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023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023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设计这堂课。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学生们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绘了鹳雀楼上的壮丽景色以及远方景物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学生们能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同时,学生们也能够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诗文内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难点则是理解古诗中的意境,以及一些生僻字的书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文的动画演示和生僻字的书写动画,以及诗文的复印件,供学生们朗读和书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课堂上引入实践情景, ask students: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tall building and looked down at the city?" Then I will show them a picture of鹳雀楼 and ask them to guess what it is.2. 读诗:我会指导学生们正确地朗读诗文,强调停顿和语调的把握,同时也会纠正一些发音错误。
3. 解释诗文:我会逐句解释诗文,帮助学生们理解每个字词的意思,并解释一些生僻字。
4. 讲解意境: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鹳雀楼的壮丽景色,以及远方景物的变化。
5. 朗读与背诵: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集体朗读和背诵,以加强他们对诗文的记忆和理解。
6. 书写练习:我会指导学生们书写一些生僻字,并提供书写动画,帮助他们正确书写。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上《登鹳雀楼》的,并逐句板书诗文,同时在旁边标注一些生僻字的书写。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默写《登鹳雀楼》的全诗,并画出他们心中的鹳雀楼景色。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登鹳雀楼》一诗。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之手,描绘了登上鹳雀楼所见景色的宏伟壮观。
我们将详细学习诗中的字词、句式和意象,通过理解诗句来感受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登鹳雀楼》,理解诗中的基本意思,掌握生字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古诗学习,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句的朗读与背诵,生字词的学习。
难点:诗句中意象的理解,诗人情感的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有关鹳雀楼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登鹳雀楼》。
3. 讲解诗句:逐句讲解诗中的字词、句式和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4. 例题讲解:挑选一句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如“白日依山尽”,分析其意境和表达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诗中的其他句子。
6. 课堂互动:分组让学生进行诗句接龙,提高他们对诗句的熟练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句,标注生字词。
2. 在诗句下方列出重点词语,如“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3. 在黑板一侧列出诗人的情感表达,如豪情壮志、壮志凌云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请用你自己的话解释《登鹳雀楼》的诗意。
答案:学生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意象,如“白日依山尽”表示太阳落山,山峦轮廓逐渐消失。
2. 作业题目:请尝试仿写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
答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诗句、互动练习等方式,学生对《登鹳雀楼》的理解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2. 拓展延伸:布置学生课后查找其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下节课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1.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1.2 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初步感受诗的意境,并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2.1 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诗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2 通过学习古诗,引导学生积极向上,追求更高的境界。
二、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资源•《登鹳雀楼》诗文及注释•鹳雀楼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古诗朗读音频•教学课件五、第一课时教学结构设计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过复习已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展示鹳雀楼的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鹳雀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登上鹳雀楼所见的景象。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并讲解字义。
•学生跟读、齐读,巩固生字的读音和记忆。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学生再次朗读古诗,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思考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诗意,理清古诗的层次结构。
4.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强调对古诗的理解和背诵。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登上高处所见到的景象,与诗人所见进行比较,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登鹳雀楼》第一课时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板书古诗全文,标注重点词语和节奏)七、课后反思课后,我应反思本课时的教学过程。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二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楼、依”等7个生字,会写“楼、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难点:体会古诗所蕴含的哲理和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展示鹳雀楼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对鹳雀楼的印象。
引出古诗《登鹳雀楼》。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指出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全班齐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识字教学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可以采用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巩固生字的读音。
讲解生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让学生书空。
例如,“楼”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木”,右边是“娄”;“依”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亻”,右边是“衣”。
用生字组词,让学生理解生字的含义。
例如,“楼”可以组成“楼房”“高楼”“楼梯”等;“依”可以组成“依靠”“依然”“依依不舍”等。
4.精读古诗,理解诗意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引导学生理解“白日”“依”“尽”“入海流”等词语的意思。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解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含义。
5.朗读指导,体会情感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可以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如齐读、分组读、配乐读等。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6.书写指导出示“楼、依”等6个字,让学生认读。
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错误。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古诗二首》之《登鹳雀楼》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古诗二首》之《登鹳雀楼》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8课《古诗二首》中,深入学习《登鹳雀楼》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之手,描绘了登上鹳雀楼所观看到的壮丽景色。
我们将详细解读诗中的字词、句式和寓意,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和诗人情感的升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全文,理解诗中的字词、句意。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寓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的字词、句式,朗读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学习古诗:让学生自读《登鹳雀楼》,理解诗中的字词,讨论诗的意思。
3. 详解诗句:逐句解释诗句,分析诗人的写作手法,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
4. 朗读指导: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句的节奏和语气。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默写诗句,巩固所学内容。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登鹳雀楼》的练习题,讲解答题技巧。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寓意,分享各自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登鹳雀楼》全文2. 黑板右侧:诗句详解、朗读技巧、作业布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登鹳雀楼》的感悟。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表达真情实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学习古诗的字词理解在让学生自读《登鹳雀楼》时,我特别注意他们对诗中字词的理解。
二年级语文上册《登鹳雀楼》教案、教学设计
6.课后拓展,巩固提升:布置相关的阅读、写作和背诵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7.教学评价,关注发展: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二)讲授新知
1.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的字词、句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掌握生僻字词。
2.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强调朗读节奏、情感表达,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情境体验: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鹳雀楼壮丽的景色,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登楼时的所见所感。
4.文化内涵解读:介绍古诗中的文化内涵,如“白日依山尽”的寓意,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智慧。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写作和背诵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他们对古诗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大多数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文化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登鹳雀楼》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句,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既具有吸引力,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诗句中的生僻字词、句式结构感到困惑,对古诗的意境和情感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朗读与背诵:请同学们熟练朗读并背诵《登鹳雀楼》,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表达,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写作练习:请以《我想象中的鹳雀楼》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心中的鹳雀楼景象和登楼感受。要求:语句通顺,表达清晰,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生僻字词。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此外,在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的讨论中,提供一些具体的情境或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切入点,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登鹳雀楼》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去过很高的地方,看过远处的风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描绘的壮丽景色。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3.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体会诗中描绘的美景,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创造潜能;
4.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通过朗读、背诵,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与责任担当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历史背景,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学习: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生字词的学习,包括“雀、楼、依、尽”等。教师应通过直观演示、词语卡片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这些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4.体会诗人王之涣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及寓意;
5.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登鹳雀楼》。
二、核心素养目标
《登鹳雀楼》教案
1.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通过学习《登鹳雀楼》,感受古诗的魅力,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中,学习两首古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王之涣在鹳雀楼上远眺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哲理。
我们将详细解读诗中的文字,领略其深刻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登鹳雀楼》。
2. 让学生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哲理,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朗读与背诵古诗,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建筑的魅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过程一:让学生观察鹳雀楼的图片,描述其外观特点。
过程二:讲述鹳雀楼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古诗: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两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过程一: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过程二:学生自主朗读,老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3. 理解诗意:通过解读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过程一: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过程二:讲解诗句的含义,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以一首古诗为例,分析其结构,讲解写作技巧。
过程一:分析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过程二:讲解古诗的写作技巧,如对偶、夸张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古诗创作。
过程一:学生自主创作,老师巡回指导。
过程二:展示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原文,标注韵律和节奏。
2. 列出诗中的关键词语,解释其含义。
3. 用思维导图形式呈现诗中的意境和哲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古诗写作技巧,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色为主题的五言绝句。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登鹳雀楼》教案、教学设计
7.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个与《登鹳雀楼》相关的小故事,要求富有创意,体现诗句的哲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想象力。
作业布置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量适中,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
2.作业难度分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3.绘制一幅诗意图,将《登鹳雀楼》中的景象和意境用画笔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4.选择一个诗句,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并举例说明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5.家庭作业: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个关于《登鹳雀楼》的亲子活动,如一起朗读、背诵、讨论诗句的含义,促进家校共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诗句进行逐句解读,分析诗句中的生字、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
3.引导学生探讨诗句背后的意境和哲理,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所表达的壮阔景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寓意的人生哲理。
4.结合诗句内容,进行生字、生词的教学,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围绕诗句的意境、哲理进行讨论。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与《登鹳雀楼》相关的创意作业,如绘制诗意图、编写小故事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学习,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创造性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朗读并背诵《登鹳雀楼》,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增强语感。
2.撰写一篇关于《登鹳雀楼》的读后感,要求不少于300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理解教学的重要性和责任。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古诗二首——《登鹳雀楼》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我将使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重点讲解第八单元中的古诗二首,其中包括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所见的壮阔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通过讲解这首诗,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背诵诗句,掌握一些生字词,并能够运用诗句中的描写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诗句的意义,并能够背诵。
难点是帮助学生们掌握一些生字词,并能够运用诗句中的描写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将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文的动画展示和图片,以及生字词的卡片。
学生们需要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一幅鹳雀楼的图片引入,询问学生们是否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楼,并简要介绍鹳雀楼的历史背景。
2. 讲解:我将逐句讲解诗句的意义,并解释一些生字词的含义。
我会用动画和图片来展示诗句中的景象,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
3. 朗读与背诵:我会带领学生们朗读诗句,并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地背诵。
我会提醒他们注意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4.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诗句中的描写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会给予他们一些指导,并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六、板书设计我将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诗句的主要内容,并突出一些生字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们背诵《登鹳雀楼》并默写。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们进行拓展延伸,例如查找其他有关鹳雀楼的资料,或者尝试自己写一首类似的诗。
这就是我对于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古诗二首《登鹳雀楼》的教学计划。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我今天要分享的教学设计是针对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一、教学内容我所使用的教材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今天要教授的章节是第八单元的古诗二首,具体是《登鹳雀楼》。
这首诗的内容是王之涣描绘鹳雀楼的壮丽景色以及长江的浩瀚。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登鹳雀楼》;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领会作者的意图;能够运用诗中的描写手法,进行简单的写景作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背诵《登鹳雀楼》,掌握诗中的意象和描写手法。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领会作者的意图,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相关的课件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鹳雀楼的图片引入,让学生对鹳雀楼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然后,我会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接着,我会逐句解释诗中的意象和作者的意图,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
之后,我会给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我会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写景作文,运用诗中的描写手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诗的《登鹳雀楼》和诗的内容。
我会将诗的内容逐句写在黑板上,并用相关的图片和图表来辅助说明。
七、作业设计作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让学生默写《登鹳雀楼》,二是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鹳雀楼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并对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鹳雀楼和相关的诗歌。
这就是我对于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古诗二首《登鹳雀楼》的教学设计。
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
引入环节是我认为非常关键的一步。
通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我可以让学生对鹳雀楼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两首《登鹳雀楼》。
2. 理解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感受古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赞美。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4. 通过对比学习,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两首诗的朗读、背诵及情感体验。
难点: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两首诗的对比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鹳雀楼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3. 黑板、粉笔。
4.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让学生分享对这座历史名楼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5分钟)学生分享,教师点评,引入课题。
2. 朗读感悟:(10分钟)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体会诗的韵律美。
(5分钟)学生自主朗读,感受诗的意境。
3. 精讲细读:(15分钟)对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逐句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景色描写和哲理。
(15分钟)对比学习王安石的《登鹳雀楼》,分析两位诗人不同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六、板书设计1. 王之涣《登鹳雀楼》:黄河、孤鹜、落霞、绿水、青山。
2. 王安石《登鹳雀楼》:飞阁、流丹、壁立、千寻、星辰。
3. 对比点:景物描写、哲理抒发、情感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两首《登鹳雀楼》的诗意,写一篇小作文,描述你心中的鹳雀楼。
答案示例:以学生视角描述登鹳雀楼的感受,以及对古人智慧的赞叹。
2. 拓展作业:查找资料,了解王之涣和王安石的生平事迹,并对比他们的诗歌风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接受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设计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和详细说明的。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登鹳雀楼》这首古诗。
这首诗位于教材的第五章“古诗二首”部分,详细内容为诗人王之涣通过对鹳雀楼高远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胸怀壮阔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登鹳雀楼》的字词、句式及诗意;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古诗的韵律美;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怀,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句的朗读、背诵及诗意理解。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所表达的哲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外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带领学生朗读《登鹳雀楼》,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分析字词、句式,解释诗意。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站在鹳雀楼上,俯瞰远方,体会诗人的情怀。
5. 例题讲解:讲解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并通过例句进行解释。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句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登鹳雀楼》2. 字词解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更上一层楼3. 句式分析:五言绝句,对仗工整4. 诗意概括:高远景象,胸怀壮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学习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古诗。
2. 答案示例:白云飘渺依山尽,绿水悠悠绕田流。
登高望远胸怀广,心旷神怡意未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登鹳雀楼》的字词、句式及诗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名胜古迹的古诗作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本节课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为新教材教学要求下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朗读技巧:正确把握古诗的节奏、韵律,有感情地朗读《登鹳雀楼》。
-词语理解:掌握诗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如“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等。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古诗二首-登鹳雀楼》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的兴趣还是很高的。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同学们是否有过登高望远的经历,成功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诗歌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讲授古诗的基本特点和韵律美时,我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并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这一点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仍存在困难,比如“鹳雀楼”的由来,以后在这一块需要花更多时间进行讲解。
-创作实践:在创作练习中,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短诗创作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举例解释:针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寓意,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用简单的事例来说明追求更高目标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在学习上如何设立并实现更高目标,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抽象的寓意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韵律和意象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寓意,我会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描绘自然景色相关的主题。
2.朗读练习: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歌朗读练习。这个练习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描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登鹳雀楼》,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所见的壮阔景象。
2. 诗歌内容:诗句内容丰富,描绘了夕阳、河流、山川等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2.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进行诗句描述,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鹳雀楼,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登鹳雀楼》,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韵律等。
3. 讲解: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背诵:学生分组背诵诗句,提高记忆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 讨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分享自己的感受。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自然景观的欣赏。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登鹳雀楼》2. 诗句:夕阳、河流、山川等自然景观的描绘。
3. 诗人:王之涣4. 情感: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七、作业设计1. 背诵《登鹳雀楼》。
2. 用自己的话进行诗句描述,写一篇小作文。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自我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内容,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 学生反馈: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参与度,对诗句的理解和背诵情况,对作业的完成情况等。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5)评价工具: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评价、学生自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评价,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教学提供反馈。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登鹳雀楼》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5. 请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展示自己对《登鹳雀楼》的理解和朗读技巧。
例题型及答案:
1. 请用自己的话解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思。
答案:这句话描绘了太阳依傍着山峦即将落下的景象,黄河之水流入大海中去。
2. 请解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寓意着人们应当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境界。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以上拓展阅读材料,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途径,了解唐代诗人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更多相关的古诗文。
7. 请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展示自己对《登鹳雀楼》的理解和朗读技巧。
8. 请学生进行诗歌翻译比赛,将《登鹳雀楼》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9. 请学生进行诗歌欣赏与创作比赛,展示自己对《登鹳雀楼》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10. 请学生进行诗歌知识问答比赛,测试自己对《登鹳雀楼》及相关古诗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强调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的重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古诗二首之登鹳雀楼》优秀教学案例
1.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古诗的意境,提高课堂趣味性。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合作能力。
4.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以《登鹳雀楼》为主题的绘画或作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古诗二首之登鹳雀楼》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古诗二首之登鹳雀楼》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重要课文,它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载体,引领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本案例旨在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在欣赏古诗的同时,能够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好,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首先会以一首古诗《登鹳雀楼》的朗诵作为开场,让学生在悠扬的配乐中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随后,我会向学生展示鹳雀楼的图片,并简要介绍鹳雀楼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着,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它描绘了怎样的景象?”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古诗,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珍惜时间,追求卓越。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教案标题: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登鹳雀楼》这两首古诗,使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写出优秀的古诗。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欣赏《登鹳雀楼》这两首古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2. 学习古诗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登鹳雀楼》这两首古诗的意义和情感。
2.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写作中。
教学准备:1. 课文:《登鹳雀楼》两首古诗的原文。
2. 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鹳雀楼的图片或视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3. 课堂活动:准备一些与古诗相关的活动,如诗歌朗诵、诗歌创作等。
教学过程:导入活动:1. 展示鹳雀楼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于这座古建筑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于古代的建筑有什么了解?有没有听说过鹳雀楼?正文活动:1. 分段解读《登鹳雀楼》两首古诗,帮助学生理解每个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情2.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艺术特点,如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
3.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4. 诗歌朗诵: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朗诵,展示自己对于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拓展活动:1.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于《登鹳雀楼》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自己的古诗。
2. 学生分享: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诗歌创作,让他们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3. 点评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诗歌创作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提升写作水平。
总结活动:1. 回顾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登鹳雀楼》两首古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2. 总结收获: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3. 展示成果:选取几位学生的优秀诗歌创作进行展示,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和研究其他古代诗词,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8 古诗二首【教学要求】1.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楼、依”等6个生字,会写“楼、依”等5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小朋友,你们喜欢背古诗吗?谁来背两首听听。
2.今天我们要来学一首新的古诗,看老师写课题。
(师板书课题:登鹳雀楼)3.小朋友,课题上哪个字你已经认识了?(结合学生回答教学生写“楼“,并指导书写)题目应该怎么读才能读准节奏?(登/鹳雀楼)4.课题还有不理解的吗?5.结合学生的疑问,教师讲述(课件出示2):鹳雀楼名称由来:鹳雀,是一种鸟,形状像鹤。
在山西永济县的黄河边上,【设计意图:学习古诗就从背诵古诗入手。
古诗,背起来朗朗上口,正是低年级小学生喜欢做的事情。
】有一座楼经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
大家看,这就是鹳雀楼。
(师贴图)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课件出示3)要求: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看看从这首里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你没有读懂?③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倾听,感受古诗诵读的节奏和停顿。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
(教师点评)“尽”是前鼻音,“层、黄、穷”是后鼻音,“依、欲”是整体认读音节。
3.领读、齐读。
三、图文结合,细读品味。
过渡:有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很多美丽的风景,他看到了什么呢?咱们一起去看看。
1.请小朋友打开书,自由地读诗,看看图,想一想:诗人王之涣登上楼以后看到了什么?2.交流:你和王之涣在鹳雀楼上看到了什么呢?(白日、群山、黄河、大海)在交流过程中相机地送一些词语帮助他们积累。
(课件出示5)如:连绵起伏的群山、奔流不息的黄河等。
(板书:群山黄河)3.作画:假如老师想把你们看到的画下来,你能帮帮我吗?(1)白日依山尽。
“白日”在诗中指傍晚落山的太阳。
在师生共同的作画中达成一致:太阳要和山靠得近些,并且在一点一点往下落。
结合诗句猜一猜哪个字是太阳和群山靠得近的意思,(依)再猜猜,最后太阳躲在大山背后不见了。
(板书:夕阳)哪个字告诉我们太阳不见了。
(尽)(板书:依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小朋友,见过夕阳西下的景象吗?(学生描绘)看到这么美的情景你会情不自禁地说些什么呢?教师动情地以描绘作结:(课件出示6:夕阳落山图)太阳渐渐收起刺眼的光芒,连绵起伏的群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指导学生朗读)继续作画:我们在楼上还看到了黄河,黄河是怎样的一条河呢?(学生自由谈,把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和大家分享。
)(课件出示7)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
两岸缺乏湖泊,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
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300米,水深一般为2.5米,有的地方深度只有1.2~1.3米。
(2)想象黄河流向大海的景象,并指导朗读诗句二:黄河入海流。
小朋友,站在鹳雀楼上,你还能看到什么?(课件出示8):出示文中插图。
(看看文中的图,想象一下)如:归舟、小岛等,教师用画笔将画面变得更为丰富。
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又想到了什么呢?(3)(课件出示:诗人登楼图9)出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①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你有没有登高的经历呢?学生畅谈:自己站在高处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经历。
②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什么呢?这两句诗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板书:站得高看得远)③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怎么样呢?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过渡语:我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
2.指导朗读(1)注意诗句的节奏,体会作者的心情。
(2)朗读。
先试读,再指名读,读后评议。
(3)有感情朗读。
《登鹳雀楼》这首诗虽然只有短暂的四行,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交流读后的感受)3.当堂背诵4.教师小结:学习了这首诗,我们明白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五、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
看,它们是谁?1.交流识记字形。
(1)字源识记:“川”,是象形字,教学时可以出示甲骨文Array字形对照识记。
(2)形声字构字特点识记:“楼、依”,“木、亻”分别表意,右半部分表音。
(3)组词扩展法识记:“欲”,可组词为“欲望、食欲”。
(4)熟字相加的方法识记:“谷”加“欠”是“欲”。
2.教师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11)“楼”左窄右宽,“木”横笔在横中线上方,“米”的横笔与“木”的横笔大致持平,撇笔伸向“木”侧,捺收笔于横中线;“女”的撇点的折点在横中线,撇短点长,末笔长横比“米”略宽。
“依”左窄右宽,“亻”两笔在横中线上侧相接;“衣”的首笔点在竖中线右侧,长撇从横笔中部起笔,撇至“亻”侧,竖提的竖段在竖中线左侧,末笔从竖中线起笔。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3.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个别作业展评。
板书设计:登鹳雀楼群山黄河夕阳依尽课外作业新设计1.看拼音写汉字lóu yī jìn huán g cénɡ高()()傍()头()河云()2.用自己的话把《登鹳雀楼》的意思说一说。
3.说说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答案:1.楼依尽黄层2.太阳渐渐收起刺眼的光芒,连绵起伏的群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滔滔的黄河水奔向大海。
要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3.白日:傍晚落山的太阳。
依:靠着。
尽:完,指太阳落下去了。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瀑、布”等6个生字,会写“照、炉”等5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正确读诗。
(课件出示13:庐山风光图)师:庐山美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庐山的美?生:烟雾缥缈、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山青水秀……师:是呀!庐山的美是说不尽的,喜欢画画的人来到庐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画笔;喜欢作诗的人来到庐山更会脱口而出吟诵诗歌。
1300多年前,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第二次上庐山时,被庐山瀑布的壮美深深陶醉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望庐山瀑布》,想读读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名作吗?(板书:《望庐山瀑布》)生:想!(学生翻书,迫不及待地小声读起古诗来)师:请同学们翻开书,大声朗读这首诗,把每个字读正确,每行诗读流利。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瀑、布”的韵母都是“u”,以“p”和“b”为声母的两个字易混。
注意“照、川”是翘舌音,“烟”是前鼻音。
2.边读边想,看自己能读懂哪些,还有什么不懂的?读准诗的节奏和停顿:(课件出示14)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开火车读。
4.点拨评价。
5.出示生字,识记生字zhào lú yān ɡuà chuān pù bù yáo照炉烟挂川瀑布遥【设计意图:出示庐山风光图,直观、形象地展现庐山之美,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学习古诗时,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学会多元识字。
扫清阅读障碍,为下面的分析做准备。
】①源识记:“川”,是象形字,教学时可以出示甲骨文字形对照识记。
②形声字构字特点识记:“遥、烟”,“辶、火”分别表意,右半部分表音。
③熟字相加的方法识记:“瀑、烟”。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一)品析“日照香炉生紫烟”。
1.引导:同学们,看图,(课件出示11:香炉峰图):日照香炉生紫烟这是什么地方?(香炉峰)你还看到了香炉峰上有什么?(板书:香炉峰)(峰顶升起的紫色烟雾、陡峭的岩壁、急速直下的瀑布)2.这一句诗中哪一个字写出了紫烟的美?(生)能说说你的体会吗?(板书:生)①“生”紫烟的“生”把紫烟写活了,好像源源不断地产生着。
②“生”紫烟的“生”让我感到庐山好像妈妈,紫烟就是她的宝宝,这些紫烟宝宝调皮地不停挣脱出庐山香炉峰的怀抱。
(你的想象真是别具一格),你还能从这个“生”字里感受到什么?③太阳出来了,紫烟把庐山唤醒了,鸟儿也开始婉转啼叫,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你能读出生机勃勃的“紫烟”吗?(二)品析“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1.谁见过瀑布,说一说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瀑布从山崖上飞落下来,像一条白丝带挂在山前。
)2.引导:这是一个怎样的瀑布?(课件出示17:庐山瀑布图):飞流直下三千尺。
从“飞流直下”看出瀑布快、急、猛。
从“三千尺”看出瀑布太长了。
2.瀑布的快、急、猛、长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板书:快猛长)这瀑布简直太雄伟、太壮观了。
(三)品析“疑是银河落九天”。
(课件出示18:银河图,仙境图):疑是银河落九天。
1.老师和你们一样,被这奔腾飞泻的瀑布深深吸引。
站在这瀑布下的李白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①他应该陶醉不已。
②他也许觉得自己到了仙境。
③他被这壮美的瀑布迷住了,好像不知道究竟是在人间还是在天上。
2.(说得太妙了!老师觉得你的思维火花真灿烂!)你从哪个字能体会到李白的这种心境?(板书:疑)从“疑”字可以让我体会到。
师:“九天”指天极高,表现瀑布之高。
“九”不是实指。
3.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呢?(学生自由练习读,努力读出如梦似幻的飘渺感。
)4.李白在庐山的瀑布中陶醉了,我们在李白的诗歌中陶醉了,想跟着老师来读这首《望庐山瀑布》吗?(课件出示19):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