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优秀课件(共59张PPT)
根据材料请思考,北方民族大交融有怎样 的影响?
课堂小结
淝水之战 迁都洛阳
孝文帝 前秦衰败 改革
汉化 措施
促进民 族交融
北魏统一
1 2
4
5 3
1
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2
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A、长安 C、许 B、洛阳 D、殷
历史七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 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淝水古战场遗址
学习目标
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
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思考认识历史发展的必
然性。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淝水之战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习目标
(1) 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东晋取 胜的原因 (2) 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作用 (3) 认识民族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前情回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前秦
3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4
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 学习? A、氐 B、鲜卑 C、汉族 D、匈奴
5
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 用的是: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课堂小结
淝水之战 迁都洛阳
孝文帝 前秦衰败 改革
汉化 措施
促进民 族交融
北魏统一
1 2
4
5 3
1
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2
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A、长安 C、许 B、洛阳 D、殷
历史七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 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淝水古战场遗址
学习目标
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
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思考认识历史发展的必
然性。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淝水之战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习目标
(1) 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东晋取 胜的原因 (2) 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作用 (3) 认识民族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前情回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前秦
3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4
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 学习? A、氐 B、鲜卑 C、汉族 D、匈奴
5
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 用的是: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25张PPT)
材料三 :对鲜卑族“定姓族”……并鼓励其与汉
族高门通婚。
通汉婚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4、改革的内容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赖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贺楼
楼
改汉姓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4、改革的内容
一、迁都洛阳 二、推行汉化措施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通汉婚
二、北魏合孝作文探帝究改革的影响
结果 东晋大败前秦
影响
前秦土崩瓦解, 北方再度分裂。
一. 淝水之战
因素 领军人物
前秦失败原因
内因
外因Βιβλιοθήκη 骄傲自大前秦苻坚 害怕畏惧 战术失误
东晋谢安 运筹帷幄
用计得当
军队素质
前秦87万拼凑军
风声鹤唳
军心不齐
东晋8万精兵 团结一致
一. 淝水之战
你知道与淝水 之战有关的成
语吗?
一.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 次战争相似?
民族交融
生产方式
北方少数民族《狩猎图》
边境汉人《放牧图》
边境汉人《二牛抬杠图》
北方少数民族《耕耙图》
饮食
汉人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 汉人胡食图(吃羊肉串)
胡人汉服
服饰
汉人胡服
ˇ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穿裤褶(zhe)服的汉人乐队
三、北方的民族交融
生产方式 互相学习农业生产经验和畜牧业经验
生活方式 汉族接受北方民族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前情回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34张PPT)
洛阳
东周 东汉 曹魏 西晋
①保守的鲜卑贵族会怎么想?(保守者) ①使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②北魏孝文帝又会怎么想?(改革者) (思路引领:可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 ②为孝文帝进一步改革奠基 及生活习俗、最终目的等方面分析)
洛阳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孝 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平城
洛阳
论从史出
平城
1,地处中原 2,历史悠久
洛阳
(东周、东汉、曹魏、西晋)
3,自然条件好
北魏洛阳复原图
洛阳,位于今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两 岸。素有“九州腹地”之称。四季分明,气 候宜人。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气候环境, 使洛阳成为古代帝王理想的建都之地。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改革内容: 1,迁都城 平城----
洛阳
直接目的:便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联汉姻
北魏孝文帝推行哪些汉化措施?
语言: 说汉语
服饰: 穿汉服
姓氏: 用汉姓 婚姻: 联汉姻
图说历史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思考孝文帝改革的 作用?
北方少数民族在牛耕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 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 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
1、背景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②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③魏孝文帝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 • • 改革内容:
1, 迁都城
原因:
平城
洛阳是我国古都之一,驰名中外 的历史文化名城,你还记得我们 学过的哪些朝代曾在这里建都?
①客观原因:气候干燥; 平城出产的粮食不足。 ②根本原因:位置偏 北,不利于对中原地 区的统治和学习汉族 先进文化 ③还希望通过迁都来达 到统一全国的目的 影响: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共27张PPT)
1、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禁用鲜卑语; 2、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3、改鲜卑姓为汉姓; 4、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3)改革的历史作用: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孝势文,帝促改进失鲜革了去卑顺民有自族人应族己消说的亡了大,民的历交“族千孝史融特古文色罪发,帝,人展对的所。改的历以”革说趋史使孝鲜文卑帝族是
交往中的冲突 ——淝水之战
苻坚拥有八十多 万兵力,却不能统一 江南,这究竟是为什 么?
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 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的统治,希望 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秦 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军队能够打胜 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 长也是失败的原因。
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 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 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孝文帝:鲜卑族,姓拓跋 名宏,后改汉姓元,故又称元 宏。自幼接受汉学教育,是北 魏第一个系统接受汉文化儒学 教育的皇帝。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 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 ……诗歌铭颂,任兴而作……
——《魏书·高祖纪下》
鲜卑族的文化极其落后,统一北 方后,面对文化先进的中原地区以及 民族交融的趋势,如果你是孝文帝, 你该怎么办?
30岁以下的鲜卑官员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
要罢官降爵。
学汉话
——《资治通鉴》
穿汉服
交流中的融合 ——孝文帝改革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楼
楼
邱穆陵改汉姓穆
步六孤 陆
贺赖
贺
独孤
刘
孝文帝选择中原汉族贵族 女子为妃,并分别为五个皇弟 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 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通汉婚
(3)改革的历史作用: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孝势文,帝促改进失鲜革了去卑顺民有自族人应族己消说的亡了大,民的历交“族千孝史融特古文色罪发,帝,人展对的所。改的历以”革说趋史使孝鲜文卑帝族是
交往中的冲突 ——淝水之战
苻坚拥有八十多 万兵力,却不能统一 江南,这究竟是为什 么?
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 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的统治,希望 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秦 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军队能够打胜 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 长也是失败的原因。
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 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 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孝文帝:鲜卑族,姓拓跋 名宏,后改汉姓元,故又称元 宏。自幼接受汉学教育,是北 魏第一个系统接受汉文化儒学 教育的皇帝。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 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 ……诗歌铭颂,任兴而作……
——《魏书·高祖纪下》
鲜卑族的文化极其落后,统一北 方后,面对文化先进的中原地区以及 民族交融的趋势,如果你是孝文帝, 你该怎么办?
30岁以下的鲜卑官员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
要罢官降爵。
学汉话
——《资治通鉴》
穿汉服
交流中的融合 ——孝文帝改革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楼
楼
邱穆陵改汉姓穆
步六孤 陆
贺赖
贺
独孤
刘
孝文帝选择中原汉族贵族 女子为妃,并分别为五个皇弟 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 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通汉婚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优质课件 (共44张PPT)
材料一
材料三 材料五
材料二
材料四 材料六
二、历史的趋势:改革潮中看交融
材料一
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 违者,免所居官。
——北魏孝文帝诏书 (选自《魏书》)
二、历史的趋势:改革潮中看交融
材料二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二、历史的趋势:改革潮中看交融
材料三
原有姓氏
拓跋 原姓 丘穆陵 贺兰 贺楼 尉迟 现姓 穆 贺 楼 尉 原姓 步六孤 独孤 勿忸于 纥奚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比一比,看谁知道得多
• 2.与白居易齐名的唐代诗人元稹,他的祖先姓 氏为( ) D.尉迟 A.独孤 B.拓跋 C.长孙
鲜卑族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比一比,看谁知道得多
• • • 3.补充完成下列两首唐诗 欲饮琵琶马上催 葡萄美酒夜光杯,___________________ 。 醉卧沙场君莫笑 ,_________________ 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 ________________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历史的教训:兵戈声中看交融
淝水之战:公元383年 前秦(氐族)——东晋(汉族) 民族交融不充分,统一全国失败
二、历史的趋势:改革潮中看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实行汉化 顺应历史趋势,促进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战争
历史的教训;民族交融不充分
现在姓氏
元 现姓 陆 刘 于 嵇
——摘编自杜士铎主编《北魏史》
二、历史的趋势:改革潮中看交融
材料四:北魏孝文帝出行仪仗图
二、历史的趋势:改革潮中看交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共20张PPT)
温故知新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政局如何?
——政权分立、南北对峙 南方相对安定
2、南方相对北方稳定,带来哪些影响?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南方经济开发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北方政局
政权分立、 民族斗争、 民族融合 (主流)
北魏
宋、齐、梁 (鲜卑族拓跋部)
西魏
东魏 梁
北周
北齐
隋 陈
梁、陈
坐具:汉族席地而坐,现在胡床(交椅)流行。
《本兰辞》的歌词中“昨夜见军帖,可 汗大点兵”,可知,木兰不是汉族女子,而 是一位出自落籍中原的鲜卑族家庭的姑娘。 从《本兰辞》歌词:“唧唧复唧唧,木兰 当户织”中可以看出,木兰的家庭已经汉化 很深,她像其他汉族姑娘一样,常常坐在织 机旁织布劳动。 《本兰辞》的最后,借“两兔傍地走,安 能辨我是雄雌” ,来表现鲜卑女子敢与男子 一争高低的豪迈气概。
地方实行 三长制
政治上: 冯太后改革 (仿照汉制) 经济上: 均田制
官员实行 俸禄制
①把都城从平城迁至 洛阳 ②采用 汉族 的官制 汉服 胡族 ③穿 ,禁 孝文帝改革 ④必须使用 汉 语 ⑤鼓励鲜卑贵族与 汉族贵族 联姻 ⑥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 汉族 姓氏
促 进 了 胡 汉 融 合
有人说:孝文帝改革使鲜 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 大家庭,推动了整个民族 的融合和进步。
三、民族大融合
1、特点: (1)生产、生活方式变化; (2)南北互使、南北互市;
(3)北方融合、南方开发 ——“大一统”思想
2、意义: (1)为重新统一创造条件; (2)为大唐盛世奠定基础。
看 图 学 史
服装:“胡人汉服”——宽大飘逸的汉服成为一 种风尚,同时,胡人的窄袖紧身、圆领、开衩也 被汉族吸收。 食品:汉人胡食——蒸馍、烙饼 床榻:原来汉族床较矮,上面铺一层席子。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政局如何?
——政权分立、南北对峙 南方相对安定
2、南方相对北方稳定,带来哪些影响?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南方经济开发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北方政局
政权分立、 民族斗争、 民族融合 (主流)
北魏
宋、齐、梁 (鲜卑族拓跋部)
西魏
东魏 梁
北周
北齐
隋 陈
梁、陈
坐具:汉族席地而坐,现在胡床(交椅)流行。
《本兰辞》的歌词中“昨夜见军帖,可 汗大点兵”,可知,木兰不是汉族女子,而 是一位出自落籍中原的鲜卑族家庭的姑娘。 从《本兰辞》歌词:“唧唧复唧唧,木兰 当户织”中可以看出,木兰的家庭已经汉化 很深,她像其他汉族姑娘一样,常常坐在织 机旁织布劳动。 《本兰辞》的最后,借“两兔傍地走,安 能辨我是雄雌” ,来表现鲜卑女子敢与男子 一争高低的豪迈气概。
地方实行 三长制
政治上: 冯太后改革 (仿照汉制) 经济上: 均田制
官员实行 俸禄制
①把都城从平城迁至 洛阳 ②采用 汉族 的官制 汉服 胡族 ③穿 ,禁 孝文帝改革 ④必须使用 汉 语 ⑤鼓励鲜卑贵族与 汉族贵族 联姻 ⑥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 汉族 姓氏
促 进 了 胡 汉 融 合
有人说:孝文帝改革使鲜 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 大家庭,推动了整个民族 的融合和进步。
三、民族大融合
1、特点: (1)生产、生活方式变化; (2)南北互使、南北互市;
(3)北方融合、南方开发 ——“大一统”思想
2、意义: (1)为重新统一创造条件; (2)为大唐盛世奠定基础。
看 图 学 史
服装:“胡人汉服”——宽大飘逸的汉服成为一 种风尚,同时,胡人的窄袖紧身、圆领、开衩也 被汉族吸收。 食品:汉人胡食——蒸馍、烙饼 床榻:原来汉族床较矮,上面铺一层席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ppt(23张PPT)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 中原却很风行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 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政 治 制 度 的
十六国北朝政 权的统治者,与 汉族士人合作, 沿袭中原地区原 有的统治方式,
交 实行君主专制制
融 度。
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四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起来,并统一了北 方的黄河流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汉文化修养 很高,任用王猛为相,锐意改革,前秦逐渐强大起来。
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 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 与南方 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淝水之战
都城平城,地处偏远,气候干旱,气温偏低,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 区的统治和吸收汉文化制度。洛阳卧居中原,山川纵横、气候宜人、 交通便利。迁都洛阳,一方面加强了同汉族地主之间的联系,有利 于更好地吸收汉族文化,另一方面加强了对整个黄河流域的控制。
北 魏 孝 文 帝 迁 都 洛 阳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论从史出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 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 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 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 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鼓励鲜卑贵族和汉族贵族联姻 联汉姻
促进了洛阳的繁荣
汉化措施
减少了民族隔阂 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 化的认同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 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 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政 治 制 度 的
十六国北朝政 权的统治者,与 汉族士人合作, 沿袭中原地区原 有的统治方式,
交 实行君主专制制
融 度。
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四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起来,并统一了北 方的黄河流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汉文化修养 很高,任用王猛为相,锐意改革,前秦逐渐强大起来。
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 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 与南方 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淝水之战
都城平城,地处偏远,气候干旱,气温偏低,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 区的统治和吸收汉文化制度。洛阳卧居中原,山川纵横、气候宜人、 交通便利。迁都洛阳,一方面加强了同汉族地主之间的联系,有利 于更好地吸收汉族文化,另一方面加强了对整个黄河流域的控制。
北 魏 孝 文 帝 迁 都 洛 阳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论从史出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 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 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 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 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鼓励鲜卑贵族和汉族贵族联姻 联汉姻
促进了洛阳的繁荣
汉化措施
减少了民族隔阂 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 化的认同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 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31张PPT
答: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
1、494年,迁都洛阳
为什么迁都洛阳?
两分钟请看练习册67页《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第二自然段
北魏孝文帝迁都示意图
北魏·元羽墓志
河南洛阳出土,为孝文帝的弟弟元羽的墓志。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曾命元羽在旧都平 城,控制、安抚对迁都不满的鲜卑族人。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问答题)
——《资治通鉴》
1、在朝廷中必须说汉语,禁用鲜卑语。
2、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穿汉服
鲜卑服饰俑
汉族服饰俑
北魏文官俑
3、改鲜卑姓为汉姓
鲜卑姓 拓跋 贺兰 邱穆陵 步六孤 尉迟 独孤
汉姓 元 贺 穆 陆 尉 刘
4、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联汉姻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 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 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改革的背景
谁改革(改革者)
改革的内容(措施)
改革的结果和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
预习教材P87,第二自然段,思考: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改革的背景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
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鲜卑 羌
氐
鲜卑 匈奴
羯
为什么少数民族要内迁?
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比较表
民 族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政治制度 文 化
答:鲜卑族的改革措施有:
1、494年,迁都洛阳; 2、推行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 联汉姻。
2、请你说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特征? 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特征是:政权分立, 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 北方民族大融合
温故知新
第四单元
1、494年,迁都洛阳
为什么迁都洛阳?
两分钟请看练习册67页《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第二自然段
北魏孝文帝迁都示意图
北魏·元羽墓志
河南洛阳出土,为孝文帝的弟弟元羽的墓志。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曾命元羽在旧都平 城,控制、安抚对迁都不满的鲜卑族人。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问答题)
——《资治通鉴》
1、在朝廷中必须说汉语,禁用鲜卑语。
2、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穿汉服
鲜卑服饰俑
汉族服饰俑
北魏文官俑
3、改鲜卑姓为汉姓
鲜卑姓 拓跋 贺兰 邱穆陵 步六孤 尉迟 独孤
汉姓 元 贺 穆 陆 尉 刘
4、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联汉姻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 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 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改革的背景
谁改革(改革者)
改革的内容(措施)
改革的结果和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
预习教材P87,第二自然段,思考: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改革的背景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
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鲜卑 羌
氐
鲜卑 匈奴
羯
为什么少数民族要内迁?
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比较表
民 族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政治制度 文 化
答:鲜卑族的改革措施有:
1、494年,迁都洛阳; 2、推行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 联汉姻。
2、请你说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特征? 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特征是:政权分立, 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 北方民族大融合
温故知新
第四单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36张PPT)
三 国 归 晋
魏 220年-266年西晋灭魏 蜀 221年-263年魏灭蜀
吴 222年- 280年西晋灭吴
两 西晋 266年-280年-316年 晋 十六国 前秦 383年淝水之战 东晋 南 北 朝
317年-420年
北朝 439年-581年
南朝 420年-589年
宋 齐 梁 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 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 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 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 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 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游牧民族 鲜卑 (胡人) 匈奴 羯 羌 氐
中原
穿汉族服装 的鲜卑贵族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与汉人通婚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促进了民族交融, 3、作用: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 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穿汉服
《孝文帝出行图》。画面中所有的人 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反映了孝 北魏供养人服饰 文帝汉化改革以后北魏的衣冠制度。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改汉姓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丘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汉姓 元 长孙 穆 陆 贺 刘
讲授新课
第一学习主题
第1 课
魏 220年-266年西晋灭魏 蜀 221年-263年魏灭蜀
吴 222年- 280年西晋灭吴
两 西晋 266年-280年-316年 晋 十六国 前秦 383年淝水之战 东晋 南 北 朝
317年-420年
北朝 439年-581年
南朝 420年-589年
宋 齐 梁 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 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 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 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 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 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游牧民族 鲜卑 (胡人) 匈奴 羯 羌 氐
中原
穿汉族服装 的鲜卑贵族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与汉人通婚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促进了民族交融, 3、作用: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 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穿汉服
《孝文帝出行图》。画面中所有的人 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反映了孝 北魏供养人服饰 文帝汉化改革以后北魏的衣冠制度。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改汉姓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丘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汉姓 元 长孙 穆 陆 贺 刘
讲授新课
第一学习主题
第1 课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共23张PPT)
东 魏
西 魏
北 齐
北 隋 周 陈
齐
梁
第二单元早 期国家的产 生与社会变 革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 建立和巩 固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四单元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
秦王苻坚统一北方后,决定大举南下,荡平江南,消灭东晋,统一中国——
时间:公元383年 交战双方: 东晋 前秦 地点: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 双方军力对比:前秦—80多万 东晋—8万多 结果: 东晋以少胜多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四单元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 族人民迁到中原。
平城
洛阳
魏主曰:“国家兴自 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 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 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 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 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 光宅中原。” ——《魏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 曹魏、前秦、北魏、北周 统一全国的政权: 西晋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四单元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
北朝
386-581年
东魏 十六国
北齐
577年 581年
北魏
386年建 立 孝文帝 改革
魏 蜀
西 晋
前秦统一 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
西魏
北周
隋
589年
263 266-316
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而须改说单音节的汉 语。下令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规定30岁以上 的鲜卑官吏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鲜卑官吏 要立即改,仍说鲜卑的,一律降爵罢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25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汉化措施
①说汉语 ②穿汉服 ③改汉姓 ④结汉亲
第四单元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
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儿为妃, 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都娶了汉族 地主的女儿为妻。
想一想这种姻亲关系对北魏
学习与 探究
的统治有什么好处呢?
秦汉以来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有哪些?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四单元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
鲜卑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的一支, 它发源于大鲜卑山(黑龙江流域大兴安岭的北段)为黄帝后裔。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公元386年,鲜卑人拓跋珪建 立北魏。
都城平城,地处偏远,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吸收汉文化制度。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汉化措施
①说汉语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四单元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
《魏书‧咸阳王禧传》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 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第四单元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
胡服俑 汉服俑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出行图》
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 革后北魏的衣冠制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汉化措施
①说汉语 ②穿汉服 ③改汉姓
孝文帝下令把鲜 卑族人的姓氏(通常是 复姓),改为单姓。
第四单元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三展厅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共34张PPT)
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放弃鲜卑族的旧俗,毅然
进行改革,对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北方各民族交融、发展 社会经济和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2)启示:一个民族要想进步和发展,就必须与先 进的民族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中华民族要想获得更大
政治上
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
制度 (1)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 (2)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 的通用语言
文化上
(3)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
的喜爱
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 民族心理上 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 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表现
地域上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
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 (1)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
经济上 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 (2)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 生活上 汉族人民学习和接受内迁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 用具等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
能满足需要;平城地理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黄河流域
的控制。洛阳的自然条件优越;洛阳地理位置优越,迁都 洛阳,能使北魏更好地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的 统治。
(2)影响:
①一方面加强了同汉族地主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更
好地学习汉族文化;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北魏对黄河流 域的控制。②北魏孝文帝迁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都城 迁移,而是具有重大文化转型意义的行动。迁都洛阳 在当时遇到重重阻力,可以说,迁都成功是孝文帝同 保守势力斗争的一次胜利。
回北方
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 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22张PPT)
文化方面 民族心理方面
汉语的使用;西北乐器受欢迎。 “胡”“汉”观念逐渐淡薄,隔阂与偏见逐 渐减少。
十六国以来,黄河流域的各民族共同生活、相互杂居, 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趋于一致,民族融合已 成为趋势。
民族交融的影响: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 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 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
时间
公元383年
交战双方 前秦VS东晋 请你回想一下,淝水之战与之前历史上
哪几次战役非常相似?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东晋胜利
影响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对南方:使江南地区免遭摧残,为江南 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 对北方:前秦的统治土崩瓦解,北方地 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关成语 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二、北魏的建立和统一
1.北魏政权的建立者:鲜卑族拓跋部 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复国) 都城: 平城(山西大同)
道武帝拓跋珪
2.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太武帝拓跋焘
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 他四岁继皇位,继位19年时,祖母冯太后去世,开始 掌握政权。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 文化的影响。
孝文帝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 力。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相互 交融的过程,包括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经济生活等互 相影响,趋向一致。
就座方式:
“席地而坐”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 业技艺,成为农业居民。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 (共31张PPT)
1、民族矛盾严重,军心离散 2、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
3、长途跋涉
达标测评:
1、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为第二组添一个
适当的词:①破釜沉舟—巨鹿之战;②草木皆兵 (B )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长平战役
2、谢玄是东晋名将,他因为一场战役,以少胜多,打
败了南下伐晋的前秦王苻坚,从而名垂千古。这场战役
是中原的
政治、经
济、文化
中心。
第二步:推行汉化政策
1)汉化政策的目的?
进一步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2)主要内容:
移风易俗:学说汉语;改穿汉服; 改用汉姓;与汉族通婚
史料研读
高祖曰:“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 而得行礼乎?”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 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 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 深戎。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楼
楼
邱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赖
贺
独孤
刘
改鲜卑姓为汉姓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 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 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 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 给汉族高门。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 族通婚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 探究:魏晋以来民族交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 面的相互影响?民族融合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
大交融
学习目标:
1、知道淝水之战,北魏的建立及统一等史实。 2、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理解民族交融的
3、长途跋涉
达标测评:
1、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为第二组添一个
适当的词:①破釜沉舟—巨鹿之战;②草木皆兵 (B )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长平战役
2、谢玄是东晋名将,他因为一场战役,以少胜多,打
败了南下伐晋的前秦王苻坚,从而名垂千古。这场战役
是中原的
政治、经
济、文化
中心。
第二步:推行汉化政策
1)汉化政策的目的?
进一步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2)主要内容:
移风易俗:学说汉语;改穿汉服; 改用汉姓;与汉族通婚
史料研读
高祖曰:“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 而得行礼乎?”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 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 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 深戎。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楼
楼
邱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赖
贺
独孤
刘
改鲜卑姓为汉姓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 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 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 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 给汉族高门。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 族通婚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 探究:魏晋以来民族交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 面的相互影响?民族融合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
大交融
学习目标:
1、知道淝水之战,北魏的建立及统一等史实。 2、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理解民族交融的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上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23张PPT)
淝水之战 赤壁之战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北魏孝文帝改革(移风易俗)
平城
洛阳
穿汉服
鲜卑族姓 拓跋
汉族姓 元
拔拔 丘穆陵
步六孤 贺兰 独孤 尉迟 达奚 勿忸于
长孙 穆
陆 贺 刘 尉 奚 于
改汉姓
联汉姻
说汉语
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 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族大交融
新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 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19课
北魏的政治和 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习目标
一、能说出淝水之战史实 二、能说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
分析其影响
三、能选出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方式,
并分析其意义以及对多民族国家发展的 启示。
淝水之战基本史实
战争时间
交战双方 交战民族 战争结果
383
前秦vs东晋
氐vs汉
前秦战败,之后前秦瓦解 , 北方再度混乱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马陵之战 官渡之战
桂陵之战
巨鹿之战 长平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连一连
破釜沉舟 草木皆兵 投鞭断流 倒履相迎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生活方式
汉族 匈奴 中华 文明
羯
鲜卑
羌
氐
……
【知识构建】
课堂检测
1.淝水之战是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
役,其交战的双方是 ( ) A A.前秦与东晋 B.前秦与西晋 C. 北齐与东晋 D.北周与西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26张PPT)
交融中的发展 ——北方民族大交融
文化艺术的交融
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
《鲜卑人乐舞图》---鲜卑人 以汉族礼仪形式的歌舞表演
观察图片,结合课本88页第三段文字,说一说魏晋 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在文化艺术方面的表现是怎样的?
交融中的发展 ——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
生产方式 互相学习农业生产经验和畜牧业经验 生活方式 汉族接受北方民族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孝文帝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改革家
交融中的发展 ——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 生产方式的交融 方 少 数 民 族 向 汉 族 学 北方少数民族《狩猎图》 习 农 业 技 艺
北方少数民族《采桑图》
北方少数民族《扬场图》
北方少数民族《耕耙图》
交融中的发展 ——北方民族大交融
生产方式的交融
②
④
改穿汉服 改姓汉姓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改鲜卑姓为汉姓;
与汉联姻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移风易俗
③
交流中的融合 ——孝文帝改革 北魏迁都以后,洛阳再度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
化中心。从四面来的商人汇集在这里,交流着来自不
同地方的物品,他们中很多人说着夹杂鲜卑语的汉语
,穿着和汉族一样的服饰,他们一改往日不尊老,不
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说出淝水之战的时间、 地点、交战双方和结果 。
前秦政权
4世纪后期,氐 族人建立前秦政权。 前秦皇帝符坚重 视人才,励精图治, 基本统一了北方地区 。
仔细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前秦皇帝符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 卫军)3万,共90万大军。 东晋以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 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 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响 为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北魏 平城
迁
都
洛 南齐
洛阳
阳
《悲平城》 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 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平城
1.平城位置偏北,不便控制北方地区,也不 利于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 2.气候干旱,粮食产量有限; 3.保守势力大,不利改革;
洛阳
地理位置优越,农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且 为数朝之都(东周、东汉、曹魏、西晋曾定都于 此),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迁都洛阳还便于举兵南下,实现孝文帝南北统一 的愿望。
——《资治通鉴》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
——穿汉服
北魏供养人服饰
穿汉族服装 的鲜卑贵族
《孝文帝出行图》。画面中所有的人都是峨 冠博带,宽衣大袖,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 以后北魏的衣冠制度。
——改汉姓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丘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汉姓 元
长孙 穆 陆 贺 刘
——联汉姻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南 581年
西魏 北周
北
朝 420-589年 宋 齐 梁 陈
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
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 件;
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
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 (主要原因)
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 较安定。
第四: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317年,司马 睿建立东晋, 定都建康。
▪ 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带来的影响 及历史意义。
▪ 3.解读民族交融的重要性。
三 魏 220-266年 西晋灭魏
国 归 晋
蜀 221-263年 魏灭蜀 吴 222-280年 西晋灭吴
西晋 266-280年-316年 两
十六国 前秦 383年淝水之战 晋 东晋 317-420年
439- 北魏 东魏 北齐 北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
民族大交融课件
2020/9/18
溜一下
前秦东晋淝水战, 苻坚轻敌损百万, 以少胜多东晋安, 北方再度陷战乱。 北魏统一北方后, 孝文帝迁都洛阳, 说汉话和穿汉服, 改汉姓与联汉姻, 促进民族大交融, 经济恢复国力强。
学习目标
▪ 1.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 及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史实。
4、改革的性质和认识
性质: 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一场封建
化的过程。
认识:
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 2、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3、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阶段小结
北 背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魏 景 ②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孝 文
内
①。迁都洛阳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③穿汉服: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④改汉姓:改鲜卑族为汉姓。
⑤联汉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规则联姻。 3.改革的作用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讲授新课
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 孝文 原 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帝 因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 迁都 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 洛阳 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北朝政权更迭表
(534~550年) (550~577年)
北魏 东魏
北齐
(439~534年 西魏
北周
) (535~557年) (557~581年)
534年,高欢建立东魏政权,定都邺(yè 今河南 安阳北)。535年,宇文泰建立西魏政权,定都长安 。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东魏,建立北齐。557年 ,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废西魏,建立北周。北周灭北 齐,统一北方。
龙门石窟位于今河南洛阳市南的龙门山,是中 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从北魏孝文帝迁都 洛阳前后开始动工开凿。
汉化政策 ——学汉语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 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 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 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姓氏后为元宏,他四岁 继皇位,是北魏王朝的 第6个皇帝,继位19年时 ,祖母冯太后去世,开 始真正掌握政权。
孝文帝自幼在冯太 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 化的影响。
画外篇:锦绣未央女 主角唐嫣饰演的就是 冯太后。
2.孝文帝改革措施: ①迁都:494年从平城迁都到洛阳。
②说汉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禁用鲜卑语。
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 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 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讲授新课
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 几次战争相似?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方的统一 民族: 鲜卑族
政权名称:北魏 都城:平城 (山西大同)
统一时间: 439年 影响:结据束的了局十面六。国以来分裂割
了东晋来自北方的威胁,社会相对稳 定,有利于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八公山—淝水之战决战场
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 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 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的统治,希望 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秦 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军队能够打胜 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 长也是失败的原因。
帝 容 ②汉化
改
措施 通汉婚用汉制 学汉礼
革 影响:促进了北方大融合,有利于北
方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
的封建化进程。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谈谈对“民族交融”的理解?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 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 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 相影响,趋向一致。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 象。
内蒙古呼伦贝尔鲜 卑族发祥地
—嘎仙洞遗址
嘎仙洞刻石拓片
现存铭刻的文字共201字, 与史籍记载的祝文基本相 符,证实为北魏王朝承认
的拓跋鲜卑发祥地。
北魏统一北 方,黄河流域各 族人民长期生活 在一起,日常的 接触和频繁的交 往,在生产技术 和生活习俗方面 相互影响,民族 融合已成为趋势 。
原名拓拔宏,改
4世纪后期氐族 人建立政权。前 秦王苻坚任用汉 人王猛为丞相 ,382年统一了黄 河流域。
一、淝水之战
时间: 公元383年 交战双方: 前秦和东晋
兵力对比:80万对8万 有关成语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 或典故: 、风声鹤唳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影响:淝方水再度之陷战入以分后裂前和秦混很战快土的崩状瓦态解;,解北除
北魏 平城
迁
都
洛 南齐
洛阳
阳
《悲平城》 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 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平城
1.平城位置偏北,不便控制北方地区,也不 利于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 2.气候干旱,粮食产量有限; 3.保守势力大,不利改革;
洛阳
地理位置优越,农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且 为数朝之都(东周、东汉、曹魏、西晋曾定都于 此),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迁都洛阳还便于举兵南下,实现孝文帝南北统一 的愿望。
——《资治通鉴》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
——穿汉服
北魏供养人服饰
穿汉族服装 的鲜卑贵族
《孝文帝出行图》。画面中所有的人都是峨 冠博带,宽衣大袖,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 以后北魏的衣冠制度。
——改汉姓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丘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汉姓 元
长孙 穆 陆 贺 刘
——联汉姻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南 581年
西魏 北周
北
朝 420-589年 宋 齐 梁 陈
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
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 件;
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
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 (主要原因)
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 较安定。
第四: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317年,司马 睿建立东晋, 定都建康。
▪ 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带来的影响 及历史意义。
▪ 3.解读民族交融的重要性。
三 魏 220-266年 西晋灭魏
国 归 晋
蜀 221-263年 魏灭蜀 吴 222-280年 西晋灭吴
西晋 266-280年-316年 两
十六国 前秦 383年淝水之战 晋 东晋 317-420年
439- 北魏 东魏 北齐 北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
民族大交融课件
2020/9/18
溜一下
前秦东晋淝水战, 苻坚轻敌损百万, 以少胜多东晋安, 北方再度陷战乱。 北魏统一北方后, 孝文帝迁都洛阳, 说汉话和穿汉服, 改汉姓与联汉姻, 促进民族大交融, 经济恢复国力强。
学习目标
▪ 1.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 及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史实。
4、改革的性质和认识
性质: 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一场封建
化的过程。
认识:
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 2、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3、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阶段小结
北 背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魏 景 ②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孝 文
内
①。迁都洛阳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③穿汉服: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④改汉姓:改鲜卑族为汉姓。
⑤联汉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规则联姻。 3.改革的作用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讲授新课
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 孝文 原 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帝 因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 迁都 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 洛阳 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北朝政权更迭表
(534~550年) (550~577年)
北魏 东魏
北齐
(439~534年 西魏
北周
) (535~557年) (557~581年)
534年,高欢建立东魏政权,定都邺(yè 今河南 安阳北)。535年,宇文泰建立西魏政权,定都长安 。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东魏,建立北齐。557年 ,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废西魏,建立北周。北周灭北 齐,统一北方。
龙门石窟位于今河南洛阳市南的龙门山,是中 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从北魏孝文帝迁都 洛阳前后开始动工开凿。
汉化政策 ——学汉语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 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 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 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姓氏后为元宏,他四岁 继皇位,是北魏王朝的 第6个皇帝,继位19年时 ,祖母冯太后去世,开 始真正掌握政权。
孝文帝自幼在冯太 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 化的影响。
画外篇:锦绣未央女 主角唐嫣饰演的就是 冯太后。
2.孝文帝改革措施: ①迁都:494年从平城迁都到洛阳。
②说汉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禁用鲜卑语。
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 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 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讲授新课
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 几次战争相似?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方的统一 民族: 鲜卑族
政权名称:北魏 都城:平城 (山西大同)
统一时间: 439年 影响:结据束的了局十面六。国以来分裂割
了东晋来自北方的威胁,社会相对稳 定,有利于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八公山—淝水之战决战场
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 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 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的统治,希望 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秦 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军队能够打胜 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 长也是失败的原因。
帝 容 ②汉化
改
措施 通汉婚用汉制 学汉礼
革 影响:促进了北方大融合,有利于北
方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
的封建化进程。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谈谈对“民族交融”的理解?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 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 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 相影响,趋向一致。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 象。
内蒙古呼伦贝尔鲜 卑族发祥地
—嘎仙洞遗址
嘎仙洞刻石拓片
现存铭刻的文字共201字, 与史籍记载的祝文基本相 符,证实为北魏王朝承认
的拓跋鲜卑发祥地。
北魏统一北 方,黄河流域各 族人民长期生活 在一起,日常的 接触和频繁的交 往,在生产技术 和生活习俗方面 相互影响,民族 融合已成为趋势 。
原名拓拔宏,改
4世纪后期氐族 人建立政权。前 秦王苻坚任用汉 人王猛为丞相 ,382年统一了黄 河流域。
一、淝水之战
时间: 公元383年 交战双方: 前秦和东晋
兵力对比:80万对8万 有关成语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 或典故: 、风声鹤唳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影响:淝方水再度之陷战入以分后裂前和秦混很战快土的崩状瓦态解;,解北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