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的经商理论
范蠡经商之道
范蠡经商之道范蠡(约公元前557年-前478年),字文则,楚国南阳(今属河南省)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经济家、战略家。
他曾经担任过楚国的上卿,为楚国的军事、外交、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南阳之贤”。
范蠡对经商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他的经商之道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范蠡经商之道的核心思想是“德商”。
他认为,一个成功的商人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道德修养。
他强调诚信、正直、宽容、慷慨和善良等美德是经商成功的基石。
范蠡在经商中注重与人的交往,他尊重他人的权益,讲究互利互惠的原则,与合作伙伴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这种“德商”思想不仅使范蠡在经商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塑造了他的崇高形象,使他在历史上被后世人们推崇和尊敬。
范蠡在经商中有着独到的战略眼光和思维方式。
他认为,经商与军事有着相似之处,都需要战略的思考和合理的布局。
他注重市场的选择和定位,善于抓住商机,开拓新的市场。
他深刻理解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市场风险,善于利用信息来进行决策。
范蠡在经商中注重研究竞争对手的行为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通过战略合作和竞争来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
范蠡还注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长远利益。
他认为,经商不仅仅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手段,更是为了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他在经商中注重公平交易和合法合规,反对剥削和操纵市场。
他主张通过创新和科技发展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范蠡的经商之道强调了经济和道德之间的互动关系,使经商成为实现社会福祉的重要手段。
范蠡的经商之道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瑰宝,对于当代经商者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如今激烈竞争的商业环境中,我们可以借鉴范蠡的思想和方法,培养高尚的品德,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注重与人的交往和合作,做到“德商”。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战略思维和市场分析,善于抓住商机,开拓新的市场,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
同时,我们应该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注社会责任,推动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商圣范蠡的7条经商之道,白手起家却富甲一方,秘密尽在其中
商圣范蠡的7条经商之道,⽩⼿起家却富甲⼀⽅,秘密尽在其中范蠡,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
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
曾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宋国陶丘,⾃号陶朱公。
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被后⼈尊称为“商圣”,虽出⾝贫贱,但是博学多才,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暗、⾮贵族不得⼊仕⽽⼀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
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
范蠡三次⽩⼿起家都能富甲⼀⽅,凭借的正是他坚守的7条经商之道。
范蠡的经商之道,基本涵盖了做⽣意的本质,其中蕴含了诸多经济学原理。
⼀、把握⾏情,⼈取我予尽可能满⾜⼈们⽣活中的需求,但是这种需求是复杂的,会随着时令、季节、社会⾏情等的影响,因此需要有很好的市场嗅觉,捕捉到商机,这样才能⽴于不败之地。
范蠡关于把握时机的全⾯论述很有现代价值。
他的待乏原则实际上是要求经营者站在时机的⾯前,超时以待,就像以⽹张鱼须迎之⽅能获猎。
⼆、让货等⼈,待乏贸易范蠡运⽤农业丰歉循环论,来调节⾃⼰⼿头的物资,具体讲就是,要充分准备反季节的商品,⽐如:夏天准备⽑⽪⼤⾐,冬天准备凉快的⾐服,天⽓旱了就准备船,⾬⽔多了就准备车。
核⼼原则是:让货等⼈,不能让⼈等货。
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占据制⾼点,占据优势。
三、诚信经商,不求暴利据《史记》记载,范蠡“侯时转物,逐⼗⼀之利”,这⼤意就是在贯彻中国传统思想中经商求“诚信”,求义的原则,⽽且薄利多销,不求暴利,⽇积⽉累,必成⼤富。
当今很多商⼈都秉承这⼀理念,李嘉诚就是个很好的例⼦,在他的办公室⾥挂着诚信两个⼤字。
范蠡主张逐⼗⼀之利,薄利多销,不求暴利,这种⾮常⼈性化的主张,符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经商求诚信、求义的原则。
四、因地制宜,多种经营范蠡商业帝国中的每⼀个产业,都精⼼挑选合适的地点,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谋求最好的经济效益。
他离开越国后,来到齐,齐这个地⽅⼟地肥沃,于是范蠡主要发展农业;到了陶这个地⽅后,他看当地⽓候适合养殖动物,因此他教会当地村民,饲养多种牲畜,并且还提倡养鱼。
范蠡的理念
范蠡的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把握商机:范蠡认为经商需要善于发现商机,并能够
准确判断市场趋势。
他主张通过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心理,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和产品定位,从而获得商业成功。
2. 科学选址:范蠡认为店铺的位置对于商业成功至关重要。
他主张选择人流量大、交通便利、消费水平高的地方开
设店铺,同时要注意周边环境、竞争对手等因素,以实现商
业利益最大化。
3. 诚信经营:范蠡认为诚信是商业经营之本,商家应该
以诚信为本,遵守商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树立良好的商业形
象和口碑。
4. 精细管理:范蠡认为商业成功需要精细的管理和规划。
他主张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库存管理、人员管理等制度,
提高商业效率和竞争力。
5. 社会责任:范蠡认为商人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主张关注民生、参与公益事业、推动经
济发展等,以实现商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共赢。
总之,范蠡的理念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选址、诚信
经营、精细管理、承担社会责任等综合因素来实现商业成功。
这些理念具有普适性,对于现代商业经营和管理仍然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范蠡提出六个经商思想
一是预测行情,窥其先机。
春秋末期,自由经营的私商兴起,他们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在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下,要获利赚钱,就必须重视市场行情的变化,揣度商品供求和价格的变化,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
范蠡是那时善于预测行情、敏于掌握时机、在经营上取得极大成功的代表。
二是贵贱复反,贱买贵卖。
范蠡认为,货物的时贱时贵是会有一定规律的,五谷贱贵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物极必反,物之多少,价之贵贱,会向其反面转化。
他运用计然“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的观点经商,看到市场上某种货物上涨,就会刺激人们生产出更多的这种货物,生产这种货物过多了,卖不出去,价格就会跌落下来,反之亦然。
货物价格的贵贱与货物的“有余”和“不足”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因此,他认为具体从事经商的人应该在某种货物价格昂贵时,就要像对待粪土那样,赶快卖出去,从贱买贵卖的经营中获利。
三是完物上种,质高货真。
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的。
商品的质量是指商品效用的好坏,即使用价值的高低。
效用好,使用价值高的,质量就佳,反之就是劣。
商品的质量关系到生产者、商人本身的信誉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当时当私营个体手工业者大量兴起以后,范蠡就引用计然之策,提出“务完物”的口号,要求质高货真,他强调贮藏货物要完好,并提出“腐败而食之货勿留”,以免浪费或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四是薄利多销,不敢居贵。
“薄利”是手段,“多销”是目的,以“薄利”促“多销”是商人的目的。
范蠡主张“不敢居贵”,仅“逐什一之利”。
他与投机奸商不同之处是出不抬价,进不压价,不在扩大商品的加价率上费心机,而是当买即买,当卖即卖。
他提出的“无息币”、“财币欲其行如流水”,就是力求加速商品的周转次数,使得同量的资本在一定时间内能做更多的生意,从而在扩大购销中去增加利润的总额。
范蠡是不敢居贵、薄利多销型的古代经商者之典范。
五是旱则资舟,水则资车。
范蠡经商之术广泛地利用了计然“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之策,大获其利。
范蠡的经商理论
范蠡的经商理论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三户(今河南南阳)人。
他是春秋末战国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实业家,其前半生与越王勾践深谋二十余年,完成灭吴大业;后半生到齐国从事物质生产和商贸活动,成为富翁。
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从楚到越,由越到齐,大起大落。
由布衣客到上将军,由流亡者到大富豪,以“勇而善谋”、“能屈能伸”著称于世。
最传奇的是他处于政治生涯的顶峰却功成身退、弃官出走,止于陶地,自号陶朱公,“三致千金,遂至百万”,是商界公认的鼻祖。
直到近代社会,在从事商业贸易活动的人们中依然流传着“经营不让陶朱富,货殖何妨子贡贤”的说法。
范蠡在经商过程中总结出一套经济理论。
他的经商思想主要见于《史记·货殖列传》。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多元相济,综合经营。
范蠡从事过多种经营,有农业、畜牧业、商业、水产业等。
史载范蠡辞官后,首先到齐国“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同时,又兼煮盐为业,做到农盐结合。
后来又到陶地,“父子耕畜,废居(卖出买进),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把农业、畜牧业、商业结合起来。
相传他还善于养鱼,曾撰写过一部《养鱼经》。
据《养鱼经》记载,范蠡曾指导齐国国君在宛治池养鱼,一年得钱二十余万,经济效益显著。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梁有陶朱公《养鱼经》一卷”文;而1997年3月28日《南阳日报》以《南阳发现范蠡<养鱼经>全卷》为题报导了南阳市图书馆在古籍整理中发现了已佚失的《养鱼经》全卷,这对加深我们对范蠡商业思想的研究大为有益。
可见,范蠡经营范围之广,而且他从不因利小而不为,只要有十分之一的利润就经营。
二、根据情况,合理选址。
对于经营地点的选择,范蠡也有独到的眼光。
史载范蠡当年之所以定居于陶,以陶作为从事商业的理想地方,是因为陶乃“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之地。
春秋战国时,陶地之东为“多文采布帛鱼盐”之利的齐国,北为“鱼盐枣栗之饶”的燕赵,其南为“颇有桑麻之业”的鲁国。
范蠡的经营之道
范蠡的经营之道
•
•范蠡之所认能成为商贾巨富,我们分析他的经商之道的精髓: 秘诀一
看准时机候时转物
候时转物的意思是范蠡搞经营不仅看地域、经营的品种,还需要看经营的时机。
秘诀二
不追求暴利逐什一之利
范蠡是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
这是真正体现中国善良的商人,有知识的商人的一种良心。
范蠡所追求的不是暴力,而是“什一之利”。
薄利多销,细水流长,日积月累,则必成大富。
这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符合中国传统儒家“义”的原理。
秘诀三
诚信经商用人得当
范蠡始终信奉:自己的货物,贮存时一定不要易腐坏之物。
自己的东西,不可抬高物价,不可欺诈。
另外,搞经营也需要用人得当,用人不疑,让手下的经营者放心大胆去做事。
秘诀四
富而好施
范蠡经商不仅是商业的头脑了得,其精神道德更是值得尊敬和学习。
《史记》记载“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
范蠡在这十九年中曾三次发财致富,之后又三次都将钱财分给大众,分给乡亲。
所以,人们称其“ 富好行其德者也”。
他的一生是不断赚钱又不断施舍的一生,年老后放手给子孙们经营。
史书中记载其子孙也继承了范蠡的经营之道,最后他的家产达到巨万,也就等范蠡是一位多面手,他视野开阔,眼光长远,是我们中国商人的始祖,是一代商圣,他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秘诀值得我们去研究和继承。
商圣范蠡经商十二则
商圣范蠡经商十二则
商圣范蠡经商十二则:
1、专注:坚持专心致志,不失时机,有效实施。
2、诚信:要真诚待人,遵守诺言,诚实守信。
3、坦率:要讲真话,把话说明白,不违背良心。
4、宽容:要容忍他人,包容他人,尊重他人。
5、勤奋:要勤奋工作,不怕劳累,及时抓住机会。
6、节俭:要节约用度,合理利用资源,合理使用财力。
7、公正:要办事公平,不论贫富,公正对待所有的客户。
8、谨慎:要谨慎行事,不乱花钱,不乱贪杯。
9、温和:要温柔待人,温柔对待客户,和气相待。
10、敏捷:要能够迅速反应,及时采取措施,把握时机。
11、精益求精:要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12、规范:要以规矩为准,遵守规章制度,把每一件事做得有条理有序。
商圣范蠡的经商理念
商圣范蠡的经商理念在浩瀚的历史星空中,范蠡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进,他能辅佐勾践兴越灭吴;退,他能下海经商富甲一方。
课本上,有关他辅佐勾践的事写得很多;民间流传的,他与西施的爱情故事人尽皆知。
今天,我们来聊聊他的经商之道。
范蠡对宏观经济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农末俱利”和“平粜齐物”的经济主张。
《史记·货殖列传》中载:“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
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
”范蠡认为,谷价太低会损害农民的利益,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就不愿努力生产,从而影响农产品的供应;而谷价太高,又会损害工商业者的利益,工商业者利益受到损害,就会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困难。
怎样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使双方共同受益?范蠡提出了“平粜”的物价控制办法——粮食每斗价格最高不超过八十钱,最低不少于三十钱,以保证农民和商人都能得利,关卡税收和市场供应都不缺乏。
这种由国家调控粮食价格的政策,既可以促进农业发展,又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方能富民强国。
范蠡辞官后来到齐国。
齐国从姜太公开始便以工商立国,物资充裕,商业氛围浓厚,多“鱼盐之利”。
嗅到商机的范蠡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资源,在种地之余兼营起捕鱼和制盐业务,逐渐有了财富积累。
相传,范蠡曾在齐都临淄(今淄博市临淄区)贩卖马匹。
齐地“物流”发达,有不少北方来的良马,而南方的吴越地区迫切需要备战的马匹。
如果能成功转运,不仅可以卖个好价钱,而且能够帮助吴越增强军力、巩固国防,算是双赢之举。
但当时战事不断,沿途盗贼猖獗,如何将马匹运送到遥远的吴越之地呢?经过多方调查,范蠡得知齐国有一巨商姜子盾,常运货至吴越,沿途畅通无阻。
于是范蠡便张贴告示,说自己刚成立马队,可免费帮人运货至吴越。
姜子盾听说后,主动找上门来,请求帮运布匹。
就这样,范蠡的马匹和姜子盾的货物相伴而行,安然到达目的地。
卸下布匹,就地卖掉马匹,范蠡稳稳赚了一笔。
他用这种方式诠释了什么叫助人助己、什么叫合作双赢。
范蠡做生意非常重视信誉,他认为诚信是商业活动的根本,在经营过程中始终坚持不做欺诈之事,不取不义之财。
范蠡的经商之道及其对现代商界的启示
范蠡的经商之道及其对现代商界的启示范蠡作为中国甚或世界的第一代儒商,其经商之道为后人所推崇。
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非但中国,而且世界都开始关注范蠡,不但关注他的为人、为官,而且关注他的为商。
那么,范蠡的成功给现代商界究竟留下哪些启示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范蠡成功的客观背景和主观条件(一)春秋列国不抑商是范蠡经商的前提条件。
春秋时期,列国军事割据,关卡重重,且各国的经济政策不一,这种情况应该说是不利于商品贸易的。
但各国内部在经济政策方面又都奉行农商并举,这对列国商业发展又是一个有利的因素。
宋国《左传》文公十一年记载:“宋公于是以门赏班,使食其征,谓之门。
”意即班因败狄于长丘,宋襄君就把关税像土地一样赠赐给功臣,由此可知农业和商业在宋国是被看得同等重要的。
晋国赵鞅在军功赏田的誓词中有:“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
”在这里,农、工、商是相提并论的,说明晋国也不抑制商业的发展。
春秋列国对商业的看重,是商业人才产生的土壤。
范蠡作为很有商人潜质的一代朝臣,在功成名就后激流勇退转而到商场上施展才华也势所必然。
(二)商业和城市互相促进为范蠡从事商业活动提供了现实的空间。
春秋前期,城市沿袭西周“前朝后市”的设置,日中为市,市罢而散。
此时,贵族和士家内的手工业起着补充城市商品交换的作用。
但春秋中期以后,城市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春秋后期,手工业逐渐从家内脱离出来。
鲁国大夫公父文伯的母亲敬姜欲亲以纺织,文伯日:“以歇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也——其以为歇不能事主乎?”说明当时家内的手工业已开始向市场延伸。
消费者所需的物品,可以在市场上买到。
随着城市消费人口的逐渐增加.刺激着城市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扩大,使得从前以政治军事为中心的城市,逐渐有了商业性质的成分。
商业与城市相辅相成的发展,为范蠡从事商业活动提供了现实的空间,使他的致富成为可能。
(三)范蠡自身所具有的儒商素质是其经商成功的决定性条件。
通过“计然之术”,浅谈范蠡的经商之道
通过“计然之术”,浅谈范蠡的经商之道世人了解范蠡,往往只知道他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协助越王勾践成就了一番霸业。
可在笔者看来,他在商业上的成就远胜于其政治成就。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他能凭借着自身累积的从商经验和锐利独到的行商眼界,三次经商皆成巨富,这是古今少有的。
春秋末期,社会经济发展仍处于萌芽阶段,商品社会的模式只算是初步形成。
那时的列国各自为政,各国自己铸造货币却在相互流通。
也就是说,那个时期的经商环境是十分恶劣的。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范蠡究竟是凭借着什么,在如此混乱的经商环境下做到“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的。
事实上,范蠡经商所运用的规则叫做“计然之术”。
在重农抑商的社会大环境下,“计然之术”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和贸易体系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也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地利与“计然之术”相结合范蠡弃政之后,虽四处漂泊,但经商之心始终没有改变过。
那么,此时的范蠡若想要继续经商,就必须要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作为自己再一次创业的起点。
众所周知,范蠡最终选择了陶丘。
我们来看看它的位置:位处宋国,与齐鲁秦郑晋燕楚越等国接壤,是名副其实的“天下之中”。
也就是说,这里四通八达,诸侯间、国与国的贸易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我们可以揣测一下,范蠡当时肯定在想,经商所需要的不仅是交通的便利优势,还要更快捷的获取各类商业信息,从而第一时间掌握行情变化,与此同时,更要吸引各国优秀的商业人才,能够为己所用。
所以说,范蠡的经商之路之所以能够成功,将地利优势与“计然之术”相结合,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遵循客观的自然规律范蠡指出,世间万物皆有运行的法则和规律。
要知道,当时的社会是重农抑商的,而贸易中的商品大多都是农产品。
农业活动受自然界的影响较大。
商品的价格波动也就必然会受到自然界变化的影响。
想要经商,必然要“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范蠡尽量预测和掌握自然规律,如:每六年会有丰收,每六年会有大旱,而每十二年会有一次大的饥荒。
范蠡的经商十八法
范蠡的经商十八法1. 寻找合适的商机范蠡擅长寻找商机,他会细心观察市场,了解人们的需求,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机会。
他认识到在当时繁荣的吴国,水运是一个潜力巨大的领域,于是决定投资和发展水运业务。
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范蠡知道人际关系对于经商至关重要。
他主动与当地政府官员、商人建立联系,并通过赠送礼物、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加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3. 善于利用资源范蠡善于利用吴国丰富的水资源,发展水运业务。
他修建了一条连接吴国内陆和海洋的运河,使得货物能够方便地运输到各个地方。
4. 精打细算范蠡在经营过程中非常注重成本控制和效益分析。
他善于精打细算,合理安排资源,并且经常进行盈亏分析以确保利润最大化。
5. 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范蠡知道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吸引顾客的关键。
他注重产品的质量,确保货物安全到达,并提供周到的售后服务,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和口碑。
6. 建立品牌形象范蠡重视自己在商界的形象,他注重个人修养,言行举止得体,以此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他经常参加商业会议、社交活动,并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提升自己在商界和社会上的声誉。
7. 掌握市场信息范蠡善于掌握市场信息,了解竞争对手和顾客需求的变化。
他通过与其他商人交流、定期进行市场调研等方式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并根据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8. 善于谈判范蠡具备良好的谈判技巧,他懂得平衡自身利益和对方利益,在谈判中灵活应对,并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
9. 建立信用体系范蠡非常重视信用,在经商过程中始终遵守诺言,信守承诺,并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他的信用良好,使得他在商界拥有广泛的人脉和口碑。
10. 风险控制范蠡深知经商存在风险,他会在投资前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如果遇到突发情况,他也会及时应对,减少损失。
11. 创新思维范蠡具备创新思维,在经商过程中不断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创意。
他引入了船舶租赁、物流配送等创新概念,提升了水运业务的竞争力。
对范蠡商业思想的总结
对范蠡商业思想的总结
范蠡是战国时期的一个智者和商人,他的商业思想对于中国商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范蠡的商业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经商方式、人才选拔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综合起来可以总结如下。
首先,范蠡非常注重经商方式。
他认为经商应该以诚信为基础,建立长期稳定的商业关系,从而推动商业的繁荣。
他主张诚信守约,不欺骗他人,坚守商业道德,以此来保持商业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范蠡的这种经商方式,影响了之后中国商人的经商理念,也延续至今。
其次,范蠡注重人才选拔。
他认为人才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只有选用恰当的人才,才能使企业走向繁荣。
范蠡在选拔人才时,注重培养他们的商业才能和领导能力,鼓励他们创新和开拓,切实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这种人才选拔的理念对于中国商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商业家们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此外,范蠡还注重经济发展。
他认为经济发展是国家繁荣的基础,也是民众富裕的关键。
因此,他努力推动经济的发展,通过贸易和合作来增加国家的财富和民众的福祉。
范蠡以商业手段,带动了当时的经济繁荣,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他的经济发展思想为后来的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对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范蠡的商业思想强调诚信经营、人才选拔和经济发
展。
他通过注重经商方式、重视人才培养以及推动经济发展,为中国商业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范蠡的商业思想对于中国商业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后来的商业家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范蠡的经商思想
范蠡的经商思想范蠡(生卒不详),字少伯,楚国宛三户(今南阳)人。
春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
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
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
他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成为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中的风流人物,一代名臣。
他在哲学、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重大领域均有建树。
一、“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范蠡经济思想的主导内容是经济治国。
这不仅对战乱频繁的春秋时期来说是先进的、有远见的,而且对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经济是基础,只有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人民富足了,安居乐业了,国力强盛了,才能与列国抗衡,立于不败之地。
范蠡懂得这个道理,他在越王勾践战败处境十分艰难之时,向勾践献出了经济治国之策。
他说:“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
”这三句话译成今意是:知道要打仗,所以要从各方面做好战争的准备;知道货物何时需用,才算懂得货物的价值。
也只有把时和用这二者的关系搞清了,那么各种货物的供需情况和行情才能看得清楚。
在这里可以看出:范蠡向勾践进言的大前提是“知斗则修备”,是为了富国,为了国家强盛,为了战胜敌国。
所以他主张发展经济,开展货物贸易,加强对商品经济的指导和管理,其目的是“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二、“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范蠡经济思想的突出特点,就是强调要懂得经济的发展规律,并要预谋在先。
他针对当时以农业经济为本的实际情况,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注意观察天时气象,并用“五行”之说总结出了农业生产丰歉的一般规律,就是“岁在金时,能够丰收;岁在水时,就有水灾之害,可能歉收;岁在木时,就可能出现饥馑;岁在火时,则要出现旱灾”,“每六年一丰收,六年一旱灾,十二年要有一次大的饥荒”。
根据这一规律,他辩证地指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
”其意思是:在旱灾时,要准备舟船待涝;在水灾时,要准备车辆待旱,这是事物发展规律的要求。
范蠡经商七则,做生意必读,领悟了的人都发财了!
范蠡经商七则,做生意必读,领悟了的人都发财了!范蠡经商七则1、德为立身图强之本在现代社会中,像范蠡那样笃信诺言,处顺境不骄,于逆境不疑的为人品格已经弥足珍贵。
甚至按照现在的一些价值观来看范蠡的表现只是一种愚忠,其实不然,范蠡的这种品德不仅换来了伙伴的信任,也换来了对手的崇敬,具有这样人格魅力的人,在有聪颖的智慧,怎么可能不成大事呢?我们今天的企业中,不乏因为个人德行的缺失而制约了企业发展的领导者。
2、大道自然,顺势而为范蠡不管经营贸易、还是经营农业、养殖等,都可以赚大钱,陶朱公总结出了很多经营方略,其精髓特点为:顺应自然环境与趋势,预测事物发展规律,而后,借其力,驱其势。
3、晓利害,知进退我们今天的企业领导者不缺乏逆境中奋起的精神,但是往往冲过艰难险阻,却倒在了胜利与荣誉面前。
尤其一个企业发展到了一个相对的规模后,领导者头脑是否冷静,目光是否敏锐就变得十分重要,更重要的是在荣耀与利益面前是否能说服自己,晓厉害,知进退,有所为之后冷静的分析,应该何所不为,“不为'往往是成就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因素。
4、贵贱复反,贱买贵卖范蠡认为,货物的时贱时贵是会有一定规律的,五谷贱贵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物极必反,物之多少,价之贵贱,会向其反面转化。
他运用计然“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的观点经商,看到市场上某种货物上涨,就会刺激人们生产出更多的这种货物,生产这种货物过多了,卖不出去,价格就会跌落下来,反之亦然。
5、加速周转,行如流水范蠡主张在增加储备的同时,应力求加速周转,要求“无息币”。
他信奉计然“财币欲其行如流水”的观点,认为商品、货币在市场经营中应该像流水似的畅顺,快速周转。
所以,他主张“不敢居贵”,薄利多销、快销,加速商品、货币在流通领域的周转。
6、舍得花钱,而非守财奴曾经位居高官的范蠡懂得不同事情的轻重缓急,不像一般商人挣了辛苦钱便舍不得花。
范蠡最后一次散尽家财传说是为了救儿子的命。
传说他的次子因杀人而囚于楚国,范蠡便散尽家财,派其他儿子去楚国斡旋。
范蠡的经商之道
范蠡和计然提出一套“积著之理”,就是贮存货物的原则。他说:“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重视货物质量,资金要流通,不图侥幸获利。
六、埋头苦干,劳动致富。
范蠡充分利用齐地的资源和环境,带领全家人艰苦奋斗。他从越国的上将军一变而为普通的劳动者,在官为本的时代,多少人仰慕高官厚禄,而范蠡坦然改变身份,埋头苦干,劳动致富,对传统观念做出了大胆的挑战,仅此一点对后人的启迪是极其深刻的。
范蠡的经商之道
范蠡是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的人物,他协助勾践彻底击败吴王夫差而雪耻复国,继而助勾践北向称霸中原。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务农经商,创造了人生的辉煌,为历史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把握行情,“人取我予” 。
范蠡商业经营的最主要目标是“人取我予”,即满足人们生活与生产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仅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且与时令、季节的关系也很密切。他能把握时机,能提供市场最需要的东蠡经商思想中最可贵的是“富好行其德”。《史记》记载,范蠡在齐致富后,就曾“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后来经商,“十九年中,三致千金。”但是他把钱又分给贫穷人和远房兄弟,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范蠡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慈善家。范蠡富有,凭借的是自己的勤奋和智慧,不搞官商勾结,没有假冒伪劣,他又如此慷慨地回报社会,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慈善家。
范蠡经商,不仅善于抓住时机,并且不追求暴利。《史记》记载,范蠡“侯时转物,逐十一之利。”这是非常人性化的主张,符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经商求“诚信”、求“义”的原则。而且薄利多销,不求暴利,细水长流,日积月累,必成大富。这是范蠡成功的秘诀之一。
四、 因地制宜,多种经营。
范蠡搞经济不是盲目出击,而是精心选择地点,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优势,以求最好的经济效益。他离开越国后,来到齐,具有良好的从事生产的条件,为范蠡致富奠定了基础。在齐地,他从事农业和海上经营,到陶后,除了经营农产品还倡导多种经营。他曾向鲁国穷士猗顿传授致富经验:子欲速富,应当饲养五种牲畜。他还提倡养鱼,《齐民要术》记载的《养鱼经》传说就是范蠡所作。
范蠡提出六个经商思想:
范蠡提出六个经商思想:一是预测行情,窥其先机。
春秋末期,自由经营的私商兴起,他们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在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下,要获利赚钱,就必须重视市场行情的变化,揣度商品供求和价格的变化,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
范蠡是那时善于预测行情、敏于掌握时机、在经营上取得极大成功的代表。
二是贵贱复反,贱买贵卖。
范蠡认为,货物的时贱时贵是会有一定规律的,五谷贱贵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物极必反,物之多少,价之贵贱,会向其反面转化。
他运用计然“”的观点经商,看到市场上某种货物上涨,就会刺激人们生产出更多的这种货物,生产这种货物过多了,卖不出去,价格就会跌落下来,反之亦然。
货物价格的贵贱与货物的“”和“”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因此,他认为具体从事经商的人应该在某种货物价格昂贵时,就要像对待粪土那样,赶快卖出去,从贱买贵卖的经营中获利。
三是完物上种,质高货真。
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的。
商品的质量是指商品效用的好坏,即使用价值的高低。
效用好,使用价值高的,质量就佳,反之就是劣。
商品的质量关系到生产者、商人本身的信誉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当时当私营个体手工业者大量兴起以后,范蠡就引用计然之策,提出“”的口号,要求质高货真,他强调贮藏货物要完好,并提出“”,以免浪费或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四是薄利多销,不敢居贵。
“”是手段,“”是目的,以“”促“”是商人的目的。
范蠡主张“”,仅“”。
他与投机奸商不同之处是出不抬价,进不压价,不在扩大商品的加价率上费心机,而是当买即买,当卖即卖。
他提出的“”、“”,就是力求加速商品的周转次数,使得同量的资本在一定时间内能做更多的生意,从而在扩大购销中去增加利润的总额。
范蠡是不敢居贵、薄利多销型的古代经商者之典范。
五是旱则资舟,水则资车。
范蠡经商之术广泛地利用了计然“”之策,大获其利。
天旱预先进船只,天涝预先进车辆。
大水年预做车子的生意,因为这时用船,车子没人买,价贱,水灾过后,车子将成为市场上特别需要的抢手货而涨价,可以赚钱。
范蠡经商法则
范蠡经商法则范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商人和政治家,他以其出色的经商能力和商业智慧而闻名于世。
范蠡经商法则是他在经商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原则,这些原则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范蠡经商法则的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诚信为本范蠡经商法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诚信为本。
范蠡认为,经商之道在于信用,只有建立起良好的信誉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才能持久经营。
他强调自己的商品必须质量过硬,价格公道,绝不欺诈,这样才能树立起可靠的形象,赢得顾客的口碑。
二、注重市场调研范蠡认为,经商必须注重市场调研,了解客户需求和市场动态。
他常常亲自深入市场,与顾客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喜好,以此为依据来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
范蠡认为,市场调研是经商成功的关键,只有适应市场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灵活应变范蠡经商法则中还有一条重要原则是灵活应变。
范蠡认为,市场环境变化快速,经商者必须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他强调经商者要不断学习和创新,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度,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思路和方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四、合作共赢范蠡经商法则中强调合作共赢的原则。
范蠡认为,合作是商业成功的关键,只有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范蠡经常与其他商人合作,共同开展业务,通过合作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分担,最大程度地提高经营效益。
五、注重品牌建设范蠡经商法则中还强调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范蠡认为,一个有声望的品牌是经商成功的基础。
他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以高品质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顾客的认可和喜爱。
范蠡认为,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建立起强大的品牌,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范蠡经商法则是范蠡多年商业经验的总结,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诚信为本、注重市场调研、灵活应变、合作共赢和注重品牌建设是范蠡经商法则的核心原则。
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古代,也同样适用于现代经商。
只有遵循这些原则,经商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范蠡经商之道
范蠡经商之道哎,说起范蠡这个人,那可真是了不得!春秋时期的智谋大家,不光在政治上玩得转,在商场上那也是一把好手,人称“商圣”,这称号可不是白给的。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范蠡那些个经商的独门秘籍,保证让你听了受益匪浅,还能在朋友面前显摆显摆。
首先啊,范蠡讲究的是个“勤快”二字。
他老人家常说:“生意要勤快,懒惰百事废。
”这可不是空口白话,你看现在那些成功的大老板,哪个不是起早贪黑,忙里忙外的?范蠡自己也是这样,不光对店铺的账目严加把关,还经常亲自下店巡查,确保每一笔账都清清楚楚,钱得流动起来才能生钱嘛。
再来说说范蠡的谨慎劲儿。
他老人家在资金出纳上那叫一个小心,绝不做没把握的投资。
你想啊,这年头赚钱不容易,亏钱可就一眨眼的事儿。
范蠡告诉我们,投资得瞅准时机,能赚钱或者铺就更大利润的路子才行,不然宁可让钱在库里睡大觉,也不去冒险。
这种稳扎稳打的风格,真是让人佩服。
和气生财,这也是范蠡的一大法宝。
他老人家对待顾客和交易伙伴那叫一个谦和,总是笑眯眯的,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你想啊,谁不愿意跟和气的人打交道呢?这样一来,交易自然就多了,财源也就滚滚而来了。
这其实是一种心理投资,不需要花大价钱,效果却出奇的好。
范蠡还特别注重货物的整理。
他把自己的店铺打理得井井有条,这也是他考核店铺主管的一个重要标准。
整理货物看似简单,其实里面的学问大了去了。
只有对货物的质量、数量了如指掌,才能更好地管理和调度,提高经营效率。
说到借势经营,范蠡也是高手中的高手。
他善于观察市场变化,把握商机,总能先人一步。
这种眼光和胆识,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范蠡还告诉我们,做生意不能恃强斗狠,也不能大意粗心,得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
节俭持家,这也是范蠡经商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老人家虽然家财万贯,但从不胡乱挥霍。
他认为节俭是修家治国平天下的美德,经商也不例外。
只有懂得节俭,才能积累更多的财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啊,范蠡还特别注重信用。
经商之道,商圣范蠡的八大致富法则!
经商之道,商圣范蠡的八大致富法则!春秋战国之际,商人相当活跃,“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必有千金之贾”。
范蠡即是一位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在越国二十二年,政绩斐然,又是一名著名的商家,他以经济学家计然为师,务商二十一年,三致千金,成为天下首富,被人们尊为一代“商圣”!范蠡是如何经营的?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载范蠡自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
即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
”《太史公素王妙论》中说:“变名易姓之陶,自谓陶朱公,行计然之计,二十一年之问,三致千万,再散于贫。
”计然是当时著名的经济学家,范蠡曾以计然为师。
因此,计然的经济思想与范蠡的经营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说计然是理论家、设计师,那么范蠡则是实践家、实业家。
司马迁在谈到范蠡的商务实践活动时说:“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致产。
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
齐人闻其贤,以为相。
范然喟然叹日:‘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地也。
久受尊名,不祥。
’乃归相印,尽革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止天下之中,交易有无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
于是自谓陶朱公。
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
居无何,则致资累居万。
天下称陶朱公。
”班固在写《汉书》时,将范蠡的商务概括务为:“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
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故善治产者,能择人而任时。
十九年之间,三致千金。
而再散分于贫友昆弟。
后年衰老,听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
故言富称陶朱。
”以上记述,成为后人研究范蠡商业经营思想与策略的基本依据。
依据上述的记述,范蠡的经营之道,概括地说,主要有下述八点:一、苦身戮力,艰苦创业。
范蠡离开越国后,带领儿子与家人,来到齐国,开始务农经商,可以说是白手起家。
史载他们父子在齐“耕于海畔,苦身戮力”,至陶后,“复约要父子耕畜”,这就是说他是用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来经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蠡的经商理论2008-11-11 17:39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三户(今河南南阳)人。
他是春秋末战国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实业家,其前半生与越王勾践深谋二十余年,完成灭吴大业;后半生到齐国从事物质生产和商贸活动,成为富翁。
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从楚到越,由越到齐,大起大落。
由布衣客到上将军,由流亡者到大富豪,以“勇而善谋”、“能屈能伸”著称于世。
最传奇的是他处于政治生涯的顶峰却功成身退、弃官出走,止于陶地,自号陶朱公,“三致千金,遂至百万”,是商界公认的鼻祖。
直到近代社会,在从事商业贸易活动的人们中依然流传着“经营不让陶朱富,货殖何妨子贡贤”的说法。
范蠡在经商过程中总结出一套经济理论。
他的经商思想主要见于《史记·货殖列传》。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多元相济,综合经营。
范蠡从事过多种经营,有农业、畜牧业、商业、水产业等。
史载范蠡辞官后,首先到齐国“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同时,又兼煮盐为业,做到农盐结合。
后来又到陶地,“父子耕畜,废居(卖出买进),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把农业、畜牧业、商业结合起来。
相传他还善于养鱼,曾撰写过一部《养鱼经》。
据《养鱼经》记载,范蠡曾指导齐国国君在宛治池养鱼,一年得钱二十余万,经济效益显著。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梁有陶朱公《养鱼经》一卷”文;而1997年3月28日《南阳日报》以《南阳发现范蠡<养鱼经>全卷》为题报导了南阳市图书馆在古籍整理中发现了已佚失的《养鱼经》全卷,这对加深我们对范蠡商业思想的研究大为有益。
可见,范蠡经营范围之广,而且他从不因利小而不为,只要有十分之一的利润就经营。
二、根据情况,合理选址。
对于经营地点的选择,范蠡也有独到的眼光。
史载范蠡当年之所以定居于陶,以陶作为从事商业的理想地方,是因为陶乃“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之地。
春秋战国时,陶地之东为“多文采布帛鱼盐”之利的齐国,北为“鱼盐枣栗之饶”的燕赵,其南为“颇有桑麻之业”的鲁国。
周围诸侯国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物产状况,在宏观上形成了互通有无的要求,而陶地为“天下之中”,就成为客商来往的集散中心,既可以了解各地的商业信息,又利于转运买卖。
三、加速周转,行如流水。
范蠡经商致富的一个重要理论为“积著之理”,它的基本原则即“务完物,无息币”。
所谓“务完物”指在具体商品的经营上,所经营商品必须质量完好,而对于容易腐烂变质的商品,则“勿留”,要尽快脱手,防止货物变质。
“无息币”指流动资金应当不断地周转,不要使其停滞于手中。
这说明范蠡已经注意到流动资金周转率的高低与经济效益好坏之间的关系。
只有资金周转加速,它才会像川流不息的流水一样,才会赚得滚滚不断的利润。
“务完物,无息币”从一般意义上提出了资本在流通中的运动必须恪守的原则,这对从事商业活动的商人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四、贵贱复反,贱买贵卖。
这是范蠡对市场变化的规律性进行的探索与概括。
他提出“与时逐”的原则,即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来调整经营。
他又提出“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意思是根据市场供求状况来判断商品价格的涨落。
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必然下跌,而在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
在把握了市场变化趋势的规律性后,就要在经营活动中加以利用,陶朱公在这方面提出“无敢居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的观点。
商品高昂的价格正是要回落的先兆,因此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时,经营者要像对待粪土一样把它抛售出去。
相反,当某种商品价格低落时,要把它当珠玉一样大量购进。
其中的“贵出”是以“贱醛为前提的,“贱醛是为了“贵出”。
五、本末俱利,主张平粜。
强调本末俱利是范蠡经济理论的一大特点。
他认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需要调动农与工商双方的积极性,否则“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
并且粮价“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认为粮价在三十至八十间波动是正常的,而超出这一范围,国家就应以平籴的政策进行干预。
由国家买卖粮食,在荒年粮价过高时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粮食,丰年粮价过低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粮食。
将粮价定于三十与八十之间,粮价的稳定就会促使其它商品价格的稳定,使市场上商品充足,达到“农末俱利”。
这种经济思想为后世不少封建王朝所继承,成为一项利国利民的深远政策。
六、预测行情,窥其先机。
在古代,由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社会上流通的大部分商品来自农业,农业的收获状况对市场上商品的供求和价格有重大影响,而农业的丰歉在很大程度上受天气条件的制约。
范蠡根据对天象的观察,提出了一系列预测农业丰歉的方法。
他认为,农业的丰歉同木星的运行有关,木星在天空的相对位置,大概12年一个周期,木星运行的一个周期,就是农业丰歉的一个周期,其循环规律是“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
掌握这一规律就可以预测未来年成的丰歉情况,从而早做准备。
依据这种预测,他提出了“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的原则。
在干旱时要多蓄积船只,水涝时多蓄积车辆。
因为天旱时船只价格必然低廉,而生产者又少,旱灾一结束,船又成为抢手货。
水涝时的蓄积车辆也是如此。
当然,范蠡只是以此为例证,来说明组织商品采购时要有预见性,要洞察市场行情。
七、富而好德,仗义疏财。
范蠡通过正当的经营,在十九年间“三致千金”,他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成为闻名遐迩的富商,但并未因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沾沾自喜,大肆挥霍,而是多次慷慨“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
他不但对贫苦的百姓施舍钱财,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同时对那些想致富而无经济基础缺乏技能的人,给予无偿资助和悉心指导。
据载有一个鲁国穷士叫猗顿,耕则常饥,桑则常寒,闻陶朱公富,上门请教致富经验,陶朱公赠他壮牛十多头,传他养牛技术,教其赴西河畜牛羊于猗氏之南,猗顿受教而去,十年之间,遂成巨富。
范蠡的这种“富好行德”的高尚精神,永远值得倡导与称颂。
传说中范蠡总结了经商致富的十三条要领,即勤快节俭,谨慎负责,规矩方正,价格讲明,钱财细慎,货分优劣,回验查明,期约限定,账目记清,随行就市,良机莫失,不负于人,富行其德。
不管它是出自范蠡本人所总结还是后人对他致富经验的总结。
今天对于我们仍有启发和教育意义,范蠡不仅仅具有高超的商业经营能力,他的商业道德,更可以作为后代之表率。
范蠡的商道哲学2008-11-11 17:40南阳人范蠡是当之无愧的“商圣”——他不仅是史上最早最成功的大商家,而且总结有大量的经营方法和理论。
后人将其理论整成各种通俗读物,如《陶朱公书》、《陶朱公商训》、《范蠡理财致富十二则》、《范蠡经商十八法》等等。
今天我们有必要给予梳理剖析,希望能触及“商圣”思想的关键所在。
规律论。
世界万物皆有其自在规律,在市场中竞争博弈同样如此。
无论是从“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的“待乏”(逆市经营)原则,还是从“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的价格理论,抑或是从“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
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
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的定价政策,都可以看出范蠡已经真正理解到了市场规律的本质,能够将其灵活运用并获得成功了。
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是现象背后的真实,做生意尤其忌讳凭直觉、看表面、随大溜;想要掌握规律必须付出经验、观察并用心地领会。
范蠡在没有高深理论的先秦时代,就用亲身践行和朴素道理告诉我们:只要“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己”,搞清楚了市场规律,经商就可以无往不利了!运筹论。
规律是简单的,市场是复杂的,在判断决策时,必须放眼全局,整体把握,很多方面都得照顾、考虑。
范蠡的各方面成功也都离不开这种整体论的思路——他在投资上主张多元化,多种产业综合经营:他到齐国时先是“耕于海畔”,而后又兼营煮盐和皮货;迁入陶地后,他除了发展制陶业外,同时也还涉足“耕畜”。
他在价格制定上提出要兼顾粮商和农户的利益,“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
上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显示其曾作为“越相”的政治家的全局眼光。
他还曾经“旱资舟,水资车”,曾对农业经济循环有所论述,都是讲经商不能为眼前小利动心,要从市场、行业的整体去考虑,还要主动协调与各方的关系,整个市场的大环境变和谐了,商家的效益才能真正实现最大化。
控制论。
范蠡的大智慧在于他不追求无限制的发展,而理智地把每样事物控制在自己的能力内。
在他成功实现越国的兴旺称霸的大任后,他看出自己已经尽力尽职了,再发展下去必将引起猜忌和冲突,所以毅然引退。
他在齐国经商闻名而被任为齐王副相时,却敏感地意识到“(自己)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
久受尊名,不祥……”,所以他主动“辞相散财”,并演绎出“三散三聚”财富神话。
他不仅能自主掌握命运,对经商也可以看透玩转:他做生意讲求薄利多销,只“逐什一之利”;他对合作伙伴“不争利”,追求双方的互惠双赢。
我们若能象范蠡一样,遇有额外的诱惑不动心,做事不绝对而留有余地,“粮取所食,物取所用”,让一切在适当的可控的范围内发展,世界就少了些冲突和纷争,社会就多些和谐与美好,经商也就更加诚信、更加顺利了。
范蠡不仅是河南豫商的先贤前辈,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商业始祖。
他的经营成就空前绝后,他的商道理论博大精深,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思想源泉。
面对英雄的“商圣”,我们无以回报,只有将其商道挖深吃透,将其精神发扬光大,助力一代新豫商的起飞。
期待新的奇迹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