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学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理解并识记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
3. 通过对文言文实例的分析,掌握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
4.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的讲解。
2. 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举例分析。
3. 文言文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的阐述。
4. 文言文翻译的训练和指导。
三、教学重点:1. 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
2. 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理解。
3. 文言文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4. 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
2. 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分析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阐述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
3. 练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训练,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4.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教学课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安排,建议每章内容安排2-3课时。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和高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题目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教授学生如何快速准确地阅读文言文,如断句、推测词义、理解句式等。
3. 分析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举例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 阐述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文言文作品,阐述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5. 翻译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或短文,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指导学生如何准确表达文言文的意思。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文言文梳理,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典型文言文例句,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解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句式。
2. 教学难点:文言文特殊句式和一词多义的词义辨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文言文梳理。
2.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句式,结合典型例句进行说明。
(2)分析文言文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并进行练习。
(3)讲解一词多义的词义辨析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词义。
3.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 拓展延伸:分享一些文言文阅读技巧和心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题答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后阅读心得,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3. 定期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检验学生的文言文梳理能力。
六、教学内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文言文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能够根据上下文判断词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辨别和使用文言文实词虚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特点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2.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辨别和使用文言文实词虚词。
(3)讲解文言文虚词的特殊用法,如介词、连词、助词等。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典型文言文例句,学会推断文言文词义的方法,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运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理解。
2. 教学难点:文言文词义的推断,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文言文例句,辅助学生理解。
3.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复习状态。
2. 讲解与示范:分析典型文言文例句,讲解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用法,示范翻译过程。
3. 练习与讨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分组讨论,互相解答疑问。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文言文现象,提高运用能力。
5.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收集学生反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1. 篇章分析:选取一篇高考真题文言文,进行篇章分析,讲解文章结构、主旨大意。
2. 题目解析:分析文言文题目,指导学生如何抓住题目的关键信息,提高答题效率。
七、教学过程1. 篇章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主旨大意。
2. 题目解析:讲解文言文题目的类型及解题策略,学生进行练习。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进行教学。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文言文真题,辅助学生理解。
3.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高考一轮温习文言文知识归纳学案
高考一轮温习文言文知识归纳—《师说》一. 通假字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 或师焉,或不焉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今义:(3)是故门生没必要不如师古义:今义:(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从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世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三、一词多义1 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吾从而师之④吾师道也2.传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3.道①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道相似也4.惑①惑之不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③惑而不从师5.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夫庸知其年之前后生于吾乎(3)其皆出于此乎(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6.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2)惑而不从师(3)吾从而师之(4) 择师而教之(5)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6) 小学而大遗(7) 则群聚而笑之(8) 如是算了7.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2)人非生而知之者(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 夫庸知其年之前后生于吾乎(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6)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7) 圣人之所以为圣(8)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10) 巫医乐工百工之人(11)郯子之徒(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13)作师说以贻之8. 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夫庸知其年之前后生于吾乎(4)其皆出于此乎(5)其可怪也欤9. 于(1)夫庸知其年之前后生于吾乎(2)而耻学于师(3)于其身也(4)皆出于此乎(5)不拘于时10. 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4)其可怪也欤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则群聚而笑之2.名词作动词①吾师道也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3.名词的意动用法①吾从而师之②孔子师郯子(二)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小学而大遗②吾未见其明也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⑤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形容词作动词惑而不从师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三)动词的使动用法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五、文言句式一.(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二不拘于时三(1)而耻学于师(2)师没必要贤于门生(3)不拘于时,学于余四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吾从而师之(3群聚而笑之(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 固定格式庸……乎:表反问,莫非……吗,哪里……呢例句:夫庸知其年之前后生于吾乎高考一轮温习文言文知识归纳—《游褒禅山记》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文言文重点篇目-《兰亭集序》、《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含答案)
《兰亭集序》《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兰亭集序》一、课文再读挖空落实请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或用法。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______________]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______________]禊事也。
群贤.[__________]毕至,少长..[____________]咸.[____________]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__________]竹,又有清流激湍..[__________],映带..[__________]左右,引.[__________]以为流觞.[__________]曲水,列坐..[__________]其次..[__________]。
虽.[__________]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__________]一咏.[__________],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____________]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____________]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____________]视听之娱,信.[____________]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____________],俯仰..[____________]一世。
或取诸.[____________]怀抱..[____________],悟言..[__________]一室之内;或因.[__________]寄所托,放浪..[__________]形骸..[________]之外。
虽趣.[__________]舍万殊..[____________],静躁不同,当其欣.[____________]于所遇,暂.[____________]得.[____________]于己,快然..[__________]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________________]既倦,情随事迁.[____________],感慨系.[____________]之矣。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学案37 《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
板块五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学案37《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复习任务1.梳理并积累两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重点掌握古今异义词、多义实词“遂”“一”“振”“将”。
2.翻译重点句子,背诵课文。
活动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请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思。
①赢粮而景从“____”同“____”,___________②非及乡时之士也“____”同“____”,_____景像影子一样乡向先前影2.古今异义请写出下列加颜色词语的古义。
①宽厚而爱人古义:_________今义:丈夫或妻子,恋爱中男女的一方②才能不及中人古义:_________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爱护别人平常的人③岂非人事哉古义:_________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④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⑤其意气之盛古义:______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人的作为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气势⑥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向前奔驰古义:__________今义: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或事物3.多义实词请解释下列加颜色词的意思。
(1)遂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__________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诗经·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遂而鸡豚(《种树郭橐驼传》):__________④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___________于是,就成功,顺利地完成,称心如意成,养好终于,竟然(2)一①合从缔交,相与为一:______②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_____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_______________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____⑤能不龟手一也(《五石之瓠》):___________⑥用心一也(《劝学》):_____一体统一把……看作一样全相同,一样专一(3)振①振长策而御宇内:______②新浴者必振衣(《屈原列传》):_____③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_______________④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促织》):____________⑤如有地动,尊则振龙(《张衡传》):同“震”,震动⑥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论积贮疏》):同“赈”,救济举起抖动同“震”,威吓奋起,振作(4)将①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______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_____③果品酒馔只顾将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________④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氓》):_______⑤将信将疑:________率领将要拿,持愿,请且,又4.词类活用掌握下列加颜色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意思。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必修下册(一)单篇梳理基础积累课文2齐桓晋文之事
课文2齐桓晋文之事一、基础夯实(第1段)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第2段)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第3段)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第4段)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第5段)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第6段)曰:“可。
”(第7段)曰:“何由知吾可也?”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无以()②王()答案①不得已②行王道以统一天下2.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养民而施行王道以统一天下,没有人能抵挡他。
(得分点:保、王、御,宾语前置句) (第8段)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第9段)曰:“有之。
”(第10段)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第11段)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3.解释加点的词语①之()②舍()③易() ④诚() ⑤褊小()答案①往②释放③替换④的确⑤狭小4.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不忍心看它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却走向受死的地方。
(得分点:觳觫、就)5.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异()②彼()③恶() ④隐() ⑤择() ⑥庖厨()答案①对……感到奇怪②他们③疑问代词,怎么、哪里④痛惜,哀怜⑤区别⑥厨房6.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不是吝惜钱财而用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啊。
2024语文高考一轮复习 学案25 《齐桓晋文之事》
学案25《齐桓晋文之事》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2.古今异义词3.多义实词4.词类活用5.特殊句式6.文化常识(1)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__________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对自己的________。
(2)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________涂钟行祭,叫作“衅钟”。
(3)中国:古代指__________地区。
(4)四夷:四方的__________民族。
(5)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
________代称庠,________代称序。
(6)黎民:黎,古通“黧”,黑色。
古国名,姓。
民,民众,百姓。
后泛指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巩固(一)语句翻译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基础双练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
学案36《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答案同“含糊”,指声音重浊模糊2.古今异义词答案①已经这样②来使达到③a.它的果实b.这实际上c.那事情的真相④不是过多⑤中间是空的⑥内心惊恐3.多义实词答案(1)①生病、患病②困苦③感到痛苦④疲累(2)①离开②距离③同“弆”,收集④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3)①发生、发出②派出③打开④发动、动手⑤发布(4)①大概②几乎、近于③同“怠”,懈怠④危险(5)①驾、坐②升、登③冒④趁着、凭借⑤顺随⑥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4.词类活用答案①名词作动词,名,称呼,命名;实,结果实;拳,拳曲,伸展不开;爪,用指甲抠、掐②形容词作动词,保全③名词作状语,旦,在早上;暮,在晚上;日,一天天地④意动用法,以……为业⑤使动用法,早,使……早;蕃,使……多;硕茂,使……高大茂盛⑥名词作动词,鼓,激荡,掀动;名,命名⑦名词作状语,下,在下面;舟,坐船;侧,在旁边;夜,在晚上;目,用眼睛;耳,用耳朵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发出声响5.特殊句式答案①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②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③宾语前置句,“是”是介词“以”的宾语④定语后置句,“铿然有声”是修饰“石”的定语6.文化常识(1)《水经》:魏晋时期的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
此书简要记述了137条全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原文记载相当简略。
后来被郦道元改编为____________。
它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而且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磬:古代__________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3)无射: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
《国语·周语下》记载,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铸成大钟,因钟声符合________音律,故名。
(4)魏庄子之歌钟:《左传·襄公十一年》记载,鲁襄公十一年(前562),郑人以歌钟和其他乐器献给晋侯,晋侯分一半赐给晋大夫魏绛。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文言文阅读-精准概括文意——精准定位分层提取
学案48精准概括文意——精准定位,分层提取复习任务 1.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筛选、分析、概括。
2.掌握文意简答题的审答规范和题型要点。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Ⅰ卷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3分)比较事件不同①重点考查内容重在事件和人物行为原因、人物性格特点。
②涉及的区间文字很少,很集中。
③只要求简单理解概括文意,不要求深入分析。
④题型以分析原因为主。
⑤答案要求精练、全面。
新高考Ⅱ卷《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
(3分)概括人物特点2021 新高考Ⅰ卷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理解作者观点新高考Ⅱ卷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3分)概括事件原因2020 新高考Ⅰ卷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3分)概括人物行为原因、结果新高考Ⅱ卷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
(3分)概括人物行为原因知识图要活动一掌握文意简答题的审答规范1.(2021·新高考Ⅰ)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前文提示:唐太宗即位,与大臣议事:降宗室郡王爵位、减赋清廉止盗、张玄素谏任群臣,裴矩力谏。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道理: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第一章: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句式、词汇的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原则词义推断的方法句式分析的技巧1.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讲解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原则。
引导学生学习词义推断的方法,如上下文分析、成语比较等。
分析典型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并让学生进行句式识别练习。
第二章:文言文断句技巧2.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断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节奏的感知能力。
2.2 教学内容:断句的基本原则常见的断句标志断句技巧的实践应用2.3 教学活动:讲解断句的基本原则,如保持句子完整、遵循语义逻辑等。
分析常见的断句标志,如虚词、语气词等。
提供断句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给予反馈。
第三章:文言文翻译技巧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3.2 教学内容:直译与意译的原则词义转换的方法句子结构的调整技巧3.3 教学活动:讲解直译与意译的原则,并给出实例。
引导学生学习词义转换的方法,如词类活用、词义引申等。
提供翻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句子翻译练习,并给予指导和纠正。
第四章:文言文人物描写分析4.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描写。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人物描写的手法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人物性格的分析技巧4.3 教学活动:讲解人物描写的手法,如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
分析典型文言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性格的形成。
提供人物描写分析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给予反馈。
第五章:文言文故事情节分析5.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分析文言文中的故事情节。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故事情节的结构情节发展的手法情节与人物的关系5.3 教学活动:讲解故事情节的结构,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滕王阁序》《黄冈竹楼记》(含答案)
学案39《滕王阁序》《黄冈竹楼记》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例句本字及意义①青雀黄龙之轴②云销雨霁③所赖君子见机④被鹤氅答案①同“舳”,船②同“消”,消失③同“几”,预兆④同“披”,穿在身上,披在身上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逢迎千里逢迎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②上路俨骖于上路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走上路程,动身;上轨道③学士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读书人;学位的最低一级,大学本科毕业时授予④猖狂阮籍猖狂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狂妄而放肆(含贬义)⑤同志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人们惯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答案①迎接②高高的道路③掌管文学撰述的官④狂放、不拘礼法⑤志同道合3.多义实词词语例句意义(1)弥①舸舰弥津②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③旷日弥久(2)尽①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②潦水尽而寒潭清③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赤壁赋》)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促织》)⑤一肌一容,尽态极妍(《阿房宫赋》)⑥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屈原列传》)(3)爽①爽籁发而清风生②酌贪泉而觉爽③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④五味令人口爽(《〈老子〉八章》)⑤又爽然自失矣(《屈原列传》)⑥温豪爽有风概(《晋书·桓温传》) 直爽,爽快(4)被①被鹤氅,戴华阳巾②屈原至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④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遭受,蒙受(5)比①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②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③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过秦论》)④因出己虫,纳比笼中(《促织》)⑤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比拟,认为和……一样答案(1)①满,遍②越,更加③长,久(2)①全部,都②完,没有③穷尽④死、灭⑤极,最⑥竭尽,全部用出(3)①参差②清爽③过失,差错④败坏⑤失意,茫然(4)①同“披”,穿在身上,披在身上②分散,散开③表被动④覆盖(5)①紧挨,靠近②等到,及③比较④比试4.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目吴会于云间②兰亭已矣,梓泽丘墟③雄州雾列,俊采星驰④山原旷其盈视⑤宾主尽东南之美⑥四美具,二难并⑦穷岛屿之萦回⑧徐孺下陈蕃之榻⑨腾蛟起凤⑩窜梁鸿于海曲屈贾谊于长沙襟三江而带五湖宜鼓琴,琴调虚畅答案①名词作动词,看,望②名词作动词,变为荒丘废墟③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④动词作名词,视野⑤形容词作名词,俊杰⑥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⑦形容词作动词,穷尽,极尽⑧使动用法,使……放下⑨使动用法,使……腾飞/使……起舞⑩使动用法,使……逃窜使动用法,使……受委屈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衣带名词作动词,弹奏5.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①纤歌凝而白云遏②怀帝阍而不见③童子何知④奏流水以何惭⑤都督阎公之雅望⑥宇文新州之懿范⑦皆竹楼之所助也⑧亦谪居之胜概也答案①被动句,无标志词②被动句,无标志词③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何(疑问代词)、知(动词)④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何(疑问代词)、惭(动词)⑤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⑥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⑦判断句,标志词:皆⑧判断句,标志词:亦6.文化常识(1)星分翼轸翼轸:__________名。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基础篇目复习《琵琶行》学案(含答案).doc
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基础篇目复习《琵琶行》【回顾旧知】1.走近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现存诗近三千首。
2.题解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
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
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
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国预劳的方式发声的乐器。
演类时坚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卖,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
3.创作背景《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
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喻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
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同马。
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
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
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诗人遭遇贬谪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琵琶女得以抒发怀抱,一首《琵琶行》流传至今。
就像俞伯牙遇到了钟子期才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就像柴可夫斯基遇到了梅克夫人,于是有了灵魂之作《第四交响曲》,琵琶女和白居易这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因为音乐而相逢相识,因为音乐而成为千古之音,就像浔阳楼楹联所说: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高三一轮文言文复习学案----《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高三一轮文言文复习学案----《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学习目标:1.复习课文,积累文中重要知识点。
2.拓展延伸,训练高考文言阅读题目。
3.诵读、传承经典,加深对儒家文化的理解。
课前案一、基础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内自省.(xǐng)文质彬彬.(bīn)弘.(hóng)毅慎.(shèn)于言B.死而后已.(yǐ)譬.如(bì)未成一篑.(kuì)朝.(zhāo)闻道C.克己.(jǐ)复礼学夫.(fú)《诗》知.(zhì)者不惑譬如为.(wéi)山D.迩.(ěr)之事父君子喻.(yù)于义八佾.(yì)虽覆.(fù)一篑1.答案:B 譬如(pì)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①敏.于事敏:勤勉②就.有道就:靠近B.①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②质.胜文则野质:质朴、朴实C.①质胜文.则野文:华美、文采②士不可以不弘.毅弘:广、大,志向远大D.①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由:由于②迩.之事父迩:远2.答案:D 由:依靠迩:近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①譬如平地..平地:平整的洼地②未成一篑.篑:盛土的竹筐B.①克己..复礼克己:约束自己②天下归.仁焉归:回归C.①请问其目.目:条目、细则②请事.斯语矣事:实践、从事D.①小子..何莫学夫《诗》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②可以怨.怨:抱怨3.答案:C 解析:A、①填平洼地 B ②归:称赞、赞许D②怨:讽刺时政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①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运:运转②今人乍.见孺子乍:突然B.①恶.其声恶:厌恶②有是四端.也端:萌芽,发端C.①贼.其君者也贼:伤害②泉之始达.达:到达D.①足以保.四海保:安定②无辞让..之心辞让:谦逊推让4.C.达:流通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以不忍人之心行.(施行)不忍人之政,B.皆有怵惕..(惊骇,恐惧)恻隐..(哀痛,怜悯)之心;C.非所以..(……的方法)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D.犹其有四体..(四肢)也5.C.所以(表原因)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②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B.①是非之心,智之端也②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C.①人之有是四端也②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D.①非恶其声而然也②若火之始然6.C.主谓之间,取独(A.到,在B.正确,这D.这样,同“燃”)7.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人而不仁”的“而”用法一样的是()A 任重而.道远 B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C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D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7.答案:B 都表假设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止而后有定.定:目标坚定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行:施行B.致知在格.物格:推究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端:萌芽,发端C.在止于至善.善:善良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贼:盗贼D.家齐.而后国治齐:整齐有序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事:侍奉8. C(C项,善:好的贼:伤害。
高三一轮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赤壁赋》学生用
),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
)其破.(
)荆州,下.(
)江陵,
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
)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侣.(
)鱼虾而友.(
)麋
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
)。
举酒属.(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
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
)一苇之所如.(
),凌.(
)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
)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
பைடு நூலகம்
)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
2.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2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
编号
3.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用时间
4.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5.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7.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
林清玄:生命的可爱在于不断地上升和下落
3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文言文阅读-精准断开句读——以词突破辅以句式
学案43精准断开句读——以词突破,辅以句式复习任务 1.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
2.利用排“同”聚“异”的解题原则突破难点,做到精准断句。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提问方式命题特点2016—2022年所有全国卷及2020—2022年所有新高考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所选句子多为叙述性句子,展示人物生平和命运转折的重要时刻;50字左右。
②设6~8处停顿,有两处难度大的不同。
③侧重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知识图要活动一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一)名代前后多联系1.(2021·新高考Ⅰ)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
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
”上曰:“然。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B.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C.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答案 B解析“以镇天下”是“强宗室”的目的;“故皇再从三从弟……”以“故”字领起,是“强宗室”的具体行为。
“以镇天下故皇”于理不通,由此排除A、D两项。
“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是名词性短语,作主语,因比较长,一般在它和谓语之间停顿;而“虽童孺皆为王”是一个紧缩复句,中间不应再断开;太宗问群臣遍封宗子对天下有没有好处,这里的“利”应是“于天下”之利,因此“于天下利乎”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2. 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3. 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
4. 通过对文言文实例的分析,了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的句式、词汇、语法等特点。
2. 阅读方法:如何快速准确地阅读和理解文言文。
3. 文言文虚词、实词的学习:常见虚词、实词的用法和含义。
4. 文言文翻译技巧:翻译原则、翻译方法、注意事项。
5. 文言文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比喻、比拟、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和高考中的分值占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通过实例分析,讲解文言文的句式、词汇、语法等特点。
3. 教授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快速准确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4. 学习文言文虚词、实词: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常见虚词、实词的用法和含义。
5. 翻译技巧讲解:讲解翻译原则、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文言文实例,讲解和演示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和总结文言文的特点和翻译技巧。
3.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
5.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文言文梳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板块五文言文阅读学案42微案1理解文言虚词——结合语境
微案1理解文言虚词——结合语境,虚“虚”实“实”复习任务 1.梳理并总结五类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重点掌握高频虚词的意义。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题干表述(翻译)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Ⅰ卷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虚词:以①虚词全部放在翻译中考查。
②不考用法,只考虚词的意义。
③虚词考查重点放在高频虚词及副词上。
新高考Ⅱ卷禹曰:“吴汉可。
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虚词:数、鲜全国甲卷①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②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虚词:①其;②乃。
2021全国甲卷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虚词:每、小、辄2019全国Ⅰ卷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虚词:数、或、稍2018全国Ⅰ卷①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②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虚词:①以、以为;②以、素知识图要活动一 梳理总结五类虚词(一)代词代词可分为三类:(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如吾、余、予;第二人称代词,如女、汝、尔、而、乃、若;第三人称代词,如之、其、厥、彼。
(2)指示代词。
近指的,如此、斯、之、是、兹。
远指的,如彼、夫、其。
虚指的,如某、或、莫。
(3)疑问代词。
如孰、何、奚、胡、恶、安、焉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善刀而藏之.杳不知其所之.也 B.⎩⎪⎨⎪⎧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 焉.用亡郑以陪邻犹且从师而问焉.D.⎩⎪⎨⎪⎧或.取诸怀抱或.师焉,或不焉 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有的、有人”。
A 项它/到、去。
B 项它/那些。
C 项哪里、怎么/他、他们。
(二)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等的词。
1.副词的种类(1)表程度。
表示“稍微”的副词有:少、稍、略等。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教材梳理专题十二文言文梳理学案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
学案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基础梳理诵读课文,将下列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通假字序号例句本字及意义(1)赢粮而景.从同“影”,如影随形地(2)非及乡.时之士也同“向”,从前、往昔(3)锄櫌.棘矜同“耰”,碎土平田用的农具2.词类活用序号例句活用类型意义(1)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作动词减弱(2)追亡逐北.动词作名词败逃的军队(3)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4)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5)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名词作动词用瓮做/用草绳系(6)忧劳可以兴.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昌盛(7)一夫夜.呼名词作状语在夜里(8)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的使动用法安置使有序(9)函.梁君臣之首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3.一词多义序号词语例句用法和意义(1)致①以致.天下之士动词,招致、招引②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动词,表达③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动词,到达④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高校之道》)动词,获得⑤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种树郭橐驼传》)动词,使达到⑥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名词,意态、情趣⑦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动词,得到⑧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动词,达到(2)制①吴起、孙膑……之伦制.其兵动词,统领、统率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动词,制服③履至尊而制.六合动词,限制④是故明君制.民之产(《齐桓晋文之事》)动词,规定⑤其制.稍异于前(《项脊轩志》)名词,形制、规制⑥制.芰荷以为衣兮[《离骚》(节选)]动词,裁制⑦增其旧制.(《岳阳楼记》)名词,规模(3)却①却.匈奴七百余里动词,使退却②却.坐促弦弦转急[《琵琶行(并序)》]动词,退回③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谏逐客书》)动词,推辞、拒绝④却.与小姑别[《孔雀东南飞(并序)》]动词,退下⑤痴儿了却.公家事(《登快阁》)助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4)蒙①蒙.故业,因遗策动词,继承②幸蒙.其赏赐(《苏武传》)动词,蒙受、得到③昨日蒙.教(《答司马谏议书》)动词,敬辞,承蒙④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动词,蒙盖(5)其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示祈使语气②其.意气之盛人称代词,他的③当其.南北分者(《登泰山记》)指示代词,那④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助词,调整音节,可不译⑤其.皆出于此乎(《师说》)副词,表示推想⑥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人称代词,自己的⑦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连词,表示选择⑧其.真无马邪(《马说》)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⑨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副词,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4.古今异义序号例句古义今义(1)叩.关而攻秦攻打敲,打;磕头(2)秦人开关延.敌迎击延长;(时间)向后推迟(3)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弱点欺诈蒙骗、图占便宜的行为;害处,毛病(4)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计谋,方法(5)才能不及中人..平常的人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6)焚百家之言.著作话;说;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7)以为..桂林、象郡“以之为”的省略形式,把它划为、设置认为(8)因河为池.护城河池塘;旁边中学间洼的地方(9)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其根本最初的,起先的;原来,原来(10)系燕父子以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组织;用于事物的集体(11)抑本.其成败之迹考察,探究草木的茎或根;事物的根本、根源(1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方法)处理5.特殊句式序号例句句式特点(指出标记词)(1)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推断句,标记词“非……也”/状语后置句,标记词“于”(2)燕王吾所立推断句,无标记词(3)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标记词“为”(4)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标记词“于”(5)夫祸害常积于忽微状语后置句,标记词“于”(6)铸以为金人十二定语后置句,“金人十二”应为“十二金人”(7)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宾语前置句,“仁义不施”应为“不施仁义”6.文化学问(1)〔崤函〕崤山和函谷关。
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文言复习 含解析
高考文言文复习课题●教学目标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5.辨析文句意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难点重点:1.识记运用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2.翻译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难点:1.在语境中对相关实词迁移运用的能力2.整体把握语段,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堂反馈● 一、请解释下列句中的划横线的字: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1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2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3 4、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5、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日喻》)6、生而眇者不识日 二、请解释下列句中的划横线的字: 则思慎始而敬终、忧懈怠,1 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3、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4、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请解释下列句中的划横线的字三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1 2、至丹以荆卿为计,如速祸焉 、势拔五岳掩赤城3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5、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6 7、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课后测评●薛潭学讴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翻译划线的句子● PPT (见附件)第二课时●课堂反馈解释下文中加点的词语。
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
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
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师说》一. 通假字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 或师焉,或不焉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今义:(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今义:(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三、一词多义1 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吾从而师之④吾师道也2.传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3.道①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道相似也4.惑①惑之不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③惑而不从师5.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其皆出于此乎(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6.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2)惑而不从师(3)吾从而师之(4) 择师而教之(5)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6) 小学而大遗(7) 则群聚而笑之(8) 如是而已7.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2)人非生而知之者(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6)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7) 圣人之所以为圣(8)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10)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11)郯子之徒(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13)作师说以贻之8. 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其皆出于此乎(5)其可怪也欤9. 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而耻学于师(3)于其身也(4)皆出于此乎(5)不拘于时10. 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4)其可怪也欤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则群聚而笑之2.名词作动词①吾师道也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3.名词的意动用法①吾从而师之②孔子师郯子(二)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小学而大遗②吾未见其明也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⑤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形容词作动词惑而不从师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三)动词的使动用法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五、文言句式一.(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二不拘于时三(1)而耻学于师(2)师不必贤于弟子(3)不拘于时,学于余四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吾从而师之(3群聚而笑之(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 固定格式庸……乎:表反问,难道……吗,哪里……呢例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游褒禅山记》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今义: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今义: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今义: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今义: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
今义: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今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今义:三、一词多义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③良乃入,具告沛公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2.道①有碑仆道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何可胜道也哉④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③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③属予作文以记之④文过饰非5.然①吴广以为然②有穴窈然③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③舍相如广成传舍④客舍青青柳色新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8.其⑴始舍于其址。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⑶距其院东五里。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⑸其文漫灭。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⑻问其深。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⑿盖其又深。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
⒁既其出。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⒅其孰能讥之乎?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有泉侧出。
侧:2.名词作动词①始舍于其址。
舍:②名之曰褒禅。
名: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名:(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①而其见愈奇。
见: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③往往有得。
得: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传:(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2.形容词作动词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②火尚足以明也。
明:3.形容词的使动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
昏暗:(四)副词作动词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五、特殊句式(一)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二)1.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①有穴窈然。
(三)①有志矣,不随以止也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③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④有碑仆道五、文言固定句式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2.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赤壁之战》总结一.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1.将军禽操(禽——)2.五万兵难卒合(卒——)3.顷之,烟炎张天(炎——;张——)4.雷鼓大震(雷——)5.进住夏口(住——)6.卿能办之者诚绝(诚——)二. 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荆州与国临接2.备南走3.致殷勤之意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5.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6.鼎足之形成矣7.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8.地方数千里9.当横行天下10.元表诸人各顾妻子11.邂逅不如意12.初一交战13.北面而事之14.北军大坏15.莫不响震失色三.指出并解释活用词.1.名——动:a.敬贤礼士b.犹且守义不辱c.水路具下2.使动:a.兵精粮多,足以立事b.乘犊车,从吏卒c.诸人持议,甚失孤望d.可烧而走也e.必蹶上将军f.操悉浮以沿江3.形——名:a.瑜等率轻锐b.敬贤礼士c.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d.除残去秽4.名——状:a.备[南]走b.兼有步兵,[水陆]俱下c.狐疑之众(像狐狸那样)d..[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5.意动:a.英雄乐业6.形容—动:a.恐为操所先四.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一)一般实词1.此帝王之资也2.二子不协3.与操有隙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6.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7.如其克谐8 肃宣权旨9.近者奉辞伐罪10.权以示群下11.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12.不复料其虚实13.今以实校之1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15.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16.上建旌旗17.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18.兼仗父兄之烈19.卿能办之者诚绝20.将兵与备并力逆操21.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二))多义实词1、卒:a.鲁肃闻刘表卒。
b.乘犊车,从吏卒,c.五万兵难卒合,2、士:a.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b.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
3、将:a.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b.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c.行将为人所并4、抚:a.及说备使抚表众。
b.权抚其背。
5、治:a.同心一意,共治曹操b.今治水军八十万众6、足:a.岂足托乎b.兵精足用7、次:a.引次江北b.余船以次俱进8、数:a.统兵数万b.蒙冲斗舰乃以千数9、烈:a.兼仗父兄之烈b.火烈风猛10.事:a.北面而事之b.不足与图大事c.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11.计:a.今为君计b.备用肃计12.难:a.今操芟夷大难b.五万兵难卒合13.略:a.略已平矣b.助画方略14.方:a.操军方连船舰b.地方百里c.助画方略d.方与将军会猎于吴e.挟天子以征四方15.济:a.宜别图之,以济大事b.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c.朝济而夕设版焉16.今:a.今为君计b.今不速往17.引:a.引次江北b.引军北还18.若:a.若水之归海b.若事之不济19.众:a.众士仰慕b.全吴之地,十万之众(三)一般虚词1.比至南郡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3.向察众人之议4.累官故不失州郡5.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6.顷之,烟炎张天(四)多义虚词1、而:a.若据而有之b.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c.备必喜而从命d.事急而不断2、以:a.权以示群下b.蒙冲斗舰以千数c.挟天子以征四方d.宜别图之,以济大事e.余船以次俱进f.动以朝廷为辞3、为:a.今为君计b.为操后患c.安能复为之下d.羸兵为人马所蹈藉4、其:a.如其克谐,天下可定b.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c.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d.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e.其实汉贼也f.失其所与,不知g.其皆出于此乎h.其可怪也欤i.吾其还也5、乃:a.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b.蒙冲斗舰乃以千数c.骑乃得过d.乃罢会6、于:a.方与将军会猎于吴b.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c.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d.言于孙权曰e.寄寓于表f.肃追于宇下六.特殊句式1.a.刘备天下枭雄b.我,子瑜友也c.子瑜者,亮兄瑾也d.田横,齐之壮士耳e.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f.曹公,豺虎也g.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h.且将军大事可以拒操者,长江也2a.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b.行将为人所并c.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d.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e.操军破,必北还f.羸兵为人马所蹈藉3.省略句:a.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b.交游士林c.避乱江东d.裹以帷幕e.权以示群下f.操当以还付乡党4.a.豫州今欲何至b.卿欲何言c.何以言之5.a.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b.豫州虽败于长坂c.裹以帷幕6.a.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b.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d.荆州之民附操者七.翻译下列句子.1.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2.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4.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5.挟天子以令四方,动以朝廷为辞.6.操当以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7.地方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8.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