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皇帝的新装》教学案例
2011年,我在学习了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后,知道了教学阅读有所转型,明确了现在的阅读教学更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之前有些过分依赖教参,导致我对文学作品的认识趋向单一化、现成化,也体现出我在教学设计上呆板化、标准化。这无疑是忽略了学生的个性解读,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这些让我重新审视阅读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从而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有了这个思想转变,我给62班讲《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就以“在课堂上搭建支架”为教学方法,以“在关键时刻及时引导”为教学手段,以“开拓学生思维”为教学目标来设计这课堂,以便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上课,我用聊天的方式来接近学生,问“能把你们小时侯读过、听过、看过的那些童话,讲给大家吗?”话音刚落,已有半数同学举手,他们各自讲了自己接触的童话,似乎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接着我顺势导入:那好,今天让我们学习外国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一篇童话《皇帝的新装》。正是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中,自己感兴趣的作品的引诱下,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当学生介绍完后,进入整体感知的环节,各组长会提出“这篇童话主要内容是什么?”的问题,让组员用默读的方法去寻找答案,结果有一两位学生概括。
生1:本文记叙了一位爱新装的皇帝受到了两位骗子的欺骗,穿上了并不存在的新衣去参加游行大典,结果出尽洋相的故事。
生2:两个骗子抓住皇帝的弱点,让愚蠢的皇帝拿出金银财宝换来一条实际上不存在的新装参加游行大典的故事。
学生纷纷从文本上找到了老大臣、官员、骑士、老百姓等。有了这个台阶,我便设计了一道极具开放性、注重学生个性化解读的问题:“在这群被骗的人中,你对谁最感兴趣,说一说他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人?”问题一说出,学生情绪高涨,纷纷说起来:
生1:我对文中的老大臣感兴趣。他是皇帝心目中最诚实,最称职的。可他看不见布料却谎称这布料“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而且他的表情动作都很滑稽可笑,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可什么也没看见。从中我看到了老大臣的愚蠢,自欺欺人。
师:你的话真是一针见血,既指出了老大臣的缺点也批评了皇帝,真是一箭双雕啊!还有没补充的?
生2:老大臣很会装,我觉得现实生活中有时候也确实需要我们去伪装。
师:哦,这句话也不无道理,但首先我们要弄清楚是非对错。如果是对的,我们会去帮他圆这个谎,毕竟有时候善意的谎言能帮助那些需要被帮助的人。那如果是错的,我们就不能去“装”了。你觉得呢?
生2:老师,我明白了。
很显然,这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回答,也说明这位学生曾经在现实生活中有过这样的经历。作为老师,不能说他的回答是错的,只能同情他在生活中的某些无奈。这充分体现了这位学生的思维灵活,很快联系到自己的实际,将文本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看到这位学生很现实的回答,我感到很欣慰,这正是我所想要的教学效果。
生3:那些随从大臣们很可笑。你瞧,他们将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在拾衣裙,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这些滑稽动作让我们看到的是愚蠢的一面,是阿谀奉承的虚伪人!(这个学生讲话时,骂这些大臣们骂得淋漓痛快,学生们被感染了)
师:你骂得很好,骂出了同学们的心声。可为什么小孩子没有成为被骗一员,反而说出了实话?
对这一问,同学们都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小孩天真,勇敢,无所顾忌。我当时欣慰地笑了,因为他们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读懂了文本,读出了个人的体验。
在熟悉文本后,我向学生问:“骗子行骗,皇帝,大臣,官员,百姓受骗,孩子勇敢地揭骗。在这样童话中,你觉得作者想要对你说什么?”这是关于主题的分析。于是我要求学生从自身出发,觉得作者想借此告诉你们什么。我完全没有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进行纯天然的解读,最后学生的思维被激起了,对于主题的解读有了答案:
生1:皇帝受骗,大臣受骗是怕被认为是愚蠢,不称职,上及皇帝下至内臣们说谎,作者想告诉我们当时的统治阶级是腐败的,虚伪的,自欺欺人的。
生2:本文最后让孩子来说真话,告诉我们做人应该要勇敢,无私,要有一颗诚实的心。
生3:所有的大人们都撒谎,只有孩子讲真话,作者想告诉我们大人应该都像小孩子一样要保持天真烂漫,无私无畏的童心。但迫于生活的无奈,有些时候大人们也不得不去撒谎。
……
学生从不同角度有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最后我告诉他们童话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或是让人们知道当时的社会情况。
就这样,这节课在学生思维自由开散的过程中结束了。
课后反思
我在处理本课教材中,努力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当然尊重学生就是要倡导个性化阅读。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鼓励学生多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文学作品的解读难以一时完成,甚至永远也无法完
成,它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在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理解的过程中,既不能强加定性的理解,又不能对学生视而不见,要积极创设一种氛围,让学生在对话中调整自己的观点。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对文本个性化阅读,首先离不开精心的教学设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去探求对文本的理解。这节课中,我首先找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激发他们自主解读与探究的兴趣。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读与探究的欲望。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文本时,可以给学生“猜读”的时间和空间。为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给学生表明观点的机会;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给学生大胆猜测和畅所欲言的机会;对学生所出现的错误或不足应加以引导,给学生反思和修正的机会。再次,从思想上,加强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最大限度地将思维的权利、发表见解的权利交给学生;加强个性化解读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节课中,虽然我努力地引导学生对文本有独特的见解,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引导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没有给他们留有充分的交流机会。所以,今后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要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读出自己的见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