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德育目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者——神职人员和政治、军事、法律等方面的“治才”。
A
20
•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还是社会 主义社会里,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合 作”已经被提到道德教育的议程,培养具有合作 精神的个体成了德育目的之一。
• 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将不仅对全体社会成员 的文化与科技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由于信 息资源的剧增,社会价值多元已成为现实。网络 道德和科技伦理问题日趋凸显、生态危机和人性 危机问题等等。
A
10
• 第三、评价功能
德育目的的评价功能是指德育目的对德育 活动效果评价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德育的效果如 何主要看德育目的的实现程度。
A
11
在讲德育目的的道德功能时值得注意 的是,德育目的的上述功能主要是隐含性、观 念性的,直接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更多 的功能实现需要德育目的的落实也就是具体的 德育过程去完成。否则就会夸大德育目的的作 用,流于纸上谈兵的可笑境地
面,德育目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 我国的教育方针要求教育应当实现学生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其中“德” 的发展是重要的教育目的之一。
A
5
第三,德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教育目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需要予以具 体化。道德发展在教育目的中只是一个概括 性的项目,但在德育目的中它就必须予以较 为具体的确认。
A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17
品德结构为知、情、信、意、行五个方面
➢ “知”即道德知识, ➢ “情”为道德情感, ➢ “信”即道德信念, ➢ “意”即道德意志, ➢ “行”即道德行为。
A
18
德育目的的层次
一般的德育目的到具体、细化的德育目标的存在 德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品德的总的
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是德育的最高理想的体现, 具有一定的终极性。
A
15
• 2、 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相融的德育目的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在强调社会需要的 同时忽视了个体德行的发展;而个人本位的教育 目的过分强调个人价值,可能会走向虚无的境遇。
• 杜威认为:“德育目的应该对个人主义和社会主 义的理想应该予以应有的重视”P92.
A
16
二、德育目的的结构
德育目的的结构就是德育目的的组成部 分及其关系。 • 德育目的的结构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德育 目的的组成;二是德育目的的层次。 • 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的品德。但是,何谓 “品德”?不同的教育理论往往有不同的,“三 因素”、“三维结构说”、“三个子系统说”。 P93.
而德育目标则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 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德育任务,甚至可以 是每一个具体德育活动的具体目标,是教育活动的 具体努力方向。P94.
A
19
第三节 德育目的的确立
一、德育目的的确立依据
(一)德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古代学校德育目的只有一条,那就是培养有一定品德素养的统治
A
13
(2)个人本位的德育目的论与社会本位的出 发点是相反的。个人本位目的论认为,德育应当 从受教育者的道德本性和需要出发,强调个人价 值的重要,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 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使之成为自主、自由的道 德主体。
卢梭、裴斯泰洛齐、第斯多惠以及许多现 当代教育家都持个人本位的立场。
A
12
第二节 德育目的类型与结构
一、德育目的的类型
• 1、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和个人本位的德育目的
•
(1)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之主要特征是从社
会利益出发界定德育目的。
•
古代社会出于人身依附关系的维持的需要,
一般说来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观念占主导地位。
在中国,修身的目的主要被导引到“齐家治国平
天下” 的宏大目标上去。
A
6
三、德育目的的特点
第一、德育目的具有导向性。
德育目的是对德育活动的一种设定,引导 着德育活动的内容、手段和方法。
第二、德育目的具有超越性。
一是对未来生活的道德期待,指向未来生 活;二是对理想生活的道德期待,指向理想生 活。
第三、德育目的具有可能性。(最近发展区)
A
7
三、德育目的的功能
德育目的的教育功能
导向功能 调控功能 评价功能
A
8
1.德育目的之教育功能(从教师实施道德教育的角度说)
第一、导向功能 德育目的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
的道德品质,实际上就是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的 最大方向,对具体德育活动具有引导和激励的功 能。
A
9
• 第二、调控功能
在理解和掌握德育目的的条件下,德 育主体(教师等)在设计和实施德育活动的大小 方案时,都会自觉地按照道德教育目的的要求行 事,以克服具体德育活动的盲目性;当德育活动 偏离德育目的所规定的方向时,教育工作者也会 自觉地反思和予以纠正。
A
14
• 卢梭认为,德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自主自治的人,“我 的目的是:只要他处在社会生活的旋流中,不至于被种种 欲念或人的偏见拖进旋涡里去就行了;只要他能够用他自 己的眼睛去看,用他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他自己的 理智以外,不为其他的权威所控制就行了”。
• 存在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德育目的应该“为每一个具体的个 人服务”,教育者“不应当违反学生的意愿而勉强他去参 加任何俱乐部、小队或团体活动,因为自我实现远比社会 适应要真实得多”。
第四章 德育目的
第一节: 德育目的概述 第二节: 德育目的的类型与结构 第三节: 德育目的的确立 第三节: 我国的德育目的
1
第一节 德育目的概述
一、德育目的的内涵
大家回忆在《教育原理》中讲 到教育目的的含义是什么?
2
1、德育目的的含义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预先设定的教育结
果,具体说来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才质量 的规格与标准。
A
21
• (二)德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使受教育者对 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一种认同,进而维护一 定的社会关系。
德育目的: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 是德育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的品德规格。
A
3
2、教育目的与德育目的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德育目的的关系有三重:
第一,德育目的就是教育目的 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
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赫尔巴 特的观点至今仍有许多人认同。
A
4
第二,德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 教育目的具有整体性,需要分解为若干方
A
20
•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还是社会 主义社会里,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合 作”已经被提到道德教育的议程,培养具有合作 精神的个体成了德育目的之一。
• 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将不仅对全体社会成员 的文化与科技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由于信 息资源的剧增,社会价值多元已成为现实。网络 道德和科技伦理问题日趋凸显、生态危机和人性 危机问题等等。
A
10
• 第三、评价功能
德育目的的评价功能是指德育目的对德育 活动效果评价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德育的效果如 何主要看德育目的的实现程度。
A
11
在讲德育目的的道德功能时值得注意 的是,德育目的的上述功能主要是隐含性、观 念性的,直接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更多 的功能实现需要德育目的的落实也就是具体的 德育过程去完成。否则就会夸大德育目的的作 用,流于纸上谈兵的可笑境地
面,德育目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 我国的教育方针要求教育应当实现学生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其中“德” 的发展是重要的教育目的之一。
A
5
第三,德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教育目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需要予以具 体化。道德发展在教育目的中只是一个概括 性的项目,但在德育目的中它就必须予以较 为具体的确认。
A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17
品德结构为知、情、信、意、行五个方面
➢ “知”即道德知识, ➢ “情”为道德情感, ➢ “信”即道德信念, ➢ “意”即道德意志, ➢ “行”即道德行为。
A
18
德育目的的层次
一般的德育目的到具体、细化的德育目标的存在 德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品德的总的
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是德育的最高理想的体现, 具有一定的终极性。
A
15
• 2、 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相融的德育目的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在强调社会需要的 同时忽视了个体德行的发展;而个人本位的教育 目的过分强调个人价值,可能会走向虚无的境遇。
• 杜威认为:“德育目的应该对个人主义和社会主 义的理想应该予以应有的重视”P92.
A
16
二、德育目的的结构
德育目的的结构就是德育目的的组成部 分及其关系。 • 德育目的的结构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德育 目的的组成;二是德育目的的层次。 • 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的品德。但是,何谓 “品德”?不同的教育理论往往有不同的,“三 因素”、“三维结构说”、“三个子系统说”。 P93.
而德育目标则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 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德育任务,甚至可以 是每一个具体德育活动的具体目标,是教育活动的 具体努力方向。P94.
A
19
第三节 德育目的的确立
一、德育目的的确立依据
(一)德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古代学校德育目的只有一条,那就是培养有一定品德素养的统治
A
13
(2)个人本位的德育目的论与社会本位的出 发点是相反的。个人本位目的论认为,德育应当 从受教育者的道德本性和需要出发,强调个人价 值的重要,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 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使之成为自主、自由的道 德主体。
卢梭、裴斯泰洛齐、第斯多惠以及许多现 当代教育家都持个人本位的立场。
A
12
第二节 德育目的类型与结构
一、德育目的的类型
• 1、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和个人本位的德育目的
•
(1)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之主要特征是从社
会利益出发界定德育目的。
•
古代社会出于人身依附关系的维持的需要,
一般说来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观念占主导地位。
在中国,修身的目的主要被导引到“齐家治国平
天下” 的宏大目标上去。
A
6
三、德育目的的特点
第一、德育目的具有导向性。
德育目的是对德育活动的一种设定,引导 着德育活动的内容、手段和方法。
第二、德育目的具有超越性。
一是对未来生活的道德期待,指向未来生 活;二是对理想生活的道德期待,指向理想生 活。
第三、德育目的具有可能性。(最近发展区)
A
7
三、德育目的的功能
德育目的的教育功能
导向功能 调控功能 评价功能
A
8
1.德育目的之教育功能(从教师实施道德教育的角度说)
第一、导向功能 德育目的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
的道德品质,实际上就是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的 最大方向,对具体德育活动具有引导和激励的功 能。
A
9
• 第二、调控功能
在理解和掌握德育目的的条件下,德 育主体(教师等)在设计和实施德育活动的大小 方案时,都会自觉地按照道德教育目的的要求行 事,以克服具体德育活动的盲目性;当德育活动 偏离德育目的所规定的方向时,教育工作者也会 自觉地反思和予以纠正。
A
14
• 卢梭认为,德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自主自治的人,“我 的目的是:只要他处在社会生活的旋流中,不至于被种种 欲念或人的偏见拖进旋涡里去就行了;只要他能够用他自 己的眼睛去看,用他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他自己的 理智以外,不为其他的权威所控制就行了”。
• 存在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德育目的应该“为每一个具体的个 人服务”,教育者“不应当违反学生的意愿而勉强他去参 加任何俱乐部、小队或团体活动,因为自我实现远比社会 适应要真实得多”。
第四章 德育目的
第一节: 德育目的概述 第二节: 德育目的的类型与结构 第三节: 德育目的的确立 第三节: 我国的德育目的
1
第一节 德育目的概述
一、德育目的的内涵
大家回忆在《教育原理》中讲 到教育目的的含义是什么?
2
1、德育目的的含义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预先设定的教育结
果,具体说来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才质量 的规格与标准。
A
21
• (二)德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使受教育者对 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一种认同,进而维护一 定的社会关系。
德育目的: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 是德育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的品德规格。
A
3
2、教育目的与德育目的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德育目的的关系有三重:
第一,德育目的就是教育目的 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
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赫尔巴 特的观点至今仍有许多人认同。
A
4
第二,德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 教育目的具有整体性,需要分解为若干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