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数学》说课稿

合集下载

实验学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简单的排列》说课稿

实验学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简单的排列》说课稿

实验学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简单的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简单的排列》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简单的排列规律。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有序排列物体,认识排列的规律,以及用语言描述排列的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排列现象。

但是,对于排列的规律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和总结排列的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和理解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和理解简单的排列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排列的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引导发现法。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情境导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一些生活中的排列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和总结排列的规律。

3.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总结: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排列的规律,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其他排列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1.有序排列2.排列的规律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终结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排列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情况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优化。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第1课时)》说课稿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第1课时)》说课稿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第1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掌握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的运算规则有所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受到直观形象的干扰,不能准确地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找出数量关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准确地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动画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讲解新课:讲解加法和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些实际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数学实验一等奖说课稿(5篇)

小学数学实验一等奖说课稿(5篇)

小学数学实验一等奖说课稿(5篇)学校数学试验一等奖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班级上册中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是依据同学的年龄特点,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种数学实践活动情境,其内容都是一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材料和“起立嬉戏”、“送信嬉戏”等。

同学在活动中可以进一步经受数学学问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学问,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进一步把握10以内数的挨次、组成及计算,区分它们的基数、序数含义。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培育有条理地进行思索的力量。

3.经受数学学问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学问,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同学分析同学熟悉了0~10并把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后,已具备了解决一些简洁实际问题的力量。

但由于日常教学中,班上的人数较多,活动空间有限,组织起来也较困难。

如何制造性地使用教材,以便全班同学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主动、有序、开心地参加到各个活动中来,是本节课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设计理念将来的社会既需要同学具有猎取学问的力量,也需要同学具有应用学问的力量,而学问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学问。

为此,我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依据班上的实际状况,设计了几个贴近同学生活的实践活动。

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实践活动课。

1、课件展现——“数学乐园”全景图。

师:同学们,你们喜爱做嬉戏吗?今日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去“数学乐园”做嬉戏,你们想不想参与?2、师板书课题:数学乐园3、用奖“数字之星”的方法激励同学多发言、多动脑。

〔二〕活动1:走迷宫嬉戏。

〔1〕复习对0~10各数的熟悉。

①说数字:同学说出通过这段时间学习熟悉的数字0~10,老师贴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娃娃头。

②用数字:引导同学用黑板上的一个或几个“数字娃娃”说一句话。

③找数字:启发同学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娃娃”,体会数字的重要性,并邀请“数字娃娃”一块儿做嬉戏。

《实验数学》说课稿(通用3篇)

《实验数学》说课稿(通用3篇)

《实验数学》说课稿(通用3篇)《实验数学》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本科数学某某号选手,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函数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陈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方案。

恳请在座的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本节课主要对函数单调性的学习;(2)它是在学习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又为基本初等函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他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可以看看这一课题的前后章节来写)(3)它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难点问题2、教材重、难点重点:函数单调性的定义难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重难点突破: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思考,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办法来实现重难点突破。

(这个必须要有)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2)函数单调性的证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以及了解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意识三、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

新课程标准之处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放式探究法、启发式引导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反馈式评价法2、学法分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只是。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题,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

在学法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

四、教学过程1、以旧引新,导入新知通过课前小研究让学生自行绘制出一次函数f(x)=x和二次函数f(x)=x^2的图像,并观察函数图象的特点,总结归纳。

通过课上小组讨论归纳,引导学生发现,教师总结:一次函数f(x)=x的图像在定义域是直线上升的,而二次函数f(x)=x^2的图像是一个曲线,在(—∞,0)上是下降的,而在(0,+∞)上是上升的。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滴水实验》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滴水实验》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滴水实验》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滴水实验》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进行滴水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水滴在不同的物体上的现象,探究水滴的形状变化,从而理解体积、表面积等概念。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富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但在问题解决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滴水实验,观察水滴在不同的物体上的形状变化,理解体积、表面积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滴水实验,观察水滴在不同的物体上的形状变化,理解体积、表面积等概念。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体积、表面积等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讲解体积、表面积等概念,为学生进行滴水实验做好铺垫。

3.滴水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滴在不同的物体上的形状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水滴形状变化的原因。

5.成果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6.总结提升: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体积、表面积等概念。

2024《实验数学》说课稿范文

2024《实验数学》说课稿范文

2024《实验数学》说课稿范文教材《实验数学》是2024年的教材,该教材是为高中学生设计的教材,主要涵盖了实验数学领域的知识。

具体到本节课《比例尺》是该教材的一部分,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高中数学领域中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1. 认知目标: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在比例尺的相互转换中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3.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喜爱。

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够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难点是: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教法学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比例尺的概念,本节课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1. 教法:引导探究法,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帮助他们主动地发现、理解和应用比例尺。

2. 学法: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在指导下自主探索比例尺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合作交流法来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理解。

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图片和图表等资源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引入新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意识到比例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检验课前自学成果: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课前预习的内容,并对课堂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3. 探究新知,突破难点:通过展示和讨论不同类型的比例尺,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方法。

4. 实际运用:以例题为基础,让学生尝试将线段比例尺转化为数值比例尺,并通过巩固练习来提高应用能力。

5. 总结归纳:学生通过讨论和总结,对学习到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梳理。

板书设计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时《8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时《8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时《8的乘法口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时《8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7的乘法口诀,对乘法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口诀的意义,提高他们运用口诀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口诀的意义,提高他们运用口诀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理解口诀的意义。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讲述一个关于8的乘法口诀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3.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互相学习。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8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5.练习: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8的乘法口诀的掌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成思维导图的形式,将8的乘法口诀和相关实际问题展示出来。

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思考能力等方面。

《数学实验》课程简介

《数学实验》课程简介

数学实验》 《数学实验》课程
课程的性质、 课程的性质、目的 数学实验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课程, 数学实验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课程,其目的是锻 炼动手能力,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炼动手能力, 和能力。 和能力。 本课程通过介绍数学软件(MATLAB) (MATLAB), 本课程通过介绍数学软件 (MATLAB) , 运用数学课 程所学习的一些知识与方法, 程所学习的一些知识与方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进行数学建模、解题方法的设计与上机实践。 进行数学建模、解题方法的设计与上机实践。 课程包括讲课、 课程包括讲课 、 讨论和使用计算机进行实验等环 节。
变量及数组输入
1:向量方式输入 : x=[1,2,3,4,5] %以向量(数组)方式给 赋值 以向量( 以向量 数组)方式给x赋值 x(3)=3 x(5)=5 x1=[1 12 –3 4 sqrt(5)]; z=sqrt(x) %每个元素开方 每个元素开方
变量及数组输入
2:矩阵方式输入 : a=[1,2,3;4,5,6;7,8,0] %矩阵输入 (a为3阶方阵) 阶方阵) 矩阵输入 为 阶方阵 b=[366;804;351] %列矩阵输入 列矩阵输入 det(a) %方阵行列式 方阵行列式 inv(a) %方阵的逆 方阵的逆 x=a\b %ax=b方程组的解 方程组的解 y=inv(a)*b %与x相同 与 相同 disp([a,b,x]) %显示矩阵 显示矩阵
数学实验》 《数学实验》课程
教学的要求: 1、理论课认真听讲,在操作讲解过程中注意可能 出项问题的细节及讲解。 2、上机课之前熟悉上机的相关理论知识,在上机 过程中遇到问题应结合理论课的讲解自己主动分 析解决问题。通过思考、提问、同学交流提高自 己的动手能力
数学实验》 《数学实验》课程

人教版数学实验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实验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实验说课稿一、说课背景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数学教育不仅仅关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加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人教版数学教材作为国内广泛使用的教材之一,其实验部分的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次说课将围绕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一个实验活动展开,详细介绍实验的教学目标、准备、过程及评价方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和原理,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态度。

三、实验准备1. 教学材料:根据实验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学辅助材料,如实物、图表、多媒体课件等。

2. 实验工具:根据实验的具体需求,准备相应的测量工具、计算器、实验记录本等。

3. 学生准备:提前告知学生实验内容,让学生做好预习,了解实验目的和步骤。

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情境创设,引起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关注。

- 简要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操作- 详细讲解实验步骤,确保学生了解每个操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的正确进行。

3. 数据收集与分析- 指导学生如何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 引导学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4. 总结与反思- 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解释实验现象。

-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不同见解,进行批判性思考。

5. 作业布置- 根据实验内容,布置相应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评价与反馈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评价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果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实验学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认识时间解决问题》说课稿

实验学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认识时间解决问题》说课稿

实验学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认识时间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认识时间解决问题》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时间,并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时间知识。

通过这一课时,学生要学会读写小时和分钟,理解时间的概念,并能解决一些与时间有关的基本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他们知道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

但是,他们在读写时间、解决与时间有关的问题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读写小时和分钟,理解时间的概念,并能解决一些与时间有关的基本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时间的读写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读写小时和分钟,理解时间的概念。

2.教学难点:学生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时间知识,解决与时间有关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挂图、学具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故事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掌握时间的读写方法。

3.巩固新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与时间有关的基本问题。

4.实践应用: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时间知识解决问题。

5.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小时:1时、2时、3时……分钟:1分、2分、3分……例1:小明上午8时出发,走了30分钟,他现在在哪里?例2:妈妈下午3时开始做饭,煮饭需要20分钟,妈妈什么时候做好饭?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时间的读写能力掌握情况。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说课稿一等奖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说课稿一等奖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说课稿一等奖《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说课稿一等奖:一场奇妙的数学之旅》嘿,大家好呀!今天我想跟你们讲讲一件超级酷的事儿,就是关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说课稿得了一等奖的故事。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呢,就像攀登一座很高很高的山峰,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惊喜。

我记得我们的数学老师,李老师,他呀,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师。

他的数学课从来都不是枯燥的数字和公式的堆砌。

有一天,他告诉我们,他要参加一个说课稿的比赛,而且是关于数学实验教学的。

我们都好奇极了,啥是数学实验教学呀?这时候,李老师就开始像讲故事一样给我们讲起来。

他说,想象一下,数学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神秘花园。

那些定理和公式可不是干巴巴地摆在那里的,它们就像花园里各种各样的花朵,每一朵都有自己独特的美。

而数学实验教学呢,就是带着同学们走进这个花园,去亲手触摸那些花朵,闻一闻它们的香味。

比如说,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时候,我们可不是只在书本上看看图就行了。

李老师会把我们带到教室后面的手工角,那里有很多小木棒。

他让我们自己动手用小木棒搭三角形,再搭四边形。

哇,这一搭可不得了,我们发现三角形怎么推都不容易变形,可四边形轻轻一推就歪了。

这时候,李老师就会笑着问我们:“你们看,这像不像盖房子的时候,为什么框架大多是三角形的呢?这三角形是不是像一个坚强的小卫士呀?”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三角形稳定性这个概念,就好像这个概念是我们自己发现的一样,那种感觉,真是棒极了。

李老师的说课稿里还写了好多这样有趣的数学实验呢。

像在讲概率的时候,他准备了好多小盒子,每个盒子里放了不同颜色的小球。

他会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去摸球,然后记录摸到不同颜色球的次数。

有同学就会问:“老师,这摸来摸去有啥用呀?”李老师就会耐心地说:“这就像你去抽奖一样,你知道每次抽到大奖的可能性有多大吗?这个摸球的过程就是在探索这个可能性呀。

如果把红球当成大奖,你多摸几次,就大概能知道抽到红球的概率了。

这概率就像一个隐藏在背后的小秘密,我们通过摸球这个实验就能把这个秘密一点点揭开。

2023年六年级《圆的周长》说课稿_2

2023年六年级《圆的周长》说课稿_2

2023年六年级《圆的周长》说课稿2023年六年级《圆的周长》说课稿1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圆的周长。

这是《实验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中一个课时的内容。

下面,我来谈谈如何教学这一课。

一、理解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以前已经学过直线图形,上节课又学习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教材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

通过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从而为下节课学习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反求圆的直径或半径,作好了理论上的准备。

二、把握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及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难点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

关键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三、确立本课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本课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率及圆的周长的含义,掌握圆周率Л的近似值,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圆周率的探索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

通过2道例题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当时低劣的条件下,准确计算出圆周率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准备本课的教具和学具教师准备一根一米长的直尺,一根6米长的皮尺,几个大小不同的用硬纸板剪成的圆,一个用硬纸板剪成的长方形。

学生每人准备一把小直尺,一根包装带,几个大小不同的硬纸板剪成的圆(瓶盖、算珠等圆形物体更好)。

五、采用实践感悟、协同探索、抽象概括等教法与学法,让学生享受成功1、实践感悟。

上课开始时,教师拿出长方形硬纸板,让学生通过口述,手摸重新认识一次长方形的周长。

再拿出圆形硬纸板借助长方形周长的引渡,让学生用皮尺围测、用圆在皮尺上滚测、用手在圆周上滑摸等方式认识并理解圆的周长。

2、协同探索。

《数学实验》课件

《数学实验》课件

05
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的主要收获
掌握数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培养创新思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运用 数学实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 应用能力。
数学实验注重探究和创新,通过实验过程 ,学生将学会如何从实际问题出发,设计 合理的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提升数据处理能力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在数学实验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数据 ,学会如何进行数据清洗、处理和分析, 提高数据处理技能。
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
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可 以模拟各种数学模型和现象,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应
用。
实验步骤
在课件中详细介绍如何利用数学软 件进行模拟实验,包括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分 析等。
实例演示
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展示如何利 用数学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并解释 实验结果和意义。
实验目的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 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和实践能力,提高综 合素质。
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入 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提高数学素养和应 用能力。
02
数学基础知识回顾
代数基础
01
02
03
代数方程
回顾一元一次方程、一元 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 组的解法,以及代数方程 的根的性质。
代数运算
掌握基本的代数运算,如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乘方和开方等。
代数式与表达式
理解代数式的组成和性质 ,掌握简化代数式的方法 。
几何基础
平面几何
掌握基本的平面几何概念 ,如点、线、面、角等, 以及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性 质。
立体几何
理解三维空间中的点、线 、面等概念,掌握简单几 何体的性质和特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2.1.1单项式(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2.1.1单项式(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2.1.1单项式(第一课时)说课稿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整式中单项式的教学设计,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课标要求:1、能够分析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2、借助现实情境理解单项式的有关概念,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理解字母表示数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单项式的概念。

3)能准确迅速的确定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得出单项式概念的数学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归纳,获得数学猜想和数学经验,体会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

体会在现实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进一步发展数学的符号感。

三、说教材本课位于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本节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单项式的相关概念,二是识别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用单项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是上一节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及数量关系的延续,也是下一节学习多项式、整式及其加减,以及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

正确地识别单项式、会找出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既是下一节学习多项式的需要,又是进行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的需要。

四、说学情学生心理方面,初中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

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注意力易分散。

知识认识方面,对于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内容遗忘,单项式的概念不易理解,思考问题不全面,知识的难度也有所提升。

五、说重难点重难点: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概念。

解决方法:从以前所学习过的周长、面积、体积的表示着手,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出单项式的特点,从而形成概念。

在剖析单项式结构时,强调特殊部分,借助变式和反例练习,抓住概念易混处和判断易错处,强化认识。

实验学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认识几时几分》说课稿

实验学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认识几时几分》说课稿

实验学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认识几时几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几时几分》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之一。

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几时几分的时间概念,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感知和珍惜。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小时和分钟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读写时间。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认知基础,他们能够区分上午和下午,也能够认识一些简单的时间单位。

但是,对于几时几分的时间概念,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能够认识几时几分,掌握小时和分钟的换算关系,能够正确读写时间。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几时分分的换算关系,能够正确读写时间。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小时和分钟之间的进率,以及如何进行时间的加减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实践操作法。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时间概念。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学校作息时间表,引导学生发现时间单位的变化,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情境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小时和分钟的关系。

(2)教师讲解小时和分钟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60分钟等于1小时。

(3)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学会如何将时间换算成几时几分。

3.巩固练习:(1)让学生进行时间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时间管理方法。

4.应用拓展:(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学校的活动安排时间表。

数学好玩 滴水实验 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数学好玩 滴水实验 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数学好玩滴水实验说课稿一、前言小学数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因此,数学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让孩子爱上数学和提高数学成绩是许多家长和老师们所面临的困难。

今天,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个有趣的数学实验——滴水实验,希望通过这个实验,能让孩子从中寻找数学的乐趣。

二、实验原理滴水实验是一种令人感到神奇的数学实验,可以用来探究数列的性质和规律,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等概念。

实验原理是通过一个装水的容器,在不同高度释放水滴,用水滴下落的高度来代表数列的数值,然后根据不同的释放规律,观察数列的规律,从而探究数列的性质和规律。

三、实验材料1.一个可以装水的容器(例如:瓶子、漏斗等)2.水管3.砂纸4.剪刀5.计时器四、实验过程下面我们来具体介绍一下滴水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1.准备好所需材料。

将容器清洗干净后,在容器的侧面画出一条准直的线,并在同一高度上在容器的侧面贴上一个小标签,标志此处为开始滴水的位置。

2.砂纸上打椭圆形孔,孔的数量应与需要滴落的数量相同,每个孔应足够小,保证水滴可以滴出,但不必过小。

如果只是为了演示设计等差或等比数列,可以不必打孔,而是手动释放水滴。

3.将漏斗或瓶子放置在容器上方,并用水管将它们连接起来。

4.打开水龙头,让水流注入容器中。

当水面超过标志线时,开始计时。

5.记录第一个水滴的释放时间,然后用计时器计算出每个水滴释放所需的时间间隔,并记录在表格中。

6.每滴一滴水,就在相应的高度上粘贴一个小标志;当所有水滴都滴落时,在每个标志下方记录数列中对应的数值。

7.将数据整理成表格,并根据数据来判断数列的规律和特性。

五、实验结果分析在进行滴水实验后,我们可以得到一张数据表。

根据这张数据表,我们可以发现如下规律:等差数列若水滴从开始滴落后,每隔某个固定时间间隔释放一滴水。

这时,记录下水滴下落的高度和对应的时间,就可以发现高度之间的差都是相等的。

这就是等差数列。

例如,当每隔4秒钟放一滴水时,数列就是:1,3,5,7,9。

辽源市实验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七角的初步认识认识角说课稿苏教版

辽源市实验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七角的初步认识认识角说课稿苏教版

认识角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认识角首先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这节课是从图形到角的活动中学习新知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教材是按照“先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辨认图形—再做角并认识角的大小—最后体会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这个思路分层次组织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

2.学生分析:学生对于角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但对于角的认识并不规范,本节课的知识是从学生的生活中引发出来的,又让学生动手操作,所以本节课学生的兴趣会很高,对于比较角的大小,学生会比较,但总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学生心理明白,但并不一定会用语言表述,所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规范教学来真正认识角。

3.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能力目标: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

(3)情感目标: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二、说教法教学方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数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量的计量”中时间单位第
一课时。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时、分、秒等较短的时间单位之后,并有一定生活经
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由于年和月是比较大的时间单位,教材首先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年历,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内在关系,在初步掌握各月天数后,引
出平年、闰年全年天数的计算,然后介绍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

小学低年级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世界
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较大的时间单位。

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认识,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
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本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
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一年、一日,知道世纪、年、月、日的关系,记住大月、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

2、知道平年、闰年的天数,知道判断闰年、平年的方法。

3、结合本节课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重点确定为:让学生获得较长的时间观念,即年、月、日的认识及它
们之间的关系。

其中发现并掌握闰年、平年的判断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准备: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a学生准备:各年份的年历表若干张。

b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本课总体设计,本着“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教育理念,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力求让全体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参与学习过程。

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采用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
探究性学习方式,围绕“经历学习过程”这一主线组织教学。

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集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遵守师生互动的原则,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学习为主。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新课标赋予的`教学任务,我对本课的教学过程作了如下的
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2、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3、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4、总结评价,拓展思维。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生活中的一组数)在导入部分,我用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许多数,引出年、月、日三个时间单位,从而揭示课题。

这样的引入,是通过生活化的情景,既让学生感到
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又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的积极心态,为顺利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做了思维上的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本环节分以下几步进行:
1、认识一年和一日
2、认识年历表
3、记大月、小月
4、计算平年、闰年的天数
5、学习平年、闰年的规定
6、学习世纪
1、认识一年和一日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太阳、地球、月亮运动轨迹。

同时配音说明:地球自转一圈的
时间是一日,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这样的设计,是想从浩瀚的宇宙中揭示
抽象的数学知识。

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组织教学的作用,另一方面更一步激发了
学生的求知欲。

2、认识年历表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也只有这样,才能让
学生在真正的探究性学习中学会学习,不断发展自身的认知结构与智能结构。

因此,我采
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去观察、讨论、发现年历表上所蕴含的数学信息。

并把从
年历表上发现到的信息记录下来,并展开比赛: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观察、讨论得最认真。

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汇报,概括总结并板书。

通过学生观察年历卡,小组研究获取知识,这样留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和创造学习
的机会,充分体现开放式教学的思想,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3、记忆大、小月(演示:拳头记忆法、歌诀法等)
(1)教师提出疑问:以上这些知识都是小朋友们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发现的,要求记
住这些知识,怎样很快地记住31天的大月有哪几个月?学生汇报并演示这些方法。

(2)游戏记大、小月
为了学生进一步记住大小月的月份,我采用了游戏记大小月的形式:老师说到大月时
男生站,说到小月时女生站,比比谁的反应最快。

这样的环节安排,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4、计算平年、闰年的天数
出示:平年31×7+30×4+28=()天
闰年31×7+30×4+29=()天
提出问题:31×7、30×4、28各表示什么?
5、学习平年、闰年的规定
质疑:那么平年、闰年又是怎样规定呢?指出:答案就在书上。

鼓励学生看书81页
中间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并划出来。

学生通过自学、交流,了解平年闰年的规定。

然后,
课件出示:
(1)规定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的是平年。

(2)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不是400的倍数的年份是
平年。

由此得出四年一闰的规律。

6、判断平年、闰年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根据四年一闰的规律,我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讨论、自学课本等手段来突破这一难点。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计算这些年份是否是4或者是400的倍数来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

这时,出现了一段小小的插曲,一个孩子非常激动、开心的说:“老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个能很快判断一个数是否是4的倍数的方法,如果这个数的末尾两位数是4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4的倍数。

这样,我就能很快地用口算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这个孩子的表现,是我课前完全没有预想到的,但我立刻肯定了他的想法,并向全班同学推广。

这段小小的插曲,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要提高对学生的研究,充分了解、信任学生,使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吻合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习材料。

7、反馈练习
为了避勉集中练习给学生造成疲劳感,我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力求达到“新”、“活”、“实”、“用”的目的,使学生作到有张有弛,从而形成理解,记忆,应用,发展的学习水平。

所以在认识了平年、闰年之后,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对号入座:
1960年1968年1985年
2000年1800年2021年
闰年平年
()()
8、认识世纪
通过小组交流能让学生及时反馈获得的数学信息,表述自己独到的发现。

交流是信息共享的过程,也是尝试的过程。

所以在认识“世纪”这个比年大的时间单位这一环节,我仍然采用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学、交流得出:1世纪=100年
紧接着有针对性的进行反馈练习……
接着对零乱的知识进行有序的整理,便于更好的有意记忆。

总结质疑: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对这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吗?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关注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

为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练习的趣味性,我把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成几个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独立版块,让学生自动选择练习,使各类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1、我显身手
2、我当包公
3、走进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4、欢乐总动员
学生制2021年()月的月历表,并提醒学生好好珍惜和利用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总结评价,拓展思维
为了提高学生喜欢数学,主动研究数学的情感态度,我提出:请同学们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走进网络世界,上网查一查有关年、月、日的更多知识。

这样的教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把学生的探究学习引入纵深。

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学习习惯,达到“曲散意未尽”的效果。

(五)板书设计
它简洁名了,用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

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总之,本课从“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理念出发,在整堂课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力求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来。

我相信,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实际能力。

有利于学生终身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