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传统文化简述

合集下载

中西方文化礼仪

中西方文化礼仪

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

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

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

集体主义:一般而言,中国和其他亚洲文化反映了社会科学家称为“集体主义”的取向。

这些文化比较注重群体合作和个人谦虚。

个人主义:相反,美国人通常表现出一种个人主义取向。

他们更重视独立性。

自我实现即使不是一种期望,但至少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美国人更重视不受外部制约的“自由”。

社会关系:中国人的社会关系比美国人更加正式,等级更分明。

中国人似乎非常习惯于等级分明的结构,他们可基于自己在结构中的位置和惯例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

美国人则更侧重于非正式和平等关系。

美国人通常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在一起最自在;他们不太重视社会等级。

友谊:与美国人相比,中国人更可能拥有少数终生挚交,他们彼此之间交情深厚,愿意相互提供任何形式的帮助。

美国人可能有许多“朋友”和熟人,这些朋友和熟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换,彼此之间承诺的义务有限。

义务在中国人之间,与他人的关系通常意味着彼此之间的义务。

与此相反,美国人倾向于回避相互依赖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长期义务的局面。

任务取向与关系取向:中国人侧重于关系取向。

保持和谐的关系比完成任务更重要。

相比之下,美国人侧重于任务取向。

完成工作通常比关系更重要。

和谐与“事实”:中国人所受的教育通常是避免直接冲突、公开批评和具有争议的话题。

他们希望在周围的人中保持和谐,给别人留“面子”。

相反,美国人通常愿意直接面对问题、提出批评、讨论具有争议的问题,并坚持自己认为是“事实”的意见。

他们对“面子”并不在意。

法律、规章和条例的作用: 在交往方面,中国人通常更信任人际关系,而不太信任书面规则和程序。

而美国人一般认为书面规则适用于每一个人,并且能够产生公正、合理的程序和决定。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与交融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与交融

清明节与介子推的传说
行为文化
挖掘这些群体参与、具有模 式性的节日仪式活动,既是 传统节日区别于日常时间和 现代节庆的习俗标志,也是 增强群体凝聚力的重要方式。
清明节荡秋千
物态文化和知识、技艺
② 创新传统节日的理念和形式
一是形成家庭生活与公众生活相衔接的节日传统
当今社会是一个流动的多 元社会,家庭之外的社会关 系已经成为人际关系重要的 一部分。适当将传统节日主 题由家庭向社会移动是积极 的方向,符合当代社会的要 求。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家家走。
2.伦理道德
• 开元二十四年(736)二月二十 一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 。’‛《唐会要》 • 大历十二年(777)诏令,唐朝 衙门依例放假五天:‚自今以 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 ‛
• 到贞元六年(790),假日加到 七天。

二、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
1.节日起源差异
中国传统节日起源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
西方传统节日起源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 尔 雅 释 天 》
唐 虞 曰 载 。
周 曰 年 ,
商 曰 祀 ,
夏 曰 岁 ,
.

圣诞节 (Christmas) 复活节 (Easter) 感恩节 (Thanksgiaint Valentine’s Day)
③ 创新节庆活动
现代社会,传统节日文化要保 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要与时俱 进,不断地注入新鲜的、富有 现代生活气息的文化因素。
美国万圣节游行惊现‚包青天‛
3.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学习乞巧
① 挖掘传统节日优秀的文化内涵
口传文化
春秋时,晋国的公子重耳因为宫廷内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有什么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有什么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有什么差异推荐文章尊重历史传统文化的作文800字热度:尊重传统文化的精选作文热度:尊重传统文化的作文800字热度:尊重传统文化800字参考作文热度:四川人和四川文化遗产热度: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两者之间区别相信很多人想要了解吧。

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的区别,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饮食观念欧洲人都说世界上有三大美食,每一个版本里都有中国和法国的,只有关于第三家却说法不一,有说是意大利的,也有说是土耳其、突尼斯或摩洛哥等国的。

尽管相持不下,但大家都有个共识,饮食常能反映出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思维等方面的差异。

一次在中餐馆举行宴会,饭店菜上得很慢,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近两个小时,但菜似乎才上了一半。

临座的一位女士是第一次参加中餐宴会,忍不住问我,你们中国人请客都上这么多菜吗?我说,在中国还要多,通常是10道以上。

她很惊讶,连说中国的宴会实在太丰富了,难怪中国的美食很有名。

但过了一会儿,她又问我,有个现象很奇怪:中国人吃饭每次都上那么多菜,可为什么都长得那么瘦。

而法国入每次菜很少,但为什么都比中国人胖呢?我一时语塞,但又觉得她问得多少有点道理,因为那天同桌的几个中国人都显得比较瘦弱,而几个法国人个个人高马大。

想了想,和她讲了自己的一点想法:中国是个好客的民族,只有上了一桌子菜才觉得没怠慢客人。

另外中国人有时候更注重形式,所以在中国的烹调里,菜的样式千变万化,具体到每一道菜又非常讲究色香味的搭配。

而欧洲人似乎更实际一些,在菜的花色变化上下的工夫显然不如中国,但讲究的是其营养的搭配和保护。

这是中、法饮食观念的重要差异,多少也反映出了中法文化性格的不同。

对色彩的认识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一个国家和民族也一样,对不同颜色的喜好从整体上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审美情趣与好恶倾向。

有一次碰到欧盟委员会的一对教授夫妇,谈起上海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穿的中国民族服装,他们都说非常好看,但有一点不太明白,为什么亚洲领导人大多穿红色,而西方领导人则多选择了蓝色。

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异同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异同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异同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一、引言传统文化是一种历经千年沉淀的文化遗产,它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思想、信仰、价值观等精神内涵,是维系民族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西方是世界上两大文明圈之一,它们各自孕育出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互借鉴,也存在着不同之处。

本文将会探讨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异同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二、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异同1、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发展历程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演变,经过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丰富的历史经验积累,形成了十分丰富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

西方传统文化相对年轻,在近代历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演变,更注重理性思辨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

2、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差异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也存在明显的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忠、信、孝、悌”等传统美德,更强调对家庭、社会等大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而西方传统文化则更注重个人权利和人权保护,主张社会的基础是以自由、平等为基础的。

在人生观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崇尚“天人合一”,强调个体与宇宙的和谐统一;而西方传统文化则更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自由追求。

3、中西方文化传统在艺术表现上的异同中西方传统文化在艺术领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书法、绘画、诗歌等艺术形式蜚声世界,解读着中国独特的美学观念和审美趣味;而西方传统文化则更注重对个体情感和经验实现的表达,以音乐、浪漫主义文学等形式对人们的情感进行激发。

三、中西方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中西方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各具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已久,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它以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传承中积淀和传递了大量优秀的道德、美学和哲学经验,为中国人带来了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和文化认同。

西方传统文化则在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着眼于理性思维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

它最具有影响的是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文化比较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一种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和西方都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背景,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和特点。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以及它们各自的长处和不足。

1. 社会结构首先,中西方文化在社会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集体主义,认为个人的行为应该符合集体的利益。

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认为个人享有自由和权利。

这种差异体现在两种文化的社会结构上,中国传统文化中,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都是以家庭和家族为核心,而西方文化则普遍采用国家和市场作为核心。

2. 调性和思维方式中西方文化在个体的情感和思维方式上也存在一些不同。

中西方文化都强调道德价值观,但在道德观念的体现上有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仁爱和道德,强调的是情感上的接纳和关注。

而西方文化更强调来自历史、逻辑和证据的分析思维,偏向于理性思维。

此外,中西方文化在语言和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注重象征和深层次的含义,更加隐晦。

而英语注重直率、结构和逻辑,更加直白明了。

这也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更加有意向性、虚拟和审慎,而西方文化则更加务实、明确、直接和确定。

3. 教育和文化崇拜教育是重要的文化传承和传播手段。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的是“经典”,传播的是“识字文化”,注重记忆、背诵和应试技巧。

而西方文化更加注重的是实用性和创造性,注重启发和启示式教育,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新。

此外,两种文化在文化崇拜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的是思想家、文人和士人。

他们被誉为文化的最高层次的代表人物。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崇拜成功和成就的人物,往往将他们视作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 追求幸福的方式中西方文化在追求幸福的方式上也存在一些不同。

中国文化普遍采用内敛和内在化的方式,强调与天地人相通,与自然和谐相处,尽量避免过度追求物质财富。

但西方文化则更加关注物质、技术和科学的进步,追求更大的幸福感。

中西方古代传统文化元素赏析

中西方古代传统文化元素赏析

中国传统元素中国传统元素中国传统元素中国传统元素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武术、太极拳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茶、中药、文房四宝\四大发明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佛、道、儒、法宝、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古筝、等)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鼎国画(水墨画)(工笔、写意)(花鸟、人物、山水)、敦煌壁画石狮、飞天汉服、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泥人面塑、铜镜、水烟袋、鼻烟壶、筷子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麻将、牌九黄包车、长命锁、千层底、刺绣、丝绸中国传统设计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

如何认识传统造型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使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在"国际设计风格"潮流之后,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是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

这种发挥是在对传统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传统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更富有时代的特色。

传统元素的应用,如龙凤纹样、万寿图、福字等等,这方面平面设计做了很多尝试。

一、传统文化元素的概念及其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运用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针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中国文化的渊源和传承下来的客观存在的文化遗产。

而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出有代表性的东西我们就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元素。

究竟有哪些东西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呢?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形成了渊源流长的文化知识,传统文化元素自然也包罗很广,以下罗列了小部分元素: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秦砖汉瓦、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漆器、汉代竹简、甲骨文、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如意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彩陶、紫砂壶、中国瓷器、国画、敦煌壁画、石狮、唐装、筷子、汉字、金元宝、如意、八卦等。

中西方饮食文化概述

中西方饮食文化概述

1.1 中国饮食文化概述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包涵的不只是与西餐迥异的难以尽数的古今菜谱与食单,中国人的饮食品类、烹调手法、饮食方式、礼俗、中医营养摄生学说和饮食审美风尚等等,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单就饮食一道论之,中国之习尚,当超乎各国之上”,“中国烹调之妙,亦足表文明进化之深也”。

中华饮食文化可谓博大情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烹饪王国”之美誉。

“民以食为天”,从“羊人为美”的巫舞文化到“羊大为美”的饮食文化“美”字的变化就说明了祖先对“味”的追求。

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

“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厚望。

孩子周岁时要“吃”,结婚时要“吃”。

到了六十大寿更要觥筹交错地庆贺一番。

这种“吃”,表面上看是一种生理满足。

但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吃这种形式表达了一种丰富的心理内涵。

吃的饮食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也就是说,饮食作用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而,饮食本身体现着许多文化因素,饮食活动实质是一种文化活动。

这些内容主要包括吃什么和怎么吃两个方面,具体地说,包括食物的开发与利用,馔品的烹调技法与理论,炊具和食具的类型,饮食礼仪与风俗,饮食理论与实践,以及由饮食产生的哲学、艺术、道德、历史传统以至神话传说,还有饮食反作用于人和社会的种种文化现象等等,这些往往也是构成一个民族总体文化特征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最早应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蒙昧岁月,每当恐怖的山火过后,灰烬里常常散发着烧熟的野兽和坚果的扑鼻焦香,这就成了人类结束茹毛饮血时代的一个信号。

经过多少次惊险的尝试和失败,原始人群终于懂得利用自然火,控制火种,这是人类第一次能源革命的开端。

人类懂得如何控制火种,走上熟食的道路,是人类饮食活动与动物饮食本质上发生变化的分水岭,更是人类自身发展和社会向前进化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从此火的使用翻开人类饮食烹饪史上的第一页。

中西方文化

中西方文化

一、什么是文化?1、汉语中的文化最初为“以文德教化之”,后来引申为概指文治与教化,发展到现代汉语,演变为指一般知识和教养的语词义。

2、西方“文化”原义为对土地的耕耘和改良,18世纪是,用以指训练和修炼心智或思想、趣味的结果和状态,后来并解释为“文学、科学和美术的修养”3、文化概念最初是指人对自然的有目的的影响,以及人本身的培养和训练。

培养不仅包括培养人们遵守现有准则和习惯的能力,而且包括鼓励他们遵守这些准则和习惯的愿望,使他们相信文化能够满足人的全部要求和需求。

任何社会的文化都包括这两层意思。

二、文化的定义1、理想的定义,即文化是人类完善的一种状态或过程;2、“文献式”文化定义,即文化是知性和思想作品的整体,以不同的方式记录人类的经验;3、社会定义,即文化是对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这种描述不仅表现艺术和学问中某些价值和意义,而且也表示制度和日常行为中的某些意义和价值。

三、文化释义的内涵1、文化是一个包含多层次。

多方面内容的综合体;即他的广义解释包括精神生活方面,社会生活方面和物质生活方面。

2、文化是人类精神现象或观念形态的综合3、文化是人的社会行为和习俗;,即把各种各样的人类行为以及支配人的社会行为的风俗看作是文化的基本内容;4、文化主要视作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富有仪式性的民俗活动的概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洲文化合作委员会)5、文化是一个社会的转筒行为形式或全部的社会遗产;6、从功能和价值层面来认识文化的意义,即文化是人类为了适应生存要求和生活需要所产生的一切生活方式的综合和他的表现;7、文化对人的思想行为有潜在知道和规范作用;四、文化的重要特征民族性、地域性、规划性、同一性、时代性(濡化或文化熏染)五、跨文化比较的现代比较方法首先是文化个案的研究,其次是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建立“理念类型”的概念工具;现代意义上的跨文化比较,除了广泛利用采用不同语境的文化现象作为研究的素材外,也离不开历史叙述、结构分析、因果功能、逻辑评价等其他研究手段的综合运用。

中西方传统文化对与谈我国国家治理

中西方传统文化对与谈我国国家治理
管理者(行政主体) — 被管理者(行政相对人)
权利 义务
权利 义务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 10.2920 .10.29 Thursday , October 29,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 9:40:26 09:40:2 609:40 10/29/2 020 9:40:26 AM
25
二、中西方传统文化之对比
(二)西方国家倡导法治
《理想国》-人治 《法律篇》-法治
柏拉图(前427-前347)
二、中西方传统文化之对比
(二)西方国家倡导法治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32)
《政治学》: 谁说应该由法律遂行
其统治,这就有如说唯独 神祗和理智可以行使统治; 至于说谁说应该由一个个 人来统治,这就在政治混 入了兽性的因素。
(二)道德的作用 充分加强道德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一、文化的概念
行政是指国家行
政机关依法行使国家 行政管理职权以实现 国家行政职能的活动。
一、行政法的概念
工商部门对人满为患的 所谓“电脑屋”进行检

二、行政关系要素
二、行政关系要素
行 政行 为 行政关系当事人之 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行政关系主体 行政关系客体 行政关系内容
二、中西方传统文化之对比
(五)中国民众(社会)以道德处理彼此的关系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二、中西方传统文化之对比
(五)中国民众(社会)以道德处理彼此的关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 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 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 治而后 天下平。 自天子皆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公民教育——以中西文化的视角出发3 西方传统文化的脉络与特点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公民教育——以中西文化的视角出发3 西方传统文化的脉络与特点
西方传统文化的脉络与特点:
(1)希腊文化——源于克里特岛的希腊文明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它注重自由、探索、现世 的欢乐,最突出的成就是哲学与科学以及民主思想。但它缺乏政治统一,因此希腊始终停滞 在城邦政治,而不能建立成统一的国家。
主张自由、民主精神和重视科学探究是希腊精神。
(2)罗马文化——它无疑受到古希腊文明的重大影响,但更讲求政治法律和组织权利,讲 求实际,主张领土扩张,并建立起西方历史上的首次大一统。
罗马文化的突出成就在政治与法律,一切国家大事由元老院议决;公元前451 年所议定的《十二铜表法》便是第一部罗马成文法。今天西方的民主与法制制度,都起源于 公元前的罗马共和时代。
讲求民主与法制、主张向外扩张领土是罗马精神。
(3)希伯来文化——希伯来文化是宗教哲学的文化,是精神与灵魂的、出世的、悲观的; 它是世界三大一神教的源泉,从犹太教中分支出来的基督教大大重塑造西方,影响遍及全 世界。
主张人的原罪、宽容行善、互助博爱是耶酥精神。
(4)现代工业文明与科学以及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追求丈量天地、迷信人定胜天; 宣称“上帝已经死了”,理性与科学取得全面胜利。
以西方(尤其美国)波普文化(Pop Culture,即反精英文化)和反传统规范和统一 道德标准为特征的后现代主义则宣称“人已经死了”;解构主义和语境主义盛行。
追求科学理性,盛行消费主义,试图打破传统是现代主义的特征;而向往非“中心”、 非“权威”、非“主流”以及“相对主义”等多元价值取向是后现代主义的特征。Leabharlann 雅典卫城的神庙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历山大大帝
罗 马 元 老 院
罗 马 竞 技 场
耶稣基督
德 国 科 隆 大 教 堂
山姆大叔
芭比娃娃

中西方传统文化对比及传统文化对政治现代化进程影响的比较

中西方传统文化对比及传统文化对政治现代化进程影响的比较

中西方主要传统政治文化对比及主要传统政治文化对政治现代化进程影响的比较摘要传统是现代的基础,传统政治文化是政治现代化的起点。

在政治的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政治文化发生过、而且仍然持续发生着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观念中的“民主观念”、“国家观念”进行对比,探寻各自的传统政治文化观念对各自的政治现代化进程的不同影响。

关键词:政治现代化政治文化中西比较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 政治文化也是如此。

狭义的政治文化专指政治的主观方面,它是社会政治关系的心理和精神的反映, 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知、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 包括政治认知、政治信念、政治感情、政治态度、政治价值等观念形态的东西。

政治文化对人们的政治生活具有心理和精神上的支配作用。

1956 年, 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首次使用“政治文化”这一术语, 并且开始进行学术研究。

我国政治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涉足此领域。

政治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既有其阶级性, 还有其民族性和地域性。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产生于不同的地域和时代,发展于不同的民族和国家,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形成了各自独有的特点, 具有很多的差异。

1中西方主要传统政治文化的对比1.1国家观念的不同政治学是关于公共秩序的学问, 政治文化应该以对国家认识为其核心内容。

在传统中西政治文化中, 关于国家的认识大相径庭, 这是中西传统政治文化的巨大差异之一。

钱穆先生说:“中国的民族、国家观念是道德的、文化的;西方的国家观念是权力的、工具的。

”中西方国家产生的方式不同,造成人们对国家的起源、性质和作用的认识不同的根源。

“国家”一词在中国古籍中很早就出现了。

赵歧《注》:“国谓诸侯之国,家谓卿大夫之家。

”诸侯统治的地方称“国”, 大夫统治的地方称“家”, 后来通称“国家”。

所以,中西方国家产生方式的不同在于中国并不像古希腊以地缘为纽带而依靠的是一种血缘关系。

在传统中国人的观念中,家与国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

简述东西方艺术的特点

简述东西方艺术的特点

简述东西方艺术的特点
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特点:
中国艺术:
1. 传统艺术风格:中国艺术通常是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它强调了对称、平衡和优美的姿态。

中国绘画、雕塑和建筑都非常注重细节和形式,常常使用传统的色彩和材料。

2. 道教和艺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是道教,道教艺术包括佛教艺术中常见的禅宗和道观。

在中国,道观是一个富有文化意义的地方,通常装饰华丽,充满着宗教色彩。

3. 剪纸、书法和园林:中国剪纸、书法和园林是中国文化中的三大传统艺术形式。

剪纸是一种传统剪纸艺术,通常用于装饰窗户和墙壁。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形式,包括楷书、行书、草书和隶书。

园林也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通常包括山水、湖泊、建筑和文化景观。

西方艺术:
1. 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是西方艺术的重要代表,它们强调政治、哲学和历史的主题。

这些作品通常包括雕塑、绘画、建筑和文学。

2. 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是主要的艺术形式。

这些作品通常关注自然和人体,强调真实和精确。

3. 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印象派和后印象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西方艺术流派,它们强调对光、色和空气的感悟和表现。

这些作品通常具有明亮的色彩和动态的线条。

这些是东西方艺术的一些主要特点和区别,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艺术是一个多元化的领域,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和不同时期的艺术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从中西方传统文化对比谈我国现代法治建设方案

从中西方传统文化对比谈我国现代法治建设方案
异。
法律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和 道德观念,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个 人权利和自由。
法律历史
中国拥有悠久的法律历史,而西方 在近代才逐渐形成现代法律体系。
中西方法治建设的相似之处
法律价值
中西方法治建设都强调法律的 公正、公平和权威性。
法律实践
中西方法治建设在实践中都注 重法律的执行和司法公正。
法律文化
古罗马文化
强调法律、秩序和权利, 注重法律制定和实施。
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于古代农业社会,强调稳定和秩序,注重 伦理和道德。
西方传统文化形成于古代商业社会,强调自由和竞争,注重 理性和法律。
02
中西方法治建设的比较研 究
中西方法治建设的差异
法律体系
中国以大陆法系为主,而西方 以英美法系为主,两者在法律 体系和司法实践上存在较大差
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经验
研究学习其他国家的法治建设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不断完 善我国的法治建设方案。
引进国际先进法律人才
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法律人才,提高我国法治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强化司法独立
保障司法独立,确保司法公正,提 高司法公信力,发挥司法的最终裁 决作用。
推进法治教育
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和意识,促进全民守法、用法、护 法。
04
我国现代法治建设的方案 设计
完善法律体系,强化法律的可操作性
制定明确的法律条文
01
通过立法程序,制定明确、具体的法律条文,避免歧义和误解
03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司法决策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司法人员进行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

中西文化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正式)

中西文化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正式)

中西文化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正式)中西文化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摘要:中西文化思想是人类文化思想的两大丰碑、两大奇观。

它们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中沿着各自生存空间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心灵写照,它们是人类生活中两种不同生活形态的行为准则和心理状态。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共性一、引言二、中西传统文化形成的背景1、中国传统文化:(1)中国是一个东西南北跨度很大的国家,主要是属于内陆性质的国家。

生存在中国大地的民众主要是靠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养活,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小农经济生活,即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由于这种小农生活是在一种封闭状态的土地上生活,这给中国民众造就出一种易于自满自足的心理状态。

(2)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在一种大一统的状态中进行的,这使得人们的思想缺乏变革意识,往往是按照既有的思想和方法去思考去办事就行了。

2、西方传统文化:(1)西方国家(主要是欧洲国家)大多数是靠海国家(如英国就是个岛国),因而西方民众其生存土壤极其有限,也就是其可耕地有限,这就使得他们的社会生产结构不是小农经济式的生产结构,而是不断地向外扩张的商业经济式的生产结构,这就造成了他们不易满足、勇于开拓的心理状态。

(2)西方各国是由统一的欧洲帝国分裂而成的,在西方各个国家,它们不仅发展了各自的历史,而且相互吸收,这样人们的思想不再保守而具有变革意识,就能按照自己的思想、思考去办事。

三、中西方传统文化的构成(1)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有儒、道、释三家文化所构成,儒家文化可以说是一种北方文化,它诞生在中原地带,它的特点就是入世思想,它认为人是社会的一分子,不可能超越社会而生存、而生活,认为人只能按照社会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办事,这样才能生活、生存得好,否则就难以活得好;道家文化可以说是一种南方文化,它诞生在汉楚地带,这一地带保留着许多未开化的习俗、民情、观念、思想,它的特点就是出世思想,认为现实社会不尽人意,人只有回到自然的怀抱,才能得到真我,人要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佛家文化是来自印度的一种外来文化,但佛家文化到了中国,就被中国化了,它的特点就是就是人必须依附佛祖,人应断绝自我的七情六欲,人的幸福不在于现世而在于来世,不在于此岸而在于彼岸。

分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

分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

分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西方文化已经开始发生交融和融合的现象。

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宗教、价值观念、历史传统和生活方式四个方面来探讨中西文化差异以及交融的趋势。

宗教方面中西方文化的最大差异之一便是宗教信仰。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民主和自由,而东方文化则强调家族观念、尊敬长辈和道德规范。

这一差异源于文化中主导的宗教信仰。

西方文化主要受基督教文化影响,而东方文化主要受到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在交融的过程中,许多西方国家已经接受了亚洲教派的影响。

例如,在欧洲,佛教、道教和印度教派的影响日益增加。

同时,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也在接受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其他宗教的影响。

这些相互影响的趋势有助于扩大文化对话和跨文化交流。

价值观念方面中西方文化的另一个根本差异体现在价值观念上。

在中西方文化中,人们对道德、家庭、权力、教育和工作等方面的关注不同。

西方文化重视个人自由和个性化,注重自我表达和独立思想,而东方文化则注重集体利益和团体价值,关注社会稳定和和谐。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两个文化之间的交融有望推动共同价值观的形成。

例如,人们更加注重环保,这一趋势可以被视为文化融合的一个例子。

倡导环保对所有国家和文化都具有普遍性,并可以通过共同努力达成。

这表明,文化差异之间的相互影响是重要的,可以促进文化间的互相学习和了解。

历史传统方面中西方传统文化还体现在历史传统方面。

中国和欧洲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这一差异也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态度。

例如,欧洲历史上有着宗教战争、科学革命、工业革命、文学艺术等人文方面的成就,而中国历史上则强调儒家经典、诗词歌赋、武功技艺等人文领域的传统。

两种文化相互影响的趋势在这方面表现得最为复杂,互相学习的成果从长时期和广泛领域视角看是有利于互相发现和开拓文化,而短期和局部视角来看则缺少合适的学习的效果。

生活方式方面生活方式方面表现在人们的外部世界的生活特点上,如生活习惯、饮食文化、婚姻形式、教育理念和卫生习惯等方面。

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中外文化

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中外文化

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中外文化在三年级的语文课程中,学生们将会接触到许多关于中外文化的内容。

这个阶段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下面是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中外文化的内容。

一、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生们需要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以及中国的传统习俗(拜年、舞龙、赏月等)。

通过学习中华文化,学生们能够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二、西方文化学生们也需要了解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以拓宽视野。

他们可以学习英国的皇家文化,如英国的皇室家族以及他们的传统仪式和规矩。

此外,学生们还可以了解到美国的民主制度和自由精神,以及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化等。

通过了解西方文化,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元化,培养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三、中外文化比较通过中外文化的比较,学生们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文化,并与其他文化进行对比。

比如我们可以对比中国和美国的饮食习惯,或者中国和日本的传统节日等。

通过比较,学生们将能够深入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培养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四、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在学习中外文化的过程中,学生们也应该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他们可以思考传统文化如何影响到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比如艺术、音乐、建筑等。

同时,学生们也可以思考传统文化是否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并找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新发展方向。

五、文化体验活动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体验中外文化,教师和家长还可以组织一些文化体验活动。

比如可以带学生们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或者参加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展示、民族音乐会等。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中外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总结: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中外文化,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机会,通过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比较,他们能够拓宽眼界,培养跨文化的沟通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

祭灶
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摆设灶糖,送老灶爷上天,并让其“上天言好事,下 界保平安。”以求来年合家平安。正月初一早上请回灶爷,“腊月二十三日 去,新春初一五更来。”
除夕
全家团聚守岁,又称“熬福”,睡得越晚,来年越有福。
重阳节
在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 阳”。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影,听到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 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袋,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 借以避难。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 掉。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袋、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 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唐代诗人王 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记载了当时的风俗习惯。
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元夕。正月十五晚上观灯,十五、十六两天有各项 民间娱乐活动。家中用白面蒸出形似长虫、刺猬、口袋和枣山等 大型蒸馍,象征来年好收成。
清明节
群众性的祭扫祖坟的活动。在坟头烧纸,挂白纸条,以招幡扬魂。
端午节
俗称五月端午。家家门头插艾草,儿童戴香囊,脖子、手脖、脚脖系五彩线。 日出前取河水洗脸,吃粽子。
Halloween 万圣节
西方传统节日——鬼节。传说中所有的鬼在当天会来到人间…人们 为吓唬大鬼小鬼,把自己也打扮成各种鬼模样,以避免被鬼抓走。 万圣节是国外的习俗庆典,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大家会挨家挨户 要糖吃,不给糖吃就捣蛋,这个最受孩子们喜爱。
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
每逢11月第四个星期四,美国人民便迎来了自己最重要的传统民俗 节日——感恩节。这个节日始于1621年秋天,远涉重洋来到美洲的 英国移民,为了感谢上帝赐予的丰收,举行了3天的狂欢活动。从此, 这一习俗就沿续下来,并逐渐风行各地。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正 式宣布感恩节为国定假日。届时,家家团聚,举国同庆,其盛大、 热烈的情形,不亚于中国人过春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漫谈

1.举例说明中国传统文化
录 2.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3.心得与感悟
慎终追远
谨慎的思考人生 于天地之间的意义, 看看老祖宗们都留 下了些什么,让我 们在自身与先贤之 间做一个对比。
一、中国传统文化
1、为什么将同一宗族血缘关系较近的 人称为“五服”?
“五服”是指什么呢? 这要从《周礼》说起,我国比较完 善的礼仪制度始于周代,“五服” 就是指丧葬礼仪中的丧服礼制。按 照传统丧葬礼俗,亲属要依与死者 关系的远近亲疏,穿戴不同的丧服 “守制”,这本是周代的古礼,来 自儒家礼制,汉代以后沿袭了这一 丧服制度。
刘勰
• 公元495年,刘勰30岁左右开 始创作《文心雕龙》,501年前 后该书完成。但是由于当时刘 勰的社会地位较低,这部书完 稿后没有引起时人注意。刘勰 却“自重其文”,颇有信心, 想请当时位高名显的沈约审定 此书。当时沈约是梁开国重臣, 刘勰没有资格正式拜访,于是 扮作货郎,求见于沈约车前。 沈约看后,认为“深得文理”, 并放在书案前经常翻阅。从此, 刘勰及其书才逐渐为人所知。 502年,即此事发生后的第二年, 刘勰得到了一个“奉朝请”的 官号,次年任临川王萧宏记室。 512年,成为太子萧统的东宫通 事舍人。公元522年,弃官为僧, 改为慧地,次年去世,给后人 留下了《文心雕龙》这一文学 奇葩。
5、在文字上
• 汉字至今保留着比较明显的象形文字特点。而西 方早已演化为拼音文字,几乎变成了高度抽象的 符合。
6、在音乐等艺术上
• 中国名曲多与月亮有关,如《二泉映月》、 《春江花月夜》等,喜欢月亮的阴柔之美。 而西方歌曲的代表作为《我的太阳》,对 太阳赞美有加,崇尚太阳的阳刚之美。
三、对于学习的几点感悟
• 3、学习传统文化与当代中西方文化,融汇百家 之长,或坚毅、或温和,皆有所用。有时候,面 对拆迁户,我们需要极大的耐心和风细雨做思想 工作;有时候,面对工作推进中的困难,我们需 要果敢的勇气;有时候,面对重大关头、大是大 非,我们需要毅然的决断。
总之,学习能提升 我们能力与素养,能 改进我们工作的方式 方法,能提高人生的 坚韧度,为顺利推进 各项工作打下坚实厚 重的基础。
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1、服饰文化:传统中国服饰以中 山装和旗袍为典型代表,看上去封 闭保守。而西装和晚礼服却明显开 放。
2、饮食文化:
• 中国饮食以水饺为代表,端午节、冬至、春节等很多节日 都要吃饺子,甚至结婚的时候一对新人还要有吃水饺这个 仪式。水饺以“包”为特色,里面的馅含而不露。西餐典 型的如汉堡,所有的夹心几乎一览无余。
缌麻:是五服中最轻的一等,用细熟 麻布精心制成。服丧者为族曾孙、族孙、 中表兄弟等。
传承与发展
在传统社会,五服制度不仅是 丧葬礼仪的服制规定,同时也从 丧服制度扩大为区分家庭关系亲 疏远近的标志,有服亲与无服亲 是一明显的家庭关系的边界。
经过多年的历史发展,《周礼》 中使用的丧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但是“五服”作为一个区 分家庭关系远近的用语,却保留 了下来。
3、建筑文化:
• 传统的中国民居是四合院,封闭之至,宫庭大院 则“庭院深深深几许”,依地而建,不求高,但 求深广,如故宫。而西方建筑以哥特式建筑为代 表,几乎无围墙,但求高,不求广,如米兰大教 堂、白宫。
4、时间取向上
• 中国人喜欢怀旧,所以史学特别发达,如《史记》 等。西方人更爱创新,因而科幻作品格外丰富, 如《阿凡达》、《蜘蛛侠》等。
•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学史可以看成败、鉴 得失、知兴替;学诗可 以情飞扬、志高昂、人 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 耻、懂荣辱、辨是非。 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 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 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 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 糟粕,取其精华,从中 获得启发,为我所用。”
• 2、想起了国学大师王国维 的一句话:“学无新旧、无 中西、无有用无用。”学习 的作用就是陶冶人、塑造人。 学习一些文化知识,虽然不 会马上转化为学历、文凭、 不会马上晋升职务、获得功 名,但是能帮助我们形成理 想人格和强大的内心。有理 想的人格,才会在天地之间 进退有据;有强大的内心, 才会有严格的自律,才不会 随心所欲,才不会违犯党纪 国法。一句话,读书能够使 我们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 趣、会思考,能自律的人。
五服
斩縗:是五服中最高的一等,是用剪 刀直接裁断生麻布制成,衣裳毛边不缝。 服丧者为子或未嫁女。
齐縗:是五服中的第二等,用生麻布 制成,缝服中的第三等,用熟细麻 布制成,做工较粗,故名大功。服丧者 为堂兄弟姊妹。
小功:是五服中的第四等,用细麻布 制成,做工细密,故称小功。服丧者为 再从兄弟。
一点感悟
首先,得努力,机遇总是给 有准备的人准备的。不怕没伯 乐,怕的是,伯乐来了,然而 我们并不是一匹千里马。
其次,得有担当、能干事, 把本职工作干好,达到专注与 精致的程度,就是对自己的提 升与历练,就为成才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
最后,得懂得展现,有才华 而人不知,犹如锦衣夜行,穿 着漂亮的衣服在深夜里行走。
2、中山装的寓意
中山装为服装的一种,由孙 中山提倡而得名,1912年民 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 服。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
毛 泽 东 与 周 恩 来
邓 小 平 同 志
江泽民同志
习近平夫妇
3.刘勰及其《文心雕龙》
刘勰,是莒县人,《梁 书·刘勰传》说:“勰早孤, 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 出来,刘勰当年的起点是 很低的。“遂依南京定林 寺名僧僧祐”,跟着定林 寺一个叫僧祐的和尚,协 助他整理佛经十余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