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软土地基基坑支护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软土地基基坑支护
摘要:通过该工程实例,综合考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与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影响等因素,对该基坑采用旋喷桩、支护桩和土钉墙等不同支护方法进行综合支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软土地基,基坑支护;
1工程概况
**奥体中心体育馆位工程于扬中市三茅镇外环南路以南,迎江大道以东地带, 建筑高度20.1m, 为地下室加四层框架结构, 场地南边、西边和东北边各有一条施工便道,北侧为高压电缆井及管道,外围是外环南路绿化带,它们距离基坑较近, 基坑开挖深度为7.15m。由于场地周边原有建筑物的分布情况复杂, 各区段的基坑支护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土方开挖线如图1所示.
图 1
2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土体成因、时代、埋藏分布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将勘察深度50.0米以内的土体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亚)层,①~⑥层皆为第四系全新统(Q4)沉积,各土层地质特征描述如下:
①层素填土:现为农田耕作层,场区普遍分布,层厚:0.5~0.9米。
②层粉质粘土:局部夹薄层粉土,稍密,场区普遍分布,层厚1.4~2.5米,层顶深度0.5~0.9米。
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砂:局部为粉砂薄夹层或透镜体,单层厚度5~40cm不等,砂与土呈
交错互层状分布,场区普遍分布。层厚5.0~13.7米,层顶深度2.1~3.1米。
④-1层粉砂夹淤泥质粉质粘土:为④层夹层,场区局部分布,层厚0.8~4.7米,层顶深度9.0~13.8米。
④层粉砂:场区普遍分布,工程地质性质较好,层厚3.7~13.3米,层顶深度7.6~16.8米。
⑤层粉细砂:场区普遍分布,层厚3.8~15.2米,层顶深度19.1~24.1米。
⑤-1层粉砂夹粉土:为⑤层夹层,场区局部分布,层厚1.1~2.7米,层顶深度24.8~29.9米。
⑥层细砂: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工程力学性质较好,该层未穿透。层顶深度29.0~35.5米。工程地质剖面图如图2所示。
图 2
3水文特征及降水措施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场区各地层均有分布,其中第④-1、④、⑤、⑤-1、⑥层为主要含水层,其余为一般含水层。
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约为2.1~2.4米,地下水稳定水位经24小时后测得埋深约1.8-2.6米,水位标高约为0.6米,地下水变化幅度约为2.0米,近几年雨季最高水位埋深约为0.5米,水位标高为2.1米,近几年枯期最低水位埋深约2.5米,水位标高0.1米。
(1)开挖前在基坑四周挖置宽2米深3米的应力释放沟,并及时排除坑内积水。开挖至坑底标高时,在基坑四周做排水沟及积水坑进行排水。
(2)井点冲孔直径大于200mm,冲孔深度应超过滤管底0.5m,用清净的中粗砂回填,上部1m 用粘土封填。
(3)AB、DE、EF段两层降水管,第一层4m长,沿基坑边布置,第二层6m长,-4.2m开始布置;CD、FA段一层降水管,6m长;基坑内及基坑边设置26口管井,井深16m,直径200mm。基坑四周设置4口观测井,基坑北侧设置54m长补水槽。
(4)降水单位在基坑开挖期间应每天测报抽水量及坑内地下水位。每日观测水位的变化,如发现水位变化>500mm/d的迹象,应及时通知设计、建设、监理等相关单位,分析原因,查找渗漏点
4支护方案
根据地质条件和场地环境的综合分析,并考虑支护设计应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支护工程的费用,在深入掌握和研究已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和周边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参照成功的设计及施工经验,进行多种方案的分析、论证与优化。
4.1 土钉墙施工
AB、DE、EF段(开挖深度6.5m)采用自然放坡加土钉墙,坡顶限载15KN/㎡;放坡宽度11m,
ϕ钢管打入式钻进,三级放坡,放坡系数1:1,一、二级坡一排土钉,第三级坡三排土钉,土钉用48
ϕ双向布置,间距200,喷射砼到位后进行注浆,注浆压力为0.4-0.8MPa;坡面绑扎钢筋网片,5.6
的强度等级为C20,厚度100,配合比为:水泥:水:砂石=1:0.4:4.0-4.5,碎石最大粒径应小于12,喷射压力为0.3MPa。AB、DE、EF段土钉墙剖面图如图3所示。
图 3
地面活载采用g=5 kPa,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y为1.00。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l20—99)[]2,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基坑与边坡支护结构设计软件>>RSD(V3.O)辅助计算。土钉墙面层里面构造如图4所示。
土层参数:
序号土类型
土层厚
(m)
容重
KN/
3
m
饱和容重
KN/
3
m
粘聚力
Kpa
内摩擦角
(度)
钉土摩
阻力
Kpa
锚杆土
摩阻力
Kpa
水土泊松比
变形模
量
1 素填土0.600 18.0 18.0 10.0 12.0 20.0 20.0 合算0.25 7.00
2 粘性土 1.700 18.
3 18.3 13.0 18.1 30.0 30.0 合算0.25 7.00
3
淤泥质
土
5.700 17.5 17.5 10.0 8.3 20.0 20.0 合算0.25 7.00
4 粉砂 6.000 18.9 18.0 4.0 24.
5 45.0 45.0 分算0.25 7.00
序号水平间距(m)垂直间距(m)入射角度(度)钻孔直径(mm)
1 1.200 1.400 15.0 80
2 1.200 1.200 15.0 80
3 1.200 1.000 15.0 80
4 1.200 1.000 20.0 80
5 1.200 1.000 20.0 80
图 4
4.2 钻孔桩、旋喷桩和锚杆施工
BC段(开挖深度6.5m)采用钻孔桩、旋喷桩止水、锚杆支撑和坡顶自然放坡(挂网喷浆),坡顶限载20KN/㎡;BC段断面图如图5所示。
(1)钻孔桩采用湿作业法成孔,桩顶用冠梁锚固,桩身砼强度等级C30,桩身主筋沿全长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