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合集下载

自控原理(6)

自控原理(6)
1/αTa 1/ Ta α 0 1/ Tb α/ Tb ω [20]
③ 无源迟后-超前网络 无源迟后 超前网络 GC(s)的对数频率特性 )
[-20] 20lgα 20 α
90 0 -90
ω
结论: ④ 结论: i) 在低频部分,幅频曲线具有负斜率、负相移,相角是迟后的, 在低频部分,幅频曲线具有负斜率、负相移,相角是迟后的, 起迟后校正作用;在高频部分,幅频曲线具有正斜率、正相移, 起迟后校正作用;在高频部分,幅频曲线具有正斜率、正相移, 相角是超前的,起超前校正作用; 相角是超前的,起超前校正作用; ii)在只有迟后校正或超前校正难以满足系统的稳态和动态性能 ) 要求时,才考虑采用迟后-超前网络来校正系统 超前网络来校正系统。 要求时,才考虑采用迟后 超前网络来校正系统。 4) 其它常用无源校正网络的电路图、传递函数及相应的对数幅频特性 其它常用无源校正网络的电路图、 参见教材P253“表6-1 常用无源校正网络”。 常用无源校正网络” 参见教材 表 2. 有源校正装置 常用的有源校正装置有: 、 常用的有源校正装置有: PI、 PD、PID及滤波型调节器等; 、 及滤波型调节器等 其中主要了解PID控制器的硬件结构及调整、使用方法。 控制器的硬件结构及调整、 其中主要了解 控制器的硬件结构及调整 使用方法。 串联校正(频域法校正 频域法校正) §6.3 串联校正 频域法校正 系统性能指标以频域特征量来表征时, 校正系统常采用频域方法。 系统性能指标以频域特征量来表征时 校正系统常采用频域方法。 校正方法: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等 校正方法: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等。
C1 R1
① 电路形式
U1
C2 R2
U2
② 传递函数

第六章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第六章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第六章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原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装置,对待控制对象进行检测、判断和调节,以实现对系统的自动调控和校正。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校正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本文将简要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和重要性。

首先,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感器校正:传感器作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进而进行处理。

传感器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测量和控制效果,因此需要对传感器的灵敏度、精度和线性度等进行校正,以提高系统的测量准确性。

2.执行器校正:执行器主要负责将控制信号转化为物理动作,控制系统的输出效果依赖于执行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因此,需要对执行器的响应速度、灵敏度和动态补偿等进行校正,以确保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3.控制器校正:控制器是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和判断,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

对于不同类型的控制器,需要根据系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各种参数的校正和调整,以保证系统的控制效果。

4.系统校正:系统校正是指对整个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整体的校准和调整。

由于控制系统中存在着多种参数和输入信号,这些参数和信号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对系统的控制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需要对系统的整体参数进行校正,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达到预期的要求。

其次,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1.提高系统的准确性:通过对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进行校正,可以消除误差、降低噪声的影响,提高系统的测量和控制准确性。

这对于一些对测量和控制精度要求较高的系统而言尤为重要,如飞行器、自动化生产线等。

2.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对控制器和系统参数的校正和调整,可以改善系统的阻尼特性和相应速度,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响应能力。

这对于一些需要频繁变动的系统而言尤为重要,如电力系统、机械运动系统等。

控制工程基础- 第6章 控制系统校正

控制工程基础- 第6章 控制系统校正

arctan 1 2
tr
n 1 2
tp
n
1 2
ts
3
n
或4
n
% exp( ) 100%
1 2
控制工程基础
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
二阶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c n 1 4 4 2 2
arctan
2
1 4 4 2 2
p n 1 2 2
1
Mp
2
1 2
b n 1 2 2 2 4 2 2 4
控制工程基础
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
(2) 滞后校正装置 校正装置输出信号在相位上落后于输入信号,即
校正装置具有负的相角特性,这种校正装置称为滞后 校正装置,对系统的校正称为滞后校正(积分校正)。 主要改善系统的静态性能。 (3) 滞后-超前校正装置
若校正装置在某一频率范围内具有负的相角特性, 而在另一频率范围内却具有正的相角特性,这种校正 装置称滞后-超前校正装置,对系统的校正称为滞后超前校正(积分-微分校正)。
2. 频域性能指标
(1) 开环频域指标
开环截止频率ωc (rad/s) ; 相角裕度γ;
幅值裕度Lg 。 (2) 闭环频域指标
谐振频率ωp ; 谐振峰值 Mp ;
频带宽度ωb。
控制工程基础
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
3. 各类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 各类性能指标是从不同的角度表示系统的性能,它们之间
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对于二阶系统,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之 间能用准确的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它们可统一采用阻尼比ζ和 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来描述。 二阶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经变换后接入系统,形成一条附加的、对干扰的影响进 行补偿的通道。
控制工程基础

《自动控制原理》第6章_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第6章_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频率法校正的基本原理: 利用校正网络的特性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度,
改善系统瞬态响应。
校正装置分类
校正装置按 控制规律分
超前校正(PD) 滞后校正(PI)
滞后超前校正(PID)
校正装置按 实现方式分
有源校正装置(网络) 无源校正装置(网络)
有源超前校正装置
R2
u r (t)
i 2 (t)
R1
i1(t)
(aTa s
1)(Tb a
s
1)
滞后--超前网络
L'()
20db / dec
20 lg K c
1 1/ T1 2 1/ T2
设相角为零时的角频率
1
()
a)
20db / dec
5
1 T1T2
90
5 校正网络具有相
5
位滞后特性。
90
b)
5 校正网络具有相位
超前特性。
G( j)
Kc
( jT1
G1 (s)
N (s) C(s)
G2 (s)
性能指标
时域:
超调量 σ%
调节时间 ts
上升时间 tr 稳态误差 ess
开环增益 K
常用频域指标:
开环频域 指标
截止频率: 相角裕度:
c
幅值裕度:
h
闭环频域 指标
峰值 : M p
峰值频率: r
带宽: B
复数域指标 是以系统的闭环极点在复平面
上的分布区域来定义的。
解:由稳态速度误差系数 k v 1应00 有
G( j)
100
j( j0.1 1)( j0.01 1)
100 A()
1 0.012 1 0.00012

自动控制6第六章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

自动控制6第六章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

复合校正
同时采用串联校正和反馈校正的方法,对系 统进行综合校正,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数字校正
利用数字技术对控制系统进行校正,具有灵 活性和高精度等优点。
02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及评价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概述
稳定性
准确性
系统受到扰动后,能否恢复到原来的 平衡状态或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能力。
系统稳态误差的大小,反映了系统的 控制精度。
针对生产线上的各种工 艺要求,设计相应的控 制策略,如顺序控制、 过程控制等。
系统校正方法
根据生产效率和产品质 量要求,采用适当的校 正方法,如PID参数整定、 自适应控制等。
仿真与实验验证
通过仿真和实验手段, 验证综合与校正后的工 业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 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控制系统综合与校正的注
06 意事项与常见问题解决方 案
仿真与实验验证
通过仿真和实验手段,验证综合与校正后 的导弹制导控制系统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系统校正方法
针对导弹制导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采用 适当的校正方法,如串联校正、反馈校正 等。
实例三
01
02
03
04
控制系统结构
分析工业自动化生产线 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 包括传感器、执行机构、 PLC等部分。
控制策略设计
考虑多变量解耦控制
对于多变量控制系统,可以考虑采 用解耦控制策略,降低各变量之间 的相互影响,提高系统控制精度。
加强系统鲁棒性设计
考虑系统不确定性因素,加强 系统鲁棒性设计,提高系统对 各种干扰和变化的适应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控制系统综合与校正的注意事项
明确系统性能指标

自动控制原理_吴怀宇_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_吴怀宇_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

扰动补偿 输入补偿
自动控制原理
按扰动补偿的复合控制系统如图6-3所示。
N(s)
+
Gn (s)
R(s) + E(s)
+
G1 (s)
G2 (s)
C(s)
-
图6-3 按扰动补偿的复合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
按给定补偿的复合控制系统如图6-4所示。
Gr ( s)
R( s) E( s)
+
G( s )
+
C( s)
自动控制原理
6.4.1 超前校正
基本原理:利用超前校正网络的相角超前特性去增大系 统的相角裕度,以改善系统的暂态响应。 用频率特性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步骤:
(1)根据给定的系统稳态性能指标,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 ;
K)绘制在确定的 值下系统的伯德图,并计算其相角裕 (2 度 ; K 0
(3)根据给定的相角裕度 ,计算所需要的相角超前量 0
m
60º
40º
20º
1
0 4 8 12 14 20

图6-16 最大超前相角 m 与 的关系
自动控制原理
6.3.2 滞后校正装置 相位滞后校正装置可用图6-17所示的RC无源网络实现, 假设输入信号源的内阻为零,输出负载阻抗为无穷大,可 求得其传递函数为:
G c ( s) s zc s 1 1 s 1 ( ) s pc s 1 ( ) s 1
自动控制原理
与相位超前网络类似,相位滞后网络的最大滞后角位于
1 与 1 的几何中心处。
图6-21还表明相位滞后校正网络实际是一低通滤波器, 值 它对低频信号基本没有衰减作用,但能削弱高频噪声, 10 较为适宜。 愈大,抑制噪声的能力愈强。通常选择 一般可取

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

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
频率响应法校正步骤如下:
(1)根据给定系统的稳态性能或其他指标求出原系 统的开环增益K
33
一、超前校正 34
一、超前校正
(7)画出超前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验证系统的相 角裕量是否满足要求。
35
超前校正
例6-1 已知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G0 (s)
k s(s 1)
若要求系统在 r(t ) t 时,ess 0.083, 400 ,
27
第二节频率响应法校正
1.校正作用
曲线Ⅰ: K小,稳态性能不好.暂态性能满足,稳定性好. 曲线Ⅱ: K大,稳态性能好.暂态性能不满足,稳态性能差. 曲线Ⅲ: 加校正后,稳态、暂态稳定性均满足要求。
2.频率特性法校正的指标
闭环: r,M r, B
3.频率特性的分段讨论
初频段: 反映稳态特性.
中频段: 反映暂态特性, c附近.
t 0
u1
t
dt
K pTd
du1 t
dt
Gs K p
KI d
KDs
()
L()/dB
-20dB/dec
90
20lgKp
20dB/dec
0
0
90
26
第三节 频率响应法校正
用频率响应法对系统进行校正,就是把设计的校正装置串 接到原系统中,使校正后的系统具有满意的开环频率特性和闭 环频率特性。
未校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s) H(s),在K较小时,闭环系统稳定,而且 有良好的暂态性能,但稳态性能却不能 满足设计要求(如曲线I)。在K较大时。 虽然稳态性能满足要求,但闭环系统却 不稳定(如曲线II)。可见调整K还不能 使闭环系统有满足的性能,还需要加入 串联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的性能如曲 线Ⅲ。该曲线不仅具有稳定性,而且有 良好的暂态性能。

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及综合

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及综合
W
(s ) =
100 s + 1 s 10
A(ω c ) ≈
100
ωc
ωc
10
=1
ω c = 31.6
31.6 γ (ω c ) = 180° + − 90° − arctan = 17.5° 10
6.2 串联校正
Bode图如下图所示 图如下图所示
6.2 串联校正
γd
γd
频率特性为
jω T + 1 Wc ( jω ) = ⋅ γ d jω T + 1 1
γd
6.2 串联校正
校正电路的Bode图如下:
ω 2 = γ d ω1
ωmax = ω1 ⋅ ω2,ϕ max γ d −1 = arcsin γ d +1
6.2 串联校正
引前校正的设计步骤:
(1)根据稳态误差的要求确定系统开环放大系数,绘制 Bode图,计算出未校正系统的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 (2)根据给定相位裕量,估计需要附加的相角位移。 (3)根据要求的附加相角位移确定γd。 (4)确定1/Td 和γd/Td ,使校正后中频段(穿过零分贝线) 斜率为-20dB/十倍频,并且使校正装置的最大移相角 出现在穿越频率的位置上。 (5)计算校正后频率特性的相位裕量是否满足给定要求, 如不满足须重新计算。 (6)计算校正装置参数。
6.2 串联校正
校正电路的Bode图:
6.2 串联校正
例6-3 一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 W (s ) = s (s + 1 )(s + 2 )
试确定滞后-引前校正装置, 试确定滞后-引前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 下列指标: 下列指标:速度误差系数 K v = 10,相位裕 量 γ (ωc ) = 50°,增益裕量 GM ≥10dB 。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控制系统的校正是为了保证系统的输出能够准确地跟随参考信号变化而进行的。

它是控制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的基础,也是实现系统优化性能的重要步骤。

本章主要讨论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和常见的校正技术。

一、校正方法1.引导校正:引导校正是通过给系统输入一系列特定的信号,观察系统的输出响应,从而确定系统的参数。

最常用的引导校正方法是阶跃响应法和频率扫描法。

阶跃响应法:即给系统输入一个阶跃信号,观察系统输出的响应曲线。

通过观察输出曲线的形状和响应时间,可以确定系统的参数,如增益、时间常数等。

频率扫描法:即给系统输入一个频率不断变化的信号,观察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

通过观察响应曲线的峰值、带宽等参数,可以确定系统的参数,如增益、阻尼比等。

2.通用校正:通用校正是利用已知的校准装置,通过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调整,使系统能够输出符合要求的信号。

通用校正的步骤通常包括系统的全面测试、参数的调整和校准装置的校准。

二、校正技术1.PID控制器的校正PID控制器是最常用的控制器之一,它由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部分组成。

PID控制器的校正主要包括参数的选择和调整。

参数选择:比例参数决定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积分参数决定系统对稳态误差的响应能力,微分参数决定系统对突变干扰的响应能力。

选择合适的参数可以使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性能。

参数调整:通过参数调整,可以进一步改善系统的性能。

常见的参数调整方法有经验法、试错法和优化算法等。

2.校正装置的使用校正装置是进行控制系统校正的重要工具,常见的校正装置有标准电压源、标准电阻箱、标准电流源等。

标准电压源:用于产生已知精度的参考电压,可以用来校正控制系统的电压测量装置。

标准电阻箱:用于产生已知精度的电阻,可以用来校正控制系统的电流测量装置。

标准电流源:用于产生已知精度的电流,可以用来校正控制系统的电流测量装置。

校正装置的使用可以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和控制精度,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六章:控制系统校正

第六章:控制系统校正

第六章系统的性能指标与校正本章目录6.1 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6.2 串联校正装置的结构与特性6.3 基于频率法的串联校正设计6.4 基于根轨迹的串联校正设计小结本章简介在本书第一章,曾指出控制理论学习的两大任务是系统的分析和系统的设计。

在第二章到第五章,我们从时域和频域两个角度分析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相对稳定性和及其性能指标。

本章考虑如何根据系统的要求或预定的性能指标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

一个控制系统一般可分解为被控环节、控制器环节和反馈环节三个部分,其中被控部分和反馈部分一般是根据实际对象而建立的模型,不可变的,因此根据要求对控制器进行设计是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

同时需要指出,由于系统设计的目的也是对系统性能的校正,因此控制器(又称补偿器或调节器)的设计有时又称控制系统的校正。

本章内容包括了无源控制器设计、有源控制器设计(PID控制器)两个内容,重点介绍控制器的结构、校正原理和设计方法。

6.1 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一般的控制系统均可表示为如图6-1的形式,是控制系统的不可变部分,即被控对象,为反馈环节。

未校正前,系统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控制要求,因此有必要根据希望的性能要求进行重新设计。

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综合考虑控制系统的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这是在系统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

(2)控制系统结构的选择。

对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一般有四种结构可供选择:前馈校正、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其框图如图6-2。

考虑到串联校正比较经济,易于实现,且设计简单,在实际应用中大多采用此校正方法,因此本章只讨论串联校正,典型的校正装置有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滞后-超前校正和PID校正等装置。

(3)控制器或校正装置的选择。

校正装置的物理器件可以有电气的、机械的、液压的和气动的等形式,选择的一般原则是根据系统本身结构的特点、信号的性质和设计者的经验,并综合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进行选择。

本书我们以电气校正装置作为控制器,详述有源和无源装置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第6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第6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器(相位滞后-超前校正)
PID调节器
R(s)

E (s)
Kp
KI

M (s)
G0 (s)
C (s)


s
KDs
PID调节器的运动方程为:
de(t) m(t) K p e(t) K I e(t)dt K D dt
写成传递函数形式
K Ds 2 K ps K I KI M(s) G e (s) Kp K Ds E(s) s s
式中 KC=R1/R0 ——比例放大倍数 T1=R1C1——积分时间常数
PI调节器的Bode图
其Bode图如图所示。从图可见, PI 调节器提供了负的相位角,所 以 PI 校正也称为滞后校正。并且 PI 调节器的对数渐近幅频特性在 低频段的斜率为-20dB/dec。因而 将它的频率特性和系统固有部分 的频率特性相加,可以提高系统 的型别,即提高系统的 稳态精度 。
6.1.2 有源校正装置 有源校正装置是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调节器。有 源校正装置本身有增益,且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 所以目前较多采用有源校正装置。缺点是需另供电源。
有源校正装置
6.2 串联校正 6.2.1 比例(P)校正
RS
比例校正GC(S) 系统固有部分G1(S)
35 s0.3s 10.01s 1
第6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一、校正的概念
当控制系统的稳态、静态性能不能满足实 际工程中所要求的性能指标时,首先可以考虑 调整系统中可以调整的参数;若通过调整参数 仍无法满足要求时,则可以在原有系统中增添 一些装置和元件,人为改变系统的结构和性能, 使之满足要求的性能指标,我们把这种方法称 为校正。增添的装置和元件称为校正装置和校 正元件。系统中除校正装置以外的部分,组成 了系统的不可变部分,我们称为固有部分。

自动控制原理 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 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研究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方面已知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参数,研究和分析 其静、动态性能,称此过程为系统分析。本书的第 3 章~第 5 章就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 系统分析;另一方面在被控对象已知的前提下,根据实际生产中对系统提出的各项性能要 求,设计一个系统或改善原有系统,使系统静、动态性能满足实际需要,称此过程为系统 校正。本章就是研究控制系统校正的问题。 所谓校正,就是在工程实际中,根据对系统提出的性能指标要求,选择具有合适的结 构和参数的控制器,使之与被控对象组成的系统满足实际性能指标的要求。系统校正又称 系统综合。校正的实质就是在系统中加入一定的机构或装置,使整个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发 生变化,即改变系统的零、极点分布,从而改变系统的运行特性,使校正后系统的各项性 能指标满足实际要求。 本章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工程实际中常用的校正方法,即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 正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过程,并介绍基于 MATLAB 和 Simulink 的线性控制系统较正的一般 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建立系统校正的概念,掌握校正的方法和步骤,并能利用 MATLAB 和 Simulink 对系统进行校正分析,为进行实际系统设计建立理论基础。
Mγ =
ts = K0 π
(6.11) (6.12) (6.13)
ωc
(1≤Mγ≤1.8)
K 0 = 2 + 1.5( M γ − 1) + 2.5( M γ − 1)2
系统的稳态误差或误差系数( K p , K v , K a )也是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决定系统 的稳态误差 ess 的大小。在系统设计时,常常是根据所要求的误差系数的大小或稳态误差的 大小确定系统开环放大倍数。 带宽频率 ω b 是指闭环幅频特性 M (ω ) 衰减至零频幅值 M (0) 的 0.707 倍时的频率值。 如 图 6.2 所示,它是系统设计中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无论采用何种校正方法,都要求系统 具有足够的带宽,以使系统能够准确复现输入信号;同时要求带宽频率不能太大,否则不 利于抑制高频噪声干扰信号。设系统输入信号 r (t ) 的带宽为 1 ~ ω M ,高频噪声干扰信号的 带宽为 ω1 ~ ω n ,通常控制系统的带宽取为 ω b = (5 ~ 10)ω M (6.14) 且使 ω1 ~ ω n 处于 (0 ~ ω b ) 范围之外,如图 6.3 所示。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如果通过调整控制器增益后仍然不能全面满 足设计要求的性能指标,就需要在系统中增加一 些参数及特性可按需要改变的校正装置,使系统 全面满足设计要求。
在研究系统校正装置时,为了方便,将系统 中除了校正装置以外的部分,包括被控对象及控 制器的基本组成部分一起称为“固有部分”。
因此控制系统的校正,就是按给定的固有部 分和性能指标,设计校正装置。
KPLeabharlann e(t) 1 TI
t
e(t)dt
0
TD
de(t) dt
u(t为) 控制器的输出; e(为t) 系统给定量与输出量的偏差
K为P 比例系数; T为I 积分时间常数; TD 为微分时间常数
相应的传递函数为
Gc
(s)
K
P
1
1 TI s
TD
s
KP
KI s
KDs
KP 为比例系数;K I为积分系数;KD 为微分系数。
(1) 原理简单,使用方便。
(2) 适应性强,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部 门,按PID控制规律进行工作的控制器早已商品化, 即使目前最新式的过程控制计算机,其基本控制 功能也仍然是PID控制。
(3) 鲁棒性强,即其控制品质对被控对象特性 的变化不太敏感。
自动控制原理
基本PID控制规律可以描述为
u(t)
自动控制原理
2. 频域性能指标
频域性能指标,包括开环频域指标和闭环频 域指标。 (1) 开环频域指标 一般要画出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并给出开环频域 指标如下:开环剪切频率c 、相位裕量 和幅值 裕量K g 。 (2) 闭环频域指标 一般给出闭环幅频特性曲线,并给出闭环频域指 标如下:谐振频率 r 、谐振峰值 M r 和频带宽度b 。

自动控制理论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

自动控制理论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

第一节 系统校正的一般方法
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Im
Gc(s)=
1+aTs 1+Ts

dφ(ω) dω
=0

ωm=
1 Ta
=
1 T
·aT1
0
φm 1ω=0 α+1
2
ω=∞
α Re
两个转折频率的几何中点。
最大超前相角:
sinφm=1+(a(a––11)/)2/2
=
a–1 a+1
φm=sin-1
a–1 a+1
滞后校正部分:
(1+ T1S) (1+αT1S)
超前校正部分:
(1+ T2S)
(1+
T2 α
S)
L(ω)/dB
1
1
0 α T1
T1
-20dB/dec
φ(ω)
0

T2
T2
ω
+20dB/dec
ω
第一节 系统校正的一般方法
(2) 有源滞后—超前
R2
校正装置 传递函数为:
ur R1
GGcc(式(ss))中==K:(K1(cc1(+(1+1aK+T+TTcT01=S1S1S)SR)()()12(1R(+1+1+1+RT+TaT33T2S2S2S)S))) T1=
a=
1+sinφm 1–sinφm
第一节 系统校正的一般方法
(2) 有源超前校正装置
R2 C
R3
Gc(s)=
R3[1+(R1+R2)Cs] R1(1+R2Cs)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

jT 1 jT 1
相角位移:()=arctanT-arctan(T)
伯德图 滞后校正装置伯德图的 特点: 1)转折频率与之间渐 近 线 斜 率 为 -20dB/dec , 起积分作用; 2) ()在整个频率范 围 内 都 <0 , 具 有 相 位 滞后作用; 3) ()有滞后最大值 m; 4) 此装置对输入信号 有低通滤波作用。
图中的m为校正装置出现最大滞后相角的频率,它位于两个 转折频率
1 T
1 和T
的几何中点,m为最大滞后相角,它们分别为
1 T
m

1 2
m arct an
为了避免对系统的相位裕量产生不良影响,应尽量使最大滞后 相角对应的频率远离校正后系统新的幅值穿越频率 ’ c ,一般 ’c远大于第二个转折频率2,即有 ' 1 ' 2 c ~ c
比例—积分调节器主要用于在基本保证闭环系统 稳定性的前提下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
四、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PID控制器)
d 1.时域方程: m(t ) K p e(t ) 0 e(t )dt K p d dt e(t ) Ti
t
Kp
2.传递函数:
1 Gc ( s) K p 1 d s Ts i
第6章——控制系统的校正
6.1 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 6.2 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规律 6.3 超前校正装置及其参数的确定 6.4 滞后校正装置及其参数的确定 6.5 滞后-超前校正装置 6.6 期望对数频率特性设计法

6.1 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
一、校正的一般概念
系统校正方法有时域法、根轨迹法、频域法 (也称频率法)。系统校正的实质可以认为是在 系统中引入新的环节,改变系统的传递函数(时 域法),改变系统的零极点分布(根轨迹法), 改变系统的开环波德图形状(频域法),使系统 具有满意的性能指标。这三种方法互为补充,且 以频率法应用较为普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阶系统的超调量
M p % exp(
) 100% 因此减小, 1
2
调节时间
ts
3
'n '

n ( K p
(5% K误差带)
n d
3
减小。可见由于PD控制器的作用,通过参
2
)
数调节,可以使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的速
度提高,从而缩短了调节时间。
例6-1 如图6-4所示为串联有PD控制器的系 统方框图,试分析比例微分控制器对该系 统稳定性的影响。
高频段是指远高于增益交接频率的区域,其 代表参数则为斜率,反映系统对高频干扰 信号的衰减能力和系统的复杂程度,一般 在高频区应当尽可能使增益尽快地衰减, 以便使噪声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校正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在稳态精度与相对稳 定性之间取折中的问题。
(a) 增加低频增益
(b) 改善中频段特性 图6-6 校正的几种基本类型
2)积分控制 积分控制实质上就是对偏差 e(t )的累积进行控制, 直至偏差为零为止。积分控制作用始终施加指向 给定值的作用力,其效果不仅与偏差大小有关, 而且还与偏差持续的时间有关,增加积分控制有 利于消除静差。 如图6-3所示,如果串联的控制环节改为比例积分 K G ( s ) K 校正装置,则其传递函数为 ,于是整 s 个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变为
0 t
式中,K 、 K 、 K 为可调整的比例、积分、微 分系数。 PID控制器的传递函数
P
i d
Gc ( s ) K p
Ki Kd s s
1)比例控制 最简单的比例控制就是对偏差进行控制, 系统偏差一旦产生,比例控制器立即就发 生作用调节控制输出 u(t ) ,使被控量向着减 小误差 e(t ) 的方向变化,偏差减小的速度取 决于比例系数 K 的大小。 如图6-3所示,其原有部分的传递函数为
c p i
G(s) Gc (s)Go (s)
2 ( K p s Ki )n
s 2 (s 2n )
r (t ) R1 (t),则易知, 若系统的输入信号为斜坡函数, 2 在无PI控制器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而接入 PI控制器后,系统的稳态速度误差系数为
n
K v lim sG ( s )
如图6-1(b)反馈校正装置则设置在系统局部反 馈通路之中,形成局部反馈回路,故称为 反馈校正,也称并联校正。反馈校正所需 增加元件数量比串联校正要少,且一般无 须附加放大器,还可消除系统固有部分参 数波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适当地选择反 馈校正回路的增益,可以使校正后的性能 主要取决于校正装置,而与被反馈校正装 置所包围的系统固有部分特性无关。
6.1.1基本校正方法
1.校正结构的分类 根据校正装置在控制系统中的不同位置,校 正结构的不同形式主要可以分为串联校正、 反馈校正、前馈补偿及复合校正。
如图6-1(a)所示,串联校正装置一般接在系统 误差测量点之后和固有系统的放大器之前, 使得控制系统的校正装置与被控对象部分 相串联。通常为减小校正装置的功率等级, 降低校正装置的复杂程度,串联校正装置 通常安排在前向通道中功率等级最低的点 处。串联校正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 参数变化的敏感性较强。
2 p P
4)PID控制器 ( s 1)( s 1) PID控制器可以转换为 的表达形 s 式,其中一个零极点用于实现提高稳态精 度的功能,另两个具有负实部的零点则相 互配合起到提高系统动态性能的作用。
1 2
例6-2 已知PID控制器的传递函数 为 G (s) 2(0.1s s1)( s 1) ,请绘制它的伯德图,并分 析其串联入系统后将会发挥何种功能。 解 控制器的传递函数可整理为 2(0.1s 1)( s 1) G (s) ,则此PID控制器的对数频 s 率特性曲线如图6-5所示。6.1.2频率校 Nhomakorabea法的特点
用频率法校正控制系统时,通常是以频率法指标 来衡量和调整系统的暂态性能,频率校正法使用 的指标是频域指标。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的低频段的代表参数是斜率和 高度,它们反映系统的型别和增益,表明了闭环 系统的稳态精度。 中频段是指穿越频率附近的一段区域,其代表参 数是斜率、宽度(中频宽)、幅值穿越频率和相 位裕量,表明了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和快速性。
P
2 n Go (s) s(s 2n )
在没有增加校正环节这种情况下,系统的 闭环极点为 p ( j 1 ) 。
2 1,2 n
图6-3 串联有比例控制器的控制系统
如果串联的比例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G (s) K 则校正后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c
p
G(s) Gc (s)Go (s)
p d
在图6-3中,若串联的控制器环节改为PD校 正装置,则整个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 数变为 ( K K s) 2
G(s) Gc (s)Go (s)
p d n
s(s 2n )
系统相应的闭环传递函数和特征方程分别为
2 n ( K p K d s) C ( s) 2 2 R( s) s 2 (2 n K d n ) s K pn
由于开环系统串联了一个比例环节,对于 输入信号为单位阶跃函数时,控制系统的 稳态误差系数为无穷大,其稳态误差终值 为零;但若输入信号为单位斜坡函数,则 稳态速度误差系数为
K v lim sG ( s) K p
s 0
n 2
系统的稳态误差终值与 Kv 成倒数关系,可见,比 例系数 K p 增大,可以减小稳态误差; K p 减小,发 生振荡的可能性减小,但是调节速度变慢。这表 明单纯的比例控制存在稳态误差不能消除,难于 兼顾稳态和暂态两方面的要求的缺点,这里就需 要积分控制。如果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在进入稳 态后系统还存在稳态误差,则称这个控制系统是 有稳态误差的,或简称有差系统。
控制系统的综合:已知对控制系统的要 求,在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尚未全部确 定的情况下,按照给定的性能指标来最终 地确定系统应有的结构形式及其相应的参 数值的过程。 对于控制系统,其性能指标分可划分为 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
时域指标主要是针对控制系统的静态误差系 数、动态最大超调量M % 、调整时间 t 等指标 提出要求。 频域指标则主要是针对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 增益、穿越频率 、增益裕量 K 和相位裕量 的选择,以及系统闭环频率谐振峰值、谐 振频率等指标提出要求。
(c) 兼有前两种补偿
理想的频率特性: 在截止频率的频域(通常称为中频段), 应以-20dB/dec的斜率穿越0dB线,并占 有足够宽的频带,以保证系统具备较大的 相位裕量。 c 在 的高频段,频率特性应该尽快衰减, 以削减噪声影响。 相位裕量通常选择在 45 左右。

6.2 频率法串联校正
前馈校正是通过基于开环补偿的办法来提 高控制系统的精度,所以前馈校正一般不 单独使用,总是和其他校正方式结合应用 而构成复合控制系统,以满足某些性能要 求较高的系统的需要。如图6-2(a)、(b)所示, 一种为引入给定输入信号的前馈补偿复合 控制结构图,另一种是引入扰动输入信号 的前馈补偿复合控制的结构图。
2 K pn
s(s 2n )
系统的闭环极点为
p '1,2 ( j K p 2 )n
表明随着比例系数 K p 的增长,闭环系统极 点坐标的实部不变,但虚部却在增长。K p 越大,则系统偏差减小得越快,但是却很 容易引起振荡,使系统的稳定性下降,甚 至会造成控制系统的不稳定。
(a)串联校正系统
(b)反馈校正系统 图6-1校正系统方框图
前馈校正又称顺馈校正,通过引入输入量 (包括外界干扰和设定值变化)构成的一 种补偿校正方式。前馈校正是在系统主反 馈回路之外采用的校正方式,其目的是测 取输入量的变化信号,并按其信号产生合 适的控制作用去改变、操纵控制系统变量, 使受控变量维持在设定值上,以提高控制 系统的稳态精度。
图6-4例6-1系统方框图
解 未串联入PD环节的原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2 s的系数为0,显然无论参数 J 为 D(s) 1 Js , 何值,系统都具有一对纯虚根,控制系统 闭环不稳定;增加PD控制器后,系统的特 征方程为K K s Js 0 ,可知通过参数的调 节,此闭环系统可以稳定运行。这些性能 改善是因为PD控制器中的微分控制规律, 能根据输入信号的变化趋势,产生有效的 早期修正信号,稳定系统的运行。
(a)按输入补偿复合校正
(b)按扰动补偿复合校正 图6-2复合校正系统结构图
由图6-2可知,前馈校正由于其输入信号皆 取自闭环系统之外,因此不影响控制系统 的闭环特征方程式,即不会改变控制系统 的稳定性。
2.PID控制器 PID控制器中其输入量e (t)与输出量u (t)的关 系表达式为
u(t ) K p e(t ) Ki e(t )dt K d e(t )
s 0
系统的稳态误差为零。表明此Ⅰ型系统采 用串联PI控制器后,可以消除系统对斜坡 输入信号的稳态误差,控制准确度大为改 善。此时,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2 2 s3 2n s2 K pn s Kin 0
根据劳斯代数稳定判据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可以推导出保证系统稳定的参数取值条件
根据校正装置本身是否有电源,可分为无 源校正装置和有源校正装置两类。 无源校正装置自身无放大能力,通常由RC 两端口网络组成,在信号传递中,会产生 幅值衰减,且具有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 高的特点,常需要引入附加的放大器,补 偿幅值衰减和进行阻抗匹配。
2 2 D(s) s2 (2n Kdn )s n Kp 0
按劳斯代数稳定判据可以确定闭环系统稳定 的条件是 K 0
K d 2 n
p
此二阶闭环系统的无阻尼自然振荡角频率为 K ,阻尼比变为
n p
'
2 n Kd 2 K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