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课堂实录
《两小儿辩日》课堂实录
两小儿辩日课堂教学设计陈瑜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三个生字盂、沧、汤。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借助注释,了解课文每句话及全文的意思。
重点了解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4、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好问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注释,了解课文每句话及全文的意思.教学难点:了解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孔子的有关资料,收集有关资料,试着用科学的道理解释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
教师:制作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解破课题师:同学们,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大学问家──孔子,他博学多闻,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但现在有这么一个问题,连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都无法判断解决,这是个什么样的问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去看看孔子是如何被难倒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小儿辩日》。
请大家认真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来,让我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在预习《两小儿辩日》中,你们有哪些收获?遇到了什么困难和疑问?(学生拿出以前准备好的预习提示汇报)。
师:先不忙。
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相信,通过逐渐深入地学习课文,一定会解开这些疑难。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师: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能说说读古文的感觉吗?生:不好读;挺别扭的;不好懂。
师:尽管遇到了些困难,但这些“感觉”是很珍贵的。
它一来指明了我们学习的方向;二来也说明文言文与现代文是有区别的。
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困难吗?生:(沉默、思考)师:比如“不好读”,可以怎么办?生:多读几遍!师:好主意!常言道“一回生,两回熟”嘛!师:不好懂,有办法吗?生:查字典、看注释……师:就这么办!下面,建议各小组分两步来解决问题:第一,结合注释,先把课文的大概意思读明白;第二,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顺。
生:(合作学习。
教师很认真地逐组巡视辅导。
)师:多数小组都表示,已经基本读懂了课文,效率挺高,师:好,都读顺了。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修改版]
第一篇: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教材简析〙《两小儿辩日》是苏教版七年级第二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
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4.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5.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6.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解破课题1.齐读课题。
2.借已学过的古诗词引出对“日”字的理解。
〖教师〗根据“温故而知新”的古训,引导学生背诵含有“日”字的诗句。
〖学生〗背诵诗词,并简释诗句中“日”字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课题,并导出“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这个问题,便于下一步展开对课文的深入学习。
[设计意图]构成文言文主体的汉字与现代文的字意有近似之处。
就从课文的标题来看,古今含义就大致相同。
因此,假以耳熟能详的古诗词,启发学生“温故知新”,就可以悟出题旨,并消除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对学好课文充满信心。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4.畅谈感受,明确方向。
〖教师〗给出机会让学生畅谈初次接触文言文的感受,并及时归纳和小结,启发学生思考解决学习疑难的方法。
〖学生〗根据各自已有的经验,提出学习课文的方法。
5.合作学习,疏通文章。
〖教师〗提示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课文读懂、读通顺。
〖学生〗选取适当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协作,疏通文章。
王崧舟《两小儿辩日》课堂教学实录
王崧舟《两小儿辩日》课堂教学实录解构、颠覆和风格的突——《两小儿辩日》课堂王崧舟一、举日——“象”的观照师: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同学们都做过预习了吧?好的!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放松!再放松!请随着我的提示,在自己的脑海中观想太阳的样子。
早晨,太阳慢慢地出来了,圆圆的,红红的,大大的;中午,太阳升上了天空,升得很高很高,圆圆的,小小的,亮晶晶的。
看到了吗?生:(齐答)看到了。
师:很好!现在,请你回忆一下课文中的词语,选择两个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太阳的样子,一个形容早晨的太阳,一个形容中午的太阳。
然后,把这两个词语默写到本子上。
生:(默写词语。
)师:好的!你写了什么?生:车盖,盘盂。
师:你呢?生:车盖,盘盂。
师:车盖形容什么时候的太阳?生:早上的太阳。
师:那么“盘盂”呢?生:中午的太阳。
师:请到台前来,把这两个词语工工整整地写到黑板上。
生:(上台板书词语。
)师:写对了。
不但写对了,而且这个字儿还写得有模有样、落落大方,真好!和这位同学写得一样的请举手。
生:(绝大多数学生举了手。
)师:看来,大家都想到一块儿去了。
好的!请大家闭上眼睛,随着我的提示,继续观想太阳。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照在你的身上,什么感觉?中午,太阳升得很高很高,你置身在强烈的阳光下,你的身体热起来了,不断地热着,不断地热着,都快热得受不了了。
感觉到了吗?生:(齐答)感觉到了。
师:好!那么,也像刚才那样,从课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形容你的身体对太阳的感觉,一个形容你对早上太阳的感觉,一个形容你对中午太阳的感觉。
请把这两个词语默写到本子上。
生:(默写词语。
)师:(巡视,然后请一个同学上台板书“沧沧凉凉”、“探汤”。
)师:请大家抬头看黑板,跟她写得一样的请举手。
生:(绝大多数学生举了手。
)师:(对那个板书的学生)“沧沧凉凉”你是用来形容什么时候的太阳的感觉的?生:早上的太阳的感觉。
师:哦!那么,不用说,“探汤”是用来形容中午太阳的感觉的,对吧?为什么?生:因为“沧沧凉凉”是比较冷的感觉,“探汤”是一种热的感觉。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精选11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精选11篇)两小儿辩日篇1师:刚刚见面,彼此都不认识就要上课,会有很多困难,我先做个,我的介绍很短一共有6句话,但这6句话中有真有假,你们要认真听,学会分辨、要辨别真假。
1、我叫靳家彦。
2、是南山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
3、今年60岁。
4、我喜欢阅读和写作。
5、两小儿辩日是我写的。
6、今天我们就学这个判断。
师:辨别分认它所以用辨,读这个字,进行组词。
生一:辨别。
生二:辩论。
生三:识辨、辨识。
生四:辨解、辨论。
师:因为要用嘴说话,所以应该用这个辩。
不要怕错,只要敢说就行。
读一下题目──两小儿辩日。
我呀就不懂这个题目,今天我当学生,你们当老师,咱们师生互换一个位置。
今天你们是师,我是生,两小儿辩日谁来告诉我这是什么意思?生:我认为是两个小孩在辩太阳。
师:古文用了五个字就说了你刚才的意思,哪五个字——两小儿辩日。
古文有一个特点一个字,哪个字。
生:简。
师:古文是简,但意思却不少,读古文第一要把它的意思弄清楚。
今天我两小孩就着太阳的问题用语言来进行争辩、进行辨别。
拿起纸,咱们来读一读全文。
要进入读文言的绝境,因此这样读起来和现在的白话文不一样,请同学们流畅地读一读。
两小儿辩日齐读。
生:读。
师:我有一个字不认识,这个字“盂”念什么呀,你们以前认识吗?生:认识。
师:是怎么认识的呢?生:查字典。
师:我要是不认识的话,还有一个办法,问老师,不是,识声旁识字。
什么是“盂”。
生:就是装酒的器皿。
师:嗯,比盘子的边高一些,比碗的边要矮一些,这种叫什么?叫盂,读一下盂。
回到课文就读这一段,读全文,赶紧读。
师:当我遇到困难需要帮且,你遇到困难需要帮助吗?任何人遇到困难都需要帮助。
所以你们这四人就当老师的小小的备课组,你们一起研究这篇文章到底怎么读,文章到底怎么解。
我发给你们材料中也有注释,也有其它注释。
看哪个组最好,给五分钟时间,自己组解决,只给五分钟。
生:讨论。
师:这是六年级的课文,再早些时是初中的课文。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前言《两小儿辩日》是我国古代名著之一,是一篇辩论小品。
通过两个小学生的口舌较量,探讨了人类的本性、正义、公正、利益等重要问题,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刻智慧和价值。
针对这篇经典著作,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对于《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总结,以期对于教师朋友和有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教学背景•学生对象:初中学生•教学目标:–理解《两小儿辩日》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辩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阶段在导入阶段,老师通过并读《两小儿辩日》,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思考和探讨,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渐进入本次课程的学习和讨论中。
步骤二:精读阶段在精读阶段,老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定的精读范围,可以是全文或者是某个重点段落,通过讲解、分析和梳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带领学生思考和探讨相关问题。
步骤三:辩论阶段在辩论阶段,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进行不同形式的辩论活动,例如对立式辩论、角色扮演辩论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辩论的过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和价值。
步骤四:总结阶段在总结阶段,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等形式,引导学生对于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于《两小儿辩日》及其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收获在学生中展开《两小儿辩日》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水平。
此外,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自己的口才和交际能力,同时也可以探究和思考人类的本性、正义、公正、利益等重要问题,同时也可以深化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总之,《两小儿辩日》是一篇经典名著,它不仅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深刻智慧和价值,同时也是一种充满教育意义的教材资源,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充分挖掘其教育潜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王崧舟《两小儿辩日》课堂教学实录
王崧舟《两小儿辩日》课堂教学实录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文言文,名叫《两小儿辩日》。
请大家认真看老师写课题。
(王老师一笔一画地板书课题,学生看得津津有味。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两遍。
生齐读课题两遍。
师:在预习《两小儿辩日》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生1:根据注释中“孰”的解释,我还是不知道“孰为汝多知乎?”是什么意思?师:这是涉及到课文内容的问题,与这个内容有关的问题还有吗?生2:两个孩子说的都有道理,到底其中的原因是什么?生3:这篇文章是列子写的,因为列子崇奉道教,而孔子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列子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讥讽孔子,其实没这回事。
师: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先静下心来把课文读顺。
什么时候读顺了请举个手示意一下,好吗?生读课文。
师:好,都读顺了。
现在请几位同学一起来把课文读一遍。
请同学们注意力高度集中,我开个头,叫到谁,谁就接下去读。
师: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生1:一儿曰……而日中时近也。
生2:一儿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生3几次张口想念,都没发出声来。
师:不好意思,我不知道你嗓子不好。
又有两个学生继续读下去。
师:好,现在我们连起来把课文念一遍,注意生字的读音。
生齐读课文。
师:课题为《两小儿辩日》,现在你们听王老师把课文念一遍,边听边找,边找边划,找出课文中写到“日”的句子。
师读课文师:全文出现了几个“日”?生:九个“日”。
师:课题不算,有几个“日”?生:八个“日”。
师:第一个带“日”的句子谁来读?生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师相机板书:日始出时、近)师:“日始出时”是什么意思?生1:太阳升起来的时候。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5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5篇《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希望大家喜欢!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篇1T:课前的预习都做了么?S:做了。
T:我想听写几个词语,谁来?老师报词语,学生听写。
(一生板)T:车盖盘盂T:读这两个词语。
S:读T;谁能用手势比画一下车盖的饿样子和盘盂的样子。
S:上台比画。
T:再听写两个词,谁敢上。
其他同学准备好!S:听写(一生板书)T:苍苍凉凉探汤上台的学生未写出。
T:可能比较紧张。
再报一遍。
T:请个同学帮你。
S2上。
T:看清楚了么?S1:点头。
T:写好了么?我们一起来读。
S:读。
T:你能用黑板上的词来形容一下么?S:沧沧凉凉的秋天,形容天气凉爽。
S:探汤表示天气炎热。
T:你怎么知道天气炎热。
S:我从注解中了解到。
把手伸进烧热的水里。
所以表示炎热。
T:很好!读2遍词语。
T:王老师在这两个词语中画一条线,想想有什么名堂?听老师读课文。
(车盖和盘盂连;沧沧凉凉和探烫连)教师读文。
学生没有举手。
T:都没有反应?T:看看有什么名堂?S:他们两个有关系。
S:车改是大的,盘是小的。
S:我觉得他们两个都是一样物品。
都是形容太阳的形状的。
T:还有别得发现么?S:一个小孩把“日出的太阳比做……“T:了不起的发现!你读读。
“一儿曰:日初出……近者大乎?”齐读。
T:是啊!他们都是形容太阳的大小的,是一小儿的发现。
再读读。
继续探讨发现。
S:早上温度凉快,下午热,太阳的温度,他们意思相反,他们都是一小儿说的。
T:他们都在说……他们都是……他们都是……T:很好,一人就说了三个重大的发现。
指读另一小儿的发现。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齐读。
指读。
(教师相机进行指导纠正)T:不要翘舌。
S:读。
T:好,再多读几遍就会好了。
分角色读。
T一儿曰S男T一儿曰S女T;很好。
最新两小儿辩日的教学实录(汇总12篇)
最新两小儿辩日的教学实录(汇总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最新两小儿辩日的教学实录(汇总12篇)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
《两小儿辩日》课堂实录及评析(精选12篇)
《两小儿辩日》课堂实录及评析(精选12篇)《两小儿辩日》及评析篇1一、温故知新,解破课题师:今天我们将首次接触到文言文,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师:应该说,这几个字我们都是很熟悉的,就以“日”字为例吧,它已经在学过的诗词中多次“露面”了。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
还记得含有“日”字的诗句吗?生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生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师:这两首诗中“日”字的意思是——生:太阳师:“两小儿辩日”是什么意思?生:两个小孩儿辩论太阳……师:那他们在辩论太阳的什么呢?生:大小、冷热、远近……师:先不忙。
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相信通过逐渐深入地学习课文,你们一定会解开这些疑难。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师:预习了课文,能说说第一次读古文的感觉吗?生:不好读,挺别扭的,不好懂。
师:尽管遇到了些困难,但这些“感觉”是很珍贵的。
它一来指明了我们学习的方向;二来也说明文言文与现代文是有区别的。
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困难吗?(学生沉默、思考)师:比如“不好读”,可以怎么办?生:多读几遍!师:好主意!常言道“一回生,两回熟”嘛!师:不好懂,有办法吗?生:查字典、看注释……师:下面建议各小组分两步来解决问题:第一,结合注释,先把课文的大概意思读明白;第二,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顺。
时间暂定五分钟。
(学生合作学习。
教师很逐组巡视辅导。
)师:多数小组都表示已经基本读懂了课文。
请用自己的话,能说说这个故事吗?先看第一段。
生:孔子东游,见到两个小孩子在争论,就问他们原因。
师:不错!你能说说这个“游”是什么意思吗?生:游玩。
(其他学生笑)师:我第一次读,也几乎把它当成游玩。
你(指另一学生)笑了,是不是有不同意见?生:我认为是“游学”的意思,就是去交流和学习!师:呵,这么自信!其他人同意吗?(多数学生表示同意)师:那你说说,是怎么弄明白的?生:我看过孔子的介绍并联系了上下文。
师:呵,学古文也知道去联系上下文?有水平!谁能把二、三、四段连起来说说?(学生口述课文大意。
两小儿辩日的课堂实录
两小儿辩日的课堂实录两小儿辩日的课堂实录《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两小儿辩日的课堂实录,欢迎大家分享。
两小儿辩日的课堂实录篇1一、从题入手,营造学习氛围师:带有“日”字的诗句,你能说出一两句吗?生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生2:日照香炉生紫烟。
生3:日长风暖柳青青。
师:胸中有积累,出口自成章,好。
今天我们学习“两小儿辩日”,“辩”字中间是“言”,意思是——生抢答:争辩(辩论)。
师:争辩什么呢?(板书:?)自己读读。
二、初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师:读了,有什么感觉?生1:有点拗口。
生2:读不太懂。
三、指导学法,读中理解师:这是一篇文言文,第一次接触,有难度很正常。
听老师读读,感觉感觉。
(师范读,生自发鼓掌)师:谢谢大家。
其实,文言文本身就蕴涵韵律美,要是读上十来遍的,也能读出味儿来。
师:你发现跟读现代白话文有什么不同吗?生1:你读得比较慢。
生2:停顿的地方多。
师:悟性真好!读文言文就要慢点,要注意停顿。
想不想感受感受?好,根据大屏幕上的停顿提示,自己读一读。
(生各自练读) 师:会读哪句了?展示展示。
(一生读)师:不错,找到感觉了,跟他学。
(又一生读)师:有点意思了。
大家读。
(评议,互相启发)师:“盂”这个字见得少,怎么读?你怎么知道的?(一生说找到的) 师:治学就要这样严谨。
不过,我喜欢先猜一猜,上面是个“于”我猜可能读yú。
我还猜出了它的意思——生:下面是皿字底,可能与器皿有关。
师:对,大胆猜测会让你的阅读更快乐。
当然最后别忘了像他一样小心求证。
师:边读边猜,慢慢试试。
(生一边读一边理解)师:边读边猜还是有不懂的,那说说。
生:“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是不是我开始出去,太阳就近些?师: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好啊,看看,这句话的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回答)师:你从哪个词知道孔子去问原因?“故”就是原因,你怎么知道的?生:我看到注释中写了。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完整篇.doc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师:前几周,学校给大家发了一个借阅光盘,主要是想推行儿童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诵读活动。
也就是让大家从小背诵、了解文言文和古诗词。
对这种做法你们是赞成还是反对呢?理由又是什么?请大家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我觉得诵读古文可以积累知识,陶冶人的情操。
所以我赞成。
生2:我认为在当今21世纪我们已经很少能用到古诗文,学了用处不大。
师:(问持赞成态度的学生)你对他的观点是怎么看的?(两名学生站起来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
)生1:我觉得古代人和现代人应该有相通之处。
生2:虽然有相通之处,但我们现在用的都是白话文,在我们的作文中,在许多学术论文里面还能见到向古诗文那样的写法吗?生1:很多古文都是经典,是中华几千年来留下的文化呀。
生2:可是它现在已经被白话文所代替了。
生1:现在很多的文章中还引用了一些古文的词句。
生2:(欲辩无言)(全班鼓掌。
)师:说得很好,做到了言之有理,还有谁发表自己的看法?生3:我持反对意见。
古代的人写书都用文言文,一般老百姓都没有文化。
但从鲁迅先生开始推行白话文以来,老百姓的文化知识水准就提高了很多。
所以,没有必要推行文言文。
我还想针对论语说一说。
论语说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以及人与人相处的礼仪。
但现今社会,在推行国际化礼仪。
如果再把论语找出来,那我们的礼仪行为就不能和国际合拍。
师:首先给她的这一段滔滔不觉地发言鼓掌。
作为一个六年级的学生,能有如此见地。
老师很佩服!师:还有谁来说说?生:我赞成推行,但是听哥哥说文言文很难。
古文中一个字代表了许多的意思,不好理解。
而且文言文也很难读,拗口,像绕口令一样。
师小结: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时间关系,我们只能辩到这里。
到底孰是孰非,让我们试着在本节课后给出明确的答案。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刚才同学们各执一词、以理据争、唇枪舌剑、短兵相接,此乃辨也!今天就让我们去聆听一场两千六百多年前的辩论。
请大家齐读课题──(课件出示课题:两小儿辩日辩用篆体编排,并放大字号突出。
两小儿辩日课堂教学实录完美版
把白话文翻译为文言文一一我在澳门教《两小儿辩日》课堂教学实录执教者:珠海市教育局教研中心容理诚执教者:珠海市教育局教研中心容理诚对象:澳门广大中学初一丁班时间: 2005 年 3 月内容:《两小儿辩日》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广大中学教师执教,内容为朗读与翻译)(问候:生:“容老师,早晨。
”师:“同学们,早晨。
”生:“各位老师,早晨。
”师:“同学们,早晨。
”)(师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
来,挺起胸,精神点,我们一起朗读课文。
一,放声读;二,读出语气;三,不要读得太快。
昨天我们读得太快,好像一付重担压着我们跑。
好,《两小儿辩日》,一、二、……”生:《两小儿辩日》,(用普通话读,读不准,哄堂笑,遂改为粤语读)师:挺好,再读一遍,好吗?注意,读出语气。
生:《两小儿辩日》,……师:有味道了,所以要慢点读。
师:请同学们看白板。
(书写“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怎么翻译?生:孔子到东方游历,遇见两个小孩辩论斗嘴。
师:我们看看原文和翻译的句子各有几个词。
(师按学生的回答划线)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孔子到东方游历,遇见两个小孩在辩论斗嘴。
师:原文有几个词?生: 8 个词。
师:翻译后的句子有几个词?生(数):10 个词。
生(数):好像 11 个词。
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答案?是因为我们对“两个”两个字有不同看法。
“两个”是数量短语,所以应该看成两个词。
师:哪一个句子的词多呢?生:翻译过的句子词多。
师:好。
我们现在再看看这两个句子,一个是文言文的,一个是现代白话文的,从用词的情况对照一下,看看有什么现象?生(思考)师:我们有没有发现,现代白话文用的词多,文言文用的词少呢?生(点头)师:我们还有没有发现,文言文多用一个字作一个词,而现代白话文却用…… 生:两个字作一个词。
师:就是说,文言文里单音词多,现代白话文里……生:双音词多。
师:好:我们再一起重复一遍:现代白话文里双音词多,文言文里单音词多。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及评析(通用16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及评析(通用16篇)《两小儿辩日》及评析篇1【教学目标】1.学生根据注释,在小组合作中读懂为本。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实录】一、激趣谈话,读题质疑师:(教师手拿一张精美的新年贺卡)同学们,元旦就要到了,老师收到许多精美的贺卡。
这几天,好多同学都互赠贺卡,少的三、四张,多的要几十张。
对小学生新年送贺卡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生:我认为应该送。
送贺卡可以增进友谊,让自己有更多的朋友,还能化解矛盾。
师: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板书:观点理由)生:我认为不应该送。
因为送贺卡会造成浪费,一张贺卡四、五元钱,几十张就得几百块,这几百块钱干点什么不好?师:真是个知道节俭的好孩子。
生:我觉得送不送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我有几千元压岁钱,想买就可以买。
生:我不赞成送,做贺卡用的都是优质木材,如果都不买贺卡,这些木材就可以做更有用的事。
师:同学们各执一辞,有理有据地进行别开生面的小辩论。
古人也常就一些认识不清的问题辩论,这节课我们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大家观察“辩”的字形,说说这个字是什么意思?生:我认为是争辩的意思。
生:还可能是辩论的意思。
师:谁能试着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生:两个小孩辩论太阳。
二、初步感知,读懂观点师:两上小孩围绕辩论太阳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文,听老师朗读,一边听一画在什么地方应停顿,感受文言文的节奏。
(教师配乐范读)师:课文读完了,同学们听得仔细,画得认真真。
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努力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指5名学生分节读)师:你们五位谁觉得自己读得好?请起立。
(有2名学生站起来)真有自信,请你们大声地带着大家再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小点声随着读(学生领读)师:读得字正腔圆,明白什意思吗?生:有的明白,有的不明白。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和评析
《两小儿辩日》授课实录和评析一、授课实录师:同学们,今天要举行一场很幽默的争论赛,但是争论的双方是距离此刻二千多年前的祖先。
(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一些什么?生 1 :我知道它写的是两个少儿在辩太阳。
生 2 (抢着说):两个少儿子在争论太阳的远近。
生 3 :他们争得不能开交。
生 4 :我还知道连孔子都没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师(微笑):看得出同学们认真预习了课文,也善于动脑筋,我忧如感觉站在我眼前的就是两千多年前的那两个爱动脑筋的少儿。
同学们,这两个少儿争论的话题竟然难住了一代圣人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此刻想经过什么路子弄清楚这个问题什么?生:读书。
师:对,让我们为非作歹地读读课文,你想用什么方式读就怎么读。
想一想:这两个少儿争论的问题是什么?各自的原由是什么?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还可以够跟同学、老师一起谈论。
(学生自由读书,有的在谈论)生 1 :老师,我知道了,两个少儿争论的问题是太阳是在清早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生 2 :一个孩子认为清早的太阳离人近,中午的太阳离人远。
他的原由是清早的太阳大,中午的太阳小。
师接话:你是从哪儿看出的?生 2 (语气较平凡):“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师(微笑着对生 2 ):若是你就是那个少儿,听你刚刚的语气大概说服不了别人吧。
生 3(迫切地):老师,我知道了。
那是一个反问句,他应该读出反问的语气,这样的语气强烈一些。
师:你能用反问的语气来说服我们大家吗?(生 3 读,边读边做手势比划出)师(向生 2 ):他的话有说服力吗?生 2 (点点头):他读“大如车盖”时音重一些,还用手比划出车盖的大小,忧如我们眼前就有一个大得像车盖相同的太阳,读“则如盘盂”读得轻一些,忧如让我们看到了中午的太阳很小很小。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语气要强烈一些。
师:你能再试一试吗?(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生声情并茂地读)师:看得出你已经读懂了课文。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对 课文的理解,增强课堂趣味性。
情境模拟
80%
背景介绍
教师通过介绍课文的背景知识,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100%
情境再现
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课文中的 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 文的氛围。
80%
模拟对话
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对话,通过 对话的形式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参与度
虽然有小组讨论,但部分 学生仍较为被动,未充分 参与到讨论中。
内容深度
对于文言文部分讲解不够 深入,学生理解上可能存 在困难。
改进措施
优化时间管理
提前做好课堂时间规划,确多互动环节,鼓励每位学 生发表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深入讲解文言文
02
朗读
03 解释
04
分析
讨论
05
通过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和断句。
教师解释重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引导学生分析两小儿的观点和论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力。 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意义,培养其探索精神 。
02
课文解析
文章结构
文章以对话形式展开,通过两小儿的争论,展现了 他们对太阳的不同看法。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
授课教师:
2024-01-03
目
CONTENCT
录
• 课程导入 • 课文解析 • 教学方法 • 学生反馈 • 教师反思
01
课程导入
背景介绍
01
02
03
04
05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 另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小儿辩日课堂教学设计陈瑜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三个生字盂、沧、汤。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借助注释,了解课文每句话及全文的意思。
重点了解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4、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好问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注释,了解课文每句话及全文的意思.教学难点:了解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孔子的有关资料,收集有关资料,试着用科学的道理解释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
教师:制作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解破课题师:同学们,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大学问家──孔子,他博学多闻,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但现在有这么一个问题,连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都无法判断解决,这是个什么样的问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去看看孔子是如何被难倒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小儿辩日》。
请大家认真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来,让我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在预习《两小儿辩日》中,你们有哪些收获?遇到了什么困难和疑问?(学生拿出以前准备好的预习提示汇报)。
师:先不忙。
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相信,通过逐渐深入地学习课文,一定会解开这些疑难。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师: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能说说读古文的感觉吗?生:不好读;挺别扭的;不好懂。
师:尽管遇到了些困难,但这些“感觉”是很珍贵的。
它一来指明了我们学习的方向;二来也说明文言文与现代文是有区别的。
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困难吗?生:(沉默、思考)师:比如“不好读”,可以怎么办?生:多读几遍!师:好主意!常言道“一回生,两回熟”嘛!师:不好懂,有办法吗?生:查字典、看注释……师:就这么办!下面,建议各小组分两步来解决问题:第一,结合注释,先把课文的大概意思读明白;第二,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顺。
生:(合作学习。
教师很认真地逐组巡视辅导。
)师:多数小组都表示,已经基本读懂了课文,效率挺高,师:好,都读顺了。
现在请几位同学一起来把课文读一遍。
请同学们注意力高度集中,我开个头,叫到谁,谁就接下去读。
师: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生1:一儿曰……而日中时近也。
生2:一儿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生3几次张口想念,都没发出声来。
师:不好意思,我不知道你嗓子不好。
又有两个学生继续读下去。
师:好,现在我们连起来把课文念一遍,注意生字的读音。
生齐读课文。
师:课题为《两小儿辩日》,现在你们听老师把课文念一遍,边听边找,边找边划,找出课文中写到“日”的句子。
师读课文师:全文出现了几个“日”?生:九个“日”。
师:课题不算,有几个“日”?生:八个“日”。
师:第一个带“日”的句子谁来读?生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师相机板书:日始出时、近)师:“日始出时”是什么意思?生1:太阳升起来的时候。
师:这是什么时候?生1:早晨。
师:用一个字怎么表达?生1:晨。
(师板书:晨)师:谁来读第二个带“日”的句子?生2:而日中时远也。
师:你建议老师在黑板上写什么?生2:日中时和远。
(师板书:日中时、远)师:“日中时”是什么意思?生2:中午。
师:一个字。
生2:午。
师:真干脆。
(师板书:午)师:我们一起把这个句子念一遍。
生齐读这两个带“日”的句子。
师:第三个带“日”的句子谁来读?生3: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四个“日”了。
(师相机板书:远、近)谁再来继续读?生4: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师:又是两个“日”。
(师相机板书:大、小)谁来念最后两个带“日”的句子?生5: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师板书:热、凉)师:“探汤”是什么意思?生5:“把手伸到热水里,是说天气很热”。
很热的水。
师:好!其实热水这个意思的“汤”在很多成语中,也有出现。
能说一两个吗?生1:固若金汤。
生2:赴汤蹈火。
师:这“赴汤蹈火”的意思是说,不管是怎样的艰难险阻,都将勇往直前!其实不仅是成语,在很多口语中也有使用,古代有一种东西用来装上热水在被中取暖的扁壶,用陶瓷、铜合金制成,现在逐渐演变成由优质不锈钢制作而成,它的名字叫汤壶,大家听说过吗。
生:没有!师:没关系,上完这节课再有人问你,听说过吗?生:(笑答)听说过!师:好的!这就叫做“日积月累”啊!还有带“日”的句子吗?生:没有了。
师:我们一起把这几个带“日”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师:真好!同学们,把这八个带“日”的句子合在一起,讲的就是一个字,什么字?生(齐):辩。
师:很好,一起再说一遍。
“辩”是什么意思?生1:争论。
生2:辩论。
生3:两个人在同一件事上有不同的观点,反驳对方故事说到这里,该知道两小儿在辩论什么了吧?三,辩日,体验趣味师:一个说早上近中午远,一个说早上远中午近。
两小儿各说各的观点,各说各的理由,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谁也不肯善罢甘休。
用书中的一个词来说,就叫——生(齐):辩斗。
师:怎么才是辩斗呢?同桌之间分好角色,放开声音辩斗,把这味读出来。
同桌辩斗。
师:好了,哪两位小儿来辩斗辩斗?(请了两名学生)这是小儿1这是小儿2,咱们听一听两小儿是怎样辩斗的,看看有没有辩斗的味。
师:辩是辩了,只是没有斗的味。
又请两小儿辩斗。
辩是辩了,就是没有斗起来。
这样,请你留下,我来跟你辩斗辩斗。
你害怕吗?师:你身子稍微向着同学们,但眼睛要看着我,因为你跟我辩斗。
(学生按老师要求站好)生:(低声的)不怕。
(众笑)师:听你的口气,看你战战兢兢的样子,我看你还是有点怕。
到底怕不怕?生:(坚定的)不怕。
(众笑)师:为什么?生:你又不会吃人。
(众大笑)师:啊!对对对!我是老师,我不是老虎。
不对!我现在还是老师吗?生:你是一小儿。
(众笑)师:对!我是一小儿了。
那,咱们现在就开始?谁先说?生:你先说。
师:那我就当仁不让了。
大家注意听,更要注意看,我们两个小儿是怎样辩斗的。
好!我这就开始了——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该你了!生: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师:(语速加快)此言差矣!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生:(一愣,迅速作出反应)此言差矣!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众笑)师:(语气加强)非然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生:(机敏的)非然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众笑)师:(摇着手)非也非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生:(抢上一步)非也非也非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众鼓掌,大笑)师:不跟你罗唆了!反正日初出近,日中时远。
生:你才罗唆呢!就是日初出远,日中时近。
师:你胡说!日初出近,日中时远。
日初出近,日中时远。
生:你胡说八道!日初出远,日中时近。
日初出远,日中时近。
(掌声,笑声)师:看到了吧?这才叫——大家一起说!生:(齐答)辩斗!师:喜欢两小儿吗?为什么?生1:喜欢!我觉得他们挺可爱的。
生2:他们很会动脑筋,会钻研问题。
生3: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轻易放弃。
师:是顽固不化吗?生3:不是,他们说得都有道理的,所以他们敢于坚持。
生4:他们不但能仔细观察,而且还能认真思考。
师:是的,辩斗不是吵架,不是胡说八道。
辩斗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两小儿的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敏感和思考,也看到了他们不人云亦云、不轻易放弃自己观点的坚持和独立。
是吧?生:(齐答)是!师:那好!我们都来做一回两小儿。
全体起立!左手的同学做前面一小儿,右手的同学做后面一小儿。
我呢,就读读旁白吧。
好!前面一儿们,准备好了吗?生1:(左手的学生齐答)准备好了!师:后面一儿们,准备好了吗?生2:(右手的学生齐答)准备好了!师:开始辩斗!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起故。
一儿曰——生1:(齐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师:一儿曰——生2:(齐读)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一儿曰——生1:(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师:一儿曰——生2:(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师:一儿坚持曰——生1:(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句)师:一儿争辩曰——生2:(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句)师:一儿反驳曰——生1:(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句)师:一儿不服曰——生2:(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句)师:一儿扯着嗓子曰——生1:(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句)师:一儿跺着双脚曰——生2:(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句)师:一儿指着一儿曰——生1:(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句)师:一儿毫不示弱,也以手相指曰——生2:(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句)师:(突然停顿,过了一会儿)辩呀!斗呀!怎么不辩不斗了?生1:太累了!脚都酸了。
(众笑)生2:老这么辩下去,没意思了。
(众笑)生3:辩斗也不能没完没了啊?生4:孔子过来了。
四、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师:请坐。
孔子过来了,孔子是谁呀?生1:大思想家。
生2: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生3:孔子有弟子三千,是个大教育家。
生4:孔子博学多才,是个圣人。
师:可是,这个问题,孔子说得上来吗?生:说不上来。
师:哪儿看出来的?生:孔子不能决也。
师:谁能为“决”组个词语?生1:决断。
生2:决定。
生3:判决。
师:一句话,面对两小儿的辩斗,孔子也拿不定主意。
是吧?生:(齐答)是!师:同学们,如果两小儿请教的不是孔子,而是你呢?你会怎么说?(教师指名一学生起立)现在轮到我做两小儿了。
先生贵姓?(众笑)生:姓田。
师:哦!田先生!久仰久仰!请问田先生,咱俩谁说得对、谁说得不多呀!生:你们两个说得都不对。
师:都不对?那依你之见,是日初出时去人远还是日中时去人远呢?请田先生不吝赐教。
生:一样远,没什么区别。
师:这就怪了。
明明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的吗?生:这是你的错觉,早上的太阳和中午的太阳是一样大的。
早上的太阳看起来像车盖,是因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有地平线,还有树木、房子做比较,所以好像大一点。
中午的时候,太阳升到了天上,没有什么可以比较了,所以看起来就像盘盂了。
师:啊!原来如此!田先生说得有理,说得有理。
不过,那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又是为什么呢?先生累了,请坐下休息休息,我想请教另外的先生。
(教师指名一学生起立)先生贵姓?生:免贵姓陈。
(众笑)师:哦!陈先生!失敬失敬!您知道温度不同的原因吗?生:当然知道!早上,太阳是斜射到地球上的,所以地上吸收的热量就少一些,感觉就沧沧凉凉了。
到了中午,太阳笔直射在地球上,地上吸收的热量就多了,所以就热了,就像探汤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