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药学》复习资料

《中药学》复习资料

《中药学》复习资料一、中药的基本概念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

中药的性能是其重要特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和毒性。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寒性和凉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热证,如黄连、黄芩等;热性和温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寒证,如附子、干姜等。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

酸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苦味能泄、能燥、能坚;甘味能补、能和、能缓;辛味能散、能行;咸味能软坚散结、泻下通便。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升浮药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等作用;沉降药多具有清热泻火、利水渗湿、重镇安神等作用。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如心经病变常用黄连、百合等;肝经病变常用柴胡、白芍等。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

使用有毒药物时应严格控制剂量,确保用药安全。

二、中药的炮制炮制是指对中药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和技术。

其目的在于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增强药物的疗效,改变药物的性能,便于制剂和贮存等。

常见的炮制方法有净制、切制、炮炙等。

净制是选取药材的药用部分,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切制是将药材切成适宜的片、段、丝、块等;炮炙包括炒、炙、煅、蒸、煮、燀等多种方法。

例如,炒法可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

清炒又有炒黄、炒焦、炒炭之分,不同的炒制程度会改变药物的性能和功效。

炙法是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同拌炒,如蜜炙可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酒炙可增强活血通络的功效。

三、中药的配伍中药的配伍是指按照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应用。

配伍关系主要有“七情”,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相须是指两种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疗效,如麻黄配桂枝,能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相使是指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如黄芪配茯苓,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作用。

临床中药学期末复习要点

临床中药学期末复习要点

《中药学》期末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一)中药:是区别于西方医药学,在中国占主流,由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的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以植物为主体,包括动物、矿物在内的天然药物及部分加工品,古称本草(二)草药:是指在民间运用,局部运用,未得到官方权威认证的以植物类药材为主体的药物(三)本草:中药旧称,以植物类药材居多(四)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础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五)道地药材:产于某一地区的某药材,因其地域性强,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而被普遍重视。

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六)四性:药物的寒、凉、温、热四种药性(四气)(七)五味:酸、苦、甘、辛、咸五种药味(八)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九)归经: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十)毒性:古代指药物的总称,或药物的偏性,或药物作用的强弱不同,或药物的毒副作用;现代指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十一)配伍:根据病情需要和用药法度,有目的地选择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十二)药物七情: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单行(十三)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明显增强原有疗效(十四)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配伍使用,而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十五)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十六)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十七)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十八)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十九)炮制: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临床用药和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及药材自身特性所采取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二十)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即解表药,又叫发表药(二十一)清热药: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二十二)温里药:凡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治疗里寒证的药物,叫温里药,又称祛寒药(二十三)补虚药:凡以补充人体气血阴阳,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为主要作用,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亦称补养药或补益药二、比较异同(一)麻黄与香薷①二药同具有辛温之性,同归肺经,都能发汗解表,利水消肿②麻黄发汗力强,故风寒表实无汗之重证多用之。

中药学复习资料

中药学复习资料

中药学复习资料①《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著作。

年代:约在西汉时期作者:不明特点:它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②《新修本草》(又称《塘本草》)年代:唐代作者:李�蕖⑺站吹热思�体编撰特点:由官府颁行的,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

③《证类本草》年代:北宋后期作者:唐慎微特点: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载药1746种,新增药物500余种,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④《本草纲目》是明代的本草著作中对药学贡献最大的本草巨著。

年代:明代作者:李时珍特点:历经30年,编写成五十二卷,约200万字,载药1892种,其中新增药物374种。

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附方11000余条,可以说这部著作是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

⑤《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年代:清代作者:吴其�F特点:对每种药叙述颇祥,绘图较精确,为植物学方面科学价值较高的著作,也是考证药用植物的重要典籍。

1.《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末期(公元二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本书载药 365 种,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

根据各种药物的效果将其分为上中下三品,共记载病名170余种,包括内、外、妇、儿各科。

书中还简要而完备地记述了药学的基本理论。

2.《神农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时期本草代表作,作者陶弘景,成书于公元500年左右,《神农本草经集注》,对《神农本草经》条文逐一注释、发挥,对魏晋以来三百余年间药学的发展作了总结,载药达七百三十种。

又创用药物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3.《新修本草》隋唐时期本草代表作,唐代显庆四年(公元 659 年),李励、苏敬等人主持编写了《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全书卷帙浩博,收载中国和外国输入药物达 844 种。

除本草正文外,还增加了药物图谱,开创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先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今人称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中医学必修科目中药学大一期末复习重点

中医学必修科目中药学大一期末复习重点

中医学必修科目中药学大一期末复习重点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1、《神农本草经》全书载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

《神农本草经》序论中简要赅备地论述了中药的五个基本理论:如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辨证用药原则、服药方法。

2、《本草经集注》:“以朱书神农,墨书别录”,载药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该书还首创“诸病通用药”。

——南北朝?陶弘景3、《新修本草》,收药844种,图文并茂。

是由国家组织修订和推行的,因此也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成药药典。

——唐4、宋代本草学的代表作当推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

——方药兼收,图文并重。

5、《本草纲目》,该书共52卷,载药1892种。

6、《本草纲目拾遗》为清代赵学敏所著,全书共十卷,载药921中,在《本草纲目》之外新增药物716种。

7、道地药材: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如甘肃当归,宁夏枸杞,青海大黄,内蒙黄芪,东北细辛、人参、五味子,山西党参,河南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三七、茯苓,四川黄连、川芎、贝母、乌头,山东阿胶,浙江贝母,江苏薄荷,广东陈皮、砂仁。

四大蕲药:蕲蛇、蕲龟、蕲艾、蕲竹。

四大南药: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浙八味:白术、白芍、白菊花、郁金、贝母、玄参、延胡索、麦冬。

8、炮制,古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是指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目的:1.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2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3干燥药材,利于贮藏4矫味,矫臭,便于服用5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6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7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8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9、四气的概念: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中药学题库

中药学题库

中药学题库
第一节: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1.什么是中药?
2.中药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3.中药的分类和特点
第二节:中药资源与采集
1.中药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2.中药采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中药质量评价和标准
第三节:中药药材与药效
1.传统中药药材的种类和功效
2.中药药效的科学解释
3.中药的毒副作用与安全性控制
第四节:中草药制剂
1.中草药制剂概述
2.中草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
3.中草药制剂的应用范围和临床疗效
第五节:中药炮制与贮藏
1.中药炮制的方法和原理
2.中药贮藏的要求和方法
3.中药炮制和贮藏对药效的影响
第六节:中药标准与药理研究
1.中药标准和质量控制
2.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和进展
3.中药的临床应用与前景展望
第七节:中药研究方法与技术
1.中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2.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3.中药研究中的现代分析技术
第八节:中药文化与现代社会
1.中药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2.中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影响
3.中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以上是关于中药学题库的一些题目,通过学习这些题目,你可以了解到中药的起源与发展、中药资源与采集、中药药材与药效等相关内容。

希望这些题目能够帮助你对中药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中药学复习资料:中药的炮制

中药学复习资料:中药的炮制

中药学复习资料:中药的炮制
中药学属于卫生招聘考试常考的内容,今天带领大家回顾中药学复习资料:中药的炮制。

中药的炮制
1.炮制目的
(1)盐制
可引药下行、增强疗效、缓和药物辛燥之性。

常用药物:知母、黄柏;杜仲、补骨脂、沙苑子;泽泻、车前子;
荔枝核、橘核、小茴香。

盐制知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清热凉血的作用;盐制杜仲、补骨脂、沙苑子,可增强补肝肾的作用;盐制泽泻、车前子,可增强泻热利尿的作用;盐制荔枝核、橘核、小茴香,可增强疗疝止痛的功效。

(2)醋制
可引药入肝经,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

常用药物:大戟、芫花、甘遂、商陆;柴胡、香附、青皮;五灵脂、
延胡索、自然铜;三棱、莪术、穿山甲、皂矾。

醋制大戟、芫花、甘遂、商陆,可降低毒性;醋制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自然铜,可增强活血的功效;醋制三棱、莪术,可增强祛瘀止痛的功效;醋制五灵脂,可矫味矫臭。

(3)酒制
可引药上行、矫味矫臭,增强活血化瘀、止泻止血、清热消痰的作用。

2.炮制方法
(1)修治
①纯净药材;②粉碎药材(粉甘草是指:加工时去皮);③切制药材。

(2)水制
①漂洗;②浸泡;③闷润;④喷洒;⑤水飞:矿物类、甲壳类(朱砂、炉甘石、滑石、蛤粉、雄黄)。

(3)火制
①炒:焦白术、大黄炭、地榆炭、荆芥炭。

炒黄、炒焦使药材易于粉碎加工,并缓和药性。

种子类药材炒后则煎煮时有效成分易于溶出;②炙: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如盐炙杜
仲、黄柏;③烫;④煅;⑤煨
(4)水火共制
①煮法;②蒸法;③炖法;④潬法
(5)其他①制霜;②发酵:神曲、建曲、半夏曲;③精制;④药拌。

《中药学》复习笔记整理

《中药学》复习笔记整理

中医学笔记第一章导论中医学:以阴阳学说为轴心,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重要手段,以自然疗法为主要形式,其属于生命科学范畴,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部分内容。

理论体系初步形成:《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①《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柩》两部分,是中医基础理论形成的标志,奠定了独特的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

②《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著,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③《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论述了药物的四气五味七情等药物学理论,为中药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修本草》是我国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攻下派)李杲(补土派)朱震亨(滋阴派)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理论、恒动理论、辨证论治1、整体观念:指的是对事物和现象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的认识。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①形体结构整体性: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系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构成一个表里相联、上下沟通,协调共济、井然有序的统一整体。

②基本物质同一性:物质是同一的。

③机能活动统一性:心理和生理是人的两大基本活动,心身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促进、制约的协同关系古人强调“形神合一”。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2、恒动观念:指运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分析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

3、辨证论治:包括辩证和论治两个部分,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独特方法,也是中医学理论的体系的基本特点。

●证、症、病的区别:①证:即“证候”,“证据”之意。

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的某一阶段,多方面病理特性的概括②症:指症状,是病人述说的不适。

③病:是对疾病发展全过程中特点与规律的概括。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思想元气论1、气:指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

2、气的基本特征:(1)气是构成万物的本源(以无形的弥散状态和有形的聚会状态被人们所感知)(2)气是运动不息的物质(3)气是感应现象的中介3、元气论对中医学的影响(1)说明生命过程的物质性和运动性(2)说明人体的整体性和联系性(3)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现象阴阳学说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属性的概括2、阴阳的特征(1)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积极的,进取的,刚强无形的,功能亢进的,都属于阳的范畴。

中药学复习资料

中药学复习资料

(一)解表药(1)发散风寒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 +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紫苏解表散寒解鱼蟹之毒+行气宽中生姜 +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防风 +胜湿止痛,止痉,止泻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藁本 +白芷 +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痈排脓细辛 + +温肺化饮,通窍醒神苍耳子发散风寒,宣通鼻窍,止痛+散风祛湿辛夷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2)发散风寒药薄荷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牛蒡子 +宣肺祛痰,清热解毒散肿,滑肠通便蝉蜕 +开音,明目退翳,熄风止痉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桑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 +清热解毒柴胡解表,升阳举陷+退热,疏肝解郁,退热截疟升麻 +透疹,清热解毒葛根 +透疹,生津止渴,止泻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二)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石膏清热泻火,止渴+除烦,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知母 +生津润燥,滋阴润燥(肺,胃,肠,肾阴)芦根 +生津,除烦,止呕,清热利尿天花粉+生津,消痈排脓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栀子 +利湿,凉血解毒。

焦栀子凉血止血夏枯草清热泻火,清肝明目,降血压+散结消肿决明子 +润畅通便(2)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上焦),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黄连(中焦) +黄柏(下焦) +退热除蒸,解毒疗疮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止泻白鲜皮 +清热解毒,祛风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明目(3)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连翘 +消肿散结,清心利尿(疮家圣药)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通经下乳紫花地丁 +凉血穿心莲 +凉血,燥湿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板蓝根 +利咽青黛 +清肝泻火,熄风定惊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熊胆清热解毒,熄风止痉,清肝明目射干清热解毒,利咽+祛痰,山豆根 +消肿马勃 +止血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止血,鸦胆子 +截疟,腐蚀赘疣白头翁 +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4)清热凉血药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止血玄参 +泻火解毒,消痈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清透阴分伏热(治无汗骨蒸要药)赤芍 +止痛,清泻肝火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水牛角 +定惊(5) 清虚热药青蒿清虚热,退骨蒸,凉血+解暑,截疟白薇 +利尿通淋,解毒疗疮地骨皮清虚热,退骨蒸+凉血止血,清肺泻火,生津止渴银柴胡 +除疳热胡黄连 +除疳热,清湿热地骨皮退蒸,凉血止血+清泻肺热丹皮 +清热活血胡黄连清热燥湿(下焦)+退虚热,除疳热黄连(中焦)+清心胃实火,清热解毒(三)泻下药(1)攻下药大黄泻下攻击,外用清热消肿+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芒硝 +润燥软坚番泻叶泻下通便+芦荟 +清肝,杀虫(2)润下药火麻仁润畅通便+滋养补虚郁李仁 +利水消肿松子仁 +润肺止咳(3)峻下逐水药甘遂泻水逐饮,通利二便+外用消肿散结,逐经髓痰涎京大戟 +外用消痈散结,泻脏腑水湿莞花 +杀虫疗疮,祛痰止咳牵牛子泻下逐水,通利二便+去积杀虫巴豆 +峻下冷积,祛痰利咽,外用蚀疮(四)祛风湿药(1)祛风湿药独活祛风湿,止痹痛+解表灵仙 +通经络,消骨鲠,行痰水川乌祛风湿,温经散寒止痛(大毒)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有毒木瓜舒经活络,和胃化湿(2)祛风湿热药秦艽祛风湿止痛+通络,退虚热,清虚热防己 +利水消肿豨莶草祛风湿,利关节,清热解毒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雷公藤孕妇忌用,熬1-2小时(3)祛风湿强筋骨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补肝肾+利尿桑寄生 +养血安胎狗脊 +温补固射,绒毛外用止血(五)化湿药藿香芳香化湿,解暑,发表+和中止呕佩兰 +化内湿苍术燥湿运脾+祛风散寒,发汗解表厚朴 +行气消痰,下气除满砂仁化湿行气,温中(中下二焦)+止泻,安胎豆蔻(中上二焦)+止呕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六)利水渗湿药(1)利水消肿药茯苓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利而兼补,宁心安神薏苡仁 +健脾,利而兼补,除痹,清热排脓猪苓 +泽泻 +泻热香加皮有毒,利尿消肿,祛风湿止痛,强心利尿(2)利尿通淋药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祛痰滑石 +清热解暑,外用收湿敛疮瞿麦利尿通淋+活血通经海金沙 +止尿道痛,利水消肿(包煎)通草 +清肺热,通气下乳石韦 +清肺止咳,凉血止血地肤子 +清热利湿,止痒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逐痹(3)利湿退黄茵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疗疮金钱草 +消肿,利尿通淋虎杖 +活血散瘀止痛,化痰止咳,泻热通便(七)温里药附子补火助阳(脾肾),散寒止痛+回阳救逆肉桂(命火) +温通经脉,引火归原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高良姜 +温中止呕,止痛吴茱萸温中散寒止痛+疏肝下气,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小茴香 +理气和中丁香 +温肾助阳,降逆止呕花椒 +杀虫止痒(八)理气药陈皮行气(升脾肺之气)消滞+燥湿化痰,健脾青皮(降肝胆之气)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枳实(脾胃) +破气除痞,化痰消积佛手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肝胃)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脾)香附 +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肝)乌药 +温肾散寒(肾)沉香 +温中止呕,纳气平喘川楝子行气止痛+清肝火,泻郁热,杀虫,疗癣荔枝核 +驱寒散结薤白行气导滞,通阳散结柿蒂降气止呕(九)消食药山楂消食化积(油腻)健胃+行气散瘀神曲(面食) +和胃,解表麦芽(淀粉) +回乳消胀,疏肝解郁稻芽(淀粉) +开胃莱菔子(气滞)+除胀,降气化痰鸡内金(完谷) +涩精止遗,通淋(十)驱虫药使君子杀虫(蛔虫,蛲虫)+健脾除疳苦楝(蛔虫,钩虫,蛲虫)+疗癣槟榔(绦虫) +行气消积,利水,截疟,缓泻通便雷丸(绦虫) +消积榧子 +消积,润肠通便,润肺止咳(十一)止血药(1)凉血止血药大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利胆退黄,降血压+作用强小蓟 +利尿地榆凉血止血(下焦)+解毒敛疮槐花(肝) +清肝泻火侧柏叶 +收敛止血,化痰止咳,助补肝肾,生发乌发白茅根 +清热利尿,清肺胃热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补虚强壮茜草 +凉血止血,活血痛经蒲黄 +利尿通淋,活血祛瘀(3)收敛止血药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仙鹤草 +止痢截疟,解毒杀虫,补虚强壮棕榈炭 +止泻止带血余炭 +散瘀止血,利尿(4)温经止血药艾叶温经止血(下焦)+散寒调经,安胎炮姜(中焦)+温中止痛(十二)活血化瘀药(1)活血止痛药川芎活血止痛+行气,祛风延胡索 +行气五灵脂 +化瘀止血(包煎),人参畏五灵脂郁金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性寒)+清心凉血,利胆退黄,解郁姜黄(性温)+通经止痛,外散风寒湿邪行肢臂活血除痹乳香活血止痛,消肿生肌+行气没药 +散血化瘀(2)活血调经药丹参活血调经(性寒)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川芎(性温) +行气,血中气药,祛风止痛,上行头目红花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少用活血,多用破血,长于通利血脉桃仁 +润畅通便,消内痈,止咳平喘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牛膝 +通经(祛瘀力强),利水通淋,补肝肾,强筋骨,引火下行鸡血藤 +补血,舒经活络(3)活血疗伤药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小毒马钱子散结消肿,通络止痛,大毒,0.3~0.6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疗伤骨碎补破血续伤,补肾强骨血竭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4)破血消癥药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三棱 +水蛭同学通经,逐瘀消癥(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法夏燥湿化痰(脏腑脾胃湿痰),外用消肿止痛+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天南星(经络风痰) +祛风解痉禹白附(祛风痰) +祛风止痉,解毒散结白芥子祛痰(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旋覆花(下气祛痰)+降气行水化痰,降逆止呕(包煎)白前降气化痰,性微温(2)清化热痰药川贝清化热痰,散结消肿+润肺止咳(微寒)浙贝 +(寒)清热瓜蒌清化热痰+润燥化痰,宽胸散结,润畅通便竹茹 +除烦止呕,凉血止血天竺黄 +清心定惊前胡祛痰(降气祛痰)+疏散风热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载药上行,宣肺气通二便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昆布 +黄药子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海蛤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3)止咳平喘药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润畅通便+宣肺降逆,长于宣肺苏子 +降气化痰,长于降气百部润肺下气,化痰止咳+杀虫灭虱紫菀 +长于化痰款冬花 +长于止咳枇杷叶清肺化痰止咳+降逆止呕,上可清肺热降肺气,中可清胃热降胃气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重在泻肺火,兼泻肺中水气,凉血清肝葶苈子 +重在泻肺中水气,痰涎,兼泻大便白果敛肺化痰定喘,止带缩尿(十四)安神药(1)重镇安神朱砂镇惊安神+清心,解毒,忌火煅,毒磁石 +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无毒龙骨 +平肝潜阳(生用),收涩顾敛(煅用)琥珀 +活血散瘀,利尿通淋,忌火煅(2)养心安神酸枣仁安神(养心安神)+敛汗生津,养心阴,益心肝之血柏子仁(养心安神)+润畅通便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远志 (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交通心肾(十五)平肝熄风药(1)平抑肝阳药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珍珠母 +安神定惊,外用燥湿收敛牡蛎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收敛固涩+潜阳补阴,软坚散结,制酸龙骨 +收湿敛疮生肌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打碎)刺蒺藜 +疏肝解郁,祛风明目,祛风止痒罗布麻 +清热,利尿(2)熄风止痉药羚羊角平肝熄风止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清肺止咳(性寒)钩藤 +清热,定惊(后下)天麻 +祛风通络(性平)牛黄凉肝熄风,清热解毒,化痰开窍(性凉)地龙熄风止痉定惊,无毒力缓+通络,平喘,利尿,清热僵蚕 +祛风止痛止痒,化痰散结全蝎熄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毒+性平蜈蚣 +力猛性燥珍珠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十六)开窍药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催产冰片 +清热止痛,性微寒,宜热痹苏合香 +温通辟秽,止痛石菖蒲 +化湿和胃,宁神益志,豁痰辟秽(十七)补虚药(1)补气药人参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大补元气,安神益智党参 +补血,补益中气太子参 +润肺,性略寒凉(清补之品)西洋参补气生津,养阴,清热(清补之品)黄芪补脾益肺+升阳举陷,益胃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人参 +安神益智,补心,大补元气,生津止渴白术补脾止泻+健脾益气,燥湿利尿,固表止汗,安胎山药 +益气养阴生津,平补肺脾肾,固精止带白扁豆 +健脾和中,化湿,消暑白术燥湿健脾+补脾益不足(虚证),固表止汗,安胎苍术 +运脾泻有余(实证),祛风发汗,明目甘草补脾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大枣 +养血安神,缓和药性蜂蜜 +缓急止痛,润燥,解毒(2)补阳药巴戟天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益精血淫羊藿 +仙茅 +散寒,补火温脾止泻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壮阳,降血压,缩尿续断 +行血脉,止血,疗伤续折补骨脂温肾助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偏脾)益智仁 +温脾开胃摄唾(偏肾)沙苑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菟丝子 +止泻,安胎蛤蚧补肾阳,补肺肾定喘咳+益精血冬虫夏草 +平补阴阳,止血化痰紫河车 +益精血,养血补气肉苁蓉温肾阳,益精血,顺畅通便+性平鹿茸补肾阳,强筋骨,益精血,调冲任,托疮毒(3)补血药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散寒止痛,润畅通便,白芍 +柔肝缓急止痛,平抑肝阳,敛阴和营止汗赤芍 +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泻肝火熟地黄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补血养阴,填精益髓(滋腻)制首乌 +收敛固肾生首乌 +截疟解毒,润畅通便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肺(滋腻)龙眼肉补益心神,养血安神(4)补阴药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南沙参 +补气,化痰石斛 +清热麦冬滋阴清肺,润燥生津,润畅通便+滋胃阴,清心除烦(心肺胃)(滋腻性小)天冬 +滋肾阴,清热强(肺肾)(滋腻性大)玉竹养阴润肺止咳+益胃阴,生津(不滋腻恋邪)黄精 +益胃阴,平补肺脾肾,气阴双补百合 +清心安神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旱墨莲 +凉血止血女贞子 +明目,退虚热,乌发龟甲滋阴潜阳熄风,退虚热+益肾健骨,养血补心,固精止血鳖甲 +软坚散结(十八)收涩药(1)固表止汗药麻黄根固表止汗+浮小麦 +益气,除热(2)敛肺涩肠药五味子上敛肺气,下涩肠止泻+涩精,敛汗,滋肾阴宁心安神,生津止渴,五倍子 +涩精,敛汗,降火,收敛止血,收湿敛疮乌梅 +安蛔止痛,炒炭止血,生津止渴,外用消疮诃子 +下气利咽开音肉豆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白豆蔻 +芳香化湿,温胃止呕赤石脂涩肠止泻,收敛止血,固崩止带,敛疮生肌(3)固精缩尿止带药桑螵蛸固精缩尿止带+补肾助阳海螵蛸 +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金樱子 +涩肠止泻莲子益肾固精缩尿,健脾止泻止带+养心安神,交通心肾芡实 +除湿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标本兼顾)椿皮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止泻,止血(十九)攻毒杀虫止痒药雄黄解毒,杀虫,祛痰截疟,0.05—0.1g,忌火煅硫磺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白矾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化痰止血止泻蛇床子杀虫止痒,燥湿,温肾壮阳蟾酥解毒,止痛,开窍醒神蜂房攻毒杀虫,祛风止痛,0.015—0.03g(二十)拔毒化腐生肌药升药拔毒去腐,大毒砒石外用蚀疮去腐,内服祛痰平喘,,剧毒,忌火煅,内服0.002—0.004g 炉甘石解毒明目消翳,收湿止痒敛疮,炮制后用硼砂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内服1.5—3g。

中药学复习资料

中药学复习资料
(2)三七、蒲黄的主要药理作用
(3)蒲黄配五灵脂,白及配海螵蛸,艾叶配阿胶的意义
2.槐花、侧柏叶、苎麻根、仙鹤草、炮姜
各药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
3.棕榈炭、紫珠叶、藕节、景天三七、血余炭、鸡冠花
各药的药性、功效、用法、使用注意,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及功效的异同
(2)川芎、延胡索、莪术、丹参、益母草、桃仁、红花的主要药理作用
(3)郁金配石菖蒲,郁金配白矾,牛膝配苍术、黄柏,川芎配柴胡、香附的意义
2.乳香、没药、姜黄、三棱、鸡血藤、川牛膝、苏木、西红花、五灵脂、土鳖虫、血竭、刘寄奴
3.番泻叶
该药的药性、功效、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及功效的异同
(三)润下药
1.火麻仁
该药的药性、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
2.郁李仁
该药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
(4)陈皮配半夏,枳实配白术,香附配高良姜,川楝子配延胡索,薤白配瓜蒌的意义
2.化橘红、青皮、佛手、乌药、荔枝核、甘松
各药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与各单元功效橼、玫瑰花、梅花
(1)各药的药性、功效、用法、使用注意,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及功效的异同
1.性能主治
理气药的性能功效与适用范围
2.配伍与使用注意
理气药的配伍方法与使用注意
(二)常用品种
1.陈皮、枳实、木香、香附、沉香、川楝子、薤白
(1)各药的药性、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

中药学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中药学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中药学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善去脾胃大肠湿热,为治湿热泻痢要药的是:A、栀子B、黄芩C、黄连D、黄柏E、黄柏正确答案:C2、善治肝胃气滞,胁痛胸闷,脘腹疼痛,久咳痰多之症的药物是:A、枳壳B、乌药C、佛手D、娑罗子E、青皮正确答案:C3、在治疗风寒咳喘时,苦杏仁配伍麻黄主要起下列何项作用?A、发散风寒,泻肺平喘B、发散风寒,宣肺平喘C、发汗解表,化痰止咳D、宣肺止咳,化痰平喘E、止咳化痰,降气平喘正确答案:B4、不具有安胎功效的药物是:A、杜仲B、菟丝子C、桑寄生D、续断E、紫河车正确答案:E5、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宜与桂枝配伍以调和营卫的药物是:A、干姜B、白芍C、生姜E、防风正确答案:B6、大黄用治湿热黄疸,常与下列何药配伍?A、生地黄B、牛蒡子C、栀子D、连翘E、桂枝正确答案:C7、既补气,又补血的药物是:A、党参B、人参C、西洋参D、太子参E、制首乌正确答案:A8、外用能收湿敛疮,且有解毒消肿作用的药物是:A、蒲公英B、连翘C、赤石脂D、海螵蛸E、五倍子正确答案:E9、误服生半夏中毒,应考虑选用:A、麻黄B、白芷C、紫苏D、羌活E、生姜正确答案:E10、郁金既能活血止痛,又能行气止痛,治疗气滞血瘀痛证,常配伍:A、香附B、木香D、檀香E、青木香正确答案:A11、治疗风湿顽痹及顽固性头痛的药物是:A、钩藤B、羌活C、僵蚕D、天麻E、蜈蚣正确答案:E12、能敛肺降火、敛汗止血的药物是:A、乌梅B、白果C、五味子D、五倍子E、诃子正确答案:C13、冬虫夏草不具备的功效是:A、养肝B、益肺C、补肾D、化痰E、止血正确答案:A14、能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的药物为:A、天南星B、白芥子C、皂荚D、旋覆花E、半夏正确答案:C15、既能敛汗,又能补肾宁心安神的药物是:A、酸枣仁C、牡蛎.D、浮小麦E、龙骨正确答案:B16、既能敛肺止咳,又能涩肠止泻的药物是:A、赤石脂B、肉豆蔻C、白果D、金樱子E、乌梅正确答案:E17、甘遂内服时,宜:A、后下B、另煎C、入丸散D、先煎E、入汤剂正确答案:C18、善治头面部疾患,祛风痰解痉的药物是:A、白芥子B、半夏C、禹白附D、皂荚E、胆南星正确答案:C19、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火除蒸的药物是:A、知母B、苦参C、黄柏D、黄芩E、龙胆正确答案:C20、被称为“风药中之润剂”的药物是:A、秦艽B、威灵仙C、川乌D、防己E、蕲蛇正确答案:A21、夏枯草具有的功效是:A、祛风明目B、润肠通便C、清热利湿D、疏散风热E、散结消肿正确答案:E22、五加皮的功效是:A、袪风湿,补肝肾,利水B、袪风湿,强筋骨,止血C、袪风湿,强筋骨,补肾阳D、袪风湿,补肝肾,强腰膝E、袪风湿,补肝肾,安胎正确答案:A23、既能平肝潜阳,又能息风止痉的药物是:A、地龙B、石决明C、僵蚕D、磁石E、羚羊角正确答案:E24、甘遂、京大戟、芫花配伍应用时,不宜与下列何药配伍:A、人参B、海藻C、甘草D、干姜E、藜芦正确答案:C25、川贝母与浙贝母药性功效的主要区别为:A、川贝母清热化痰,浙贝母润燥化痰B、川贝母益气润肺,浙贝母化痰散结C、川贝母质优效佳,浙贝母质次效逊D、川贝母能润肺化痰,浙贝母能利气散结E、川贝母偏于甘润,浙贝母偏于苦泄正确答案:E26、功似石决明,又能镇惊安神的药物是:A、牡蛎B、龙骨C、珍珠母D、琥珀E、磁石正确答案:C27、芦根具有的功效是:A、泻火、B、泻火、止泻、利尿C、除烦、止呕、利尿D、除烦、止泻、利尿正确答案:C28、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巴豆的功效?A、祛痰利咽B、外用蚀疮C、破血消癥D、峻下冷积E、逐水退肿正确答案:C29、治疗肝经风热,目赤肿痛,宜选用:A、蝉蜕B、葛根C、牛蒡子D、柴胡E、升麻正确答案:A30、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组是:A、麻黄、香薷B、麻黄、荆芥C、防风、白芷D、香薷、紫苏E、生姜、桂枝正确答案:A31、治疗惊风,痉挛抽搐,常与蜈蚣同用的药物是:A、全蝎B、地龙C、僵蚕D、钩藤E、天麻正确答案:A32、根据“十九畏”的理论,五灵脂不宜配伍:A、蒲黄B、人参C、党参D、甘草E、莱菔子正确答案:B33、食积气滞应首选的药物是:A、鸡内金B、莱菔子C、山楂D、鸡矢藤E、稻芽正确答案:B34、性平,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无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的药物是:A、地龙B、蜈蚣C、天麻D、钩藤E、牛黄正确答案:C35、下列药物中,长于清利头目的是:A、淡豆豉B、柴胡C、升麻D、葛根E、蔓荆子正确答案:E36、既能行气宽中,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A、青木香B、大腹皮C、天仙藤D、川楝子E、甘松正确答案:B37、玄参具有的功效是:A、泻火解毒、透疹B、清热凉血、止呕C、泻火解毒、滋阴D、清热凉血、祛瘀E、清热解毒、利尿正确答案:E38、既能生津止渴,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A、决明子B、葛根C、知母D、石膏E、芦根正确答案:C39、入汤剂需先煎的药物是:A、薄荷、白豆蔻B、蒲黄、海金沙C、人参、阿胶D、磁石、牡蛎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上述药物中,磁石、牡蛎为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矿物、介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钟后,再下其它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故答案应选D。

中药学考试复习重点

中药学考试复习重点

中药性能:是药性理论的核心;是用中药理论对中药作用的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包括四气寒凉温热五味辛甘酸苦咸;升降沉浮;归经;毒性等..中药药性理论含义: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中药配伍:是根椐患者病情需要和中药的药性特点;有目的地、有选择性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在一起使用七情分类:1.单行;无需其他药物辅助就能发挥预期效果..独参汤2.相须;配合使用性能功效类似的药物可增强原药药效..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的疗效..麻黄桂枝3.相使;以一种药物为主;配合利用性能功效有共性的其它药物辅佐以提高药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配合利水健脾的茯苓可增强前者功效..4.相畏;利用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该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利用生姜可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5.相杀..生姜杀生半夏之毒..6.相恶;两种药物合用时;会降低其中一种的功效;甚至使其失去药效..生姜恶黄芩7.相反;两种药物混合使用将产生毒副作用..乌头反瓜蒌、贝母、白及、半夏、白蔹..升降沉浮:反应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升浮指上升;发散;向上想外的趋势;沉是收敛泄利;降是下降;向下向内的作用趋向..中药:中国传统药物总称;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用来预防;治疗疾病的物质..地道药材:明显地域性;品种良好;质量优;疗效好..水飞:药物与水共研;细粉随水倾出;粗粉继续加水研磨;多次分离放置后得到极细粉的方法..试比较麻黄桂枝在性味、功效、应用上的异同..相同点:味辛性温;均能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不同点:麻黄兼有微苦之味;发汗力强;主要用于风寒表实证;桂枝兼有甘味;发汗力较和缓;风寒表实证、表虚证均可应用..并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用于寒凝血滞诸证;心悸、脉结代;痰饮眩晕、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试述石膏与知母二药在功效主治上的异同点..相同点:石膏与知母均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治温病气分实热证及肺热咳嗽等证..不同点:石膏辛、甘;大寒..泻火之中长于清解;重在清泻肺胃实火;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多用:知母苦、甘;寒..泻火之中长于清润;善生津润燥;凡肺热燥咳、消渴证、内热骨蒸、肠燥便秘均可用..试述大黄与芒硝的功效与主治的异同点..相同点:作用强烈的攻下药;均具有泻下通便、清热之功..主治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及热毒证..不同点:大黄苦寒沉降;泻下力强;长于泻胃肠实热积滞;善治实热便秘;内服外用均能清热解毒;用治热毒疮疡、烧烫伤、目赤咽痛;此外又能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清利湿热芒硝咸寒;长于润燥软坚泻下;善治大便燥结..外用清热消肿止痛;治咽痛、口疮、目赤及疮疡如何理解“附子无干姜不热”之说附子大辛大热;药力迅猛..散寒止痛之要药..干姜辛热;干姜与附子同用;能辅助附子回阳救逆;又能减轻附子的毒副作用..二药同用;既可以协同增强疗效;又可降低毒性;故有“附子无干姜不热”之说法..比较大蓟与小蓟在功能主治上的异同点..大蓟与小蓟均能凉血止血;用治血热出血;能解毒消肿;用治痈疮肿毒..大蓟止血力强;用治各种血热出血;解毒效佳..小蓟兼能利尿;善治尿血、血淋..生姜、干姜、炮姜同出一物;其功效、主治病证有何异同生姜、干姜、炮姜均能温中散寒;治疗脾胃里寒证..生姜长于散表寒;最适宜于风寒感冒之轻证;善能温中止呕;可用治多种呕吐;尤宜于胃寒呕吐;并能温肺止咳;凡肺寒咳嗽;无论有无外感风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选用;此外还能解生半夏、生南星及鱼蟹之毒..干姜长于祛里寒;为温中散寒之主药;凡中焦里寒证;无论实寒或虚寒皆宜;又能回阳救逆;用治亡阳证;并能温肺化饮;治疗寒饮喘咳..黄芪与连翘均为“疮家圣药”;均可治疮疡;其功用特点有何不同黄芪与连翘都可用治疮疡..其功用特点区别在于:黄芪甘而微温;归脾肺经;长于补益脾肺之气以益生化之源;有良好的托疮生肌之功..多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之虚证连翘苦寒;归肺心胆经;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力;长于解毒疗疮;常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各种疮毒痈肿之实证..解表药常分几类各类药的药性、功效应用是什么解表药可分为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两类..发散风寒药性味多属辛温..能发散风寒;主治风寒表证..部分发散风寒药兼有祛风止痛、止痒、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又可用治风疹瘙痒、风湿痹证、咳喘、水肿、疮疡初起等兼有风寒表证者..发散风热药性味多属辛凉..能发散风热;主治风热表证..部分发散风热药兼有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止咳等功效;又可用治风热所致目赤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风热咳嗽等证简述清热药的分类;各类的功效与主要适应证..①清热泻火药:清气分热;用于高热烦渴等气分实热证及某些脏腑热证..②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用于湿温、泻痢、黄疸等湿热病证..③清热凉血药:清热凉血;用于血热吐衄、发斑等营分、血分实热证..④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用于热毒血痢、痈肿疮毒等热毒病证..⑤清虚热药:清虚热;退骨蒸;用于阴虚发热、低热不退等虚热证解表药:发散表邪;解除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1、发散风寒药: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风寒感冒;胸闷咳喘;风水浮肿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表、温经通阳..风寒感冒、痰饮水肿、血寒经闭;关节痹痛;心悸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发表散寒;行气和胃风寒感冒;咳嗽;鱼蟹中毒;脾胃气滞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消疮..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感冒;风疹瘙痒;破伤风..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去风除湿;止痛风寒感冒;头痛;肩背酸痛..白芷:辛温;归肺胃经..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感冒头痛;寒湿带下;鼻塞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鱼蟹中毒..感冒;咳嗽;胃寒呕吐2、发散风热药:薄荷:辛凉..归肝肺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头晕目眩;风热感冒;麻疹不透;胸闷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风清热;解毒明目..疮痈肿毒;眼目昏花头痛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清热药: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清热泻火药: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外感热病;肺热咳喘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肺热咳嗽;肠燥便秘;内热消渴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肝胆湿热、热病心烦;目赤肿痛;扭挫伤痛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胎动不安;胸闷;血热出血;痈肿疮毒..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呕吐;心悸不宁;胃火牙痛;湿疹湿疮..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脚气;湿热泻痢;疮疡肿毒;湿疹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热入营血、血热妄行等热病玄参: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解毒..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热解毒药: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热毒血痢;感冒;温病发热;痈肿疔疮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乳痈;丹毒;感冒;高热烦渴;神昏;热淋涩痛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消痈散结..牛黄:苦凉;归肝心经..清热解毒;熄风止痉;化痰开窍..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清热解毒;排脓利尿..射干:苦寒;归肺经..清热解毒;祛痰利咽..喉咙肿痛;热毒痰火郁结;咳嗽气喘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清虚热药:青蒿:苦辛寒;归肝胆肾经..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泻下药攻下药:能引起腹泻;润滑大肠促进排便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芒硝:咸苦寒..归胃大肠经..泻下软坚;清热..祛风湿药:以祛风湿;解除痹痛为主的独活:辛苦;微温..归肝膀胱经..祛风湿;止痹痛;解表..秦艽:苦辛微寒;归肝胃胆经..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芳香化湿药:气味芳香;化湿运脾藿香: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化湿解暑止呕..利水渗湿药:能通利水道;渗泄水食的药物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温里药:温湿里寒;治疗里寒证的药物附子:辛甘热;归心肾脾经;有毒..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亡阳症;脾肾阳虚;寒湿痹证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寒侵脾胃或脾胃虚寒、亡阳症;寒饮犯肺肉桂: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心腹疼痛;寒疝作痛、寒痹腰痛及瘀滞经闭痛经细辛:辛温..归肺肾心经..温肺化饮;祛风散寒;止痛;宣通鼻窍..花椒:辛热;归脾胃肾经..温中止痛;杀虫止痒..丁香:辛温;归脾胃经..温中止呕;散寒止痛;温肾助阳..理气药:梳理气机;治疗气滞;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陈皮:辛苦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枳实: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破气化痰;除痞消积..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经..行气止痛..消食药:消积导滞;促进消化;治疗饮食积滞为主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化积;活血化瘀..止血药: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化瘀止血;活血止痛..活血祛瘀药:通畅血行;消散淤血郁金:辛苦寒;归肝胆心经..活血行气止痛;清心开窍;利胆退黄;凉血止血..姜黄:辛苦温;归肝脾经..活血行气;通经止痛..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化瘀;凉血消痈;安神..益母草:苦辛微寒;归肝心膀胱经..活血调经;利水消肿..薄荷:辛凉..归肝肺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舒肝解郁.. 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

23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总论复习资料

23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总论复习资料

第一节:中药、本草、中药学的概念1.中药的概念: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2.本草:由于中药来源以植物类药材居多,使用最普遍,所以在古代将药物称为本草。

3.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第三节中药的产地与采集1.道地药材: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3.中药的采集(1)适时采集中药的目的:确保中药的质量。

(2)适时采集中药的方法全草: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

叶类:花蕾将放或正盛开时采集;桑叶需在深秋经霜后采集。

花、花粉:未开放的花蕾或刚开放的花朵;蒲黄需在花朵盛开时采集。

果实、种子:青皮、枳实、覆盆子、乌梅等少数在未成熟时采集;一般在成熟时采集。

根、根茎:一般在秋末或春初;半夏、太子参、延胡索在夏天采收。

树皮、根皮:春、夏时节采收;牡丹皮、苦楝皮、地骨皮在秋后采收。

动物昆虫类药材:根据生长活动季节采收。

矿物类药材:全年择优采选。

4.中药的炮制(1)概念: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2)目的: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干燥药材,利于贮藏;矫味、矫臭,便于服用;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3)主要方法第四节药性理论1.中药药性: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2.药性理论: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

3.四气: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根据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

如寒性药物治疗热性病证。

4.五味: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根据口尝的药物真实味道及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而定出五味。

中药学综合--单项选择A型题 复习资料

中药学综合--单项选择A型题 复习资料

1.附子理中丸宜用“药引”是()A.清茶B.米汤C.盐水D.姜汤E.三鲜汤答案:D2.“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体现了中医学中的()A.治病求本原则B.辨证论治原则C.因人制宜原则D.因时制宜原则E.整体观念答案:B3.湿邪的致病特点为()A.善动B.黏滞C.升散D.凝滞E.收引答案:B4.具有助心行血作用的气成为A营气 B.宗气 C.元气 D.卫气 E.真气答案:B5.下列何项不属正治法()A.寒者热之B.实则泻之C.补其不足D.热因热用E.损其有余答案:D6. 某男,33岁。

身体偏胖,易疲劳,面色偏白而欠华,性格内向,喜静喜热怕冷,其体质类型应辩为()A. 痰湿质B. 偏阴质C. 阴阳平和质D. 偏阳质E. 淤血质答案:B7. 某男,4岁,厌食,面色萎黄,神疲多汗,大便稀薄,夹有未消化食物,形体偏瘦,肢倦乏力。

宜选用的中成药是()A. 启脾丸B. 消乳丸C.四物汤D. 归脾丸E. 清宁丸答案:A8.罂粟壳的用量应为A.1~2 g B.3~6g C.0.3~0.6 g D.3~15 g E.0.1~0.2g答案:B9.某患者,遍体浮肿,腹胀,二便不利,服用峻下逐水的舟车丸,为防伤正气,可联用的中成药是A. 六味地黄丸B.麻仁丸C. 附子理中丸D. 四君子丸E. 二陈丸答案:D10.中药不良反应是()A.合格药品过量服用时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和以外的有害反应B.不合格药品出现的有害反应C.误服药品出现的有害反应D.有毒中药长期大量应用出现的有害反应E.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时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答案:E11.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最迟不超过的工作日是()A.3个B.5个C.10个D.15个E.20个答案:D12.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最适用于()A.实热证B.虚热证C.虚寒证D.实寒证E.以上均不是答案:C13.不能与含氰苷的中药合用的西药有A.咳必清B.阿司匹林、水杨酸钠C.多酶片、胃蛋白酶D.磺胺类E.扑热息痛答案:A14.老年人用药应谨慎,出现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者应禁用A.滋阴药B.收敛药C.温里药D.补虚药E.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答案:E15. 临床使用清开灵口服液应特别监护的严重不良反应是A.肝损害B.过敏性休克C.骨髓移植D.肾损害E.脑卒中答案:B16.由宋代官府颁行的我国第一部成药典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太平圣惠方》D.《千金翼方》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答案:E17. 中成药处方正文不包括A.药名B.药品金额C.规格D.用法E.数量答案:B18.处方药名枇杷叶,调配应当付的是A.生品B.酒炙品C.蜜炙品D.醋炙品E.姜炙品答案:C19. 下列有关中药汤剂的服药时间和服药方法,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般药物饭后服,滋补药饭前服B.驱虫和泻下药空腹服,安眠药睡前服C.抗疟药发作前1~2h服用,健胃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饭后服D.无论饭前或饭后服药,均应略有间隔重病者不拘时间,迅速服用,有的也可煎汤代茶饮E.昏迷的患者吞咽困难可用灌胃法答案:E20.可防止呋喃唑酮胃肠道反应,同时保留呋喃唑酮的杀菌作用的中药是A.人参B.甘草C.大黄D.熟地E.生地答案:B21. 具有凝滞收引特性的外感病邪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暑邪E.燥邪答案:B22. 湿邪的致病特点为()A.善动B.黏滞C.升散D.凝滞E.收引答案:B23.称为阳脉之海”的经脉是()A.带脉B.沖脉C.任脉D.督脉E.阴维脉答案:D24.中医学中“证”的确切含义是()A.疾病的症状B.疾病的病机C.疾病发展过程中某阶段的病理概括D.疾病的病名E.疾病的体征答案:C25. 痛风患者常可在尿液中发现A.尿酸盐结晶B.磷酸盐结晶C.草酸盐结晶D.胱氨酸结晶E.胆红素结晶答案:A26.同时入药违反“十八反”的组药是A. 海藻与京大戟B. 乌头与半夏C. 丹皮与细辛D. 甘草与瓜萎E. 郁金与丁香答案:B27.不宜装在同一药斗A.麻黄、桂枝B.酸枣仁、远志C.射干、北豆根D.党参、黄芪E.山药片与天花粉片答案:E28. 某男,5岁,厌食,面色萎黄,神疲多汗,大便稀薄,夹有未消化食物,形体偏瘦,肢倦乏力。

中药学复习

中药学复习

一、简答题:1.何谓道地药材?答: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

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2.何谓炮制?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哪几类?中药炮制的目的是什么?答: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它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常用的炮制方法有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五大类型。

中药炮制的目的是①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捡药物,区分等级;②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③干燥药材,利于贮藏;④矫味、矫臭,便于服用;⑤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⑥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⑦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⑧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3. 何谓归经?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基础和确定依据是什么?试述中药归经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我们考试的时候考过)答: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它包含了药物定性定位的概念,是药性理论基本内容之一。

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药物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

中药归经对临床的指导意义:①归经理论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了方便,即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通过辨证审因,诊断出病变所在脏腑经络部位,按照归经来选择适当药物进行治疗。

②归经理论对相似药物的鉴别应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如何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答:①要正确总体评价中药毒性。

目前中药品种已多达12800多种,而见中毒报告的才100余种,其中许多的毒药是临床很少使用的剧毒药。

与西药相比,中药具有安全低毒的优势。

②要正确对待本草文献记载。

历代本草对药物毒性多有记载,这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值得借鉴,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出现了不少缺漏和错误的地方。

因此,应相信文献,不能尽信文献,实事求是。

③要重视中药中毒的临床报道。

既尊重文献记载,更重视临床经验,相互借鉴。

中药学复习题

中药学复习题

一、总论部分:1、绪论:《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2、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如:具有收敛固涩功效的药物大多具有A.淡味B.苦味C.咸味D. 酸味E.辛味能发散、行气、活血的药物,其味属A.辛味B.苦味C.咸味D.甘味E. 酸味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其药性属于A.温凉性B.寒热性C.平性D.温热之性3、中药的应用:七情配伍(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反、相恶)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用药禁忌(禁用和慎用)如:相须、相使的配伍达到的效果是A.协同作用,使疗效增强B.拮抗作用,使疗效降低C.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D.产生毒副作用E.以上都不是下列为配伍禁忌的是A.甘草与芫花B.大戟与海藻C.贝母与半夏D.大戟与芫花E.白及与瓜蒌属于相须的配伍是()属于相使的配伍是()属于相反的配伍是()属于相恶的配伍是()A.石膏与知母配伍B.黄芪与茯苓配伍C.人参与莱菔子配伍D.甘草与甘遂配伍下列为孕妇禁用的中药是()A.生姜、干姜B.人参、西洋参C.砂仁、藿香D.木瓜、苏叶E.麝香、巴豆4、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产地---道地药材山东的道地药材是()东北的道地药材是()四川的道地药材是()河南的道地药材是()A.阿胶、沙参B.黄连、川芎C.人参、细辛D.地黄、山药E.浙贝母、杭菊花二、各论解表药:麻黄---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实无汗重证麻黄根----敛汗桂枝--外感风寒表虚证白芷:鼻渊头疼的要药香薷:夏月之麻黄羌活:外感风寒表证夹湿、上半身风湿辛凉解表药:薄荷:既能疏散风热,又能疏肝解郁蝉蜕:既能疏散风热,又能熄风止痉柴胡:伤寒少阳证的要药升麻:升阳举陷的要药葛根:向背强痛的要药菊花桑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栀子2、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有“疮家圣药”之称)、各要药3、清热凉血药:生(熟)地、丹皮、赤(白)芍4、清虚热药:青蒿清解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A石膏 B生地 C 黄连 D滑石 E黄芩知母的特点是:A清解 B清利 C清润 D清补 E清降治疗热蕴胸膈,心烦懊忧之证,首选:BA石膏 B栀子 C竹叶 D天花粉 E连翘能清热燥湿而长于泻肝胆实火的药是:EA黄芩 B黄柏 C秦皮 D苦参 E龙胆草能清热燥湿而长于泻心胃之火的药是:BA龙胆草 B黄连 C黄芩 D黄柏 E竹沥治肠胃湿热所致的泻痢、呕吐等证,宜首选:C A大黄 B葛根 C黄连 D黄芩 E木香能清热燥湿而长于泻肾火的药是D:A知母 B龙胆草 C黄连 D黄柏 E 苦参黄芩、黄连与黄柏三药功效共同点是: DA泻火解毒 B凉血止血 C清热安胎D清热燥湿 E清泻相火既能泻实火,又能退虚热的药是:BA黄芩 B秦艽 C黄柏 D生地 E山栀生地黄除能清热凉血外,还能:AA养阴生津 B泻火解毒 C清热利尿D安神定惊 E退除虚热能清热燥湿而长于泻肺经之热的药是:AA黄芩 B黄连 C黄柏 D龙胆草E苦参能清热解毒,即可疏散风热,又有凉血止痢之功的药物是:AA.金银花 B.连翘 C.蒲公英 D.紫花地丁E.野菊花连翘除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外,还能:EA除湿止痒 B利尿消肿 C活血止痛D清肺利咽 E消痈散结治疗热毒泻痢的要药是: EA黄芩 B苦参 C秦皮 D穿心莲 E 白头翁治肠痈腹痛的要药是: DA鱼腥草 B薏苡仁 C芦根 D红藤 E 丹皮乳痈初起,红肿坚硬,应首选: CA板兰根 B金银花 C蒲公英 D紫花地丁E红藤心烦尿赤、口舌生疮之证,可选用D:A篇蓄 B茯苓 C滑石 D木通 E金钱草内服能通淋解暑,外用能清热收湿的药是:AA滑石 B车前子 C枯矾 D木通 E石膏车前子入汤剂须:C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另煎 E打碎3、泻下药:大黄、芒硝;甘遂大戟远花、巴豆治疗热结便秘,首选A.大黄B.火麻仁C.血余炭D.芦荟E.伏龙肝芒硝的正确用法是A.先煎B.后下C.包煎D.冲入药汁内溶化后服 E.烊化大黄与芒硝的配伍关系属于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恶E.相反不宜与芫花同用的药物是:A.甘草 B.大枣 C.乌头 D.玄参 E.细辛巴豆去油制霜的目的是A.纯净药物B.便于制剂C.降低毒性D.改变性能E.利于储藏4、祛风湿药:独活、秦艽、桑寄生、川乌具祛风湿作用,长于治疗下半身风湿痹痛的是独活 B.羌活 C.麻黄 D.巴豆E.郁李仁桑寄生与五加皮都具有的功效是A.祛风湿、解表B.祛风湿、安胎C.祛风湿、强筋骨D.祛风湿、活血E.祛风湿、通经络5、芳香化湿药:藿香、苍术、厚朴既可化湿止呕,又能解暑的药物是A.广藿香B.佩兰C.砂仁D.豆蔻E.草豆蔻消除胀满的要药是()燥湿健脾又能祛风湿名目的是()藿香、砂仁均能治下何证( A )A.湿阻中焦证B.便秘C.湿温D.胎动不安治疗脾瘅的要药是( B )A藿香B佩兰C苍术D厚朴6、利水渗湿药:茯苓、车前子、茵陈蒿、木通治疗湿热黄疸的要药是A.茵陈蒿B.车前子C.茯苓D.天麻E.杜仲心烦尿赤、口舌生疮之证,可选用:A篇蓄 B茯苓 C滑石 D木通 E金钱草内服能通淋解暑,外用能清热收湿的药是:AA滑石 B车前子 C枯矾 D木通 E石膏车前子入汤剂须: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另煎 E打碎脾虚水肿,首选:A泽泻 B茯苓皮 C猪苓 D茯苓 E车前子茯苓的药用部分是:A孢子 B菌核 C块根 D鳞茎 E子实体善治血淋的药物是:DA金钱草 B萆薢 C海金沙 D石韦 E瞿麦产后乳少,宜用:A木通、通草 B泽泻、猪苓 C石韦、瞿麦D 车前子、滑石 E.麦冬、玉竹7、温里药:附子、肉桂、吴茱萸具补火助阳,有引火归源功效的药物是A.细辛B.吴茱萸C.肉桂D.高良姜E.干姜“回阳救逆第一要药”,指的是A.甘草B.附子C.当归D人参E干姜治亡阳厥逆要药()A附子 B干姜 C肉桂 D吴萸 E茴香治疗下元虚冷、虚阳上浮、应首选: CA附子 B干姜 C肉桂 D吴萸 E茴香附子和肉桂都具有的功效是B:A回阳救逆 B补火助阳 C温经通脉D温肺化饮 E益气温脾治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是()A附子 B干姜 C肉桂 D吴萸 E茴香8、理气药:陈皮、木香(行气止痛的要药)、香附、薤白(胸痹的要药)被称之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的药物是A.青皮B.陈皮C.香附D.木香E.川楝子治肝郁气滞、月经不调、痛经、宜选用EA.木香 B.桂枝 C.丹皮 D.青皮 E.香附以未成熟果实入药的有:AA枳实 B芡实 C白豆蔻 D陈皮 E佛手橘皮的功效是: DA温肺化痰止咳 B润肺化痰止咳 C宣肺化痰止咳D燥湿化痰止咳 E降逆化痰止咳青皮长于:DA理气 B行气 C下气 D 破气 E 顺气青皮用于癥瘕积聚是因其能:CA活血化瘀 B破血逐瘀 C破气散结D软坚消癥 E行气活血川栋子的别名是:AA金铃子 B大力子 C鼠粘子 D千金子 E沙苑子9、消食药:山楂10、止血药:大蓟、地榆、三七、白及、艾叶具有止血不留淤,祛瘀不伤心血,为外伤科要药的是 A.仙鹤草 B.三七 C.地榆 D.灶心土 E.白茅根白及长于治疗AA.肺胃出血 B. 虚寒性的崩漏下血 C. 吐血D.便血痔血 E.贫血具有止血作用,善治便血痔疮出血的的药物是A.威灵仙B.地榆C.蕲蛇D.木瓜E.防己11、活血化瘀药:川芎、延胡索、郁金、丹参、牛膝、益母草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指的是A.川芎B.延胡索C.姜黄D.郁金E.乳香能够引血下行的药物是A.丹参B.牛膝C.红花D.桃仁E.益母草妇科经产的要药是()A.丹参B.牛膝C.红花D.桃仁E.益母草既能活血化瘀又能凉血消痈的是()A.丹参B.牛膝C.红花D.桃仁E.益母草具有既能活血、行气,又能祛风止痛,善治头疼的药物为:CA.郁金 B.姜黄 C.川芎 D.乳香 E.没药12、安神药:朱砂、龙骨、酸枣仁下列药中不能用火煅的方法炮制的是( )A朱砂B磁石C龙骨D代赭石心悸、失眠、汗出者,当选用:DA.朱砂 B.磁石 C.琥珀 D.酸枣仁 E.柏子仁龙骨和牡蛎都都具有的功效是:AA平肝潜阳B泻火解毒C滋阴润燥D软坚散结E.凉血止血13、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下列为治疗闭证神昏的要药是A.麝香B.石膏C.石菖蒲D.冰片E.大黄麝香正确的用法是( D )A先煎B后下C包煎D入丸散,不入煎剂增强延胡索止痛作用的最佳制法是:A生用 B酒炒 C醋炒 D蜜炙 E 盐水制14、平肝熄风药:石决明、牛黄、天麻、钩藤擅治疗肝阳上亢的眩晕头疼,古时候被称为“定风神草”的是A.天麻B.钩藤C.羚羊角D.石决明E.当归镇肝凉肝要药是()A.天麻B.钩藤C.羚羊角D.石决明E.当归既能平肝潜阳,又能软坚散结的药物是:CA石决明 B珍珠 C牡蛎 D珍珠母 E紫贝齿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宜用: AA石决明 B代赭石 C生龙骨 D杭白芍 E灵磁石15、化痰止咳平喘药:半夏、天南星、川贝、杏仁治口眼歪斜,首选药是:A.半夏 B.天南星 D.白芥子 E.胆南星善祛脾胃湿痰的是()治疗痰浊痹阻之胸痹,宜首选:EA.半夏 B.天南星 C.浙贝母 D.川贝母E.瓜蒌长于清肺润肺的是()半夏不宜用于DA.湿痰咳嗽B.寒饮呕吐C. 寒痰咳嗽D.阴虚燥咳 E.瘰疬治筋脉拘挛、吐泻转筋者,首推: EA威灵仙 B半夏 C黄连 D防已 E 木瓜16、补益药:人参、黄芪、当归、熟地、白芍、麦冬、石斛、鹿茸、杜仲善补肺气,有益卫固表止汗作用的是A.甘草 B.附子 C.当归 D黄芪 E 干姜下列具有补肾作用,是治疗肾虚腰痛,筋骨无力的要药是A.独活B.杜仲C.防已D.五加皮E.北沙参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要药的是A.生地B.熟地C.阿胶D.人参E.当归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治疗气虚脱证的要药是A.生地B.熟地C.阿胶D.人参E.当归为妇科补血调经的要药是A.生地B.牛膝C.柴胡D.葛根E.当归下列补阳作用最强,阳虚轻证不宜使用的是A.鹿茸B.冬虫夏草C.锁阳D.淫羊藿 E.杜仲既能补肝肾,又能安胎的药物是: CA续断 B骨碎补 C杜仲 D狗脊 E女贞子熟地性质粘腻,运用时常配伍: CA养胃健脾药 B补气药 C行气药 D消导药E泻下药具有补血、止血功效的药物是:A当归 B阿胶 C生地 D熟地 E.白芍既能养血敛阴,又能平抑肝阳、柔肝止痛的药物是:A天麻 B石决明 C白芍 D勾藤 E生地补气固表的药物是:A黄芪 B太子参 C党参 D饴糖 E甘草17、收涩药:麻黄根、山茱萸、诃子下列哪种药物,对于肺虚久咳、失音之证最适宜:A乌梅 B五味子 C诃子 D山茱萸 E石榴皮案例分析:1.患者女,18岁,发热,有汗,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痒,咳嗽,舌苔微黄,脉浮数。

中药学试题及答案(1)

中药学试题及答案(1)

新疆大学《中药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中药的性能内容包括:A性味、归经、升降浮沉B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C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配伍D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配伍、用量用法2、热性药是指:A治疗虚证的药物 B治疗热证的药物C治疗寒证的药物D治疗实证的药物3、辛味药的作用是:A能散能行 B能补能和 C能收能涩 D能软能下4、两药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的配伍产关系是:A相杀 B相畏C相反 D相恶5、磁石、牡蛎等矿物、贝壳类药物应:A先煎 B包煎 C后下 D冲服6、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脉浮紧感冒重证,每与桂枝相须为用的药物是: A羌活 B细辛 C防风D麻黄7、以下哪项不是薄荷的适应症:A风热感冒 B头痛目赤 C咽喉肿痛 D痈肿疮毒8、清热泻火药主要用治:A气分实热证 B里实热证 C表热证 D虚热证9、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为佳的药物是:A蒿本 B白芷 C防风D羌活10、鱼腥草善治:A肺痈 B乳痈 C肠痈 D咽喉肿痛11、厚朴最适于治疗:A两胁胀痛B腹满胀痛 C小腹刺痛 D脘腹冷痛12、大黄主要用于治疗:A冷积便秘B热结便秘C产后血虚便秘 D年老津枯便秘13、以下哪项是威灵仙的功效:A祛风湿,止痛,解表B祛风湿,通经络,消骨鲠C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 D祛风通络,定惊止痛14、云苓的功效是:A芳香化湿 B祛湿敛疮C利水渗湿 D祛风胜湿15、附子的性味特点是:A辛甘大热,无毒B辛甘大热,有毒 C辛甘大寒,无毒 D辛甘大寒,有毒16、既能杀虫,又能清热的药物是:A榧子 B槟榔 C贯众 D使君子17、化瘀止血药可治疗:A血热出血B瘀血出血 C虚寒出血 D气虚出血18、以下哪项不是郁金的功效:A活血行气 B解郁清心 C利胆退黄D祛风止痛19、属于化痰药,又为止呕要药,用于胃气上逆呕吐的药物是:A半夏 B藿香 C砂仁 D生姜20、下列哪味药不属于重镇安神药:A朱砂B远志 C龙骨 D磁石21、元胡的功效是:A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B活血行气止痛C活血行气,消肿生肌 D活血行气,利胆退黄22、党参的功效是:A补气益脾B缓急止痛 C补肾生津 D补气养血23、以下哪个不是当归的功效:A补精益髓 B补血活血 C调经止痛 D润肠通便24、杞子除可滋补肝肾,尚可:A益精明目 B补脾益气 C清心安神 D润肺止咳25、以下哪个不是续断的功效:A补肝肾 B强筋骨 C安胎D收敛固涩26、以下哪个不是莲子的功效:A补脾止泻 B益精固肾C止血生肌 D养心安神27、丝瓜络祛风通络的作用,可用于:A回乳 B乳汁不下 C通便 D制酸28、以下哪个药物治石淋效果最佳:A海金砂 B云苓 C猪苓 D滑石29、以下哪种虫证为驱虫药所不宜:A蛔虫 B蛲虫 C钩虫D疥虫30、五味子属于:A补益药B收涩药 C平肝药 D止咳药31、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是:A《新修本草》 B《本草拾遗》 C《神农本草经》 D《本草纲目》32、寒性药是指:A治疗热证的药物 B治疗寒证的药物C治疗虚证的药物 D治疗实证的药物33、甘味药的作用是:A收敛固涩 B软坚泻下 C燥湿降泻 D补益和中34、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的配伍关系是:A相须 B相使 C相畏 D相杀35、薄荷入煎剂宜:A先煎 B包煎C后下 D冲服36、既能发汗解表,又能温经止痛的药物是:A麻黄B桂枝 C紫苏 D防风37、善于疏散半表半里之邪,而为治少阳之要药是:A葛根B柴胡 C升麻 D薄荷38、清热药的主要作用是:A发散表热 B清热泻下 C清解里热 D清热利湿39、石膏的性味为:A辛咸大寒 B苦甘寒C辛甘大寒 D甘寒40、菊花、银花、连翘、公英、地丁的共同功效是:A清热燥湿 B凉血消斑 C清热利湿D清热解毒41、火麻仁、郁李仁同属于:A攻下药B润下药 C峻下药 D解表药42、生地的功效是:A清热凉血,解毒消斑 B清热凉血,解毒利咽C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D清热凉血,活血散瘀43、治湿阻中焦证,为增强芳香化湿之功,佩兰每与哪药相须为用:A藿香 B厚朴 C苍术 D砂仁44、既利水,又健脾宁心的药物是:A猪苓 B泽泻C茯苓 D车前子45、主治亡阳证的药物应首选:A附子 B干姜 C肉桂 D丁香46、驱虫药宜在:A睡前服 B饭前服 C饭后服 D 空腹时服47、凉血止血药可治疗:A血热出血 B瘀血出血 C气虚出血 D阴虚出血48、既能活血行气,又能祛风止痛的药物是:A川芎 B元胡 C郁金 D红花49、心下痞,梅核气,应选用:A瓜蒌 B薤白C半夏 D浙贝50、既能养心安神,又能收敛止汗的药物是:A酸枣仁 B龙骨 C柏子仁 D远志51、辛香走窜之性甚烈,为醒神回苏要药的是:A苏合香 B冰片 C石菖蒲D麝香52、人参的功效是:A补脾益肺B补气养血 C补气升阳 D补气安胎53、以下哪个不是麦冬的功效:A润肺养阴 B益胃生津 C清心除烦D软坚散结54、阿胶宜:A冲服B烊服 C包煎 D先煎55、以下哪个为平补肝肾之佳品:A山茱萸B杜仲 C续断 D蛤蚧56、以下哪个不是莲子的功效:A止血生肌 B补脾止泻 C益肾固精 D养心安神57、以下哪个药物祛风燥湿杀虫效果佳:A蛇床子 B硼砂 C丝瓜络 D瓦楞子58、龟板的用量用法是:A 15-30g先煎B 15-30g后下 C12-15g D12-15g后下59、以下哪个是止咳平喘药:A天南星 B瓜蒌 C川贝D杏仁60、开窍药临床宜用于:A脱证B闭证 C阴证 D阳证二、填空题:1、解表兼有透疹作用的药物有升麻、葛根等。

中药学复习题库及答案

中药学复习题库及答案

中药学复习题库及答案1、中药功效不具备( )。

A、多样性B、直接性C、层次性D、独立性答案:D2、具有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的药物是( )。

A、蜈蚣B、白花蛇C、地龙D、全蝎答案:C3、能引火归元,温通经脉的药物是( )。

A、肉桂B、附子C、吴茱萸D、干姜答案:A4、山楂的功效是( )。

A、消食回乳B、消食散瘀C、消食化痰D、消食止痛答案:B5、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大黄的功效( )。

A、泻下攻积B、清热泻火C、凉血解毒D、利尿通淋答案:D6、善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之要药是( )A、升麻B、葛根C、柴胡D、桑叶答案:C7、矿石贝壳药的煎法是:A、武火急煎B、文火久煎C、武火久煎D、打碎先煎E、另煎兑入答案:D8、大量久服可引起浮肿的药为:( )A、大枣B、甘草C、蜂蜜D、白术E、山药答案:B9、下列属于植物花粉的药为:( )A、天花粉B、乳香C、没药D、蒲黄E、降香答案:D10、陈皮化痰,适用于( )。

A、风寒咳嗽B、阴虚咳嗽C、湿痰咳嗽D、肺燥咳嗽答案:C11、治疗惊风、痉挛抽搐重症,常与全蝎同用的药物应是( )。

A、天麻B、僵蚕C、地龙D、蜈蚣答案:D12、下列哪项是五味子的适应证( )。

A、肺燥咳嗽B、肺寒咳嗽C、肺虚咳嗽D、外感咳嗽答案:C13、既治食积腹痛,又治疝气痛的药为:( )A、麦芽B、谷芽C、神曲D、山楂E、鸡内金答案:D14、对于外科溃疡、腐肉不脱,以下哪种药物最宜( )。

A、轻粉B、砒石C、明矾D、铅丹答案:B15、寒性病变表现出寒象,用温热药来治疗,应概括为下列哪一项( )A、用寒远寒B、用热远热C、逆者正治D、热者寒之E、寒者热之答案:E16、多用则破血,少用则养血的药物是( )。

A、丹参B、红花C、鸡血藤D、王不留行答案:B17、下列五气中何项属五行之“火()A、风B、暑C、湿D、燥E、寒答案:B18、五行中“火”的特性是()A、曲直B、炎上C、稼穑D、从革E、润下答案:B19、人体生长发育迟缓,与气的哪项功能减退相关()A、温煦作用B、推动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答案:B20、治疗心气虚、脉结代,宜选用:A、太子参B、白术C、山药D、人参E、甘草答案:E21、“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血同源答案:D22、“至虚有盛候”是指()A、阳盛阴虚B、阴盛阳虚C、阴阳两虚D、真实假虚E、真虚假实答案:E23、牛膝、益母草均有的功效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资料整理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化学生物制剂。

1、《神农本草经》全书载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

《神农本草经》序论中简要赅备地论述了中药的五个基本理论:如四气五味、有毒无毒(三点药性理论)、配伍法度、辨证用药原则、服药方法。

四大经典之一。

2、《本草经集注》:“以朱书神农,墨书别录”,载药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该书还首创“诸病通用药”。

——南北朝·陶弘景3、《新修本草》,收药844种,图文并茂。

是由国家组织修订和推行的,因此也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成药药典。

——唐4、宋代本草学的代表作当推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

——方药兼收,图文并重。

5、《本草纲目》,该书共52卷,载药1892种,收集外来药物,分类“从贱至贵”。

6、《本草纲目拾遗》为清代赵学敏所著,全书共十卷,载药921中,在《本草纲目》之外新增药物716种,出色完成我国本草学第六次大总结。

7、道地药材: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如甘肃当归,宁夏枸杞,青海大黄,内蒙黄芪,东北细辛、人参、五味子,山西党参,河南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三七、茯苓,四川黄连、川芎、贝母、乌头,山东阿胶,浙江贝母,江苏薄荷,广东陈皮、砂仁。

四大蕲药:蕲蛇、蕲龟、蕲艾、蕲竹。

四大南药: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浙八味:白术、白芍、白菊花、郁金、贝母、玄参、延胡索、麦冬。

8、炮制,古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是指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目的:1.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2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3干燥药材,利于贮藏4矫味,矫臭,便于服用5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6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7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8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9、四气的概念: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寒凉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泄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温热药: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10、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此外还具有淡味和涩味。

辛: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甘: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

酸:收敛、固涩。

苦:清泻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

咸:泻下通便、软坚散结。

淡:渗湿利水。

涩:收敛,固脱。

11、七情:有选择的讲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叫做配伍,将各种药物的配伍关系归纳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此七情。

单行: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也指各自发挥药效,相互不影响临床效应的两味药的配伍关系。

相须: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相使:就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

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可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

如,半夏畏生姜。

相杀:就是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生姜杀半夏。

相恶:就是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相反:就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

12、十八反: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及、白蔹;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

13、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14:注意:相反=十八反=十九畏不=相畏15、连翘为疮家圣药,半夏为止呕要药,香附为妇科调经之要药,茵陈蒿为治黄疸之要药。

16、解表药、清热药、止血药和补虚药的含义、药性、功效、主治、注意、分类。

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药性:辛散、轻扬功效:偏行肌表,能促进机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治愈表证,防止疾病传变的目的。

部分兼有: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

应用: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

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

注意:(1)注意选药与配伍(2)用量不宜过大(质轻、因人因时因地而异)(3)重病即止,以免汗出过多。

(4)不宜久煎(挥发性成分)(5)宜热服避风(6)禁忌:凡多汗、热病久病伤阴者慎用。

分类:辛温解表药(麻黄)、辛凉解表药(薄荷)一:发散风寒麻黄:功效发汗解表(风寒表湿证)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生用解表炙用平喘桂枝:功效:发汗解肌(风寒表虚证),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外感风寒表实表虚均可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

紫苏:解表药中的理气安胎药生姜:温肺止咳“呕家圣药”(胃寒之呕逆)香薷:“夏月麻黄”,外解风寒,内化湿浊,利水消肿。

荆芥:止血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既可防外风,又可息内风。

羌活;解表药中的祛风湿药,可治疗风湿痹症。

风寒夹湿证白芷、细辛、苍耳、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二:发散风热(共性中的个性)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解郁)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清热药:凡以清泻里热,治疗里热为主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性能功效]:清热药药性大多寒凉,少数平而偏凉,味多苦,或甘,或辛,或咸。

主能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退虚热,兼能燥湿、利湿、滋阴、发表等等。

[适应范围]主要用于热病高热、痢疾、痈肿疮毒、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呈现各种里热证候、根据清热药的功效及主治的差异可将其分为五类:(一)清热泻火药(石膏):能清气分热,对气分实热症,有泻火泄热的作用。

(二)清热凉血药(芩、连、柏):专入血分,能清血分热,对血分实热有凉血清热作用。

(三)清热解毒药(生地黄):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种热毒的病症。

(四)清热燥湿药(金银花):药性寒凉,偏于苦燥,有清热化湿的作用,可用于湿热病症。

(五)清虚热药(青蒿):能清虚热、退骨蒸,常用于午后潮热,低热不退等症清热药性属寒凉,多服久服能损伤阳气,故对于阳气不足,或脾胃虚弱者须慎用,如遇真寒假热的证候,当忌用。

清热泻火药,能清解气分实热,清热作用较强,适用于高热烦渴、神昏、脉洪实有力、苔黄或燥等里热炽盛的症候。

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使用本类药物时,当考虑照顾正气,勿令伐太过,必要时可与扶正药物配伍应用一:清热泻火(腑脏火热证)石膏:归肺,胃经生用清胃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知母:归肺,胃,肾经清气分热泻火(实热、虚热、阴虚),滋阴润燥,治消渴芦根:归肺,胃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气分实热证天花粉:干燥根归肺,胃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竹叶:淡竹的叶归心,胃,小肠经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淡竹叶:淡竹叶的茎叶归心,胃,小肠经清热泻火,除烦,利尿栀子(&大黄):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黄疸(除清虚热,其他热都可除)全体、果皮(清肌肤热)、种子(清里热)、焦栀子(凉血止血)夏枯草:归肝,胆经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二:清热燥湿黄芩:清上焦热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子芩主降,枯芩主升)黄连:清中焦热主清胃热,心火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热解毒最强)黄柏:清下焦热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龙胆:归肝,胆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秦皮:归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治痢疾)苦参: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湿热皮肤病),杀虫,利尿三:清热解毒金银花:归肺,心,胃经清凉解表,温热解毒内痈外痈之要药清里热连翘:归肺,心,小肠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疮家圣药大青叶: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板蓝根: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青黛(叶、茎叶):归肝,肺经清热解毒,清肝泻火,定惊蒲公英: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治疗乳痈之要药紫花地丁:归心,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消乳痈肠痈漏芦:归胃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治乳痈之良药土茯苓:归肝,胃经解毒,除湿,通利关节治梅毒的要药鱼腥草:归肺经清热解毒,消肺痈排脓,利尿通淋,肺痈之要药,肺热咳嗽。

大血藤: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治肠痈的要药败酱草:归胃,大肠,肝清热解毒,消肠痈(阑尾炎)排脓,祛瘀止痛射干:归肺经清热解毒,消痰,利咽(咽喉肿痛)扁桃体发炎山豆根:归肺,胃经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扁桃体发炎马勃:归肺经清热解毒,利咽,止血白头翁:归胃,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痢疾马齿苋:归肝,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四:清热凉血(实热)生地黄: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玄参: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牡丹皮: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无汗骨蒸之要药赤芍: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活血)止痛五:清虚热药青蒿:虚虚实实(阴虚、虚热、疟疾、暑湿)清退虚热,凉血除蒸之要药泻下药:一:攻下药(都可清热)大黄:[药性]: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淤通经[应用]:1.积滞便秘,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阳明腑实证)2.血热吐衄,目赤咽肿3.热毒疮疡,烧烫伤4瘀血诸证5.湿热痢疾,黄疸,淋证。

[用药鉴别]:大黄泻下力强,故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后下,或用开水泡服。

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用于血瘀证。

大黄炭则用于出血证。

芒硝:润燥软坚,清热消痈二:峻下逐水药巴豆: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消积,外用蚀疮(不与牵牛子同用)祛风湿药:凡以祛风寒湿邪,治疗风湿痹症为主的药物行痹-----威灵仙着痹-----木瓜痛痹---川乌热痹----秦艽、防己顽痹----蕲蛇、乌梢蛇一:祛风湿寒药独活:祛风湿,止痛,解表为治风湿痹痛主药威灵仙:消骨鲠,性急猛治风湿痹痛要药,消骨鲠蕲蛇:既祛风又息风,破伤风乌梢蛇:既祛风又息风,止痉木瓜:善于活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湿痹,筋脉拘挛要药蚕沙:祛风止痒(包煎)二:祛风湿热药秦艽: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老鹳草:祛风湿,通经络,清热毒,止泻痢丝瓜络:祛风,通络,活血,乳痈三: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利水祛风湿,补肝肾桑寄生:安胎祛风湿,补肝肾狗脊:强筋骨祛风湿,补肝肾化湿药: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药藿香:化湿,解暑,止呕,平脾肝湿热佩兰:化湿,解暑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入汤剂宜后下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入汤剂后下)利水渗湿药: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症为主的药一:利水消肿茯苓(菌核):宁心安神利水消肿之要药薏苡仁:除痹,消痈,利水渗湿二:利尿通淋(清热)车前子:清肝、肺热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包煎)滑石:清热解暑利尿通淋,收湿敛疮海金沙(孢子):利尿通淋,止痛(包煎)三:利湿退黄药(清热)茵陈:归脾,胃,肝,胆经清利湿热,利胆退黄金钱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