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小说考点:各类“作用”题、语言手法》复习学案
小说考纲考点汇总-高考语文复习学案
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分析首尾呼应式结局
使小说内容完整,结构紧凑严谨,强调······的主题,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共鸣。
小说的描写技巧
再谈小说的描写技巧。小说中的描写有两种,一是环境描写,主要指景物描写;二是人物描写,它是描写的重点。
(3)最大限度地还原事物的本来面貌。这一点主要是限知外视角的作用。
线索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明线。
(1)单线结构
(2)双线结构
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鲁迅《药》
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一《失街亭》
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一《最后一片常青藤叶》
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
暗线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小说语言
赏析语言
1,从词语使用及其效果、句式选用及其效果、修辞使用及其效果、整体语言风格四个方面分析语言。
2.揭示内涵+分析人物塑造的个性化作用+指出手法、句式特征+语言风格+抒情效果、阅读效果。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2式选择(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反问句感叹句等)
3大量引用古诗词名句、典故(旁征博引,典雅蕴藉)
小说知识点讲解 -高考语文复习学案
高考语文小说知识点第一部分情节知识一、开头的类型与作用1.一般开头:(1)开门见山,点名题旨;(2)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铺垫;(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设疑开头:(1)造成悬念,埋下伏,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
;(2)引起读者的思考或阅读兴趣。
(3)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3.写景开头:(1)交代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景/环境。
(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
4.倒叙式: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文章开头的特点及作用二、中间情节的作用1.补充叙事,揭示矛盾关系。
2.照应前文,或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
3.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三、结尾的类型及作用1.出乎意料的结尾(1)结构安排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2)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尾(1)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表现人物性格上,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3)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的结尾(1)从表达效果上看,喜剧性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2)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戏剧性的结局与主人、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统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3)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戛然而止的结尾留下空白,给读者留有无穷回味的余地。
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意味深远,令读者思考、回味。
5.结尾突转式“突转”是指剧情突然急剧变化,往往在顺,逆之间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这种大起大落,能对观众产生强烈刺激,引起他们对剧中人物命运的急切关怀,因而最富于戏剧性。
结尾巧设突转,使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引起他们对剧中人物命运的急切关怀,因而最富于戏剧性。
6.写景结尾①照应开关头、深化主题;给读者相像空间,耐人寻味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暗示主旨。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小说手法及其作用》使用课件
• 【2017浙江卷】 • 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过父亲别 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 糊糊的夜空,一直出神。 • 1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 • ①“示意”“卸”等神态细节描写,包含对照意 味,细致刻画出母亲嗔怪、不安、沉重等微妙的 心理变化。 • ②“出神”两次出现,强调了母亲沉浸在茫然、 忧心和无奈的心理状态中。 • ③“黑糊糊的夜空”,是实景的描写,也是母亲 心境的形象写照——为未来生活负担加重而忧虑, 因儿子不能均享读书机会而愧疚。
小说手法
• 6.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 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 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 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 主题内蕴更深刻; • 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 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 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 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 (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 实可信; • 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 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 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 历,使叙事更加集中; • 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 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 (3)小说为什么对马乌罗“烙牛”的具体过 程不着一字?请简要分析。(6分)
• ①前文已对如何“烙牛”作了详尽细致的 描写,此处不必重复; • ②塑造马乌罗形象的重心是后文“救童” 一段,.其“烙牛”仅是铺垫,应该略写; • ③可腾出笔墨来写平日的马乌罗,与前后 文的紧张叙述形成对比,舒缓了节奏,使 行文张弛有致。
• 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 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分) • 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 (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 (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 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高中语文专题复习课学案
中学2019级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小说阅读复习学案之小说情节的作用命制:审核:时间:一、考点解读小说情节是指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故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小说主题服务的。
从命题考查的角度来讲,对情节的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与小说环境、情节、人物、主题4级概念的紧密联系,因此分析小说题几乎成为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题。
常考题型有:情节概括类、情节手法类、情节作用类。
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揭示等方面起的作用就是情节作用。
它包括两种情形:分析小说中不同位置情节的作用、分析小说中典型细节或反复出现情节的作用。
分析情节作用,一般从结构、形象、情感、主题、读者的感受等方面考虑,但还必须考虑到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有时又和赏析文章的表现手法(或“构思技巧”)结合在一起考查。
三、常见设问方式1.文中写了××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某段写的××事物、人物对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3.小说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4.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XXXX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
5.小说设置了XXXX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四、必备知识积累小说情节的作用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为情节发展服务;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
(1)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分析开头段的作用,仍像散文那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分析时既要把握该段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又要结合下文的故事情节。
小说开头常用的两种方式:①悬念式。
在作品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下去;或者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
高考语文小说复习教案(推荐阅读)
高考语文小说复习教案(推荐阅读)第一篇:高考语文小说复习教案小说阅读指导一、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二、小说三要素: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三、小说阅读的整体感知从线索、人物、情节、社会背景、主旨等角度整体感知。
四、小说的几个重要测试点及相关知识(一)人物形象分析相关知识:描写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侧面描写(正衬、反衬)方法指导: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抓住对人物的描写进行分析,通过外在揣测内心;关注人物的身份,影响人物的言行,决定人物的性格;结合人物活动的背景,理解人物。
(二)情节的作用相关知识:短篇小说的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头部分情节作用:1、开篇点题,引出下文;2、提供情节发展的环境;3、渲染气氛,奠定文章情感基调;4、初步展示人物性格。
5、引发阅读兴趣。
中间部分情节作用:1、承上启下;2、插叙,对文章内容作适当补充,使结构更紧凑。
结尾部分情节作用:1、呼应前文(包括题目);2、丰富人物形象;3、深化作品主旨;4、出乎意料,令人回味(欧亨利式结尾)。
注意以以下几种结尾的作用:a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项链》b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如《孔乙己》c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
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如《聂小倩》d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中叙述方式和情节安排的作用答题技巧》学案教师版
小说阅读中叙述方式和情节安排的作用答题技巧学习目标:1、彻底掌握答题规范,复习识记答题术语。
2、通过分析某种叙述手段和安排的典型范例,准确理解、运用答题术语,知其所以然;学会用参照比对的策略,快速准确的完成考试答题。
学习重难点:分析某种叙述手段和安排的典型范例,准确理解、运用答题术语答题,知其所以然;学会用参照比对的策略,理解分析考卷小说的某种情节安排和叙述方式在情节设置方面的好处,准确答题。
学习过程:一、再现试题与答案,掌握答题规范和术语【2018全国1卷】《赵一曼女士》: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答案】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2019广州市一测】《魔笛》:小说在描述朗风考场吹奏乐曲的同时,用大量篇幅写了他对梁老师的回忆,这样处理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①通过现实和回忆的交织,写出朗风的考试经历和梁老师对他的教导,使小说情节更丰富完整;②既突出了梁老师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有塑造了他循循善诱的师长形象,使人物特征更鲜明;③表达了朗风对梁老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使主题内涵更深刻。
答题规范:答题术语:情节结构:1、推动情节发展。
3、将情节串联,使情节发展更加连贯,使行文更紧凑集中。
4、使情节更丰富完整。
5、使故事发展一波三折、波澜起伏,富有戏剧性。
4、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
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照应开头、标题。
艺术效果(读者感受):1、设置悬念,营造神秘氛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留下空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3、使故事真实可信,使艺术描写更真实,让读者感同身受。
4、富有趣味,富有诗意美,富有艺术张力,让读者回味无穷。
人物塑造:1、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接地气2、使人物形象更饱满立体3、使人物特征更鲜明生动4、有助于烘托人物心理、体现人物的感情主旨:1、有助于凸显、深化、丰富小说主题二、本次考试学生答案中出现的偏差情节结构:1、推动情节发展。
2019高考小说复习专题
考 情 分 析
小说读什么 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感知情节) 2.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分 析人物形象) 3.这个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 (了解背景) 4.表现了什么主题。(把握作品主题) 5.通过哪些写作方法塑造人物、突出主 题的。(艺术特色)
命题角度一: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考查点:
1、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2、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小说刻画牛五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 简要分析﹙老街汉子﹚
3、人性形象作用
﹙我—在作品中是一个重要人物,作者安排这一人物的意 图﹚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方向。 (1)是概括还是分析。 “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 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 (2)是性格还是形象。 “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 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 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 素。﹙性格+身份﹚
第二步:总体把握,划句分析。
人物
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颂扬还是讽刺;同时考虑分析的是主要,还是次要
1、文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 等的句子。 2、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 (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 3、作品中其他人物(或作者)对他的 评价(议论)句。
情节
有关情节发展、事件变化的语句,把握人物 性格的变化和主次关系。
(5)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 示世态风情。 (6)深化作品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 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 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 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 幽微的火药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 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拜 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 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 也如此。 (1)提供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时代背景;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 物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深化主题思想;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的学案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的学案一、考点分析:(教师分析)一、文学类阅读——2013年《考试说明》: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
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
4.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
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
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
7.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
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试能力与层级:1-2分析综合,C级;3-5鉴赏评价,D级;6-8探究,F级。
一、基本知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二、备考要点及题型(一)人物形象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2019-2020年高三语文复习小说部分(1)教学案
科目:语文 _________ 主备人: _______________ 备课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教学流程内容板书课堂合柞探聚叢確車总雅瘾小说情节安排的基本技巧、铺垫与伏笔1. 方法点拨铺垫和伏笔这两种技巧容易混淆,其实,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①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衬托。
作者尽管是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工夫,其着眼点却是 主要的人物或事件。
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 应”,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②铺垫可以说是“显性”的, 从形态上看,为了达到衬托的目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唯恐读者不见。
而 伏笔呢,一般说来,贵在一个“伏”字,通常比较隐蔽,所谓埋下伏笔,即指这一点。
因而,伏 笔是“隐性”的。
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
③铺垫所使用的笔墨 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当然,其程度不及对主要人物或事件的描写 );而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 点到为止,否则就失去了“伏”的意义。
2. 演练体悟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父亲的一课王熙章16岁那年,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 那些枯燥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
渐渐地,一有空我便溜到与中心相邻的“创世纪”网吧上网玩游戏,几个月下来,我微机知 识没学到多少,倒是对那些神奇莫测的游戏入了迷,经常玩个通宵达旦。
小说第 课时 计划上课日期教学目标 1. 了解小说情节题的题型,把握“概括情节” “分析情节作用”两种题的做法。
教学重难点2.赏析小说安排情节的技巧。
关键 点拨 加工润色科目:语文主备人:_____________ 备课日期: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在结构上主要采用了“延迟”的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这种手法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答(1)审题关注情节题的几种题型:①请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高三语文2019届小说作用题 导学案
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高三语文2019届小说阅读之作用题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悉小说作用题的常见题型2﹑总结并掌握小说作用题的答题方法【学习重点】总结并掌握小说作用题的答题方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探究【学习过程】一﹑回顾考题,明确考法高考真题感知:①(2014·江苏卷)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分)②(2016·江苏卷)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
(4分)③(2017·江苏卷)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
(4分)④(2018·江苏卷)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4分)考法:环境描写的作用;次要人和物的作用;情节的作用;(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二﹑典例训练,查找得失训练一: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行脚人·黄昏师陀那汉子拄着行杖,走下山来,已是申末时分。
山顶反耀着橘红的光,浓紫间夹着浑灰,明暗相映。
天色的确不早了。
那是头戴牛毛红毡笠,身着短褐,也不怎么干净,一条百衲战带束腰,步伐坚定落实的人。
因为鞋下是钉着钢钉的,所以走动藁藁地响。
行杖捣着碎石,也咯咯有声。
那装束,一看便知是涉过千山万水的老行脚。
但所带行李却万般轻简,肩际仅斜佩了尺把长的一个小包,其中不过是些薄衣单袜。
另有一双半旧的鞋,照全部跋涉路途的旅客的样子,打在包裹的外面,以备不虞。
不远笃笃声起处,是对面山坳间一座林子。
抬头一望,看不见什么。
知道是啄木鸟。
于是拔步又往前走。
脚下是半涸的溪涧,他走到水边,身体正乏得很,这就解下包裹,把行杖倚了,拣一块大石坐下。
清洌的溪水在涓涓泻流,碰着石块,激起明亮的水花。
水花分散作泡沫,映着霞光,宛如玑珠。
玑珠夹流而下,一碰着石头就又跳到空中,有的竟跳到这人脚边,有的则落在所坐的石上。
晚空弥漫着落日的余光,烂霞如火似烟,织遍了天空,和静静的溪水相辉耀。
高考复习小说考点讲解
高考语文小说考点讲解一、小说语言的赏析角度一、修辞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形象夸张:易于突出本质,表达强烈情感排比:增强气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反语:比直接表达更有力,感情强烈二、表现手法象征:形象表现思想情感,深沉含蓄以小见大:突出表现中心,增强感染力细节描写:使小说描写丰富细腻,深化主旨对比:突出鲜明特征,表现作者好恶褒贬三、表达技巧1.五种语言表达方法: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相结合2.描写语言的表达技巧、方法角度:(1)景物描写:动静结合、视觉的位移、各种觉得综合运用(听、视、触、感觉等的综合运用)、颜色得搭配、点线面结合(2)人物描写:正面(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肖像、外貌)、侧面(3)场面描写:点面结合(4)五种语言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四、表达技巧的分类认定粗笔勾勒(白描)精笔细描(工描)五、语言特色1.看词语使用:重点关注小说中的形容词、动词、叠词。
①形容词:使塑造的形象生动活泼,有感染力②动词:真实形象,充满灵气③叠词:音律和谐,富有艺术魅力2.看句式特点:重点关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①长短句交错使用:使语段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
②整散结合:使句式富于变化,使文章语势激荡而又意味绵长。
3.看艺术手法:重点关注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小说生动形象,活泼有趣,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旨,使小说意蕴深刻4.看语言风格:辨析语言风格的类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①平实质朴:亲切自然,通俗易懂,感情真②含蓄幽默:含蓄深刻地揭示小说的主旨,引人深思5.看语体色彩:辨析书面语和口语,并指出其效果①书面语:语言表达精确、严谨、规范。
符合小说中特定的环境背景②口语:使小说更加真实、接地气儿,吸引读者二、小说的语言1.小说中人物语言的作用人物语言是小说中人物的对话、独白。
由于人物的身份经历、文化修养、习惯爱好、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场合不同,语言也就呈现出个性化特征。
小说复习学案精品知识点
2019年小说复习学案1、内容:交代人物形象、身份\\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渲染环境氛围\\概括小说主要事件\\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结构:线索\\照应3.手法:象征、借物喻人(写物)\\修辞(比喻双关)\\ 引用化用4.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鲜明突出5.情节:暗示故事情节全部围绕… …展开6.主旨:暗示、点明、揭示主旨+具体化\\作者的寄情之物,深化主旨 题目的作用1.请简要分析小说以“古董”为题有什么好处。
(6分)考虑角度:情节结构: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伏笔,照应,推动情节的发展。
承上启下(过渡)如果是简短的段落反复出现,可以是线索。
②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
③主题:突出主旨,暗示主旨,深化主旨④表达效果:在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在结尾:留白式结尾,留下想象的空间,引人思考。
欧•亨利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如果是景物描写:在开头: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形象或内心情感,奠定感情基调 在结尾:以景结情,言已尽而意无穷⑤手法:对比反衬,侧面烘托,抑扬、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等内容:①点明时间、地点②渲染……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结构:③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④总领下文⑤照应题目,呼应后文手法:⑥设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⑦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形象 ⑧欲扬先抑等手法 + 效果 主旨:⑨点明主旨 / 暗示主旨 + 情感1.《朋霍费尔①从五楼纵身一跃》6小说的标题和开头很有特点,请结合作品分析作者的用意。
(6分) 6①表现形象。
丈夫以朋霍费尔给猫命名,女主人公以海德格尔给自己短暂逃离的行动命名,都体现了曾经闲逸迷人、睿智博学的哲学家丈夫对这个家庭的影响无处不在,进而体现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爱。
②关联情节。
“朋霍费尔从五楼纵身一跃”虽然是周素梅的一次幻想,但它体现的是女主人公内心对丈夫的担忧,直接导致海德格尔行动不能成功。
③暗示主题。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小说阅读学案2
小说阅读第二节突破核心考点训练规范养成考点一情节的3种题型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阅读小说,既要紧紧抓住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事件的曲折跌宕。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常考查3种题型:情节梳理、情节技巧、情节作用。
题型1情节梳理[考点阐释]对小说情节梳理的考查主要从分析作品结构入手。
这要求考生既要注意小说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又要注意各个段落以及各段内部层次之间的关系。
1.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的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结局→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解题方略]抓空间小说的故事,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发生的,不同的场所会有不同的情节。
抓住场所的变换,也可概括出情节。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按照林冲活动的地点概括情节: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风雪夜山神庙复仇模板一:主人公在……时候,……地点,做了……事情。
模板二:小说先写了……接着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模板三:小说的主要情节有:①……②……③……④……[典例剖析][例1] (2013·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枪口下的人格徐树建①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
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②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1.小说情节的作用与手法】教学案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1.小说情节的作用与手法】教学案突破点一情节作用[典例]阅读小说《隧道》,完成下面问题。
小说两次描写隧道洞口边的景象,请结合文本分别分析其作用。
(6分)[答题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理清中心情节。
从内容看,小说反映了社会中人们对英雄人物缺少应有的尊重、理解和关爱,体现了英雄不被认可和理解的落寞与悲哀。
第2步:抓住具体场景。
“两次描写隧道洞口边的景象”,第一处描写隧道洞口边的景象,写庆典的喜悦热闹;第二处是小说结尾,写庆典过后的寂寥残败。
第3步:“四指向一联系”析作用。
[规范作答]答案:第一处描写隧道洞口边的景象,表现了通车庆典的喜悦热闹,体现了王山为了隧道通车而残疾了双腿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处描写隧道洞口边的景象,重在表现庆典过后的寂寥残败,与前文形成一种对比,暗示出王山内心的落寞与悲哀。
小说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空间。
[评分细则]每点3分,答出具体景象1分,能从人物、主题和读者角度分析作用2分。
【类题拓展】阅读小说《隧道》,结合文本分析文中插叙王山少年时期的家境情况和学习情况,有什么作用?答:答案:①插叙王山少年时的家境和志向,凸显人物远大的抱负,是王山投身到铁路建设的原因;②与小男孩的母亲的胡说形成对比,揭示了王山不被理解的悲哀;③使故事更真实,人物形象更丰满;④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情节作用题的“四指向+一读者”答题模式情节的作用题一般要从以下角度思考:①指向情节——引出另一情节,使情节波澜起伏;制造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②指向人物——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丰富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思想变化。
③指向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暗示社会环境。
④指向主题——点明或深化小说的主题。
⑤联系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深思。
突破点二情节手法[典例]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19年高考语文小说复习专题
高訓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砌要求1 •分析综合c•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⑵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⑵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⑶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⑵探讨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
具体有以下三点:•①从小说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②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 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③强调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探讨其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 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 •扌巴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扌舌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 •分析写作技巧。
近几年浙江高考小说文本考查情况统计如下:近几年浙江高考小说文本考查情况统计如下:•:•命题材料•:•题干与分值•:•考查角度❖2014 年•《走•:•眼》中国, 王伟•:・笛•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后用“朗声”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3分)•M2•“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作简要分析。
(4分)•:・13•小说结尾处,李老板为什么会悄悄摘牌走人?(3分)to•"4■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5分)•:•赏析小说的形象•:•赏析小说情节•:•分析概括人物的心理•:•理解分析小说标题的内涵5•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3.1 小说阅读(教学案)
专题3.1 小说阅读1.小说选材,古今中外均有,中国小说以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外国小说以欧美名家作品为主。
体裁上,以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为主体。
2.从命题角度看,热点有“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探究等考点。
一、小说的文体特征及三要素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3.小说的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具有重要作用。
二、小说应考阅读的特点及步骤1.应考阅读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整体阅读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
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
高考小说复习 教案
高考小说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考小说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小说,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文学作品中的关键知识点,为高考阅读理解和写作提供支持。
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高考复习的经典小说,如《红楼梦》、《骆驼祥子》等。
2. 分析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要素。
3. 理解小说的文学语言和修辞手法。
4.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关键细节。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相关的引言引起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所选小说的了解程度,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第二步:分析小说要素(20分钟)1. 分析小说的主题,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
2. 分析小说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和高潮部分。
3.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对故事的影响。
第三步:解读文学语言和修辞手法(20分钟)1. 阐述小说中的文学语言,如比喻、夸张、对比等,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
2. 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反问等,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写作技巧。
第四步:重点情节和关键细节(20分钟)1. 强调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如转折点、冲突和高潮部分,帮助学生把握故事的关键节点。
2. 分析小说中的关键细节,如描写、对话和象征意义的细节,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
第五步:小组讨论和总结(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和分享对所选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2. 汇总小组讨论的结果,总结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辅助手段:1. 小说文本和相关解读资料。
2. 图片、视频和音频素材。
3. 互动讨论和合作学习。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和总结。
3. 课堂结束时进行小测验,考察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教学延伸:1. 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继续阅读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
2019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情节的作用导学案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的作用导学案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的作用导学案一、高考典题感知【例】(2016江苏)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问题。
会明建从文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
提起三十三连,同时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
事情已十年了。
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
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的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
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
他算定这热闹快来了。
在开向前线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
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
这事情仿佛和自己太有关系了,他成天总想念到这件事。
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的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进哨兵旁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
我好象听见枪声。
说鬼话。
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
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烂处就发了臭。
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虫爬行。
为了那太难看、太不和鼻子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
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太高兴的事情。
人人都并不喜欢打扰,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
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
于是,她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开火后就可以擢升营长。
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有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些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来同这些副爷冒险做生意的。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小说手法及其作用类题目答题技巧》学案学生版
小说手法及其作用一、写作技巧的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一)、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详见《五三》P204-205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给人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叙写展现自由灵活。
(二)、叙述方式五种: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顺叙:按照时间先后来写,属于正常写法,没有什么特色。
平叙:叙述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也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在中国传统的戏文中常常出现,高考很少涉及,因而也不多言。
倒叙: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呈现出来,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这样安排可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补叙有放在文末的。
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插叙与补叙的根本区别在于: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三)、人物描写1、直接描写外貌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表现其精神面貌,透露其内心活动,揭示其身份,显示人物的性格。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1)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2)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动作描写:通常描述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动作,借以刻画人物的性格。
神态描写:常常描述人物瞬间的神态变化,以此透露人物隐秘的内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考点:各类“作用”题、语言手法一、叙述手法及作用叙述手法可以灵活多样,如:历史与现实交织叙述、对话或者独白叙述故事、xxx的视角叙述、xxx人称叙述等等第一人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同时便于抒发感情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灵活,客观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2014(1)《古渡头》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每答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2018(1)《赵一曼女士》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区二模:小奥视角二、某一人物的作用①人物之间的对比映衬,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②事件的参与者、见证者,推动情节发展;③突显主题。
④结构上的线索、铺垫等作用次要人物:市调研《小铡刀》2016(3)《玻璃》“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物象:2013(1)《喂影子吃饭的人》“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①通过奇特形象的塑造,营造作品的神秘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通过影子逼真神妙的表演,表现主人公幻术的技艺的高超;③通过制造故事悬念,为后文揭示事实真相埋下伏笔。
2010(江苏)《溜索》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分)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三、小说环境描写的常见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也就是交代背景;(社会环境)(3)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自然环境)(4)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理、思想品质;(5)推动情节的发展;(6)暗示、揭示或者深化小说主题;(7)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审美愉悦;深圳市一模四、小说标题的作用:①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如《我的叔叔于勒》。
②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如《故乡》《边城》等。
③概括小说主要事件,如《范进中举》、《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④设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
如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
⑤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如《项链》、《药》等。
(指向情节结构)⑥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题,画龙点睛,如《洗澡》、《子夜》、《红与黑》等。
(指向主题)⑦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如《变色龙》(指向人物形象)小说标题的寓意:2016(1)《锄》2018(北京)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寓意:水缸是“我”童年认识世界,体验人生,引发文学梦幻的主要对象,刺激作者想象和智力;保留了作者创作的活力。
五、某一情节的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场所。
(2)线索或推动其他情节发展。
(3)刻画人物性格。
(4)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5)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6)照应前文。
(7)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8)使小说内容丰富、结构波澜曲折富艺术性。
六、结构上不同位置的内容在文中所起的作用1、开头——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开篇点题,照应标题;交代环境,渲染气氛。
2、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7、议论句——小说中的议论句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揭示主旨的作用。
8、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结尾:2017(3)《天嚣》小说已一个没有谜底的“没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2014(1)《古渡头》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2014(2)《鞋》2017(浙江)《一种美味》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①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上,与“欧·亨利式”的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
②因前文设置的伏笔若有若无(“掀锅盖”“不记得细节”“忘了味道”等),让结尾呈现出某种魔幻色彩。
③结尾情节安排表明“鱼未入汤”,诡异之处有深意,引发读者对美味意蕴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
④结尾提示了“美味”的含义有表里两层,与标题“一种美味”构成呼应。
中间:2011(辽宁)《怪人》小说为什么对马乌罗“烙牛”的具体过程不着一字?请简要分析。
(6分)①前文已对如何“烙牛"作了详尽细致的描写,此处不必重复;②塑造马乌罗形象的重心是后文“救童”一段,.其“烙牛"仅是铺垫,应该略写;③可腾出笔墨来写平日的马乌罗,与前后文的紧张叙述形成对比,舒缓了节奏,使行文张弛有致。
2018(江苏)《小哥俩儿》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①鸟语花香与温暖的阳光,营造了充满生机的氛围,为人物的兴趣转移和情绪变化作铺垫;②“日光”“西边的白粉墙”等描写,为二乖在墙边发现小猫埋下伏笔。
全文结构:2018(浙江)《汴京的星河》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
①先写街的繁荣做铺垫,引出人潮汹涌。
②再写游人众多,为后面观灯受阻理伏笔。
③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向高潮并点题。
④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七、赏析句子:从手法、内容、语言等方面赏析2017(浙江)《一种美味》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5分)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过父亲别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糊糊的夜空,一直出神。
①“示意”“卸”等神态细节描写,包含对照意味,细致刻画出母亲嗔怪、不安、沉重等微妙的心理变化。
②“出神”两次出现,强调了母亲沉浸在茫然、忧心和无奈的心理状态中。
③“黑糊糊的夜空”,是实景的描写,也是母亲心境的形象写照——为未来生活负担加重而忧虑,因儿子不能均享读书机会而愧疚。
《五三》散文P198-201八、语言、手法2017(3)《我们的裁缝店》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6分)①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②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③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
2018(2)《有声电影》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6分)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②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④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⑤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喊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⑥如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
2018(浙江)《汴京的星河》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①用词夸饰,辞彩绚丽。
③运用铺陈、排比语句。
③语气急切:用副词“果有”“真个”等加强语气,用“你看”“你抬头”等表现急于分享的兴奋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