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新闻观的根本政治指向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比较研究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119bc6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c6.png)
在实践中注重新闻的真实性、公正性和社会责任,强调媒体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例如,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时, 中国媒体会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实践,并引导公众舆论。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在价值观上的异同
西方新闻专业主义
强调自由、平等、民主和人权等价值观,认为媒体应该独立于政府和社会权 力之外,发挥监督和制衡作用。例如,在报道政治事件时,西方媒体通常会 关注人权、法治和民主制度等方面的问题。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比较 研究》
2023-10-26
目 录
• 引言 •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概述 •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比较分析 •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影响与挑战 • 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
新闻专业主义在中西方的发展历程中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于新闻实践和理论构 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新媒体的兴起,新闻传播领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新闻 专业主义也在不断地演变和调整。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理念、新 闻制作标准和新闻道德规范等方面存 在显著差异。
中国新闻专业主义受到政治和社会环 境的影响,而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则受 到新闻自由和市场因素的影响。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实践中存 在不同的运作方式和效果,但都追求 客观、公正、透明和负责任的新闻传 播。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仅从文献和案例分析的角度对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进行比较,未来 可以进一步探讨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 的实践差异及其原因。
在西方,新闻专业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到民 主政治和商业市场的影响,强调新闻的自由性、独立性和 客观性。
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特点与共性
特点
中国新闻专业主义强调政治正确和舆论导向,受到政府 和党派的影响较大。
论新时代坚持政治家办报的重要性——从认清西方新闻观本质的角度
![论新时代坚持政治家办报的重要性——从认清西方新闻观本质的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cc1ccbf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a.png)
决定的意义。
也就是说,当传统媒体实现新闻写作的智能化,原来的记者编辑并没有如释重负,他们将承担更重要的任务。
第一,掌握智能新闻的导引技术,每个人都要精通新闻模板的编程方法与技巧,成为熟练运用自动化新闻程序的新闻工作者队伍中的一员。
第二,新闻计算程序对于那些定时定点发生的新闻(比如新闻发布会),不能现场采访,只能由记者人工完成。
他们每天带上“微型传感器”(sensor)到处抓拍突发事件和各种要闻的现场画面。
记者携带智能视听工具和穿戴式搜索器,“对周围环境的监测极其灵敏,加上与卫星传感器和定位装置的信息交互,对全球各地发生的事件尽收无余”[10],及时给编辑部传来最新的事件动态。
第三,编辑不再是单纯的文字与图像的一般处理者,而是自动新闻文本的把关人和修补者,他们以职业的洞察力和核心价值观,选好每一篇新闻,维护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在文字上,编辑们把自动生成的新闻文本锤炼得精妙入神、呼之欲出,新闻的思想性和意境远远超出网络信息的粗俗。
阅读这样的报纸是名副其实的精神享受,也是一种文化滋补,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将史无前例。
参考文献:[1]Rogers,Jr,Hartley(1987).Theory of Recursive Functions and Effective Computability.The MIT Press.57.[2]Home Davinci Institute,”Robots are writing more news than you think”,/2014/04/17/.[3]J.Fauvel and J.Gray,“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A Reader”,The Open University,1987.[4]Benedict Evans,“The death of the newsfeed”,Twitter, April02,2018.[5]宣言.不能让算法决定内容[N].人民日报,2017-10-05.[6]宣言.不能让算法决定内容[N].人民日报,2017-10-05.[7]Jessica Guynn,“Facebook's making a big change to your news feed”,USA TODAY,January10,2018.[8]Jessica Guynn,“Facebook's making a big change to your news feed”,USA TODAY,January10,2018.[9]M.Carlson,”Automating judgment Algorithmic judgment, news knowledge,and 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New Media& Society,(4)2017.[10]刘建明.对智能新闻若干问题的释疑[J].新闻爱好者,2017(11).(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编校:王志昭西方新闻观,一般是指资产阶级对新闻的本源、本质、发展理念、传播规律等的代表性观点、思想,其基本原则主要来源于自由资本主义理论,主要观点可归纳为以报刊为代表的新闻媒体不受政府的干涉、新闻媒体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任何人都有利用新闻媒体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等,主要以“新闻独立”“第四权力”“新闻自由”等为代表,其在本质上体现并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是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对立的资产阶级新闻观,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典型体现,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平演变的重要工具。
看清西方新闻观的本质
![看清西方新闻观的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04e179ed9e314332396893a9.png)
很简单,腾讯网敢**花腾吗?去翻翻美国前几年的占领华尔街运动,看看当时美国媒体的那副嘴脸,**到极点,当然,可以随便骂总统,可是有谁可以得罪自己的老板?是的西方新闻都是为了自己支持的人服务的,打击对手被政治控制的媒体能代表人民?打死我都不信日本二战时期媒体控制可谓和现在没什么两样,报喜不报忧,这还算正面宣传?清朝后期那些民营报纸才叫自由,苏报案这种事都判4年劳役,还很快释放,到现在怕是秘密处决了你看美帝那一大堆媒体异口同声的疯狂怼川普,却对他为美国人民提供了多少工作岗位,解决了多少失业人口绝口不提,就知道“自由媒体”是个什么东西了福克斯新闻、等一系列媒体挺他的你看不见?总统都能被人喷难道不自由?噗……哥,你赢了……我还真的是第一次见到举了一个例子然后直接加个“等”来表示很多的……你连第二家都找不出来吗?西方新闻观是完全建立在利益基础上,怎么哗众取宠怎么来,不考虑真实性。
BBC之类的国际性媒体还要点面子,不敢做的太过,一些地区性媒体简直就是满口胡言,不仅仅是歪曲,而是干脆的胡编乱造。
我主要看西班牙语新闻,只要是涉及中国的消息基本都是胡编乱造,不是像BBC之类偏颇性的报道,或者像CNN之类在数据上做手脚,而是从头到尾就是自己杜撰。
什么XJP禁止中国人使用刀叉的等西餐餐具,因为是资本主义象征。
什么在中国女人被禁止拥有社会权力,包括在银行开户都只能以男性亲属的名义。
什么中国人的餐桌礼仪是喝完酒后把杯子扣在头上。
怎么离奇怎么写,反正使用西班牙语的南欧国家和拉美国家都很穷,大部分人一辈子也没钱去中国旅游,他们怎么写都有人信。
西班牙为啥要这么黑我国!?又没有日本那样的深仇大恨。
种族主义本性外加商业目的的哗众取宠。
哪个社会主义国家不有世袭罔替的想法?权势滔天不想传给自己儿子传谁?只是操作不成功和成功的区别,组织结构,思想意识形态一模一样。
印度本来就是民主国家,种姓制度是国民守旧思想的残留,是印度政府当前正在大力消灭的一种思想。
中西方新闻价值观的差异
![中西方新闻价值观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83477cf1e009581b6bd9eb1e.png)
由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透视中西方新闻价值观的差异1、关注重大题材与关注个人中国的新闻媒体往往更关注重大题材,很多报道离不开国家领导人和政治人物。
强调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
西方媒体则更关注个人,以个体为视角,更多报道普通人的经历和生活。
中国新闻奖设立了特别奖,这一奖项可以反映评奖评委对某一类型题材的偏好。
中国新闻奖一共设立了14次,获奖作品大部分都是有关先进人物或重大事件的报道,题材都属于当年的宣传热点或者国家大事。
普利策新闻奖则着力于报道个人的生存状态。
2、重宣传与重客观中国媒体坚持“喉舌论”的政策指导,新闻媒体是党的舆论宣传工具。
使用“用事实说话”的报道手法,虽然报道“实事”,但是仍要“说话”,说符合党性的话。
西方新闻媒体讲究客观性报道,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报道新闻事实。
客观性的兴起与人们普遍厌倦了政党报刊的恶斗有关,所以客观性的首要要求就是彻底排除党派偏见,强调中立和无党派色彩,可以说,这跟中国媒体强调党性几乎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3、重正面报道与重负面报道根据新闻事实的性质,我们可以把新闻报道分为三类,即正面报道、中性报道、负面报道等。
对2006年的普利策新闻奖科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进行分析,可以看出,2006年普利策新闻奖14项获奖作品中无一正面,负面作品达到了11件,占总数的79%,负面报道占绝大多数。
中国的新闻媒体奉行“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
西方新闻价值观则强调“揭黑”。
西方新闻界向来有“扒粪运动”的传统,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入“镀金时代”,以“揭丑”为主的负面报道兴起。
中西方新闻价值观的异同分析中西新闻价值差异产生的原因2.1 文化背景首先,中西新闻价值产生的差异源于中西方文化价值体系的不同。
中国以“儒学”作为国学,传统文化以儒家的价值原则为主导,提倡“和”、“仁”等观念,实际上是在推崇集体主义观念。
而西方社会强调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解放,认为个人权利“神圣而不可侵犯”,是典型的个体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对我国舆论监督的影响
![新闻专业主义对我国舆论监督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176ebf9941ea76e58fa0495.png)
求实 2004.5改革与发展新闻专业主义对我国舆论监督的影响张 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84)[作者简介]张焱(1977—),男,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政治学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理论。
当前舆论监督中有两个倾向值得我们研究:一是放宽舆论监督自由度的呼声很高,再就是有些媒体工作者以“第四权力”自居,导致舆论监督中出现一些不正常现象。
这些观点要求和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思潮有某些接近之处,本文将结合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分析探讨这两种倾向对我国舆论监督的影响。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容与作用新闻专业主义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
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的理念,一是客观性新闻学,一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
新闻专业主义者认为新闻专业的最高理想是传播真实、真相或真理。
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报道新闻事实。
新闻专业主义目标是服务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
但现代世界信息真实与否很难把握和识别。
新闻工作者便退而求其次,追寻简单的事实,由此产生新闻的客观性。
客观性是一种使新闻工作者将事实隔离于观点、从而避免个人偏见的规定或机制,它要求新闻工作者站在中立的立场上,以客观性的方法报道新闻、反映观点。
而且按照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论,报业是自治的体系,它必须对政府、政党、政客采取独立和批判的态度,否则便不能保持它在公众中树立的“保护者”形象,便不会拥有公众的信任。
而良好形象和高度信任,是媒介赢得市场的重要资本之一。
新闻专业主义加强了新闻工作者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的自我职业形象的心理需求。
新闻专业主义者相信进步、理性、普遍的真理或标准,同时,相信他们既有财富和参与权,同时却又是独立的。
媒介承担着警戒和守望社会的监视职责,把人民的关切、人民的意志传播到各个角落。
专业主义者不仅是自己权利的捍卫者,而且是人民权利的捍卫者。
媒介经济的繁荣与新闻专业的神圣也很合拍。
浅析西方新闻自由传统的建立及发展
![浅析西方新闻自由传统的建立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11d660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e.png)
浅析西方新闻自由传统的建立及发展西方新闻自由传统的建立及发展,是西方国家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希腊罗马时期至今,西方新闻自由传统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下面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时代、法国大革命以及现代时期六个阶段对西方新闻自由传统的建立及发展进行浅析。
古希腊罗马时期:在古希腊罗马时期,新闻自由的种子已经开始生根发芽。
古希腊是民主政治的摇篮,雅典的民主政治体制为新闻自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雅典,人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新闻媒体也可以自由报道各种事件。
罗马时期,新闻自由得到了一定的保障,罗马的《公报》每天都会刊登政治、军事以及社会新闻,虽然审查制度也存在,但整体上来说,新闻自由得到了一定的尊重。
中世纪:中世纪是西方新闻自由传统发展的低谷时期。
在教会权威至上的统治下,新闻传播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和监管,言论自由极其有限。
在这个时期,唯一能够传播信息的渠道是教会,盲从教会是普遍现象。
在这个时期,民间社会也开始了一些尝试,比如通过庙会、市集等形式传播信息。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西方新闻自由传统发展的重要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反思教会对新闻传播的严格控制,大量的新闻媒体开始崭露头角。
印刷术的发明使得新闻传播更方便,人们可以更容易获取信息,从而打破了教会对于新闻传播的控制。
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量文学作品也对新闻自由产生了积极影响,人们开始用文学形式来揭露社会现实,发表对当政者的批评。
启蒙时代:启蒙时代是西方新闻自由传统发展的高潮期。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关于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的理论。
启蒙时代的新闻自由思想家们强调言论自由对于人类自由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为新闻自由奠定了理论基础。
启蒙时代出现了大量的新闻媒体,如《交易所新闻报》、《评论家报》等,新闻自由传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西方新闻自由传统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西方新闻价值观念
![西方新闻价值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1be4cb3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e.png)
西方新闻价值观念
1. 时效性:新闻应该及时报道,以满足人们对最新信息的需求。
时效性是新闻的首要价值,因为人们通常更关注最新发生的事情。
2. 重要性:新闻应该关注那些对公众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和问题。
这些事件和问题可能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接近性:新闻应该与受众的生活和兴趣相关,让他们感到亲近和关心。
接近性可以是地理上的接近,也可以是心理上的接近,例如报道与受众的兴趣、价值观或经验相关的事件。
4. 冲突性:新闻往往关注那些具有冲突和争议的事件,因为这些事件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
冲突性可以是政治、社会、文化或个人之间的冲突。
5. 奇异性:新闻也会报道那些不寻常、奇特或罕见的事件,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奇异性可以是自然现象、科学发现、人类行为等方面的奇特之处。
6. 人情味:新闻可以关注那些具有情感共鸣的事件,例如感人的故事、英勇的行为或悲剧性的事件。
人情味可以让新闻更容易打动受众的情感,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关心。
这些价值观念在西方新闻界被广泛认可,并在新闻的选择、报道和传播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然而,不同的媒体和记者可能会对这些价值有不同的侧重和权衡,因此在实际新闻报道中可能会有所不同。
简析西方传媒新闻价值观取向的两极化
![简析西方传媒新闻价值观取向的两极化](https://img.taocdn.com/s3/m/607ebb8be53a580216fcfe6b.png)
作 者简 介 :李
滨 (94) 17 一,男 ,湖 南双峰 人 ,讲 师 。
维普资讯
第8 卷第 1 期
李
滨
简析西 方传媒新 闻价值 观取 向的两极 化
13 2
窥私欲等本能情感 ,对于人 的心灵 没有多大的感发、 升华作用 。因此招致人们 的批评也是 正常的。 然而尽 管批评 不绝如缕 ,黄色新 闻所开拓 的题材 和写作 方法 , 事实上仍然是当今新 闻传播 的重要 内容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un lo n n Agiutrl ies y( o i ce c s o r a fHu a r l a Unv ri S c lS i e) c u t a n
V0 .8No.1 1
Fe b. 2 7 oo
简 析 西 方 传 媒 新 闻价 值 观 取 向的 两 极 化
当时 典型 的 标题 是 这样 的 : 货 真 价 实 的美 国 巨兽 “
、
考 察 的起 点 :新 闻 价 值 的二 维 分 析
“‘ 价值 ’绝不是完全独立于人 而存在 的 ‘ 意义
的第三帝 国’, 也不是在 ‘ 本质直观 ’中被把握 的 自在 的对象性 。 ”…m新闻价值是在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发 生一定关系时产生的。这些关系主要表现为 “ 利害关 系”和 “ 兴味关系” 。 依此 “ 关系”论视野 , 闻价值 新 表现出 “ 硬性”和 “ 软性” 的二维素质 。 与人发生 “ 利害关系” ,意味着新 闻事实关系到
奏奇效。 这样的标题使 医药工作者极为反感; ” 亨利 詹
姆斯描 写不道德 与犯罪行为的新作; 大作 家令人惊讶
地投 身于煽情小说 !是 新 闻报》公布 金屋藏娇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f2e0331227916888586d725.png)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著名诗人,政论家(约翰。
弥尔顿)于(1644年)出版了小册子(《论出版自由》),主要观点是(“观点的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
2.(列宁)曾赞誉约翰。
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的新闻自由口号是一个伟大的口号。
3.早期的新闻学又称(报学)。
4.(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的(《德国新闻事业史》)出版,标志着世界新闻学的萌芽。
5.(系统化的新闻理论创立于世)标志着世界新闻学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6.(1922年)出版的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李普曼的《舆论学》),(1924年)出版的美国著名教育家(约斯特的《新闻学原理》)标志世界新闻学的成熟。
7.(1956年)美国新闻学家(施拉姆等人)发表了(《报刊的四种理论》)书中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主义责任理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8.(《报刊的四种理论》)标志着新闻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峰,进入了(大众传播学的发展阶段)。
9.梁启超:从1901年到1911年,发表了多篇新闻专论,阐述了许多深刻的新闻学术问题。
他提出了著名的报纸监督政府和国民向导两大天职说,认为报纸“非政府之隶属,而与政府立于平等之地位”;他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舆论观;还提出了衡量报纸好坏的标准,倡导一系列宣传方法。
10.中国新闻学的形成:(1918年,蔡元培)决定在他任校长的(北京大学)开设新闻课程,(10月14日)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9年4月20日)研究会创办了学术刊物(《新闻周刊》)标志着中国的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正式开始。
中国新闻学走向成熟的三部代表性著作:1919年,徐宝璜的《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理论)新闻学著作;1923年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业务)新闻学著作;1927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
11.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础是在(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时期(奠定)的。
西方新闻观的真实面目
![西方新闻观的真实面目](https://img.taocdn.com/s3/m/2420390d011ca300a6c39072.png)
口 朱继 东
西 方新 闻观 ,一 般是 指资 产阶 级对 新 闻的本源 、本质 、发展理 念 、传播 规律 等的代表性 观点和思想 其基本原则 主 要来 源 于 自由资本 主义理 论 ,主要 观点 可 归纳 为不 受政 府 于涉 的“新 闻独立 ”、 拥 有监 督政 府 的“第 四权 力”、充分 自南 地表达 观点 的“新 闻 自南”等:西方新 闻 观具 有较 大的迷 惑性 。只有坚 持 阶级分 析的方法 ,透过现 象把 握本质 , 能让更 多人看 清 西方新 闻 观的真 面 目,从 而理 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 主义新闻观
随着垄 断 资本 主 义的进一 步发 展 , 西 方 的 所 谓 “独 立 媒 体 ”越 来 越 集 中 在 几
家 大家族 、大 企业 、大 财团手 里 ,资本列 媒 体的控 制力越 来越强 。如 《华 尔街 日 报》《泰 晤士报 》《镜报》《卫报》、福 克斯 广 播公 剐等几大媒体被默多 克的新 闻集 团 所控制 ;哥伦 比亚广播公 司 、联合派拉蒙 电视网 、MTV全球 网 、国家广 播公 司 、乡 村 音乐 电视等 则都属 于维亚 康姆集 团 ; 英 国的《金融 时报》《经 济学 人》《金融勃 闻》等都 归属于皮 尔逊 家族的皮 尔逊集 团 。所 谓“独立媒体 ”被一些大资本 家牢 牢 控 制 ,而 这 些大 资 本家 又 和政 党 、政 府 、大 广 告 主等 关 系 密切 .有 着 众 多 的和 益交换 ,并且这种交易对双方都是有和 的 。
天 下 、、f1… 1Jl政附法制殳摘版
“第 四权 力 ”并非真 有权
南 于 离 不 开 政 府 这 个 重 要 的 新 闻 源 ,西 方 新 闻 媒 体 也 不 可 能 独 立 于 政 府 开 展 监 督 。 住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政 府 掌 握 的大量公共 信息是新 闻媒体非 常重要 的 新闻线索 ,如果哪 家媒 体得罪 了政府 ,就 很 可 能 会 失 去 了 这 个 重 要 新 闻 源 ,就 很 难 在 社 会 上产 生 影 响 力 ,也 自然 就 很 难 生 存 和 发 展 。 事 实 上 也 确 实 如 此 ,无 论 是《纽约 时报》《华盛顿 邮报》《华 尔街 日 报 》等 严 肃 性 的 主 流 报 纸 ,还 是《太 阳报》 和已经停 刊的《世 界新 闻报 》等大 众化的 世俗 报纸 ,政 府 的新 闻始终都 在其报 道 的 内 容 中 占据 重要 地 位 。一 次 对 l『1J登 在 《纽 约 时 报 》《华 盛顿 邮报 》t-.的 2850篇 文 章 的 调 查 结 果 显 示 ,78%的 内容 来 源 是 一 些 政府官员 的访 谈 、谈 话等 ,政府 成为这 些 媒体 信息 的 主要来 源 ,新 闻媒 体 肖然 不 可 能 是 监 督政 府 的 “第 四权 力 ”。
《当代西方新闻理论》第一章西方新闻理论的新兴学派
![《当代西方新闻理论》第一章西方新闻理论的新兴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2b08bae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e.png)
(四)受众消费新闻的法则
受众消费新闻可能免 费或支付少量费用, 但他们必须用时间来 消费,时间成为稀缺 资源。。
第二节 新闻社会学的诞生
二、新闻社会学的理论范畴
重要研 究内容
媒体对社会的巨大影响,是新闻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内 容。新闻影响社会是通过作用于受众奏效的。舒德森 认为,“第一,它有助于形成社会情绪。第二,它有 助于构建公共话题,最终把思想植入人们的信仰或行 为。媒体建立网站的意义在于更好地再现人们的生活, 但要改变媒体的灌输模式。第三,把新闻视为‘文化 信息’,熏陶人的意识和心理以至行为。”
第四节 新闻与媒介市场批判理论
一、对媒介市场化的否定
三个原 因
第四节 新闻与媒介市场批判理论
他提出“受众商品论”。他认为 大众媒体对受众而言就像免费午 餐,提供免费的喜剧、音乐、新 闻、游戏和戏剧等(当时广播电 视没有收视费),目的是引诱受 众收看广告。
认为在电视商品化过程中,“交 换的不是信息,也不是受众,而 是收视率”。收视率是电视节目 商品化的重要元素,也是收视调 查业的核心产品。
第二节 新闻社会学的诞生
二、新闻社会学的理论范畴
新闻制 作
新闻社会学重视对新闻的社会本质和新闻制作过程的研 究,探讨记者同消息源的关系。有三种关于新闻制作的 观点经常被使用。 第一种观点是,新闻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新闻的产出 和加工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结构有关,同新闻机构的经济 基础有关。
第二种观点是,记者对工作的努力与组织和职业需求有 关,并受其抑制。这就需要研究媒介机构、职业和专业 及社会意识形态,并对其做出正确的理解。 第三种观点是,新闻工作是一种“文化”,也同经济组 织或官僚政治的作用相联系。
第一节 新新闻报道与新新闻学
新闻价值与新闻道德
![新闻价值与新闻道德](https://img.taocdn.com/s3/m/fc166f7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b.png)
名词解释:新闻道德----新闻工作者的行为规范或准则,是一种职业道德.一般通过”记者守则”,”新闻道德规范”,”记者信条”等形式加以表述;规定新闻从业人员应有的品格,思想与作风,调整和处理新闻机构内外的各种复杂关系.其内容大致有:指导思想,品德修养,立场态度,工作作风,社会公德,事业心,责任感等.**新闻道德的社会作用1.新闻道德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起调节作用;2.新闻道德对社会道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3.新闻道德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行为起指向作用;4.新闻道德对新闻工作者具有自我调节作用.新闻价值----(NEW VALUE)1. 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2.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新闻价值主要是指新闻事实的政治价值,即他对人民群众的启发,教育作用,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等;3.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新闻价值是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在群众中受到重视的程度.**新闻价值的要素有: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人情味等.西方新闻学把读者兴趣作为新闻价值的试金石,而无产阶级却强调新闻所包含的政治意义.新闻价值观即有统一的标准,又有不同国家,地区,阶层的具体标准,不是绝对化的.@参考立论正方从新闻属性开头,立论新闻价值是衡量报道的基础,并且一再强调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才是真正的新闻价值。
价值是核心,是终极目标,而道德只是一中手段,综合阐述自己的观点。
反方则从新闻价值所强调的金钱利益、违背社会职业道德,牟取暴利出发,从而危害社会。
立论新闻道德是尺度,新闻价值是新闻道德的枝叶,并强调只有以道德为基础,新闻价值才有意义。
浅析当前新闻价值取向中的误区新闻价值是贯穿于新闻写作以及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规律,是记者、编辑、受众判断构成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所具有的价值要素的总称。
依据《新闻学小辞典》中的定义,新闻价值是一件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新闻工作者通常把它作为选择事实进行报道的标准。
新闻自由与党性原则的关系
![新闻自由与党性原则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700895bbe23482fb4da4cdc.png)
我看新闻自由和党性原则的关系新闻事业产生以后,围绕新闻自由的讨论和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
对于新闻媒介以及新闻从业人员而言,新闻自由是一项重要权利。
是否拥有这种权利,关系到大众传媒是否能够自由传播新闻信息,使受众及时、准确地获取新闻信息。
但是,无限制的新闻自由也会造成各种问题,为此西方各国以及我国都对新闻自由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限制。
这种限制通常是通过执政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来实现的。
这就与“党性”相关联。
那么,新闻自由与坚持党性原则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我国与西方对待新闻自由与党性又有怎样的不同呢?我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得到了一点自己的看法。
何为新闻自由,这是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闻自由,或称新闻自由权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权利。
这一概念也可以延伸至保障新闻界采集和发布信息,并提供给公众的充分自由。
具体说来新闻自由一般是指搜集、发布、传送和接受新闻的自由,是创办新闻传播工具的自由,是公民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发表自己对社会各种问题的看法以及在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及其他文化活动中的创造成果的自由。
”这是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也许这条定义不能代表新闻自由的本质。
但是总的来说,新闻自由是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在从事新闻活动中自由表达的权利,这种权利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实行。
那么什么又是党性原则呢?党性,是一个政党的根本属性,是区别于其他政党及社会政治团体的本质特征,是阶级性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现。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它所固有的明显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性,构成了我们党的党性。
刘少奇曾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
”因此我在这里把党性直接理解为阶级性。
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自由观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
西方新闻史-《传媒的四种理论》读书笔记
![西方新闻史-《传媒的四种理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6c431e0f8c75fbfc77db2e2.png)
西方新闻思想史题目:《传媒的四种理论》读书笔记与思考《传媒的四种理论》读书笔记与思考在看郭庆光的《传播学概论》和刘海龙的《大众传播的范式与流派》两本书中,涉及到了传播学的五大研究领域,其中“控制研究”则是其中之一。
传播学的控制研究可以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不同层次进行研究,从中发现影响传播内容生产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当中宏观层次既是对传播制度的研究,其中“传媒的四种理论”便是其理论基础。
赛伯特提出的“权威主义”、“自由之上主义”两种媒介制度理论虽然以英美的大众媒介历史为分析对象,仍被我们运用,去思考我国的大众传媒历史以及作为我国媒介体制的建设问题。
芮必峰赞誉《传媒的四种理论》的历史功绩在于:(1)探究不同社会制度与报刊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对西方新闻学研究产生了影响;(2)对各种报刊体系差异所作的哲学根源上的探究,提升了新闻学的理论层次;(3)“四种理论”模式一直影响甚至左右着后来的媒介理论;(4)西方推崇的“社会责任理论”经过该书的系统阐发得以广泛传播。
⑷这些赞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四种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生成为新闻传播界的经典著作。
一、绪论笔记:在绪论中,作者指出书中的“报刊”是指一切公众通讯工具。
全书主观点:“报刊总是带有它所属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形式和色彩,特别是报刊返映一种调节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控制的方式。
”作者在绪论当中重点解释“press”“libertarian”“authoritarian & totalitarian”和四种理论的关系。
1.press:此处的press应是包括广播、报纸、电影、杂志和图书等所有媒介的总称,即(mass)media。
Mass media一词出现于1920-1925年间,在作者出书时media此次尚未普及,而press 已经拥有800年历史,词汇衍变为:压机—印压机—印刷品—报刊—新闻界,etc。
所以,报刊的四种理论实质上应该是媒介的四种理论,or新闻界的四种理论。
新闻传媒的四种理论
![新闻传媒的四种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0abdccfa1c7aa00b52acbd0.png)
1.西伯特论“集权主义的传媒理论”按照不同的传媒理论问世的时间顺序排列,西伯特阐述“集权主义的传媒理论”的文章,被放在这本文集的第一篇。
按照西伯特的阐述,任何有关传媒同其所属的社会之间的关系的传媒理论,都是由某些特定的有关人和国家的哲学上的假设所决定的。
[8] 这些假设被西伯特归纳为围绕这样几个方面:(1)人的本性,(2)社会与国家的性质,(3)人同政府的关系,以及(4)哲学的基本问题,即知识和真理的性质。
西伯特的文章概述了集权主义理论有关这些问题的基本假设,回顾了该理论的兴衰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还探讨了集权主义理论的最极端的形态――法西斯主义的理论,分析了集权主义理论下的传媒控制制度,讨论了集权主义理论和其他理论的关系,并探讨了现代世界上的集权主义理论的形态。
西伯特的文章概括说,关于人的本性,集权主义的理论认为,“个人唯有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才能实现其全部潜能。
作为个人,人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但作为社会或有组织的社区的成员,其实现自身目标的能力大大增加。
在这一理论假设下,群体的重要性超过个人,因为只有通过群体,个人才能达到其目的。
”[9] 关于社会和国家的性质,以及人同国家的关系,集权主义理论持这样的论点:“群体组织的最高形式――国家,在价值的尺度上压倒个人,因为没有国家,个人就不能发展出文明人的特性。
……人正是在国家中并通过国家实现其目的;没有国家,人会依然处于原始状态。
” [10] 根据西伯特的诠释,在集权主义理论中,导致有关国家性质的某些基本结论的,是这一假设,即:国家对于人的充分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个人成员外,国家成为所有值得想望的特性的总和。
通过一种人类一般不能完整分析的过程,国家得到了决定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之权力。
有时,这是神的引导,有时这是对更高的智力或对领导才能品质的依赖,有时这是由于对任何其他过程缺乏信心”。
[11] 西伯特还阐述说,关于知识的性质和真理的性质这些更为基本的哲学问题,集权主义理论承认“知识可以通过智力上的艰苦尝试来发现”,但是认为,“人们之间利用智力过程的能力和施行智力尝试的内驱力差异很大。
中西方新闻报道的差异及举例
![中西方新闻报道的差异及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1e0a9af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af.png)
中西方新闻报道的差异及举例中西方新闻报道的差异及举例中西方新闻报道的差异是由文化、历史、政治、价值观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中西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存在很大的不同,这也体现在了新闻报道中。
在中西方新闻报道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第一,中西方新闻报道的观众面向不同。
中西方的观众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新闻报道中,这种差异显得尤为明显。
中文媒体的观众往往需要的是一份更加详尽、丰富而又深刻的报道,而西方媒体更加强调新闻的迅速和简洁,即所谓的“10秒钟新闻”。
因此,西方媒体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内将新闻传达出去,而中文媒体往往更加注重新闻的深度和广度,需要更多的信息和分析。
例如,中西方报道香港反送中事件的立场和方式就存在较大差异。
西方媒体强调新闻的及时性,尤其是一些英语国家的主流媒体,他们的报道往往更加简洁,突出“警方与示威者冲突”的重点,同时同时也会提到其中涉及“自由民主”的部分内容。
而在中文媒体中,除了简洁明了的新闻概述之外,还经常出现了对香港历史、政治、社会生活的介绍和分析,这可能是因为中文媒体的受众需要对事件和背景有更深刻的了解。
第二,中西方新闻报道的价值评判标准不同。
中西方新闻媒体基于不同的核心价值观,对新闻事件的评价标准不尽相同。
西方媒体的核心价值观是自由、平等、人权、民主,而中文媒体中很多则强调家庭、亲情、忠诚、礼仪等传统价值。
因此,中西方媒体在报道同一事件时,常常存在着不一致的价值判断,表现在情感上的关注点、词汇用语等方面。
例如,关于新冠病毒的报道,中文媒体中常常强调了国家的一些努力和计划,强调中国政府做出的特殊贡献,对抗病毒和保护人民的作用。
而在西方社交媒体中,则经常发表有关世卫组织态度的文章,发表有关新冠病毒治疗的文章。
这些文章往往强调西方的科技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强调政府的开放和直接的应对措施。
这种评判标准的不同不仅体现在新闻报道中,更表现为两方的政治、经济上的代价。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8795282af90242a895e58a.png)
第一篇新闻理论探源一现代西方新闻学理论的演变1、权利主义新闻理论权利主义新闻理论代表着君主、教会等封建统治者的利益,认为个人作为个体是无能的,甚至是邪恶的,只有作为社会一员并绝对归属整天时,才能发挥真正的能力。
因此,个人思想和意见一定要服从组织意见。
2、自由主义新闻理论1644年约翰·弥尔顿出版《论出版自由》其主要论点如下:(1)人是理性的动物,应当相信读者有判断是非的能力(2)检察官的水平往往低于作者的水平,因此,对出版物的事先检查制度有害无益。
(3)禁止思想物的出版是徒劳的,3、社会责任论4、其他1)新新闻主义创始人是汤姆斯·沃尔弗,其主要观点是主张用写小说的方法写新闻报道,不限制虚构和小说化。
2)调查新闻学本世纪70年代的美国新闻学的一个流派,认为记者应主动捕捉重大社会黑幕丑闻作深入、系统的调查报道,力求揭示其深层背景,并从社会体制上寻找产生这些社会瘤疾和缺陷的原因,以促使对社会作一些改革。
3)精确新闻学最早由美国新闻学者菲利浦·迈耶在其著作中提出,主张运用现代社会科学的方法和新手段采写新闻,以保证新闻报道的准确和客观。
4)发展新文学70年代由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学者提出的,他们认为,西方新闻界应该改变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念,主义从事件发展过程,完整地报道事件;注意既报道突发事件,也报道非事件性新闻;尽力扩大报道面,全面反映发展中国家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进展和成就。
5)倡导新闻学提倡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表现出明确的党派立场。
6)多透视新闻学新闻报道不应只图猎奇而支离破碎地描述社会,而应该用透视的方法、形象、立体并完整地反映现实。
二西方传播学的起源及其流派1、所谓“大众社会”即西方研究者指“一种当工业化、都市化、现代化等逐渐改变社会秩序而使社会体制变迁的过程。
”大众社会的特征之一,即是一个以来媒介的社会。
现代传播现象的研究:1)库利:社会变革的进程“要通过各种影响的竞争以及适时宣传思想和行为的改革来促成。
西方新闻观的根本政治指向
![西方新闻观的根本政治指向](https://img.taocdn.com/s3/m/deb0952da32d7375a41780a9.png)
传播 中的语言符号 , 不 同的命名称谓不仅体 现情
感 态度 , 也包含价 值立场 。在 一 些国家 , 新 闻修
A u g u s t , 2 0 1 7 / QI A N X l A N 5 9
前 线论坛 I Q i a n X i a n L u n T a n
辞、 语言策 划之类的技巧十分抢手 , 意在通过玩弄 文字游戏 , 用精心选择 的话语 影响人们 的观念 和 行 为。如同样是 为政府说 话 , 对他 国就是歌功颂 德, 对 西方就是 言论 自由; 同样 是发展 军力 , 对他
达观点 , 或潜移默化培养观念 , 力 图通过“ 影响人 们想什 么” , 最终达到“ 影响人们怎样想” 。此外, 还会不定期开展各种 民意调 查 , 及时引导社会心
理走向, 促进 实现 最 大程 度 的“ 广 泛 同意” 效果。
在 国际, 全 球传播 成为“ 展 现形象 的艺术” 。 在 国际报道 中, 一些西方 国家充分利用其全球传
方法” 的角 色 功 能 , 或选择性发布信息 , 或 直接 表
等等 , 不一而足。 其次 , 信息报道体现框 架原 则。虽然西方标 榜 报道 的“ 客观 中立” , 其 实“ 框 架原 则” 无所 不 在。框架实质是对客观事件进行主观解释 的思想
结构 , 具 有 肯 定 和 否定 功 能 。对 于 肯 定 的部 分 。 则 选择 、 强调 或 持 续 化 , 对 于 否定 的部 分 , 则放弃、 淡
强 调 它具 有 制 衡 立 法权 行 政权 司 法权 的 “ 第 四权
西 方 新 闻 观 的 实 践 考 察
在实践 中, “ 新闻 自由” 受到种种约束 , 不仅在
“ 政 治正 确 ” 要求 下, 上 至 总统 议 员 , 下至 新 移 民 ,
新闻传播学视角下的国际新闻报道倾向与偏见
![新闻传播学视角下的国际新闻报道倾向与偏见](https://img.taocdn.com/s3/m/c608f4a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3.png)
新闻传播学视角下的国际新闻报道倾向与偏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新闻报道成为了人们获取世界各地动态信息的重要渠道。
然而,由于新闻报道的主体、角度和价值取向的不同,国际新闻报道也面临着倾向性和偏见的问题。
本文将从新闻传播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国际新闻报道中的倾向与偏见,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国际新闻报道的倾向1. 地缘政治影响地缘政治因素对国际新闻报道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大国的政府、媒体机构往往会倾向于报道符合自身利益和地缘政治目标的新闻事件,从而塑造自身形象和国家利益。
例如,美国和中国等大国媒体对涉及自身国家的新闻报道往往存在明显的倾向。
2. 言论自由度国际新闻报道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受到言论自由度的制约。
一些国家的新闻媒体受到政府的审查和控制,导致报道内容存在明显的倾向性。
反观一些西方国家,新闻自由度较高,但仍然存在商业利益和政治立场等因素的干扰,导致报道倾向。
3. 媒体商业化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新闻媒体也面临着商业化的压力。
一些主流媒体追求点击量、广告收入等商业利益,导致报道内容倾向于热门话题、娱乐性较强的新闻事件,而忽视了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
二、国际新闻报道的偏见1. 文化偏见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间存在差异,国际新闻报道往往带有文化偏见。
一些国家媒体对特定文化的了解有限,容易出现对其他国家偏见的报道。
例如,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常常将自身的价值观和标准应用到其他国家,从而形成片面的观点。
2. 知识偏见国际新闻报道中存在着知识偏见,即报道人员对事件的理解和认识受到其所处领域和专业知识的限制。
媒体人员往往倾向于报道他们熟悉和了解的领域,而对其他领域的报道则存在知识偏见,导致报道失真或片面。
3. 政治偏见国际新闻报道中的政治立场也会导致偏见的存在。
政治因素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闻媒体往往将自身政治立场反映在报道中。
例如,一些媒体会倾向于报道与自身政府立场一致的事件,忽视其他国家的观点和利益。
中外新闻报道中的框架分析比较
![中外新闻报道中的框架分析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5073c88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1.png)
中外新闻报道中的框架分析比较新闻报道是传递信息、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途径,而不同国家的新闻报道往往受到各自文化、政治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框架和视角。
本文将对中外新闻报道中的框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在报道方式、内容呈现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异同点。
一、报道方式在报道方式上,中外新闻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的新闻报道往往以正面报道为主,强调政府政策的积极影响和成就,对负面信息进行控制和过滤。
而西方国家的新闻报道更加注重客观、公正,对政府和权力进行监督,报道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
此外,西方新闻报道更注重新闻价值观念,强调新闻真实性和独立性,而中国新闻报道则更受到政治导向的影响。
二、内容呈现在内容呈现方面,中外新闻报道也存在一定差异。
中国新闻报道更加注重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报道内容往往偏向正面,对一些敏感话题进行避讳。
而西方新闻报道更加开放和包容,对各种观点和声音都给予平等对待,报道更加多元化和深入。
此外,西方新闻报道更注重事实真相的还原,追求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而中国新闻报道则更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报道内容受到一定限制。
三、价值取向在价值取向上,中外新闻报道也有所不同。
中国新闻报道更加强调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强调正能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道内容往往带有明显的价值导向。
而西方新闻报道更加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强调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报道更加注重人权和民主价值。
此外,西方新闻报道更加注重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强调新闻的社会监督功能,而中国新闻报道则更受到政治导向和国家利益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外新闻报道中的框架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报道方式、内容呈现和价值取向等方面。
中国新闻报道更加注重政治导向和国家利益,报道内容受到一定限制;而西方新闻报道更加注重客观、公正,强调新闻的独立性和社会监督功能。
不同框架下的新闻报道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反映了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新闻传播特点。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外新闻报道之间的交流与对比将更加频繁,相互学习借鉴,促进新闻报道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新闻观的根本政治指向
近些年来,西方新闻观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思想议题。
受其影响,有人要求“信息自由流动”,行使新闻媒体作为“无冕之王”的“第四权力”;有人不仅质疑“党管媒体”原则,还肆意曲解“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
新闻舆论关乎旗帜和道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
当前,需要加强辨析引导,进一步把握西方新闻观的根本政治指向。
西方新闻观的理论观照
观者,总看法也。
新闻观是对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基本问题的总看法,是世界观、价值观在新闻方面的体现。
从西方新闻观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比较中,能够看到它们的重大差异。
整体看来,西方新闻观在“新闻自由”口号下展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党性原则”为前提,由此形成了几个重要区别:一是在性质定位上,前者反对政府干预新闻活动,寄望在“思想自由市场”的争论中得到正确结论,后者认为新闻是国家事业的组成部分,需要在政府管理下开展工作;二是在职责功能上,前者把新闻媒介说成“社会公器”,强调它具有制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第四权力”,后者认为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需要遵守宣传工作纪律;三是在报道内容上,前者宣称新闻报道要“客观中立”,保持超然态度,后者要求把握导向,发挥社会舆论引导作用。
根据“报刊的四种理论”,西方新闻观当属自由主义理论传统的当代延续。
在早期,这种报刊理论在普及知识、开启民智、反封建束缚、促社会发展方面,有其历史进步性。
同时也要看到,这种理论是资本主义制度在媒介观念上的反映,如同放任市场作用会导致经济危机一样,建立在抽象理性人基础上的“思想自由市场”也可能导致社会危机。
进入20世纪后,西方片面追求“新闻自由”使资本控制了媒体,垄断扼杀了思想自由市场,煽情新闻大行其道,揭丑报道充斥眼球,建立“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呼吁日显迫切。
在冷战时期,“新闻自由”成为意识形态渗透的思想武器。
指导冷战斗争的《十条诫命》曾说:“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成功了一半。
”21世纪以来,有西方国家提出,在国际博弈中媒体是决定性的对抗平台,因为“虚拟冲突和认知伤害与现实冲突、现实伤害一样重要”,并且认为用非军事行动(劝说和激励)赢得意识形态对抗的作用更为重要。
这样,西方新闻观演化为一些国家开展和平演变的工具。
西方新闻观的实践考察
在实践中,“新闻自由”受到种种约束,不仅在“政治正确”要求下,上至总统议员,下至新移民,言论都不能触碰红线,更在新闻符码构建、信息报道、知识生产中展现着无所不在的权力图景。
首先,符码构建采取双重标准。
符码是信息传播中的语言符号,不同的命名称谓不仅体现情感态度,也包含价值立场。
在一些国家,新闻修辞、语言策划之类的技巧十分抢手,意在通过玩弄文字游戏,用精心选择的话语影响人们的观念和行为。
如同样是为政府说话,对他国就是歌功颂德,对西方就是言论自由;同样是发展军力,对他国就是穷兵黩武,对西方就是维护和平……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其次,信息报道体现框架原则。
虽然西方标榜报道的“客观中立”,其实“框架原则”无所不在。
框架实质是对客观事件进行主观解释的思想结构,具有肯定和否定功能。
对于肯定的部分,则选择、强调或持续化,对于否定的部分,则放弃、淡化或短暂化,具体可分为编辑记者的微观框架,编辑部的中观框架和媒介组织的宏观框架等,无不引导人们进入预定的模型中。
此外,混同公关广告和新闻报道、甚至故意造假等手法也屡见不鲜,结果是新闻报道变成一种高明的“洗脑术”。
第三,知识生产隐含权力操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貌似独立的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却离不开有关国家心理战工程的资助和引导,用以满足以宣传和胁迫为目标的冷战需要。
不仅如此,警察制度、同行压力和学院政治还联袂配合,一些“非主流人士”可能招致学术驱逐、恶意审查、媒体攻击,甚至暴力袭击。
这样,许多“学术大咖”实际上充当了服务于“帝国统治技术”的角色。
这看似出人意料,其实又在情理之中。
葛兰西指出:“一个社会集团通过两条途径实现它自己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作为统治者和作为文化和道德的领导者。
”这就是说,和通过暴力机关实现统治一样,通过掌握文化领导权,塑造共同思想文化,也是一种重要统治方式。
因此,“新闻自由”的本质是权力自由就毫不令人奇怪了。
西方新闻观的政治分析
在“媒介即信息”的时代,一些西方国家提出“新闻执政”理念,运用媒体新闻提高执政公信力和合法性,开展意识形态斗争,“新闻自由”具象化为一系列政治行为艺术。
在国内,新闻传播成为“制造同意的艺术”。
媒体往往综合发挥“作为渠道”“作为内容”“作为方法”的角色功能,或选择性发布信息,或直接表达观点,或潜移默化培养观念,力图通过“影响人们想什么”,最终达到“影响人们怎样想”。
此外,还会不定期开展各种民意调查,及时引导社会心理走向,促进实现最大程度的“广泛同意”效果。
在国际,全球传播成为“展现形象的艺术”。
在国际报道中,一些西方国家充分利用其全球传播渠道,有意在国内、国际采取“异用而同体”的新闻执政方法,运用舆论操纵、整体统合、分声部合唱、谋求同化等传播策略,影响国际事务,提升其在文化、制度和政策方面的“软实力”,目的是以全球信息流进一步巩固既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在意识形态战场,舆论传播成为“开展斗争的艺术”。
西方国家有针对性开展舆论传播,目标直指他国政权。
以前苏联为例,西方长期和平演变造成的思想防线垮塌是其解体的一个重要根源。
在末期,前苏联领导人批准《新闻出版法》,宣布实行“新闻自由”。
国家失去了对新闻媒介的管理权,私人办报合法化,一些党报也纷纷宣布“自主办报”,苏共掌握的报刊仅占1.5%。
这造成马克思主义失去主导地位,否定自身、美化西方的历史虚无主义盛行,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昔日强大的苏联土崩瓦解,留下了深刻历史教训。
如今,思想多样化、传播信息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
我们要充分认清西方新闻观的政治实质,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
同时,要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牢固树立社会责任意识,着力提高信息报道和舆论引导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思想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