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取得成就

合集下载

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绩

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绩

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绩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走上了一条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许
多显著成绩。

下面将从经济、科技、人民生活等方面分步骤阐述。

一、经济方面
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功地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从计
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同时,中国
的减贫成果也非常明显,如“精准扶贫”政策使全国8000多万贫困人
口实现脱贫,并且有望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

二、科技方面
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如在太空探索、互联网、5G技术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中国也取得了重大的科研成果,如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使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三、人民生活方面
中国实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
体素质和幸福感。

通过改革政策,民生事业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如住房、医疗、教育、社保等方面的保障。

同时,中国的旅游、体育、文
化等行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总而言之,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发展指明了方向。

经济、科技、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成就表明,这条道路是可行和正确的。

中国将
继续走自己的路,取得更多的成就,在世界上展示自己的实力和魅力。

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作者:胡骏来源:《大观》2015年第08期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不可动摇的底线,但也不能脱离与全球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一、从历史的角度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从历史发展的轨迹看,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奴隶制带来生产力的衰退,封建帝制和专制独裁都阻碍中国发展。

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课题;新民主主义解决了经济落后国家在夺取政权后,如何建设新国家、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等的难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如何进行共产主义运动,如何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为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架起一座桥梁。

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发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新民主主义不再适合中国。

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开始思考究竟什么路线最适合中国国情。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肃清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力量,召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健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归国家所有,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制度改革,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

在完成社会改革和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同时,到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生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面恢复了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为发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准备了条件。

随之而来的考验就是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存在误解,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取得的重要成就有哪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取得的重要成就有哪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取得的重要成就有哪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取得的重要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不断奋斗的结果。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形成,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就。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和全球影响力四个方面,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取得的重要成就。

一、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积极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引进外资和技术,建立了一系列开放型经济特区,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国际企业。

同时,中国在产业领域实施了一系列战略布局,逐渐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创新型经济体系。

中国还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解决大量农村人口稳定就业提供了保障。

这些经济发展的成就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可观的生活水平,实现了从相对贫困到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

二、社会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社会进步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中国注重发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了人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高等教育也得到了迅速扩展。

中国还大力发展社会保障制度,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有效缓解了贫富差距。

中国在医疗卫生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改善了人民的医疗条件和健康水平。

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还推动了妇女地位的提升,促进了性别平等和民族团结,构建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政治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政治稳定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中国高度重视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和纪律教育,保持了党的团结和纯洁性。

中国注重发展人民民主,推进法治建设,建立了健全的法律体系,有效维护了公平正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还大力加强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政府机构的廉洁治理提供了保障。

再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再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
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 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
有序地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的伟大
国1.7万人对本国现状满意度的民调结果,显示中国人的
去,直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全局性悲剧。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_.fl晴。”以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为转折,我们党义无反顾地带领人民走上了改革

满意度最高,为接受调查的中国人的81%,而俄罗斯为
万方数据
节串周茎瓣口矗

32%、美国和德国为29%、日本为27%、法国为20%。(《参
社会主义也是对时代潮流的遵循。“社会主义早产论”、“选 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歧途论”等是完全错误的。
二、现实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 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
以社会主义为发展前途的。用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它是通 向社会主义的“直通车”。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在 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论与实践在中
国大地上彻底破产了。
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新中国建国初期不足l%.
上升到2008年的6.4%。30年间GDP年均增长9.8%,较
会主义”吗?【2]其实,美国的所谓“社会主义”,只是体现它 在经济上推行了一些国家干预和国有化政策,其真实目的 是为资本主义危机制造者打造“黄金降落伞”,并非对资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与“三个自信”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是一个曲折而又令人痛心的过程,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备受资本-帝国主义列强掠夺欺凌,人民备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中国人民作为被压迫民族,在历史上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民族运动热潮,一次次的渴望解放独立的热潮,使得国民在精神上真正地觉醒,大量的爱国志士不断地寻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方式,不断地探索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发展道路,面对各种各样的对中国近代发展的阻挠和杀戮,无数的爱国志士为此献出生命,期间各式各样的设想和实践,但最终尚不能适应中国的目前国情,更抵挡不住帝国列强的阻挠和破坏。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人民承受着来自封建主义、官僚地主阶级、帝国资本主义的压迫,近代中国人民有着极大的斗争性和压迫性,这使得中国人民在重度压迫下不断地寻求人身自由和民族独立的机会,面对外来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封建官僚地主阶级的压迫,近代中国人民处在极其水深火热的社会环境之中,中国人民寻求自由独立的欲望愈加强烈,不断地尝试各种各样的斗争和改革,一次次地农民斗争虽然多次打退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局部统治,但来自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仍不能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彻底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此外,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多次掀起了改革热潮,“洋务运动”曾效仿西方企图走资本主义道路发展中国,虽然使得中国政治、军事、经济上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最终仍被封建君王制度和西方帝国主义给抹杀,使得资本主义道路亦未能解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地主资产阶级进行了彻底的反封建斗争,尤其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彻底地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但最终因资产阶级内部矛盾,建立起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未能继续延续并实现中国的完全独立。

论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论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因、途径及经验摘要:中国经过了上百年的革命、改造和发展,其中都有一定的偶然和必然的联系,其中的一步步的探索,一步步的进步,最终形成了今天中国的社会格局和理论指导。

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已经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道路和必须坚守的理论指导,本文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形成、发展现状(途径)和我们从中国这些年的发展中应该得到的一些经验这些方面进行浅要的探索。

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因1、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发展道路的最基本理论的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供了理论支持。

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国家的阶级基础是广大人民,所以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也是由我当的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与成功

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与成功

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与成功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中国自建国以来的重要历史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中国取得了深远的发展,并成功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本文将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与成功,以及其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独特地位。

一、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起源于19世纪末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马克思与恩格斯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开始迅速发展,并成为多个国家的政治目标。

然而,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一些国家遇到了种种困难和挑战,无法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

这些挑战包括经济问题、政治问题以及文化问题等。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探索了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道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与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与成功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逐渐形成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对了市场经济、私有产权、社会福利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中国通过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积极进行改革,创新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1. 经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体现在经济改革方面。

中国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建立了一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体制。

这一体制使得中国经济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并且实现了国家收入的增长和分配的公平。

2. 政治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也体现在政治制度方面。

中国坚持党的领导,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注重依法治国。

中国采取了九三学社多党合作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人民有了更多的参与权利和福利保障。

3. 文化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还包括文化领域。

中国致力于维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同时积极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这种文化创新有助于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地位在于其创新性和成功性。

中国选择了一条既传承了社会主义理念又适应了中国国情的道路,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

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

中国走出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渐的证明了它的可行性,这条道路就是中国人民选择的,就是历史必然。

那么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到底就是什么呢?其实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是一个综合概念,它涉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很多问题,既有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如何发展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如何调整问题,还有上层建筑怎样完善的问题,形成了多层次的框架结构,有三层涵义之分。

从第一层面来说,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所谓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指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

从第二层面来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所反映的社会主义实现形式。

之所以把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列为这个层面的内容,就是因为基本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基本纲领则就是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

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不仅要有总纲,而且还要有细纲。

它明确回答了什么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与文化,与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就是一个有机整体,进一步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基本框架。

从这个层面上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包括了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奋斗目标、两个基本点、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建设方针等,进而还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具体目标任务以及一系列基本方针政策。

从第三层面来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路线。

这种意义的发展道路,具有具体的行动口号、行动方向、行动方式、行动准则等。

它类似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创造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继而创造了通过与平赎买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现在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也必须有一条具体的行动路线。

那我们为什么当时就坚定的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没有丝毫的犹豫?我认为这就是中国人民的诉求,这就是人们在冥冥之中认定了的、适合中国的唯一道路。

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分析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分析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唯物辩证法的介绍
——四个分析方法
•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 所谓“两点论”就是在处理众多矛盾时,既要看 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处理某个矛 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 的次要方面;要两点兼顾,只注重一方面、忽视 另一方面就是一点论。所谓“重点论”就是在处 理矛盾时,要重点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 在处理某一矛盾时,要重点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不能等量齐观,要“一分为二”,“合二为一” 全面分析,主次分明,否则就会胡子眉毛一把抓, 无重点无主次,犯均衡论的错误。
唯物辩证法的介绍 ——四个分析方法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 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 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这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是世界上事 物之所以有差别的根据。
唯物辩证法的介绍 ——其他辩证范畴
• 整体和部分是对立、统一的 • 个性和共性是对立、统一的 • 相对和绝对是对立、统一的
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中国实行特色社会主义后的成就
结合唯物辩证法原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的成果
• 中国的社会主义,一方面具有社会主义的共性即 和其它社会主义有共同的特点,但中国又具有自 己的特殊性,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 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中还存在某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所 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路, 要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和照搬外国模式
唯物辩证法的介绍 ——两个基本特征
• 永恒发展 •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过程,过程是由状态 组成的,状态是过程中的状态;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 ,有生必有灭,无灭必无生;旧事物灭亡的同时,就意 味着新事物的产生。 • 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 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趋势,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 和旧事物的灭亡。一个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一个“不平衡 →平衡→新的不平衡→新的平衡”的波浪式前进、循环 往复式上升的过程,而一个个有限的过程就组成了无限 发展的世界,换言之,世界也可以被看作是永恒发展的 “过程”的集合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社会主义形态,它在中国的发展中建立了自己的独特路径,取得了重大的实践成果。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理论创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化建设等方面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路径与实践成果。

一、历史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成果离不开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

20世纪初,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也遭遇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到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经济萎靡不振,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这个时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二、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经济制度,更是一种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要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民主,坚持中国化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科学发展观,注重把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点,以及适应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需要。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要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文明是一体的,需要全方位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力争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历史初中三年级第十五章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案例分析

历史初中三年级第十五章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案例分析

历史初中三年级第十五章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案例分析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案例分析一、引言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总结。

本文将从历史初中三年级第十五章的角度,通过分析一些典型案例,探讨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和成功之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源与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前的实践探索,尤其是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催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自治区块经济建设等。

三、先行示范区的成功实践先行示范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些特定地区的试点,可以迅速推动全国范围内的改革创新。

例如深圳经济特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行示范区之一。

深圳的成功实践得益于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特别是对市场经济的积极探索与创新。

深圳的快速崛起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发展中的独特路径,通过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和国内企业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案例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农村发展中的问题和不平衡现象。

以扶贫攻坚为重点的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国农村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云南省的李家湾村为例,通过政府的扶贫政策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村民们发展起了旅游业,提升了农民收入和生活品质。

这一典型案例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农村发展的积极影响和特色。

五、社会主义法治的实践案例社会主义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公平正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在保护人权、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法律措施来治理雾霾问题,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

这一实践案例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

四、考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成果及其意义可能的命题角度与例题例题1:“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试分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意义。

答案要点:(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第一,提出了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从而向全党提出了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伟大任务。

第二,正确回答了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以及提出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基本方针。

第三,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的论断。

第四,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

第五,提出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设的主要内容,提出“两个务必”。

第六,最重大的成果是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以及正确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成为中国改革的理论依据;正确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如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克服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等,在今天对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指导意义。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任何人的主观意志,而是符合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是历史作出的选择,是无产阶级的选择。

这条道路必将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顺应历史潮流,是历史作出的选择。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独立的封建中国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此后,帝国主义列强接踵而至,加速了侵略的步伐。

中国的主权丧失、领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人民被压榨。

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为了救亡图存,寻找一条适合当时中国生存、发展的道路,近代的仁人志士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进行了各种尝试。

资产阶级共和方案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人们追求的方法。

1851年,农民出身的洪秀全掀起了一场历时1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农民革命运动,但由于小农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最后也只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1860年,洋务派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

他们企图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来拯救清王朝,结果在中日甲午战争的炮火中破灭。

1895年,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主要代表的维新派发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他们试图在不推翻清王朝的前提下,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但由于封建保守势力的强大与维新派严重脱离群众,戊戌变法仅仅持续了103天就以失败而告终。

1911年,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但辛亥革命最终的成果被清王朝的旧臣袁世凯所窃取。

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连年混战,人民仍然处于水生火热之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面貌没有改变。

正当中国的先进分子对国家的命运彷徨和思索的时候,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1919年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深受着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在1921年,无产阶级成立了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他们奋斗的目标。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1. 引言1.1 概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必然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指中国人民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具有独特优势的,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的信念和决心。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关键时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只有坚定自信,才能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 正文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时间。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一决策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着经济滞后、社会落后等诸多问题。

为了实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国不得不进行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和技术,积极开展对外开放合作。

在不断摸索和实践中,中国逐步明确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背景还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懈努力。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建设提供了宝贵的遗产。

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领导者和推动者。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思想武器。

中国的国情和实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制定的,充分考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经济基础、政治体制等方面的特点。

中国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长期艰辛探索的必然结果。

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道路。

探究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必然性,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实现世界大同是中华民族的夙愿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富有理想的民族,实现世界大同是中华民族的夙愿。

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广大劳动者就渴望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大同”社会。

伟大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也把大同之世作为最高理想,以期实现大同理想。

大同世界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追求,实现世界大同是中华民族的夙愿。

因此,我们说中国选择社会道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发展的历史必然。

二、客观方面—历史必然性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中国亿万人民在长期奋斗中所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众所周知,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曾经创造了灿烂文化、为人类文明有过重要贡献的中华民族被甩在了世界发展大潮的后面。

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拯救民族危亡,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

在近百年时间里,中国不同的阶级阶层和政治力量,纷纷登上政治舞台,提出并实践过各式各样的救国兴邦方案。

然而,从历时14年之久的广东花都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戊戌变法”,到广东中山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等三次大的斗争,都未能把中国从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况中解救出来。

其中第二次和第三次都试图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但都没有成功。

无论是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的《大同书》,还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都未能将中国带到民主自由的彼岸。

中国近代历史说明: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同时,20世纪上半叶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高歌猛进,并诞生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选择社会主义也是对时代潮流的遵循。

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论析

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论析

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论析班级:学号:姓名:2015年3月20日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活动及其理论形成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过程,这是一段全面建设、曲折发展、伟大转折、走向辉煌的历史过程。

要面对当代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和未来可预测与不可预测并存的发展趋势,对这段不断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进行实事求是的历史分析和科学准确的理性思考,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如何面对新世纪新形势的机遇与挑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关键词: 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实事求是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的社会,通过社会主义改革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历史的必然。

一.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新民主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经过28年的风雨历程,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在掌握国家政权之后,根据马克思主义传统的计划经济理念迅速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并随即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坚定了中国共产党和广大干部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当时人们对计划经济的认识毫无质疑,理论界、学术界和党的高层领导者都坚信计划经济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必然性。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发展与定位思考当经过几十年社会主义道路曲折探索之后,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发现,有关社会主义理论在许多方面并没有完全搞清楚,而且必须搞清楚。

如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中国的社会主义处在什么样的历史方位?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等等。

经过对历史的科学总结和理论的深刻思考,中国共产党人终于找到了答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是根据中国特殊国情,经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探索与理论总结之后,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历史定位与基本结论。

政治作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意义

政治作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和发展过程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不断探索,虽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一些政策的失误,例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造成了社会发展的无序和混乱。

但是中国共产党善于发现错误,也善于改正错误。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重新走向正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重新的探索,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正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勇于开拓和逐渐探索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明确提出要建设有中国有特色社会主义的口号,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中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实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突破。

2003年10月14日,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阐述了“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胡锦涛把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进行了明确的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领导人民,在九十年的时间里,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创举。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浅析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

浅析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

浅析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摘要】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

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此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在经济上、文化上、政治上、民生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但是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改革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迷茫和误解,为了肃清人们在思想领域的混乱,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产党;民族复兴一、从改革开放34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来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要性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

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此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在经济上、文化上、政治上、民生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经济上,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这个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提出了清晰的基本框架和实现的总体规划,使我们有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标着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取得的成就
云南警官学院11级法学3区王红强
道路问题是关系中国共产执政兴国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具体化,其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坚持了可惜额U 社会主义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因此,中国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同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促使中国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140多年的历史是一段屈辱的反抗史。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下,中华民族遇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国家危亡,民族存亡危在旦夕。

但中国人民深受压迫的同时,一直从事着两件事,即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在此过程中,也面临着中国该走什么道路的选择。

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国人民顽强抵抗,从未停息。

封建王朝的主战派和爱国将士为挽救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殊死抵抗,不屈不挠,顽强御侮;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在反对外来侵略的同时,也担负起反封建的任务,他们建立太平天国,主张人人同衣食,企图建立大同世界;洋务派又主张在不变更封建体制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公车上书,百日维新,以血为代价,企图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孙中山领导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由曲线救国到武装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
华民国,变革了旧制度、旧风尚,但是最终革命果实被封建军阀窃取,辛亥革命的实质也只是剪掉了中国人脑后的辫子,并为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各阶层进行的一系列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因各自的缺陷,没有认清中国的现实国情和历史特征,以及社会性质,没有自己科学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构想,并未从跟本上改变中国的现状,中国革命也从未取得完全成功。

资本主义制度虽然相对于封建制度而言是一种历史进步,一些国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走向了富强,但是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未完全断绝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系,政治上没有彻底的反帝分封建的勇气和力量,其自身的妥协性和软弱性,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不能在中国革命中取得完全胜利,决定了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即使国民党取得政权后也并未实现“新三民主义”,反而壮大了官僚资本,“四大家族”聚敛财富。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下,中国无产阶级孕育而生并逐步壮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农民阶级是其最可靠的同盟军,其最终的道路是社会主义道路。

因此历史让中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也让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二、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促使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时正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中国要完成两大历史任务,实现自己的发展,必须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必须同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
就是要占领中国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中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决定了中国要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此外,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信仰危机,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

而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蒸蒸日上,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在经济危机打击下,日本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民族危机促使人们寻找新出路,许多知识分子把苏联的成功归因于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迅速壮大,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促使中国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问题的基本的依据。

认识国情最重要的是搞清楚现实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和它的变化。

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列宁第一次把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称为社会主义,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属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因此中国现实阶段最基本的国情是中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并且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繁荣中国,是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而不是社会主义选择了中国。

结合中国的国情等中国选择可具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会主义道路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其理论渊源是对毛泽东探索建设社会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中国特色社会会主义道路取得成就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显著成就,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时确立了与之配套的分配制度,即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国富民强。

平稳的度过了金融危机多我国的影响,国家创新工程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民主法制也迈出了新步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系列政
治制度,民主政治成效突出。

同时台湾领导人访问中国大陆,两岸建立了政治互信,破冰之旅打破了两岸长期以来的政治僵局。

民主法制方面,建立健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切实做到了依法治国和有法可依,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成效显著。

党的十六大以来,当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的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团结民众,引领社会会良好风尚;坚持“二为”、“双百”的文化方针,推动文化创新,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百年奥运梦的实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追求的一种好美好社会。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社会主义和谐诶社会全面建设和全面发展,成绩突出。

总结苏联和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中国积极促进区域之间的各种差距的缩小,积极实现“五个统筹”,提高基本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全面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提高,城乡基本养老
保险制度全面建立,社会管理水平也显著提高,社会保持了和谐稳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以来,生态文明也取得了辉煌成就。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家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工程;生态经济初具规模,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在新能源发展方面步入世界先列;生态旅游观念深入人心,生态旅游产业迅速发展,生态文化建设深入人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虽然是取得了前所未有,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此道路任重而道远。

我们要保持戒骄戒躁的工作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继续前行,努力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