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熔点的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熔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掌握测定熔点的操作。
2、了解温度计较正的意义,学习温度计较正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熔点:通常晶体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即可从固态变为液态,此时的温度就是该化合物的熔点。
纯化合物从开始熔化(始熔)至完全熔化(全熔)的温度范围叫做熔点距(熔程),也叫熔点范围。每种纯有机化合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晶形结构和分子间的力,要熔化它,是需要一定热能的,所以,每种晶体物质都有自己的熔点。同时,当达溶点时,纯化合物晶体几乎同时崩溃,因此熔点距很小,一般为~1℃,但是,不纯品即当有少量杂质存在时,其熔点一般会下降,熔点距增大。因此,从测定固体物质的熔点便可鉴定其纯度。
如测定熔点的样品为两种不同的有机物的混合物,例如,肉桂酸及尿素,尽管它们各自的熔点均为133℃,但把它们等量混合,再测其熔点时,则比133℃低得很多,而且熔点距大。这种现象叫做混合熔点下降,这种试验叫做混合熔点试验,是用来检验两种熔点相同或相近的有机物是否为同一种物质的最简便的物理方法。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请学生自已整理罗列
四、实验装置图
五、实验步骤
1、准备熔点管
通常是用直径1~毫米,长约60~70毫米一端封闭的毛细管作为熔点管
2、样品的填装
取 ~ 克样品,研成粉未,聚成小堆。将毛细管开口一端倒插入粉末堆中,样品便被挤入管中,再把开口一端向上,轻轻在桌面上敲击,使粉未落入管底。也可将装有样品的毛细管,反复通过一根长约40厘米直立于玻板上的玻璃管,均匀地落下,重复操作,以免样品受潮。样品中如有空隙,不易传热。
样品:萘,苯甲酸,萘和苯甲酸的混合物
样品一定要研得很细,装样要结实。(每种样品装2根毛细管)
3、仪器的安装
将熔点测定管夹在铁座架上,装入液体石蜡于熔点测定管中至高出上侧管约1厘米为度,熔点测定管中配一缺口单孔软木塞,温度计插入孔中,刻度应向软木塞缺口。毛细管附着在温度计旁,样品正好位于水银球的中间部分。温度计插入熔点测定管中的深度以水银球恰在熔点测定管的中部为准。加热时,火焰须与熔点管的倾斜部分接触。这种装置测定熔点的好处是管内液体因温度差而发生对流作用,省去人工搅拌的麻烦。但常因温度计的位置和加热部位的变化而影响测定的准确度。
4、熔点的测定
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在充足光线下即可进行下述熔点测定的操作。用小火缓缓加热,以每分钟上升 3~4℃的速度升高温度至与所预料的熔点尚差15℃左右时,减弱加热火焰,使温度上升速度每分种约1℃为宜,此时应特别注意温度的上升和毛细管中样品的情况。当毛细管中样品开始蹋落和有湿润现象,出现小滴液体时,表示样品开始熔化,是始熔,记下温度,继续微热至样品微量的固体消失成为透明液体时,是全熔,记下温度,此即为样品的熔点。
实验完,让其自然冷却至接近室温时,去掉旧的毛细管,重复1~4步实验。
5、温度计读数的较正(条件若不够,只需给学生讲明白,不需做)
六、数据记录
七、实验结果
萘的熔点:用(t1+t1’)/2~(t2+t2’)/2计算平均熔程
苯甲酸的熔点:
混合的熔点:
八、思考题
1.某同学认为如果测得A、B两种物质的熔点相同,则A、B一定是同一物质。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你是如何证明A、B是否为同一物质
答:不正确。如果A、B的熔点相近或相同,则应将A、B等体积(或按其它比例)混合均匀后,再测其混合物的熔点。若测出的熔点与A(或B)的相同或熔程较窄(不超过1o C),则A、B为同一物质。如果测出的熔点与A(或B)的熔点不同而且熔程较宽,熔点较低,则A、B为不同的物质。
2、是否可以使用第一次测熔点时已经熔化了的有机化合物再作第二次测定
呢为什么
答:不可以。因为有些样品在其熔化温度附近会发生部分分解;有些会转变为具有不同熔点的其它晶形。如硬脂酸甘油酯就有三种熔点不同的晶形。再说由于急速冷却,得到的晶体肯定更不整齐。如果用这样的固体试样再测熔点,误差就很大。
注:型管不可用水洗,石蜡直接倒回原瓶。
2.节约使用熔点管,请老师分配每组3~4根。
3.研钵请注意贴好标签,研棒不要混用,请注意保持固体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