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地质

合集下载

瓦斯地质

瓦斯地质

瓦斯地质wasi dizhi coalbed gas geology运用地质理论和方法,研究煤层瓦斯成分成因,赋存、运移规律,煤与瓦斯突出条件及预测,煤成气、煤层气可采性评价的学科。

其任务是为煤矿瓦斯防治和煤成气、煤层气开发利用提供地质依据。

简史瓦斯地质是20世纪70年代蕴酿,80年代在中国建立的新兴学科。

它的萌芽期可追朔到20世纪50年代。

杨力生在总结1956~1960年大同低瓦斯矿忻州窑矿三次严重瓦斯爆炸事故时发现,它们均与掘进巷道遇断层有关,进而在少数矿井进行瓦斯与地质关系的研究。

七八十年代初,随着煤炭工业发展,瓦斯突出事故增加,瓦斯突出与地质条件相关的现象,被更多的通风安全工程技术人员发现,要求地质人员参与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焦作矿业学院部分地质教师到四川、贵州、山西、吉林、甘肃、河南、湖南和江西等省的突出矿区、矿井进行了气源,赋存及其地质背景的调查,总结了瓦斯突出及其地质条件的初步规律,为防治突出提供了初步依据。

1983年,杨力生主持编制《全国瓦斯地质图》。

同年12月,煤炭工业部颁发《关于加强瓦斯地质工作的通知》。

1985年,中国煤炭学会设立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并在部分煤炭高等学校开设《瓦斯地质》选修课。

在煤和瓦斯突出较严重的其它国家,同样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其中,以前苏联的资料较为丰富。

他们在1951年设立了《防止煤与瓦斯突出中央委员会》,苏联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参加了瓦斯突出与地质条件研究;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的А.И.克拉符佐夫(А.И.Кравцов,1967,1973,1980),乌克兰科学院地质技术力学研究所的В. Е. Забигайло(1980),苏联科学院矿产综合开发问题研究所的А. Г. Айруни(1987)等都有专门的论著出版,其内容涉及瓦斯地质各个方面,包括气体成因、含气形式、瓦斯运移和分带,地质因素对天然气分布影响,煤层瓦斯突出的地质条件,煤的微结构、煤内瓦斯赋存与运移的理论等。

瓦斯地质学

瓦斯地质学

第一章瓦斯:瓦斯狭义上讲就是甲烷,广义上是指井下所有涌出有害气体的总称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突出是指在压力作用下,破碎的煤与瓦斯由煤体内突然向采掘空间大量喷出,是另一种类型的瓦斯特殊涌出现象地质构造变动:岩层形成后,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发生变形和变位(位移、倾斜、弯曲、断裂),其原始产状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称为地质构造变动。

地质构造:发生构造变动的岩层所呈现的各种空间形态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分为两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瓦斯地质学是研究瓦斯的形成、运移、赋存和发生瓦斯灾害的地质控制理论的一门交叉学科。

实践证明:所有的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现象均发生在构造煤分布区。

瓦斯突出煤体具有瓦斯高含量、高解吸速度、低强度、低渗透性的“两高两低”特性,因此构造煤控制着瓦斯灾害的发生,影响着瓦斯的治理,亦控制着煤层气的地面开发,是瓦斯地质研究的核心理论之一。

第二章中国含煤盆地成生时期与全球具有同时性,主要发生在晚古生代石炭纪以后,并以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晚三叠世)、侏罗纪(早、中侏罗世)、白垩纪(早白垩世)及古近纪和新近纪(第三纪)为主要成煤期板块:地球岩石圈被洋中脊、岛弧海沟系、转换断层等三大构造活动带分割形成的大小不一的不连续的岩石圈块体。

板块构造:由于洋底分裂、扩张、板块间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全球性板状地质构造。

1 中国石炭纪含煤盆地经过多期构造运动改造,现今含煤盆地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

在西伯利亚板块的准噶尔~兴安活动带仅有零星的残存盆地。

2 中国二叠纪含煤盆地的分布格局与石炭纪大体相似,含煤盆地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

从沉积范围、沉积特征及改造后的含煤盆地特征方面,华北板块更具继承性。

华南板块石炭至二叠纪随着海盆的扩展、退缩,二叠纪含煤盆地比石炭纪更为广阔,几乎遍布整个扬子地块。

中国三叠纪含煤盆地主要分布于华北板块与扬子地块。

侏罗纪含煤盆地分布经过三叠纪过渡时期后,侏罗纪含煤盆地分布状况已完全改观。

瓦斯地质管理规定

瓦斯地质管理规定

瓦斯地质管理规定的目的是保障煤矿瓦斯地质工作的安全、高效进行,降低矿井瓦斯事故的发生。

一、瓦斯地质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科学、规范、综合。

在瓦斯地质工作中,应积极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的瓦斯地质管理方案。

瓦斯地质管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并与其他相关管理工作相互配合,形成综合管理体系。

二、瓦斯地质管理的内容包括瓦斯地质调查、瓦斯灾害预测预报、瓦斯控制、瓦斯抽采、瓦斯监测和瓦斯事故应急处理等多个方面。

瓦斯地质调查是瓦斯地质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瓦斯赋存规律、瓦斯运移规律、瓦斯突出规律等方面的调查研究。

通过充分了解瓦斯地质特征,可以制定科学的瓦斯管理方案,有效控制瓦斯事故的发生。

瓦斯灾害预测预报是指通过对矿井瓦斯地质条件和瓦斯动态变化趋势的分析,预测和预报可能发生的瓦斯灾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瓦斯控制是指通过采用有效的瓦斯抽采和瓦斯封闭等工艺措施,降低矿井瓦斯浓度,提高矿井的瓦斯安全指标,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瓦斯抽采是利用抽采设备将矿井中的瓦斯抽掉,以保持矿井瓦斯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瓦斯封闭是采用密闭封闭等措施,阻止瓦斯进入工作面等区域,有效控制矿井瓦斯的扩散。

瓦斯监测是指通过瓦斯监测设备,对矿井地质条件和瓦斯浓度进行实时监测,提供及时准确的瓦斯信息。

矿井的瓦斯监测应覆盖全矿各区域,确保矿井内瓦斯浓度在安全范围内,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

瓦斯事故应急处理是指在矿井瓦斯事故发生时,根据事故情况迅速组织救援,避免事故扩大,及时控制瓦斯泄漏,抢救被困人员,保障矿井的安全运行。

瓦斯地质管理的落实需要各级管理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加强瓦斯地质管理工作,提高瓦斯地质管理水平,才能保障矿井的瓦斯安全,维护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瓦斯地质

瓦斯地质

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第一节研究瓦斯地质理论的意义瓦斯地质理论是瓦斯防治最重要的基础。

瓦斯是一种地质成因的气体地质体,它是在数千万至数亿年中与煤的演化作用相伴生而形成的,它生于煤层、存储于煤层及其围岩之中。

它的生成条件、保存条件、赋存和分布规律都受极其复杂的地质演化作用控制,宏观上涉及板块构造和区域地质演化理论,微观上涉及煤的化学结构。

瓦斯在煤层中的赋存状态与煤颗粒、煤分子之间的关系经历过极其复杂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其解吸、运移、流动规律涉及流体力学等方面知识;瓦斯的赋存和分布控制着瓦斯的含量、涌出量和煤层气资源量;地质构造复杂程度控制着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构造煤的发育特征控制着瓦斯(煤层气)抽采和瓦斯治理的难度。

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瓦斯防治,是世界产煤国家共同面临的国际性技术难题。

我国煤矿95%以上的井工开采,开采深度每年平均以近20m的速度增加着。

深部开采使得原来的低瓦斯矿井升为高瓦斯矿进,高瓦斯矿井则升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我国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总数已有5000余对,占我国煤矿总数的一半左右。

煤气瓦斯突出机理的研究和认识,目前仍停留在假说阶段,从而导致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防治和事故的处理难度加大。

第二节瓦斯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瓦斯地质学的研究内容(1)瓦斯赋存机理研究瓦斯赋存机理研究,是世界产煤国家目前共同面监的国际性技术难题。

瓦斯赋存分布规律控制瓦斯含量和瓦斯涌出量,构造复杂程度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构造煤的赋存分布控制瓦斯的抽采难度。

(2)构造煤与瓦斯突出煤体基础论研究构造煤是煤层受地质构造挤压剪切破坏作用产物。

瓦斯突出煤体,是指含高能瓦斯的构造煤体。

实践证明:所有的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现象均发生在构造煤分布区。

瓦斯突出煤体具有瓦斯高含量、高解吸速度、低强度、低渗透性的“两高两低”特性。

(3)瓦斯(煤层气)抽采地质控制机理研究目前,我国煤矿瓦斯抽采率只有5%-12%,平均吨煤瓦斯抽采量尚不足1m3,仅为平均煤层瓦斯含量的6%-10%。

瓦斯地质管理规定

瓦斯地质管理规定

瓦斯地质管理规定
是指在矿井、矿山或其他地下工程中管理和控制瓦斯(主要指煤层瓦斯)的规定。

以下是一些一般性的瓦斯地质管理规定的内容:
1. 瓦斯地质调查:在矿井开发前,需要进行瓦斯地质勘探和调查,确定瓦斯的分布情况和压力等参数。

2. 矿井安全规范:制定矿井安全规范,明确瓦斯抽放、通风、排放等措施,确保矿井内的瓦斯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3. 安全监测和报警系统:矿井需要安装瓦斯检测仪器和报警系统,及时监测和提醒矿工瓦斯浓度的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4. 瓦斯抽放和处理:矿井需要进行瓦斯抽放和处理,以减少瓦斯积聚和爆炸的风险。

常用的方法包括:瓦斯抽放、利用和利用。

5. 瓦斯防治设施:矿井需要建立完善的瓦斯防治设施,包括通风系统、防瓦斯墙、瓦斯抽采系统等,确保矿井内的瓦斯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6. 瓦斯事故应急预案:矿井需要制定瓦斯事故应急预案,明确瓦斯事故的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在瓦斯事故发生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瓦斯地质管理规定的内容,具体规定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而有所不同。

第 1 页共 1 页。

瓦斯地质

瓦斯地质

瓦斯地质王万青瓦斯:瓦斯是煤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气体地质体。

瓦斯是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

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无色、无味,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和矿工生命的最大灾害源。

瓦斯(煤层气)是一种洁净、热效率高、污染低的优质能源,可作为民用和工业燃料以及汽车燃料或用于发电,还可生产炭黑、化肥和其他工业品。

瓦斯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煤层瓦斯的形成过程研究或者说煤层瓦斯组成与煤级的关系研究;瓦斯在煤层内的赋存与运移;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构造煤特征研究;地质构造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理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方法与控制措施;瓦斯资源地面开发;瓦斯地质图编制。

过渡页研究的意义:瓦斯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害气体,控制瓦斯涌出量、减少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灾害,可以提高煤矿安全性;瓦斯是温室效应气体,同时是清洁能源,提高煤层瓦斯抽采率可以保护大气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

瓦斯成因类型:生物成因(原生生物成因、次生生物成因)和热成因(热解成因、裂解成因。

从泥炭到褐煤、烟煤再到无烟煤,其分子组成变化如下所示:4C16H18O5(泥炭)→C57H56O10(褐煤)+4CO2+3CH4+2H2OC57H56O10(褐煤)→C54H42O5(烟煤)+CO2+2CH4+3H2OC54H42O5(烟煤)→C15H14(半无烟煤)+CO2+CH4+H2OC15H14O(半无烟煤)→C13H4(无烟煤)+2CH4+H2O煤层瓦斯含量的基本概念煤层瓦斯含量——单位质量的煤中所含有的瓦斯体积(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体积),单位是cm 3/g 或m3/t 。

煤层原始瓦斯含量——煤层未受采动影响而处于原始赋存状态时,单位质量煤中所含有的瓦斯体积。

煤层残存瓦斯含量——煤层受采动影响而涌出一部分瓦斯后。

煤的可解吸瓦斯含量——煤的原始瓦斯含量与煤层残存瓦斯之差称为煤的可解吸瓦斯含量。

煤的瓦斯容量——煤中瓦斯压力升高时,单位质量煤所能吸附瓦斯的最大体积,称为煤的瓦斯容量。

瓦斯地质学

瓦斯地质学

2.地质内容:煤层底板等高线……一般式标高50M左右一条,但在褶皱和断层影响下引起煤层倾角变化大的部位,等高线密度增加井田地质勘查钻孔……煤层露头,向斜,背斜,煤层厚度,断层,陷落柱分布,火成岩分布,煤层顶、底板沙泥岩分界线,构造煤的类型、厚度分布等3.瓦斯内容和方法:瓦斯涌出点……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点,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点和相对瓦斯涌出量点,每月筛选一个数据瓦斯涌出量等值线……绝对瓦斯涌出量等值线又分实测线和预测线煤层瓦斯压力等值线……实测等值线和预测等值线,其中主要有0.74Mpa等值线瓦斯涌出量划分……根据矿井涌出特征,一般是极差5立方米每分钟,按图例绘制不同的面色,表示瓦斯涌出量区划级别瓦斯含量点和瓦斯含量等值线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参数……瓦斯压力P,瓦斯放散初速度△P,煤的坚固性系数f值,瓦斯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K值,钻屑瓦斯解吸指标,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指标,钻孔最大钻屑量等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划……根据预测结果,将井田范围内划分为突出危险区、突出威胁区、无突出区矿井瓦斯资源量……根据瓦斯资源量、煤炭储量分块段计算4.煤层高瓦斯赋存和涌出量的区域划分规律(1)以深层煤化作用为主的中、高变质烟煤、无烟煤带,地层连续沉积的凹陷带,控制了煤层高瓦斯的赋存、高瓦斯涌出分布(2)以深层煤化作用为主的中、高变质烟煤、无烟煤带,构造上以挤压作用为主,控制了煤层高瓦斯赋存,高瓦斯涌出量分布(3)以岩浆热变质煤化作用为主的中、高变质烟煤、无烟煤带,构造上以挤压,褶皱,逆冲推覆为主,控制了煤层高瓦斯赋存,高瓦斯涌出量分布(4)以含有多层油页岩为特征的早第三纪的煤层中的高瓦斯煤田(5)以含有油气涌出为特征的高瓦斯矿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早、中侏罗纪的煤层5.煤层低瓦斯赋存和涌出的区域划分规律(1)以强风化剥蚀作用为主控制的煤层低瓦斯赋存、低瓦斯涌出(2)以拉张为主控制的煤层低瓦斯赋存、低瓦斯涌出(3)以浅海碳酸盐岩相沉积为主的石炭-二叠纪的煤层(4)高阶无烟煤低瓦斯带(5)新近纪、古近纪的褐煤低瓦斯赋存、低瓦斯涌出6.瓦斯资源量计算方法(1)瓦斯地质统计法:充分运用煤矿开采后获取大量瓦斯地质资料的优势,在编制瓦斯地质图的基础上,运用瓦斯地质和瓦斯涌出规律,建立起其与煤层气含量测试数据的对应关系,丰富煤层气预测资料,充实和完善煤层气预测公式(2)体积法:7.中国瓦斯资源开发潜力(1)地质条件: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构造运动频繁,煤盆地的后期改造强烈。

瓦斯地质

瓦斯地质
• 总的来看,我国瓦斯突出的气体绝大多数 矿井均为沼气,个别矿井为二氧化碳;突 出的固体物主要为煤炭,有时也伴有岩石; 绝大多数突出发生在掘进工作面,其中以 石门揭穿煤层的强度最大。
煤与瓦斯突出及其影响因素
• 2、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 • (1)煤层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 • 煤内瓦斯仅游离瓦斯显示压力。它和吸附瓦斯处
中,快速喷出的现象。瓦斯喷出伴有咝咝的响声, 但不产生煤和岩石抛出的动力现象。 • 煤(岩)与瓦斯突出是指在采掘过程中,在很短 的时间内,从采掘工作面内部向工作空间突然喷 出大量煤、岩石和瓦斯的现象。它是一种伴有声 响和猛烈动能效应的动力现象。
矿井瓦斯涌出量及等级划分
• 2、矿井瓦斯涌出量 • 矿井瓦斯涌出量是指矿井生产过程中,单位时间
• 当空气中混有5%~16%的沼气时,遇高温能引起 爆炸。可能产生爆炸的沼气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 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瓦斯的赋存与成因
• 2、瓦斯的赋存状态 • 两种状态:
• (1) 游离状态(自由状态):瓦斯是以自由 的气体状态存在于煤体、围岩的孔隙、裂 隙或空洞中。瓦斯的分子可以在煤体的孔 隙内自由运动。游离状态的瓦斯赋存量的 大小,取决于煤、岩层的孔隙度,同时也 取决于外界的温度和压力。
井。
四、煤与瓦斯突出及其影响因素
• 1、煤与瓦斯突出的概念 • 煤与瓦斯突出是在矿井采掘过程中,在很
短的时间内,从采掘工作面内部向工作空 间突然喷出大量煤、岩石和瓦斯的现象。 • 它是一种伴有声响和猛烈力能效应的动力 现象,可以摧毁巷道和设备,导致风流逆 转,甚至引起瓦斯和煤尘爆炸。
煤与瓦斯突出及其影响因素
• ② 采动集中应力 在井巷周围或采掘工作面前方,由 于原始应力平衡状态遭到破坏而出现应力集中。该集 中应力一般为原始应力的2~3倍,在采动集中应力叠 加的地段,甚至可高达6倍。因此,在采动集中应力 带内,采掘时极易发生突出。放炮震动常是诱发突出 的原因。

瓦斯地质学综述

瓦斯地质学综述

瓦斯地质学科综述1、瓦斯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容 (1)2、煤层瓦斯(煤层气)的成因 (2)2.1 原生生物成因 (2)2.2 次生生物成因 (3)2.3 热成因气 (3)3、影响瓦斯赋存的主要地质因素 (5)3.1 地质构造控制作用 (5)3.2 上覆基岩厚度和埋藏深度的影响 (6)3.3 煤层围岩对瓦斯赋存的影响 (6)3.4 水文地质条件 (7)3.5 煤的变质程度 (7)4、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综合作用假说 (10)4.1 振动说 (10)4.2 分层分离说 (11)4.3 破坏区说 (11)4.4 游离瓦斯压力说 (12)5、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主要方法 (13)5.1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分类 (13)5.2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 (13)5.2.1 单项指标法 (14)5.2.2 瓦斯地质统计法 (16)5.2.3 综合指标法 (16)5.3 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18)5.3.1 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预测 (19)5.3.2 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20)5.4 采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23)6、瓦斯地质的一般规律 (24)7、矿井瓦斯地质图的主要作用 (25)7.1 矿井瓦斯地质图作用 (25)7.2 矿区瓦斯地质图的作用 (26)7.3 采面瓦斯地质图的作用 (27)8、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 (28)8.1 矿山统计法 (28)8.2 含量法 (28)8.3 分源预测法 (30)8.4 类比法 (30)8.5 瓦斯地质数学模型法 (31)8.6 速度预测法 (31)8.7 灰色系统预测 (31)8.8 神经网络预测法 (32)8.9 各种预测方法的特点 (33)9、瓦斯的主要参数及测试方法 (35)9.1 煤层瓦斯压力测定 (35)9.1.1间接法测定瓦斯压力 (35)9.2 煤层瓦斯含量测定 (40)9.2.1 煤层瓦斯含量及其计算 (40)9.2.2 解吸法测定瓦斯含量 (42)9.2.3 残存瓦斯含量的直接测定 (42)9.2.4 煤层瓦斯含量间接测定 (43)9.3 煤的坚固性系数的测定 (46)9.4 煤的瓦斯放散指数△p的测定 (48)9.5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指标测定 (49)9.5.1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Δh2 (50)9.5.2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 (50)9. 5. 3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q (50)9.5.4 钻屑量指标S (51)9.6 煤对瓦斯吸附常数测定 (51)1、瓦斯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容瓦斯地质学是从地质角度研究煤层瓦斯赋存、涌出和煤与瓦斯突出的自然规律。

瓦斯地质学瓦斯

瓦斯地质学瓦斯

瓦斯地质学复习资料1.瓦斯:瓦斯是煤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气体地质体。

地质构造: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的形态。

2.瓦斯地质学:研究瓦斯的形成、运移、赋存和发生瓦斯灾害的地质控制理论的一门交叉学科。

3.瓦斯地质研究内容:瓦斯赋存机理研究;构造煤和瓦斯突出煤体基础理论研究;瓦斯抽采地质控制机理研究;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控制机理研究。

4.瓦斯地质规律:瓦斯与地质因素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5.含煤盆地是指赋存煤炭的沉积构造盆地。

时间上不连续性,空间上不均匀性。

6.世界5个主要聚煤期:石炭纪聚煤期、二叠纪聚煤期、早中侏罗世聚煤期、晚侏罗早白垩世聚煤期、晚白垩始新世聚煤期,其中石炭纪和二叠纪聚煤期成煤量最多。

7.中国含煤盆地成生时期:主要发生在晚古生代石炭纪以后,并以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晚三叠世)、侏罗纪(早、中侏罗世)、白垩纪(早白垩世)及古近纪和新近纪为主要成煤期。

8.瓦斯成因:按照生物地球化学营力和热力地球化学营力分类:生物成因,热成因。

★次生生物成因瓦斯在煤层中生成并保存的基本条件:⑴煤层经构造抬升进入或曾经进入细菌活动带⑵煤层渗透性较好⑶有携带细菌的潜水活动⑷煤层压力高,围岩封闭性较好★四种作用导致瓦斯中非烃气体异常聚集:A、异常热化学作用B、水渗透作用C、顶板封盖作用D、煤阶和煤岩组成9.煤化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随着煤阶的增高而迅速增加,煤的储气能力迅速下降。

10.煤化作用实质:温度升高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

表现C升O降。

煤的大分子结构上析出的气体是煤层瓦斯的主要来源11.瓦斯的保存条件:★构造运动演化对煤层瓦斯保存起重要作用★不同地质构造类型对瓦斯保存的影响:褶曲构造对瓦斯保存的影响;推覆构造对瓦斯保存的影响;伸展构造对瓦斯保存的影响(P37-39)★沉积作用对瓦斯保存的影响:聚煤特征、含煤岩系的岩性、岩相组成及其空间组合均受控于沉积环境。

因而,沉积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瓦斯生成的物质基础以及煤储层、盖层的几何和物性特征,并通过煤层与围岩之间的组合关系影响到瓦斯的保存条件。

瓦斯地质

瓦斯地质

瓦斯地质规律是指揭示瓦斯与地质因素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

瓦斯涌出量是指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从煤与岩石内涌出的瓦斯量绝对瓦斯涌出量:指单位时间涌出的瓦斯体积,单位为m3/d或m3/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指矿井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平均日产1t煤同期所涌出的瓦斯量,单位是m3/t。

瓦斯含量是指成煤过程中煤层经受地质历史演化作用储存在煤层中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煤所含的瓦斯体积量(m3/m3或m3/t)。

瓦斯压力:是指在煤田勘探钻孔或煤矿矿井中测得的煤层孔隙中的气体压力绝对渗透率:只存在一相流体,且流体与介质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作用,则多孔介质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称为绝对渗透率。

煤与瓦斯突出:狭义的煤与瓦斯突出:在地应力和瓦斯的共同作用下,破碎的煤、岩和瓦斯由煤体或岩体内突然向采掘空间抛出的异常的动力现象;广义的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突出、煤的突然倾出、煤的突然压出、岩石和瓦斯突出的总称。

矿井中有瓦斯参与的,且有动力效应显现的现象。

生物成因瓦斯是指由各类微生物的一系列复杂作用过程导致是指由各类微生物的一系列复杂作用过程导致成煤物质降解而生成的瓦斯气体。

成煤物质降解而生成的瓦斯气体。

构造煤:煤层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成分、结构和构造的变化,引起煤层破坏、粉化、增厚、减薄等变形作用和煤的降解、缩聚等变质作用的产物。

含煤盆地是指赋存煤炭的沉积构造盆地。

时间上不连续性,空间上不均匀性煤层残存瓦斯压力:当煤层受采动影响涌出一部分瓦斯后,此时煤层中残留瓦斯的压力大小称之为煤层残存瓦斯压力,单位为MPa。

煤层的残存瓦斯压力总小于原始瓦斯压力。

煤与瓦斯突出综合作用假说认为,煤与瓦斯突出是地应力、煤体中的瓦斯、煤的物理力学性质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瓦斯地质统计法:根据本矿井或邻近矿井实际瓦斯地质资料,在搞清矿井瓦斯地质规律的基础上,划分瓦斯地质单元,分析响瓦斯涌出量大小的主控因素,建立瓦斯涌出量与主控因素的数学模型,预测新水平或新建矿井瓦斯涌出量的方法。

瓦斯地质知识

瓦斯地质知识

瓦斯地质知识一、瓦斯的化学组分:1、烃类气体:甲烷及其同系物,甲烷的含量一般大于80%,其它烃类气体含量极少。

烃类气体的含量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增加。

2、非烃类气体:含量通常小于20%,主要有二氧化碳、氮气、氢气、一氧化碳、硫化氢等。

越靠近地表,氮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越高;煤的变质程度越高,氮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越低。

二、煤层瓦斯赋存状态:煤体中赋存瓦斯的多少不仅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大小,还直接影响到煤层中瓦斯流动及由此引发的灾害危险性高低。

煤对瓦斯的吸附作用主要是物理吸附,是瓦斯分子与碳分子相互吸引的结果。

在被吸附瓦斯中,把吸入煤体内部的瓦斯成为吸收瓦斯,把附着在煤体表面的瓦斯称为吸着瓦斯。

吸收瓦斯和吸着瓦斯统称为吸附瓦斯。

煤层赋存的瓦斯中,吸附瓦斯量占80%——90%,游离瓦斯量占10%——20%。

吸附瓦斯量又以煤体表面吸着瓦斯量占多数。

在外界条件恒定时,煤层中吸附瓦斯与游离瓦斯处于动态平衡,吸附瓦斯分子与游离瓦斯分子相互更替。

当外界压力变化或受到冲击和震荡时,原有平衡会被破坏,并最终形成新的平衡。

如在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游离瓦斯首先放散,然后吸附瓦斯迅速加以补充。

三、煤的瓦斯吸附特征:煤是一种多孔的固体介质,煤中的孔隙大部分是直径小于50nm的微孔,具有很大的内表面积,具有较强的吸附气体的能力。

1、煤的瓦斯吸附类型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是快速的,可逆的,气体和固体之间的结合较微弱。

化学吸附是缓慢的,不可逆的,气体与固体之间的结合力较强。

煤对瓦斯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

3、影响煤层吸附瓦斯的因素:1)、瓦斯压力的影响:随着瓦斯压力的升高,煤体吸附瓦斯量增大。

2)、煤的结构、煤的有机组成和煤的变质程度3)、美中水分的影响:水分的增加会降低煤的吸附能力。

4)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瓦斯分子的活性增大,不易被煤体吸收。

四、煤层瓦斯含量及影响因素:1、煤层瓦斯含量:单位质量的煤中所含有的瓦斯体积。

煤层原始瓦斯含量:煤层未受采动影响而处于原始赋存状态时,单位质量的煤中所含有的瓦斯体积。

瓦斯地质预测预报制度

瓦斯地质预测预报制度
结果反馈
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对瓦斯地 质预测预报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
01
结果考核
将评估结果作为考核依据,对相关人 员进行奖惩,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和质量。
02
03
结果推广
将评估结果推广应用到其他类似地点 和矿井,提高瓦斯地质预测预报制度 的整体水平。
06
结论与展望
总结瓦斯地质预测预报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规划
为推动瓦斯地质预测预报制度的更好发展,应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 瓦斯地质调查和预测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 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手段,推动我国瓦斯地质预测预报制度的持续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瓦斯地质预测模型建立
总结词
瓦斯地质预测模型是利用数据分析和机器学 习等方法,建立能够预测煤层瓦斯含量、压 力等指标的数学模型。
详细描述
瓦斯地质预测模型的建立需要收集大量的瓦 斯地质数据,如煤层厚度、煤质、埋深、水 文等,利用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建立 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 正和优化,以提高预测精度。通过预测模型 ,可以实现对煤层瓦斯情况的精准预测,为
特点
瓦斯地质预测预报制度是一种针对瓦斯灾害的预防和 控制机制,它以瓦斯地质调查和预测为基础,结合信 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对瓦斯灾害的精确预测和及时预 警。
优势
瓦斯地质预测预报制度能够提高预测精度和预警时效 性,有效减少和避免瓦斯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山安全 生产。
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问题
目前,瓦斯地质预测预报制度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 问题,如调查和预测技术不够先进,信息化程度不高, 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等。

瓦斯地质

瓦斯地质




第四节 煤与瓦斯突出及其防治 一、煤和瓦斯突出概述 描述突出情况的主要指标 1.突出强度 2.突出频度 3.突出压力 4.始突深度 5.突出类型





二、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其阶段 1.类型及特征 按突出的能源,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瓦斯突出, 简称瓦出;地压突出,简称压出;重力突出,简 称倾出。 瓦斯突出的基本能源是突出煤所积聚的瓦斯能, 突出的力量主要是地应力和瓦斯压力的合力。其 中,绝大多数以地应力为主,少数以瓦斯压力为 主,重力在这类突出中不起决定作用。 地压突出 的基本能源是煤层所积聚的弹性能,压 出的主要力量是地应力。 重力突出的基本能源是煤的重力位能,倾出的力 量是地应力 。



瓦斯在煤层内的赋存状态 1)游离状态瓦斯 瓦斯是以自由的气体状态存 在于煤体、围岩的孔隙、裂隙或空洞中。瓦斯 分子在煤体孔隙内可以自由运动。 2)吸着状态瓦斯 包括吸附瓦斯和吸收瓦斯。 吸附瓦斯是瓦斯分子被吸附在煤体或岩体孔隙 的表面,形成一层瓦斯薄膜,薄膜的形成是由 于气体分子与固体颗粒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分子 引力所致。吸收瓦斯是瓦斯分子进入煤体内部, 瓦斯分子与煤分子紧密地结合成固溶体,这和 气体被液体所溶解的现象相似。

1)瓦斯突出 其基本特征是突出的煤或岩石是由巷道 掘进工作面或回采工作面猛烈快速冲出,并有巨响; 抛出物有一定的分选性,即由突口往外突出物的粒度 由粗到细,从横断面上看由下至上突出物由粗变细的 现象;假如突出出现几次,在其影响范围内这种由粗 到细的粒度变化也出现几次;突出物表面被一层极细 的煤粉所铺盖,厚度从里往外变薄(称为微尘和狂粉); 抛出物前缘的安息角小于煤的自然安息角;由于气流 搬运抛出物可随巷道拐弯,在抛出物堆满的巷道内, 顶部保留有直径0.5m左右的通道(称为瓦斯道);煤内 出现的突出孔洞呈口小肚大的梨形,有的孔洞被周围 冒落的煤所充填;突出时还有大量瓦斯喷出,瓦斯可 以逆风流前进,根据突出强度的不同,逆流的距离可 由数十米至数千米不等,人若在逆流范围内,有可能 遇险。

瓦斯地质防治措施

瓦斯地质防治措施

瓦斯地质防治措施1. 引言瓦斯是在矿井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有毒、可燃气体。

瓦斯爆炸事故是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隐患之一,给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山的生产经济带来重大威胁。

为了保障矿工的安全和矿山的正常生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瓦斯地质防治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瓦斯地质防治措施的相关原理和方法。

2. 瓦斯的成因瓦斯主要是由地下的煤炭和油气层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的。

在矿井开采过程中,瓦斯被释放到矿井中,形成了矿井的瓦斯环境。

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CH4),还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一氧化碳等。

瓦斯是无色无味的,具有轻、易燃、易爆等特点。

3. 瓦斯地质防治措施3.1 补充通风瓦斯地质防治的首要措施是补充通风。

通过增加矿井的通风量,降低瓦斯浓度,减少瓦斯爆炸的可能性。

通风主要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

自然通风是依靠自然的气流来进行通风,机械通风是通过风机和风筒等设备进行通风。

3.2 瓦斯抽放瓦斯抽放是指通过抽取矿井中的瓦斯,降低矿井中的瓦斯浓度。

瓦斯抽放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打排瓦斯钻孔、安装瓦斯抽放管道等。

瓦斯抽放的关键是找准抽放点,确保瓦斯能够有效地被抽取出来。

3.3 安全检测瓦斯的产生和积聚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可以通过安全检测来及时发现瓦斯积聚的情况。

安全检测主要包括定期检测和实时监测两种方式。

定期检测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对矿井中的瓦斯浓度进行检测,实时监测是通过安装传感器来监测矿井中瓦斯的浓度变化。

3.4 瓦斯灭火在矿井中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时,应及时采取灭火措施,避免火势的扩大和蔓延。

瓦斯灭火主要包括开展扑救、封闭井口和喷水降温等措施。

扑救时要采取安全措施,避免二次爆炸。

3.5 抑制瓦斯的生成在矿井开采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抑制瓦斯的生成,减少瓦斯的释放量。

这包括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并封堵瓦斯含量较高的地层;合理选择开采方法,减少瓦斯的产生;加强潜江开采,减少瓦斯的积聚等。

4. 瓦斯地质防治措施的效果评估瓦斯地质防治措施的实施需要进行效果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防治措施。

瓦斯地质

瓦斯地质

5瓦斯地质5.1煤层瓦斯参数和矿井瓦斯等级5.1.1瓦斯含量分布及预测研究一、瓦斯含量预测通常认为,瓦斯主要以物理吸附和承压游离两种状态赋存于煤体中,煤体对瓦斯的物理吸附关系在目前开采深度条件下可认为近似服从LANGMUIR方程,承压游离状态的瓦斯可近似认为服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吸附量和游离量之和即为煤层的瓦斯含量。

实际工作中是通过测定方程中的相关参数计算得到煤层瓦斯含量。

然而由于煤层的不均匀性,煤层瓦斯含量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

因此,一般情况下是根据在不同点取样测定瓦斯含量,然后利用统计分析方法预测瓦斯含量分布趋势,以此作为瓦斯含量预测基础。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2009)曾对林西矿9煤层进行了等温吸附实验(表5-1,图5-1)。

表5-1 9煤层吸附瓦斯试验及煤质工业性分析图5-1 林西矿9煤煤样等温吸附曲线图(平衡温度:30℃)但对于尚未开采的煤层或已开采范围较小的煤层,原先认为低瓦斯的矿井,只有较小范围甚至根本没有井下实际测定的瓦斯含量数据,而地面通过勘探钻孔测定的瓦斯含量数据往往偏低或缺少瓦斯含量数据,使得瓦斯含量预测准确性差。

因此,有必要探讨更有效的预测方法。

预测煤层瓦斯含量方法很多,有经验的,也有理论计算的。

主要预测方法大致有瓦斯梯度法、压力-等温吸附方程法、煤级-水分-瓦斯含量类比法以及地质条件综合研究法。

1、瓦斯梯度法煤层特征控制了煤中瓦斯的含量,该方法是基于大量实测瓦斯含量的基础上,建立瓦斯含量与煤层埋深的数学关系预测深部瓦斯含量。

其计算公式为: V=Vw+K (H-H0) 式中:V —预测瓦斯含量;Vw —瓦斯风氧化带下限深度煤层瓦斯含量; K —瓦斯含量梯度; H —煤层埋深;H0—瓦斯风氧化带下限深度对于瓦斯梯度法主要适合于区域地质构造相对比较简单的地区,特别是单斜构造发育地区,浅部瓦斯含量已知或基本已知,用于同一构造单元中的深部瓦斯预测或不同构造单元中基本地质条件相近的预测区。

瓦斯地质 - 小版

瓦斯地质 - 小版

瓦斯:指从煤层及煤层围岩中涌出的,以及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以CH4为主的各种气体的总称。

煤体结构:指煤层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经受各种地质作用后表现的结构特征。

原生结构煤:是指保留了原生沉积构造,构造特征的煤层,原生结构煤的煤岩成分、结构、构造、内生列席清晰可辨。

构造煤:是煤层在构造应力下发生成分、结构、和构造的变化,引起煤层破坏、粉化、增厚、减薄等变形作用和煤的降解、缩聚等变质作用产物。

煤层气:是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并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

煤层原始瓦斯含量:单位质量的煤中所含有的瓦斯体积。

(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体积),单位是cm3/g m3/t 煤层瓦斯含量:煤层受采动影响而涌出一部分瓦斯后、单位质量煤中所含有的瓦斯体积(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称之为煤层原始瓦斯含量。

单位是cm3/g m3/t煤层残存瓦斯含量:煤层受采动影响而涌出的一部分瓦斯后,单位质量煤中所含有的(换算标准状态下的瓦斯体积)称之为煤层残存瓦斯体积。

煤的可解吸瓦斯含量:煤的原始瓦斯含量与0.1Mpa 瓦斯压力下的煤层残存瓦斯含量之差称之为煤的可解吸瓦斯含量瓦斯含量的基本测试方法:直接测定法(密封式煤(岩)总采取器,集气式煤(岩)岩采取器);间接测定法(煤层等温吸附曲线法,)煤的瓦斯容量:1、煤中瓦斯压力升高时,单位质量煤所能吸附的瓦斯的最大体积(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体积)称之为煤的瓦斯容量。

2、在一定瓦斯压力、温度、水分和孔隙率条件下,煤中所含有的瓦斯量。

瓦斯涌出量:指在矿井中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从煤和岩石内涌入采掘空间和抽入管道中的瓦斯量绝对瓦斯涌出量:单位时间涌出的瓦斯体积,单位m3/d 或m3/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指矿井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平均日产1t煤同期所涌出的瓦斯量,单位m3/t。

1瓦斯的研究内容煤层瓦斯的形成过程研究、煤层瓦斯组成与煤级的关系研究;瓦斯在煤层内的赋存与运移;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构造煤特征研究;地质构造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理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方法与控制措施;瓦斯资源地面开发;瓦斯地质图编制影响瓦斯保存的因素?2瓦斯抽采与煤层气地面开发瓦斯抽采:在煤矿已开拓的地区,从煤矿井下也可以从地面抽采已受过采掘影响的煤层中的瓦斯;其首要任务是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同时利用被抽采出来的瓦斯。

瓦斯地质情况汇报

瓦斯地质情况汇报

瓦斯地质情况汇报
瓦斯是一种常见的天然气体,广泛存在于地下的煤矿、油田和天然气田中。


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也是一种危险的地质灾害气体。

因此,对瓦斯地质情况的认识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瓦斯地质情况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在煤矿、油田和天然气田中,瓦斯的
分布受地质构造、岩性、地下水位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

一般来说,瓦斯在煤矿中的分布比较集中,而在油田和天然气田中则呈现出分散的特点。

其次,瓦斯地质情况的形成与演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瓦斯的形成主要与有机
质的分解和沉积岩的压实作用有关。

在地质演化的过程中,瓦斯通过孔隙和裂隙的运移和聚集,最终形成了煤层气、油田气和天然气等不同类型的瓦斯资源。

再次,瓦斯地质情况的调查和评价是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瓦
斯地质情况的详细调查和评价,可以了解瓦斯的分布规律、富集规律和运移规律,为矿井的通风和瓦斯抽放提供科学依据,有效预防和控制瓦斯突出、瓦斯爆炸等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

最后,瓦斯地质情况的研究和利用是促进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能源
需求的不断增长,瓦斯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因此,加强对瓦斯地质情况的研究,探索新的瓦斯资源,开发新的瓦斯田,对于促进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瓦斯地质情况的认识和控制对于煤矿、油田和天然气田的安全生产、能
源产业的发展以及地质环境的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瓦斯地质情况,为矿井安全和能源发展贡献更多的科学研究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瓦斯地质
wasi dizhi coalbed gas geology
运用地质理论和方法,研究煤层瓦斯成分成因,赋存、运移规律,煤与瓦斯突出条件及预测,煤成气、煤层气可采性评价的学科。

其任务是为煤矿瓦斯防治和煤成气、煤层气开发利用提供地质依据。

简史
瓦斯地质是20世纪70年代蕴酿,80年代在中国建立的新兴学科。

它的萌芽期可追朔到20世纪50年代。

杨力生在总结1956~1960年大同低瓦斯矿忻州窑矿三次严重瓦斯爆炸事故时发现,它们均与掘进巷道遇断层有关,进而在少数矿井进行瓦斯与地质关系的研究。

七八十年代初,随着煤炭工业发展,瓦斯突出事故增加,瓦斯突出与地质条件相关的现象,被更多的通风安全工程技术人员发现,要求地质人员参与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焦作矿业学院部分地质教师到四川、贵州、山西、吉林、甘肃、河南、湖南和江西等省的突出矿区、矿井进行了气源,赋存及其地质背景的调查,总结了瓦斯突出及其地质条件的初步规律,为防治突出提供了初步依据。

1983年,杨力生主持编制《全国瓦斯地质图》。

同年12月,煤炭工业部颁发《关于加强瓦斯地质工作的通知》。

1985年,中国煤炭学会设立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并在部分煤炭高等学校开设《瓦斯地质》选修课。

在煤和瓦斯突出较严重的其它国家,同样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其中,以前苏联的资料较为丰富。

他们在1951年设立了《防止煤与瓦斯突出中央委员会》,苏联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参加了瓦斯突出与地质条件研究;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的А.И.克拉符佐夫(А.И.Кравцов,1967,1973,1980),乌克兰科学院地质技术力学研究所的В.Е.Забигайло
(1980),苏联科学院矿产综合开发问题研究所的А.Г.Айруни
(1987)等都有专门的论著出版,其内容涉及瓦斯地质各个方面,包括气体成因、含气形式、瓦斯运移和分带,地质因素对天然气分布影响,煤层瓦斯突出的地质条件,煤的微结构、煤内瓦斯赋存与运移的理论等。

1980年,还出版了
三卷《苏联煤田、煤产地内的含气性》,总结了苏联在煤田内对瓦斯的研究成果。

研究内容和方法
瓦斯成分及其成因通过勘探阶段或开采阶段采取煤层和其它含气岩石样品,装入密封罐,然后在实验室脱气,用色谱仪和质谱仪测定气体成分及其同位素,分析它们的成因。

多数煤层及其围岩内的气体成分为甲烷、二氧化碳、氮,以及不等量的乙烷、丙烷、丁烷和戊烷等重烃;有的煤田显示有氢、一氧化碳和硫化氢存在;有的含有稀有气体氦、氖、氩、氪和氙。

在瓦斯风化带以下煤层内涌出的气体,甲烷占80%以上,一般在90%左右。

因此狭义矿井瓦斯即指甲烷。

但也有少数矿井煤层和岩石内涌出的是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纯度可达99%左右,并曾发生二氧化碳与煤、二氧化碳与砂岩的突出。

常量的甲烷、二氧化碳和重烃是泥炭在煤化作用过程中产生(见煤成气)。

高浓度二氧化碳,根据对中国吉林营城煤矿、和龙煤矿松下坪井和甘肃窑街煤矿三个二氧化碳突出矿井的调查,通过对突出气体的稳定同位素δ13C测定,结合对突出地点地质条件的研究查明,属外来无机成因。

营城煤矿与和龙煤矿松下坪井突出气体的δ13C值分别为-9.3‰~11.2‰和-9.3‰~-10.2‰,属火山气。

窑街煤矿突出气体的δ13C值为0.37‰~-4.4‰,系岩浆侵入大理岩,使大理岩热分解的产物。

煤内所含氮气一般系随空气混入泥炭,或由植物蛋白质分解而成。

一般认为,煤矿内极少量的一氧化碳与煤的不完全自燃有关。

但也有人认为它是有机物分解的产物。

А.И.Кравцов认为,煤矿中的硫化氢是硫酸盐水在细菌参与下与甲烷作用而产生。

J. M. Hunt
(1979)认为,腐泥物质在100℃以上的地温作用下,也可以产生硫化氢。

硫化氢溶解度高,一般随水溶走。

在某些矿井灰岩水中可闻到硫化氢的气味。

А.И.Кравцов认为,氦、氖、氩、氪、氙等稀有气体与氮有固定的比例关系,是空气成因。

中国甘肃窑街突出孔检测出的氦气,有人解释属幔源气。

瓦斯赋存瓦斯有三种赋存方式,①游离于煤和岩石的较大的孔隙、裂隙内,其数量的多少,取决于煤和岩石的孔隙率,气体的压力、温度和压缩系数;②吸附于煤中各种大小孔隙的内表面,淮北朱仙庄矿8号煤层用压汞法测得的毛细孔隙率为5.37%,总的孔容为0.0264cm3/g,孔隙总表面积为6.09m2/g,其中直径在0.043μm以下的孔隙容积占总孔容的74%,0.043μm以下的孔隙表面积占总表面积的90%;③溶解于孔隙、裂隙水中,俄罗斯А.Г.Айруни等通过研究认为,煤内气体以储存于煤分子之间的空间者占多数,并称其为固溶或吸收(表1)。

并指出了不同煤阶孔隙分布特征(见煤层气),煤对各种气体的吸附量(表2)。

不同煤类的煤对甲烷的吸附量(见煤层气)。

宏观煤岩类型与煤结构破坏类型宏观煤岩类型可反映煤对瓦斯的吸附能力和煤的机械强度。

煤结构破坏类型根据煤层是否被构造挤压破坏和破坏程度划分的类型。

从外观上分为①未破坏煤,煤层条带、线理构造保存完好,节理稀少;②有破裂,节理较多的煤,煤层层理未被破坏;③角砾状煤;④褶曲揉皱状煤,滑面发育,呈鳞片状;⑤粉状或土状煤。

前两种煤无突出危险,后三种煤因强度低,瓦斯放散初速度大,属于突出危险的煤。

经调查,这类容易突出的煤在分布上有两种形式,①顺层分布,在井田范围内普遍存在,它位于煤层中部,也可以沿煤层顶、底分布,其空间厚度有变化;②沿某些断层带的上、下盘分布。

逆断层的上盘对煤的破坏程度超过下盘。

挠曲、正断层的引捩部位等处,也都可发育构造破碎的软煤。

顺层分布的软煤,常是含煤岩系被地应力侧向挤压产生褶皱时,顺层面的弯滑作用于较厚、强度较小的煤层,使其被剪切破坏而形成。

若煤层底板岩石和煤同时构成一个滑片,不仅煤层会全部遭到破坏,而且煤层厚度也会发生急剧变化。

顺层滑动产生的软煤和勘探阶段已查明的主要逆断层带产生的软煤均可预测,然而,对局部小构造产生的局部软煤,目前尚难预测。

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煤层中瓦斯量的两种量化指标。

①瓦斯含量。

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煤体内瓦斯的体积数,一般用m3/m3煤或m3/t煤表示;由于煤中
内在灰分和水分影响煤对瓦斯的吸附量,因而在勘探阶段换算成cm3/g可燃基。

煤层瓦斯含量是矿井通风设计的重要参数,它也可换算成瓦斯压力后成为评价煤层有无突出危险的指标。

含量大小又是煤层气气藏贫富的指标。

在地质勘探阶段,可采煤层瓦斯含量达8m3/t煤以上的井田,对可采煤层应逐层采样,测定气体组分和含量。

采样点分布均匀,在不同构造块段的不同深度各有2~3个采样点,方能绘制可采煤层瓦斯含量等值线图和瓦斯压力等值线图,为评价提供地质依据。

②瓦斯压力。

煤层内瓦斯的压力是煤层内瓦斯含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评价煤层有无突出危险的指标(见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

煤矿开拓、开采阶段在判断煤层有突出危险后,才实施瓦斯测压工作,并按规程在开拓工程揭煤之前进行。

瓦斯地质背景为认识瓦斯赋存和分布规律所需研究的内容。

每个矿区各有其特点,应根据特点开展工作。

但都离不开研究生气和保存气的有关地质因素。

生气因素的研究包括对甲烷含量高的煤层,主要研究煤的牌号、变质作用类型、变质作用的时间;对含高纯度二氧化碳的煤层,需测定二氧化碳稳定同位素δ13C值,同时结合地质条件,作出气源与空间赋存地段的说明;对重烃含量高(4%~5%以上)的煤层,除研究煤的变质阶段外,还需鉴定煤的煤岩显微组分,统计壳质组和腐泥成分的含量。

由于煤内瓦斯系自生自储,其生成量远远超过目前保存量,能保存多少取决于成气以后地质条件的变化。

因而储气因素的研究,主要包括①煤层直接顶板和直接底板岩石的岩性、透气性、厚度和含水性,对石灰岩,要了解其溶孔、溶洞发育情况;②含煤岩系、煤层露头上直接覆盖岩层岩石的透气性和厚度;③断层的透气性;④煤层埋藏在基岩剥蚀面下的深度,煤层的倾角,相同埋深的煤层通往煤层露头的斜长;⑤含煤岩系经历地壳运动的次数,不同运动的应力性质、方向和形成的具体构造,这些构造在后期运动中的转化,它们对煤层内气体的影响等。

瓦斯地质图用矿井、矿区瓦斯信息和相关的地质资料编绘成的单幅或多幅图件。

用以分析和反映瓦斯和地质条件的有机联系,并借以对未开拓区和新区的瓦斯状况作区域性预测。

它是研究瓦斯地质必用的手段。

其表现方式可根据各矿特点自行设计,通常,以1∶5000的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作底图,标绘:
煤层瓦斯含量点与含量值,煤层瓦斯含量等值线;瓦斯测压点和压力值,瓦斯压力等值线;煤和瓦斯突出点及突出强度;瓦斯喷出点和喷出量;瓦斯风化带底界;始突深度标高线等瓦斯信息。

当没有瓦斯含量等值线、瓦斯压力等值线时,常用瓦斯相对涌出量等值线反映瓦斯涌出状况,而用比例尺相同的另一幅图反映相关的地质内容。

瓦斯地质评价通过对一个矿井或一个矿区的详细研究,对可采煤层中有无突出危险煤层;煤层瓦斯风化带的深度;煤层的始突深度;突出危险区、突出威胁区和不突出区的空间分布及其地质因素;煤层渗透性系数;分阶段煤内瓦斯储量及其抽排的可行性等问题作出评价。

研究瓦斯地质需要煤田地质学;煤的有机地球化学;区域地质和盆地演化;构造地质学;矿井瓦斯防治和煤层瓦斯抽放技术等知识。

瓦斯地质正通过服务于煤矿安全、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地下资源而获得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