100次/分
个体差异及生理变动: 年龄:新生儿(140次/分)>成人(60~100次/分) 性别: 女>男 体质: 弱>强 兴奋状态:运动、情绪激动>安静、休息状态 体温每升高1℃→心率增加10次/分
2.心率的影响
心率×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
HR >180次/分 心动周期缩短(尤其心舒期)→充盈量↓→ 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
HR <40次/分 心动周期延长(尤其心舒期)→心率太慢而 充盈量达极限→心输出量↓
心率受自主神经控制: 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心率加快; 迷走神经活动增强时,心率减慢。
心房收缩 ↓
房内压↑ (室内压<房内压)
↓ 心房内的血液挤入心室 (占总充盈量的10%-
30%) ↓
心室容积达最大
特点:心室容积达到最 大
左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的 压力、容积、瓣膜开闭和血流方向
心 等容收缩期 室 收 快速射血期 缩 期 减慢射血期
室内 压力
升高
最高
下降
心室 容积
房室瓣 动脉瓣 血流方向 时间
(0.05s)
心室开始收缩

室内压急剧↑
(左室内压升高近80mmHg)

房室瓣关闭
(产生第一心音)
(动脉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特点:①容积不变、血液
↓ 心室继续收缩
不流动;②室内压上升速 率s)
心室继续收缩 ↓
室内压>动脉压 ↓
动脉瓣开放 (房室瓣仍处于
关闭状态) ↓
◆ 4期(静息期)
形成机制: Na+-K+泵 、 Na+- Ca2+交换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