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认知心理学概述
心智:心智是产生和控制知觉、注意、记忆、情绪、语言、决策、思维、推理等心理机能的成分。(认知的类型)
心智是形成客观世界表征的系统,促使人们采取行动以实现目标。(运作及其功能)
认知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取向,角度,强调心理加工、过程。
发展
1.起源
19世纪
唐德斯:反应时测验
第一个认知心理学实验,揭示了:心理反应虽然不能直接测量,但是却可以通过行为反应进行推测。
冯特:提出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感觉。提出内省。
他请对方向内反省自己,然后描写他们自己对自己的心理工作方法的看法。
他创造了特殊的方法来训练对方,让他们更仔细和完善地来看待自己,但不过分地解释自己的心理。这个工作方式与当时的心理学非常不同。当时的心理学更多的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艾宾浩斯:用人工实验的方法研究高级心理功能
重学节省法
节省:重学所花的时间短于最初学习所花的时间
威廉·詹姆斯:对心智的阐述并不建立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而是依据他对自己心智运作过程的内省。
2.20世纪
摒弃对心智的研究
华生:行为主义学派
(1)拒绝内省
(2)心理学的研究重点应该是可观察的行为而不是意识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格式塔心理学
托曼:认知地图
心智发展的复兴
计算机模拟:分不同阶段地对信息进行加工。
过滤器理论。
pet
fMRI
人脑对面孔做出反应的区域:梭状面孔区(FFA)、海马旁回空间位置、纹状身体区(EBA)、
模块化-定位-一个模块就是指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脑区
语言的定位
布洛卡区
威尔尼克区
大脑的分布式加工
不同的脑区对特征进行加工,并最终汇集在一起。不仅是感知加工,记忆、语言、决策和解决问题等认知过程也都遵循分布式加工原则。
大脑如何对事物进行表征
1.在物体的影响会聚在视网膜上的几毫秒内,视网膜中感受器会将树的影像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经过视网膜沿视神经传递,最终到达初级视觉感受区。
2.我们对物体的感受并不是基于对物体的直接感受,而是基于大脑中动作电位对数的表征。
3.表征的形成可能涉及一种叫做特征觉察器的神经元,这种神经元能对客体的特征做出反应。
4神经编码:神经元可以对特定类型的刺激做出反应,环境中的客体可以引发独特的神经元活动模式,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独特的神经元活动模式来描述我们看到的是树还是环境中的其他刺激(如鸟鸣声等),这种以神经反应模式来表征刺激的方式被称为神经编码
对初级视觉区中特征觉察器的发现是确定神经编码的第一步。
面孔的神经编码:
特异性编码:特异性编码是指对一个特殊刺激的表征。可能存在专门对某一特定刺激进行反应的神经元—祖母细胞。
特异性编码的问题:(1)环境中有太多不同的面孔以及其他客体,不可能为每一个刺激都分派一个特定的神经元;(2)尽管存在一些神经元专门对特定类型的刺激做出反应,但这些反应是这针对这个类型的所有刺激的。
对此的一种普遍解释就是分布式编码
分布式编码认为,对于某一特定面孔的表征,并不是通过某一个单独的神经元放电来实现的,而是通过某一组神经元放电实现的。面孔的表征是通过大量神经元的活动完成的,且对特定面孔的表征有其独特的神经元放电模式。某一特定面孔的编码需要大量神经元的分布式活动,类似于神经元的“大合唱”,这种编码方式的优点是仅凭少数神经元的放电就可以表征大量刺激。
分布式编码是指一些神经元的放电模式,而分布式加工则指的是大量不同脑区的激活。
记忆的神经编码:特定的记忆通过储存信息的特定模式被表征,这就会使得我们在体验这些记忆的时候产生特定的神经放电模式。
第二讲小样本研究:裂脑人
第三讲感觉和知觉
知觉的性质:
①知觉会随信息的增加而发生改变
②知觉也涉及与推理和问题解决类似的过程
③对失误的知觉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知觉其实并不是自动化的,它涉及许多复
杂的、不可见的加工过程。
④知觉是与某种动作一同出现的
1.自下而上的加工:知觉始于感受器
知觉第一步是感受器接受来自于环境的刺激,这种始于感官刺激的加工方式被称为自下而上加工。
生理层面:感受器受到刺激之后会诱发一系列的电位变化,随后电信号会由感受器传向大脑。电信号到达大脑后,个体就可以看见或者听见刺激。当人们感知某一事物是,每一种特征都会激活皮层中负责相应朝向加工的特征觉察器。
行为层面:成分识别理论(RBC)
个体通过感知一些基本特征来知觉客体,这些基本特征又被称为几何子,它们类似于知觉积木,可以组合起来构成客体。只要能感知到构成客体的部分几何子,我们就能识别出客体。
成分修复原则:如果我们能修复原客体的几何子,我们就能够识别该客体。
2. 自下而上加工:运用先验知识
语音分割:知觉受个人言语经验的影响(P71)
无意识推理理论:似然原理,即我们会将个体感知为与我们以往感知过的刺激模式最接近的客体。
知觉组织的完形法则:连续律、简洁率、相似率、熟悉率
——启发式
影响知觉的规律:完型法则、环境规律(物理规律、语义规律)
(1)对客体的知觉是客体表征信号,即来源于感官刺激的信息,影响知觉的因素:
自下而上加工。(2)情景表征信号,即客体出现的情景等其他信息;(3)个体的知识经验或期待,即反馈信号,自上而下加工。(4)距离因素的影响,即深度线索;(5)气味刺激浓度;(6)完型法则和环境规律对知觉的影响
知觉恒常性:物体被知觉为不变的,尽管它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变化的,包括了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
错觉:错觉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扭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被扭曲的感知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识别:将感觉输入与内部表征联系起来
图形匹配理论:模板理论、原型理论、特征理论
(1)模板匹配理论:长时记忆中存储了各种与过去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相对应的袖珍副本(模板),内在模板与客观事物的刺激模式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模式识别是将刺激提供的信息与相应的模板进行匹配的过程,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加工模型。精确匹配
优点:模板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人在知觉过程中如何进行模式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