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家畜病理学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畜病理学教案
绪论
一、家畜病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家畜病理学是兽医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是研究畜禽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家畜病理学与其他兽医基础学科有密切联系。学习家畜病理学必须要有动物生物化学、家畜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学和遗传学的知识作为基础。另一方面,病理学又与各门临床学科密切相关,可为学习兽医临床学科(如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寄生虫学等)打下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临床学科又不断向家畜病理学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使人们对于家畜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进而改进畜禽疾病的防治工作。所以家畜病理学是兽医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桥梁,又可称为桥梁学科。
二、家畜病理学指导思想与方法
1.运动发展的观点认识疾病
2.正确认识局部与整体的辨证关系
3.正确理解机能代谢和形态改变的辨证关系
4.正确认识疾病的外因与内因的关系
三、研究方法
1、尸体剖检和肉眼观察
2、病理组织学观察
3、细胞学观察
4、分子病理学观察
5、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观察
6、动物实验
7、临床观察
第一章疾病概论
一、疾病概念
在一定的条件下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矛盾斗争过程,在此过程中动物出现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患病动物表现出不同症状和体症,使役能力下降和经济价值降低。(症状是各种损伤引起的患病者主观上的异常感觉。体症是损伤变化用查体方法检出的。)
二、疾病发生的原因
疾病发生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外因和内因。对于大多数疾病来说还有对疾病发生起促进作用的条件,如自然条件、社会条件。
(一)疾病发生的外因
1、生物性因素
常见的致病因素,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原菌、病毒、霉形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真菌等)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等),它们可以引起畜禽各种传染病、寄生虫病、真菌病、中毒性疾病及肿瘤等。
生物性致病因素的共同特点:
(!)有一定的选择性主要表现在感染动物的种属、感染途径和作用部位。如猪瘟病毒只对猪有致病作用,而其它种属动物没有致病作用;破伤风杆菌只通过皮肤粘膜的创伤感染;猪霉形体性肺炎的病原体主要侵害肺。
(2)有一定的特异性一定的生物性致病因素引起一定的特异性病理变化、特异性临床症状以及特异性免疫性反应等。
(3)有传染性和一定的持续性生物性致病因素侵入机体后一般在整个病程中不断繁殖,增强毒力,持续发挥致病作用。有些病原体还可随渗出物、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体外,具有传染性。
(4)侵入机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毒素对机体可产生致病作用以及变态反应等。寄生虫的致病作用除产生毒素外,还与机械性损伤和夺取机体营养有关。
(5)机体反应性及抵抗力起着及重要作用生物性因素致病过程中,当机体防御机能健全,抵抗力强时,即使体内带有病原微生物,也不一定发病。相反,若机体抵抗力降低,则正常存在于体内不显致病作用或毒性不强的微生物也可引发疾病。
2.化学性因素
特点:
(1)化学性致病因素进入机体后常积蓄到一定量才引起发病。
(2)对组织器官选择性地毒害。
化学性致病因素的种类很多。随着农药和化学产品的广泛应用以及某些工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致使引起畜禽疾病的外源性,化学性致病因素的种类越来越多。如强酸、强碱、有机磷、有机卤(四卤化碳)、亚硝酸盐等等。此外,化学性致病因素还可来自体内,构成内源性自体中毒,如肾功能不全所致的尿毒症等。
3.物理性致病因素
如高温对局部作用引起烧伤,对全身作用引起热射病;低温引起冻伤;电流引起电击伤;射线引起放射病。还有光能、噪音、大气压等等。
4.机械性因素一定强度的机械力可以造成创伤。
5.其他因素
必需物质过多或过少,饲养管理不当等。如动物必需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缺乏都会引起机体相应的营养缺乏性疾病,维生素D、钙缺乏可导致软骨病(佝偻病);氟过多导致氟中毒(氟斑牙)。
(二)疾病发生的内因
1、机体的防御免疫功能降低
(1)屏障结构破坏及机能障碍
健康动物的皮肤、粘膜都有机械性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作用,如果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易引起相应的疾病。例:破伤风、牛创伤性网胃心包炎等。
内部屏障:血脑屏障保护脑组织、中枢神经系统,使其不发生病变。孕畜的胎盘屏障保护胎儿免受破坏,如其结构受破坏或技能降低可导致死胎、流产、畸形。
(2)吞噬和杀灭机能降低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各脏器的名称不同,肝星形细胞或枯氏细胞;肺尘细胞;脑胶质细胞;淋巴结、脾网状细胞)及血液中的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都有吞噬功能。胃液、唾液、泪液、汗液、血清等都有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功能。这些吞噬杀灭机能减弱时易发生感染性疾病。
(3)解毒机能降低
肝脏是机体的主要解毒器官,当肝功能不全或肝脏组织结构发生破坏时,其解毒机能发生障碍,使机体发生中毒性疾病。
(4)排除机能减退
机体可以通过消化道(呕吐、腹泻),呼吸道(咳嗽、喷嚏),泌尿道将体内有毒物质排出体外。如果排除过程发生障碍,体内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将引发相应的疾病。
(5)特异性免疫反应异常
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T)和体液免疫(B)两种。细胞免疫降低易发生病毒、真菌和细胞内寄生菌的感染。当体液免疫降低易细菌感染;反之,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过强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2、机体反应性改变
机体反应性是指机体对各种刺激物以比较恒定的方式发生反应的特性(它对疾病的发生及表现形式有重要影响)。
(1) 种属反应性不同种属的动物对同一种致病因素的反应性常不一样。如马不感染牛
瘟病毒,牛不感染鼻疽。
(2)个体反应性不同个体由于营养状况、抵抗力等的不同对外界致病因素的反应也不同。例:某一养殖厂爆发某一传染病时有的病重,有的病轻,有的病死,有的不死。
(3)年龄反应性幼龄动物的防御屏障及免疫机能发育不完善,老龄动物的各种机能逐渐衰退而容易发病。而成年动物免疫器官发育完善,抵抗力较强不容易发病。
(4)性别反应性机体性别不同,某些组织器官结构不一样,内分泌激素有差异,对同一病原体的反应也有不同表现。如畜禽白血病的发病率雌性高于雄性。
(三)影响疾病发生的条件
1、自然条件
地理环境、季节、气候等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影响。环境卫生差、通风不良、潮湿等条件容易发病;冬季气候寒冷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多发生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对人畜健康危害性越来越严重。
2、社会条件
社会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建国前,由于没有建立起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制度,动物患病后也得不到及时治疗,因此畜禽发病及死亡率的比较高;建国后,建立起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兽医防疫制度,消灭了牛瘟,控制了家畜的炭疽、鼻疽等主要疾病。
三、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