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能做些什么
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1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浓厚阅读兴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
因此,要潜心设计教学内容,创设丰富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要精心设计导语,一段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能抓住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
其次,要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提出恰当的阅读目标要求。
如“课文讲了什么事?”“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是哪里?”等,使学生有目的阅读。
但要注意到,提出的阅读要求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过浅容易引起学生浮躁;最后,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为学生创设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
如可以结合学生年龄和教材特点,采用朗读竞赛、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为学习课文内容和养成阅读习惯奠定良好基础。
2、朗读默读结合,掌握正确阅读方法在进行学生语文阅读训练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关键。
朗读和默读相互结合,对于提升语文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
朗读还有利于理解字、词、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和作用,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
而默读要求阅读速度快,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文章含义和作者感情进行深入思考,能让学生在默读中去感受、去理解、去欣赏、去记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各种语言的法则规律、手法技巧。
在教学中需要将朗读和默读相结合,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如抒情性较强的语言以朗读为主,叙事性较强的语言可以默读为主;同时,在学生阅读中,要使其掌握基本阅读方法,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指导目标进行朗读训练,围绕“理解――体会――吸收运用”这三个指导目标进行默读训练。
从而使学生真正懂阅读,会阅读,能够从正确阅读中终身受益。
3、适当鼓励引导,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阅读教学,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阅读教学,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扪心自问,自己心血并没有少花,可学生的考试成绩却不尽如人意。
这不得不让我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
是自己的教法陈旧,抑或是自己的观念陈旧,还是学生木鱼脑袋不开窍?读完了曹海永老师的《阅读教学:我们失去了什么》后,如梦初醒。
这篇文章,洋洋洒洒几万字,切中时弊,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小学教学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透视成因,审视出路。
曹海永立足教学第一线,从学生主体的失落、基础建构的失衡、价值引导的失迷、理论践行的失真四方面,探讨问题、成因、出路,娓娓道来,并结合具体教例,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畅谈自己的看法和今后的做法。
行文如流水,清澈透亮,耳目一新。
读后如醍醐灌顶,通体舒畅。
看得出,作者是一位勇于实践者,乐于探索者,勤于反思者,提纲挈领地抓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软肋,点中了弊端的穴位,发人深省。
在文章中,从“文本解读个性化”入手,涉及当前小语课堂的许多怪异现象,如:“众手不举,众口不张”的尴尬;教师对文本思想的独霸;徒有虚名的“热闹”;蜻蜓点水式的解读;价值引导的畏首畏尾,一味迁就;公开课的作秀和造假;考试对学生个性的压制等方面都作了细致的有理有据的分析,入木三分,如同当头棒喝,将我们从迷迷糊糊中惊醒过来。
曾几何时,为了获得所谓的高分,我们摒弃了课改的宗旨,将学生推入题海的深渊;曾几何时,为了追求标准答案,我们拒绝了个性张扬,将学生铸造成一个个标准件;曾几何时,为了不影响个人的声誉,我们忽视了个体差异,将一些学差生打入了“冷宫”……这一切的一切,我们可能会将罪责全加到应试教育的头上。
我们渐渐忘记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忽视了母语教学的职责。
将优美的文本肢解了一个个适应考试的零部件,组装到学生灵动的脑中;将文质兼美的课文,撕裂成一条条味同嚼蜡的碎片,安放到学生的精神世界里。
一个个充满灵性的学生,经过我们的一番“教育”,两眼发呆、神色木讷、举止失态。
语文教学之路该怎样走?曹海永这篇文章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教师怎样教学生阅读理解
教师怎样教学生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困难。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教师可以使用的方法和技巧。
1. 识字技巧阅读理解的第一步是识字。
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掌握足够的词汇量是理解文本的基础。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词汇积累,包括将生词写在笔记本上并进行反复复习,使用词汇卡片来进行记忆训练,以及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以增加词汇量。
2. 预测和猜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上下文信息和自身知识来预测和猜测文章中的含义。
教师应该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这些技巧,并在课堂上提供相关的练习。
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熟悉的词汇和句子。
3. 理解文章结构理解文章结构是阅读理解的重要一环。
教师应该教授学生如何识别文章中的主题句、关键词和转折词,并帮助他们构建文章脉络。
通过阐明文章结构,学生将更容易理解和分析文章。
4. 细节分析阅读理解的核心是细节分析。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细节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答一些问题,要求他们找到文章中的特定信息或引导他们进行细节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5. 推理和推断推理和推断是阅读理解过程中的关键技巧。
教师可以利用回答问题和进行小组讨论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学会根据已有信息做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6. 反思和总结在阅读理解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学生可以回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学到的策略和技巧,并思考自己的阅读问题和不足之处。
这将帮助他们改进阅读理解能力并增强自学能力。
总结教师在教学阅读理解时,应该采用多种策略和技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包括词汇练习、预测和猜测、组织讨论等,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和反馈来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整本书阅读教学我们应该做什么——以名师课堂为例
本版主持/佩兰I关注I♦阅读・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我们应该做什么?以名师课堂为例◎赵晓燕(南通市启秀中学,江苏南通226001)摘要:整本书阅读教学现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关注的热点之一。
研读名师关于整本书教学的课例,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的角色,更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者、唤醒者、对话者和思考者。
对这些角色的认知与执行,将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阅读教学整本书教师角色名师课例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尤其是统编教材在全国的普遍使用,使整本书阅读成为初中语文教学关注的热点之一。
然而,教师应该怎样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呢?大多数教师并不能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
一线教学中,往往是笼而统之地布置,大而化之地检查。
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该担当什么角色?又该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呢?大多数教师更是一脸茫然,不知所措。
然而这些恰恰是语文教师首先要弄明白的问题。
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这些现象,笔者对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了一些思考,以期对一线教师有所启示。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整本书阅读教学同样离不开传道、授业和解惑。
所谓传道,就是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汲取书中的精神营养,丰富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所谓授业,就是指导不同年级的学生针对不同体裁和题材的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所谓解惑,就是帮助学生解决整本书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或三言两语,或循序渐进,直至学生弄懂弄通。
这样看来,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担任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的角色。
在日常的单篇课文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担当这些角色。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单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主要是在听、说、读、写、思的语言实践中,着眼于字词句、篇章、修辞与逻辑、文化与审美等方面,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应该立足整本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以书中的章节为经线,以书中的人物或线索为纬线,吸收整本书中蕴含的主要语文知识。
英语阅读课可以做的活动
英语阅读课可以做的活动英语阅读课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等。
在英语阅读课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可以在英语阅读课上进行的活动。
一、朗读练习:朗读是英语阅读课中最基础的活动,而且它可以帮助学生训练语音、语调、语速、语感等方面的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轮流朗读,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录音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纠正自己的发音和语调。
二、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英语阅读课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阅读任务,并且设置一定的阅读目标,比如提问、完形填空、选择题等。
通过这些阅读理解任务,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
三、口语练习:英语阅读课不仅仅是阅读,还包括对语言和语音的理解和表达。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或对话、或演讲、或小组讨论的口语活动,让学生通过口语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理解。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英语阅读课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活动方式,它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阅读材料的相关问题,比如主题、中心思想、阅读策略等。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设立具体的讨论目标和问题,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学习、增进友谊。
五、任务型阅读:任务型阅读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方式,它通过设置特定的任务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任务型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比如信息匹配、句子翻译、图片描述等。
通过任务型阅读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阅读能力,还能够掌握语言表达能力。
六、阅读广场:阅读广场是一种比较有趣的阅读活动,它可以让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中进行阅读和交流。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阅读广场的环境,比如使用房间的一角或者是悬挂着花环和照片的墙,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
语文阅读课教学计划(通用5篇)
语文阅读课教学计划(通用5篇)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和语文应用规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文阅读课教学计划,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语文阅读课教学计划1一、工作目标本阶段的工作目标如下:⑴“十注阅读法”基本成型,学生能较熟练的运用“十注符号”开展批注性阅读,基本养成了“十注阅读”习惯,通过“带疑初读”,基本能独立完成学案第一环节的相关内容;⑵深化、拓展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内涵与外延。
继续加强小组合作成型化建设,小组长能充分的发挥职能作用,能科学合理的进行分工、实施信息的传递与整合,能得出组内的集体阅读成果,有效的组织小组进行较有深度效度的合作学习;⑶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小组的“立体化”建设。
合作学习小组的“立体化”建设是合作学习小组凸显合作效能和延长生命周期的根本保证,“立体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八个方面:“课堂合作学习机制的建设”、“小组学习习惯的建设”、“小组德育品行的建设”、“小组校纪班风的建设”、“小组清洁卫生绿化责任制度的建设”、“小组课外主题活动开展的建设”、“小组家庭管理联系制度的建设”、“小组捆绑式学习发展的建设”。
⑷核心目标的教学基本达成,能做到一个“五环节课堂教学”与一个核心教学目标的紧密对应,基本实现“一课落实一个目标、一课得到一项发展“的教学目标。
⑸认真落实每两周一节的“自主推荐课”,授课小组能自主选择学习文本、自主提出学习目标、自主开展文本备课、自主进行文本解读、自主组织班级学习、有质量的解答学习小组提出的问题;⑹严格按县课题组要求撰写和上传上一实验阶段的相关材料和完成本实验阶段的材料撰写和上传任务。
二、工作要点(一)加强学习,服务教学。
为了提高研究水平,课题组间周安排一定的'时间培训学习,并要求实验教师全员参与,实验教师必须有学习记录。
除了集体培训外,实验教师要加强自学,推荐学习资料有:《语文:表现与存在》、《文本细读,徜徉在语言之途》及关于文本细读的资料包。
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该怎样做
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该怎样做?新课标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又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那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认为有效进行阅读教学要这样做:1.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知道,课改新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教师的指导得法,学生的运用得当,能让学生切实的打好阅读基本功,培养自主意识,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必须有目的、有要求、有层次。
例如:第一个层次是初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扫除读音障碍,边读边想,圈画生字,标记疑问处,阅读的目的要求明确了,学生便在读的过程中仔细认字,积极思考。
第二层次的读是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先由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采用多种读书方式,如诵读、轻声读、默读、赛读等进行充分的读书,自主思考。
讨论问题时,在关键地方教师要注意点拨引导,让学生把教师想讲的话说出来,从而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明”的能力,也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第三个层次的读是要求学生寄情于读,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策略进行阅读,如分角色朗读、情境表演读等,学生在愉悦的阅读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从而快快乐乐的学语文。
第四层次的读,是指导个性化的阅读。
这个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读读、说说、评评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学生的身心放松了,思维激活了,阅读自主了,个性也就发展了。
2.让学生充分表现自主读书获得的感受。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通过自主阅读探究,学生对课文产生了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教师要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各种方式进行创造性的外显表现。
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措施
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措施在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下面介绍一些针对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措施。
1. 阅读导入:在开始一本新书的阅读之前,可以进行一些阅读导入活动,如谈论书名、封面、作者介绍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询问学生对于书籍内容的猜测或期望,让学生预测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阅读目标设定: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并设定阅读目标,明确学生阅读的目的和期望。
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设定不同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进步的空间。
3. 分段阅读:对于较长的书籍,可以将其分为若干个段落或章节进行阅读。
在每个段落或章节的结束时,进行小结或讨论,确保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4. 阅读辅助:对于一些生僻字、生词或难句,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助,如提供拼音、注释或中文翻译,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5. 阅读交流: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与同伴分享阅读心得或问题。
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小班展示或整体分享的形式,促进学生思维的交流和合作。
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6. 阅读评价:针对每本书的阅读,可以进行适当的评价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进行总结和反思。
可以有口头或书面的形式,通过评价活动,让学生对于阅读成果有所反思,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和动力。
7. 阅读延伸:在整本书的阅读完成后,可以进行一些相关的延伸活动,如编写读后感、绘制故事情节图、创作书评等。
这些活动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和创新能力。
在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指导和辅导的作用,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求,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还应该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节奏,鼓励他们发展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的重要环节。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6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6篇第1篇示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而如何有效地教授初中语文阅读,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希望能对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所帮助。
一、提前导入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好奇心和热情。
二、设立预猜期望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或事件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预期感,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把握。
三、师生共同阅读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章或故事,让师生一起进行朗读或默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开展讨论分享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分享,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五、拓展延伸阅读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后,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水平,设计一些拓展延伸阅读的活动或任务,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欣赏文学作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引导写作感悟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感悟,让学生通过阅读的过程去感悟文章中的情感、思想和情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以上便是一些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语文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希望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篇示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
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思维成为了一种必备的能力。
作为一位现代互联网思维老师,我深知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我们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信息获取、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的经验和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有效阅读教学的基础。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选择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是与学生兴趣相关的主题,也可以是与学科知识相关的文章。
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材料,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来。
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在进行阅读教学活动时,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
深度阅读是指对文章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我们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结构、观点等要素,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内涵和含义。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比较等,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读内容进行评价、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撰写评论等方式,培养他们对文章的批判性思维。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比较和对比,帮助他们理解不同观点之间的异同,并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
四、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共同构建知识和理解。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合作写作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在进行阅读教学活动时,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
阅读体验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感悟。
教案范文:如何有效指导学生阅读理解
教案范文:如何有效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在学校教育中,阅读理解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指导学生阅读理解。
一、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不仅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文化体验和生活方式。
因此,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学生阅读,并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包括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科学文章等。
同时,教师也应该定期组织阅读活动,如读书报告、阅读比赛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阅读的乐趣。
二、教师应该注重阅读技巧的教导教师应该注重阅读技巧的教导。
阅读理解是一种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的复杂任务。
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正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如预测、扫描、细读和归纳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和不同的阅读目的,如信息获取、理解和分析等。
通过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和方法,他们可以更加高效地阅读和理解各种类型的文本。
三、教师应该注重知识储备和词汇量的培养除了阅读技巧以外,知识储备和词汇量也是影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因素。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知识储备和词汇量的培养。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和练习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阅读材料中的专业术语和常用词汇,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熟词量和生词量。
通过巩固这些知识和词汇,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理解和记忆阅读材料。
四、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教师还应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阅读理解并不是单纯的信息获取和理解,往往涉及到复杂的推理和判断问题。
因此,教师在教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该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思维技巧,如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估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材料中的矛盾点、逻辑推理和论点分析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是一项漫长而又重要的任务。
只有教师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注重阅读技巧的教导,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词汇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才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更好地掌握各种文本资料。
阅读课教学计划(15篇)
阅读课教学计划阅读课教学计划(15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阅读课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课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在一二年级的基础上,学生有了自主阅读的意识,但学生的阅读理解往往停留在阅读的表层上。
二、阅读目标1。
让学生获得自主阅读的快乐。
2。
在阅读速度、理解能力方面的要求,略。
3。
掌握一般读书方法,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
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
读报也要有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4。
阅读习惯在原有基础上应有所加强,一为眼到、心到、手到;二为不懂就问,善于思考;三为要与“说话”、“作文”紧密结合;四为持之以恒。
三、阅读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展开主题性阅读;此外,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人书”阅读,并在班级内“漂流起来”。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经典书目,如《一百条裙子》、《绿野仙踪》《爱丽丝漫游奇遇记》《弗罗雷丝去弗罗里达《苹果树下的外婆》等。
四、活动安排(1)晨读:短新闻发布会、五分钟读报、优秀诗文诵读。
(2)课前:“书海拾贝”、“谈天说地三分钟”、“成语沙龙”、“一分钟演讲”。
(3)晚上:记自己喜欢的新闻;搜集、剪贴自己喜欢的信息资料,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
(4)双休:小组共读、个人自读、亲子共读,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2小时,并做阅读笔记。
五、阅读评价1。
阅读大王: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评选,并授予称号。
2。
读书日记:把所读的书在日记上有所纪录,有计划安排,每学期检查一次。
3。
手抄报:办有关方面的读书内容,一个月一次。
阅读课教学计划2一、情况分析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学习,虽然已经学过拼音,但识字能力有限,但识字还很少,还不能够自己阅读课外读物,需要指导及陪伴。
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
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阅读是学习的基础,而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阅读教学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朗读法。
朗读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度,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色彩和语言风格。
其次,我们可以采用阅读指导法。
阅读指导法是一种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解释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目的,设计不同的问题和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章。
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章内容。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阅读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
最后,我们还可以采用阅读扩展法。
阅读扩展法是一种通过拓展阅读材料和阅读内容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和学习相关的阅读材料,如科普读物、文学作品等,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教学环节。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朗读法、阅读指导法、多媒体辅助法和阅读扩展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目的。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阅读教学计划(精选5篇)
阅读教学计划(精选5篇)阅读教学计划(精选篇1)根据我班学生和实际情况,制订了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计划。
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
因此,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培养。
(一)激发兴趣"我"要"读"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
但农村孩子缺乏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他们大多每天愿化两小时看电视,或者在野外玩耍,却不愿化30分钟看课外书,这是我们目前农村教育的危机。
而要改变这一现象,需要我们教师用艺术去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变 "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创造条件促进"读"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学校和家庭,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
1、保证读物。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供给学生读物。
作为家长,要定期为学生购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作为学校,要开放图书馆,如果没有固定的图书馆管理员和阅览室,那么除了零碎出借外,每学期应把图书馆内的图书轮流借到班级。
我们学校的做法是让各自班级的学生将自己的图书捐出来设置班级图书角,在班里选出负责任的学生进行管理、借阅的登记,同时可以各班级之间调换借阅,这样就使图书角灵活增容,有源源活水。
2、保证时间。
"君子不可一日无书。
" 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我们要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课,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
其次,要求教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取消机械重复的回家作业,把课外阅读作为回家作业,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
语文教师阅读教学建议
语文教师阅读教学建议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也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反复阅读选文,抓住文体特征,准确把握材料1、反复阅读选文平时讲解课文之前要求学生要预习、阅读课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要答阅读分析题,自然也不例外,读是基础。
何况现在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或注重思辨、启迪学生智慧,或展示科技新貌、开拓学生视野,或寓理于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有的还代表着新的文化观念等,这些材料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因此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浏览、细读、品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浏览,即引导学生学会快速阅读包括标题和检测题在内的所有文字资料。
通过浏览,大体知晓材料的内容和命题的方向,形成初步印象。
(2)、细读,即在浏览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检测题细细阅读选文,深入了解文章立意、写作思路、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做到重点明确、胸有全局。
(3)、品读,就是要求学生带着对材料的初步理解,首先重点品读检测题的题干,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在有所思考的基础上再读选文,同时对那些答题要求较高的题目做到有的放矢、重点关注。
2、抓住文体特征阅读是解答题目的前提,要答好题,如果仅是读懂选文,而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不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可能也会无从下手。
各类文体的特征就是必须掌握的知识。
因为许多阅读材料一般都有较明显的文体特征,只有掌握各类文体的基础知识,答题才容易“上路子”。
例:记叙文常涉及的是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线索、叙述的方式、表达的方式等;说明文常考的是说明方式、说明顺序、说明对象及特点、说明方法等;议论文则侧重对议论文的三要素考查,如文章的论点、论据的类型、论证的方法等。
这些都涉及到相应文体的基本概念,有共性的内容。
如果学生对选文的文体类型辨别无误,基本概念认识清晰,那么答题时就不会张冠李戴,这样基本分就不会丢失。
3、准确把握材料每篇选文都是有血有肉的。
学生课外阅读老师可以做些什么
学生课外阅读老师可以做些什么作者:孔令豹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38期孔令豹(安徽省蚌埠市经济开发区晨光小学,安徽蚌埠233000)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终身学习早已深入人心。
阅读作为学习之母,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基本途径。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育,在培养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单靠课本中数量有限的文章,是满足不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也不能够真正做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因此,在完成课堂阅读的同时,必须大力倡导学生课外阅读。
现在的学生课外阅读却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兴趣;课外;阅读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210-01一、阅读现状1.课外阅读兴趣不高。
兴趣是学生课外阅读最好的动力。
把阅读当成任务被动阅读,效果是不佳的,也是低效的。
看看现在的小学生,课余时间对什么感兴趣呢?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是看动画片,中高年级学生爱玩的是电脑游戏。
科技的发展,让孩子们与手机、电脑相伴的时间比与课外书相伴的时间长。
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也让孩子们想从动画片、电脑游戏中找到快乐。
语文课中,教师过度地讲解分析,让课堂变得枯燥,导致耗时多、收效微,也使学生对语文课的喜爱程度下降,对阅读的兴趣自然就不高了。
2.课外阅读时间不够。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长,学习的压力大,不得不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练习和写作业上。
即使孩子手边有些优秀书籍,学生也因作业而无暇顾及。
一方面教师布置的作业多,一方面甚至有的家长在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后,还给孩子增加一些额外的练习。
学生需要大量时间写作业,就很少有时间去看课外书了。
3.课外阅读书籍不多。
如今手机、电脑中的电子书看起来方便,价格也便宜,逐渐成为人们读书的首选,买书、看书、藏书的人越来越少。
另外现在各种传奇、卡通、漫画等书刊也充斥着书籍市场,给学生一种“快餐式”的阅读导向。
阅读教学能设计什么教学活动
阅读教学能设计什么教学活动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恰当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提高阅读技巧和培养阅读兴趣。
本文将探讨阅读教学中可以设计的一些教学活动。
一、预测与猜测预测与猜测是阅读教学中重要的策略之一。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在阅读一段文本之前,根据标题、插图或关键词等信息进行预测,猜测故事情节或内容的发展。
这样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预测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激发他们对文本的兴趣,增强主动阅读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展示一张插图,让学生根据插图猜测故事的发展,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猜测结果。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始阅读材料,并与他们的猜测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问题解答问题解答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材料后进行分析和思考,提高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材料进行回答。
这些问题可以涉及文本的主旨、重要细节、人物性格等方面,既考察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激发学生对文本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的一种方式。
通过将学生置于文本情境中,让他们扮演文本中的角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文本的主题与情感。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段文学作品或故事,要求学生扮演其中的主要人物,通过语言表达和行为模仿来深入理解和体验文本情感。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增进学生的情感认知与情感体验,还能够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绘画与图文呈现图文呈现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文本信息的一种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运用绘画或图文组合的方式进行呈现,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根据阅读材料中的描写,绘制一个与文中场景相符的图画,或者根据文中的信息,创作一个图文展示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能做些什么
中小学的阅读教学应该做到“三个回归”:回归阅读本体、回归学生本体、回归生活本体,应该以培养阅读能力而不是学习语文知识为教学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温红博辛涛
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孩子明白一段话的意思,准确地回答出试卷上阅读理解的题目,还要教会孩子阅读的能力,教会孩子从不同类型的文章中获取信息,以满足自己不同的目的需求。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这也是大量语文教育研究工作者、一线语文教师想要弄清楚的问题。
在此,我们认为,中小学的阅读教学应该做到“三个回归”:回归阅读本体、回归学生本体、回归生活本体。
回归阅读本体阅读课文,不应该只是理解和记住每篇课文的内容、结构与信息,而是让学生通过这些课文学会怎么阅读,学会如何理解、评价文章,并从中得到启示,学会利用文章中的信息和含义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将阅读内容作为联结性知识组织教学,而应将之作为富有智能意义的运算性知识来组织教学。
比如段落结构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一般注重讲解文章段落结构怎样安排,让学生了解所学课文的结构层次,往往忽视了这种结构如何建构的过程。
由于缺乏作者构思过程的再创造和读者解读形成结构的再创造,学生没有真正经历形成文本结构的智力活动,因此遇到新的文章,还是一筹莫展。
也就是说,这种阅读教学没有使学生真正形成阅读活动的基本素质。
回归学生本体透过国际测评项目的监测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选择让学生自主阅读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大声朗读效果更好。
学生自主阅读,能够让他们目的明确,在阅读实践中主动探索,获得理解、体验感情、启迪思想。
在如今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的阅读课堂不应该满堂灌,教师在讲台上兴致盎然地讲如何阅读,而下面的学生却是不知所云。
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阅读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人。
每个学生的阅读都是个性化的、独特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基于自身的生活、知识经验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认知结构,自觉地进行阅读,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方式等。
回归生活本体如果说“回归阅读本体”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回归学生本体”是鼓励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那么“回归生活本体”则是阅读的根本,即培养学生利用阅读来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求,达到特定的目的。
学生的学习目标不仅仅是能够通过考试,增加某一方
面的知识储备,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学会如何生存。
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要回归到现实生活,但是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阅读目标较为单一,仅仅注重以学习语文知识为目标的精读,忽视了以阅读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泛读。
语文是母语教育,社会中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我们应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在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境中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这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过往、审视现在、畅想未来;通过阅读,我们能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通过阅读,我们学会理解他人,表达观点;通过阅读,我们明白这个世界,学会生存之道。
从这种角度讲,关注中小学生的阅读素养,监测基础教育中阅读教育的状况,大力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国教育报》2011年3月17日星期四
《阅读素养:孩子面向未来的基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