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
设置 是学 生感兴趣 的 , 与学生 的生 活密切相关的 , 学生就 有 种希望做好它的冲动 ,他们会尽 自己的最大努 力去完成 。 比如 : 在介绍第二章第二节 《 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 时, 笔者没有使用课本上设置的任务让学生在网上查找华南 虎 的资料 , 是让他们去查找体育 明星科比的资料 , 而 这就大 大提高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 协作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的四大要素之一 , 由于初 中教 学水平 的差异及各 种客观因素导致高 中学 生的信 息技 术水 平参差不齐。 在这种情况下 , 协作学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 根据 学生的学 习能 力和水平差异分成若干小组 , 使小组内部成员 的能 力水平呈梯形分布 ,使学生在学 习小组 内相互协作 、 相 互帮助 、 共同完成学习任 务。在学习过程 中 , 取长补短 , 缩短 差距 , 达到对知识掌握程度 的平衡。但教师一定要做好组织 和 引导工作 , 否则就容 易出现 , 每一组就 几个知识能 力水平 高的学生在完成任务, 其他学生只是看客。针对这种问题 , 笔 者会 让学生们 列出任务表 , 组员具 体的 工作 内容 , 统计 有效 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 解 决学生水平 差异 这个 问题 , 了协作教学 之外 , 除 还可 以分层教学。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 比如 : 笔者在 上第四章 第一节《 编制计算机程 序解决问题》 , 时 就设置了不 同的任务 , 第一个任 务就 是让学 生能够运行读懂 “ 出一元 画 二次方程 y a 2 b + 图像 ” =x + x c 这个程 序 , 第二个任 务就是把 这个程序做改动 , 使它能画 出正弦函数的图像 。这样就能使 每位 同学都能有所提 高, 有所收获。
浅谈信息技术课在中学新课改中的特殊作用
青 私吐 名 技术净 学报
J u n lo n d o Teh ia l g o r a fQi g a c n c l Co l e e
Vo1 3 NO. .2 4 Aug 2 0 . 01
浅 谈 信 息技 术 课 在 中学 新 课 改 中 的特 殊 作 用
一
( 信 息技 术课 作 为一般课 程 的 支撑 二)
( ) 息技 术课作 为 主导 一 信 信 息技术 课 专 门开 设 , 生 通 过学 习信 息 技 学 术 的基 本技 能和基 本操作 形成 利用 信息 技术解 决 问题 的习惯 和 能力 。按 照 新 课 改 的理 念 , 师 需 教 要通 过把 信息技 术 整合到 实 际任务 中组织 学 生开 展学 习 , 即任 务驱 动 。这 些 任 务 可 以是 其 他 学 科 的知 识 , 可 以是社会 性 的 问题 。例 如 , 一课 程 也 初 中有 一个单 元是 学 习 Wo d r 。教 师不 是 单 纯 地讲 这个按 钮 怎样用 , 那个 菜单 有什 么作用 ; 是 以学 而 生喜 闻乐见 的板 报 形 式 , 现 给学 生 一 幅 幅 优 秀 展
收稿 日期 :0 00 ~9 2 1~ 51
学生 在教师 的组织 下利用信息技术 进行学 习 , 丰富课 堂学 习 内容 。教 师使 用 P we on 等计算 o r i p t 机辅 助教学软件 , 合利 用 各种 教学 素 材 , 写 自 综 编 己的演 示文稿或 多媒体课 件 , 清楚地说 明讲解 的结 构, 形象地演 示某些难 以理解的 内容 。以数学 课 的 “ 几何 画板 ” 为例 , 为 Wi o 环境 下 的一 个 动 作 n ws d 态 的数学 工具 软件 , 它提 供 了画点 、 画线 ( 线段 、 射 线、 直线 ) 画圆 ( 圆 ) 工具 , 、 正 的 具备 旋 转 、 平移 、 缩 放、 反射等 图形 变换功能 , 绘制各 种平 面图形 、 能够 动画和运 动、 体 透视 图形 , 立 构造 动 态数 学模 型和 数 据图表 , 在几何 图形 中插入图片 与声音 等多 并能 媒体信息。几何画板又不同于其他绘图工具 , 它能 动态的保持 给定 的几何关 系 , 于学生 自行动 手在 便 变化的 图形 中发 现恒 定不 变 的几何 规 律 。某 种 意 义 上说 , 它给教 师提 供 了一 个动 态 的黑 板 , 给学 生 提供 了一本动态 的作 业本 , 能有效地 发展 学生 的空 间概念 , 帮助学 生认识 和 掌握 规 律 , 高 几何 思维 提 能力 。“ 几何 画 板” 破 了千百 年 来数 学学 习就是 打 支笔一 张纸 的纯理论 局面 , 已经成 为提倡数 学实 验、 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 的有效 工具 。学生 的思 维从 复杂 的运算 和重复 的画图中跳跃 出来 , 有更 多的时
谈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改变
X i n X i a o Y u a n
多媒体教学
谈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改变
李 艳
驻马店 4 6 3 0 0 0 ) ( 驻马店经济开发区第二小学 , 河南
摘
要: 本论 文针 对 目前的教 学模式 下运 用信 息技 术改善
程, 所 以教育部针对教材 的研究与投入资金都相对较少 。但是 自新课程 改革以来 , 变化最多 的是解 放教材 , 让学生 的教材更 具人性化和时效性。传统 的教材都 比较古板 , 使学生在进行理 论学 习时无法跟上时代的进步 , 但现实社会 的发展 又需运 用最 新最全面的知识去跟上时代的步伐 。 教学作为先进知识的传播 途径 , 就应 有其特有 的时效性 , 进而保证教学 的实用性。 基于正 确认识 了这一点 , 对于信息 技术学科 , 新课程改革 将教学 内容 作 为课改 的重点 , 这就为信息技术教育 的发 展提 供了很好的平 台, 实现教学模式的时效性 。
从 中得 到启发 , 实现教学效果 的最优化 。这种 方法 不仅 不偏离 教学主题 , 还可 以让学生根据教 师所 创设 的教学环境进行更全
面的学习。
伴随时代的不断进 步 ,信息技术课 的知识也在不 断变化 。 在新课 程改革上 , 教材的 内容更显 多样 化 , 对 学生 的要 求也变 得具有开放性特点。对 教材 的编写开展 了改革 , 让教材更加贴
针 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 开展 的新课 程改革方 法是符合 社 会进步要求 的。 特别是在教学手段上进行 了更深层次的教学改
容都进行 了相应 的设计 。从课改的整体情况来看 , 这些 改革 都
有其特有 的方 面 , 适应 了对当今社会 的发展 方向 , 更好地实 现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课程整合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为各学科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学习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
目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向深层次发展。
那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究竟起到了哪些作用?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新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不是单纯的教学内容的改变,它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搞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工具。
这样,学生就能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在丰富的教学资源里,探索知识的奥秘,这就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只靠一本书,几道题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探索,大胆地实践。
从而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2、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极大的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否则,觉得所学知识索然无味,就会懈怠、逃避,降低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赋予了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画面,动听悦耳的声音,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对所学的内容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真正地做到了乐学、爱学、善学。
3、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使教学内容变得简洁、明了,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传统的教学是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它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没有生机,不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而把信息技术注入教学之中,能使教学内容有声有色,学生能闻其声,见其形,使学生在声、形的刺激下,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谈谈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
谈谈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安阳市殷都区伦掌镇当中岗小学安阳市殷都区伦掌镇许炉小学摘要:信息技术是推动新课改的一个关键助力,它加快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信息技术在各个学校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普遍使用,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化主动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由此可见,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
一、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1.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其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一再被重点指出,表明我国教育教学向现代化靠近的步伐已经迫在眉睫,各级学校都为此做了积极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课堂教学效果,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2.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发展必然趋势社会发展到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融为各个领域的一部分,对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来讲,信息技术是推动新课改的一个关键助力,它加快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信息技术在各个学校各科课堂教学中的普遍使用,几乎所有的学科已经把信息技术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毫不夸张地说,有的教师离开了信息技术,已经不知道怎么开展自己的课堂教学了。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趣 , 合 学 生 的认 知 规 律 , 易 取 得 较 好 的 效 果 。 符 容 3 以学 生 为 主 . 、 注重 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精 神 和 动手 能 力 信 息 技 术 是 一 门知 识 性 与 技 能 性 相 结 合 的 工 具 课 程 。理 论 知 识 是 技 能 的 基 础 . 能 是 理 论 知 识 的 目的 , 其 中 的技 能 又 是 技 而
掌 握 所 学 的知 识 和 技 能 。这 种 教 学 方 法 能 够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兴
自20 0 1年 9月 在 国家 级课 改 实 验 区启 动课 改 实 验 工 作 以
来 。 过 几 年 的努 பைடு நூலகம் 探 索 与 实 践 , 课 改 的理 念 已 在 学 校 、 会 经 新 社 得 到 广 泛 的 传 播 和 积极 的 实践 。高 中信 息 技 术 新 课 程 要 求 以提 升学 生 的 信 息 素 养 为 宗 旨 , 调 通 过 合作 解 决 实 际 问题 , 高 中 强 使
【 中图分类号 】 G 3 . 6 36 7
【 文献标识码】c
【 文章 编号 】6 18 3(0 00 — 0 9 0 1 7 — 4 72 1 )2 0 6 - 1
中 . 是 由 教师 直接 讲 解 教学 内容 , 是 把 教 学 内容 打 散 分 解 到 不 而 教 师 精 心 设 计 的一 系 列 任 务 中去 。 如 : r 教 学 不 是 直 接 介 Wod的 绍 Wod的 每 个 菜 单 的 功 能 。 是 通 过 制 作 请 柬 、 报 、 刊 等 r 而 海 周 任 务 来 进 行 。 生 在 教 师 引 导 下 , 过 完成 一个 个 具 体 任 务 逐 步 学 通
生发 展 为 具 有 良好 信 息 素养 的公 民 ;要 充 分 考 虑 学 生 的个 性 差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课教学 迟立姝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近年来各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的课程课,但由于不参加中考测试所以在中学教学中处于很特殊的位置。
而由于信息技术课程要用到多媒体计算机等设备,使得很多中学生在未上信息技术课时表现出很强烈的兴趣,但真的上起课来却不尽然。
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做好信息技术的教学呢?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关注度,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达到提升信息素养,贯彻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利用有限的教学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信息技术教师上课就是依次对各种常用的软件进行介绍,或者练习打字。
主题不明确、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使信息技术课堂处于一种无目标、无定位的混乱散漫状态!实际上信息技术教学更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质量,因为课时不多,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产生兴趣,参与进来,学到知识。
例如在上到“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节课时,我们可以根据教学条件灵活地开展课程。
可以先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利用投影仪展示很多精美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让他们认识到我们自己也可以制作出精美的带有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的多媒体作品。
并且在看作品的同时,针对同学们感兴趣的环节,停下来,随时告诉他们如何做出投影中的效果,例如图片、声音、视频如何插入,超链接如何添加,艺术字效果如何做出,动画效果如何做出等等,总之让同学们在发现问题的同时马上能够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引导同学们熟悉多媒体创作的流程。
之后安排班上的同学自由分组,3~5为一组,各组选定一个自己喜欢的主题,如某明星、球星等,然后利用课余时间查询资料。
在下一次课的时候在机房上课,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去创作,而老师负责答疑解惑。
最后在多媒体教室展示各小组自己的作品,并请同学们相互评价,让同学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充分利用资源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符合新课程新课改的理念。
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师上课应该注重方法引导而不是操作灌输、师生灵魂互动而不是简单知识的传输,老师扮演的角色不应该是各种常用软件知识的介绍者!二、提高自身信息修养21世纪是信息的社会,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浅谈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改变
浅谈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改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逐渐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到来,不仅改变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更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浅谈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改变。
一、课程内容的更新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课程内容的更新是首当其冲的。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大多停留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软件的使用上,缺乏前沿的科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而新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不仅包括了传统的硬件知识和软件应用,更加强了对信息技术前沿知识的引入,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方法。
这种更新的课程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方法的改变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多为传授知识,讲述理论,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
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实践性,引入了项目化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设计、编程、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这种教学方法的改变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更加符合信息技术教学的本质要求,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有巨大作用。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大多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机会。
而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课程设计、项目制作和实践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更加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也将对教师的角色产生转变。
现代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中图分类号】g632.3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对于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具有的重大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实力的关键因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具备分析、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
笔者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就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就着重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几千年来,我们的教师借助传统的教育媒体—课本、参考书、黑板、粉笔等,运用传统的教育手段----教师讲授、学生听课,来完成“灌输式”的教育模式。
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诸多信息反馈、教学效果不显著、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等不足。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新课程改革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目标是在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领导能力,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
下面将阐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一、科学思想方向新课程改革强调科学思想方向,将研究型、实践型、探究型学习方式融入教学内容中。
教师不再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是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启发式的问答、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新课程改革将信息技术的应用融入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全新的技术手段进行授课,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获取、交流和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核心素养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如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等。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以适应未来高科技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四、课程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新课程改革旨在打破以往传授知识的模式,通过实施综合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需要以情境化、启发性、创新性教学为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评价方式的改革新课程改革倡导多元化评价方式,不再将学生的表现简单、粗暴地用分数评定。
除传统的考试外,还鼓励教师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在线评价等多种方式,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六、课程的结构和内容新课程改革将“学科+素质”作为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通过多学科融合、跨学科渗透、开放式学科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在课程设置上也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
七、教师的角色转变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的角色转变,需要教师具备更加广泛、高效的职业素养,包括知识更新、教学创新、教育科技应用、学生情感教育等。
需要强调“让学生学会,不让学生听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领者和管理者。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大胆尝试,是一次以学生为中心的革命。
浅谈信息技术教育新课改
浅谈信息技术教育新课改自2001年9月在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启动课改实验工作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与实践,新课程的理念已在学校、社会得到广泛的传播和积极的实践。
面对新课程改革,我省已从2006年开始进行了连续两年的新课改培训,科目涉及中小学各科,培训教师上万人。
2006年暑假,省教科院组织信息技术教育专家对我市信息技术骨干教师进行了新课程培训,以尽快尽早让信息技术课改与其它科目同步进行。
一、新课改对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当前,新课程改革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史无前例的震憾。
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每个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我们的教师与学生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改变观念、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课程整合呼唤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持。
新课改中,常用到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渗透教学理念。
对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手段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利于发挥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有利于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比如在讲第二章“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一节时,教材以“爱鸟报”为素材,但这与我校学生实际联系不大,我大胆地改革了教材内容,以“废旧电池对人类的危害”为主题开展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还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了废旧电池对人类的危害,从而激发了他们从自身做起,为环保做贡献的热情,许多学生纷纷表示想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掌握了“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同时其信息素养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将干巴巴的说教变成丰富多彩的感官刺激、全方位的感受,使抽象变得具体、静态变成动态,虚幻变成真实、想象变成现实,既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动起来。
如某老师在一堂美术课《化妆舞会》中,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入情景:动物们一个个经过精心打扮展示而过,然后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各种装扮去参加舞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信息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教学改革
信息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教学改革一、引言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科技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教育是知识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场所,而信息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教育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和思路,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来推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本文将分别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来探讨这一话题。
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1. 远程教育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远程教育通过网络和视频等技术手段,在各地区之间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采用这种方式学习,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便捷的交互方式,还可以避免时间、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大大提高了人民的接受和参与率。
2. 虚拟教室虚拟教室是一种通过网络进行的教学方式,它通常采用多媒体技术,将每一节课程录制下来,并提供在线交互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
这样的教学方式具有强大的可操作性,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课程的选择和安排,也可以更加自由的进行课程学习。
同时,它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 智能教具智能教具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它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将教学内容与现实场景进行融合,实现丰富的教学功能,如语音合成、图像识别、交互式教学等。
这些功能赋予了教育更加智能、便捷的体验,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育改革的方向1. 教育方式的转变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传统的大班授课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
未来的教育方式应该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与创造性思维,强调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2. 课程内容的更新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世界日新月异,教育课程也需要随之改变。
未来教育课程的更新应该更加注重扩大课程领域和深化教育内容,不断拓展教育的思路和视野,也需要更多融入互联网技术来强调针对性、实践性、创新性的教育方式。
浅谈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够及 时给他讲解 的话 , 就根本无法继续学习下去 , 一节课还没学 到
什么, 已经在迷茫 中下课 了, 就 几次下来学生就会产生极 大的挫折 感, 对专门课程的学 习也就逐渐失去兴趣 了。当人对某一知识感兴
趣时 , 接受就快 ; 而毫无兴趣时, 接受就慢 。 对于信 息技术老师而言 ,
对这门学科 的特殊性和新课改背景下 的教学 要求 ,我在此浅谈一 下信息技术教学应 当注意 的一些地方。
况。教师在每节课讲 完后 , 布置一些 与本节课 有关 的检测题 , 作为
学生 的课后强化作业。要求学生 自己先独立完成 , 如果在学习过程
1 引导 学 生 养成 自主 学 习的 习惯
做 一些尝 试。学生在 实践 中将理 论与 自己的体 验和创 造结合 起 来, 才能 成为他 自己真正掌 握的东 西 , 这种情 形下掌 握的知识 在 是不 容易遗 忘的。 课堂上的讲解 内容要少而精 。少而精主要是指根据教学内容 ,
中遇到难题 的话 , 小组 同学之 间可协助解决 , 解决不 了的就由组长 及 时向教师求助 ; 在学生学 习过程 中, 教师要 留意观察并 主动加入 各小组学 习讨论 中去 , 时帮助有 困难 的小组 ; 面了解学生学 习 及 全
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功能是极其强大的 , 同的设计 , 同的组 不 不 合会产生各种各样 的结果 , 我们老师上课时不可能展示该软件全部 的功能 , 据笔者了解 , 目前信息技术课堂上还存在一些陈 旧的教学 方法和教学模式 , 致使课堂教学气氛沉 闷、 缺乏 生气 , 学生毫无乐趣 可言 , 最终导致课 堂教学效率不 高 , 学生课后 感觉迷迷糊糊 , 浑浑 噩噩 。所 以我们 在上课 时不 要讲 的太 多 , 应该让学生 更多地去操 作, 目的是让学生 在实际操 作 中掌握学 习的 内容 , 鼓励学 生去 并
浅谈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的融合
浅谈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的融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带来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其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高中语文课堂的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主要从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以及融合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媒体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相结合,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将语文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
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网络资源的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加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如名著原文、名家作品、文学理论等,这些资源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多元化和实用性。
3. 创新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微课、教学视频等形式,进行个性化、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设计更加灵活、生动的教学活动,如线上讨论、网络作业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方式和手段,更重要的是,它对高中语文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提升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 培养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理解、评估和利用信息。
学生在搜索、筛选、整理信息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信息获取能力,还可以培养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培养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实施课 堂教 学成 为信 息技术课程成功与 否的重要 一环 。本人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 了学生强烈 的求知欲望 ,引起 了他 现根据 自己六年 多的信 息技术教 学的 实际经验和教训 。再 结 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 学生积极投入 到课堂学习当中 , 争先完成 合 自己的想法, 谈 一谈 怎样 开展信 息技术课 堂教 学 , 才能不断 任务。所以 , 这堂课取得 了 良好 的教学效果。 促 进 信 息技 术 课 程 的 发 展 。 ( 二) 营造 良好 的课堂氛 围 关键词 : 新课程 改革 信 息技术 课堂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 曾说过 : “ 成 功的教学依赖 于一种真 诚的尊重 和信任 的师生关系 ,依赖 于一种 和谐安全 的课 堂气 我是高中信 息技术教 师 , 对信息技术教学有 自己的看法 。 氛。”在不 同的课堂气氛 中, 教学效果 与学 习效率会有 明显 的 传 统的计算 机课 程强调 的是计算机操作技能 的掌握 ,只要老 差异 。营造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指教师运用行之有效 的教学方 师上课讲 了 , 学生练会 了, 就达到 目标 了。却忽视 了学 生的主 法 , 使得学 生沉浸在课堂所规定的情感气 氛之 中。 学生会受到 体地位 , 忽视 了学生信息素养 的培养 。新课 改下的《 普通 高中 教师精神状态的影响和感染 ,所 以教师走进课堂时的精神状 信息技 术课程标 准》 明确指 出“ 以义务教育 阶段 课程为基 础 , 态, 也就决定 了一堂课是气氛活跃还是死气沉沉。 以进一步提升学生 的信息素养为宗 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 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 , 有很多时候需要 和同学交流 的, 那是 际 问题 , 让 学生在信 息的获取 、 加工 、 管理 、 表达与交流 的过程 因为在同学之间交 流, 他能找到一种平等 的感觉 。在课堂上 。 中, 掌握信 息技术 , 感受信息文化 , 增强信息意识 , 内化信息伦 老师也应 该把 自己和学生放在同一个位置上 ,让学 生把 老师 理 ,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 应信 息时代要求 的具有 良好信息素 当作一个拥有 知识 的先行者 。这样的课堂上教 师和学生之 间 养的公 民。 ” 根据这一要求 , 信息技术课堂又应如何进 行教 学? 是一种平 等的关系 , 学生在课堂上不感到拘束 了, 也就乐 于问 这 成了当前信息技术 教师的需要重新考虑 的重要 问题 。现结 问题 , 那么对课堂学习也就有兴趣 了。所 以在上课前 , 我总是 合 自己在信 息技术课程教 学的实践经验 以及所 遇到 的问题 , 与学生交流一会儿 ,在教学过程 中偶尔使用些幽默 的语言或 说一说 自己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 堂教 学的几 者举几个实际 的例子 , 无形之 中调节 了课 堂气氛 。 点看法 。 三、 合理 的教学评价 思想观 念要转变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 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衡量和提高 信 息技术 课程 改革首要 解决 的问题就 是教 育观念 的转 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 可见 , 合理 的教学评价不仅可 以了解教 变。 在 许多学校 , 学生将这 门课作为一门上网课 、 游戏课 、 聊天 学各方 面的情 况 , 从 而判断它 的质量 和水平 、 成效 和缺 陷 , 起 课, 学习之余的放松课。领导不重视, 使得在学校各类评比中 到一个诊断的作用 ,同时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 和强化 信息技术教师往往处于一个十分不利 的位置。再加上长期受 作用,并在一定的限度 内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 的激励 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校以高考科 目作为高中课程重要性与 作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 不宜采用传 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学 否的衡量标准 , 造成信息技术课程被老师 、 学生 、 学校 、 家长完 生对 知识 掌握程度高低 。 我根据所学 内容不同 , 采取了不同的 全忽视的局面。 因此必须 改变 大家原有 的教学观念 。 教师应该 评价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教 wo r d 、 E x c e l 等软件 的 认识 到 , 教育不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 , 应该 是发 展认 知的 使用 时, 我采取了“ 学生作品展示 ” “ 学生互评 ” 等方式 : 当学生 手段 。 尤其是信息技术课程 , 它讲授 的是与世界同步的最新知 完成 的作品时 , 让他 向全班展示 , 并讲述制 作该 作品的想法 、 识, 使用的是 目前最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教学 , 这 就更 需要 教师 过程 、 采用的方法等 , 让其它学 生给予评价 。对于一些需要采 具有 “ 授之 以鱼. 不如授之 以渔” 的教学观念 。教师不仅要精通 集较多信息才能完成的作 品 , 可以由学生分组完成 , 完成后 由 课本 知识 , 更要 了解 学生 , 掌握 学生 的认 知规 律 , 给学生 以一 组与组之间进行评价 、 交流 , 教师适 当地参与 、 引导 , 并注意在 定 的引导 和帮助 。 教学评价时多采用一些鼓励性 的话语 ,肯定 同学们的优点和 二、 上好每一堂 课 创新 的部分 , 当然一些做的不足的地方也应该指 出, 但是在方 ( 一) 做好教学设计 式方法上要注意不要直接批评 ,可 以采取迂 回战术给予适 当 首先 , 备课要考虑 到以学生 的主体作用 。新课标 指出 , 学 的提醒。 生是课堂 的主人 , 学 习的主体 。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 时 , 要站 新 课程改革 的实施是一个漫长而艰 苦的过程 ,要想让信 在学生 的角度考虑 问题 , 用“ 学生 的心态” 去探知学生 的想法 息技术课程 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加强信息素养 ,具备解决实 际 和情感。 依据学生 的喜好和个性设计课堂教学 , 从学生 的角度 问题的能力 的理念 , 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不断的学习 , 并要 帮助他们 解决问题。 其次 , 选择合适 的教学方法。 在信息技术 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新课程改革中出现 的各种 问题要大胆实 课 程实际教学 中, 任务驱动法 、 游戏学 习法 等教学方法得 到了 践 、 积极地探 索 , 总结得失 , 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 问题 , 切实提 广泛应用 , 并取得 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那么多 , 我们 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 到底该怎 么选择 呢?选择教学方法 , 要根 据教学内容 、 学 生身 参考文献 : 心特点 , 在不同课中或同课 中不 同阶段选用合 理的教学方法 ; [ 1 】 信息技术基础( 必修 ) [ M 1 . 教 育科 学出版社, 2 0 1 2 更要从 教学实 际出发 , 根 据不 同的教学 目 标、 内容等 , 恰 当地 [ 2 ] 王毅 华. 优 化课 堂心理环境. [ 2 o l o 一 9 — 2 3 1 . h t t p : / / w w w . 选用教学方法 ,并将各种方法有机地 结合起来 ,做到兼容并 p e p . t o m. c n / x g j y / x l y j / x s k j / j c j x / 2 O O 4 0 6 / t 2 0 0 4 0 6 1 1 _ 8 7 2 7 7 . h t m 蓄、 取长补短 。 这样才能 收到更好 的教学效果。 例如 , 在讲授高 [ 3 】 陶清. 浅析新课标 下的有效教 学问题『 J 1 . 科教 文汇 ,堂教学
论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论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摘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一个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已经开始逐步实施。
新课程贯穿了许多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新课程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应地,新课程的教学实施也必须采取新的模式和方法,而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支持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方面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作用新课程理念的实现,新课程在内容、结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都是教育信息化所追求的目标,或者也可以说,新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改革,是试图从不同的方向实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着眼点都在于革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因此毫无疑问,作为教育信息化基础的信息技术,必然对新课程理念的实现,对新课程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变革,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促进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的内涵应该从两方面来理解。
一是社会学视角,强调的是如何使不同人群和基层平等享受教育权利;二是教学法视角,关心的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如何建立比较平等的关系。
信息技术对教育民主这一理念的实现,无论从社会学视角还是教学法视角来看,均具有独到的贡献。
其根本原理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信息资源在社会中的分布形态和人们对它的拥有关系,造成了信息资源的多源性、易得性和可选性,信息资源从过去被少数人拥有变为人人拥有,这就从客观上破坏了人们之间的传统教育关系,极大地促进教育民主化的进程。
就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化而言,基本趋向是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民主化的概念可转换为学习自主化。
当今的教育环境正从师生之间信息不对称变为信息对称。
在信息对称条件下如何重构教育关系,是当代教育者面临的新课题。
有位美国历史教师谈了自己的体会:我过去上课时故意找些课本以外的材料拿到课堂去讲,学生们对我很佩服,以为我的知识很渊博;现在网络进了教室,情况就完全变了,我讲什么他们几乎都知道,看来不能再玩老一套教学把戏了。
浅谈新课程改革后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
浅谈新课程改革后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南阳市八中迟学东浅谈新课程改革后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摘要: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旨在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要达到这个要求,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应根据当前中学生的基础与学情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积极组织学生交流与合作,把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化为新型、适应新课程要求、更适合高中学生要求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随着河南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已不再是简单的表面要求,而是要具体地落实在教师的行动中,因此对所有教师来说:课堂教学效率的再次“提速”,已是迫不及待之事。
当前新课程改革宗旨要求教学必须要真正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教师要彻底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完成课堂教学中自身角色的转换。
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与思考,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不同内容设计符合需要的教学模式,才能在原有基础上最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
然而,所谓知难行易,空头文章易得。
真正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却是少之又少,本人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近10年,对如何上好课、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结合河南省高中学生的特点做了一些思考。
特别是近来,在学习与推进“杜郎口教学模式”后,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有了一些新的不成熟的想法与做法,敬请各位专家同行斧正。
一、创设情境——愉快式教学模式适用范围: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
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
实施理由:基础知识理论课对每一门科目都是不可或缺的。
既要让学生有兴趣听,又要能掌握,不管对哪门科目而言都有一定的难度。
特别是信息技术课,许多理论知识与术语,学生平常接触得相对很少,所以更有必要改变教学方法,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的影响和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教育信息化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过程。
它涉及到多种应用、工具和平台,其中包括学习管理系统、网络课程、互动教学、电子课本等等。
教育信息化的出现不仅为传统教育方式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创新,同时也为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一、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的影响1.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传统教育的方式呈单一化和封闭式。
而教育信息化则将学生的学习转化成了多元化的方式:电子白板、数字教材、网络课程、在线测试、互动教学等。
教育信息化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的诱人之处在于,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
这种方式的多样性,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2.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教育信息化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此之前,各种教学资源极其有限,且枯燥乏味,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一系列优质的教学资源不断涌现出来,包括在线公开课、慕课、教育网站等等。
除了学校提供的教材,学生还可以选择更丰富的、符合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所在的资源进行学习,这也为学生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和广阔发展空间。
3.多元化的评价和测评方式教育信息化推进了多元化的评价和测评方式。
传统的教育评价是基于书写的考试形式,这种形式往往测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而电子化考试和在线测评则能够更加准确地测评出学生的实际水平。
同时,这种方式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分析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缺陷,在学习中更快速、精准地进步。
二、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的作用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于信息处理技术革新以及相关软硬件平台的功能不断提升。
这意味着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和运用真实的、实时的教学资源,同时也能够更容易地学习新知识和技能。
教师也能通过教育信息化方式快速反映学生的弱点和需求,从而更加有效地规划教学课件和教学计划,提高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浅谈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的融合策略
浅谈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的融合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高中语文课堂作为传统的文化教育课程,也需要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以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本文将浅谈在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的融合策略。
一、利用互联网资源拓展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为高中语文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如优质的网络课程、多媒体资料、数字图书馆等,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
通过网络资源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广泛的文学作品和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通过利用互联网资源还可以进行课堂教学互动。
教师可以设计网络课堂作业、在线讨论、学科竞赛等活动,以增强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语文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还可以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效果。
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设计精美的课件,丰富多彩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以生动形象地展现文学作品的意境和特色,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信息技术还可以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便利。
通过电子书、数字化阅读软件等工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标注、评论等操作,方便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跟踪和指导。
这种个性化的阅读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跨学科融合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的融合,还应加强跨学科融合。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支持,还可以与其他学科结合,共同推动学科整合。
在历史与文学的结合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历史背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与艺术的融合中,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展示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分析梁健阜新市细河区教师进修电教部摘要:本文论述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整合、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建设等各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课程整合课程资源当前,新课程改革方兴未艾,新课程体系所具有的创新性和实践性,为信息技术的教育和应用开创了新的机遇。
作为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指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新课程改革注重课程整合和优化,更加强调学习内容与生活、社会、科技的联系,以及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显而易见,靠以往“讲授—记忆”的学习方式是无法实现的,必须有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和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已经在教育实践中证明其在课堂辅助教学中的显著作用,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中,如果仍然将信息技术定位于“教学辅助工具”,还是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课件”,那么,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使用的表演性、随意性将无法得到有效的改观,同时也必然导致对信息技术“大投入,低产出”的质疑。
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中的信息技术,不再只是“辅助的角色”,它是新课程改革所必须的,并且在新课程改革中必然要扮演新的角色。
因此,本文就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信息技术是课程整合的平台,信息技术同其它学科整合后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课程整合是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它是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因此,新课程改革更加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强调课程间的整合。
在这一整合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既具有知识性的特点,又具有工具性的作用,所以它既可以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又可以成为其它学科间整合的平台。
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可以有这些方面:其一,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程与其它课程整合。
这种整合方式主要用于具有相关内容的课程之间,比如“POWERPOINT”与“作文教学”,“FLASH”与“美术”。
其二,信息技术作为学习资源与其它学科整合。
众所周知,互联网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资源库,无论什么课程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
当然,要想有效的使用这些资源,就必须掌握使用的方法,课程整合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整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不同学科提供与之相关的教学资源。
其三,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与其它学科整合。
现在日渐兴起的远程教学、网上学习正是这种整合方式的应用。
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它从“技术”这一角度出发,必须同其它学科的整合后才能体现出来。
长久以来,传统的班级课堂授课虽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有许多教学内容如果不借助媒体,特别是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仅靠教师讲解是很难使学生达到掌握现代知识的要求,例如,在数学中利用长方形的知识来求解圆的面积公式,传统的方法是很难讲得清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演变过程的掌握是相当模糊的,笔者利用FLASH MX做一只动画课件,由于比较生动形象,全班学生对这个公式理解达到98%,也就是说,只有一个学生对此还不是十分理解。
最近几年,各校都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这是一个方向,我参加几次这方面的教学活动,几乎涉及到每门学科,例如数学中的几何、语文课《石拱桥》、物理的《力学》、英语、音乐、美术、历史地理等,同学反映都是比较好的,从教学效果来看也确实是比较好的,当然这种方法也不是万能的,有的不需要运用媒体,这要各位教师自己把握。
如果运用信息技术上课,对提高每堂课的利用率是大有好处的。
每堂课的板书是必不可少的,但板书要占用一定的时间,运用媒体后,就可改少板书时间,增加教学时间或学生课堂练习时间,从而提高每堂课的利用率。
课前用软件编一些小练习,课堂上让学生练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做一些比较难的练习题和做较多数量的题目,成绩差的学生也有相应的练习,从而顾及到每一位学生,达到提高课堂的利用率的目的。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更多的学生能同教师保持一致,做到脑、心、手的统一,从而达到提高课堂的利用率的目的,从而更进一步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是教师教学的工具,是学生认知的工具,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张多元的学习活动,学生应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动手实践。
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将从“主体”转向“主导”。
因此,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不能再局限于教师的“辅助工具”,更应该是发挥其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诱发行为等各方面的优势,努力使教师的教学更具有拓展性。
教师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在课堂外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学习和使用各种有用的教学信息,特别是当前网络的普及为广大教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网络上极其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可以很大程度的满足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中,特别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不管是哪种学习方式,其核心都是要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和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仅仅依靠教师的“讲授”和教科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建立多元化、开放的学习途径和方法,其中特别应该掌握信息时代的产物: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等。
比如利用互联网进行研究性学习。
事实上,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的推广,我们的学生已经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还不断在尝试、在学习。
只要我们因势利导,信息技术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巨大的转变。
同时,学生运用计算机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的开展,必然给我们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和形式,丰富、有趣、优质的学习资源使得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不仅变得更加生动、有效,而且还有利于开发和提升学生的潜能。
因此,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不仅有助于达到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目的,还有助于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是主要依赖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来探索知识、发展知识、创造知识。
所以,教师的教学方式必然由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辅导、模拟演示转变为强调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多人合作的各种研究学习或合作学习。
将教学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让学生学会知识上,而是放在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
三、信息技术是课程建设的内容之一,也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渠道。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与社会生活、科技发展相联系,同时还提出了学生应具有收集、处理、使用信息等能力的要求。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已经溶入了学生的学习之中。
作为一门课程,它必然具有相应的课程任务、学习目标。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在许多中小学开设,课程的性质也从以往的兴趣课到选修课、必修课转变。
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意义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更在于使学生在具有以上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利用它们为自己的自主学习、终生学习、探究学习服务。
所以,课程改革纲要明确地指出:“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能力的发展,尤其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分析、处理和应用,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对发展其自身各方面的能力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因此课程改革中也强调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事实证明,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还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人类进步的需要。
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成果。
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促进学生的健康而有个性的发展服务。
利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积极有效的开发信息化的课程资源,有效发挥互联网的资源价值。
网络不仅是课程资源共享的手段,而且它本身就是一座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课程资源库。
信息技术发展正在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
因此,教师既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学工作服务,同时还可以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与大家交流和分享。
四、信息技术为各学科教师素质的提高起促进作用。
传统的教育方式以课堂教育为主要形式,以教师为教学主导,以文字化的教案为授课内容,进行面对面的正规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一块黑板一支笔,说说写写上到底。
”的教师主体地位转变为:“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通过收集各种课程资源,协助学生完成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并这一过程中升华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达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的主导地位。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我们教师本身的信息化素养就成为这个转变过程的关键。
如果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过关,将直接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
因此,各学科教师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确保教学过程中不能出现错误的现象。
这也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辽宁省教师信息技术二级考试即将结束,在这一培训中,使全省大部分的中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大辐提升。
但是,有很多教师只是在考试中通过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境中的应用还没能实现。
他们不是不会用,就是不知道怎样用,要不就是对新课程中的信息技术要求理解不够而弃之不用。
我们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成了新课改的“瓶颈”,也让信息技术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鸡肋”,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这种现象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让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就象在上课时用粉笔写字一样灵活,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教师上课的一种工具,并且逐步的实现在教学中完成与学科的真正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