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院校“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过程设计分析

合集下载

高职《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很好 地保证 了 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 、 运行 、 维护等 工作 , 也可 进行 电气设备 的营 销与 所选择方法上的科学思 考。这样的课 堂教学 内容组 织 ,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开展。 技术服务等相关 的工作 。针 对我院 学生 的实际 情况 , 我们 制 定 了表 1 所 示的教学大纲。
中的主体地位 , 坚持接触 学生 、 了解学 生和积极 引导学 生 , 在教 学过程 中由教师讲解 教学 大纲所要 求的重点 内容 , 同时 提出一 些通过 教师精 心设计又能启发学生积极思 考的问题 , 适当开展课 堂练习与课堂讨论 ,
1 电路 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 2 电阻 电路的等效变换法 . 3 电路分析的网络方程法 . 4 正弦交流电路 . 5 谐振与互感电路 . 6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 7 电路的过渡过程 .

线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要实现这一任务 , 就必须坚持以培养 学生 应 学达到最佳效果 。届发式教学的具体 方式较多 , 根据《 电路分析》 程 课 在教学过程中 , 用了 。 设疑点 法 。 采 巧 和 比较与 归纳 法 ” 。负 用能力 为主线 , 切实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 学工作。《 电路分析》 是电 的特点 ,
机 动 总 计
8 8 6 1 4 7 6 5
2 5 6 1 0 6
2 2 4 1 2 l 2 2
激发 学生学习和思 考的积极 性 , 逐步形 成互动 式、 讨论 式的教学方法。
3 多媒 体教 学与传统教 学相 结合 、
传 统教学讲究语 言和文字交流 ,电路分 析》 《 课程 的教师 面
教 学 改 革
高职《 电路分析》 课程教 学改革探索
杨 立 林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遂宁 6 90 ) 2 00

民办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民办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教 学改革
引 言
高 职 院校 学 生 主 要 有 思 维 活 跃 、 手 能 力 强 、 性 特 长 突 出 、 化 动 个 文 水平偏低 、 心态不稳定 、 思想素质不高等特征 。 与公立高校相比 , 民办 院 校 学 生 生 源 结 构 不一 , 次 不 齐 , 础 不 好 , 多 学 生 高 考 分 数 较 低 , 层 基 很 是 高考落榜者 , 甚至有些学生没有经过高 考, 而被直接 录取 。这些特点导 致 学 生 到 校 后普 遍 存 在 学 习 和 生 活 目标 不 明 确 , 习 信 心 不 足 , 学 专业 兴 趣 不 浓 等 问题 , 分 学 生 纯 粹 是 抱 着 混 大 专文 凭 的 目 的来 学 习 。而 《 部 电 子 电工 技 术 》 程 是 机 电类 、 课 机械 类 各 专 业 开 设 的一 门 职 业 基 础 课 程 。 对 于 这 样 的学 生 生 源 , 培 养 学 生 掌 握 一 定 的 有 关 电 的基 础 知 识 , 学 要 为 生学习专业知识 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 打好相关理论基础, 并使他们受到 必要的基本技 能的训练 , 相对而言并不是那 么容易 。 如何提 高民办 院校 电工 电子技术课 程教学的质量, 培养 和提高学生 的综合 素质 , 使学生适 应 当代社会的需求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电子电 _技术是从事装备 r 制造业生产一线各岗位工作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技术 。面对 民办 院 校 学 生 高 中底 子 薄 、 础 弱 ; 加 上 本 课 程 知 识 容 量 大 , 及 面 广 , 基 再 涉 抽 象、 理论性强, 难学 的现状 , 必须深化 课程教学改革 , 以取得 更好的教学 效果。本文结合本人 的教学体会谈一下 A已的看法。
理 论教 学 改革 ( ) 一 教材 的改 革

高职《电路分析》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综述

高职《电路分析》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综述

基 于理实交融 理念 , 许多 高职 院校 在课程 设置 、 学 内 教 容 和教 学方 法上都进行 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 。 并取 得了一定
的成效 , 但专业技 术基础课 如何在 任务驱动 、 实交融 的大 理 背 景下 进行 课程改革 , 大程度 上提高学生应用知 识的能力 极 还需要 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 这对 于高职教育 的发展 具有重要
项 目与课题
科 技 视 界
21年6 02 月第 1期 7
通过技能训练 和任 务实施过程 。 培养学 生综合运用 电路
的重点是 促进 学生理论水平 和实 际动手能力的提高 。通过总
知识 的能力和职业素质 。 通过技能训练和任 务实施过程 . 培 养学生将实 际电路抽象 为电路模型 的能力 、 建 电路 的能 力 搭
大直 观教学 的力度 , 激发学 生主动学 习 的兴趣 和激情 , 提高
2 研 究的设 想
课题 组教师通 过调研 、 大量 查阅资 料 , 经分析 研究 后确 定《 电路分析》 程的教学主要 以任务为导 向开展 , 课 传统 式教
学并重 , 两种教学方法相互融合 、 相互补足 。 将理论知识点 、 技能点融人到对应 的工作任务 中。 根据
力 和创新能力 。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起着重要 作用 。
脱节 , 而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 了传统 的理论与实践教学 的界 限, 通过对教学 内容 的模块化整合 , 教材 内容 的针对 性删改 , 授课方 式 的灵 活性变化 ,再加上 教师教学 观念 的科学改 变 等, 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 为一体 , 从感性认识 人手 , 加
1 研究 的实践价值 . 2
采 用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改 革 《 电路分析 》 课

电路分析课程实验的教学改革

电路分析课程实验的教学改革

电路分析课程实验的教学改革《电路分析》课程是电类相关专业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在电类相关专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电路分析实验对培养学生科学辨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加深理解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测试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电路分析课程是电类本科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对电路分析课程实验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将对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理解以及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必须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一、电路分析课程实验存在许多问题1、实验内容多少年不变,实验内容单一。

电路分析实验课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对经典理论的验证,实验线路过于简单,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高分低能的现象十分普遍。

2、由于采用实验箱作为实验对象,学生按照老师预先准备好的线路插线,做完实验后学生仍然不知道做实验的原理、为什么要这样插线和不知道测量的结果是否正确。

3、由于采用统一的电路或实验内容,使优秀的学生没有发挥的空间。

忽略个性,导致大学生个性不突出,缺乏创新性思维。

4、实验学时少,学生动手机会少。

5、实验手段落后,计算机仿真的内容要加强。

二、改革方法1、构建实验教学保障体系是强化智能培养的基础实验教学要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必须从制度和条件上予以保障。

加强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促使电路分析实验教学健康、规范发展。

(1)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教学创新条件借助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的机遇,本着以评促建,重在建设,改善实验设施与环境的原则。

组建了现代实验教学新模式,满足一人一组的标准,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实验教学环境焕然一新。

在教育部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一类基础课教学实验室。

(2)建立实验考核制度。

电路分析开设的全部实验项目,采用5 级记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独立学院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独立学院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的插 图 、照 片 、 图 标 ,便 于学 生 学 习 。 电路 理 论作 为 一 门古 老 的学 科 ,经 历 了一 个 多世 纪 的漫 长 道路 以后 , 己 发 展 成 为 一 门体 系 严 密 、逻 辑 性 强 、具 有 强 大 生命 力 的 学 科 领 域 。其 内容 基本 固 定 ,主 要 有 电路 的基 本概 念 和
2 o l g f n o ma i n c e e n ng n e i , G i i ni e s t f t c no o y G 1 n G a x , Ch na 4 0 4 C l e e o I f r t o S i nc a d E i e r ng u i n U v r i y o e h l g , ui i , u ng i i 5 1 0
Z qn hi i g, Xi o a Ho g a n xi ng
Ab tr c Ai d o nd p nd nt I st t e s at me t i e e e n i ut st de t a d u a n al o Ci ui A u n s n F nd me t s f rc t nal i c ur e e u s ys s o s f at re ,
应 用 型 高级 技 术 人 才 。 电路 分析 基 础 课 程 是 高 等 学 校 电
子 与 电气 信 息 类 专 业 重 要 的 专业 技 术 基 础 课 ,是 所 有 强 电专业 和 弱 电专 业 的 必修 课 ,其 任 务 是 使 学 生 通 过本 课 程 的学 习掌 握 电路 的 基本 理论 知 识 、 电路 的 基 本 分析 方 法 和初 步 的实 验 技 能 ,为 进 一步 学 习 电路 理 论 打 下初 步 的基 础 ,为 学 习后 续 有 关 课程 准 备 必 要 的理 论 知 识 。 该 课程 理 论 严 密 、逻 辑 性 强 ,有 广 阔 的工 程 背 景 。该课 程 的学 习 ,对 培 养 学 生 的科 学 思维 能 力 ,树 立 理 论 联系 实

独立学院《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摘要】《电路分析》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本文针对该课程的特点,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独立学院;电路分析;教学改革0 引言《电路分析》课程是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后续的《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路》等课程的先修课程,在教学环节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独立学院是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出现的一种新模式。

相对于普通高校学生来说,独立学院学生有先天的劣势。

因此,《电路分析》的教学不能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必须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建立适应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

1 根据学生特点设定培养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独立学院招收的学生大都学习基础较薄弱,对理论学习缺乏积极性,相对更擅长动手实践和实际操作,并且对热点知识、新产品更感兴趣。

因此将培养目标设定为:具有与本专业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方向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生产第一线技术应用性综合人才。

以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目标。

本着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设定电路分析教学内容。

将理论内容分为电阻电路、动态电路和正弦电路三大部分。

其中电阻电路部分设置较多学时,内容为电路变量(电流、电压、功率)、电路元件(电阻、独立电源、受控源)、基本理论(欧姆定理、基尔霍夫定律)、基本方法(网孔法、节点法、叠加方法、戴维南定理等);动态电路部分内容为动态元件(电容、电感)、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正弦电路内容为相量分析(阻抗、导纳、相量模型的复数运算)、正弦稳态功率(平均功率、无功功率、复功率、三相电路及功率)、多频正弦(频率响应、正弦稳态叠加、谐振)、耦合电感(去耦等效电路、空心变压器和理想变压器)。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研究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研究
苏 无锡 24 1 ) 1 01
[ 内容提要] 高职教育应 以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 为 目标 ,然而长期 以来 《 电路分析 》课程 的教学普遍采用知 识传授型的教学 模式,教学效果不是非常理想 。为 了适应高职教育 的发展,针对 《 电路 分析 》课程 的特 点,提 出 在 《 电路分析 》课程 中引入项 目教学,这样 不仅 可以体现 高职 教育 的办 学宗 旨,而且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 的 复 合 型 人才 。 [ 关键词] 高职 院校 ;课程 改革;项 目教学 ;电路分析 [ 中图分类号] G 1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0 —4 7 (0 2 40 3 .2 0 87 2 2 1 )0 .0 00 随着 电子产业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 ,《 电路分析》 已成 为高职 院校 电子信 息工程技术专 业人才培 养方 案 中的一 门 专业基础课程 ,具有很 强的理论性和 实践性 。长期 以来 《 电 路分析》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原理、轻应用 。此 外, 为 了适应 高职教育人 才培养 目标的要求 ,该课程从 原来的 1 8学时缩短为现 在的 5 0 4学时 ,这样教学 内容多 、课时少 的矛盾就显得尤为突 出, 这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 教学质 量难 以保证 。因此 ,高职 院校迫切需要对 《 电路分析》的教 学模式进行改革 。 如何将本学科 的前沿知识引入到 《 电路分 析》的教学 中,如何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理论和实践 的有机结合 , 如何提 高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 这 些都是 《 电路分析》课 程改革中亟待解决 的问题 。起源于德 国的项 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已经受到 了 全 国各所 高职 院校 的广泛关注 。 目教学法 是指 学生在教师 项 的指导下 , 过完成具体的项 目而进行 的教学活动 , 通 其特 点 是 以项 目为主线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 为主 导,根据工作 要求和 工作过程来选择教学 内容 。 笔者 从事 电子信息 工程技 术 专业 的教学工作 多年 ,针对 目前 高职教育课 程教学 的现 状 ,提出在 《 电路分析》课程中引入项 目教学,这对 培养 高 素质 、技 能型创新人才 ,实现 以就业为导 向,以技能为核心 的办学 宗 旨都具有积 极的作用 。 项 目教 学 法 的 优 势 1 .激 发学 生的专业学 习兴趣 爱因斯坦 曾经说过 :“ 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 趣和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 ” 。一个人一旦对某些问题发生兴 趣, 那么他做 出的努力就会达到惊人 的程度 , 学生 的学 习也 同样如此 , 一旦对学 习产生兴趣 , 他们就能够主动地采用 自 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 去学 习,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 理信息 的能力 , 获取新知识 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 团队合作的 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连续扩大招生,生源质量有所下 降,他 们普遍学 习兴趣 不浓 ,学习能力不强。与此同时,《 电路分 析》课程教材也普遍存在着一些 问题 , 的过分重视理论 的 有 讲述 ,内容繁琐 、生涩难懂 :有 的过 分强调技术 的应用 ,而 忽略 了基本理论 的讲解 ,这些因素再加上 《 电路分 析》中抽 象 的概念 、 繁琐 的公式和 缜密 的推 导很容 易使学生 失去学 习 的兴趣 。 而项 目教学法本着知识够用 , 便于学生理解和 自学 的原则 ,以实用性 、创造性的项 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改革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改革

第11期2022年4月No.11April ,2022“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改革姚大杰(池州学院,安徽池州247000)摘要:“电路分析”课程作为国内高校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章针对当前国内高校“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现状,分别从理论教学、所选教材、课时量和师生交流以及实践教学等4个方面提出存在的问题。

通过深入分析所提的问题,结合工程背景、前沿知识、改变学时和师生交流以及实践教学等4个方面进行探索,从而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电路分析”课程;工程背景;前沿知识;师生交流;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N04文献标志码:A 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基金项目:2020年度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一般项目);项目编号:gxyq 2020064。

国家基金培育项目(自然);项目编号:CZ2021GP06。

作者简介:姚大杰(1986—),男,安徽铜陵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智能控制,自适应控制,多智能体控制。

引言“电路分析”课程是国内高校电类专业(如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等)的电学理论入门课程。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基本定律以及基本分析方法和应用。

课程在整个电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后续专业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通信原理”等)能够有效开展的基础[1-3]。

此外,该课程虽然作为一门专业的理论入门课程,但逻辑性强,理论严谨,有着丰富的工程知识。

因此,学习“电路分析”课程不能完全局限于理论上的学习,还需结合一定的实践教学[4-5]。

可以说,“电路分析”课程是电类专业本科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

对“电路分析”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将会提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和专业自信心。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内容。

在介绍了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和研究目的。

在分析了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引入实践项目的课程设计、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等改革措施。

对学生评价和效果进行了分析。

在探讨了《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价值,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并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课程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改进。

【关键词】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案例教学、实践项目、信息技术、学生评价、效果分析、教学价值、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导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改革。

电路分析作为工程技术类专业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课程之一。

传统的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学生难以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采取新的教学方法,进行《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旨在探讨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研究目的以及具体的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旨在为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次《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通过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出合理有效的改革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探讨基于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在电路分析课程中的应用,通过实例的讲解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引入实践项目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中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程实践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高校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电路分析课程在高校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

为了提高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高校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的调整在进行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时,首先需要对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

传统的电路分析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公式的推导为主,缺乏实际应用的内容,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改革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一些与实际应用相关的内容,例如电路设计、仿真和实验等环节,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电路分析的实际应用技能。

教学目标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传统的电路分析课程主要注重学生对电路分析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改革应该在教学目标上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例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等,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电路分析知识。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更新是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电路分析课程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与实践环节。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该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例如案例分析、问题驱动学习、实验教学和项目实践等。

引入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通过选取一些与实际工程项目相关的电路案例,让学生在分析电路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的电路分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采用问题驱动学习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电路分析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电路分析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开展实验教学和项目实践活动。

通过电路分析实验和工程项目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电路分析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浅谈《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电路分析基础已经成为了电子工程专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随着社会对于电子工程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也亟需改革与创新。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几个方面,浅谈《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完善随着电子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与完善。

可以增加一些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电路原理的应用和实际运用。

可以增加一些新颖的教学内容,比如引入数字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电路分析基础的相关知识。

可以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一些前沿的电路分析理论和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与灵活性在教学方法上,需要更加注重多样化与灵活性。

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因此可以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例演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

可以采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资源、虚拟实验等方式,创造更加开放、灵活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实践环节的加强与拓展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与拓展。

可以通过实验室实践、项目设计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电子设计竞赛、科研项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包括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完善、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与灵活性、实践环节的加强与拓展等。

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够更好地培养电子工程专业的人才,满足社会对于电子工程人才的需求。

希望各院校及教师能够共同努力,为《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做出更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电路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路径

“电路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路径

“电路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路径
电路原理是电气工程、电子工程等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电路元件、电
路定理等方面,是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的核心基础。

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电路原理课程
教学已经开始进行改革,其改革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计
电路原理课程教学需要进行精心的课程设计,重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

此外,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
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如讲授、实验、案例分析等。

二、教学模式的转变
当前的电路原理课程教学模式多为传统的课堂讲授型,但这种教学方式无法全面、深
入地挖掘学生的潜力。

因此,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学生主导、教师指导的探究式教学
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
发挥作用。

三、资料共享
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可以共享各种信息、技巧及学术成果。

因此,应建立丰富的资源
共享平台,包括电子图书馆、在线教育资源下发平台等,以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料和知识。

四、新技术的应用
现代科技的进步,已经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逐步进入了教育领域。

针对电路
原理课程,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感受到电路元件的物理、电学性质,更加直观
地理解电路原理的应用。

五、工程实践
六、评价方式的改变
总之,电路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还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例如学生特点、历史发
展背景等。

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既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又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动机,才能更好地实现电路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目标。

高职《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高职《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A b t a t T ep p r tr u h t ep a t ea d feig i e “ i uta ayi C L S e c i g manyd su s ste i p r n eo ec u s elann f n ie r g sr c : h a e , h o g rci n el t h c n nh c c i n ls O1 eta hn , r s g il i se c h m o t c f a h t o rei t n h e i go g ei e n n
续 电路专业课 程的学 习打 下扎实牢 固的 自动手 实践 ,将理性 知识与感性 知识结 能训练 的要求 ,而且还 有 以下两个方面 基 础 ;该 课 程 具 有 严 谨 准 确 、 细 致 规 律 合起来 ,更 好的理解基 本定律 。在课 堂 的作 用 。 3 1容易实施分层教育 . 的特 点 ,并且 需要通过大量 的练 习才 能 上还应注 意教学语 言艺术的应用 ,以达 较好地掌握对 电路 的分析 能力 。 到较好 的教 学效果 。基 尔霍夫 电压定 律 进行实验 教学时 ,对于 实践能力较 本 文在对 多年 电路分 析课 程 的教 学 是 电路 分 析 中 的 基 本 定 律 , 是 任 何 电 路 强 的学 生 ,除 了要 求他 们 完成 基本 实验 内 经 验 进 行 总 结 的 基 础 上 , 结 合 该 课 程 的 中 电压 都 要 遵 守 的基 本 原 则 。基 尔 霍 夫 容 外 ,人为 设置 一 些 电路 故 障,让 学 生 自 教学 特点 ,提 出了一些促进 电路分析方 电压定律 的 内容很简单 :任意时刻沿 电 己运 用 所学 的知 识 来分 析判 断 故 障原 因 ,
R e r nd Pr c i e ofTe c ng M e hodsi H i he a m a a tc a hi t n g r

培养创新潜能的《电路分析》课程改革

培养创新潜能的《电路分析》课程改革

培养创新潜能的《电路分析》课程改革摘要:通过对《电路分析》的课程地位、高等教育及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本项目的中心任务是“强化电路基础教学?摇增进学生科研潜质”,以“夯实基础”为抓手,以“培养和挖掘创新潜质”为手段,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探讨新的教学思路、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创新潜能;《电路分析》;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037-02一、引言现代高等教育特别注重对学生创新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是以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受教育者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习惯为目标的教育形式[1]。

培养创新能力较强人才涉及到办学理念的更新,培养计划的修订,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学生学习动机的确立和学习方式的改进,甚至涉及到整个社会教育的更新,这需要花费相当长的实践才能实现[2]。

瑞士教育家,菲斯泰罗斯说:“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要实现这个目标就是要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而质高质量的大学生来自于教学环节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渗透和培养。

对于工科大学生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贯穿整个本科教育周期的过程,必须通过科学完整的专业培养才能够实现,而具体课程都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对于信息类各学科专业,逐渐形成了分阶段、多模块循序渐进的教学课程体系,可以分为实践技能层、基础提高层和综合创新层。

《电路分析》是工科学校内信息类和电类相关专业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位于教学体系的基础提高层,在电类相关专业的发展中占重要地位。

在《电路分析》课程教学阶段由于学生还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所以创新对学生来说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电路分析》教学改革更为理性的目标是着重强化电路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

电路分析课程是信息类学生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从事后续硬件课程学习及设计的基础。

高校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电路分析课程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电子工程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电路分析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电路设计与分析能力,为其日后的专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更新,传统的电路分析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高校教学的需求。

传统的电路分析教学模式往往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缺乏实践环节和案例分析,导致学生对电路分析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有所欠缺。

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也使得学生对课程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有必要对高校电路分析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当今信息化时代的教育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电路分析知识的理解。

通过本次教学改革,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为其日后的专业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1.2 问题提出在传统的高校电路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学生往往缺乏对实际电路应用的理解,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存在较大的脱节,导致学生学得不能够扎实。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灌输,缺乏足够的交互和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对电路分析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入。

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课程内容可能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于新知识的需求,需要及时更新和调整课程内容。

我们有必要对高校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应对未来电子科技发展的挑战。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高校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提高学生对电路分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高校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可行性建议和经验总结,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电路分析人才。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电路分析是高等院校电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电子信息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工程技术人员需要掌握更多的电工电子技术。

电路分析课程的特点是涵盖知识信息量大,学时数少,理论分析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普遍较低。

只有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都有所不同,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思路,并通过引入Multisim仿真软件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并展开教学,实现电路分析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

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为后期专业课程学习奠定理论基础,也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及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课程改革与实践1.准确定位课程性质和不同学科教学大纲的制定。

《电路分析》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决定其内容应该具有基础性和各个学科的适用性。

基础性,应该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奠定基础;各个学科的实用性,即在科技发展的今天,电子、自动化、机械、机电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具有跨学科合作能力和解决跨学科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电路分析》课程在讲解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应该对细节分析弱化,增加对电路整体系统的作用的讲解,并增加大量的应用实例,以便于理论联系实际;并获得必要的和较宽的电工及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电路分析教学应该重理论、重实践,重视新技术与现代分析手段的应用;为学生学习相关后续专业课程,将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电气技能素质的综合性、创新性工程技术人才。

每个专业都使用同一个教学大纲,显然没有针对性,尤其是起不到专业基础性的作用,针对不同的专业需求,应分别设置适合各个专业的课程家学大纲,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工程技术人员跨学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教学理论内容。

电路分析课程组把“电路分析”教学内容更新为多个模块:理论知识讲解、工程实例专题微课堂、电路仿真专题、课外实用电子产品制作、微信课堂群互动探讨等。

“电路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路径

“电路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路径

“电路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路径电路原理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它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电路理论基础,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传统的电路原理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需求。

对电路原理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电路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

一、更新教学内容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路原理的知识在不断更新,传统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教学内容的更新是电路原理课程改革的第一步。

教师们应该及时关注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积极引入新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让学生们了解最新的电路原理应用和实践技术,增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引入案例教学电路原理是一个抽象的理论课程,学生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往往难于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引入一些生动的实例和案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的改革电路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一直是该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是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不能真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教师们可以结合最新的技术和设备,设计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实验内容,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不仅能够学会理论知识,还能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引入信息化技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

引入信息化技术,可以极大地丰富电路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教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手段,将课程内容呈现得更加生动有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学习,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起更为紧密的联系和交流。

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电路原理课程的改革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和体会

《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和体会

虽 然 多 媒 体 教 学 具 有 传 统 教 学 所 不 具 板 书 。 其 在 在 推导 公式 时 , 尤 还是 要 利 用 板
可 以 进 步在 黑板 j进 行 扩 展 。 外 , 书 = = 另 板
极性差 , 后就忘 , 学 更谈 不 卜 新 和 理 论 联 生 线 。 创 另外 , 每 个 小 模 块 教 学 过 程 中 , 在 注 备 的优 势 , 是 多媒 体 教 学 不 能 完 全 替 代 但 的 趋 势 , 绍 一 具 有 上程 实 践 应 用 的 实 书 将 重 点 步 骤 一一 写 , 要 注 意 的 地 方 介 砦 列 需 电 路 时 , 以 介 绍 三 相 交直 流 输 电 系统 的 的 过 程 也 是 老 师 和 学 生 对 话 交 流 的 过 程 , 可
“ 电路 分 析 ” 以 下 简 称 “ 路 ”课 程 足 ( 电 )
I 的理 论 教 学 也 容 易 被 学 生接 受 。 来 另外 ,
生 对所学知识 的融会贯 通 , 提高 了学 习兴趣 和
数 理学 院 应 用 物 理 学 专 业 重 要 的 一 门 专业 绪 沦 课 上还 要 向学 生 阐 明 该 课 程 在 本 学 科 综 合运 用 知识 的 能力 。 技 术 基 础 课 程 , 教 学 仟 务 是 引 导 学 生 掌 中 的地 位及 与后 续 相 关 课 程 的 密 切 关 系 以 其 握 电 路 的 基 本 概 念 、 本 理 论 和 电 路 分 析 及 本 专 业 最 终 的 目标 , 向 学 生 介 绍 课 程 3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相结合 , 基 并 改进教学
课程 如 “ 拟 电子 技 术 ” “ 字 电子 技 术 ” 模 、数 、 用 ” 密 切 相关 , 有 基 础课 和 专业 课 之 学 习这 门课 。 并

民办本科院校电路课程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民办本科院校电路课程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民办本科院校电路课程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三江学院作为民办本科院校提出“把学生培养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性人才”的目标。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结合“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形成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并重、独立,相辅相成的体系结构。

按照“校级重点建设课程—校级秀优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逐级递进建设的思路,该院电路课程组在课程体系结构、优化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1],就如何优化课程体系,培养符合目标定位的应用型人才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推广作用。

2010年电路课程获得江苏省精品课程称号。

现将课程组电路课程建设的思路作如下介绍。

1 符合人才培养特色的教学体系坚持贯彻两个教学体系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课程组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提高电路教学中实践教学的比重;把电路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理论、实验、课程设计等)均单独设课,单独给学分;加强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实习和培训;建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两支主干教师队伍等。

目前,电路课程体系由电路理论、计算机辅助电路分析组成理论教学体系,电路实验、电路综合设计、电工培训组成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的五个教学环节分别独立安排学分数,并独立地进行成绩评定。

课程体系设置如下(见图1)。

电路课程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将为学习后续的课程建立必要的理论基础,其深度与广度以适度、够用为宜。

计算机电路辅助分析(CAA)课程将工程方法、计算机方法与电路理论有机地结合,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应用工程软件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路实验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实践课程的基础。

根据客观实际,合理安排验证性与设计性、综合性等实验的比例(见图1),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综合设计环节融入了Pspice、EWB等软件的仿真,使学生掌握用现代手段和传统方式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参与各项全国性竞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办院校“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过程设计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GH-190)、黄河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M2012007的研究成果。

课程改革是教学工作的落脚点,是大学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知识框架体系。

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模式最终需要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来实现。

任何一所名牌高校的课程设置,往往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民办三本院校要想保有自己的特色,就必须从课程改革做起。

“电路分析”课程是黄河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电类各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电类各专业后续课程的进行,进而影响着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的程度。

“电路分析”是研究电路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电类各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1] 在我校面向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和光电信息工程等专业开设,计划学时为84,理论讲授学时为64,实验学时为20。

“电路分析”课程不仅是电类各专业学习后继课程的基础,也直接为解决电工电子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服务,具有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二重性,这种二重性决定了“电路分析”在电类各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一、现行“电路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行的“电路分析”课程体系是学科性体系,注重科学化、理论化,分立元件电路系统,在这个体系下实施的课程教学往往只能讲到器件、电路,对电路系统的应用基本不涉及。

目前,该课程教学基本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但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方面尚显不足,[3] 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1.培养实践能力的目标不明确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等工程教育也正在以注重专业教学和技能培养转向普遍的工程基础教育和智力开发。

显然,过去那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是适应不了这种新形势的。

一个最现实的现象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例如,虽然相关的理论知识是学过了,很多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电路问题仍然是无从下手,只能急于问老师。

另外,现有的学时分配是理论64 学时,实验20 学时,共84 学时。

教材内容多,总体学时少,与实验教学内容联系又不够紧凑,使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及指导实践过程的难度加大。

这些充分说明应该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方面做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出相应的对策以改变现状。

2.课程内容体系重全面但细节不够突出现行的“电路分析”课程采用的教材是邱关源主编,罗先觉修订的《电路(第五版)》,该教材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好,系统性强,力求概括现代电路理论的方方面面。

但正是这种完整性凸显了该教材在知识点细节的处理上无法很深入,对于我校三本类的学生,使用该教材学习“电路分析”稍显吃
力。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主要是板书,这种授课方式虽然节奏适中,使学生有时间理解、吸收知识,有很大的思考、练习及讨论空间。

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不形象、不直观、教学面窄,这样就会使学生普遍感觉该课程知识枯燥难懂,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导致学生理论知识基础差,实践动手能力不足,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这与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宗旨和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一定差距。

4.“电路分析”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电路分析”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和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核心骨干课,本课程提供了上述专业后续专业基础课的主要分析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果本课程掌握不好,将会影响整个专业的最后培养效果,因而其影响之大,作用之广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急待改革。

以上表明,现行的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和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电子、通信等专业的发展要求,也不符合民办三本院校重应用能力培养的办学宗旨。

由此教学内容与实际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需求的矛盾都急剧突显,迫切需要对“电路分析”课程体系、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二、教学模式改革进行的内容
“电路分析”是电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

其任务是:通过
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分析计算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按过去的教学大纲要求,理论教学64 学时,实践教学20 学时,为适应新的形势,修订教学大纲,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1. 改革“电路分析”理论教学内容体系,服务重实践的整体目标
现行教材内容体系较全面,为了兼顾各类高等学校强电和弱电类各专业的需要,内容涉及面很广。

其中除了讲解电路理论中必备的相关知识如线性电阻电路的静态分析、含线性动态元件的电路的动态分析、一般非线性电路的分析等,还涉及到与各种专业接轨的内容。

这种局面就导致为了面面俱到而在重点内容上有失细致。

对于黄河科技学院三本类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原本就相对薄弱,使用这样“注重全面,有失细节”的教材,如果老师授课时又没有把握好对具体内容的处理方式,那么最终很容易造成老师疲于教授理论,学生疲于应付,该掌握的基础应用知识也没能掌握,当然也无法在实践环节中“学以致用”。

因此,当务之急必须对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改革,根据民办三本院校学生接受的标准,并本着为实践服务的宗旨对“电路分析”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

2. 改革“电路分析”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对基本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电路实验”是“电路分析”课程教学过程必不可缺的环节,同时也是电子技术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基础
课程。

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把实验看成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内容往往只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只是简单记录数据;另一种则过于强调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培养创新能力,而忽略教师的引导以及基础技能的训练,反而影响对后续实践环节的学习。

通常开设“电路实验”课程时,学生一般刚刚接触到专业基础课,缺乏系统的电子电路知识和基本的动手实验能力,更缺乏活跃的设计思维能力,不足以进行大型综合性的实验。

[4] 为了使电路实验达到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同时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很有必要对电路实验的教学方案、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尝试。

3.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之成为贯彻新教改理念的最佳授课方式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

纯粹板书授课不形象、不直观、教学面窄,这样就会使学生普遍感觉该课程知识枯燥难懂,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最终导致学生理论知识基础差,实践动手能力不足,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

所以也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手段,如通过电视、投影、教学模型等教具来进行形象化教学,以加速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不仅理论教学需要引入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优秀成果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实验教学中也可以考虑采用相应的电路仿真软件,如Matlab 、Multisim 、Pspice 等,
来实现电路实验的分析、设计和仿真。

4. 改革“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计划,突出其专业基础课的核心地位
“电路分析”现有的授课总学时只有84,理论64,实验20,
虽然为了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以对一部分内容进行压缩或删简,但是作为这门课程的核心,电路分析的方法必须让学生透彻掌握,所以理论教学只有64 学时仍然显得捉襟见肘。

在实验教学部分仅有20 学时只能勉强安排验证性实验,没有安排仿真性和设计性实验的空间,对于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就无法实现。

所以很有必要对“电路分析”现有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同步改革。

根据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安排,“电路分析”总学时应该改为100 学时。

理论学时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0 学时,增加的学时重点放在强化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方法上面,力求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理论内容的学习能够掌握分析一般实际电路的问题的能力。

为了把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落到实处,根据新的实验内容的安排,实验学时应该增加6 学时,主要用来进行仿真性实验。

5.改革考核方法,重点考查实践应用能力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 而技能考试更能考查出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对理论的理解状况和掌握程度。

为此在原有基础上把仿真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也纳入到考核范围,即减少理论课成绩比例,加重实践课成绩比例,
将学生从大量记忆公式中解放出来: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10%,综合技能成绩20%,考试卷面成绩60%。

三、结语
目前,我国工业化发展迅速,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的巨大缺口和大学生职业素质差导致就业难的阶段性矛盾日益突出。

对于三本类民办院校来说,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强化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上述教学模式改革的设计过程已经经过多位电类课程教学方面的专家讨论,一致认为这一改革过程有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