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ppt 47)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67页PPT
一、均衡产出概念
二、两部门经济均衡产出的条件
最简单的经济关系:两部门经济
假设: 1、假设不存在政府与外国,只有家庭与
厂商; 2、假设需求量与供给价格无关,供给总
能够按照不变价格提供足够的等于需求 的供给量; 3、假设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因 此GDP=NDP=NI=PI。
第一,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 者之和等于收入;
第二,APC与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但APC>MPC,则APS与MPS都随收入 增加而递增,但APS<MPS。
第三,APS+APC=1,MPC+MPS=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 C= + Y S =- + (1-) Y ∴C+S= + Y- +Y-Y=Y
一、均衡产出概念
按照以上假设,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国民 收入就等于总需求。
均衡产出[Equilibrium Output]:与社会总 需求相等的产出或收入。
或与社会总支出相等的产出,即与 全社会所有居民和厂商的计划总支出相 等的产出。
二、两部门经济均衡产出的条件
社会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决定于社会总支 出。
——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 —自发消费(常数);
—边际消费倾向, Y—引致消费。
C= + Y [>0, >0]
若消费函数为线性, 为常数。
消费曲线[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C
C=C(Y)
。 45
0
教材P445
图13-2
Y
线性消费函数
C
C= + Y
。 45
0
教材P445 图13-3
Y
二、储蓄函数与储蓄倾向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ppt 47)
四、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均衡国民收入的基本模型 (二)趋向于均衡国民收入的过程 (三)充分就业均衡与非充分就业均衡
(一)均衡国民收入的基本模型
在此假定,一国是封闭型的两部门经济,不考虑政府的作用与对 外贸易。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角度来考察国民收入, 从总需求看,一国GDP是一定时期国内用于消费支出与投资支 出的总和,即Y=C+I;
七、节俭的矛盾与通货膨胀缺口
(一)节俭的矛盾 (二)通货紧缩缺口 (三)通货膨胀缺口
(本节以学生讨论和自学为主)
(一)节俭的矛盾
1、传统经济学对节俭的看法 2、节俭在现代经济学中的作用 3、为什么传统的“美德”会变成“罪恶”
1、传统经济学对节俭的看法
传统经济学认为,储蓄增加会使投资增加,而投 资增加又会使收入增加;相反,储蓄的减少或消 费的增加会使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因此,传统 经济学认为,储蓄即节俭是一种美德。
C+I
它不随收入变动。如果收入
C
恰好为500亿元,则为均衡
国民收入,如不相等,则调 整直到均衡。
I、S
45 500亿 Y
从总需求与总供给看
S
500
I
从储蓄与投
资观念看
500
Y
(三)充分就业均衡与非充分就业均衡
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生产和收入不再有扩大的趋 势,也不再有缩小的趋势,此时的收入为均衡收入, 就业量为均衡就业量,此时的总需求称为“有效需 求”。
1、萨伊定律——供给会自行创造自己的需求
萨伊(1767-1823)出生于法国里昂一个大商人的家庭里。他扩大 了亚当•斯密学说中的庸俗成分,成为法国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1)萨伊认为,在分工的条件下,每个人都是为别人而生产,生产越多供 给越多,则对别人产品需求越多,在交换中,货币只起一个短暂的媒介作 用,卖主得到货币马上又会购买产品,所以卖主就是买主,供给者同时就 是需求者;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二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例题讲解:例1 名词解释:(1)有效需求:凯恩斯把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的交点处的需求量称为有效需求,并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了国民收入的均衡值,经济学通常把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看作有效需求。
(2)乘数:指收入的变化带来这种变化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K=△Y/△J ,式中,△Y 是国民收入的变化,△J 是支出的变化。
乘数作用可通过初始支出后的消费的收入变化来说明。
(3)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就业的一种经济状况。
充分就业是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范畴,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如果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造成非自愿性失业,社会就不能实现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与某些失业现象的存在并不矛盾,如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这两种失业都是正常的。
只有非自愿性失业,社会就不能实现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也可以理解为各种经济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4)恒常收入:弗里德曼认为,一个家庭借以取得收入的财富可由两种财富构成,即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两部分构成。
由于人力资本无法从统计资料测得,因此弗里德曼引入恒常收入的概念,把恒常收入视为财富(人力和非人力)的预期收入的现值,恒常收入大致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数值的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
例2 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9,所得税为收入的三分之一,政府决定增加支出以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50美元,政府开支应该增加多少?这对财政赤字有何影响?解: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为 ()t b K g --=111 所以()[]t b Y K Y G g--∆=∆=∆11代入已知参数得: ΔG=750×[1-0.9(1-1/3)]=300预算赤字的变动即政府开支的变动减去税收的变动。
政府开支上升300美元。
因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50美元同时边际税率为1/3,所以,税收增加250美元。
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收入支出模型ppt课件
E 支出(需求)
E=y
E
A
100
·
收
入
产
出
o
y
支出等于收入的 45°线
()
·B IU>0
100
IU<0
AE
o
y
支出决定收入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三、投资等于储蓄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三 投资等于储蓄
❖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是E=y, 也可以用i=s来 表示,因为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投资。
由于古典经济学所处时代是物品匮乏的情况,
在物物交换的角度上反映这种情况的“萨伊定律”被 看作是普遍有效的“规律”。
于是,在古典经济学中,均衡国民收入主要就
由经济中的总供给水平决定。
6 6
(2)新古典经济学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新古典经济学在经济学原理上完全接
受了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古典经济学更着眼 于经济的长期活动及其趋势。新古典经济学 家仍然坚持供给在长期内对均衡国民收入的
述。 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是对一定时期 内宏观经济活动结果的表达,而宏观经济运 行的均衡公式则是为达到事后均衡结果所要
求的实现条件。
4 4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奠基人凯恩斯的学说
的核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凯恩斯主义
的全部理论涉及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
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
场和国际市场(,物而) 仅包括产品(市钱)场的国民收入
与原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10 10
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爆发了空前大危机,凯恩斯建立了国民 收入决定理论。
为方便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我们从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出发,从 而做出几个假定:
财务管理第3章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19
收入
消费
储蓄
MMPPCS APCAPS
1 9000
9110
-110
1.0-01.01
2
10000 10000
0
00.1.189 1.000
3
11000 10850
150
00.1.585 0.909.01
4 12000 11600
400
00.2.575 0.907.03
5
13000 12240
760
00.3.64 0.904.06
6 14000 12830
1170
00.4.159 0.902.08
7
15000 13360
1640
00.4.753 0.809.11
20
第三节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三、乘数原理
西方经济学·宏观· 第13章
两部门经济均衡收入的决定:消费函数—代数方法
均衡条件:AE=y
c+i=c+s
即i=s 计划投资=计划储蓄
是宏观经济战略要考虑的一个前提条件。(事前的)
在上一章国民收入核算中,是从事后的实际情况看, I = S,是必然的结果,是会计结果。
4
第一节 均衡产出
均衡国民收入图
AE=c +i
AE:支出;y:收入
45°线
支出决定收入
AE=c+ i
D B IU > 0
10
•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c
•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11
c=c(y)
0 < MPC < 1
α
45
宏观经济学: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和IS-LM模型
<1,消费总量<收入总量(产生储蓄); =1,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 >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
例:收入100元中80元用于消费 平均消费倾向APC = c/y = 0.8
边际消费倾向 MPC
边际消费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 MPC= c/ y
当消费增量Δc与收入增量Δy趋于无穷小时,即: MPC = dc/dy 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有: 1 > MPC > 0
例: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MPC=c/ y=( 94-80)/(120-100) =0.7
为多少? (3)若投资增到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1) 均衡收入y=(100+50)/(1-0.8)=750 c=100+0.8×750=700 s=y-c=750-700=50
(2) 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产出-需求=800-750=50
(3)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1-0.8) =1000,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250
均衡,不再变动。非意愿存货IU =0 总产出=总需求,厂商生产稳定
公式:y = c + i = E 小写字母:意愿消费和投资 大写字母:实际支出
y>AE,IU>0,增加
投资=储蓄
均衡时: •E = y •E = c + i •y = c + s
c + i = c + s i = s
意义: 如果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计划储蓄, 是一个前提条件。是宏观经济战略要考虑的前提条件。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1
第一节 均衡产出
• 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 说明一个国家的生产或收入如何决定,要从分析最简单的
经济关系开始。先假设: • 1.两部门经济的假设 • 假设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生产和
投资行为都发生在企业部门,消费和储蓄行为都发生在家 户部门。还假定企业的投资是自发的或外生的,即不随利 率和产量而变动。经济分析纳入只有家户(居民户)部门 和企业部门的两部门经济社会中。
• 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指与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因此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和计划产出正好相等,因此,非计划 存货投资等于零。
5
• 3.均衡收入的形成
•
若产出大于支出(需求),非意愿存货投资就大于零,
企业就要削减生产,直至总收支相等,即达到均衡收入。
反之,若产出小于支出(需求),非意愿存货投资就小于
上,c>y;在该交点右上方的消费曲线上,c<y。 • 第二,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值都是相应的APC,消费
曲线上任一点或任一段弧的斜率值都是相应的MPC,且同一收入水平 上有APC>MPC。 • 第三,消费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 费曲线越来越平缓,表现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上任一点与原点连成的射线的斜率(APS)总小于储蓄曲线上该点的 斜率(MPS)。
• 3.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即:
•
APC+APS=1
•
MPC+MPS=1
23
• 四、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
以上分析的是家户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宏观经济学关心的是社
会消费函数,即总消费和总收入之间的关系。社会消费函数是家户消
宏观经济学之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精品PPT课件共40页)
西方经济学 12.6 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
AD
GDP缺口
E
AD
GDP缺口 45º
O
Y Y*
Y
精品PPT教学课件
西方经济学
12.6 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
通货膨胀缺口
AD
E
AD
通货膨胀缺口
AD’
45º
O
Y* Y
Y
精品PPT教学课件
西方经济学 12.6 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
C+I
通货紧缩缺口
I
G)
精品PPT教学课件
西方经济学 12.4 国民收入的变动
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C+I+G
E
C+I+G
C+I
C
45º O
YE
Y
精品PPT教学课件
西方经济学
12.5 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
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 投资乘数:
KI
1 1 c(1 t)
– 政府购买乘数:
KG
精品PPT教学课件
西方经济学
12.1 宏观均衡的概念
AE
AE = Y
Y*:均衡产出(AE=Y)
Y1:AE > Y
IU > 0 AE
非意愿存货↘ (Inventory Unexpected)
IU < 0
=> 增加产出
Y2:AE < Y
45º
O
Y1 Y* Y2 Y
非意愿存货↗ => 减少产出
精品PPT教学课件
1
1 c(1
t)
– 税收乘数: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PPT课件
I=S
• 注意:这里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达到均衡,计 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 I=S,则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始终等于储蓄。
世纪高教
8
©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
主题内容
• 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 第二节消费函数 • 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 第四节 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
的决定 • 第五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 • 问/答
世纪高教
9
©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
APC C Y
世纪高教
12
©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
消费曲线
世纪高教
C7
6 5 4
4 5 线表明收入
等于消费
C=C(Y)
3
2
1
45。
0
6 8 10 12 14
Y
主题内容
世纪高教
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 • 第二节 消费函数 • 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
定 • 第四节 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
收入的决定 • 第五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 • 问/答
4
©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
2第二讲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二讲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一、均衡产出1.模型假设(1)二部门经济: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户部门(居民户)和企业部门(厂商)。
企业投资是自发的或外生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2)凯恩斯定律: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3)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2.均衡产出的概念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即经济社会的总产出或总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图2-1均衡产出的决定图2-1中,在这个模型中,存货在调整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投资等于储蓄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也可用i s=表示。
这里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 s=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始终等于储蓄。
前者为均衡的条件,即只有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相等时,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后者所指的实际投资和实际储蓄是根据定义而得到的实际数字,从而必然相等。
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答:(1)凯恩斯定律的含义与萨伊定律不同的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文中提出生产和收入决定于总需求。
按照凯恩斯定律,只要存在着需求,社会便可以生产出任何数量的产品与之相适应,()=+++-的意义即在于此。
凯恩斯定律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y c i g x m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时代背景是1929~1933年的大萧条,当时西方社会存在着大量闲置资源,失业问题严重,而工厂却有很多多余的生产能力。
在那样的情况下,如果需求增加,生产确实会增加,因而,对于一个处于经济危机中的国家而言,凯恩斯定律是有一定现实基础的。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经济中总是存在闲置着生产能力,非充分就业是一种通常的状态,所以他认为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是可行的,这也是二战以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理论大受欢迎和追捧的重要原因。
宏观经济学课件 收入支出.ppt
Y (a bY )
a (1 b)Y
19
S -a 1-b
S a (1 b)Y
Y
20
3. 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APS(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ings): 在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APS S Y
金融资产、风俗习惯…… 2. keynes的消费函数
凯恩斯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 仅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消费 f (可支配收入) C f(Y)
13
C a b Y (a 0, 0 b 1)
C
<45o ab
C a bY
Y
14
关于a和b
43
关于税收的处理
税收:
T T0 t Y
autonomous tax 自主(自发)的税收
边际税率:增加一单位国民收入而增加的税收。
44
Yd CI G
(总需求)(1)
C a b(Y T Tr)
(消费) (2)
I I G G Tr Tr
(3)
T T0 tY (比例税经济)
(1) ~ (3)代入(4),可得 Y * 1 (a I )
1b
33
Yd CI
aI
a
b
I
45o
EY d C I 均衡收入为Y*时的储蓄
C a bY 均衡收入为Y*时的消费
Y*
Y
34
Yd CI
aI
a
b
I
45o
E
收 入
为
Y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萨伊认为,每个要素所有者都希望自己拥有的生产要素被使用,如果 不被使用就会降价,直至被使用,所以不会出现失业。
2、市场自动均衡说
自动均衡说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自 由竟争、自由放任、自动调节的经济,经济活 动本身可以通过各种自动调节的机制使需求与 供给达到均衡,实现充分就业。
1、储蓄与投资的不同动机
2、收入达到均衡时未必实现充分就业
3、总需求与总供给取决于不同的因素
二、消费与储蓄 (一)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1、消费函数 2、储蓄函数 (二)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 (三)消费理论及其发展
1、消费函数
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很多,凯恩斯认为具有决定意义 的是家庭收入。因此,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 数。C=c(y)
(1)商品市场上可以利用价格机制调节;
(2)资本市场上可以利用利息率机制调节;
(3)劳动市场上可以通过工资率调节,实现 充分就业。
(二)关于收入与就业的现代理论
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中,提出了有效需求原理,对于收入与就业问题作出了 一种新的解释,建立了他自己的理论体系。
(三)消费理论及其发展
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2、消费之迷 3、跨期选择理论 4、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定 5、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定 6、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定
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1)决定消费数量的主要变量是居民的可支 配收入; (2)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倾向有下降的趋 势。
(3)跨时期消费者的选择
为了使分析简单,我们考察一个生活在两个时期的消费者面临的决策,第 一个时期代表消费者的青年时期,而第二个时期代表消费者的老年时期。 在第一个时期消费者赚到收入Y1并消费C1,而在第二个时期消费者赚到 收入Y2并消费C2。由于消费者有机会借贷与储蓄,所以,在任何一个时 期的消费都可以大于或小于当期的收入。
这两种情况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是矛盾的,被称作“消费 之迷”。
3、跨期选择理论(一个两时期模型)
考虑到有未来收入情况下,消费者(家庭)可以有 多种不同选择的理论。
(1)跨时消费约束线:既定收入情况下,消费者在不同时期最大可能消
费组合点的运动轨迹。
(2)跨时消费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在两个时期的各种不同消费组合,都 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满足程度的点的运动轨迹。
考虑两个时期消费者的收入如何限制了这两个时期的消费。在第一 个时期,储蓄等于收入减消费,即:
S=Y1-C1
在第二个时期,消费等于积累的储蓄,包括储蓄所赚到的利息加第 二个时期的收入,这就是:
C2=(1+r)S+Y2
在这里,r实际利率。另外,由于没有第三个时期,消费者在第二个 时期并不储蓄。要注意的是,变量S代表储蓄或借贷,而且,这个式 子在两种情况下都是成立的。如果第一时期消费小于第一时期的收 入,消费者有储蓄,并且S大于零。如果第一时期的消费大于第一时 期的收入,消费者有借贷,并且S小于零。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假设 借贷的利率和储蓄的利率相同。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一、关于收入和就业的传统理论和现代解释 二、消费与储蓄 三、资本边际效率、利率与投资 四、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五、乘数原理 六、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七*、节俭的矛盾与通货膨胀缺口
一、关于收入和就业问题的传统理论和现 代解释
(一)“萨伊定律”和“自动均衡说” 1、萨伊定律 2、市场自动均衡说 (二)关于收入与就业的现代理论
2、消费之迷
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应该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二战后政府的战时需求减少,并没有导致长期的经济 萧条;
(2)20世纪40年代中期,库兹涅茨根据1869~1938年 美国的收入消费资料,提出了长期消费函数,证明在这期 间收入虽然增长了7倍,但消费与收入始终保持固定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在0.84~0.89之间。(库兹涅茨长期消 费函数)
1、萨伊定律——供给会自行创造自己的需求
萨伊(1767-1823)出生于法国里昂一个大商人的家庭里。他扩大 了亚当•斯密学说中的庸俗成分,成为法国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1)萨伊认为,在分工的条件下,每个人都是为别人而生产,生产越多供 给越多,则对别人产品需求越多,在交换中,货币只起一个短暂的媒介作 用,卖主得到货币马上又会购买产品,所以卖主就是买主,供给者同时就 是需求者;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消费函数可表 示为:cLeabharlann +y2 、储蓄函数
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 加比率递减。
s = s(y) 如果储蓄曲线为直线的话,则有: s = -+(1-)y
(二)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
1、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 2、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 3、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及其意义
4、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定
这种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1)指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的影响,也受别人消费与 收入的影响;
(2)指消费指出不仅受目前收入的影响,还要受过去收入 与消费的影响。
如果当前收入超过从前高峰期的收入,则他的消费与上述 相对收入有关,如果低于从前高峰期的收入,则人们通过 提高消费倾向维持已经有过的生活水平。这就是所谓消费 的“棘轮效应”——指长期消费倾向的稳定性对短期消费 减少的抑制作用。
5、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定
这种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 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 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即 他一生中所得收入的平均数。 根据这个理论政府的财政政策是不能奏效的。
如把上述两个方程式结合起来就可以导出该消费者的预 算约束,即:
C2=(1+r)(Y1-C1)+Y2 进而可得:
(1+ r)C1+C2=(1+r)Y1+Y2 或:
C1+C2/(1+r)=Y1+Y2/(1+r) 这个式子把两个时期的消费与两个时期的收入联系在一 起。它是表示消费者跨期预算约束的标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