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人口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含答案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人口》(2024·湖南)某学者以2010年常住人口为基础,在不考虑城乡人口迁移的条件下,测算出2020年我国乡村各年龄段常住人口数量。
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与统计结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分布)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及该年龄段两者数量差异形成的原因()A.15~21岁人口自然增长慢B.36~42岁人口自然增长慢C.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D.36~42岁人口净流出量高2.(人口迁移的影响)图示统计人口的年龄结构可能会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影响是()①阻碍农民增收②造成生态破坏③导致乡愁淡化④增加耕地撂荒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C 2.D【分析】1.某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量最大值-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量最小值。
结合题干选项并读图分析可知,15~21岁年龄段,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300万人左右,而同期测算人口数量最大值为900万人左右,两者数量差异约为600万人;36~42岁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最大值为900万人左右,同期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500万人,两者数量差异约为400万人,故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为15~21岁,排除BD选项;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大于统计结果,说明该年我国乡村存在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人口净流出量高,C 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根据图文材料信息无法判断2020年我国乡村人口自然增长快慢,A错误。
故选C。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太年轻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对家乡的感情不深,以后乡愁会变淡,③正确;青壮年人口迁出导致乡村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加耕地撂荒现象,④正确;农民增收的途径有外出打工、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结合旅游开展乡村服务业、利用振兴乡村战略创业致富等,乡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有利于农民增收,①错误;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②错误。
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精题精练-人口容量(解析版)
专题07 人口考点03 人口容量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完成下面小题。
1.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A.人口密度B.交通运输C.环境承载力D.移民意愿2.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①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①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①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①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1.C 2.D【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区域人口数量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危机,生态移民能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环境承载力,C正确。
实施生态移民需考虑人口密度、交通运输、移民意愿,但不是首要因素,ABD错误。
故选C。
2.由所学知识可知,生态移民能够增加迁入区劳动力数量,有利于促进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①正确;生态移民通过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居民搬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对于缓解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影响较小,同时可能增加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①①均错误,即ABC 错误。
生态移民能够实现迁出区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迁出区人口脱贫致富,①正确,即①①正确,D正确。
故选D。
城市可持续发展受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随着大型城市人口的不断聚集,城市发展与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电力供应存在一定的短缺现象。
图为北上广深四座超大型城市人口增长预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丁城市是()A.深圳B.广州C.上海D.北京4.图示四城市后期人口规模保持稳定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B.基础设施条件滞后C.人口迁入政策收紧D.受生态环境承载力限制5.四城市缓解用电紧张的共同有效途径有()①淘汰所有高能耗企业①加快发展新能源①实施北煤南运工程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3.A 4.D 5.D【解析】3.在图中可以看到丁城2018年人口规模较小。
高考地理专题《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真题练习含答案选择题[2024·江苏南通如皋中学段考]下图为江苏省各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规律为()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B.沿海人口密度大于内陆C.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D.东南部人口密度总体来说最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密度分布规律。
读图可知,江苏省北部人口密度小于南部,A错误;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小于内陆,B错误;中部人口密度小于东南部,C错误;总体来说东南部人口密度最大,D正确。
2.江苏省各区域人口分布格局一直比较稳定,主导因素是()A.经济发展程度B.自然地理环境C.地区开发程度D.国家发展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江苏省沿江及南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高,是我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人口分布比例一直高于其他地区,故经济发展程度是人口分布格局稳定的主导因素,A正确;自然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格局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江苏省人口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B错误;地区开发程度和国家发展政策是一直变化的,但是江苏省各区域的人口分布格局一直比较稳定,所以不是主导因素,C、D错误。
3.缓解江苏省人口分布不均的最合理措施是()A.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B.完善交通网络,加快人口流动C.移民搬迁,优化人口配置D.加强经济扶贫,优化资源配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缓解人口分布不均的措施。
由上题分析可知,导致区域人口分布不均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故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是解决人口分布不均的最合理措施,其他三项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江苏省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A、B、C错误,D 正确。
[2024·北京海淀一模]人口空间均衡是指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驱动力共同作用下,区域间人口净零迁移的理想状态,即区域间人口迁入与迁出量相等。
有学者依据某种模型对长三角地区均衡人口数量进行研究。
该研究显示,上海均衡人口数量超过3 000万,居长三角地区之首。
高考地理专题《人口》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人口》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2024·广州高三一模]下面图甲示意陕西省1月平均气温、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乙示意陕西省人口密度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与①地区人口密度关联较小的因素最可能是()A.地形B.矿产资源C.科技水平D.对外开放程度答案:B解析:结合图甲中的城市分布可知,①地区为陕西省省会西安市所在地,该地区位于关中平原,地形较平坦,交通便利,A不符合题意;西安经济发展水平较省内其他地区高,教育、科技较发达,C不符合题意;西安为古都,历史发展悠久,对外开放程度较高,D不符合题意;该地区矿产资源较少,其人口密度与矿产资源关联较小,B符合题意。
故选B。
2.为增加②地区人口容量,应采取的措施是()①大规模开采煤炭资源②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③合理利用水资源④陡坡开荒,多种小麦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解析:图中②地区位于陕北地区,年降水量400 mm左右,气候较干旱,位于牧区到农耕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为增加②地区人口容量,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恢复和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
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和提高资源利用率,②③正确。
大规模开采煤炭资源和陡坡开荒种小麦,会造成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①④错误。
故选B。
[2024·九省联考河南卷]大都市区的人口就业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以距离市中心远近,将伦敦、纽约、东京、巴黎四大都市区划分为四个空间圈层,其中第一、二圈层为中心城区,第三、四圈层为外圈城区。
如图示意四大都市区不同圈层居住人口和就业人口密度。
据此完成3~4题。
3.从第一圈层看,“职多住少”现象最显著的大都市区是()A.伦敦B.纽约C.东京D.巴黎答案:C解析:“职多住少”现象应体现为居住人口密度小,就业人口密度大。
读图中第一圈层数据可知,纽约、巴黎第一圈层居住人口密度和就业人口密度都较大,“职多住少”现象不显著,B、D错误;伦敦和东京第一圈层居住人口密度都较小,就业人口密度都较大,但两城市居住人口密度差异不大,就业人口密度东京远大于伦敦,因此从第一圈层看,“职多住少”现象最显著的大都市区是东京,C正确,A错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分布
202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分布一、选择题下图示意我国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 B.人口数量众多C.人口稠密 D.距河2km内人口最多2.该河流很可能是()A.淮河 B.珠江 C.海河 D.雅鲁藏布江3.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水能资源分布 B.矿产资源分布 C.交通通达度D.取用水方便程度下图为我国某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密度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区域()A.人均耕地面积较少 B.人口密度分布差异不大C.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高 D.城镇化水平整体呈南高北低5.影响该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交通 B.地形 C.水源 D.气候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与城镇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制约塔里木盆地人口与城镇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热量 C.土壤 D.水源7.图示区域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的地形(地貌)类型是()A.峡谷 B.山地 C.冲积扇D.高原读世界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占洲总面积及总人口的比例图,完成下面小题。
8.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A.大洋洲B.南美洲C.亚洲 D.欧洲9.图示信息显示,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是()A.集中于地势低平地区B.集中于中低纬度地区C.集中于沿海地区D.集中于交通便利地区读“中国三大区域人口密度影响因素排序(1978—2018年)”,完成下面小题。
10.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是()A.东南多西北少 B.南部多北部少 C.西部多东部少 D.东北多西南少11.对我国三大区域人口密度影响均位列前三的因素是()①城镇化水平②工业化水平③交通便利度④对外开放程度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2.“交通便利度”是影响西部地区人口密度最重要因素,原因是()A.道路沿线自然条件更优越B.可以便利获取外部水资源C.修建道路会带来就业机会D.交通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下图为20世纪中期提出的“人类大陆”示意图,即在地图上隐去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口密集的地区,随着时间推移,“人类大陆”在持续变化中。
高考地理-人口(讲)-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人口(讲)考向一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问题【例1】(2016天津卷)读下图,回答第1题。
人(万人、flstxtn 人口tHt如屁②曲1•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I1/*'阡丹20町出旧那咼么".;%1W- 1卩吗21啊出:|A U【例2】(2015?福建卷)图3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 • 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8 .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例3】(2015?广东卷)4 .表1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
由此可判断该年(At i»ftktAtA .人口性别比B •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 D .少儿人口比重A. a方案较合理B. b方案较合理C. c方案较合理 D .均不合理人um&r1咖19052000酗用抄Ml 201S年(tJ* JU1 塔国家中国印度德国美国人口数(百万人)1 3381 15582307 比重(%171384.5*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A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B .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C .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D .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例4】(2014 •江苏卷)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 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图9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10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回答18 .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 A .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 .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C. 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 .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三讲典例】【例1】(山西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等五校高三第三次五校联考)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0~14岁低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 16.5%, 比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降低 0.1个百分 点,远低于世界平均 26的水平。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人口(含答案解析)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净增人口数量创下60年来(1962年以来)的新低为48万人,下表为2011年到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单位:万人),完成下面小题。
1. 由材料信息可知( )A .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B .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C .2017年到2018年出生率变化率最大D .儿童抚养比呈下降趋势2. 关于出生率下降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 .育龄妇女人数减少 B .出生率变化与人口惯性无关年份 出生人口 201117852012197320131776 20141897 2015 1654 2016 1883 2017 1765 2018 1523 2019 1465 2020 1200 20211062C .生育成本提高,生育水平下降D .新冠肺炎疫情有一定影响2022年末,我国人口总数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其中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进入负增长阶段。
近三年的新冠疫情对人口增长影响极大。
下表为四国人口出生率及人口数量。
完成下面小题。
3. 202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约为( ) A .5.37‰ B .6.77‰ C .7.37‰ D .8.97‰4. 中国与四国出生率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为高出生率B .经济越发达人口出生率越低C .受新冠疫情影响出生率都有所下降D .韩国因人口少导致出生率低 5. 以上各国应对人口增长问题,措施合理的是( )国家2022年出生率‰人口数量(千万)巴西 12.62 21.4 日本 6.17 12.6 意大利 6.33 5.9 韩国5.515.1A.巴西应鼓励生育B.日本、意大利应控制人口增长C.中国应保持低生育水平D.韩国实施奖励生育以促进人口增长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8.8亿,比2010年减少4000多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8930人上升为15467人;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
高考地理《人口迁移》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迁移》经典题型含答案选择题[2024·辽宁三模]据统计,2023年末,吉林省人口跨省净迁入4.34万人,实现自2011年以来的人口净迁入,并保持增长势头。
据此完成1~2题。
1.2023年吉林省实现人口净迁入,说明该省份()A.高等教育领先,科技人才众多B.营商环境改善,产业集聚发展C.旅游景点多样,吸引人们迁居D.夏季凉爽宜人,生活环境良好答案:B解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因是就业,一直以来吉林省便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先的省份,也是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夏季的凉爽更具有长期性,A、C、D错误,唯有近年来营商环境的改善,产业的集聚发展,就业机会的增多,才能够吸引人口的迁入,B正确。
故选B。
2.吉林省人口拉力最大的城市可能是()A.长春市B.吉林市C.辽源市D.延吉市答案:A解析: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聚集了全省优质的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完善,服务水平高,人口拉力最大。
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024·辽宁辽阳模拟预测]流动人口在进入首次流入地后,会进一步在不同流入地、同一流入地的不同空间之间流动。
下图示意我国流动人口初次流动阶段和当前流动阶段空间流向。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丁表示的地区是()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甲地在初次流动和当前流动阶段,均是最大的流入地,推断甲地应具有优越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人口迁移的吸引力较大,我国四大区域中,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应为甲地;乙地初次流动流入(0.5)略大于流出(0.3),当前人口净流出(0.9),总体人口流动少,且乙地人口少量流入甲地,推测乙地经济衰退,为我国东北地区;丙地流动人口多,初次流动,主要流入甲地(初次流动35.1、当前流动36.5),同时发生本地流动(初次流动7.5、当前流动5.4),根据我国四个区域的分布,丙地距离甲地东部地区相对较近,因此为中部地区;丁地为人口净流出区(初次19.6+0.3、当前流动19.3),但是流动人口的量小于丙地,推测其为西部地区。
高考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专题复习(后附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的数量变化专题复习(后附答案)【典例1】读世界及甲、乙、丙、丁四大洲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回答(1)~(3)题。
(1)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变化幅度最小的是()A.甲B.乙C.丙D.丁(2)1995~2000年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甲、丙、乙、丁D.乙、甲、丙、丁(3)甲、乙、丙、丁依次是()A.欧洲、亚洲、拉丁美洲、非洲B.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C.非洲、亚洲、欧洲、拉丁美洲D.非洲、亚洲、拉丁美洲、欧洲【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图示信息。
第(1)题,图中纵坐标是人口出生率,横坐标是人口死亡率,丁死亡率都在1%左右,出生率在1%至2%之间,变化幅度最小。
第(2)题,注意图中斜线表示自然增长率,1995~2000年的数据要比较甲、乙、丙、丁中6代表的数据。
第(3)题,各年份中丁的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最低,应是发达国家,欧洲符合,可排除A、C两项;非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要落后于亚洲,所以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要高于亚洲,则甲是非洲。
【参考答案】(1)D(2)C(3)D【变式训练】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 000人中各年龄段的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1)、(2)题。
(1)甲地人口死亡率总计是()A.0.775%B.0.675%C.0.885%D.1.333%(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A.甲地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地人口表示发达国家B.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C.发展中国家有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D.甲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地老年人口比重高【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信息,甲地0~14岁死亡人口数为2 000×0.6%=12,15~59岁死亡人口数为 6 500×0.6%=39,60岁及以上死亡人口数为 1 500×2.5%=37.5;则甲地总死亡人口数为12+39+37.5=88.5,总死亡率为88.5/10 000=0.885%。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人口经典大题例题
(每日一练)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人口经典大题例题选择题1、乡—城人口转移指一定时期内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是促进人口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下图示意某时期我国乡—城转移人口年龄结构。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时期乡—城转移人口特征差异是()A.转入镇的人口规模更大B.转入镇的人口更年轻C.转入城市的人口更年轻D.转入城市的老年人比例更高(2)该时期乡—城人口转移产生的影响有()A.增加镇的公共服务需求B.减缓乡村的老龄化进程C.加快城市的老龄化进程D.减轻城市基础教育负担答案:CA【提示】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相关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答】(1)读图可知,城市转入人口绝大多数是15—29岁的年轻人口,因此转入城市的人口更年轻。
故选C。
(2)由图可得,转入镇的人口中30—59岁的中老年人口占比较大,这将增加镇的公共服务需求。
故选A。
2、人口老龄化系数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我国人口老龄化系数由1990年的5.80%,上升到2016年的10.85%,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同时,人口老龄化省际空间分异日趋明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老龄化增速加快,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基数大B.经济增速快C.人口迁移量大D.计划生育政策实施(2)1990年至2016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系数增长速度领跑全国的主要原因是()A.环境污染少B.气候严寒C.经济增长慢D.死亡率低(3)与邻近的广东省相比,湖南省老龄化系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人均寿命偏高B.环境质量好C.山地多平地少D.人口迁出率高答案:DCD【提示】主要人口问题及其措施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老龄化增速加快的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东北地区老龄化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
(3)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对老龄化的影响。
【解答】(1)由于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重下降,随着人口平均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导致社会老龄化增速加快,D对。
高考地理人口专题试题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专题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人口增长率是指:A. 一年内人口增加数与年初总人口的比率B. 一年内人口增加数与年末总人口的比率C. 一年内出生人数与年初总人口的比率D. 一年内死亡人数与年末总人口的比率答案:A2.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 经济因素B. 政治因素C. 宗教信仰D. 地形条件答案:D3.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A. 出生率 - 死亡率B. 人口总数 / 出生人数C. 人口总数 / 死亡人数D. 人口总数 / (出生人数 + 死亡人数)答案:A4.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是:A. 自然增长B. 机械增长C. 国际移民D. 农村人口回流答案:B5. 人口容量的估算通常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 资源状况B. 科技发展水平C.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二、填空题1.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的__________数量,它是衡量人口地理分布的重要指标之一。
答案:人口2. 人口年龄结构可以分为__________型、成年型和老年型,这种划分有助于分析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和发展趋势。
答案:幼年3. 在人口迁移的规律中,推拉理论认为,人口迁移的原因是原居住地的__________因素和目的地的__________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排斥吸引三、简答题1. 请简述人口增长模式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答:人口增长模式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个阶段。
原始型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2. 描述人口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答:人口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包括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和城市地域范围扩大。
其影响表现在经济结构的变化、就业机会的增加、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增大等方面。
四、综合题1. 根据以下数据,计算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精题精练-人口(原卷版)
专题07 人口下表为2000和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跨省流入人口数量统计表(万人)。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1.据表1A.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的数量均衡B.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C.西部经济地带中云南流入人口最多D.上海流入人口在直辖市中增速最快2.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最主要原因是()A.交通发达,出行方便B.生态环境优,居住条件好C.政府鼓励,政策引导D.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
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
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A.2001~2005年B.1991~1995年C.1981~1985年D.1971~1975年4.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A.生育政策放宽B.经济发展提速C.育龄妇女较多D.生育观念转变5.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下图为2000-2015年我国4类迁移人口构成比例变化图(单位:%).完成下面小题。
6.甲、乙、丙分别代表()A.乡→城迁移、乡→乡迁移、城→乡迁移B.乡→城迁移、城一乡迁移、乡→乡迁移C.城一乡迁移、乡→城迁移、乡→乡迁移D.城→乡迁移、乡→乡迁移、乡→城迁移7.城→城迁移占总迁移比率在2010年后迅速升高,主要是从中、小城市迁往大城市,该现象会引起()A.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B.大城市环境逐渐得到改善C.小城市就业机会增多D.大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人口流动是人口在地区之间所作的各种各样短期的、重复的或周期性的运动,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下左图为近年来黑龙江省不同户籍性质年龄流出人口分布统计图,下右图为2020年春节前湖北省武汉市流出人口占当地人口比重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专题08 人口与城市(练习)(原卷版)-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08人口与城市(2023上·河南郑州·高三校联考)人口密度是表示某一地区人口密集程度的指标,下图示意我国全国、东部、东北地2001~2020年人口密度的变化率(正值表示人口密度增大,负值表示人口密度减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01~2020年我国人口密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人口的自然增长B.人口的机械增长C.经济的持续发展D.医疗条件的改善2.与其他地区相比,影响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年变化率最高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经济C.地形D.政策3.东北地区人口密度的变化会导致()A.迁入人口数量增加B.幼儿和养老产业扩大C.人口年龄结构改变D.劳动力成本下降(2024·陕西商洛·统考一模)总和生育率是指妇女在育龄期平均每人生育的子女数,数值低于2.1为低生育水平。
过去10年,我国相继实行了单独二孩、全面二孩和全面三孩政策,总和生育率虽微幅增加,但并未达到理想的政策效果。
2020年我国的家庭户平均规模已跌破3人,低至2.62人。
下表示意2000—202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与平均生育年龄变化(生育率单位:个。
生育年龄单位:岁),一般女性育龄范围为15~49岁。
完成下面小题。
.韦雷博村选址的主要优势是()①林木繁多,空气好②地势高,水灾较少③地形平坦,空间大④海拔高,气候较凉爽C.②③D.③④).供奉祭品C.旱季储粮D.保存种子9.目前韦雷博村的传统文化仍然得以保留,主要影响因素是()A.经济B.政策C.交通D.科技(2023上·浙江·高三校联考)张掖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腹地,是典型的干旱区绿洲城市。
下图为张掖市1949—2015年城市用地规模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0.影响张掖城市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经济C.水源D.生态环境11.符合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的是()A.①处,交通便利,发展现代商贸产业B.②处,水源充足,发展高耗水工业C.③处,地形限制,城市拓展空间受限D.④处,环境优美,适合发展高档住宅(2023·广东佛山·校联考模拟预测)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大都市核心区域以外的乡村地区出现了半城市化现象,城乡人口的双向涌入加剧了该地区的用地矛盾,同时使其空间形态围绕着不同就业中心发生了空间分化,出现网络型、走廊型、跳跃型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空间形态。
2023-2024年秋季期高考地理重点复习——人口(15题)
2023-2024年秋季期高考地理重点复习——人口(15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读图,完成下面15~16题。
1.根据人口热力图,可以()A.确定城市用地类型B.统计该市人口数量C.分析城市人口迁移方向D.预测城市人口增长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图中城市()A.①地区土地可能为居住区B.人口迁移方向为西南向东北C.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升高D.人口数量8时少于20时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个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产业升级和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003~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累计净迁入人口650余万,其中四个中心城市迁入450余万。
各中心城市净迁入人口数如图所示。
据此回答12~13题。
3.据图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迁移的特点是()A.随着产业转移人口主要向大湾区以外迁移B.中心城市中广州对外来人口吸引力最大C.人口集中迁入区人均GDP增速更快D.迁入人口主要向四个中心城市集聚4.关于图中各地人均GDP增速差异及其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A.大湾区四个中心城市最快,经济实力最强B.大湾区内非中心城市最快,城镇化水平高C.湾区外城市快于湾区内,承接产业转移多D.深圳快于广州,城市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常住人口50126804人,与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共增加4100175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86%。
如图为与2010年相比,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级市常住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31~32题。
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常住人口比重变化,说明()A.地级市常住人口减少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C.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较少D.人口迁移率空间差异显著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常住人口50126804人,与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共增加4100175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86%。
图为与2010年相比,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级市常住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与环境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与环境专题练习题汇编一、单选题百度人口热力图是对手机用户地理位置数据进行密度分析处理后,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热力度并在地图上可视化,某区域热力度越高,表示人口越密集。
某课题组对2019年4月某一周武汉市中心城区的百度人口热力图进行赋值得到热力值最大的区域(高热区),绘制了该周中心城区工作日和周末休息日高热区面积随时间的变化图,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工作日9:00~10:00中心城区高热区面积快速增大,主要是因为人口( )A.从工业区向住宅区聚集B.从休闲区向办公区聚集C.从住宅区向办公区聚集D.从商业区向住宅区聚集2.中心城区高热区面积变化表明,工作日较休息日( )A.高度聚集时间更长B.高热区面积峰值出现时间更晚C.晚出晚睡特征明显D.商业娱乐功能中心使用强度大下图示意2000—2016年我国某地区流动人口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问题。
3.上图表示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京津唐都市圈B.川渝地区C.广东地区D.江浙地区4.2000—2016年,人口流动导致该地区农业( )A.种田大户增多B.种植结构复杂化C.机械化率下降D.田间管理精细化下图表示人口密度与海拔、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左图中的纵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纵坐标为人口密度②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③左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④左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右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6.据图推断正确的是( )A.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均匀递减B.随着年降水量减少,人口密度均匀增加C.自然环境条件影响人口密度分布D.人口密度分布与气候条件最密切7.下列关于图中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中A点可能位于青藏高原②图中C点可能位于四川盆地③图中E点可能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④图中D点可能位于东北平原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人口的分布状况受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影响。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人口性别比、抚养比、人口红利、人口问题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人口性别比、抚养比、人口红利、人口问题一、单选题人口性别比是指平均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正常的人口性别比例为102:100到107:100。
下面图1是我国男女性别比,图是我国各胎性别比。
读图完成题。
1.关于图1中我国男女性别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1990年和2000年男女性别比都偏高B 男女性别比过高会影响社会安定C 男女性别比过高会导致体力劳动者减少D 男女性别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2.关于图2中我国各胎性别比情况及产生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 三性别比>二胎>一胎① 存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① 妇女受教育水平较低① 目前我国三胎现象还普遍存在A 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①D ①①①1.C 直接读图判断,A、D正确,而男女性别比与劳动者的就业结构没有直接的关系,故C错误。
2.B 组合选择题可结合排除法,目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没有改变,三胎现象只在少数贫困地区存在。
①错误;图2显示二胎、三胎的性别比明显高于一胎,反映了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这与妇女的受教育水平较低有关。
①正确。
人口的出生性别比,通常以每出生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出生的男性人口的数值来表示。
国际上通常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正常范围定为102-107,超出这个范围则被视为异常。
下图为1980-2015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趋势(数据来自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各题。
3.据图可知我国A.“剩男”现象趋势明显B.女性择偶标准将降低C.1980年后一直波动上升,总体偏高D.2004年后人口出生性别比直线下降4.有关出生人口性别比的说法正确的是A.出生人口性别比越小越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B.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利于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C.二孩政策是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主要原因D.发达国家不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问题3.A 自1980年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波动上升,总体偏高,C错;1980年—2008年出生性别比开始超出正常范围,并且呈现持续増高的趋势;2000年—2003年出生性别比稍有回落,但之后一直处于偏高状态,A正确;2008年出现拐点以后,出生性别比开始逐年下降,D错误;由于女性人口低于男性人口女性择偶标准将升高,B错;故选A。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人口与地理环境》高频选择题50题及解析
专题13 人口与地理环境精选高频考题50题·选择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分析,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分布在()A.中部平原B.西部高原C.大分水岭D.东南沿海2.影响该国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资源【答案】1.D 2.B【解析】1.澳大利亚的东南沿海地区,气候适宜,海陆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矿产丰富,因此,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D正确;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地区气候较干旱,人口分布较少,AB错误;大分水岭处地势较高且起伏较大,地形条件差,人口分布较少,C错误。
故选D。
2.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地区,澳大利亚有大面积的热带沙漠气候,在澳大利亚的东南沿海地区主要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人口居住,所以说决定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因素,B正确;地形、河流、资源对人口分布也有影响,但不是澳大利亚人口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排除ACD。
故选B。
【点睛】澳大利亚人口地域分布不平衡,约90%人口分布在自沿海至内地的120千米沿海岸范围;其他地区人口稀少。
悉尼、墨尔本、珀斯、布里斯班、阿德莱德等十几个城市集中了全国人口的7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A.约8~9亿B.约15~16亿C.15.1或16.6亿D.约14~15亿4.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国家人口政策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D.地区开放程度【答案】3.A 4.B【解析】3.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应是约8亿~9亿,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人口(讲)
考向一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问题
【例1】(2016·天津卷)读下图,回答第1题。
1.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例2】(2015•福建卷)图3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
8.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
【例3】(2015•广东卷)4.表1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
由此可判断该年()
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