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的细菌污染与腐败变质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
(四)、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
食品中的细菌菌相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
食品中的细菌菌相:指共存于食品中的细菌
种类及其相对数量的构成。
优势菌:存在于食品中相对数量较大的细菌。 食品卫生学意义: 预测食品可能的变化;
估计食品腐败变质的程度。
由于食品菌相及优势菌种不同,食品腐败变质的
特征也不相同。例如盐沙雷氏菌可使咸鱼发红、 变粘;假单胞菌可使食品产生荧光;产碱杆菌可
1、食品)、容积(ml) 或表面积内(cm2)食品中细菌的个数。
表示方法:
(1)菌落总数: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样品处理、培 养基及pH、培养温度及时间、计数方法等)经处理的 样品直接用平皿培养,使适应培养条件的每一个活菌 细胞必须而且只能生成一个肉眼可见的菌落,称为该 食 品 的 细 菌 菌 落 总 数 。 以 菌 落 形 成 单 位 ( colony forming unit CFU)表示。
食品腐败变质程度和新鲜度的指标,以提出食品腐败
变质的界限值。
菌落总数与保存时间
Food食物名称 Total Colony Number菌落总 数个/c㎡ 105 103 鱼 105 103 Temperature 保 Preservation Days 存温度(℃) 可保存天数(天) 0 0 0 0 7 18 6 12
Fat-riched food:酸败
第二章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
主要内容
食品的细菌污染 食品的霉菌污染 食品的病毒污染 寄生虫等对食品的污染 转基因食品的卫生安全
第一节 食品的细菌污染与腐败变质
细菌对食品的污染是最常见的生物性污染,是食 品最主要的卫生问题。
分类:
宠物食品的质量控制—卫生控制
四、有毒金属污染控制
1.禁止使用含汞农用化学物质。 2.限制用于食品加工的工具、管道、包装、容器、食品添
加剂等的铅含量及各种原料的砷含量。 3.严格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标准。 4.制订完善食品中铅、汞、镉、砷等有毒金属的食品卫生
标准,加强对食品的监测。 5.严格农药、砷化物等保管制度。
五、N-亚硝基化合物和多环芳族化 合物污染控制
①原料必须清洗并认真筛选,剔除腐烂、变质的原料,保证卫生。 ②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卫生操作规程,确保彻底杀菌、消
毒。 ③加快工艺操作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 ④注意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物的污染。 ⑤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每半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只有取得健康合格证才
能上岗。 ⑥培养食品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⑦生产车间要尽量不要堆放杂物,以免鼠、蚂蚁和蟑螂等侵害。
1.霉菌危害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霉菌引起的食品变质和霉菌产生的毒素引起动物中毒。 二是霉菌污染食品可使食品的食用价值降低,甚至完全不
能食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预防措施 (1)控制水分 (2)低温贮藏 (3)减少损伤,剔除破损籽粒 (4)二氧化碳气体保存法 (5)适时应用防霉剂 (6)尽量缩短保存期 (7)保持设备的清洁 (8)选育抗侵染或抗产毒的作物品种 (9)辐射防霉
1. N-亚硝基化合物 N-亚硝基化合物是对动物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一类化学
物质,其中90%具有致癌性。 (1)减少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摄入量 (2)减少N-亚硝基化合物的摄入量
2.多环芳族化合物(PAH) 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和化学致癌物。 煤、石油、煤焦油、烟草等。 (1)防止污染 改进食品加工烹调方法,加强环境治理,减
三、农药污染控制
食品污染
1 常见细菌性污染的菌属、危害及预防要点:致病菌能引起人畜共患的结核病;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引起食物中毒;非致病菌引起食物腐败变质;预防要点:加强防止食品污染的宣传教育,在食品生产、加工、贮存、销售过程以及食用前的各个环节应保持清洁卫生,防止细菌对食品的污染;合理贮藏食品,控制细菌生长繁殖;采用合理的烹调方法,彻底杀灭细菌;细菌学监测。
2 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是指食品在一定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的作用而引起食品成分和感官性状发生改变,并失去实用价值的一种变化。
3 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过程、鉴定指标、卫生学意义及控制措施:原因: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环境因素;微生物的作用。
食品腐败变质实质上实施品种的营养成分的分解过程。
感官、物理、化学和微生物。
控制措施:低温防腐;高温灭菌防腐;脱水与干燥防腐;提高渗透压防腐;提高氢离子浓度防腐;添加化学防腐剂;辐照保藏防腐。
4、食品细菌污染指标及其卫生学意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5 黄曲霉毒素的化学结构与特性:见书199页图2-4-1,能够溶解于氯仿、甲醇及乙醇等,但不溶于水、己烷、石油醚和乙醚中,耐热。
6 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危害及预防要点:肝毒性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性;预防:防霉、去毒、经常性食品卫生监测。
7 赭曲霉毒素、产毒条件、污染的主要食品、毒性及预防措施:是由曲霉属和青霉属产生的一组真菌代谢产物;产毒条件:在30度和水分活性为0.95条件下生成最多;主要污染玉米、大豆、可可豆、大麦、柠檬类水果、腌制的火腿、花生、咖啡豆等;危害肾脏、肝脏,致畸性;预防措施:防霉去毒,限制含量。
8 展青霉素污染的主要食品、危害及预防措施:霉变的面包、香肠、水果、苹果汁、苹果酒和其他产品;危害:抑制细胞及组成的生长;预防措施:防霉限量。
9 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污染的主要食品、危害及预防措施:谷物及饮料;危害: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免疫抑制作用及致畸作用,部分有弱的致癌作用;预防措施:防霉去毒,加强检测及制定食品中限量标准。
《食品营养与卫生》08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四)高分子乳液涂 料
第六节 食品包装材料
八、食品包装材料设备的卫生管理
(一)包装材料必须符合GB有关卫生标准
(二)利用新原料生产接触食品包装材料新产 品 要求 (三)生产过程中要求 (四)销售单位在采购要求 (五)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设备要求 (六)食品卫生监督机构 的监督
第二节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
二、霉菌与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
(三)霉菌污染食品的评定和食品卫生学意义 2.卫生学意义 霉菌污染食品可降低食品的食用价值 霉菌如在食品或饲料中产毒可引起人畜霉菌毒 素中毒
第二节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
二、霉菌与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
7.食物储运不当污染
8.放射性污染 9.生物技术产品的出现、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
第二节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
一、食品的细菌污染与腐败变质
(一)食品的细菌污染 1.常见的食品细菌: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芽孢杆菌 属。肠杆菌科各属。弧菌属与黄杆菌属。嗜盐杆菌属 与嗜盐球菌属。乳杆菌属。 2.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与食品卫生学意义 反映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为细菌总数,二是大肠杆菌
不要长时间用不锈钢容器装咸食物,不能用不锈钢器 皿煎熬中药
金属食品包装容器在使用之前应检查
第六节 食品包装材料
四、纸质包装材料
(一)纸质包装材料的性能
(二)纸质包装材料的卫生
第六节 食品包装材料
五、玻璃包装材料
(一)玻璃包装材料的 性能 (二)玻璃制食品包装 材料的卫生安全
第三章第三节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
第47页,共68页。
• 应用范围:主要用来判断肉鱼肉制品的新鲜度。
• 3. K值:
• 概念:鱼体的ATP分解依次产生ADP,AMP,IMP, HxR(肌苷)和Hx(次黄嘌呤),其中肌苷(HxR)和次黄
嘌呤(Hx)占鱼体ATP及分解产物的质量分数(%)称为K 值,所产生的低级分解产物越多,说明鱼体越不新鲜。
• 1.食品的感官品质产生变化 • 2.食品的营养性下降 • 3.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第37页,共68页。
1.2.5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 目的:及时鉴别食品的腐败变质不仅可以降低食 品腐败变质对人体的危害,而且可以减少因此造 成的经济损失,因此是食品品质评价的经常性检 验项目。
• 方法:感官鉴定和对腐败变质产物的化学鉴定。
• ②在外界的存活时间与肠道致病菌基本一致。 • ③对杀菌剂的抵抗力与肠道致病菌一致。
• ④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
• ⑤灵敏度高,食品中的粪便污染量只要达到 0.001mg/kg即可检出大肠菌群。
第25页,共68页。
• 因此许多国家把大肠菌值作为食品卫生质 量的鉴定指标,用于判断食品是否受温血 动物粪便的污染和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 性。
第2页,共68页。
第3页,共68页。
1.1食品的细菌污染
• 1.1.1食品细菌污染的途径
◆原材料受污染 ◆加工过程的污染
第4页,共68页。
1.1.1食品细菌污染的途径
◆储藏过程的污染 ◆运输与销售过程的污染 ◆食品消费的污染
第5页,共68页。
1.1.2 食品细菌污染的危害
• 污染食品的细菌能在食品中大量繁殖,引 起食品的腐败变质,使食品的营养价值、 感官品质和商品价值降低。
食品细菌污染与腐败变质
1.动物或植物从环境中吸收造成食物的污染; 2.食物在生产、销售和加工烹调过程中造成的污染。 3.食品腐败变质
污染的性质分类 生物性:微生物、寄生虫、昆虫 化学性:农药、化肥;工业三废; 物理性:杂质;放射性污染。 危害: 营养价值降低; 感官性状恶化; 人体健康损害
1、细菌性污染及其防治
1、细菌性污染及其防治
(4)细菌性污染防治要点 1)宣传教育,规范生产; 2)合理储藏食品; 3)合理烹调方法; 4)细菌学监测
(5)食品细菌污染指标及其卫生学意义 1)菌落总数:是判断食品清洁状态和预测食品耐保藏性的
标志; 2)大肠菌群:表明食品曾受到人和动物粪便的污染。其中
典型大肠 杆菌(埃希菌属)表示新鲜污染。
价。 感官指标最为敏感可靠:颜色、渗出物、气味(恶臭)
等方面判断。 物理指标:硬度、渗出物、导电性、折光性、黏度等 化学指标:TVBN、二甲胺与三甲胺、K值(鉴定鱼类早
期腐败:K<=20%,绝对新鲜;K>=40开始有腐败迹象)。 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值。
K值:是指ATP分解的低级产物肌苷HxR和黄嘌呤Hx占ATP系列 分析物ATP+ADP+AMP+IMP+HxR+Hx的百分比。
温度与细菌繁殖
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与鉴定指标
3)、食品中脂肪的酸败:自身氧化、加水水解
中性脂肪----甘油、脂肪酸----酮、酮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物----醛、酮酸;过氧化值上 升--生成各种脂酸(酸价上升)。 “哈喇”味、油hao味 影响因素:金属杂质铜、铁离子、阳光、食物残渣等。
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与鉴定指标
Aw=P/P0
生物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大肠杆菌O157:H7
大肠杆菌O157:H7血清型属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自1982年在美国 首先发现以来,包括中国等许多国家都有报道,且日见增加。
大肠杆菌O 157:H7引起肠出血性腹泻,约2%~7%的病人会发展 成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儿童与老人最容易出现后一种情况。致病性 大肠杆菌通过污染饮水、食品、娱乐水体引起疾病暴发流行,病情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肉毒梭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治病性大 肠埃希菌、蜡样芽孢杆菌、韦氏杆菌、志贺 菌等
(2)传播人畜共患病:炭疽病、布鲁杆菌病、 结核病、口蹄疫
1、沙门氏菌
简介: 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体。属肠 杆菌科,革兰氏阴性肠道杆 菌。
沙门氏菌在水中不易繁殖, 但可生存2-3周,冰箱中可 生存3-4个月,在自然环境 的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 沙门氏菌最适繁殖温度为 37℃,在20℃以上即能大 量繁殖 。
引起食品污染的病毒主要有: 猪瘟病毒 禽流感病毒 口蹄疫病毒 鸡新城疫病毒
饮食营养与卫生
引发疾病
除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和副伤寒乙杆菌可引起人类的 疾病
蛋、家禽和肉类产品是沙门氏菌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感染 主要取决于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食用者的身体状况,受威 胁最大的是小孩、老年人及免疫缺陷个体。
2、大肠杆菌
各种粪便细菌和类似的生 活在土壤或植物降解物中 的细菌(最常见的是产气 肠杆菌,学名Enterobacter aerogenes)一起被归为 “大肠菌群”(coliform)。 大肠菌群被定义为好氧或 兼性厌氧。不形成内孢子, 能发酵乳糖产生酸及气体 的一群微生物。
3、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cocus aureus ) 是人类的一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病原菌, 隶属于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有 “嗜肉菌"的别称,是革兰 氏阳性菌的代表,可引起 许多严重感染。
食品微生物学 第六章微生物引起的食品污染与腐败变质 第三节不同食品的腐败变质
④ 酪酸菌。这是一类能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酪酸、CO2 和H2的细菌。
⑤ 产气细菌。 一类能分解糖类产酸又产气的细菌,如 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
⑥ 产碱菌。这类细菌能分解乳中的有机酸、碳酸盐和 其他物质,使牛乳的pH上升。主要是革兰氏阴性的需氧性细 菌,如粪产碱杆菌、黏乳产碱杆菌。这些菌在牛乳中生长除 产碱外,还可使牛乳变得粘稠。
② 胨化细菌。胨化细菌可使不溶解状态的蛋白质变成 溶解状态。乳液由于乳酸菌产酸使蛋白质凝固或由细菌的乳 凝酶作用使乳中酪蛋白凝固。而胨化细菌能产生蛋白酶,使 凝固的蛋白质消化成为溶解状态。乳中常见的胨化细菌有枯 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荧光假单孢菌、 腐败假单孢菌等。
微生物引起的食品污染与腐败变质
微生物引起的食品污染与腐败变质
(3)乳杆菌期 当乳链球菌在乳液中繁殖,乳液的pH值 下降至4.5以下时,由于乳酸杆菌耐酸力较强,尚能继续繁 殖并产酸。在此时期,乳中可出现大量乳凝块,并有大量乳 清析出,这个时期约有2d。
(4) 真菌期 当酸度继续下降至pH值3.0~3.5时,绝 大多数的细菌生长受到抑制或死亡。而霉菌和酵母菌尚能适 应高酸环境,并利用乳酸作为营养来源而开始大量生长繁殖。 由于酸被利用,乳液的pH值回升,逐渐接近中性。
微生物引起的食品污染与腐败变质
(3)甜炼乳 甜炼乳是在消毒乳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蔗糖、 经加热浓缩至原有体积的2/5~1/3,使蔗糖浓度达40%~45%, 装罐后一般不再灭菌,而是依靠高浓度糖分形成的高渗环境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如果原料污染严 重或加工工艺粗放造成再度污染以及蔗糖含量不足,可使甜 炼乳中微生物生长而引起变质。例如炼乳球拟酵母等分解蔗 糖而产生大量气体,芽孢杆菌、微球菌、葡萄球菌、乳酸菌 等生长产生乳酸、酪酸、琥珀酸等有机酸以及这些菌产生的 凝乳酶等,使炼乳变稠不易倾出,当罐内残存有一定的空气, 又有霉菌污染时,会出现白、黄、红等多种颜色的形似钮扣 状的干酪样凝块,并呈现金属味、干酪味等异味。在甜炼乳 中生长的霉菌有匍匐曲霉、芽枝霉等。
食品生物性污染与主要途径讲解
③自由基产物发生聚合与裂解反应,生成非自由 基产物,氧化反应终止,称为终止阶段。
3 .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
这些组织中的酶在屠宰或收获后,仍 能保持一段时间的活性并对食品中大分子 物质进行分解,使食品向腐败变质的方向 发展。
(2)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碳水化合物的腐败主要 是在细菌、霉菌或酵母产生的酶的作用下发生酵 解,产生醇、酸、醛、酮等低分子物质,并产生 二氧化碳和水,使含碳水化合物较高的食品如粮 食及其制品、蔬菜水果等的腐败具有酸味并产气 。
(3)脂肪的酸败 脂肪的酸败以油脂的自 身氧化为主,反应经三个阶段:
①脂肪酸在热、光线及铜、铁等引发剂的作用下 ,生成不稳定的自由基R+和H,是油脂酸败的引 发阶段。
3. 食品细菌污染的检验
检验食品是否受细菌污染及污染程度主要采用细 菌总数、大肠菌群及肠道致病菌的检验。
⑴细菌总数的检验 食品的细菌总数是指被检测食 品中单位质量(g)、体积(mL)或表面积(c㎡) 内所含的细菌数。
(2)大肠菌群 肠杆菌科的埃希氏菌属、柠檬酸 杆菌属、肠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统称为大肠菌群 。它们均来自人或温血动物的肠道,为革兰氏阴 性杆菌,需氧与兼性厌氧,不形成芽孢,在35~ 37℃下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
1 .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
(1) 食品本身的因素 大分子物质在酶或非酶因素的作用下可以发生以 分解为主的变化。
(2) 微生物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包括细菌 、霉菌与酵母。
2. 食品腐败变质的过程
(1) 蛋白质的分解 食品中的蛋白质在食品本身 的酶及微生物酶的作用下,首先被分解成多肽, 然后断链形成氨基酸,氨基酸进一步分解产生具 有腐败特征的低分子物质。
食品微生物学 第六章微生物引起的食品污染与腐败变质 第四节食品中腐败微生物的防治与食品保藏
微生物引起的食品污染与腐败变质
冻结时冰晶的大小与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时间有关。 肉、鱼等食品通常在-1℃至-5℃的温度范围为其最大冰晶生 成带。冻结速度越快,形成的晶核多,冰晶越小,且均匀分 布于细胞内,不致损伤细胞组织,解冻后复原情况也较好。 因此快速冻结有利于保持食品(尤其是生鲜食品)的品质。
微生物引起的食品污染与腐败变质
6.4.1.1 冷藏
一般的冷藏是指在不冻结状态下的低温贮藏。病原菌和 腐败菌大多为中温菌,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0~40℃,在10℃ 以下大多数微生物便难于生长繁殖;-10℃以下仅有少数嗜 冷性微生物还能活动;-18℃以下几乎所有的微生物不再发 育。因此,低温保藏只有在-18℃以下才是较为安全的。低 温下食品内原有的酶的活性大大降低,大多数酶的适宜活动 温度为30~40℃,温度维持在10℃以下,酶的活性将受到很 大程度的抑制,因此冷藏可延缓食品的变质。冷藏的温度一 般设定在-1~10℃范围内,冷藏也只能是食品贮藏的短期行 为(一般为数天或数周)。
微生物引起的食品污染与腐败变质
通常是利用流动的冷空气、水、盐水、水冰混合物等作 为解冻媒体进行解冻,温度控制在0~10℃为好,可防止食 品在过高温度下造成微生物和酶的活动,防止水分的蒸发。 对于即食食品的解冻,可以用高温快速加热。用微波解冻是 较好的解冻方法,能量在冻品内外同时发生,解冻时间短, 渗出液少,可以保持解冻品的优良品质。
6.4.1.3 解冻
解冻是冻结的逆过程。通常是冻品表面先升温解冻,并 与冻品中心保持一定的温度梯度。由于各种原因,解冻后的 食品并不一定能恢复到冻结前的状态。
冻结食品解冻时,冰晶升温而溶解,食品物料因冰晶溶 解而软化,微生物和酶开始活跃。因此解冻过程的设计要尽 可能避免因解冻而可能遭受损失。对不同的食品,应采取不 同的解冻方式。
食物腐烂变质的原因
食物腐烂变质的原因
食物腐烂变质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
1. 微生物污染:食物表面或内部存在着各种微生物,如细菌、霉菌、酵母菌等。
这些微生物会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繁殖,同时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如酸、酶、氨等,导致食物变质。
2. 氧化反应:很多食物中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成分,它们都会和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引起氧化反应。
这种反应会使食物的质地、色泽、味道等发生变化,并产生一些挥发性物质,如醛、酮、酸等,进一步加速食物的变质。
3. 酶解反应:很多食物中含有酶,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分解食物中的各种成分。
这种反应也会使食物变质,并引起一些不愉快的气味。
4. 湿度和温度:潮湿和高温环境都会创造出适合微生物繁殖的条件,从而促进食物的变质。
高温还会使食物中的一些成分被破坏,影响其质量。
综上所述,要保持食物的新鲜和品质,关键是要防止微生物的污染和控制氧化、酶解的反应,同时要保持适宜的存储温度和干燥度。
卫生学食品污染问题
亚硝胺
NDMA NDMA NDMA NDMA
熏肉
中国
0.3—6.5
NDMA
NDMA:二甲基亚硝胺
毒性
亚硝胺 急性毒性 致癌性 致畸性 致突变性 主要造成肝损伤,毒性 大。 间接 弱 间接 亚硝酰胺 小叶周边坏死, 肝毒性小 直接 强 直接
预防措施
控制硝酸盐、亚硝酸盐的使用量 防止食物霉变及其他微生物污染 增加能阻断亚硝基化作用的食物摄入 制订食品卫生标准 我国的卫生标准规定: 海产品中 N- 二甲基亚硝胺≤ 4 μg/kg, N- 二 乙基亚硝胺≤3μg/kg 肉制品N-二甲基亚硝胺≤7μg/kg,N-二乙基 亚硝胺≤5 μg/kg
蒙牛奶事件
• 2011年12月2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总局公布了近期对全国液体乳产品进行抽 检结果公告,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 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 140%。被检测出黄曲霉毒素M1实测值为 1.2μg/kg。 • 我国规定乳品M1最大允许量0.5μg/kg;欧 盟已经将牛奶和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 限量定为0.05μg/kg。我国允许检查的的限 量比欧盟高十倍。
卫生学调查资料: • 学生奶服务部未办理卫生许可证,三名从 业人员上岗前未接受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 训; • 现场检查库存的大豆、花生、 18 日生产 剩余的花生,霉粒率分别为 6.6% 、 4.0% 、 1.3%;; • 车间布局不合理,消毒、通风、防霉设施 不全; • 无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 • 生产中清洗、浸泡、保温等关键控制环节 未按规范操作,为原料中存在的霉菌提供了 温度、湿度、氧气等适宜条件,有利于霉菌 迅速繁殖产毒。
三、化学性污染(N-亚硝基化合物)
凡是具有 N-N=O 这种基本结构的化合物 统称为N-亚硝基化合物。 N-亚硝基化合物对动物有强烈致癌作用, 已发现的300多种中90%都有致癌性。 可分为亚硝胺及亚硝酰胺两大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物性污染及其控制
年5月30日,德国因食用有毒黄瓜,感染出血性大肠杆菌而死亡的人
数已升至14人。此外,包括瑞典、丹麦、英国和荷兰在内的多个国家
均已出现感染病例,欧洲一时陷入恐慌……
•
2019年10月19日,北京工商局公布,知名品牌思念三鲜水饺被检
出含金黄色葡萄球菌。工商部门对该批次产品进行封存下架处理。很
快,广州工商局公布三季度三类食品质量检验结果显示,著名品牌三
2020/4/7
• 2.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类型 • 细菌性食物中毒包括感染型、毒素型和混合型三类。 • (1)感染型 由于人体食入含有大量活菌的食品而引起中毒。致病
菌在肠道内继续生长繁殖,引起消化道感染,产生胃肠道症状。某些 致病菌死亡裂解后释放内毒素,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体温升高等症 状。常见的感染型食物中毒病原菌有沙门氏菌属、变形杆菌属、致病 性大肠杆菌等。
• 6.食品烹调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在食品烹调过程中,未能将食品烧 熟煮透、生熟不分等不良操作。可能使食品中已经存在或污染的微生 物大量生长繁殖,从而降低食品的安全性。
2020/4/7
• 误食细菌污染食品引发的安全事件
•
2019年2月,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称,自2019年8月以来,美
国41个州共有329人先后感染田纳西型沙门氏菌。而美国多个州的
2020/4/7
• 黄曲霉毒素的性质 黄曲霉毒素的化学结构是一个双氢呋喃和一个氧杂萘邻酮。现已
分离出B1、B2、G1、G2、B2a、G2a、M1、M2、P1等十几种。其中以B1 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强,它的毒性比氰化钾大100倍,仅次于肉毒毒素 ,是真菌毒素中最强的;致癌作用比已知的化学致癌物都强,比二甲 基亚硝胺强75倍。黄曲霉毒素具有耐热的特点,裂解温度为280℃, 在水中溶解度很低,能溶于油脂和多种有机溶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食品的特性 许多食品本身就是动植物组织的一部分,在宰杀或收 获后的一定时间内,其所含酶类继续进行某些生化过程, 如肉、鱼类的后熟、粮食水果的呼吸等,引起食品组成成 分分解,加速腐败变质。食品营养成分、水分多少、pH值 高低和渗透压大小等,对食品中微生物增殖速度、菌相组 成和优势菌种有重要影响,从而决定食品的耐藏与易腐败 变质的进程和特征。 (一)pH值 各种食品都存在一定的pH值,一般微生物在食品的pH 值接近中性时,都能适应生长。在过于偏向酸性或碱性食 品中,不同类群的微生物可显示出一定的特殊性。同时, 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可以使食品pH值发生改变,使微生物类 群也会改变。 1.微生物生长的pH值范围大多数酵母、霉菌适于酸性 环境pH3—6(范围pHl.5~11.0),大多数细菌及放线菌以 pH6.5~7.5合适(范围pH4~10)。酵母和霉菌耐受的pH值 范围大于细菌。微生物生长的pH值范围见表1-1。
大肠菌群一般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人与温血动物粪便。 当粪便排出体外后,初期以典型大肠杆菌占优势,而两周后 典型大肠杆菌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产生生理特性的变异。
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其卫生意义之一即表示食 品曾受到人与温血动物粪便污染。·
其中典型大肠杆菌说明粪便近期污染,其他菌属可能为 粪便的陈旧污染。大肠菌群在粪便中存在数量较大,食品中 的粪便污染含量只要达到0.001mg/kg即可检出大肠菌群, 因此检验方法不仅简易而且敏感。 鉴于大肠菌群与肠道致病菌来源相同,而且在一般条件 下大肠菌群在外界生存的时间与主要肠道致病菌也是一致的, 故大肠菌群另一重要食品卫生意义是作为肠道致病
(二)能分解淀粉的微生物 其中大多数的霉菌都有利用简单碳水化合物的能力, 如毛壳霉月、灰色土霉、曲霉属中的黑曲霉、土曲霉、烟 曲霉、青霉属中的黄青霉、淡黄青霉。纤维素分解力特别 强的为绿色木霉和黑曲霉。分解果胶质的霉菌中,以黑曲 霉、米曲霉、灰绿青霉最强。细菌对淀粉的分解较强者仅 是少数,主要是芽胞杆菌属中的枯草芽胞杆菌、马铃薯芽 胞杆菌、丁酸梭菌。能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的细菌较少, 主要是芽胞杆菌属、八叠球菌属和梭状芽胞杆菌属中的一 些菌种。能分解果胶的细菌有欧氏植病杆菌属,如胡萝卜 软腐病欧文氏菌)、软腐病欧氏杆菌等;芽胞杆菌属中的 环状芽胞杆菌、多粘芽胞杆菌;梭状芽胞杆菌属中的费地 浸麻梭状芽胞杆菌等。酵母通常不能使淀粉分解,但少数 特殊的酵母,如彭身裂殖酵母和拟内胞霉属中某些酵母能 分解多糖。胞壁酵母能使乳糖发酵。球拟酵母属和假丝酵 母属中有些酵母能分解蔗糖,这常是使果汁饮料、含糖酸 性饮料变质的原因。
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
面饼 面饼+调料 酱包 粉包 浓缩料 菜包 灭菌物料
菌落总数cfu/g 1000 50000 10000 100000 10000 50000 10000
大肠菌群MPN/100g 30 150 90 450 2400 150 50
第二节 食品腐败变质
二、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与 食品卫生意义
反映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可分为两方 面:一是菌落总数;二是大肠菌群。 (一)菌落总数 是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质量(g)、容积(m1) 或表面积(cm2)内,所含能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 (培养基及其pH值、培养温度与时间、计数方法等) 培养所生成的细菌菌落总数。以菌落形成单位表 示。
一、常见的食品细菌 (一)假单胞菌属 本属为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需氧,嗜冷,pH值 5.0~5.2下发育,是典型的腐败细菌,在肉和鱼上易 繁殖,多见于冷冻食品。 (二)微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 本菌属为革兰阳性细菌,嗜中温,营养要求较低。 在肉、水产食品、蛋品上常见,有的能使食品变色。 (三)芽胞杆菌属与芽胞梭菌属 分布较广泛,尤其多见于肉和鱼。前者需氧或兼性 厌氧,后者厌氧。属中温菌者多,间或嗜热菌,是罐头 食品中常见的腐败菌。 (四)肠杆菌科各属 除志贺菌属及沙门菌属外,皆为常见的食品腐败菌。 革兰阴性,需氧及兼性厌氧,嗜中温杆菌。多见于水产 品、肉及蛋。沙雷菌属尤其与鱼、牛肉腐败有关,且可 使表面变红或变粘。
纯水的Aw理论值等于1,而没有水分的食品Aw为0,故 Aw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当Aw值越小时,细菌能利用 水少,食品不易变坏。不同类群微生物生长的最低Aw值是 不一致的,见表1—2。
各种微生物生长对水要求不同,细菌对水要求最高, 酵母菌次之,霉菌最低。在同一类微生物中不同菌对Aw 要求又有差异。
(二)大肠菌群 包括肠杆菌科的埃氏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 菌属和克雷伯菌属。这些菌属中的细菌,均系来自人 和温血动物的肠道,需氧与兼性厌氧,不形成芽胞, 在35~37℃下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阴性杆菌。 仅极个别菌种例外,大肠菌群已被许多国家用作食品 生产上质量鉴定的指标。我国目前对很多种食品 如冷饮食品、熟肉制品、冰蛋、蛋粉、牛奶及奶制品 等已规定了大肠菌群的数量,是采用相当于100g或 100m1食品中的可能数来表示,简称大肠菌群最近似 数,这是按一定方案检验的结果,根据Mccrady及 Hopkins等按概率论所求出的统计数值。 MPN是表示样品中活菌密度的估测。在我国是采 用样品三个稀释度各三管的乳糖发酵三步法。根据各 种可能检验结果,编制相应的MPN检索表。
(三)分解脂肪有关的微生物 能分解脂肪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其次是细菌和酵 母。分解蛋白质能力强的需氧性细菌中的大多数菌种都能 分解脂肪。假单胞菌属中荧光假单胞菌分解脂肪能力很强。 其他如黄杆菌属、无色杆菌属、产碱杆菌属、沙雷菌属、 小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和芽胞杆菌属等中的一些菌株,能 分解脂肪的酵母不多,主要是解脂假丝酵母和娄沙假丝酵 母,这两种酵母都能产生脂酶。其中解脂假丝酵母对糖类 不发酵,但分解脂肪和蛋白质能力都很强。因此,它也能 引起乳制品与肉类食品的腐败变质。霉菌能分解脂肪的菌 种较多,在食品中较为多见的有以下几种: 黄曲霉、黑 曲霉、烟曲霉、灰绿青霉、娄地青霉、伏氏根霉、无根根 霉、解脂毛霉、爪哇毛霉、亚麻镰胞霉、白地霉和芽枝霉 属等。从而说 明细菌、酵母、霉菌三大类微生物对不同 营养物质的分解作用均显示出一定的选择性。因此,根据 食品成分组成的特点,就可以推测可能引起某些食品变质 的主要微生物类群或属甚至种。
食品的细菌污染与腐败变质
第一节 食品的细菌污染
食品细菌中非致病菌种类很多,它们对温 度、pH值、氧气、渗透压等要求也不相同。 就温度而言,非致病菌可分为嗜冷性菌、嗜温 性菌和嗜热性菌三种。嗜冷菌生长在0℃或0℃ 以下,多见于海水及冰水中。鱼体容易腐败与 鱼体存在嗜冷性腐败菌有关。嗜温菌生长在 15~45℃,最适温度为37℃,多数腐败菌为 嗜温菌。嗜热性菌生长在45~75℃,其特点是 在一般细菌不能发育或杀灭的温度下仍能生长。 能引起非酸性罐头食品腐败变质的嗜热脂肪芽 胞杆菌以及嗜热解糖梭状芽胞杆菌均为嗜热性 菌。由于非致病菌中多数为腐败菌,从影响食 品卫生质量的角度,就要特别注意以下几属常 见的食品细菌。
式中的,n1和n2各为溶剂和溶质的摩尔数,p和p0各 为溶液的蒸气压和纯溶剂的蒸气压。当食品中可溶性溶质多 时,水分被结合的多,游离水就会减少,细菌能利用的水也 减少。 Scott提出Aw定义是蒸气压比率,蒸气压也要用相对 湿度表示,因为食品水分与容器空间中相对湿度最后要达到 平衡状态,即平衡相对湿度Aw=ERH/100。纯水的水分活 性为1.0,相当于相对湿度100%。Reid于1976年指出, Aw是用于衡量在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逸出与纯水中逸出之 间的关系。
食品菌落总数一方面意义是食品清洁状态的 标志,利用它监督食品的清洁状态。食品中细菌 在繁殖过程中可分解食品中成分,因而食品细菌 数量越多越能加速食品腐败变质。 利用菌落总数预测食品的耐保藏性是食品菌 落总数的另一方面意义。但由于食品性质、细菌 种类以及所处环境条件较复杂,从生态学上分析, 细菌存在着相互制约与菌丛平衡的现象,当细菌 数量少时,有时菌丛平衡被破坏,某种腐败菌反 而出现优势,因此关于食品细菌菌落总数与食品 腐败程度之间对应关系的研究仍待进一步探讨。
(五)弧菌属与黄杆菌属 均为革兰阴性兼性厌氧菌。主要来自海水或淡水, 在低温和5%食盐中均可生长,故在鱼类等水产食品中 多见。黄杆菌属还能产生色素。 (六)嗜盐杆菌属与嗜盐球菌属 革兰阴性需氧菌,嗜盐,在12%食盐甚至更高浓度 的食盐仍能生长,多见于咸鱼类,且可产生橙红色素。其 中嗜低盐菌的致病性值得重视。 (七)乳杆菌属 革兰阳性杆菌,厌氧或微需氧,在乳晶中多见, 能使乳品变酸。
(一)分解蛋白质主要的微生物 一般能分泌胞外蛋白酶的细菌有摩根菌属和梭菌属, 分解力特别强的有芽胞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分解力弱的有 小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八叠球菌属、无色杆菌属、产碱 杆菌属、黄杆菌属、短杆菌属、沙雷菌属气杆菌属、埃 希杆菌属等。蛋白分解菌在以蛋白质为主体的食品上能 良好生长,即使无糖存 在,也能生长。许多霉菌都具 有分解蛋白质的能力并且比酵母菌强,如青霉属、曲霉 属、根霉属、毛霉属和复端孢霉属中的许多种,尤其是 沙门柏于酪青霉和洋葱曲霉能迅速分解蛋白质。能分解 蛋白质的酵母菌较少,分解力较弱,如红棕色拿逊氏酵 母、白色拟内胞霉、巴氏酵母、活跃酵母、啤酒酵母等。
(三)渗透压 渗透压可影响微生物生长,它是指能引起扩散和渗透 现象的不平衡压力。细菌细胞内与其生长的外界环境之间 保持着平衡,等渗状态时,细菌细胞内容物浓度与周围培 养基或食物相同,这时在环境中细菌生长最为有利。细菌 细胞中水分与细胞内外的电解质密度有关,如果菌细胞处 于高渗环境中,水从细胞溢出,胞浆和胞膜分离即出现质 壁分离现象。用糖或盐保存食品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如果 细菌周围培养基或食品的电解质密度比细胞内低,水分从 低密度转移到高密度环境,菌细胞吸收水分细胞膨胀破裂, 使胞浆压出,称为胞质溢出。渗透压依赖于溶液中分子大 小及数量。蔗糖分子大的化合物渗透压相对低,而盐分子 相对较小,和糖相比有较大渗透压的作用。
(二)水分 水分是微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食品中水分以结合水 和游离水两种状态存在,结合水存在于食品的组织本身, 它是活组织的一部分,是细胞所有生理过程所必需的。 微生物能利用的水分是游离水,微生物必须在有游 离水存在的状况下,才能进行一系列代谢活动。所以脱水 是一种保藏食品的重要方法,游离水对微生物生理关系重 大,而结合水对微生物影响很少。由此,从影响微生物生 长来看,食品中含水量并不能真正反映出与微生物生长的 利弊,为了更确切研究二者关系,用水分活性Aw表示。 水分活性Aw引用Raout定律,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的 降低溶质的摩尔分数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