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摘要] 近些年来,对水稻产生危害的各种病害已经达到了260余种,造成十分严重威胁的病虫害也达到了30余种,但是,伴随着当前我国水稻种植的面积日益扩大,对水稻耕作制度进行了合理改革,不断提升自身的水稻栽培技术,我国水稻品种也实现了更新,特别是在我国杂交水稻的不断推广以后,再加上高效低毒农药和化学速效肥料用量成倍的增加,我国水稻各种的病虫害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新疆乌鲁木齐米东区的水稻病虫害发生相对来说较为严重,在水稻病虫害系统调查的过程中,越来越多需要解决水稻生产中的病虫害问题,本文中笔者就对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预报预测措施技术
伴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人口数量有了大幅度提升,过去传统粮食的生产量已经不能够很好的满足人类生产和生存的需求。水稻一直都是我国最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具有悠久的历史,十分广袤的种植面积,并且经过了几千年种植经验的不断积累,再加上近代以来水稻种植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发展,水稻已经成为了我国高产量的一种农作物。虽然近些年来水稻已经成为了我国大面积进行种植的一种粮食作物,但是,因为病虫害的存在,每年都会导致大幅度的水稻减产。水稻病虫害已经对我国粮食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下面笔者就结合新疆乌鲁木齐米东区水稻生产的实际情况,探析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一、水稻的病虫害种类
水稻在新疆乌鲁木齐米东地区大量种植,种植时间从清朝就开始了,本地区由于长期种植水稻的原因,造成米东区近些年来水稻上出现不同程度上的病虫害。如: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稻瘟病以及水稻稻水象甲、鳃蚯蚓、二化螟等主要病虫害等。稻瘟病是米东区水稻生产中主要流行性病害之一,主要症状:此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水稻的病虫害不仅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埋下了隐患也对本地区水稻产量及品质影响极大。因此做好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重中之重。
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湿度大时,枯死病株表面长满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状物,后期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囊壳。病轻的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实。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褐,不能结实,颖壳夹缝处生淡红色霉,病轻不表现症状,但内部已有菌丝潜伏。
水稻鳃蚯蚓:主要是在低洼、腐殖质多的烂泥田及过水田发生多,常20~30头群居,多时可达100头以上,烂泥层浅的沙土地发生少,早春地表10cm处气温达12℃时开始活动,逐渐转向地表。20℃时最活跃。当土温达到21℃,土壤相对湿度高于50%时,尤其是春季地表温度高于深层土温时,湿度大,蚯蚓则上升到地表活动和繁
殖,部分鳃毛伸出泥外,作波状摆动,在24小时能排出粪泥20~30次,这时对幼苗容易造成伤害。
水稻稻氺象甲:为害特点幼虫在土中食害稻根,致稻株变黄,严重时整株枯死。成虫咬食稻苗近水面的心叶,受害叶长出后,出现一行横排小孔,遇风折断浮在水面上。一般在早期返青期为害最烈。一代约2个月,二代长达8个月,卵期5~6天,一代幼虫60~70天,越冬代的幼虫期则长达6~7个月。一代蛹期6~10天,成虫早晚活动,白天躲在秧田或稻丛基部株间或田埂的草丛中,有假死性和趋光性。产卵前先在离水面3cm左右的稻茎或叶鞘上咬一小孔,每孔产卵13—20粒,幼虫喜聚集在土下,食害幼嫩稻根,老熟后在稻根附近土下3~7cm处筑土室化蛹。生产上通气性好,含水量较低的沙壤田、干燥田、旱秧田易受害。春暖多雨,利其化蛹和羽化,水稻分蘖期多雨有利于成虫产卵。
稻瘟病:是由真菌寄生引起的病害,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形态在稻谷或病稻草上越冬,种子上的病菌在育秧时条件适宜则容易诱发苗期稻瘟病即苗瘟,堆放的病稻草在来年春天平均气温达到15℃遇雨潮湿时,病菌也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使稻株感病,然后继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浸染。这样,苗瘟产生的分生孢子加上越冬稻草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在防治不当的情况下水稻田间不断侵染,致使水稻全生育期内均有稻瘟病发生。穗颈瘟、节瘟是各种稻瘟病中对产量危害最严重、最难防治并通过气流传染的瘟疫性病害,穗颈瘟、节瘟在水稻孕穗期侵染,出穗后表现出症状,
等到穗颈、稻节因病坏死而出现白穗时再防治,往往已经错过了防治最佳时期为时已晚。所以防治穗颈瘟、节瘟的最佳方法是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二、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水稻品种
提倡选用抗病、抗虫的优质水稻品种,推行科学的水肥管理等农业措施,增强水稻自身的抵抗能力。同一个品种如果抗病性不太好不提倡大面积连片种植,以防给病虫害发生创造有利条件
2.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要消灭菌源和虫源
想要对水稻病虫害实施综合防治,要求人们创造一种有利于我国水稻生长又不利于病虫生长和发展的小型气候,这样能够长期并且有效的来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和防御,农业防治已经成为了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础,要求人们必须要真正抓好农业防治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有效以及经济控制水稻病虫害这一目标。米东区水稻多发病虫害的种类如下:
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湿度大时,枯死病株表面长满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状物,后期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囊壳。病轻的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实。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褐,不能结实,颖壳夹缝处生淡红色霉,病轻不表现症状,但内部已有菌丝潜伏。
水稻鳃蚯蚓:主要是在低洼、腐殖质多的烂泥田及过水田发生多,常20~30头群居,多时可达100头以上,烂泥层浅的沙土地发生少,早春地表10cm处气温达12℃时开始活动,逐渐转向地表。20℃时最活跃。当土温达到21℃,土壤相对湿度高于50%时,尤其是春季地表温度高于深层土温时,湿度大,蚯蚓则上升到地表活动和繁殖,部分鳃毛伸出泥外,作波状摆动,在24小时能排出粪泥20~30次,这时对幼苗容易造成伤害。
水稻稻氺象甲:为害特点幼虫在土中食害稻根,致稻株变黄,严重时整株枯死。成虫咬食稻苗近水面的心叶,受害叶长出后,出现一行横排小孔,遇风折断浮在水面上。一般在早期返青期为害最烈。一代约2个月,二代长达8个月,卵期5~6天,一代幼虫60~70天,越冬代的幼虫期则长达6~7个月。一代蛹期6~10天,成虫早晚活动,白天躲在秧田或稻丛基部株间或田埂的草丛中,有假死性和趋光性。产卵前先在离水面3cm左右的稻茎或叶鞘上咬一小孔,每孔产卵13~20粒,幼虫喜聚集在土下,食害幼嫩稻根,老熟后在稻根附近土下3~7cm处筑土室化蛹。生产上通气性好,含水量较低的沙壤田、干燥田、旱秧田易受害。春暖多雨,利其化蛹和羽化,水稻分蘖期多雨有利于成虫产卵。
稻瘟病:是由真菌寄生引起的病害,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形态在稻谷或病稻草上越冬,种子上的病菌在育秧时条件适宜则容易诱发苗期稻瘟病即苗瘟,堆放的病稻草在来年春天平均气温达到15℃遇雨潮湿时,病菌也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使稻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