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中考化学基础知识点复习8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 第八天化学知识点之化学基础实验

中考化学 第八天化学知识点之化学基础实验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学好化学必须从做好实验,学好实验开始。

』化学实验内容分为四大块:一、实验基本操作;二、气体的制备;三、物质的鉴别;四物质的推断。

前两块在基础实验题中出现;后面两块是以一种在纸上模拟实验的方式操作来鉴别物质,因此比较常在探究性试验中出现。

今天主讲前两部分。

化学实验之一(基本实验操作)一、记住下列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形状和主要用途,了解它们的使用X围操作方法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初中常用仪器有:试管、烧杯、酒精灯、胶头滴管、量筒、漏斗、玻璃棒、药匙、镊子、水槽、托盘天平、试管夹、铁架台(附铁圈、铁夹)。

根据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可按以下情况分类:(1)可用于受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其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直接受热,烧杯须垫上石棉网间接受热。

(2)用于称量和量取的仪器:托盘天平,量筒(3)用于取药和夹持的仪器:取固体粉末或小晶粒状药品用药匙;取块状固体用镊子;取小量液体或逐滴加入液体时用胶头滴管。

用于夹持的有试管夹,铁架台(附铁圈,铁夹),坩埚钳。

(4)其他仪器:漏斗,长颈漏斗,集气瓶,玻璃棒等。

2、基本操作的内容:(1)药品的取用:重点掌握固体粉末和块状固体装入试管的操作方法;液体药品的倾倒方法和胶头滴管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注意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尝药品的味道,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气味。

没有注明药品用量时,应取最少量:液体一般取1-2ml,固体品要盖满试管底部,药品取用后立即盖紧瓶塞,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2)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外壁形成一层均匀的水膜,既不成滴也不成股流下。

(3)物质的加热:能受热的仪器才可用于物质的加热。

直接加热时,先使仪器均匀受热,给试管里的固体粉末加热时,药品应斜铺试管底部,若在加热过程中有水生成,则要注意加热前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给试管液体加热时,要注意液体的体积,试管的规格,试管的倾斜度试管夹夹持的位置,试管口的方向等问题。

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8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作业设计

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8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作业设计

科粤版九年级总复习知识点8: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复习课作业设计)【知识梳理】1.溶液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可以多种,溶剂只能一种。

2.溶解吸热典例:NH4NO3溶解吸热,周围温度降低。

3.溶解放热典例:NaOH溶解放热,周围温度升高。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判断5.判断方法(1)观察法:看有无不溶物,如果溶液中有未溶解的物质且随时间变化质量不变,说明该温度下该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这种物质了,溶液达到饱和。

(2)实验法:在一定温度时如果溶液中没有未溶解的物质,可以在原溶液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若能溶解,则是原溶液不饱和溶液;若不能溶解,则是原溶液饱和溶液。

6.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设计原则】1.层次性:要想大面积提高质量写作业,设计布置的分层势在必行,要使全体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共同向前发展,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2.量变性:知识的学习需一定量反复才能牢固掌握,技能的熟练也需一定量的训练才能逐渐形成,符合不同层次需要的且合理作业量是非常必要的。

3.新趣性:作业设计要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有一定趣味,学生便会乐此不疲,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作业目标】1.了解溶液的组成,明确溶液的本质是一个混合物;2.掌握溶液不同状态转化的方法;3.具体应用溶液状态的变化进行溶液的配置设想。

【学情分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是中考必考知识点,常出现在选择题结合溶解度曲线共同考察,是化学知识在一个基础层次的巩固和应用,是学科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平台。

【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以复习专题:设基础过关、能力提升和创新应用三个主要部分,合理保障每位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得到个人不同的收获,有效培养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

★基础过关★(1-5题,必须做)★能力提升★(6-8题,认真做)★创新应用★(9-10题,选择做)★【自主强化】★11-15题,自主根据作业量和掌握情况进行选做。

1.生活中下列事件,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将硬水变为软水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C.海水晒盐D.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B.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D.活泼金属和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3.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A.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4.下列溶液能导电的是A.食盐水B.酒精溶液C.蔗糖溶液D.碘酒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的、稳定的液体叫做溶液B.冰水混合物不属于溶液C.碘酒溶液中,溶质是乙醇D.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只有一种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O和H2O2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一定相同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溶液质量也一定减小C.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也一定是置换反应D.食盐溶液和蔗糖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所有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改变条件,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D.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50mL酒精和50mL水充分混合,得到100mL酒精溶液B.将ag氯化钠放入bg水中,充分振荡,形成溶液的质量小于或等于(a+b)gC.溶液是由溶质和水组成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D.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感觉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面喝到的糖水中含糖少9.下列归纳和推理中,你认为合理的是A.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C.酸雨的pH<7,所以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10.将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得到溶液的是A.淀粉B.食盐C.植物油D.泥沙11.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B.电解水产生的两种气体的质量比是1:2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耀眼的强光D.水和植物油混合后用力振荡可形成乳浊液12.75%的酒精属于A.乳浊液B.悬浊液C.溶液D.以上均不是13.下列调味品加入足量水后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B.食盐C.味精D.食用油14.下列相关比较中,关系正确的是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20℃<60℃B.熔点:铜>黄铜C.沸点:氯化钠稀溶液<蒸馏水D.着火点:纸片>煤炭二、填空题15.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20℃时,将A、B两种固体(A、B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各50g,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如图2所示;升温到50℃时,A、B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如图3所示。

沪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必背基础知识点整理归纳

沪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必背基础知识点整理归纳

沪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必背基础知识点整理归纳下面是沪教版初中化学中考必背基础知识点的整理归纳:1.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负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电子质量远小于质子和中子。

2.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结合而成的物质。

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由周期和族组成。

- 元素周期表左侧是金属,右侧是非金属和金属loid元素。

4.化学符号和化学式:-化学符号是表示元素的缩写,如H表示氢,O表示氧。

-化学式是表示化合物的符号和数字的组合,如H2O表示水。

5.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试剂:-测量体积的仪器有容量瓶、烧瓶、试管等。

-酸、碱和盐是实验室中常见的试剂。

6.反应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如H2+O2→H2O表示氢气和氧气生成水。

- 化学方程式中可以包含状态符号表示物质状态,如(g)表示气体,(s)表示固体,(l)表示液体,(aq)表示溶液。

7.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8.电子的移动和物质的导电性:-电子在导体中的自由移动导致了物质的导电性。

9.电解和离子:-电解是利用电能将化合物分解成离子的过程。

-离子是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0.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酸通常以H开头,如盐酸(HCl)、硫酸(H2SO4)。

-碱通常以OH结尾,如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钾(KOH)。

-中和反应常用指示剂来判断反应的终点,如酸碱指示剂酚酞、溴酚蓝等。

11.化学能:-化学反应中产生或吸收的能量称为化学能。

12.氧化和还原:-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或增加氧原子的过程。

-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或减少氧原子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氧化和还原同时进行的反应。

13.燃烧反应:-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剧烈反应产生火焰、光、热等现象的过程。

初中化学中考常考基础知识总结(共35个)

初中化学中考常考基础知识总结(共35个)

中考化学常考基础知识总结一、空气1.通常情况下氮气不活泼,但那是通常情况,氮元素很活泼。

2.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3.氧气性质“较活泼”,不是“很活泼”4.稀有气体也是有化合物的5.氧气不可燃但可助燃,CO 不可助燃但可燃6.三个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均为分解反应7.不是所有生物都需要氧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不是越高越好,不是任何时候大量呼吸纯氧都有利于健康8.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9.氧在地壳中不止以单质存在10.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动态平衡的,而不是一直不变的二、水1、一种元素可以组成混合物,但一定不可以组成化合物2.雨水、自来水、海水、河水、湖水都是混合物,新制的蒸馏水是纯净物,放久的蒸馏水不一定是纯净物,软水不一定是纯净物3.汽化时分子体积不变,分子间隔变大4.大部分物质熔化体积变大,但水例外,冰融化体积减小三、原子的组成、元素、化学式1、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可以为 02.相对原子量和分子量都没有单位,是一个比值3.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为 1,而是比 1 稍大4.由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没有分子量,部分化合物如二氧化硅、碳化硅没有分子量,其化学式的意义仅仅是说明了原子的个数比5.CO2、SO2、TiO2 中均没有O2 分子6.食品标签中标有 X(元素符号)的含量,这个 X 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原子,更不是单质7.大部分金属单质常温常压下是固态,但汞是液体,铯、镓熔点接近室温且容易处于过冷状态8.地壳中氧的含量位于首位,但空气中不是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而不是铁,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钙而不是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钠而不是钾10.注意区分粒子、离子、分子和原子,粒子是后三者的合集,如:有两个电子层,外层 8个电子的粒子不一定就是Ne 原子,也可能是 O2-、F-、Na+、Mg2+等等11.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 。

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电荷数(注意正负)12.氧一般为-2 价,但过氧化氢中氧是-1 价(注意氢不是+2 价),氟氧化物中氧为正价13.氢一般为+1 价,但活泼金属的氢化物(如 NaH)中氢为-1 价14.注意语言的规范: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几个分子由几个某某某原子构成15.多数气体单质是双原子分子的,而稀有气体都不是;多数液体和固体单质是单原子的,而卤素单质不是(Br2、I2)16.红磷的化学式为 P4,硫的化学式为 S8(初中不要求)四、质量守恒定律1.化学变化中,元素和原子种类不变,但物质和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2.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若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则无论得到什么数据都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也不能说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守恒3.根据一个物质参加反应的条件可以推断该物质的某些性质和贮存方法4.可以利用化学变化中一种元素的质量不变H+所中和的 OH-数量守恒来巧妙地解决化学计算五、碳和碳的氧化物1.金刚石没有导电性但其坚硬,石墨能导电但较软,二者属于不同物质,二者之间的变化是化学变化2.常温下碳不活泼,但高温下碳可以与许多物质反应3.初中阶段,可以认为碳不以离子的形式存在4.CO2 无毒,可溶但不是易溶于水5.活泼金属如钾、钙、钠、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碳单质,属于置换反应,这些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6.一氧化碳中毒是化学变化7.二氧化碳使得紫色石蕊变红是因为生成了碳酸,这是一个可逆过程,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纸变红六、燃烧与热量1.白磷在空气中自燃不是因为空气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是因为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放出大量的热使得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2.降温灭火时,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变,而是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3.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4.甲烷不是最清洁的能源5.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证明其中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但不能证明其中有氧元素七、金属1.合金是混合物,形成合金是物理变化,合金中可能有非金属,合金中各个元素都以单质存在,合金一定有金属性2.紫铜是纯铜,青铜和黄铜都是铜的合金3.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在常温下的,高温下金属的活动性不一定服从此顺序,比如高温下钠可以置换钾4.钾不是最活泼的金属,金不是最不活泼的金属5.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溶液反应越剧烈(钾、钙、钠除外)6.钾、钙、钠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金属的氢氧化物和氢气,将这些金属与酸溶液混合,金属先与水反应7.铜不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但可以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8.所谓的“置换酸中的氢”是指非氧化性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9.非金属也有与金属类似的置换规律,活泼性顺序F>Cl>Br>I>S,但氟溶于水的反应过于激烈,一般不参与置换10.氢气不可以置换硫酸铜中的铜11.食盐水可以加快铁的生锈,但植物油可以缓解此过程12.铝不容易生锈是因为在空气中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而不是因为铝不活泼。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篇1一、引言中考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化学作为中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全面总结中考化学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考试成绩。

二、物质结构与性质1. 原子结构:原子是化学变化的基本单位,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学生需掌握原子的结构特点和核外电子的分布规律。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了解元素性质的重要工具。

学生应掌握周期表中的元素分类、周期和族的划分以及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3. 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学生需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本质及影响因素。

4.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熔沸点、溶解度等,学生应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

三、化学反应与方程式1. 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学生需掌握各类反应的特点和实例。

2. 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学生应掌握方程式的书写规则、配平和计算。

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学生需了解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

四、溶液与酸碱盐1. 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学生应掌握溶液的浓度计算、溶解度及影响因素。

2. 酸碱盐的性质:酸碱盐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需掌握它们的性质、分类和相互转化关系。

3.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可用于检测溶液的酸碱性,学生应了解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使用方法。

五、化学实验基础1. 实验室安全:学生应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掌握实验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 实验基本操作:学生需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等。

3. 实验仪器:学生应了解常见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六、化学与生活1. 化学与能源:学生应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

2. 化学与健康:学生需掌握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了解营养素的化学成分和作用。

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绪言)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中考化学知识点及总结大全

中考化学知识点及总结大全

中考化学知识点及总结大全一、化学基础知识1. 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化学元素、化合物、混合物(2)混合物的分类机械混合物、溶液、气体混合物2.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2)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3.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离子键(2)共价键(3)金属键4. 化学式和化合价(1)离子式(2)共价键(3)化合价5. 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2)摩尔、摩尔质量6. 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意义(2)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固态的结构和性质(1)晶体的结构(2)晶体的性质2. 液态的结构和性质(1)液体的结构(2)液体的性质3. 气态的结构和性质(1)气体的结构(2)气体的性质4. 物质的比较三、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类型(1)氧化还原反应(2)酸碱中和反应(3)置换反应(4)沉淀反应2. 化学反应的影响(1)温度的影响(2)浓度的影响(3)催化剂的影响(4)表面积的影响3. 化学反应的实际应用(1)工业生产(2)生活中的应用四、离子溶液和电解质1. 离子溶液(1)导电性(2)电解质2. 电解质(1)电解质的分类(2)电解质的应用3. 离子溶液的实际应用(1)电镀(2)电解制氢氧化钠五、酸碱性及其应用1. 酸、碱及盐(1)酸的性质(2)碱的性质(3)盐的性质2. pH值(1)pH值的意义(2)pH值的计算3. 酸碱中和反应(1)酸碱中和的基本原理(2)酸碱中和的应用4.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1)生活中的应用(2)工业上的应用六、化学中的能量1.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1)吸热反应(2)放热反应(3)能量的守恒2. 燃烧和热化学能(1)燃烧的过程(2)燃烧的产物(3)燃烧所释放的热能3. 化学能的转化和利用(1)化学能的转化(2)化学能的利用七、金属及其化合物1. 金属的基本性质(1)导电性(2)导热性(3)延展性和韧性2. 金属的化合物(1)金属氧化物(2)金属的氧化3. 金属的提取和利用(1)冶炼(2)金属材料的使用八、非金属及其化合物1. 非金属的基本性质(1)导电性(2)绝缘性2. 非金属的化合物(1)非金属氧化物(2)非金属的氧化3. 非金属的应用(1)生活中的应用(2)工业上的应用九、生活中的化学1. 化学清洁用品(1)肥皂(2)洗涤剂2. 食品中的化学物质(1)食盐(2)食品添加剂3. 农田中的化学物质(1)化肥(2)农药4. 化学燃料(1)煤(2)石油五、化学实验1. 化学试剂和仪器(1)化学试剂(2)化学仪器2. 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1)实验的准备(2)实验的操作(3)实验的整理3. 安全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室的安全(2)试剂的安全(3)实验的安全总结:中考化学知识点及总结大全,涵盖了化学的基础知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化学反应、离子溶液和电解质、酸碱性及其应用、化学中的能量、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生活中的化学和化学实验等内容。

中考必背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考必背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考必背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分类: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原子与分子-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粒子。

3. 元素与周期表- 元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的集合。

- 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4.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的结构。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的转化。

5.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6.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7. 能量与化学-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二、重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常见气体- 氧气:支持燃烧。

- 氢气:可燃性。

-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溶于水。

2. 酸碱盐- 酸的性质:呈酸性的溶液,能与碱中和。

- 碱的性质:呈碱性的溶液,能与酸中和。

- 盐的性质: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物质。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4.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的通性:导电性、延展性、金属光泽。

- 非金属的通性:不导电、不耐高温。

5. 常见物质的化学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三、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的使用- 熟悉常见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2. 常见化学实验- 溶液的配制- 酸碱滴定- 物质的提取和分离3. 实验室安全- 了解化学品的安全标识和危险性。

- 掌握基本的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 学会处理紧急情况,如火灾、化学品泄漏等。

四、计算与数据分析1. 物质的量- 摩尔概念的引入和计算。

- 质量、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2. 化学反应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碱化合物有机物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考点点拔—第八单元第2讲:金属的化学性质(人教版)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考点点拔—第八单元第2讲:金属的化学性质(人教版)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考点点拔—第八单元第2讲:金属的化学性质(人教版)中考知识点归纳知识点一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反应(1)规律: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2)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不同,主要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

(3)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化铝薄膜覆盖在铝表面,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主要注意反应条件的选择、实验现象的叙述,在实验现象的叙述中,要注意不要说出产物的名称,这样说不是现象而是结论。

2.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1)规律:金属+酸―→盐+氢气(置换反应)(2)反应发生的条件:金属的活动性必须排在氢之前。

(3)镁、锌、铁分别与酸反应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成浅绿色。

△金属与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均增加。

3.金属与盐溶液反应(1)规律:金属+盐―→新盐+新金属(2)反应发生的条件△必须是前面金属置换后面金属(K、Ca、Na除外)。

△反应中盐必须可溶。

(3)常见金属与盐溶液反应4.H 2 + CuOCu + H 2O C + 2CuO2Cu + CO 2↑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但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CO +CuO=====△CO 2+Cu 。

知识点二 金属活动性顺序 1.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用元素符号表示)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巧学妙记】金属活动性顺序“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可采用谐音法记忆,即“嫁给那美女,身体细纤轻,统共一百斤”。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3.4.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用于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判断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及反应的剧烈程度。

△位于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且位置越靠前,反应越剧烈;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2024中考化学必备知识点速览(解析版)

2024中考化学必备知识点速览(解析版)

2024中考化学必备知识点速览(解析版)速览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用途1、物质的变化(1)、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在物理变化中变现出的性质,如:挥发性、溶解性和吸附性等。

一个是不需要变化就有具有的,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和密度等。

(2)、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如:可燃性、还原性和酸碱性等。

(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基本的特征,是变化的依据;而变化是只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性质和变化在描述上是不同的,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会、能”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条可以燃烧”是性质;而“镁条燃烧”则是变化。

3、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即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即物质的结构特点决定着物质的性质,性质是结构特点的反映。

速览02 空气和氧气一、空气的成分及用途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得出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1)分离液态空气:首先通过降温加压,使空气液化,然后加热,利用各气体的沸点不同,使其在不同温度下气化,再冷凝,从而将各种气体分离,工业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

(2)用途:氮气工业生产硝酸和氮肥,食品防腐,液态氮气用作制冷剂;O2供给呼吸,支持燃烧,钢铁冶炼,金属焊接;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制作多用途电光源;4、空气质量:(1)空气中的有害物:SO2、CO、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2)空气污染指数越高,污染越严重;(3)CO2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但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基本思路:通过化学反应,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再测定混合物在反应前后的体积或质量的变化。

2、药品选择要求:生成物是固体,只与氧气反应。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中考复习需要我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非常的熟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化学式和化合价:(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

如:钾K 铜Cu 银Ag 等;b.固态非金属。

如:碳C 硫S 磷P 等c.稀有气体。

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密度、熔点、沸点等)和化学性质(燃烧、腐蚀等)。

二、分子、原子与离子1.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

2.原子:具有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三、化学方程式1.化学反应:物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物质。

2.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3.反应物:进行反应的物质。

4.生成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四、溶液与溶剂1.溶液:溶质和溶剂所组成的体系。

2.溶剂:将其他物质溶解的物质。

3.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五、酸、碱与盐1.酸:能产生H+离子(质子)的物质。

2.碱:能产生OH-离子(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3.盐:酸和碱反应所生成的物质。

六、酸碱中和反应1.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2.酸碱指示剂:用于判断溶液是酸性、碱性还是中性的物质。

七、金属1.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光泽、延展性、韧性等。

2.金属的活动性:与非金属反应活泼程度的大小。

八、火药与炸药1.火药: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硝酸盐。

2.炸药:炸药是一种能迅速放出巨大能量的物质。

九、化学能与化学反应1.化学能: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具有的能量。

2.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物消失或生成产物的速度。

十、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大小排列,具有周期性。

十一、化学实验室安全2.使用实验室常见设备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3.化学实验中的个人防护措施:穿戴实验服、戴手套、护目镜等。

以上是中考化学必背的一些知识点总结,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对于中考化学的备考是非常有帮助的。

同时,还需要通过做一些选择题和解题技巧的练习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化学成绩。

第08讲 化学式和化合价-中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基础通关

第08讲 化学式和化合价-中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基础通关

宏观微观知识点一化学式1.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2.化学式的意义(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其意义如下:表示该物质表示该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表示一个该分子表示一个该分子是由哪几种原子构成,每种原子各有几个例如:(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宏观上除表示一种物质外,还表示一种元素,微观上表示一个原子。

如Cu宏观上表示铜这种物质,还表示铜元素,微观上表示一个铜原子。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物质中不存在一个个的分子,其化学式表示该物质中各种元素原子数的最简比。

1.在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乙醇(C2H5OH)制成的车用乙醇汽油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它将逐步取代现有的92号汽油。

下列关于乙醇汽油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和汽油混合后将继续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B.乙醇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C.乙醇汽油的使用将彻底避免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D.乙醇属于氧化物【答案】A。

【解析】A、混合物中各物质各自保持原有的性质,乙醇和汽油各自保持原有的性质,故正确;B、乙醇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C、乙醇汽油中的汽油燃烧仍然会产生污染物,不能彻底避免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故错误;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乙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2.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O B.H2C.2N D.Mg【解答】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A、该符号可表示1个氧原子,是元素符号,但不能表示氧气这一种物质,故选项错误.B、该符号是氢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C、该符号可表示2个氮原子,但不能表示氮气这一种物质,故选项错误.D、Mg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镁元素,表示一个镁原子,还能表示镁这一物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

中考化学必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必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必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作为中考必考科目之一,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方程式等方面总结中考化学的必学知识点。

一、原子结构: 1. 原子: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2. 质子:带正电荷的粒子,位于原子核中。

3. 中子:电中性的粒子,位于原子核中。

4. 电子:带负电荷的粒子,绕原子核运动。

二、元素周期表: 1.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化学元素表格。

2.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水平行称为周期,垂直列称为族。

3. 周期表上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

4. 元素的周期性: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三、化学键: 1. 化学键: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 离子键: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形成的化学键。

3. 共价键:由两个非金属原子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4. 金属键:由金属原子的空间排列和金属内电子云形成的化学键。

四、化学方程式: 1. 化学反应: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3. 反应物和生成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4. 平衡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反应过程中的物质量保持不变。

五、酸碱反应:1. 酸:能产生H+离子的物质。

2. 碱:能产生OH-离子的物质。

3.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4.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pH值越小,酸性越强。

六、氧化还原反应: 1. 氧化:指物质失去电子。

2. 还原:指物质获得电子。

3. 氧化还原反应:指物质之间的电子转移过程。

七、溶液的浓度: 1.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2. 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体积与溶液总质量或体积的比值。

3. 质量浓度: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初中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初中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初中中考化学是初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总结,它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以下是对中考化学知识点的归纳:1. 化学基本概念- 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原子、分子和离子- 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

- 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稳定单元。

- 离子:带有正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3. 化学元素和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布局和元素的分类。

- 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的特点。

4. 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和特点。

-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范德华力等。

5. 化学计量和化学方程式- 摩尔概念、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6.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7. 溶液和溶解度- 溶液的概念、类型和性质。

- 溶解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8. 酸碱盐和pH值- 酸、碱和盐的定义和性质。

- pH值的测定和意义。

9.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10. 化学实验技能- 基本实验操作: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

- 化学实验安全和事故处理。

11. 环境化学和能源化学- 环境污染和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

- 能源的分类和利用: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

12.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命名。

- 基本有机反应类型:加成反应、取代反应等。

结束语:中考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是对初中化学学习内容的全面回顾,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学生将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并为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化学的世界里发现乐趣,探索未知,培养科学素养。

初三中考化学基础知识大梳理

初三中考化学基础知识大梳理

初三中考化学基础知识大梳理化学是学生进入初三时接触到的一门学科。

化学在基础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好化学很重要,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初三中考化学基础知识大梳理,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初三中考化学基础知识大梳理1、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 溶液、液态固态O2(淡蓝色)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 的溶液(棕黄色)绿色:FeSO4?7H2O、含Fe2+ 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有臭鸡蛋气味:H2S3、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①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②蓝色沉淀:Cu(OH)2、CuCO3③红褐色沉淀:Fe(OH)3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4、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①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O2 + 2NaOH == Na2CO3 + H2O(H2CO3 + 2NaOH == Na2CO3 + 2H2O)SO2 + 2KOH == K2SO3 + H2OH2SO3 + 2KOH == K2SO3 + 2H2OSO3 + 2NaOH == Na2SO4 + H2O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②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O2 + H20 == H2CO3SO2 + H2O == H2SO3SO3 + H2O == H2SO4N205 + H2O == 2HNO3(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5、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①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CuO + 2HCl == CuCl2 + H2OCu(OH)2 + 2HCl == CuCl2 + 2H2OCaO + 2HCl == CaCl2 + H2OCa(OH)2 + 2HCl == CaCl2 + 2H2O②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K2O + H2O == 2KOHNa2O +H2O == 2NaOHBaO + H2O == Ba(OH)2CaO + H2O == Ca(OH)2③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Mg(OH)2 == MgO + H2OCu(OH)2 == CuO + H2O2Fe(OH)3 == Fe2O3 + 3H2O2Al(OH)3 == Al2O3 + 3H2O6、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①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 溶液、KOH溶液、碱石灰等③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NaOH溶液、KOH溶液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基础
2013届中考化学基础知识点复习8
一、人体的元素组成
组成人体的元素有50多种,人总是不停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故人体中的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

(1)常量元素:人体内含量超过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有11种,分别是:O、C、H、N、Ca、P、S、K、Na、Cl、Mg。

它们约占人体质量的99.95%。

(2)微量元素: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如铁、锌、碘、硒、铜、铬、锰等。

微量元素含量尽管很少,但却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微量元素摄入过量对人体也不利。

(3)元素的存在形式:氧、碳、氢、氮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其余的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

状元笔记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示例】下列摘录了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的部分内容:
请分析表中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表中的锂、锶、硒在这里是指_________(填“元素”“分子”
或“原子”)。

(2)饮用天然矿泉水对人健康有益,原因之一是矿泉水的pH与人体血液的pH接近。

已知某种矿泉水的pH为7.2~7.5,该矿泉水的酸碱性为()
A.强酸性
B.弱酸性
C.强碱性
D.弱碱性
(3)有人说:“矿泉水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越多越好”,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解析:标签上所标的名称是指元素的名称;由于矿泉水pH略大于7,故显弱碱性;微量元素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虽然含量较少,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却很大,但这些元素在人体内过量也会危害人体健康。

答案
(1)元素(2)D (3)不对,人体内的各元素应收支平衡,长期摄入量过量和摄入量不足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一些常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适宜摄入量
元素人体内含量对人体的作用
适宜摄入量
(mg/d)摄入过高或过低对人体的影响
钙 1.2 kg 帮助构造骨骼和牙齿;对凝
血、神经及肌肉的功能有重
要作用
800~1 200
缺钙:少儿发育
不良或佝偻病,
老年人缺钙会发
生骨质疏松过
量:结石、精神
萎靡、体内组织
钙沉淀
钠80~120 g
调节体液平衡、维持肌肉正
常兴奋和细胞的通透性等2 000~2 500
缺乏:肌肉痉挛、
头痛过量:水肿、
高血压、贫血

成人每千克
体重约含2 g 调节体液平衡、维持肌肉和
神经的功能以及代谢等
1 850~5 600
缺乏:疲乏无力,
心率不齐过量:
恶心、腹泻
2.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适宜摄入量
元素
人体内
的含量对人体的作用
适宜摄入
量(每天)
营养缺乏症(或过量
引起症状)
铁4~5 g
血红素的
重要成分12~15 mg
缺铁引发缺铁性贫
血,过量会中毒
锌 2.5 g 促进人体发育10~15 mg 缺锌: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过量能引起缺铁性贫血
硒14~21 mg 防癌、抗癌20~350 μg 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但过量会中毒
氟 1.4 mg
帮助形成
骨骼和牙齿3.3~4.1 mg
缺氟易产生龋齿,过
量会引起氟斑牙和
氟骨症
碘25~50 mg
促进甲状
腺的合成100~200 μg
缺碘引起甲状腺肿
大和儿童呆小症、智
力低下。

过量也能引
起甲状腺肿大
3.几种重要元素的食物来源
元素食物来源
钙奶类、绿叶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食用菌类、芝麻
铁肝脏、瘦肉、鱼类、绿叶蔬菜、瓜子
锌海产品、瘦肉、肝脏、豆类、谷类、茶叶
碘海产品、加碘盐、天然饮用水
氟茶叶、鱼类、软体动物(贝类、乌贼、海蜇)、天然水
4.非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
除了常量元素和一些必需微量元素这些人体必需元素外,还有一些微量元素是人体非必需的元素,如铝、钡、钛等;另一些则为有害元素,如汞、铅、镉等。

人体缺少必需的元素会生病,但必需元素也有一个合理摄入量问题,摄入过量也会生病。

【示例】下列关于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缺铁会引起贫血
B.缺钙易患佝偻病或发生骨质疏松
C.缺碘易患坏血病
D.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解析:铁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物质,缺铁会引起贫血,故A正确;缺钙易患佝偻病(儿童),若成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病,故B正确;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物质,缺碘易患“大脖子病”,故C错误;锌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元素,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等症状。

答案:C
状元笔记
一些重金属盐中含有有害元素,如醋酸铅、氯化汞、硫酸铜、硝酸银等。

人若吸收了重金属盐类,体内蛋白质会变性而使人中毒。

若发生重金属中毒,可及时服用蛋清、牛奶、豆浆等高蛋白物质,以减少重金属盐对人体蛋白质的危害。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