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一、概念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虚假的陈述或者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该行为构成犯罪的要件是必须基于合同关系所进行的诈骗行为。
二、构成要件
1.双方基本信息:包括甲方和乙方的名称、地址、营业执
照号码、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等。
2.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
明确甲方和乙方的身份,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双方的履行方式、期限和违约责任等内容。
3.需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合同中的条款需符合中国
法律法规的要求。
如果合同中的条款违反了中国法律法规,该条款无效。
4.明确各方的权力和义务:合同中应明确甲方和乙方的权
力和义务。
甲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向乙方提供相应的服务或商品;乙方应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相应的费用。
5.明确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合同应是符合法律要求、具
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并且可执行。
6.其他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还可添加一些特殊条款,如
保密协议、违约金、争议解决等。
以上是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作为律师拟定该合同时,应注意合同中的条款需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如有违反,可能会被视为无效行为或违法行为。
此外,律师应在拟定合同时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力求合同的清晰明了,以避免双方的纠纷和争议。
合同诈骗罪立案标准和构成
合同诈骗罪立案标准和构成一、本罪的立案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
本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罪名。
刑法第22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本罪既可以由个人实施,也可以由单位实施,因此,只要单位或者个人进行合同诈骗,骗取的财物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就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单位或者个人的刑事责任。
立案标准的第1种情形,“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以上”,应当立案追究。
这主要是指个人实施刑法第224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的五种情形之一,诈骗他人财物累计数额达到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
立案标准的第2种情形,“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究。
二、本罪的构成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合同诈骗罪真实案例
合同诈骗罪真实案例
在现代社会,合同诈骗罪是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
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一起真实的合同诈骗案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警惕和注意。
该案件发生在某市的一个小区里。
受害人小张是一名年轻的企业职员,他在一次商务活动中认识了一名自称是某知名公司高管的人士,对方自称有一个利润丰厚的投资项目,并邀请小张一起合作。
对于这个机会,小张心动不已,迫不及待地签署了合同并向对方支付了一笔“保证金”。
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小张的预期发展。
在交付保证金后,对方却开始敷衍搪塞,拖延时间。
小张意识到可能上当受骗,但当他想要解除合同时,却发现对方早已消失无踪。
小张只能选择报警,并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损失。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合同诈骗罪的危害性。
首先,犯罪分子往往以虚假的承诺和诱人的利益吸引受害人,使其掉入陷阱。
其次,一旦受害人付出了一定的资金或者签署了合同,犯罪分子就会开始拖延时间或者消失,使受害人难以追回损失。
最后,合同诈骗罪不仅给受害人造成了经济损失,还可能对其心理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我们在面对类似的投资或合作机会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虚假的承诺冲昏了头脑。
在签署合同之前,一定要对对方的身份和资质进行严格核实,避免上当受骗。
同时,如果发现自己已经成为合同诈骗的受害人,一定要及时报警并寻求法律援助,尽快追回损失。
总之,合同诈骗罪是一种十分危险和破坏性的犯罪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避免成为犯罪分子的下一个目标。
希望通过这个真实案例的介绍,能够引起大家对合同诈骗的重视,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稳定。
合同诈骗罪典型案例
合同诈骗罪典型案例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或者伪造的合同,骗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
以下是一起典型的合同诈骗案例:2018年,某公司销售部经理王某在市场上结识到一家家居装饰公司,该公司负责人刘某告诉王某,他们需要购买大量的装饰材料,但是由于公司经营困难,资金周转不灵,无法一次性支付全款。
于是,刘某提议与王某签订合同,先支付部分货款,剩余款项可以在验货后再支付。
王某得知这一情况后,看到了机会,决定利用合同诈骗行骗取刘某的钱财。
他与一家假冒的建材公司联系,伪造了一批装饰材料的购销合同。
合同上明确表示,该公司将按刘某所要求的方式,先支付一定的货款,余款待验货合格后支付。
并且,他还假造了一家物流公司的运营情况,通过制作假的货物运输单据以及电话录音,让刘某相信合同的真实性和货物的可靠性。
在签订合同时,王某以公司的名义支付了一部分货款,并且收到了假冒建材公司的收据。
刘某相信了合同的真实性,于是将合同上剩余的款项支付给了王某。
然而,在刘某支付款项后,王某突然失去了联系,并且刘某也发现货物并未按合同约定时间送达。
后来,刘某联系了假冒的建材公司以及物流公司,才发现这全部都是一场骗局。
最终,刘某报警并举报了王某的行为。
警方调查后,确认了王某的诈骗行为,并将其抓获归案。
经法院审理,王某因为合同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
这起案件是一例合同诈骗罪的典型案例。
王某利用伪造的合同以及假冒的公司进行诈骗,最终导致刘某损失巨大。
这种手段狡猾、欺骗性强的犯罪行为,严重损害了合同诚信原则,给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因此,相关法律的完善以及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应该进一步加强,以防止类似案件的发生。
工程合同怎么算诈骗罪
工程合同怎么算诈骗罪工程合同诈骗罪的界定工程合同诈骗罪通常指的是利用虚假的承诺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诱使对方签订合同,从而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
具体到工程合同,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形:1. 虚构工程项目,骗取合同保证金或预付款。
2. 伪造或变造合同文件,篡改工程量、价格等关键条款。
3. 隐瞒关键信息,如资质不符、资金链断裂等,以获取合同签订。
4. 利用合同条款设置陷阱,导致对方违约从而索取违约金。
5.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故意制造障碍,迫使对方放弃项目或支付额外费用。
防范措施为了防范工程合同诈骗罪的发生,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1. 尽职调查:在签订合同前,对合作方的资质、信誉、财务状况等进行全面调查。
2. 明确合同条款:确保合同中的条款明确、具体,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3. 专业法律咨询:在签订合同前,咨询专业律师,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查,确保合法性和合理性。
4. 保留证据: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保留所有相关的书面文件、电子邮件、会议记录等,以备不时之需。
5. 加强过程监管: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加强对进度、质量的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6. 风险分担机制:通过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如履约保证、保险等,分散风险。
法律后果一旦构成工程合同诈骗罪,不仅会对受害方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对行为人产生严重的法律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诈骗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一旦被定罪,将面临刑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罚金、拘役、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
结语工程合同诈骗罪不仅损害了合同双方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无论是作为合同的甲方还是乙方,都应当增强法律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诈骗行为的发生。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大打击力度,维护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
浅析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区别2篇
浅析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区别2篇篇1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罪的界限日益模糊,两者之间的区别成为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区别,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合同诈骗罪概述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方式,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并签订或履行合同,从而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
其构成要件包括: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对方因此产生了错误认识;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了财物。
三、合同纠纷概述合同纠纷是指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
合同纠纷可能是由合同本身的不完善、履行过程中的误解、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
在合同纠纷中,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焦点通常集中在合同是否履行、如何履行等方面。
1. 主观方面: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即无履行合同诚意;而合同纠纷的当事人之间则存在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双方均有履行合同的意愿。
2. 客观行为: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通常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伪造证据等手段欺骗对方;而合同纠纷的当事人之间则是因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误解、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争议。
3. 后果影响: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目的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而合同纠纷的当事人之间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争议,不一定造成经济损失。
4. 法律责任:合同诈骗罪属于刑事犯罪,行为人需承担刑事责任;而合同纠纷属于民事争议,当事人需承担民事责任。
五、案例分析以实际案例说明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区别。
例如,某公司因虚假宣传与他人签订销售合同,收取货款后拒不发货并逃逸,这属于典型的合同诈骗行为。
而在另一案例中,某公司因市场变化无法按时履行合同义务,与对方就合同调整进行协商,这属于合同纠纷。
六、防范建议1. 企业在签订合同前,应对合作方的资信进行充分调查,避免因信息不对等导致受骗。
合同诈骗罪的数额标准及认定是怎样
合同诈骗罪的数额标准及认定是怎样合同诈骗罪数额较大指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1万元以上,单位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数额巨大,指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万元以上,单位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以欺骗手段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是一种基于合同的诈骗犯罪,而且涉及到的数额一般都是很大的。
合同诈骗罪的处罚是与诈骗的数额挂钩的,但在实践中我们该如何来对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进行认定呢?合同诈骗罪的数额标准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将在下面的文章中为您分析。
▲合同诈骗罪的数额标准及认定根据《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的数额是否较大,是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必要条件,即合同诈骗犯罪的行为人实施合同诈骗行为所骗取的财物,必须达到“数额较大”,其行为才能构成合同诈骗罪;而合同诈骗的数额是否巨大、特别巨大,则是对合同诈骗犯罪分子判处较重刑罚的必要条件之一。
对合同诈骗“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具体数额标准,刑法未作明确规定,目前也没有明确司法解释。
各地在审理合同诈骗案件中,常遇到定罪量刑数额或者具体犯罪情节如何掌握的问题。
目前我省公、检、法会同有关部门,经调查研究,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针对合同诈骗的犯罪数额、情节,提出如下意见:合同诈骗罪的个人诈骗“数额较大”为1万元以上不满5万元,“数额巨大”为5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数额特别巨大”为50万元以上;单位诈骗“数额较大”为1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数额巨大”为5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数额特别巨大”为200万元以上。
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目前市场主体及整个社会的经济条件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这个规定的意见是否与形势发展的客观现实相符合?因此,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应对合同诈骗罪的数额标准尽快作出明确、具体的司法解释。
工程合同诈骗怎么刑事定罪
工程合同诈骗怎么刑事定罪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工程合同诈骗。
简单来说,工程合同诈骗是指在建筑工程合同的签订或履行过程中,一方利用虚假的承诺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
这种行为往往涉及较大的经济利益,因此,一旦构成犯罪,其刑事责任也相应严重。
在我国刑法中,工程合同诈骗可能涉及的罪名主要有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等。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而合同诈骗罪则是在合同签订或履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
要构成诈骗罪或合同诈骗罪,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 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2. 客观上采用了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3. 使被害人处于错误认识,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处分了财产;4. 行为人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财产。
在工程合同诈骗案件中,常见的手法包括但不限于:虚报工程造价、伪造资质证书、虚构工程进度、使用假冒伪劣材料等。
这些行为一旦被证实,根据情节的严重性,可能会被判处不同程度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工程合同纠纷都会构成诈骗罪。
如果行为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违约行为,但没有诈骗的意图,那么这可能只构成民事违约,而不涉及刑事责任。
因此,区分行为人是故意诈骗还是仅仅因为经营不善导致无法履行合同,是判断是否构成犯罪的关键。
在实际案件审理中,法院会根据证据的充分性和行为人的实际行为来综合判断。
如果证据确凿,证明行为人有预谋地实施了诈骗行为,那么法院将会依法作出刑事定罪的判决。
对于受害者而言,一旦发现自己可能成为工程合同诈骗的受害者,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权益。
这包括及时报警、保存相关证据、寻求法律援助等。
同时,公众也应提高警惕,加强民法典律知识的学习,以防止自己陷入诈骗的陷阱。
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现将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列举如下:1.骗取金额较大:–骗取金额人民币5000元其他或者等值物品;–骗取金额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具有恶劣影响,严重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予以立案侦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以其他方法诈骗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3.涉嫌合同诈骗犯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骗取金额达到5万元其他的;–造成被害人经济损失50万元其他的;–或者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4.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合同诈骗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被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骗取金额达到50万元其他的;–造成被害人经济损失达到500万元其他的;–或者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
其他内容是关于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供您参考。
在实际情况中,具体案件的立案标准可能会因地区、情节等因素有所不同。
如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合同诈骗罪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犯合同诈骗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其他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其他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合同诈骗罪的具体情形1.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行为人虚构一个不存在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与对方签订合同,以骗取对方财物。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行为人提供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为合同履行的担保,以骗取对方信任和财产。
上海普通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上海普通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上海普通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普通合同诈骗罪是指利用合同关系,虚构或者隐瞒事实,骗取对方财物的犯罪行为。
这类犯罪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也给社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为了打击此类犯罪,上海市公安局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立案标准,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立案标准:
一、违反诚信原则骗取财物数额达到5000元以上的。
二、数额在5000元以下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违反合同约定而致对方损失较大的;
2.使用虚假身份、虚构虚伪事实骗取的;
3.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法律、法规,骗取的财物数额较大的;
4.以“订金”等名义骗取对方财物,达到一定数额并有恶意的;
5.其他情形,根据案情确定是否立案。
当然,这仅仅是立案标准,每一起案件都要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审慎处理。
在执行中,公安机关还会根据案情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
对于违法犯罪行为人,依法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同时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总之,普通合同诈骗罪虽然不是特别严重的犯罪,但如果不受到有效打击将会对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上海市公安局制定的立案标准给公安机关依法打击此类犯罪提供了依据。
对广大市民而言,遵守法律,保持诚信,是防范诈骗的最基本的方法。
同时,公安机关也呼吁广大市民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多留一个眼睛看事情,不要让不法分子趁机行骗。
上海最高院合同诈骗罪量刑标准
上海最高院合同诈骗罪量刑标准
最近,上海市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新的关于合同诈骗罪量刑标准
的规定,对于该标准的颁布,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反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虚假
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或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例如,以虚构的股票市场消息让他人相信自己是股票交易专家并诱导其进行
交易,然后通过交易中的手续费和佣金获取暴利,就属于合同诈骗罪
的行为范围。
而新的量刑标准规定,根据合同诈骗罪的情节严重程度、损害后果、被害人的认定情况等因素,赋予了更加具体的量刑标准。
具体来说,如果案件中的数额在10万元以下,同时被告人如实
供述犯罪事实并积极赔偿被害人,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如果案件中
的数额在10万元以上,但是不到50万元,被告人有立功表现,可以
从中等幅度减轻处罚;如果案件中的数额在50万元以上,被告人到案
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并积极赔偿被害人,可以从重或减轻处罚
等等。
这一规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赏,因为它更加明确了量
刑标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减少了司法裁量空间,让犯罪者无从逃脱。
但是,也有一些人对此提出了批评。
他们认为,最高人民法院颁
布的此项规定条文有点过于简略,有些种类的犯罪情况被忽略了,量
刑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不然容易给犯罪者留下漏洞,滋生更
多的犯罪行为。
总之,最高人民法院的此项规定是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举措,将
更加有力地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并制止合同诈骗罪的犯罪行为。
但是,制度本身的问题还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和修缮,以更加完美地服
务于社会正义和公平。
合同诈骗罪界别认定
合同诈骗罪界别认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虚假的或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他人签订合同或违背合同规定进行行为,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行为。
因此,对于合同诈骗罪,需要进行界别认定。
下面将对合同诈骗罪的界别认定进行分析。
罪名界别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合同诈骗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有关规定,在认定合同诈骗罪的界别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骗取数额在刑事界别的认定中,骗取数额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骗取数额在5万元以下的,属于轻罪;在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属于普通罪;在20万元以上的,属于重罪。
因此,在判定合同诈骗罪的界别时,需要考虑被诈骗人的损失金额。
2. 合同的内容在判定合同诈骗罪的界别时,还需要考虑合同的内容。
如果诈骗行为只是对合同的某些条款作出虚假陈述或隐瞒了某些情况,那么属于合同纠纷。
但如果虚假的陈述或隐瞒情况涉及到合同的核心内容,使对方在签订合同时产生了重大误解,进而产生财务损失,那么就涉及到合同诈骗罪。
3. 恶意程度在判定合同诈骗罪的界别时,还需要考虑骗取人的恶意程度。
被告人是否存在对被害人有恶意的故意犯罪行为,如是否存在串谋、胁迫等恶意手段,是判定罪名界别的重要因素。
具体案例以下是两个合同诈骗罪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可以更好地理解合同诈骗罪的具体认定。
案例一某公司在签订一份合同时,对合同的某项条款作了虚假陈述,致使对方在签订合同时产生了误解,随后又未能履行合同规定,导致对方产生了20万的经济损失。
对于这个案例,可以判定为“普通的合同诈骗罪”。
因为骗取数额在20万以下,但是虚假陈述涉及到了合同的关键内容,导致对方产生了经济损失,属于合同诈骗罪。
案例二某公司为了获得技术合作,采用虚假陈述的方式,骗取了对方公司的信任,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
随后,该公司却违反合同协议,使对方公司遭到了500万的损失。
对于这个案例,可以判定为“重大的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的量刑标准
合同诈骗罪的量刑标准
一、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假手段获取或者试图获取不法利益,在金融、商业、民事等社会经
济活动中行使签订、履行、变更、终止各种份子或双方合同的行为,容易使另一方在未知
的情况下被欺骗,构成此类犯罪。
二、量刑标准
(一)对于合同诈骗未达到被追究刑事责任罪的,可以处以罚金或者行政拘留;
(二)若合同诈骗数额达到被追究刑事责任罪,但数额不大,情节较轻,可以从省判,处三个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三)若合同诈骗数额明显较大,情节恶劣的,可以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
无期徒刑;
(五)对于因合同诈骗受害者损失,应当予以赔偿。
三、总结
以上就是关于合同诈骗罪的量刑标准。
根据不同的情况,量刑将不同,从罚金、行政
拘留,到三个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甚至是死刑,表明对合同诈骗的认定严格。
在社
会负责任正义原则的指导下,应加大对合同诈骗的惩治力度,以此惩戒之,有利于改善社
会的法制秩序。
上海意向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上海意向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上海意向合同诈骗罪是指以虚构的意向合同来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属于诈骗罪的一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手段,使被害人误认为其有权处分财产,从而使其处分财产或者以其他方式受到损失的行为。
按照上海市公安局的相关规定,涉及意向合同诈骗罪的案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立案:
1.骗取财物金额在5000元以上;
2.虚构的意向合同必须包含具体的收益承诺或者合同期限等信息;
3.被害人已经付款或者将要付款。
如果案件符合以上条件,公安机关将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立案调查,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成为意向合同诈骗的受害者,需要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投资诱惑和承诺,同时保持理性思考,对于虚假的收益承诺要保持怀疑和谨慎态度。
如果发现类似诈骗行为,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合同诈骗罪
连环租车,抵押给他人,构成诈骗罪还是诈骗罪?案件基本情况:刘某虚构用车目的,去汽车租赁公司连续租赁七辆汽车(因无力支付车辆租金,以后车质押支付前车租金,剩余用于赌博),通过伪造车辆登记证、行驶证以借款、签订买卖合同的等形式质押变现,在此期间偿还了部分借款,其中一辆车已还完全部借款,案发后车辆已追回返还给租赁公司。
律师审查案件需要考虑的问题:1、诈骗罪还是合同诈骗罪;2、受害人是谁:租赁公司还是质押权人。
3、犯罪违法所得:汽车坚定的价值还是质押变现所得。
4、两个行为是否单独构罪还是一个行为构罪。
5、案发前还完的款项是否计入诈骗金额。
定性为合同诈骗罪:刘某在与汽车租赁公司签订合同租赁案涉车辆时,使用的均是其本人的真实信息,并未伪造承租人信息及其他虚假证件,并且其具有驾驶员资格,本人实名租车,交纳了部分租金及押金,按照合同约定刘某合法占有该车辆。
租车之后,刘某实际上也陆续履行了支付部分租金。
本案中,如果没有报警这一行为,本案依旧是一个民事合同纠纷,即欠付租金及返还车辆。
刘某在合法占有车辆之后,将车辆质押变现,合法占有车辆只是质押行为既遂的一个前提行为。
被告人刘某为了实现变现的目的,伪造了车辆登记证、车辆行驶证,通过签订买卖协议、借条、车辆交易合同、口头约定等方式质押给他人,侵犯的是质押权人的权益,质押权人应当是本案的受害人。
租赁公司损失的是租金,租车只是为了合法占有车辆,是实现其质押变现的手段行为,明显符合合同诈骗的特征。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之规定,被告人刘某应当定性为合同诈骗罪。
诈骗金额:以其变现所得作为犯罪所得金额,应当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计算,被告刘某质押变现,约定借款,质押借款之后,刘某陆续偿还借款,且已将赎回了一辆车,汽车租赁公司可以依据有效的汽车租赁合同通过民事诉讼主张该车租赁租金,这一事实所诈骗金额不应计入诈骗金额。
在检察院与律师对诈骗金额争议较大的情形下,笔者认为刑法应当保持必要的谦抑性。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一、主体要件
合同诈骗罪的主体要件是指实施诈骗行为的自然人或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的规定,本罪的主体包括个人和单位。
二、主观要件
合同诈骗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对方财产损失,仍然故意实施诈骗行为。
三、客观要件
1. 行为要件:行为人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从而违背真实意愿签订合同。
2. 结果要件:行为人通过诈骗行为,使对方财产遭受损失,或者行为人非法占有对方财产。
四、客体要件
合同诈骗罪的客体要件是指行为人的行为侵犯了合同制度的完整性和交易安全。
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法律制度,其完整性和交易安全是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数额要件
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要件是指行为人通过诈骗行为非法占有的财产数额
较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的规定,数额较大是指非法占有的财产数额达到一定标准。
六、情节要件
合同诈骗罪的情节要件是指行为人实施诈骗行为时的情节严重性。
情节严重包括但不限于:多次实施诈骗行为、诈骗数额巨大、造成严重后果等。
综上所述,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观要件、客体要件、数额要件和情节要件。
合同诈骗罪法律规定
合同诈骗罪法律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合同诈骗罪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其他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其他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虚构事实;(二)隐瞒真相;(三)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履行合同;(四)以虚假的财产状况或者虚构的合同标的,让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履行合同;(五)以其他方法诈骗对方当事人财物。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犯罪构成合同诈骗罪犯罪构成要件包括:1.主观方面:故意,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客观方面: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了诈骗行为,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并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
3.客体:侵犯了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权益,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
量刑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的量刑分为三个档次:1.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处三年其他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其他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合同诈骗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法律适用在适用合同诈骗罪法律规定时,应当遵循刑法典、司法解释以及相关案例判例的规定,确保公平、公正地处理案件。
同时,应注意合同诈骗罪与相近罪名的区分,如诈骗罪、职务侵占罪等。
单位合同诈骗罪的法律规定
单位合同诈骗罪的法律规定什么是单位合同诈骗罪?单位合同诈骗罪是指在单位的业务活动中,通过虚构或者隐瞒事实等方式,骗取财物的行为。
如果单位的代表人员、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员负有主要责任,则应追究其个人刑事责任。
执行该罪行的主体是谁?单位合同诈骗罪执行主体包括以法人身份注册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和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从事商业、经济活动的工作人员。
如何认定单位合同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规定,如果单位的工作人员在业务活动中使用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方法,诈骗对方财物达到数额较大的,应该以单位合同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具体而言,诈骗行为必须包括虚构或隐瞒事实等不正当手段。
例如,在合同签订前假借某个公司的名义虚构资产情况,隐瞒产权等详细信息,达到骗取对方签署合同并支付款项,从而实现诈骗借贷等行为。
还需要骗取财物达到数额较大才构成该罪行。
司法实践中,通常认为诈骗数额达到50000元以上或达到某个具体合同总值的比例,即构成“数额较大”。
单位合同诈骗罪的判罚标准单位合同诈骗罪属于刑法中的财产犯罪,其判罚标准主要取决于诈骗数额大小。
如果诈骗数额较大,则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诈骗数额巨大,则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如果诈骗数额较小,则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同时,法律还规定了以下几个判决条款:•未骗得财物或者骗得财物的情节较轻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及时查证,给付被骗赔偿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单位合同诈骗罪的预防措施和防范方法要防范单位合同诈骗罪,公司、机关、团体等组织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例如,在签订合同之前,应该详细了解对方情况(如资产情况、产权所有人、商业信誉等),并且确定各项责任和义务。
另外,还需要加强财务审计和风险控制。
如果恶意行为被及时发现并且严肃打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单位合同诈骗罪的发生。
总结单位合同诈骗罪是通过虚构或者隐瞒事实等方式,骗取财物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1)(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1(二)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1二、目前我国合同诈骗罪呈现的特点 (2)(一)签约手续齐备,内容虚假2(二)签订合同的标的大2(三)预先设置圈套2(四)诈骗行为倾向性大,投机性强2(五)公开冒用高知名度单位的名义2三、预防与控制合同诈骗罪的对策 (3)(一)......................................... 完善有关合同诈骗罪的立法3(二)....................... 加强监督制约机制,提升全社会的整体防控功能3(三)............... 严格党风党纪,防控腐败分子成为合同诈骗分子的保护伞4(四)............... 加强企业内部合同管理,提高经济组织和个人的防范能力4(五)............... 通过提高法律的确定性和及时性,加大法律制裁的威慑力4(六)....................... 加大改革力度,为合法经营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4(七)....................................... 提高商业道德,重建市场信用5(八)............... 增强国际司法合作与交流,惩治和预防跨国合同诈骗犯罪5(九)................................. 加强宣传力度,不断给企业“上课”5(十)加强经侦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实战能力是侦破经济案件的根本保障 (5)参考文献 (6)论合同诈骗罪摘要:合同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经济水平已呈蒸蒸日上的势态。
与此同时,经济领域里的犯罪也日益增多,特别是合同诈骗犯罪近年来越演愈烈,且作案方法、手段不断翻新,案值也呈上升趋势,这必将对我市的经济发展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打击合同诈骗犯罪,对其作案的手段、特点及时进行认真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犯罪尤为重要。
本文对合同诈骗罪的概念、特点及预防作了探讨。
关键词:合同;合同诈骗;预防在所有的诈骗犯罪案件中,合同诈骗案件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合同在经济领域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而犯罪分子利用合同实施诈骗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并利用合同诈骗的现象越来越多。
合同诈骗犯罪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而且随着经济步伐的加快,经济领域的拓宽,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给这种犯罪方式提供新的空间和犯罪手段。
故我们必须加大对合同诈骗犯罪的防范和打击力度,以有效地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拟对合同诈骗罪的概念、特点及预防作一探讨。
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定义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使用诈骗的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合同诈骗的手段具体包括: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二)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根据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应当包括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的四要件即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和将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主观目的。
即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即使满足四个基本要件的要求,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其具有将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主观目的,亦不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二、目前我国合同诈骗罪呈现的特点利用合同诈骗是当前国内最严重的经济犯罪之一,并且手段较以前“高明”,方式较以前复杂。
概括起来,具有以下特点:(一)签约手续齐备,内容虚假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案件,常常与伪造、盗窃证件、印章,招摇撞骗、贪污行贿等违法犯罪行为交织、牵连在一起。
利用合同进行诈骗,诈骗分子伪造的证件及公章可谓品种齐全,从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到委托书、身份证明、银行票据,甚至“重合同、守信用”的企业牌匾证书等等,一应俱全,这就是很容易将诈骗的真实目的隐盖起来。
(二)签订合同的标的大传统的诈骗犯罪多发生在民间,一般是犯罪者的个人活动,诈骗数额都不太大。
而利用合同诈骗,签约金额一般都是十几万、几十万元,有的甚至上百万元、上千万元,现在上亿元的大案也不罕见。
一旦上当受骗,将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三)预先设置圈套预先设置圈套,诱人签订无法履行的合同,再以对方违约为借口,拒不退还对方的“保证金”、“定金”。
这类诈骗人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往往许以各种优惠条件,先诱使对方签订合同,并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或“定金”,然后百般刁难,故意使对方违约,掉入其预设的“陷阱”,骗取保证金、定金。
(四)诈骗行为倾向性大,投机性强诈骗分子大多利用行骗对象生产困难,产品积压,急于推销的心理,把眼睛盯在特困企业和滞销产品上,采取投其所好的手段行骗。
有的诈骗分子以紧缺或畅销商品为诱饵,先履行部分合同以骗取对方信任,诱人签订合同骗取对方的预付款或定金;或者采用行贿、回扣、先付部分货款等手段,骗取对方货物;或者利用虚假广告、信息,诱人签订合同;骗取培训费、中介费等。
(五)公开冒用高知名度单位的名义近年来许多诈骗犯罪分子,公开冒用较大、较知名单位的名义招摇撞骗。
因为较大、较知名的单位业内同行或公众对他们都很信任。
打着他们的旗号,使受骗者心理会产生确信无疑的效果,可大为提高骗局的成功率。
采用这种方式诈骗分子可节省大量的资金投入,别人投入的资金和长年积累下来的声誉,自己信手拈来,从而使犯罪成本降低。
他们一般采取私刻假公章、私开虚假证明信、虚构个人身份等手段招摇过市,图谋达到其犯罪目的。
三、预防与控制合同诈骗罪的对策笔者认为,针对合同诈骗罪呈现出来的新态势、新特点,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严加治理,以最大限度地遏制和减少合同诈骗犯罪的发生。
(一)完善有关合同诈骗罪的立法1、建议在刑法第224 条基础上,根据合同诈骗犯罪出现的新特点,增加合同诈骗行为方式的列项。
例如,利用现代传媒发布虚假信息或进行虚假承诺,诱使他人与之签订合同的;内外勾结签订显失公平,使国家或集体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等等。
2、建议增加有关牵连犯和数罪并罚的法律规定,以避免罚不当罪和执法失衡的现象发生。
合同诈骗罪往往与涉税犯罪、与走私犯罪、与妨害公司、企业管理秩序有关犯罪、与贪污、贿赂犯罪等相伴而生,特别复杂。
在何种情况下适用牵连犯,从一重罪论处;在何种情况下分别定罪,实行数罪并罚,建议通过立法进一步作出规定。
3、建议增加有关共同犯罪的法律规定,以利于打击内外勾结的合同诈骗犯罪。
目前这种形式的犯罪成功率很高,但单位的内部勾结者经常借口合同合法,逃脱罪责,故应完善立法。
笔者认为只要单位内部签订合同的直接责任人员明知合同明显对本单位严重不利或有虚假内容,而在签订合同时未经单位主管机关或主管负责人批准,给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发即可认定为共同犯罪。
4、对于合同诈骗罪,建议加大罚金刑的适用力度。
刑法第224 条对合同诈骗犯罪虽然规定了罚金这一刑种,但目前对合同诈骗犯罪罚金刑适用不力。
尚不能对犯罪分子在经济上起到惩罚作用,故建议应当加大罚金的处罚力度。
(二)加强监督制约机制,提升全社会的整体防控功能充分发挥各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作用,提升全社会的整体防控功能。
例如,工商管理机关应严格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法规,对于企业的营业登记申请、注册资金的查验、发照、年检等环节严格把关,严防弄虚作假,骗取合法证照。
对于过期的、注销的执照、印章、发票要及时处理,防止被他人利用。
对于利用假证进行违法经营的,要坚决查处。
审计机关应当严格执行《审计法》、《会计法》的规定,检查会计制度是否完善,会计记录、凭证、出帐入帐手续是否真实、合法,防止作弊。
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尽可能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之中。
银行等金融部门要坚决贯彻《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以及其他金融管理法律法规,保证现金合理投放和使用,防止骗子利用银行洗钱、转移赃款,利用假手续或手续不全提取款项。
对于违反金融规定,大量套取现金或者大量套取外汇的,要坚决制止。
报纸、电台、电视台、对其广告发布者资格进行严格审查,保证广告信息的真实性,还应建立舆论宣传代言人的责任追究制度。
防止知名人士作虚假的宣传、广告。
(三)严格党风党纪,防控腐败分子成为合同诈骗分子的保护伞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党内一些干部的心理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一些被拉下水的腐败分子甚至成为合同诈骗等犯罪分子的黑后台和保护伞。
对违法犯罪的党员干部,不能姑息迁就,不能以党内处分代替刑罚处罚。
(四)加强企业内部合同管理,提高经济组织和个人的防范能力加强经济组织内部工作人员和从事经济活动个人的素质培养。
诈骗行为的成功,从某种意见上讲,乃是行骗者和被骗者“合作”的结果。
大多数被骗者都是由于市场风险意识淡薄,急功近利,缺乏法律知识。
因此要努力提高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员的个人素质,增强其防范意识。
建立、健全经济组织内部的合同管理机制。
当前受骗单位多于个人,公有资产受骗多于私人资产。
究其原因这与单位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有很大关系。
为了提高单位的防范能力,应当在经济组织内部设立专门的管理合同的制度。
要建立合同签订前的资信调查制度。
单位要建立合同档案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合同档案应包括从签订到合同履行的全过程。
要注意保存合同所有各种资料。
如合同签订和履行中发生问题,对内部工作人员及工作情况,具有自我约束作用,为责任追究提供依据;如需进行诉讼解决,则可提交充分、确凿的证据,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五)通过提高法律的确定性和及时性,加大法律制裁的威慑力在刑法严厉性既定的情况下,刑法的确定性和及时性对于刑法的威慑力至关重要。
就合同诈骗而言,发现犯罪和确定犯罪分子并不难,难点在于犯罪分子大多潜逃而使刑法难以实施,而当刑法最终确定实施的时候,法罪分子通常已将赃款藏匿或挥霍,致使受害人的损失无法弥补。
正因为如此,刑法的确定性和及时性对于合同诈骗罪的惩治和预防而言, 意义尤为重大。
提高法律的确定性和及时性的关键在于提高司法队伍的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执法。
否则,受害人将由于追究犯罪旷日持久,费用高昂,而丧失对公力救济的信赖,不愿配合,而使追究打击犯罪更加难。
因此,公安、检察机关不断提高侦查破案的效率,提高调查取证能力,审判机关及时作出判决,各地司法部门应克服地方保护主义,配合协作,解决执行难的问题,使犯罪尽可能地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