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论文
认识美(美学论文)

认识美中心思想:美,无处不在,而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只要灵感一现,就能发现它,也许很平常、很自然、很普遍的事物,但就其作为存在来讲,就是美的。
审美的人性化表明美使人成为人,人自身的劳动、活动本身就产生了美。
在此,不是人规定了美,而是美规定了人,是人与美的相互生成。
而作为审美来讲,研究美必然会到达一定境地,这同时又凸显出美的境界的另外一面——真善美,真、善作为美的另外两种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就是美。
人生活于世界上,一直以来都与自然、社会打交道,而人与自然、社会的交往实践中,本身就产生了美。
并且在相处中,也体现了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及人自身的美。
关键词:人的主观能动性审美解放真善美人与自然和社会美的存在极其普遍。
美存在于自然、社会及人类活动中,关键在于只要灵感显现就会发现美。
而美学在学术上是作为感性学来讲的,其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也即美。
因此,美学必然关联于人的感性、感官和感觉。
作为感性学来讲,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它研究美、美感和艺术,关于美学的理解,还包括美的理论和艺术理论等。
关于美学,古希腊是美学产生的摇篮,而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及其问题,对于美学的发展具有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对于美学的论述,主要是建立在哲学思考之上,代表人物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每位先哲的观点,都对美学的发展起奠基性作用。
前苏格拉底美学时期,美学可归结为宇宙论美学;而柏拉图把美的本质规定为理念,就是纯粹理念自身,是美的万物的根源,是万物的最高品质,他认为,真实的东西并不是具有真善美或者美的个别事物,而是真善美自身。
他的理念高度理性化,并没有落于实际东西,从而形成抽象的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与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诗学》是诗意理性的科学,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美产生于大小及秩序;二,美产生于一定尺度,不能不及,也不能过。
他将美的行为归结为秩序、匀称、明确,因而,美是由形式而体现的。
美学原理论文范例精选(强烈推荐5篇)

美学原理论文范例精选(强烈推荐5篇)美学原理论文范例精选(强烈推荐5篇)本文关键词:强烈推荐,美学,范例,原理,精选美学原理论文范例精选(强烈推荐5篇)本文简介:在"第二媒介时代"的创作视域下,当代建筑已演化成一种抽象的隐喻符号,并藉由其兼具信息、交流、叙事、批判与多元化的媒介新属性,进而在当代建筑领域中引发一场以媒介符号为审美主体的"图形学转向".以下是五篇美学原理论文,希望你阅读后对美学原理更加了解。
美学原理论文范例精选(强烈推荐5篇)本文内容:在"第二媒介时代"的创作视域下,当代建筑已演化成一种抽象的隐喻符号,并藉由其兼具信息、交流、叙事、批判与多元化的媒介新属性,进而在当代建筑领域中引发一场以媒介符号为审美主体的"图形学转向".以下是五篇美学原理论文,希望你阅读后对美学原理更加了解。
范文一论文题目:基于梵高美学原理的城市道路铺装设计摘要:美国着名作家欧文▪斯通先生编撰的《梵高传》,主要撰写了梵高的传奇一生。
该书对于梵高的前期、中期以及中后期的艺术创作背景、身边的人物关系做了详细的介绍。
从该书中可以看出梵高对艺术的执着、热爱,画作中充斥着对大自然的尊重和崇拜,最后也说明了艺术应该更多地关心现实问题,服务于人,造福于社会。
通过阅读《梵高传》,了解熟悉梵高的一生,解剖他的画作内涵,从而指导环境设计。
关键词:《梵高传》;艺术;自然崇拜;服务社会;从小,梵高这个名字对于我来说就不陌生,应该说对于所有学生都不陌生,他是历史教科书里"印象派"的典型代表画家之一。
我们提起梵高,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他的《向日葵》《星空》以及他割掉一只耳朵的自画像。
当时老师向我们推荐了《梵高传》这本讲述梵高传奇一生的人物传记,一直到现在,这本书看完已经有段时间了,这本书让我对设计产生了深刻的思考,我想先介绍一下自己所了解的梵高。
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早年,他并没有显示出很多的艺术天分,而是一直在打杂,直到27岁,才开始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绘画生涯,仅仅十年,他就创作了将近两千多幅画作。
大学生美学论文2500字

大学生美学论文2500字自美学思想产生至今两千余年来,美学与生活一直有着很深的渊源。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美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美学生活化,生活美学化”》一、美学与日常生活的渊源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自美学思想产生至今两千余年来,美学与生活一直有着很深的渊源。
文化研究者们认为,文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时期:口传文化时期、印刷文化时期和电子文化时期。
在不同的文化时期,审美与生活由合一到分离,最后再次走向融合。
在口传文化与手写文化前期,审美与生活曾经是混沌一体、不分彼此的。
那时审美是生活的一部分,譬如渔猎时代的弓箭既是工具也是心爱的审美艺术品(如果当时有所谓的“审美”观念的话)。
审美与生活的界限是模糊的,或者说当时审美还没有从生活中分娩,人的审美意识还萌动在生活实践的母胎中。
譬如中国古代的玉璧以及佩戴的各种美玉,既是当时的审美艺术品,同时也是祭祀用品和某种观念的象征物,具有原始宗教、伦理道德、政治活动的实用意义。
即使到了孔子那个时代,审美仍然很难同生活分得那么清,诗、乐、舞,并不是后来人们观念中的纯粹艺术。
甚至中古时期(如魏晋)的佛教和石窟壁画、雕像,很难说当初有多少人是带着审美意识把它们当作“艺术品”去塑造的。
西方亦如是,古希腊戏剧当初也是酒神节祭祀仪式的一部分。
在手写文化后期,纸张出现了,审美意识逐渐“独立”了,此时审美与生活开始疏远。
这对审美艺术的独立发展是一个重大促进,特别是印刷时代的到来,为审美的独立发展提供了可能。
此时,它以“精英化”、“贵族化”甚至“神圣化”姿态与“生活”拉开距离,审美被供奉在高高的奥林匹亚山顶上。
人们认为,正因为审美与生活不同,它才是审美艺术,而且,似乎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越远,越是高高在上,就越是好的审美艺术。
与那时的社会状况和精神理念相应,审美活动被认为是高于生活的创造。
审美艺术品被认为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产物,是超越凡俗的圣果。
审美艺术活动因为是精英者的活动,是人上人的活动,是高雅人的高雅活动,审美艺术作品也就被看作与凡俗生活不同的高雅、特殊、精贵之物。
艺术美学论文

艺术美学论文篇一:美学课程论文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摘要:关键词:美学作为这些研究的分支,是一门研究美、美感、以及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意义为“对感官的感受”。
美学不仅仅是一门研究“美”的学问,更多是关注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包括构成审美活动的审美客体(美)以及审美主体(美感)两个方面。
人在审美活动中还可能产生美的创造,创造出新的艺术品。
然而美学并不仅仅是形而上的哲学理论,美学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活动以及在当代文学创作以及影视创作中产生重大影响。
在当前娱乐至死精神下,这个时代被称为审丑时代,网民通过审丑的批判抨击从而达到内心情感的释放。
由此美学不仅仅是一门独立纯理论学科,美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产生新的意义,并对现实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一、美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当代美学美学的诞生经历三个阶段:首先在人类最初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审美意识,是美学的最初萌芽;随后社会生产的发展产生朴素的美学思想体现的是一种自觉的、系统的理论的思考,其理论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追求;直到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成为一门系统的理论学科。
鲍姆加登从知、情、意三个方面划分人类的心理活动,认为美学(感性学)是研究“情”的学科。
随后近代西方美学在鲍姆加登感性学的基础上,康德、黑格尔致力于解决感性和理性的和谐自由统一问题,代表德国古典美学的最高成就。
在20世纪的西方美学流派可分为三个方面:沿着哲学方向进行发展,沿着心理学方向进行研究美学以及从艺术社会学角度研究美学。
而在中国则是在二十世纪初逐渐从西方引进美学理论。
从梁启超、蔡元培对中国近代美学自觉建构。
二十年代,吕澄、陈望道、范受康建立美学体系。
留学日本的朱光潜在日本接触到到西方美学,并写出《谈美》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向国人介绍美学。
篇二:改艺术美学论文读书笔记朱光潜全集《谈美》这本书是朱光潜先生解放前出版的《谈美》的修订版,由中华书局重新编排,也加入了一些章节。
美学论文范文(独家整理6篇)

美学论文范文(独家整理6篇)美学论文范文(独家整理6篇)本文关键词:美学,整理,论文范文美学论文范文(独家整理6篇)本文简介:优选范文一:论文题目:分析美学在国内的传播与研究摘要:作为一种以概念分析为研究方法的美学形态,分析美学曾经占据国外美学界主流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但由于各种原因,一开始并未受到国内美学界的青睐。
历史地看,分析美学在国内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分析哲学的引进、批判性地关注译介、选择性地认识评析、多美学论文范文(独家整理6篇)本文内容:优选范文一:论文题目:分析美学在国内的传播与研究摘要:作为一种以概念分析为研究方法的美学形态,分析美学曾经占据国外美学界主流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但由于各种原因,一开始并未受到国内美学界的青睐。
历史地看,分析美学在国内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分析哲学的引进、批判性地关注译介、选择性地认识评析、多方面地展开研究四个阶段。
在此期间,国内分析美学研究形成了一大批学术成果,但相较于分析美学在国外的状况来说,国内分析美学研究仍处于探索成长之中。
从美学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关注和研究分析美学对于本土美学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而重新梳理和反思国内分析美学的研究现状,有利于更加清晰地认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推动国内分析美学研究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分析哲学;分析美学;美学史;美学译介;本土转化;20世纪以来,伴随着学界对国外美学思想和方法的引进与接受,分析美学逐渐在国内得到传播和研究。
尤其是21世纪近十年,分析美学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与分析美学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日渐增多。
然而,同国外的分析美学研究相比,国内的分析美学研究显然还存在深入发掘的空间。
因此,对于今后国内分析美学研究而言,回顾分析美学的引进和接受过程,梳理分析美学研究现状并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一、国内分析美学研究总体概观回顾国内分析美学研究的发展,可以按照学界对分析美学不同的重视程度,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20世纪初至1949年的分析哲学引进阶段、1950年至1978年的批判性地关注译介阶段、1979年至20世纪末的选择性地认识评析阶段、21世纪初至今的多方面地展开研究阶段(1) .(一) 20世纪初至1949年:分析哲学的引进从来源上说,分析哲学是分析美学生发的理论基础,因而,考察国内分析美学研究的发展,应当从对分析哲学的引进和介绍开始谈起,而这一阶段,尤其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早期分析哲学的引进和接受,为分析美学在国内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背景。
关于美学的论文

关于美学的论⽂美学是研究⼈与世界审美关系的⼀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是⼈的⼀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体验活动,是⼈类的⼀种精神⽂化活动。
当代,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简称之为论⽂。
关于美学的论⽂1 ⼴告在今天商业社会也可以成为艺术品。
虽然对“⼴告艺术”还存有很多争议,其商业属性和功利性使“艺术”这⼀概念的纯粹性⼤打折扣,但⽆法否认现今的⼴告作品已经越来越多地包含了艺术和审美的成份。
从古到今,并没有所谓纯粹的艺术品,艺术总与⼀定时代社会的实⽤性结合在⼀起的,总与各种物质和精神的需求相关联。
因此,我们把⼴告从经济、市场、信息等学科中独⽴和分化出来加以⽂化和审美的审视是可⾏的,现代⼴告逐渐确⽴了⾃⾝的⽂化形象和美学地位。
当⼴告在品牌的周围不断的附加越来越多的概念与故事时,其⽂化上的艺术与审美便成为了可能,并且由此产⽣出⼴告的独特品牌的价值。
今天被称为数字时代,许多品牌营销⼈员满脑⼦关注的焦点是媒体采购成本的降低,炒作创意上的短线的传播策略。
⽽且⼏乎所有的⼴告企业都已开始请求综效、企业再造、节省成本、以及策略规划等等。
他们往往忽略:品牌塑造中⼴告作品⾥究竟是哪些东西可以提供给消费者,哪些东西才能让消费者感到满意,哪些事物才能吸引消费者的光临。
由于科技与信息的发达,商品的差异性⽆法加⼤,对⼤部分消费者⽽⾔,其基本需求各品牌都能获得满⾜。
因此唯⼀能够产⽣差异性的就是创造难忘的感知经验,⽽美学就是创造品牌⼴告难忘的感知经验的有效武器。
其实美学并⽆任何奥秘可⾔,它早已存在于商品品牌性格于消费者⽣命之中。
在此差异化与区隔化渐渐泯灭的年代,美学使得以创造差异的有效武器。
⼀、⼴告美学的发展历程 作为理论形态的⼴告美学,是近些年才崛起的边缘性科学。
从属于实⽤美学的范畴,是实⽤美学中的技术美学在⼴告领域的延伸和发展。
这种美学是将美学的理论与⽅法,运⽤于⼴告学,并吸收⼀些相关学科的成果⽽发展起来的。
高中关于美的议论文800字

高中关于美的议论文800字美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概念,它包含了很多方面,如审美、心灵、外貌等等。
在高中阶段,美学已经成为了视觉艺术课程的一部分,但是美学不仅仅是关于艺术的,它还包含了社会、文化、历史和道德等等方面,因此在高中阶段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探索美的本质。
首先,美是一种主观的体验。
每个人对美的定义都有所不同,这种主观性有时会受到文化和社会的影响,比如在中国文化中,瓷器、书法和山水画被认为是高尚的艺术形式,而在西方文化中,音乐、雕塑和绘画则被放在更高的位置上。
另外,每个人对美的感觉和反应不同,这种差异可能来自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或者是因为我们的经历和生活背景不同。
因此,美学是一种非常主观的领域,我们应该包容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并尝试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艺术。
其次,美是一种情感的体验。
美妙的事物可以激发人的内心情感,引发共鸣和感动。
比如,在欣赏音乐时,我们会感到一种深深的情感和情感的共鸣,这是因为音乐可以传达非常深层的情感,唤起和我们自己的情感共鸣,这种体验和感受是非常独特和强烈的。
在欣赏艺术和文学作品时也是一样,它们可以激发我们的内心情感,引起我们的思考和想象。
因此,美学是一种非常情感的体验,我们应该尝试发掘内心情感和体验,并与其他人分享我们的感觉。
第三,美是一种道德和价值的体现。
美学不仅仅涉及视觉和情感,还涉及道德和价值观。
在艺术作品、文学作品和音乐中,艺术家经常借用一些道德和价值观来传达自己的理念和观点。
比如,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人性、社会和人类命运的显露和探索,这些主题深刻地反映了某些道德和价值观。
艺术和文学作品可以成为我们思考和反思的对象,引导我们思考自己的人性、社会和生命的意义。
因此,美学是一种深刻的道德和价值的探索,我们应该从中获取启示,并使其影响我们的思考和行动。
最后,美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艺术、文学和音乐都是文化和历史的遗产,它们蕴含了前辈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美学原理论文范文3篇

美学原理论⽂范⽂3篇美术学院课堂管理论⽂⼀、美术学院课堂管理⽬标的明确在美术学院课堂管理⼯作的优化过程中,管理⽬标对管理⾏为以及管理策略的制定发挥着指导作⽤。
从美术学院课堂管理⽬标⽅⾯来看,⼀是突出以⼈为本的课堂管理理念,将推动学⽣发展作为课堂管理⼯作的重要出发点;⼆是实现课堂管理⼯作的规范性,利⽤秩序、制度、规则以及情感教育中确保课堂的和谐性与有序性。
另外,在美术学院课堂管理⼯作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积极参与课堂管理活动,让学⽣能够积极配合课堂管理实践,并在课堂管理⼯作中发挥学⽣的主体性,使学⽣体会到更多的成就感。
⼆、美术学院课堂管理⼯作的运⾏在美术学院课堂管理实践⼯作中,教师⼀是要重视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从⽽为课堂氛围的优化以及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创建基础。
良好课堂氛围的创设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的⼼理需求作出了解,并通过尊重学⽣、推动学⽣价值的实现来对学⽣的⼼理需求进⾏满⾜。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开展观察并与学⽣开展充分沟通,从⽽使学⽣感受到教师对⾃⾝的关⼼、理解、信任以及尊重。
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的⼈际关系进⾏⼲预,从⽽确保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与课堂教学氛围,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重视课堂规范的制定与落实,从⽽指导学⽣的课堂⾏为,以便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对教学策略作出优化,为教学成效的提升构建基础。
教学策略的制定是为教学⽬标的实现以及学⽣素质的发展服务的,因此在美术学院课堂管理⼯作中,教师应当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特点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这要求教师能够对不同学⽣所具有的学习经验、学习能⼒作出了解,并对学⽣在学习过程中的感知能⼒与能⼒差异作出了解,同时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中可以引导学⽣进⾏参与,如教师可以出具包含多种教学策略的教学⽅案供学⽣选择,或者让学⽣来开展教学过程中设计,教师则通过对学⽣设计的教学过程⽅案作出优选来实施课堂教学,这对于提⾼学⽣在课堂管理中的参与性和配合度具有着重要意义;三是在美术学院课堂管理实践⼯作中,教师要重视提升学⽣的⾃我管理意识与⾃我管理能⼒。
美学论文浅谈音乐美学(精选5篇)

美学论文浅谈音乐美学(精选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第一篇:美学论文浅谈音乐美学美学论文浅谈音乐美学(一)经过一个学期的音乐美学课的学习,我的体味颇多。
尤其是老师在讲音乐观赏活动的美学原理中的音乐观赏的普通本质时深深触动我。
音乐观赏是音乐审美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形式。
倾听音乐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而理解音乐观赏的本质则有助于我们对音乐作品观赏与理解。
关键字:音乐观赏音乐观赏的本质韦伯《自由射手》歌剧从美学上认识音乐观赏的本质在经过一个学期学习音乐美学,老师孜孜不倦的讲解,让我懂得什么是美,美在音乐中是如何体现的,也让我逐渐感觉到音乐的美其实就在我们的周围。
音乐美可以大到一步庞大的音乐著作,小到我们身边几个动作发出的音响。
也让我明白了罗丹的一句话“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觉”。
今天,我就从美学角度上谈谈我对音乐观赏本质观点观赏的理解。
音乐观赏是音乐审美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形式。
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早已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脱离了音乐观赏,离开了听众,音乐创作活动和表演活动也就会失去意义。
在课堂上,老师已经为我们详细的讲解了音乐观赏的本质有:1. 听觉审美的需要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显现。
我们人的耳朵不仅有接受外部信息的功能,还有对音乐美与丑的推断,即听觉审美的能力。
2. 感性体验是音乐观赏的根本目的。
我们人通过听觉获得对音乐内容的体验,享受从美好的音乐感觉来获得音乐价值。
3. 理性认识对音乐观赏活动具有强化作用。
理性认识我认为就是在观赏一部音乐作品之前,我们对作品所作的功课,即了解这部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以及作曲家的生平品经历和他所处的历史环境。
下面我用实例来解释一下我对音乐观赏活动的本质的理解。
我第一次听《自由射手》歌剧时,只是知道到这部歌剧大概内容是讲,一个守林园马克斯与护林官的女儿相爱。
为了能与阿加特成婚,马克斯必须在射击竞赛中获胜。
美学概论论文范文

美学概论论文范文题目:浅谈“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专业名称班级2023年12月浅谈“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摘要:美是让人在精神和感官上感到愉悦的一种享受,即抽象又具体。
“美不自没因人而彰”出自柳宗元的《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它的重要观点是: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
“美不自没,因人而彰”主要包含3层含义:不同的个人或者群体,对于美的理解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状态下,对美的评价不同;美不会脱离于人而独立存在。
关键词:美,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审视美一、引言什么是美?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命题。
就我个人而言,美就是让人感觉到愉悦的一种精神和感官上的享受。
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是一种具体的感受。
比如,一朵花很美,那么这朵花的美在概念上是抽象的,但感觉这朵花美的这种感受又是具体的。
集抽象和具体于一身的美,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重要影响,大自然赠与给我们多彩的自然美,人类文明为我们创造缤纷多彩的人文美,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化的世界中。
面对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各样的美,就需要我们去审视,去不断的发现!二、“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出处柳宗元在《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说道:“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
”表面意思是美的东西不是因为自己而美,而是因为人的发现才得以彰显。
即自然美的欣赏只有客体是不够的,必须有审美主体的存在才能构成审美关系。
北京大学叶朗先生认为这句话涉及审美活动的本质的极其重要的命题,其“含意丰富而深刻,胜过了厚厚一大本美学著作”。
三、“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含义后人对这句话做过很多的解析,有许多见解。
对于这句话,个人觉得他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一)不同的个人或者群体,对于美的理解不同不同的个人或者群体由于文化背景,社会环境,意识信仰等各方面的差异,对于美的理解也不同。
同样是一片冬天的景象,在有些人看来,很美,给人一种静谧而纯洁的感觉:而在另外一些人看来,一片茫茫,萧条荒芜。
美学论文(精选5篇)

美学论文美学论文(精选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学论文篇1【摘要】护理美学是由护理学和美学交叉组成的一门学科,该门学科渗透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整合护理工作人员、患者及社会间的审美关系,让患者得到美学的护理及美的享受,进而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生理、心理满足,最终提高治疗效率,加速患者康复。
随着人文精神在医学界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医学界对护理的美学需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的应用并推广护理美学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笔者现对我院护理美学应用情况进行如下总结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护理美学;医学;应用医学工作不但是一个治疗与被治疗的过程,还是一个维护和塑造人体美学的过程,是一个追求美、创造美的过程。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任何一个部位或一个器官的功能障碍均对人体美学存在极大损伤[1]。
患者来院治疗时,不但需求快速的治愈损伤的机能,更希望治疗工作可以从美学角度出发,以提高治疗满意度及疗效。
由此可知,临床工作中治疗疗效不仅表述为疾病的转归,还体现为人体美学的重现,这也是护理美学的根本出发点。
1、护理人员的审美修养美学教育事实上一直贯穿着整个护理教育工作中,但就实际临床需求而言,院校的美学教育仅能奠定护理人员的基础美学修养,而进一步的美学修养还需在工作中加以培养和升华[2]。
因此,相关医疗机构需将美学教育工作纳入到护理人员日期工作中,并通过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风貌以及职业行为等具体内容来表现,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美学鉴赏、表现以及创造能力吗,并反过来指导护理工作。
2、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美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形式美有对称、层次、和谐、多样、统一等多种表现方式。
这就要求医院环境布局、病房内部布局,甚至小到病床桌上的小物件布局均需从这些表现方式来合理布置。
高考作文素材美学论文范文

高考作文素材美学论文范文美学论文:美的定义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导语:美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和向往所在,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形容词,更是一种价值判断和审美感受。
美学作为研究美的学科,探讨的是美的本质、特征以及人们对美的感知和评价。
本文将从美的定义、美的功能以及美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美的定义美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对外部事物或内部情感的喜悦和赞赏。
它与道德、真理等概念不同,更多地与感知和情感相关。
美不仅仅体现在物体和艺术品上,更体现在人的容貌、行为、语言等方面。
美是一种能够引起人们共鸣和共同追求的价值。
二、美的功能美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首先,美对人们的情感和心理起到积极影响。
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提升心理状态,使人们感到愉悦和满足。
其次,美对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起到积极作用。
美的存在可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再次,美对人类个体和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起到塑造和引导的作用。
美的存在折射着人们的内心需求和审美追求,推动价值观念的形成和传承。
三、美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在当代社会,美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美为人们提供了精神享受和追求的方向。
在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变得尤为重要。
美的存在使人们在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中寻找放松和平静的源泉,提供了一个情感和心灵的港湾。
其次,美对社会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在技术和科学的高速发展中,美的存在能够激发人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推动科技和艺术的进步。
再次,美是文化传承和多元交流的媒介。
美的存在使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增进人类的共同理解和友谊。
结语:美作为人类共同的情感和审美追求,对个体和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不仅仅是一种主观的美感,更是文化的延续和认同的象征。
在当代社会,美在个人和社会的身心健康、创造力和理解交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美学论文(5篇模版)

大学美学论文(5篇模版)第一篇:大学美学论文大学美学论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
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美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音乐美学的本质在中西方的音乐美学中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音乐表达情感”。
在缪天端的《音乐美学史概观》一书中也给音乐美学作了定义:“音乐美学就是研究音乐的理解、音乐的感受、音乐的条件。
”在中国,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是产生于人与物的关系,而不是孤立的人,在音乐美学上则表现为声无哀乐论和物感说;而在西方,对人与物的关系的理解是人对物的把握,人要理解世界就必须要从认识世界的真相开始,在音乐美学上主要表现为音乐自律伦和音乐他律论。
所以,在对音乐美学本质的理解上中西方就存在较大的差别。
二、中西方音乐美学的比较(一)美感特征的比较由于中西方审美观念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所以在美感特征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古典美学艺术创作意境的追求包含着虚实相生的深刻哲理,认为虚与实的统一才是最完美的艺术境界,这也是中国传统艺术最具民族个性和民族特色的艺术精神体现。
而在西方,音乐的主题着重表现“实”,他们认为自然由始至终都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有意义的实体,所以西方音乐也倾向于表现一种鲜明的情绪、一个明确的观点等具有单一性的主题,很少去追求弦外之音。
所以,西方的音乐思想总是强调和突出它的实在性,多以“真”为它的终极目标。
但是因为中国文化的致虚和求同,表现在音乐上就产生了“空白”,造成一种“空灵”的.意境,追求的是“虚中见实”,达到意味深长的美学效果。
无可置疑,中西方的音乐都具有同样的力度与深度的美感,不同的是西方音乐体现出的情感内涵就是主题,而中国的音乐主要体现的则是一种感悟、一种意境、一种情韵。
在力度的表现上西方音乐主要体现强度,展现一种不可遏制的汹涌之势和强烈的震撼力,就像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表现一种英雄的主题和革命斗争的意象;在深度表现上中国音乐则使人身心陶醉,总是给人以无限的鼓舞、慰藉和愉悦。
美学概论论文

美学概论论文美学概论论文一、什么是美我们都会问美是什么?美的概念是什么?首先我们可以将美定义为是相对主体人而言的,是能使人们心融意畅、积极向上的一种现象。
这种心融意畅的精神心理状态就是美的感觉既美感。
从他们字面意义定义为是研究美、美感的科学。
在长久历史的演变中,人们也尝试着逐渐主动地去认识、去捕捉和研究这种能使自我升华的感觉。
随之也出现了以人类审美意识为集中体现的艺术,而在此基础上也开始出现了艺术的理论、审美经验的考察以及审美心理学的探讨,同时也有美学家重视对美的哲学思考。
美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虽然他的思想产生和形成出现很早,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
最早出现运用美学这个术语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而对于美学研究对象问题,我们可以理解有:其一:认为美学对象其实就是在研究美,即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美,而我们认为所谓感性认识的完美,一方面是指寓杂多于整一,整体与部分协调一致的意思,另一方面是指意象的明晰生动;其二:黑格尔认为,美学的对象是研究美的的艺术。
二、美的本质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和生活的本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即所谓美来源于生活,自然,马克思曾说:“自由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征,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从人和自然的关系,分析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是自由创造的主体,从另一个方面分析,即人不是一个单一的固有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美的本质在于纯客观性,客体的形式是否符合一定的比例、数量是否和谐,事物的纯自然属性,外在形式去定义美。
另外是否认客观现实的存在,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源,心灵涵盖了一切,自然否定了外在的美,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只有心灵,理念才是真实的。
自由创造基础上的美有着其外在的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总是有意识的去追求这种“形式”以至于后来我们看到这样的“形式”便有了美感,从而也变成了具有一定代表意味的美的符号。
三、美的产生美的产生是以人类对真的认识和掌握为前提,在对外部世界的实践中,实现了以功利为目的,即在善的基础上,肯定了人自由创造的生动形象才可能有美的出现。
艺术美学论文

一.崇高与优美优美和崇高一向被美学家看作一对重要的美学范畴。
由于审美客体的特征的不同,审美主体的心理感受和差异,使优美和崇高成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对美学范畴。
优美是一种单纯、静穆、和谐的美。
它的特点是和谐、、均衡、统一,它的本质属性就是和谐。
在它的内涵中,必然和自由、主体与客体之间均处于协调和完善状态。
在外在形式上,它呈现为柔媚、优雅、纤巧、秀丽、飘逸、安宁、淡雅的美。
优美能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优美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
个体与社会及自然、自由与自在、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和规律性的和谐统一。
崇高的美是巨大的体积、激烈的动作、惊人的速度、辉煌的光彩、磅礴的气势、强烈的对比、刚劲的力量。
它的特点是美处于主体与客体、自由与必然的矛盾激化中。
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的气势。
其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坚韧的特征。
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
,崇高是一种通过人生实践和审美活动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立冲突中重建起来的具有肯定性价值内涵的审美形态。
优美和崇高这两种美的形态,虽说都能引起一种愉快的情感,但由于它们各自特点不同,这就使和愉快情感相伴随的感官的感受及其他的情感活动,在性质、内容上也不尽相同在优美的审美过程中,美的对象既引起我们的美感的愉快,又引起我们感性的快感或其他情感的愉快。
如亲近、爱怜、同情等情感,可以说它们的情感是愉快的、一致的、调和的,是一种和谐的混合情感。
这是因为,在优美的审美过程中,由于对象的刺激相当柔和、松缓。
我们对对象始终没有抗拒、没有不适的感受,而是感到对象既可亲又可爱,因而感到对象有一种吸引力。
使心情处于相对宁静、和缓、轻松、舒展的状态崇高美的对象一方面引起我们美感的愉快,另一方面又引起我们的感性的不快或其他情感的不快,如恐惧、崇敬、感叹等。
崇高”中神秘的未知的以及不可能把握的东西造成的崇高的深邃境界昭示了其追求无限不断超越的核心意蕴。
美学论文范文

美学论文范文美学是研究美的规律和本质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关于审美的学科。
美学在艺术中的应用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话题,它涉及到艺术的创作、鉴赏和理论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美学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艺术创作和鉴赏的影响。
首先,美学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体现在艺术创作上。
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往往会受到美学的启发和指导。
美学理论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理论基础和审美标准,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念。
例如,现代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会考虑到美学原则,如对称、比例、色彩等,以达到作品的审美效果。
美学的应用使得当代艺术作品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审美价值。
其次,美学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也体现在艺术鉴赏上。
美学理论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审美的视角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通过美学的引导,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体验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从而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享受。
此外,美学的应用也促进了观众对艺术作品的批判性思考和讨论,有助于形成艺术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然而,美学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文化的多元化,美学理论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
艺术家和观众对美学的理解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就需要美学理论与当代艺术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和创新。
同时,美学的应用也需要考虑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避免对某种特定审美标准的过分强调和偏见。
综上所述,美学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对艺术创作和鉴赏有着重要的影响。
美学理论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理论基础和审美标准,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念。
美学的应用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审美的视角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然而,美学的应用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考虑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希望在未来的艺术实践中,美学能够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当代艺术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
2019年美学论文范文三篇

2019年美学论文范文三篇篇一:传统美学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艺术设计可以说是让我们个体表达自我,而这种表达往往与美学有着深深的联系,美学的研究分析了自由的审美及其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在艺术设计中往往有着统一的认知要求,传统美学可以被视为一种形式的审美活动,它以一种独特的观点来评价美的准则、规范和标准,而这在艺术设计中对于认知的视觉有着重大影响。
因此,传统美学在艺术设计中有着重要作用。
首先,传统美学可以帮助艺术设计者把握不变的审美规范。
传统美学研究了形成审美标准的历史发展过程,探讨了审美看法的普遍性与可持续性,因此,艺术家们在实践中能够进行深刻的ェ、认识,从而把握住审美规范的统一性,艺术设计就能走在美的路线上。
此外,传统美学在艺术设计中也能为艺术设计的有效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及指导。
传统美学对艺术设计的实践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理论指导,鼓励艺术设计师运用美学原理和表达形式,发现审美感受的可能性,从而开发出具有时代性的前卫审美应用,在艺术设计实践中实现创造性发展。
综上所述,传统美学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是重要的,它可以帮助艺术设计者把握不变的审美规范,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及指导。
只有弄清传统美学背后所涵盖的审美标准和规矩,艺术设计师才能更好地运用它来开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审美应用。
建筑设计是一种高度交互性的实践。
建筑学家与设计者在挑选空间方案、结构规划和美学形式时可以运用多种艺术和科学的知识和技术,因此,建筑设计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
艺术设计在构筑建筑空间的过程中发挥着以下重要作用:首先,艺术设计可以增强建筑的审美功能,即使是建筑物的外观也能反映出特定的思想理念。
艺术设计能够集中投入建筑物的空间及其形式里,使建筑物更加活跃,更加生动,表达性强,实现审美空间的最大增强效果。
其次,艺术设计可以把建筑和自然融为一体。
建筑与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极具鲜明和自然特征的空间。
通过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师能够使空间体验更具有可塑性、自然性,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距离”弹性下艺术的折磨朱光潜先生青年时期求学海外多年,广泛学习西方哲学、文学、诗学、艺术、生理学、心理学、逻辑学知识对于各种主张和学说,他都作了自己富有特色的评判,很少厚此薄彼。
而唯对布洛的“心理距离说”情有独钟,甚为推崇,认为它“打破了形式主义的狭隘界限,扩大了艺术心理学的范围。
”也成为其美学研究的重要部分。
“心理距离说”雏形源自德国叔本华的“超然”,创始人则是英国的布洛。
“心理距离”是在艺术鉴赏和艺术创造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的审美心理能力,或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审美心理状态。
在审美观照中,主体在心理上必须和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把眼前的对象同实践的现实的自我联系割裂开来,切断同事物的实用、功利方面的联系,以一种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的态度来看待它。
距离插入的结果,会使司空见惯的东西发出奇光异彩,使身处焦虑、烦躁、恐慌之境的心灵体会到一种奇异的镇定与寂静,领略到一种功利的“我”难以企及的审美之境。
所以布洛说“距离乃是一切艺术的共同因素”。
朱光潜在解释“心理距离”这一概念时,引入了海雾的例子。
海雾对于海上航行的船员是实用世界中的一片段,它和当事人的情绪、希望以及实际生活需要都连瓜带葛地固结在一块,成为一种牵绊和干扰。
因为海雾不仅会令人呼吸不灵,耽搁路程,而且还会对置身于无边的不可知的恐惧中而感到心焦气闷。
另一种经验则是抛开海雾可能带来的危险和不快,聚精会神地去看它的景观,海雾原来是一幅绝美的图画。
在前一种经验中“你和海雾的关系太密切了,距离太接近了,所以不能用处之泰然的态度去欣赏它。
在后一种经验中,你把海雾摆在实用世界以外去看,使它和你的实际生活中间存在一种适当的距离,所以你能不为忧患休戚的念头所扰,一味用客观的态度去欣赏它。
这就是美感的态度。
“心理距离”具有充分的弹性,把握其具体的尺度是艺术创作和鉴赏的重要环节。
心理距离作为一切艺术的共同因素,一种审美原则,有其矛盾的二重性。
在欣赏中,我们一方面要从实际生活中跳出来,抛弃事物的科学价值、使用价值及伦理价值;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脱离实际生活,要拿自身的经验来印证、诊释作品,从而激起感情的共鸣。
美感上的距离极难把握,距离过近便因过于熟悉而不能发现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便是距离过近从而丧失了那种欣赏的境界。
但太远距离的艺术给人一种空洞感。
朱先生是如此诠释的:艺术是最切身的,是要能表现情感和激动情感的,所以观赏者对于所观赏的作品不能不了解。
如果他完全不了解,便无从发生情感的共鸣便无从欣赏。
距离的远近的这个度的把握并非容易,但也是可以调控的。
朱先生把“不即不离”作为艺术的最佳距离。
只有将这种距离的弹性巧妙的控制,安排妥当,才是艺术欣赏与创作的成功。
朱光潜先生吸收了布洛“心理距离说”的合理思想,并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它融汇在对审美现象及文艺问题的阐述中。
下面,我将根据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的心理距离对于美感产生阐释思路进行分析。
朱先生则将距离分为消极和积极的两个方面,消极的抛开实际的目的和需要,积极的则着重形象的观赏。
把物和我的关系由实用变为欣赏的。
海边农夫对于门前美丽的海景视而不见,而对于后院的瓜果激动喜悦,这再一次印证了美感超越实际功利,超越常态,由“心理距离”所引发的审美。
美感具有一种非占有欲、非实用性、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性质,区别于实用性的“快感”。
而艺术家的灵感来自于短暂瞬间的心理距离所带来的审美,摆脱实用生活的约束,寻求“超脱”和“孤立”。
“距离的矛盾”这一论题始终贯穿着心理距离对于美感产生的始终。
艺术能够超越实用目的,却不能超脱经验。
真正的大艺术作品是人生艺术的反照,艺术的理想是距离近而不至于被消灭,距离近则观赏者容易了解,距离不消灭则美感不为实际的欲念和情感所倾倒。
这便影响了受众在欣赏艺术时是否能保持着与艺术作品的距离,而不是完全将艺术和实际生活经验混为一谈,当欣赏的态度完全回到了实用的态度,距离便消失,美感也便不再。
受众要与艺术作品保持距离才能将留住美感,而艺术家在创作时,也就是反照人生时,也要将自身切身的感受摆在适当距离以外的位置去观照,用客观的地位关照自己的生活,自由拿捏和赏玩自身的体验,与自身的情感保持距离,这是对艺术家创作的要求。
对于艺术创造和鉴赏上的“心理距离”本质上是艺术和本能情感之间的距离,艺术所带来的是心灵的体验和充盈,这不代表对于现实欲望的满足,摆脱实用的动机,用美的眼光去审视艺术,才是艺术的本色和目的。
理想派和现实派在掌控距离时,一个太过,一个不及。
距离过远使人无法了解欣赏,距离过近,则会回到实用世界中去,带有不完美的艺术色彩。
艺术的“距离”有天生自然形成的。
最明显的是空间隔阂。
旅行家到一个新地方总觉得它美,就因为它还没有和他的实际生活发生多少关联,对于它还有一种距离。
时间辽远也是“距离”的一种成因,比如卓文君的私奔,海伦后的潜逃,在百世之下虽传为佳话,在当时人看,却是秽行丑迹。
当时人受种种实际问题的牵绊,不能把这桩事情从繁复的社会习惯和利害观念中划出,专作一个意象来观赏;我们时过境迁,当时的种种牵绊已不存在,能以纯粹的美感的态度对付它。
艺术的“距离”也有时是人为的,这源于艺术的具体形式。
比如戏剧生来是一种距离最近的艺术,因为它用极具体极生动的方法把人情世故表现在眼前,最易使人回想到实际生活,所以戏剧作者用种种方法把“距离”推远。
古希腊悲剧大半不以当时史实而以神话为题材,表演时戴面具,穿高根鞋,用歌唱的声调,用意都在不使人忘记眼前是戏而不是实际人生中的一片段。
显然心理距离的“不即不离”的把握要靠时空的拉远和推进以及人为的创造。
有的创造者把握得当便创造出绝世之作,有的欣赏者能欣赏到别人不能透视的绝美。
这要靠人生经验的集累,和个人的素养。
这便是艺术创造和欣赏时对于“心里的距离”的尊重和体现。
对于美感的产生,心理距离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论文艺的空灵与真实”中也有体现。
宗白华先生将“心理距离”引作“空”的概念。
对物象造成距离,使其孤立绝缘,自成境界,好诗好景都是在距离化、间隔化条件下诞生的美景。
在宗白华看来,空便是在制造距离,空也就是隔,隔离开低级俗趣,营造艺术的氛围。
“空”的含义,某种程度上朱光潜所倡导的“心理距离”不谋而合。
在个人的文学作品阅读中,也感到了“心理的距离”所带来的梳离的朦胧美感和无言的悲喜。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国》和《红豆女之舞》将这种距离感和哀伤,日本文化的外在的柔美和内在的压抑及沉沦有了淋漓的展示。
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始终保持着一种令人神往却又不敢靠近的风格。
他的故事里的女性,都设置在艺妓,丝绸,和服,酒家,纺纱等意象之中,卑贱的命运漂泊无助的情感,无疾而终的爱情贯穿始终。
这种女性的悲哀美,有时表面上装饰的非常优美,风雅甚至风流而内在却蕴含着更大的悲伤和哀叹,带着深沉而纤细的悲哀性格,交织着女性对自己悲惨命运的悲怨,川端康成在这基础上,进一步保持着暧昧对象和自己的距离,将自己的同情、哀怜融化在对象的悲叹的朦胧意识里,呈现出一种似是哀怜的感伤状态,带有神秘的冷艳的东方神秘主义色彩。
这种冷艳的距离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弥漫着一种无妄的悲伤,悲从中来,却不知而去。
爱尔兰大诗人叶芝写给自己深爱的女人的情书《当你老了》,缠绵着无数爱的想象和时空距离的穿梭,即便二人青春不再,即便命运纵横交织着却总是错过,“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思昏沉,炉火旁打庉,请取下这部诗集,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在衰老的黄昏中追忆往昔的故事,爱人始终在心头上某个位置无法接近,她就坐在炉火旁,就昏睡在午后的阳光里,诗人却只能站在远处观望,情谊却如涓涓细流肆意放纵的流淌在字句间。
“多少人爱慕你年轻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我爱慕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慕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这便是无望的爱情所带来的内心体验,叶芝一个伟大的诗人、神秘主义者些许的的轻狂和自负,性格中难以避免的古怪,他与茅德·冈之间的爱情却可望不可及,痛楚和喜悦交织,希望和失望相随。
让诗人在感情上痛苦一生,但激活了诗人心灵深处的激情,使他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优秀的艺术创作就是人生的反照,但同时诗人脱离出对于爱情无奈和捉摸不定变化的狭隘,站在对于爱的尊重和赞美得广阔层面之上,写下的诗句给所有在爱中奔放、隐忍、热烈、怯懦的人们以共鸣和抚慰,我们游离于欣赏和感动之间,沉醉但不放纵与其中。
19世纪,古典音乐的浪潮席卷欧洲,在这里,诞生了像李斯特、舒曼等伟大的音乐家,他们齐聚在巴黎这座音乐之都,享受着来自贵族的宠爱与欣赏。
但每当响起肖邦的音乐,琴键如静谧的湖畔或清脆的铜铃般滑过耳际,紧密的牵动着你的思绪、情感、罪恶、良知。
肖邦的音乐世界里只有钢琴的存在,他创造了钢琴歌唱的幻觉。
他运用优雅而精致的装饰,开创了细腻的踏板效果。
他对于音乐色彩性的和声处理得很有独创性,使听众激起无穷的情感体验,无论是他的代表作《夜曲》,还是其为祖国创作的波兰舞曲,都渗透着他对于世界美的想象与描述以及对于自我的认同民族的热爱。
“钢琴诗人”将自身的情绪和情感的表达幻化成了音乐的形式,使音乐得以共享、传唱、寻找相似的安慰,艺术的时空性拉开了“心里的距离”。
朱老曾说“文艺好比老酒,年代愈久,味道越醇。
”但肖邦的音乐,穿越了遥远的欧亚大陆,穿越了无数个轮回的四季,穿越了历久更新的人海,依旧保留着对人类内心深处的关怀和慰藉。
这便是艺术最佳的“心理的距离”——不即不离。
我们之所以依赖于艺术,依赖于文学、音乐、电影、戏剧、美术、建筑等艺术表达形式,是因为我们的实际生活总是存在这样和那样的缺陷,艺术就是为了弥补这种缺陷与不足的。
它虽是对人生的超脱,却又不得不伏源于人生。
“严格地说,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是人生。
反之,离开艺术也就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艺术给予人生以情趣、自由,只是一般人常迫于实际生活的需要,过分计较功利得失,不能站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人生世界,于是这绚丽多姿的世界对于他们除了满足感官物质需求与低级生理需要,便无任何价值意义。
朱先生毕其一生都在追求艺术的灵性,提倡人生艺术化,认为人生是一种广义上艺术,每个人的生命过程就是其创造和欣赏自己作品的过程,艺术化贯穿整个生命的始末。
艺术的生活是本色的生活,切忌俗滥,切忌虚伪,切忌因袭成规旧矩。
朱光潜先生以阿尔卑斯山谷中的标语牌“慢慢走,欣赏啊 ”劝告世人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欣赏这丰富华严的世界,于其中寻找物我交感所产生的情趣,竭力享受人生的诗意与情思,把世界当作一幅画、一首诗、戏去玩索,努力让自己的生活艺术化、情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