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流行音乐

合集下载

中国流行音乐20年简述&中国歌曲创作百年大致脉络

中国流行音乐20年简述&中国歌曲创作百年大致脉络

中国流行音乐20年简述大陆简述:1980年——1985年1,演唱形态:突破近30年以民族唱法为中心的格局,通俗唱法被认可。

邓丽君影响第一代歌手。

“通俗民歌”李谷一为代表。

2,表演模式:单一,静态。

3,歌曲内容:80年代前后台湾校园歌曲,人文化人性化歌曲开始复苏。

1986年——1990年1,演唱形态:多元化2,音乐风格:开始“港台”向“欧美”贴近;流行音乐本土化“西北风”歌曲最大亮点。

3,音乐赛事:“央视歌手大奖赛”4,传播载体:电视剧,电视晚会5,音乐市场:卡拉ok6,大记事:崔建《一无所有》中国摇滚乐正式诞生。

1991年——1995年1,音乐风格:多元化。

走向个性化,追求新颖时尚,另类,民谣,重金属等歌路开始细化。

2,传播载体:长篇电视剧增多。

电台“原创歌曲排行榜”推动原创歌曲发展。

MTV新文化现象。

3,音乐商业:唱片公司,分工细化。

4,音乐制作:录音技术革新,多轨录音台,数字录音。

5,音乐“苗圃”:北京,广州。

1996年——2001年1,音乐风格:创作欧美化,制作现代化,传播数字化,歌手签约国际化。

淡化旋律,强化节奏;削弱社会大主题,强化爱情生活细节描述;更加另类。

2,表演模式:各种组合,国际交流合作更多。

3,音乐市场:音乐极度扩大化,复合型人才,自弹自唱,自写自录等。

4,音乐传播:互联网。

台湾简述:40、50你年代:台湾尚无自己流行音乐,沿续上海与香港风格,例周璇演唱,黎锦辉作曲,等。

60年代:音乐开始本土化,驻台美军西洋音乐开始进入。

70年代:自弹自唱的校园民谣。

80年代:政府文化松绑,大量引进欧美。

90年代:歌手年轻化,音乐风格国际化。

香港简述:欧美流行音乐输入而形成发展地:古典音乐,民歌民间音乐,宗教音乐,轻音乐,美国流行音乐,爵士乐等。

50年代:粤曲黄金期;另一分支,国语时代曲。

60、70年代:欧美流行乐取代国语时代,例模仿披头士;国语流行歌;粤语流行歌三大类并存。

80年代:偶像派两岸三地新潮流。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当时中国的音乐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流行音乐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不同的时期来探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起步阶段。

当时,中国开始接触到西方音乐,包括摇滚和爵士等。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的音乐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国摇滚乐和爵士乐开始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出现了一些知名的摇滚和爵士乐队,比如音乐天团“The Songsters”,他们在上海一带颇受欢迎。

这一时期的中国流行音乐充满了西方音乐的元素,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起点。

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经历了政治运动的动荡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流行音乐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当时,中国政府开始倡导革命文化,鼓励音乐家们写一些政治内容的歌曲,比如《东方红》和《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成为了当时的流行曲目。

中国流行音乐也开始引入了一些民族音乐元素,比如民歌和京剧等,这些元素为中国流行音乐注入了独特的中国风格。

21世纪至今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一些新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传播的新渠道,一些音乐平台的兴起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些新的音乐风格也开始在中国流行音乐中出现,比如电子音乐、嘻哈音乐等,这些音乐风格为中国流行音乐注入了新的元素。

与此中国的一些音乐人也开始受到了国际音乐的影响,他们开始向国际音乐市场发展,一些中国音乐人的音乐作品在国际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总结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个融合、创新和发展的过程。

从最初的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到引入民族音乐元素,再到21世纪的互联网传播和多元化音乐风格,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不断地吸取外来的音乐元素,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中国音乐人对音乐创作的探索和追求,中国流行音乐的未来也一定会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

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

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第一发展阶段:1917-1936年(上海时期)从中国流行音乐先躯黎锦晖先生从事音乐活动算起,中间以其反封建的明月歌剧社为线索,先以儿童歌舞剧如《三蝴蝶》、《麻雀与小孩》歌舞表演《可怜的秋香》、《寒衣曲》等开始,继而创作了中国第一批家庭爱情歌曲,即流行歌曲《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桃花江》、《特别快车》等。

本期终止于明月歌剧社音乐团体的解散,众歌星大都进入电影界为止。

第二发展阶段:前期:1937-1949年(上海时期)本期从周璇进入电影界后,在影片《马路天使》中所演唱的两首插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传遍全国。

由她开创一代歌风影响整个中国歌坛。

此期歌坛整个情况是没有歌舞表演团体表演。

专门靠灌唱片和电台播音来演唱的歌星是少数,大多数歌星都以拍电影为主,演唱电影插曲的影歌双栖形式出现。

本期到共和国成立后,大部分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为止。

后期:1950-1969年(香港时期)本期从姚敏、姚莉兄妹为首,很多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开始。

最初还是以影歌双栖为主,随时间推移,靠演唱和录制唱片的歌星比例有所增高。

影片中不是由演员本人唱插曲,请专业歌星配唱的情况也多起来,但仍无明显有影响的歌舞团体表演。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国语流行歌曲在香港渐趋衰落,粤语歌曲中兴,在歌坛上占据主导位置。

主要代表人物是许冠杰。

第三发展阶段:1970-1981(台湾时期)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台湾的流行音乐逐步发展起来。

取代了国语流行歌曲渐趋衰落的香港歌坛的位置。

其标志是谢雷的《曼丽》红遍东南亚,奠定了台湾流行歌坛的领先地位。

之前,台湾歌坛所演唱的歌曲有汉族及各少数民族民歌(包括闽南语歌曲);上海时期和香港时期的国语流行歌曲;以及受日本影响的创作歌曲。

后来逐步创作出处于上海时期流行歌曲与现代城市流行歌曲之间具有自己特点的时代曲。

这种风格的歌曲,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才渐趋衰落,而被新城市流行歌曲所取代。

我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我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我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我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引入和本土音乐的创新,中国的流行音乐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最早的流行音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上海,当时上海租界成为了中国的音乐中心,西方音乐文化通过唱片、广播等形式传入中国。

主要流派有国乐流行和上海流行。

国乐流行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流行音乐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音乐风格,而上海流行则融合了爵士、摇滚和流行音乐的元素。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有李双江、周璇等。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中国的流行音乐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国的流行音乐基本上停滞不前。

不过,尽管如此,中国的流行音乐爱好者和音乐家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产生了一些很有影响力的作品。

如1972年发行的《葡萄成熟时》和1978年的《春天的故事》等。

改革开放的改革政策为中国的流行音乐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世纪80年代,随着外国音乐的进一步引入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流行音乐开始多样化和国际化。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有邓丽君、陈淑桦等。

同时,一些年轻的音乐人也开始崭露头角,如齐秦、杨洪基等。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流行音乐呈现出更多元化和创新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音乐产业的发展,音乐创作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网络音乐平台的兴起为更多的音乐人提供了展示才华和获得回报的机会。

一些新的音乐流派也逐渐兴起,如摇滚、嘻哈、电子音乐等。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有周杰伦、王力宏、邓紫棋等。

近年来,中国的流行音乐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和影响力。

一些中国音乐人在海外举办演唱会,赢得了全球粉丝的喜爱。

同时,中国的音乐产业也在不断壮大,各种音乐节、比赛和奖项的举办为音乐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总的来说,我国流行音乐发展经历了从起步到发展壮大的过程。

尽管中间有一些限制和挑战,但中国的流行音乐艺术家们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和创作,为中国的音乐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受到西方流行音乐的影响,中国开始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和作品。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流行音乐在音乐风格、创作水平和影响力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时期来探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流行音乐受到西方流行音乐的影响开始萌芽。

当时,中国的流行音乐还主要以外国歌曲翻唱为主,比较典型的代表有邓丽君、姚莹等。

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受到了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摇滚乐和流行音乐的影响,音乐取向较为单一,创作水平相对较低。

但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迈出了第一步,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到了七八十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一段相对艰难的时期。

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历史背景的原因,当时的中国流行音乐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创作和表现空间相对较小。

但在这种限制下,中国流行音乐依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人和作品,比如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汪峰的《春天里》等,这些歌曲成为了当时中国流行音乐的代表作品,被广大听众所接受。

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开始走向多样化,不再局限于西方音乐的翻唱,开始有了自己的创作和表达。

进入九十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一次新的浪潮。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流行音乐也随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很多电影和电视剧的主题曲也成为了当时的流行音乐代表作品,比如《天亮了》、《爱情转移》等。

中国的流行音乐风格也开始多元化,开始有了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比如摇滚、民谣、流行等,音乐人也开始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情感,创作出更加有深度和内涵的作品。

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逐渐走向成熟,也得到了更多听众的认可和追捧。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流行音乐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中国的音乐市场逐渐开放,音乐作品的多样化和国际化也成为了流行音乐的新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音乐行业也经历了一次新的革命,音乐的传播和推广更加便捷,很多新的音乐人和新的音乐作品涌现出来。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在这期间在乐坛比较有影响的歌星有:毛阿敏、刘欢、韦 唯、崔健、蔡国庆、腾格尔、李娜。同时也涌现出很多优 秀的作品。如:《一无所有》《亚洲雄风》
《烛光里的妈妈》《黄土高坡》《血染的风采》
3.内地流行音乐的崛起(90年代以后-20世纪末)
90年代,中国社会快速发展,促进了流行音乐的繁 荣。在传播方面,电视唱片平面媒体均显示出他们 的重要作用。电视剧文艺晚会对歌曲的传播产生了 重要影响。在音乐制作方面,电脑音乐MIDI技术的 诞生,大大加快了歌曲制作速度。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的这段时期音乐很多。 但都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的流行歌曲,在 歌曲中个人的名字开始被传唱,被歌颂。 同时也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主要作品有《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 有新中国》
《我们走在大路上》
第三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内地流行音乐
背景: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中国社 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1978年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迎来 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邓小平同志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确立“四项基本原则”的方针,种 种社会气象使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 重要的转型时期。
受到港台歌曲的响,内地流行歌坛开始出现了 复兴以来的第一批流行歌曲,如《军港之夜》 《妈妈的吻》
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一代歌 后。祖籍为河北,出生于台湾。邓丽君的声音甜美圆 润、温婉动人,其形象温文尔雅、亲切可人,是80年 代华语乐坛和日本乐坛的巨星。是一位在全球华人社 会极具影响力的台湾歌手,亦是20世纪后半叶最富盛 名的华语和日语女歌手。她与生俱来的完美音色演绎 出无数传唱至今、余韵绕梁的歌曲,聆听她天籁般的 歌声是种美妙的享受。其代表作品,甜蜜蜜、小城故 事、夜来香、但愿人长久、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只在 乎你等歌曲,早已成为无数华人心中永恒的经典。据 统计邓丽君的唱片销售量已超过4800万张。

中国早期流行歌曲审美特征解读

中国早期流行歌曲审美特征解读

ART RESEARCH中国早期流行歌曲审美特征解读浙江音乐学院/洪杰摘要:1927年到1949年的中国,以上海为主阵地,曾先后诞生了八千余首流行歌曲,堪称是世界流行音乐史上的一个奇迹。

与以往的歌曲相比,这些流行歌曲不仅呈现出了全新的审美特征,而且对今后流行音乐的发展也起到了深远影响。

对此,应对该时期流行歌曲的创演历史进行梳理,并就作品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给今天的流行音乐创演以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早期流行歌曲发展历程审美特征从音乐家黎锦晖1927年发表《毛毛雨》起到1949年,前后二十余年,在中国当时特殊的社会形势和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下,有八千余流行歌曲在上海、广州等地诞生,平均日产一首,创造了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

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毛毛雨》《凤凰于飞》《夜上海》等。

与以往的民歌、学堂乐歌相比,这些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全新的,呈现出了鲜明的审美特征。

而且作品数量之多,影响之广泛,也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难以企及的。

对此需要通过系统的梳理,对其审美特点进行解读,获得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一、中国早期流行歌曲发展回望在中国流行歌曲创演史上,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无疑是一个黄金时代。

该时期,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黎锦晖、陈歌辛、田汉、聂耳等创作者和周旋、姚莉莉、白虹等演唱者,先后推出了八千多首作品,不仅当时广为传唱,甚至还走出了国门,在世界舞台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对后期中国音乐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对此有必要对其发展历程进行回顾。

1927年,黎锦晖创作并推出的《毛毛雨》,被视为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开端。

然而这首歌曲的诞生和传播并非偶然。

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学校音乐教育已经陆续在全国普及,在北京、上海等地也成立了多个音乐社团,或举办演出,或创办刊物,在社会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影响。

加之当时欧美流行音乐文化也通过唱片、电台和现场演出等多种形式传入中国,使近代中国音乐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时期。

中国早期流行音乐

中国早期流行音乐

认识早期中国流行歌曲
有人形容早期中国流行歌曲是瑕瑜互见。所指的是“瑕”,现今的流行歌曲也并不少 见,无非指的是过于缠绵,爱得太多,颓废忧伤等;所说的“瑜”也是俯拾皆是,有 的不啻已近于前些年的革命歌曲。只是因为时代不同,不可能直接讴歌党、领袖和社 会主义罢了。 曾记得,1934年电通影片公司的影片《桃李劫》的插曲《毕业歌》,唤起青年的爱国 热情,推动功不可没,直到如今人所共知。鲜为人知的是1947年周璇在香港大中华影 片公司所拍的一部歌唱片《花外流莺》,其中一首插曲《桃李春风》,可谓《毕业歌》 的姊妹篇。 其中除了具有明显社会甚至政治意义的,还有很多热情开朗积极向上,大都唱出人民 群众的喜好,与人民群众思想感情相贴切。人民群众喜欢春天、太阳、花朵、小草、 流云、雪花、雨滴;更喜欢亲情、友情、爱情等人间的美好情感。流行歌曲有着深厚 的群众基础,这在早期中国流行歌曲中有着明显的体现。其是当年歌坛无以替代的高 潮结晶,我国流行音乐史中光辉篇章的特征。将其从长达半世纪的尘封中解脱出来。 便其免于在漫长的隔绝中而被淹没。
什么是华语流行歌曲
上面已论述了通俗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关系,以说明把流行歌曲称为“通俗歌曲”意义不确切。还 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现今歌坛常常出现“华语流行歌曲”一词,“华语流行歌曲”又是什么?它 与中国流行歌曲是什么关系? 我国历史悠久,有高度的文明,文化底蕴深厚。仅就流行音乐而言,至今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 其中有光辉灿烂的篇章;也有不可替代的发展高潮。其影响深广,具有明显的国际性。世界很多 国家和地区都有这种流行歌曲。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南亚就传播中国流行歌曲。那时他 们尚不能自己创作,而是直接传唱中国流行歌曲。这个问题从中国流行音乐第三发展阶段——台 湾时期以后,逐渐更加明显,到今天已经非常突出。

我对中国流行音乐的认识

我对中国流行音乐的认识

我对中国流行音乐的认识何潇杰计软1541目录目录 (2)一、中国流行音乐起源 (1)(1)代表人物和作品: (1)二、中国早期流行音乐(1927—1936) (1)1.奠基 (1)(1)代表人物和作品:聂耳,洗星海。

(1)三、上海流行音乐(1937—1949) (2)1.电影电台的双栖形式 (2)(1)代表人物: (2)2.避难到香港 (4)四、香港流行音乐(50-90年代) (4)1.50年代大陆流行音乐发展阵地转移 (4)2.美国流行音乐对香港的影响 (5)3.六十年代创始代表人物:“温拿五虎” (5)(2)代表人物:温拿五虎,许冠杰 (6)3.六十年代后的发展和变化 (6)4.香港流行音乐鼻祖许冠杰 (7)5.巨星退出歌坛 (9)(2)代表人物:张国荣,谭咏麟。

(9)6.九十年代疲态后的明星包装潮 (9)(1)代表人物: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

(10)五、台湾流行音乐(60-90年代) (10)1.起源 (10)2.台湾流行音乐开始崛起 (10)(1)代表人物: (11)3,发展速度加快,创作力量开始崛起 (11)4.台湾流行音乐革命 (12)六、80年代以来内地流行音乐 (13)1.80年代大陆社会对流行音乐的影响 (13)2.80年代大陆流行音乐的创作特点 (13)(2)代表人物: (14)3.85年大陆流行音乐发展情况: (15)4.90年代后流行大陆音乐发展情况: (15)七、21世纪初的中国流行音乐 (19)1.新时代的来临 (19)2总结: (22)何潇杰—计算机系—154—中国流行音乐通论一、中国流行音乐起源中国流行音乐于20世纪20年代诞生于上海。

当时,在这个中国最早的国际化大都市中,西洋古典音乐、美国的爵士乐、中国的民间小调、戏曲汇集于此,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逐渐于30年代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风格。

(1)代表人物和作品:代表人物是沈心工和李叔同,代表作是《送别》。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05
中国流行音乐的未来展望
发展趋势
多元化发展
随着全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国流行音乐将呈现多元化 的发展趋势,不同音乐风格和元素将相互碰撞、融合,产 生更多创新性的音乐作品。
技术革新推动
随着科技的进步,音乐制作技术和传播手段将更加先进, 为流行音乐创作提供更多可能性,也将推动音乐产业的发 展。
国际化合作
0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平台成为音乐传播的重要途
径。
音乐制作与传播方式的变革
02
数字音乐制作技术的兴起,使得更多人能够参与音乐创作和制
作。
市场需求的变化
03
年轻听众对于个性化、多样化的音乐需求增加,促进了网络流
行音乐的兴起。
代表人物与作品
汪苏泷
《不分手的恋爱》、《有点甜》等积极参与国际音乐交流活动, 与世界各地的音乐人共同创作 、演出,提升中国音乐的国际
影响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1
02
03
20世纪20年代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 国开始出现流行音乐。
30年代
随着唱片业的发展,流行 音乐逐渐受到大众欢迎。
40年代
战争时期,流行音乐成为 人们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 。
代表人物与作品
周璇
《夜上海》、《四季歌》 等。
陈蝶衣
歌曲《我的心里只有你没 有他》等。
李香兰
《夜来香》、《何日君再 来》等。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汇报人: 202X-12-29
目录
• 早期流行音乐(1920s-1940s) • 港台流行音乐(1950s-1980s) • 内地流行音乐(来展望
01
早期流行音乐(1920s-1940s)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史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史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史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迄今已有60年左右的历史。

它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

30年代至40年代是第一个高峰期,80年代是第二个高峰期。

本文将以80年代为重点,简单叙述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概况。

由于中国流行音乐在产生、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本文也将涉及其他类型的歌曲创作情况。

一、历史的回顾一、中国现代创作歌曲的发端中国现代创作歌曲约起始于清末至民国初。

清王朝的倒台,民国的创立所经历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造成了深刻的社会变化。

在此期间,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逐步东渐,并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既相冲突又逐步结合的态势。

当时已有直接借用外国歌曲的曲调填词作为军歌及学堂歌曲的现象,如:《中国男儿》(石更填词)、《汉族历史歌》(王引才填词)等。

这可说是西方音乐因素为我所用的开始。

中国初期的创作歌曲是自萧友梅、黄自、青主、李叔同、赵元任等人开始的。

萧友梅是卓有成就的音乐教育家,也是最早的歌曲作者之一。

《问》、《卿云歌》是他较著名的作品。

他的作品虽有浓重的外国音乐的影响,但已开始注意吸收中国传统音乐的因素。

黄自是受过系统的西方训练的作曲家,在歌曲创作上的成就较高,《天伦歌》、《玫瑰三愿》都是有名的抒情歌曲。

此外,赵元任的《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青主的《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陈啸空的《湘累》等等作品,都是现代创作歌曲初期涌现的优秀作品。

在这一时期,西方音乐文化通过留学西洋的音乐工作者介绍到我国,音乐教育的推行和普及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部分影响了民众。

同时,以大中城市为中心,新型的都市文化逐渐形成。

这些都为中国现代歌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在现代创作歌曲的发端期,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已经出现,即一方面,大量采用或借鉴西方歌曲创作模式,甚至多有完全“西化”的作品;另一方面,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民间音乐的基质也在创作中显露出来。

这种情况大体上规定了日后歌曲创作的方向。

二、中国流行音乐奠基人-黎锦晖黎锦晖(1891-1967)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过程简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过程简介

九十年代初的港台音乐人
王菲 代表作《旋木》 《棋子》等
王杰 代表作《一场游戏 一场梦》
任贤齐 代表作《心太软》 《伤心太平洋》
张惠妹 代表作 《牵手》《姐妹》 《站在高岗上》
90年代华语乐坛四大天 王
张学友 代表作《一千个伤 心的理由》
I ME组合
七朵组合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很多重要的音乐人 张国荣 梅艳芳 凤飞飞 苏芮 李谷一(开创了中国影视剧音乐的先河)

等等……
(因为太多不一一例举)
音乐载体
音乐载体的转换…… 由模拟音乐时代向数字音乐时代转变
数字音乐时代开始……
数字音乐
数字音乐,是用数字格式存储的,如MP3,wav,ape等 可以通过网络来传输的音乐。无论被下载、复制、播放多 少遍,其品质都不会发生变化。
老一辈音乐人撑起音乐市场



赶上音乐市场兴盛的最 后一班音乐人

98年……
羽泉 代表作《最美》 《冷酷到底》等
花儿乐队 代表作 《静止》 《加减乘除》
五 《青花瓷》等
陶喆 代表作《爱我还是 他》《小镇姑娘》
林俊杰 代表作《第几个一百天》 《记得》
潘玮柏 代表作《壁虎漫步》 《不得不爱》等
此后音乐市场出现泡沫状态 ,非法盗版恶略猖獗,网络歌 手开始浮出水面,出现了《 猪之歌》《老鼠爱大米》《 两只蝴蝶》等一些口水歌
专辑销量不好从最初的几百万张,几十万张,沦 落到出专辑赔钱,只卖出几万……(此数据只是中 国内地的销量情况,港澳台地区要好很多)
94年魔岩三杰和唐朝乐队代表中国内地摇滚势力首次在香 港红磡体育馆举办演唱会

第六章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及作品欣赏

第六章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及作品欣赏

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 遍大江南北,从港台回归大陆,一部 分延续30年代轻柔,细软的风格被称 为“东南风”;一部分鲜明的对比的 音乐形式产生——中国摇滚乐。
1976年~1986年
旧风格的转变:延续 文革中歌颂毛主席的 乐曲风格 《祝酒歌》 《太阳岛上》 《军港之夜》 “新”风格萌芽: 邓丽君《月亮代表我 的心》 重新教会中国 人如何去恋爱 不仅仅 是爱祖国、石油
1949年前的流行音乐特征
灯红酒绿,纸醉金迷:.黎锦晖为代表的流行 音乐,以西方流行音乐形式为蓝本,周旋 “金嗓子”《夜上海 》 《天涯歌女》, 姚 莉《玫瑰玫瑰我爱你》 赋予政治色彩 :1.聂耳、冼星海等人为代表 的群众性歌曲,以西方进行曲及民歌为蓝本 《义勇军进行曲》 《游击队歌》(贺绿汀词调节奏的不同表现 1.soft rock (慢摇滚)节奏 《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2.中国小调式 (茉莉花式的小调) 《真的好想你》
二:代表邓式阴柔唱法的转变、喊唱的 出现:《黄土高坡》 三:盒带的引进,使得邓丽君式歌曲第 二次高峰。 王杰 、童安格、谭咏麟等 四:反映时代、反映社会、反映人生的 深度和广度的作品。 张楚《姐姐》 《弯弯的月亮》、《别去糟蹋》。
李谷一:《乡恋》
文革后中国第一位流行歌 手 称为“靡靡之音” 气声唱法:呼吸可用大口 中的气,发出气流摩擦的 轻声、可使人们听到从话 筒中发出的换气的声音, 特别是表现如泣如诉的感 情时。
3.流行音乐摇滚 乐的产生:态度 音乐 崔健《一无 所有》 开始表达一些严 肃、发人深省的 主题。
1986年之后
《玫瑰玫瑰我爱你》——作者:陈 歌辛
城市情怀与民族音调 第一首世界流行的中国流行歌曲, 1951年美国billboard流行音乐榜第3名。 译成英文Rose Rose I Love You

中国流行音乐的开创

中国流行音乐的开创

中国流行音乐的开创黎锦晖:中国流行音乐奠基人黎锦晖生于湖南湘潭,“黎氏八骏”之一,青年时代醉心于新音乐运动,主张新音乐与新文学运动携手共进,后来转入流行音乐创作,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者,流行歌的开山鼻祖。

他早期的流行音乐作品主要有《毛毛雨》、《妹妹我爱你》等,这些歌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流行歌曲的诞生。

1929年组织“明月歌舞团”,并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这个团体成为中国早期流行音乐的摇篮。

三巨头:第一次流行音乐高峰缔造者继黎锦晖之后,有三位著名音乐人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流行音乐文化,他们是陈歌辛、黎锦光和姚敏,后世称为早期流行音乐三大巨头。

三人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他们的音乐掀起了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的第一个高潮,造就了一大批早期流行歌手,并为我们留下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其中《夜来香》、《玫瑰玫瑰我爱你》等如今仍然是广为传唱的金曲。

图为陈歌辛。

陈蝶衣:流行音乐词圣陈蝶衣(1908—2007),中国江苏常州武进人。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享誉上海滩的文艺界。

《香格里拉》、《凤凰于飞》、《南屏晚钟》、《情人的眼泪》等许多流行歌曲的歌词均出于他手,在流行乐坛有词圣之称。

1996年,陈蝶衣获得香港创作人协会终身成就奖,此奖为香港乐坛最高荣誉,六十多年来,中国流行音乐史上一代又一代歌星都演唱过他的歌。

其子陈燮阳是中国著名指挥家。

姚莉:资格最老的国语流行歌手姚莉,1922年生,是演唱国语流行曲资格最老的一位歌手,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歌星之一。

50年代百代唱片公司的唱片封套上,介绍她的文字里称其经历了“将近二十年的过程,始终独步歌坛,后起者无出其右”。

代表曲目有《得不到的爱情》、《玫瑰玫瑰我爱你》、《哪个不多情》、《春风吻上我的脸》、《雪人不见了》、《月下对口》等等。

周璇:中国流行音乐的金字招牌周璇(),原名:苏璞,江苏常州人,中国早期电影著名女演员、民国时期著名歌唱家。

一代歌后“周璇”的名字可以说是国语流行曲史上一个金字招牌,号称“金嗓子”,她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一副名副其实的好歌喉,不仅音色细嫩、音质甜美,而且吐字清晰。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一、时代曲时代中国流行音乐源头受戏曲音乐和爵士乐影响,形成时代曲,代表作有周璇《夜上海》《天涯歌女》李香兰《夜来香》等。

大陆建国后无流行音乐。

二、邓丽君时代台湾时代曲余波至邓丽君。

邓丽君或同时受日本歌谣曲影响。

同时香港流行乐大量翻唱自日本。

有时代曲和日本流行音乐的影响。

邓丽君影响一批歌手,属于东亚式审美的唱腔。

几乎其后一大批一代歌手都受她音乐的影响。

可以说是邓丽君时代。

王菲、梁咏琪、田震、那英、李玟、许茹芸、张惠妹、杨钰莹、高胜美、梁静茹、张靓颖。

甚至包括近几年火的周深。

港台摇滚乐的时代与邓丽君时代重叠。

代表有beyond乐队、罗大佑。

同时台湾在此时有民歌运动。

全盛时期与邓丽君分庭抗礼。

后期摇滚乐受邓丽君的影响,很多摇滚乐与邓丽君唱腔有很好的融合。

如王菲。

三、R&B时代而后是节奏布鲁斯的时代,R&B四大才子陶喆、周杰伦、王力宏、方大同推广了R&B。

华语乐坛R&B化。

此一批歌手基本完全摆脱邓丽君的影响进入了新世代。

其中以周杰伦影响最为深远。

周杰伦的曲风唱腔在网络时代影响了一大批大陆网络歌手以及所谓非主流音乐。

大陆真正流行音乐市场开端是所谓非主流网络音乐。

同时大陆另一种曲风,草原舞曲风起。

融合了迪斯科与草原民族唱法音乐的舞曲,迅速占领不能接受R&B和嘻哈音乐的中老年受众。

代表人物凤凰传奇。

三、后唱片时代以唱片业彻底凋零为标志。

随着大陆开放进一步加强,市场成熟,大多数歌手选择北上大陆发展。

但是网络时代盗版录音易于传播加之大陆市场版权保护制度不完善,人们版权意识不足,加之大陆年轻人对于音乐需求低于偶像崇拜,中老年人对于唱片购买力不足且盗版横行,创作音乐唱片带来商业效益极低。

歌手被迫走上通过各种手段增加名气吸引粉丝流量,然后商演综艺广告代言来变现商业利益。

最再反过来服务音乐创作。

如此唱片业凋零,则没有经济利益直接推动音乐创作,优秀音乐作品越来越少,华语音乐界衰落。

中国流行音乐史:流派、歌手与代表作

中国流行音乐史:流派、歌手与代表作

创作
的爵士乐发展受限
爵士歌手
• 1930年代,上海爵士乐风
• 1950-70年代,爵士乐在中
• 2010年代,爵士乐在中国
靡一时
国逐渐消失
逐渐复兴
流行歌曲与民谣的融合
1980年代,流行歌曲与民谣的融合
• 以罗大佑、李宗盛等为代表的民谣歌手
• 1980年代,民谣歌曲成为流行音乐的一部分

1990年代,民谣歌曲的多样化发展

• 周杰伦的歌曲成为华语歌坛的经典,影
响广泛
04
21世纪的中国流行音乐现状
当代流行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01
流行音乐的多样化风格
• 流行、摇滚、爵士、民谣等多种音乐风
格并存
• 21世纪,中国流行音乐风格更加丰富
02
当代流行音乐的传播途径
• 唱片、电台、电影等传统传播途径依然
存在
• 21世纪,网络音乐平台、社交媒体等
复苏
02
中国流行音乐的主要流派
摇滚乐在中国的发展
1980年代,摇滚乐传入中国
• 以披头士、滚石等西方摇滚乐队为代表
• 1986年,崔健的《一无所有》成为中国摇滚乐的代表


1990年代,摇滚乐的多元化发展
• 以魔岩三杰(窦唯、张楚、何勇)为代表的中国摇滚
乐手
• 1990年代中后期,摇滚乐市场逐渐萎缩
的流行音乐
1970年代,改革开放
时期的流行音乐
• 以聂耳为代表的抗日歌曲流行
• 以李谷一、朱逢博为代表的红色
• 1978年,邓丽君的流行音乐传入
•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流行
歌曲流行
中国,影响广泛
音乐逐渐恢复

中国流行音乐史

中国流行音乐史

铁蹄下的歌女《风云儿女》 作词:许幸之; 作曲:聂耳 我们到处卖唱,我们到处献舞; 谁不知道国家将亡!为什么被人当作商女? 为了饥寒交迫,我们到处哀歌; 尝尽了人生的滋味,舞女是永远的漂流! 谁甘心做人的奴隶?谁愿意让乡土沦丧? 可怜是铁蹄下的歌女,被鞭挞得遍体鳞伤。
EndEnd -
救亡群众歌曲
内地 香港
百花齐放
台湾 张雨生《大海》 《天天想你》 《我的未来不是 梦》 小虎队《青苹果 乐园》《爱》· · · · · 网络歌手 《丁香花》 凤凰传奇
崔健 《一无所有》beyond《海阔天 空》、《真的爱 你》 刘欢《从头再来》 古巨基《好想好 李海鹰《弯弯的 想》 月亮》· · · ·
新中国成立后(1949-1969)香港
新中国成立后,流 行音乐被称为“靡靡 代表人物:姚敏、姚 之音”,被扫地出门。 莉兄妹。大部分影 1949年后转转到香 歌双栖。凤飞飞 港,中国内陆没有 黎锦光:《夜来香》 流行音乐,演唱的 都是样板戏或民歌。 陈歌辛:《玫瑰玫瑰 我爱你》
玫瑰玫瑰我爱你
学堂乐歌
李叔同(弘一法师) 大量的作品直接采用 外国音调,编移中 国歌词,让学生学 唱,形成学堂乐歌。 代表《送别》
中国流行音乐初期(1917-1936)
黎锦晖(1891-1967) 1927年创建中华歌舞 学校,1928年中华歌 舞团巡演,1931年改 编明月歌舞团。期间 流行音乐大都跟电影 相结合。(周璇、白 虹、严华)
中国流行音乐史
所谓流行音乐: 电子化:通过不同的电子平台出现,例如电视、广告、 电影、动漫、MV
商业化:以音乐公司与合约歌手的形式推出歌曲,并作 为商品销售,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
娱乐化:以娱乐大众为目的 偶像化:包装歌手并使吸引大众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 音乐风格:汇入了新鲜血液,有特点的时代曲。
• 音乐形式:专辑,唱片,电影插曲。
2019/6/18
12
2019/6/18
• 代表人物:邓丽君 • 1953-1995 • 中国流行音乐界的里
程碑 • 试听歌曲《我只在乎
你》
13
• 歌曲赏析:
• 《我只在乎你》 • 作词:慎芝 • 作曲:三木刚 • 原唱:邓丽君
让听过的人被醉人的柔情所征服。任时光匆匆流去,记忆里依然是那张甜美 的笑脸和完美的歌喉。随着时光流逝,但仍深爱着爱人知己,乞求爱人不要 离开。也是中国流行音乐里比较有代表性的情歌之一。
2019/6/18
14
第四发展阶段
• 第四发展阶段:1982年至今(重心多元化时期)
•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台湾的国语流行歌曲开始衰落,由于罗大佑一 张《之乎者也》专辑,紧跟着苏芮一张《搭错车》专辑,苏芮为电影《搭 错车》中唱的插曲是《酒干倘卖无》。大家会很熟悉。改变了台湾歌坛的 风格,奠定了新城市流行歌曲的基础。 • 本期歌曲风格远离了中国原有的传统,受欧美影响更深,以台湾为首 的华语流行音乐发展迅速。因为在此期间随科学不断发展,高科技手段应 用到音乐制作中,加之商业化趋向更为明显,这都对流行音乐的发展起到 了推进作用。出现华语流行歌曲在世界上遍地开花的景象。加上内地改革 开放实行市场经济政策,流行音乐也有所发展。这样其市场更加广阔,形 成了重心多元化格局。 • 音乐形式:多元化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
流行音乐
(试听歌曲) • 定义
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 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 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
• 主要特征
通俗性,大众性,时尚性,娱乐性等特征

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

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

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引言八十年代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许多经典的流行歌曲诞生于这个时代。

这些歌曲以其抓耳的旋律和深入人心的歌词成为了许多人的回忆和喜爱的对象。

本文将介绍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并回顾一些经典的代表作。

一、《女儿情》《女儿情》是八十年代早期的一首非常受欢迎的歌曲,由王菲演唱。

这首歌以其温暖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歌曲描述了女儿对母亲的情感,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的感激和疼爱之情。

这首歌曲在当时非常流行,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唱。

二、《朋友》《朋友》是八十年代中期的一首经典流行歌曲,由郭富城演唱。

这首歌曲以其轻快的旋律和真挚的歌词赢得了广大年轻人的喜爱。

歌曲描绘了友谊的珍贵和朋友之间的互助与支持。

这首歌曲也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一,至今仍然深受人们喜爱。

三、《匆匆那年》《匆匆那年》是八十年代晚期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由王菲演唱。

这首歌曲以其抒情的旋律和流畅的歌词打动了无数听众的心。

歌曲表达了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和追忆之情,让人们回忆起那些曾经的快乐与成长。

这首歌曲一经发布,便迅速走红,并成为了王菲的代表作。

四、《心太软》《心太软》是八十年代末期的一首极具代表性的流行歌曲,由张学友演唱。

这首歌曲以其动感的曲调和励志的歌词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信念。

歌曲讲述了一个乐观向上的故事,鼓励人们坚定自己的内心,不轻易放弃。

这首歌曲在当时广泛传唱,奠定了张学友在流行音乐界的地位。

五、《追梦人》《追梦人》是八十年代末期的一首非常受欢迎的流行歌曲,由刘德华演唱。

这首歌曲以其激励人心的旋律和有力的歌词打动了广大年轻人的心灵。

歌曲鼓励人们敢于追逐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奋斗。

这首歌曲展现了刘德华的出色演唱技巧,并赢得了大量的支持和赞誉。

结论八十年代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经典的流行歌曲诞生于这个时代。

这些歌曲以其动人的旋律和真挚的歌词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无论是《女儿情》、《朋友》、《匆匆那年》、《心太软》还是《追梦人》,它们都成为了时代的象征和人们心中的经典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华语流行歌曲
上面已论述了通俗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关系,以说明把流行歌曲称为“通俗歌曲”意义不确切。还 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现今歌坛常常出现“华语流行歌曲”一词,“华语流行歌曲”又是什么?它 与中国流行歌曲是什么关系? 我国历史悠久,有高度的文明,文化底蕴深厚。仅就流行音乐而言,至今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 其中有光辉灿烂的篇章;也有不可替代的发展高潮。其影响深广,具有明显的国际性。世界很多 国家和地区都有这种流行歌曲。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南亚就传播中国流行歌曲。那时他 们尚不能自己创作,而是直接传唱中国流行歌曲。这个问题从中国流行音乐第三发展阶段——台 湾时期以后,逐渐更加明显,到今天已经非常突出。
中国流行音乐
简史
中国早期流行音乐及发展概括来自通俗音乐与流行音乐通俗音乐与流行音乐 我国歌坛上有一件怪事,那就是非把流行歌曲叫做“通俗歌曲”不可。其实这是错的,起码也是意 义不确切。 音乐的大分类只有两种: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还有一些具体以音乐特点和功能为依据的小分类, 决不能与这两大类相提并论。它们不是同一层次和流派的。如艺术歌曲、抒情歌曲、校园歌曲、队 列歌曲等。通俗音乐是相对于严肃音乐而言的一个大范围,大概包括轻音乐、轻歌剧、民间音乐、 民歌、群众歌曲、进行曲、舞曲,美国首先流行的爵士、布鲁斯、摇滚、迪斯科、另类(非主流)、 乡村歌曲等。还有一大支,就是世界各国均有的流行歌曲。由此可见,流行歌曲是通俗音乐中的一 种,这涵盖在通俗音乐之内,而不能代表全部通俗音乐。打个不一定完全正确的比方,它们是父子 关系而不是兄弟关系,更不是一回事。现今歌唱比赛中分成“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 法,历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一直沿袭了这种叫法。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 上海——香港——台湾应是一脉相承
中国流行音乐的第一发展阶段和第二发展阶段前期,重心都是在上海,可以称作上海时期。 第二发展阶段后期,发展重心转移到香港,为香港时期。第三发展阶段,重心转移到了台湾,为台 湾时期。第四发展阶段风格有了明显变化,出现新城市流行歌曲,发展范围扩大。台湾仍保持领先 地位,这时香港、东南亚、1979年以后的内地都有新发展,形成重心多元化时期。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八十余年应分为这四个发展阶段。主要依据是歌曲风格的变化,还有因 重大历史事件影响,发展重心的转移。歌曲风格变化是主要根据,再结合发展重心转移。因为风格 变化是逐渐的,不会在一夜之间就全部变化完成,所以四个阶段的划分时间是大约的。每个阶段的 开始,是因为中国歌坛的里程碑式人物,创作或演唱划时期作品而定时间的。但第二发展阶段前后 期转变的时间1949年是准确的,那是共和国成立的时间。 第三发展阶段重心由香港转移到台湾,没有重大历史事件影响,而是事物久盛必衰的自然发展 规律所使然。台湾流行歌曲音乐事业发展迅速,后来居上。这主要是指国语流行歌曲重心转移到台 湾后,香港发展了粤语流行歌曲,香港歌坛并没有成为空白。
由于“五· 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加之美国爵士音乐、百老汇、好莱坞歌舞的 影响,在上海这个最早的开放城市出现了中国流行音乐。在中国流行音乐先躯黎锦晖 的推动下,首先出现的是儿童歌舞剧和歌舞表演曲。到1927年他尝试家庭爱情歌曲 (实则就是流行歌曲),第一直《毛毛雨》问世便翻开了中国流行音乐的起始篇章。 这个阶段还是诞生不久,并不是很成熟。而到1937年抗战开始后,许多人为躲避日寇 纷纷逃到上海,因为这里有欧美各国的租界,日本人尚不敢任意而为。这些人需要文 化生活,于是后来在被日本人包围的孤岛上海,流行音乐和电影都出现了畸形的繁荣。 加上从前一阶段出现的歌星、作曲家在艺术上均已成熟,所以在此时就形成了中国流 行音乐的第一个发展高潮。早期中国流行音乐虽产生在上海孤岛欧美各国租界,但这 些作曲家、词作家都是我们的中国同胞。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中国流行音 乐除去流传中的国际化,与国际接轨外,其中很主要一个组成成分是农业文化,即中 国各地民歌。
认识早期中国流行歌曲
有人形容早期中国流行歌曲是瑕瑜互见。所指的是“瑕”,现今的流行歌曲也并不少 见,无非指的是过于缠绵,爱得太多,颓废忧伤等;所说的“瑜”也是俯拾皆是,有 的不啻已近于前些年的革命歌曲。只是因为时代不同,不可能直接讴歌党、领袖和社 会主义罢了。 曾记得,1934年电通影片公司的影片《桃李劫》的插曲《毕业歌》,唤起青年的爱国 热情,推动功不可没,直到如今人所共知。鲜为人知的是1947年周璇在香港大中华影 片公司所拍的一部歌唱片《花外流莺》,其中一首插曲《桃李春风》,可谓《毕业歌》 的姊妹篇。 其中除了具有明显社会甚至政治意义的,还有很多热情开朗积极向上,大都唱出人民 群众的喜好,与人民群众思想感情相贴切。人民群众喜欢春天、太阳、花朵、小草、 流云、雪花、雨滴;更喜欢亲情、友情、爱情等人间的美好情感。流行歌曲有着深厚 的群众基础,这在早期中国流行歌曲中有着明显的体现。其是当年歌坛无以替代的高 潮结晶,我国流行音乐史中光辉篇章的特征。将其从长达半世纪的尘封中解脱出来。 便其免于在漫长的隔绝中而被淹没。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梗概
1. 第一发展阶段:1917-1936年(上海时期) 2. 第二发展阶段:前期:1937-1949年(上海时期) 后期:1950-1969年(香港时期) 3. 第三发展阶段:1970-1981(台湾时期) 4. 第四发展阶段:1982年以后(重心多元化时期)
早期中国流行音乐的生存条件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电影密不可分
这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中一个鲜明的特点。主要是由一代歌后周璇领导了这股潮流。当时 的歌坛上,没有歌舞团体表演,也很少有歌星以灌唱片为主业。只有第二歌星姚莉和少数 歌星例外。姚莉未进电影界,除灌唱片,组织大同乐队在各电台播唱歌曲,而大多数都以 拍电影为主,而不放弃歌星本色,以在电影中演唱插曲,这样的特殊的影歌双栖形式出现。 从而树立起了中国的一个电影门类——歌唱片和歌舞片。以周璇来说,电影公司、唱片公 司老板利用她的歌唱艺术获利赚钱;另一方面,周璇也在此中得到艺术上的成功,带动了 其他许多歌星也走这条道路。如同期的白虹,龚秋霞、张翠红。稍后一些的李丽华、白光、 李香兰、张帆等都拍过这种类型的片子。连不是歌星出身的电影演员,如当时著名的袁美 云、陈燕燕、陈云裳、王丹凤、陈娟娟等,也都能亲自演唱电影插曲,而不需请专业歌星 来配唱。从这个时候更加巩固了电影歌曲的地位,以至一直延续到今天,影视中必不可少 的片头主题歌、片尾曲和片中插曲,与故事情节相得益彰,互作推进。因而也形成了如今 流行歌曲中的一大类——影视歌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