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

合集下载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弱电系统中线缆的计算是一门技术活,不是简单的心算就可以完成的,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和公式来套用,本篇文章分系统介绍弱电线缆估算方法。

一、综合布线系统1.1 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1.2 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1.3 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弱电系统中综合布线的点位计算和线缆长度计算

弱电系统中综合布线的点位计算和线缆长度计算

弱电系统中综合布线的点位计算和线缆长度计算综合布线常用公式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表示富余量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0。

55:备用系数6:端接容差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平均值+5米)X点数=总长度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的数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

5/125微米多模)光缆; 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A:最近信息点距离;B:最远信息点距离;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

1*C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C=[0.55(F+N)+6]Xn(m)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简单公式:1。

(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

1= 平均线长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2. 线数:(最长+最短)/2x1。

1+2x楼高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3。

(最远距离+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305是1000英尺换算。

4. 最长的网线和最短网线的平均值X总的点数,然后再加10%的冗余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表示富余量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0。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弱电系统中线缆的计算是一门技术活,不是简单的心算就可以完成的,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和公式来套用。

一、综合布线系统1.1 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1.2 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1.3 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完整版)弱电工程常用计算公式

(完整版)弱电工程常用计算公式

水平线平均距离=(最远点距离+最近点距离)/2*1。

1+7(每层楼高度余量)+7(米余量)想问一下,+7(每层楼高度余量)应该是按楼高3。

5米计算的吧,+7(米余量)是端接预留吧,有的公式是按6来算的。

综合布线常用公式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表示富余量每层楼用线量:C=[0。

55*(L+S)+6]*n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0.55:备用系数6:端接容差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平均值+5米)X点数=总长度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的数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

5/125微米多模)光缆;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A:最近信息点距离;B:最远信息点距离;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C=[0。

55(F+N)+6]Xn(m)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简单公式:1。

(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3. (最远距离 +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

如何计算弱电项目布线工程量?如何做预算?

如何计算弱电项目布线工程量?如何做预算?

如何计算弱电工程布线工程量?如何做预算?在智能化工程之前,做好充足的预算是很重要的。

那么智能化工程怎样做预算?如何算工程量呢?这就需要掌握方法了,这里有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设备材料的计算1、线缆的计算:L=1.1x(LMAX(最大)+LMIN(最小))/2+6其中:L:为平均每个信息点用线量。

LMAX:为最远的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LMI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6:为端对容差(主要考虑到施工时线缆的损耗、线缆布设长度误差等因素),其中10%为备用余量。

一箱网线可布置的信息点数量n=305/L(n取整数,省去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本工程使用线缆箱数:线缆箱数=数据点总数量/n*1.1〔考虑到线材布放的损耗及留有一定的余量)当然也可以使用电缆长总和来计算所需电缆箱数。

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1.1(1.1考虑的是留有一定的余量〕注意:总点数=数据+语音还有一点请注意网线的数量一般为300米左右,不到305米,如果这个工程线缆数量比拟大的时候,这个也有考虑。

比方穿线设备端预留的线缆长度,也要综合考虑,这个也会根据您的施工队伍的整体施工工艺来判断。

2、模块的计算:为信息点的数量3、双口面板的数量:总点数/24、48口配线架的计算:总点数/48如果有子配线间应分别计算,即各自覆盖的信息点数/48,然后相加。

5、机柜跳线:从配线架跳接到交换机的跳线+交换机之间的级联线。

6、RJ45头:7、RJ45头护套:为RJ45头的数量8、三类大对数的数量:从弱电井通过桥架到机房的距离+富裕量(大一些,因为大对数不能连接的);9、110DW2-100FT配线架(2U):一个为100对10、110过线槽:与110配线架的数量一致11、110背板(4U):110DW2-100FT配线架数量/212、110C4连接块(每包10个):110DW2-100FT配线架为100对即100部,它由四局部组成,每一局部为25对,即由5个C4连接块和1个C5连接块组成(5x4+1x5=25),也就是说,100对大对数需要20个C4连接块和4个C5连接块。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弱电系统中线缆的计算是一门技术活,不是简单的心算就可以完成的,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和公式来套用,本篇文章分系统介绍弱电线缆估算方法。

一、综合布线系统1.1 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1.2 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 =(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 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 =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1.3 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综合布线是指在建筑物内部为各类用户提供电力、通信、数据等各种类别信号的传输服务的系统建设工程。

在进行综合布线计算时,一般需要考虑布线长度、电压降、通信速率等因素,以保证正常有效的信号传输。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综合布线计算公式。

1.布线长度计算公式:布线长度=直线长度+弯曲长度直线长度为综合布线的总长,可以通过测量或者建筑平面图等方式获得。

弯曲长度根据拐弯的次数和拐弯的角度来计算,常见的弯曲长度计算公式如下:弯曲长度=拐弯的次数(转角)×弯曲系数弯曲系数根据布线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如水平布线一般取0.04,垂直布线取0.062.电压降计算公式:电压降=(电流×电阻×长度)/导线截面积电流为通过综合布线的电流值,单位为安培。

电阻为综合布线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

长度为综合布线的长度,单位为米。

导线截面积为综合布线的导线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

3.通信速率计算公式:通信速率=传输距离/传输时间传输距离为综合布线的长度,单位为米。

传输时间可以根据综合布线所使用的传输协议和设备性能来确定,单位为秒。

在实际计算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信号衰减、干扰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非常重要,因此在进行计算时,需要确保所采用的参数和公式的准确性,并参考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验证。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的应用可以帮助工程师确保综合布线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为用户提供稳定的电力和通信服务。

同时,计算结果也可以作为综合布线工程的参考依据,用于确定所需的材料规格和数量,以及制定施工方案和预算等。

因此,在进行综合布线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合理和准确地应用计算公式是十分重要的。

综合布线预算工程量和价格的方法【最新版】

综合布线预算工程量和价格的方法【最新版】

综合布线预算工程量和价格的方法弱电系统中线缆的计算是一门技术活,不是简单的心算就可以完成的,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和公式来套用,本篇文章分系统介绍弱电线缆估算方法。

弱电系统中线缆的计算是一门技术活,不是简单的心算就可以完成的,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和公式来套用,本篇文章分系统介绍弱电线缆估算方法。

一、综合布线系统1.1 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 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1.2 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1.3 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弱电系统中综合布线的点位计算和线缆长度计算

弱电系统中综合布线的点位计算和线缆长度计算

弱电系统中综合布线的点位计算和线缆长度计算综合布线常用公式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表示富余量每层楼用线量:C=[0。

55*(L+S)+6]*n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0.55:备用系数6:端接容差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平均值+5米)X点数=总长度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的数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

5/125微米多模)光缆; 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A:最近信息点距离;B:最远信息点距离;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C=[0。

55(F+N)+6]Xn(m)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简单公式: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3。

(最远距离+ 最近距离)/ 2 *1。

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305是1000英尺换算.4. 最长的网线和最短网线的平均值X总的点数,然后再加10%的冗余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表示富余量每层楼用线量:C=[0。

弱电工程各系统的线缆数量计算方法

弱电工程各系统的线缆数量计算方法

弱电工程各系统的线缆数量计算方法弱电系统中线缆的计算是一门技术活,不是简单的心算就可以完成的,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和公式来套用,本篇文章分系统介绍弱电线缆估算方法。

1、综合布线系统1.1 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 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1.2 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 =(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 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 =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1.3 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 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弱电工程布线计算

弱电工程布线计算

教你快速准确的计算综合布线用线量(1)确定线缆的类型要根据综合布线系统所包含的应用系统来确定线缆的类型。

对于计算机网络和电话语音系统可以优先选择4对双绞线电缆,对于屏蔽要求较高的场合,可选择4对屏蔽双绞线;对于屏蔽要求不高的场合应尽量选择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

对于有线电视系统,应选择75Ω的同轴电缆。

对于要求传输速高或保密性高的场合,应选择光缆作为水平布线线缆。

(2)确定电缆的长度要计算整座楼宇的水平布线用线量,首先要计算出每个楼层的用线量,然后对各楼层用线量进行汇总即可。

每个楼层用线量的计算公式如下:C=[0.55(F+N)+6]×M其中,C为每个楼层用线量,F为最远的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M为每层楼的信息插座的数量,6为端对容差(主要考虑到施工时线缆的损耗、线缆布设长度误差等因素)。

整座楼的用线量:S=ΣMC ,M为楼层数,C为每个楼层用线量。

应用示例:已知某一楼宇共有6层,每层信息点数为20个,每个楼层的最远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均为60米,每个楼层的最近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均为10米,请估算出整座楼宇的用线量。

解答:根据题目要求知道:楼层数M=20最远点信息插座距管理间的距离F=60m最近点信息插座距管理间的距离N=10m因此,每层楼用线量C=[0.55(60+10)+6]×20=890m整座楼共6层,因此整座楼的用线量S=890×6=5340m(3).订购电缆目前市场上的双绞线电缆一般都以箱为单位进行订购。

常见装箱形式为:305m(1000ft) WE TOTE包装形式。

因此在水平子系统设计中,计算出所有水平电缆用线总量后,应换算为箱数,然后进行电缆的订购工作。

订购电缆箱数的公式应如下:订购电缆箱数=INT(总用线量/305) ,INT()为向上取整函数。

例如,已知计算出整座楼的用线量为5340m,则要求订购的电缆箱数为:INT(5340/305)=INT(17.5)=18(箱)。

(完整版)弱电工程常用计算公式

(完整版)弱电工程常用计算公式

(完整版)弱电工程常用计算公式水平线平均距离=(最远点距离+最近点距离)/2*1.1+7(每层楼高度余量)+7(米余量)想问一下,+7(每层楼高度余量)应该是按楼高3.5米计算的吧,+7(米余量) 是端接预留吧,有的公式是按6来算的。

综合布线常用公式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表示富余量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0.55:备用系数6:端接容差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平均值+5米)X点数=总长度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的数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A:最近信息点距离;B:最远信息点距离;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C=[0。

55(F+N)+6]Xn(m)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简单公式: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3. (最远距离+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

综合布线施工报价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施工报价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施工报价计算公式综合布线施工是指在建筑物内部进行电力、通信、数据等各种信号传输线路的安装和布置工作。

在现代化的建筑中,综合布线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它关系到建筑物内部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通信联络。

因此,对于综合布线施工的报价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合理的报价才能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保障。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综合布线施工报价计算的公式和方法。

1. 人工费用计算公式。

人工费用是综合布线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可以按照工程师、技术员、普通工人等不同的工种进行分类计算。

人工费用的计算公式如下:人工费用 = ∑(工种人数×工种单价×工作天数)。

其中,∑表示对不同工种的人工费用进行累加计算,工种人数表示每种工种的人数,工种单价表示每种工种的单位人工费用,工作天数表示每种工种的工作天数。

2. 材料费用计算公式。

材料费用是综合布线施工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电缆、接头、插座、开关、管道等各种材料。

材料费用的计算公式如下:材料费用 = ∑(材料数量×材料单价)。

其中,∑表示对不同材料的费用进行累加计算,材料数量表示每种材料的使用数量,材料单价表示每种材料的单位价格。

3. 设备费用计算公式。

设备费用是综合布线施工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电缆敷设机、接线端子、测试仪器等各种设备。

设备费用的计算公式如下:设备费用 = ∑(设备数量×设备单价)。

其中,∑表示对不同设备的费用进行累加计算,设备数量表示每种设备的使用数量,设备单价表示每种设备的单位价格。

4. 辅助费用计算公式。

辅助费用是综合布线施工中的其他费用,通常包括施工现场的租赁费用、运输费用、安全防护费用等。

辅助费用的计算公式如下:辅助费用 = ∑(各项费用)。

其中,∑表示对各项辅助费用进行累加计算,各项费用包括租赁费用、运输费用、安全防护费用等。

5. 综合布线施工总费用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施工的总费用可以通过上述人工费用、材料费用、设备费用和辅助费用的计算结果进行累加得到,即:总费用 = 人工费用 + 材料费用 + 设备费用 + 辅助费用。

弱电工程项目各个系统的线缆估算方法和公式

弱电工程项目各个系统的线缆估算方法和公式

弱电工程项目各个系统的线缆估算方法和公式弱电系统中线缆的计算是一门技术活,不是简单的心算就可以完成的,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和公式来套用,本篇文章分系统介绍弱电线缆估算方法。

一、综合布线系统1.1 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 -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1.2 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1.3 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如何计算综合布线系统线缆

如何计算综合布线系统线缆

如何计算综合布线系统线缆弱电系统中线缆的计算是一门技术活,不是简单的心算就可以完成的,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和公式来套用,本篇文章分系统介绍弱电线缆估算方法。

一、综合布线系统1.1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近来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近来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1.2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近来IDF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近来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重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依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1.3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近来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近来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重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弱电工程预算计算公式大全

弱电工程预算计算公式大全

弱电工程预算计算公式大全弱电工程预算计算公式大全配套教程: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实用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1.RJ-45头的需求量R=n×4+n×4×15%式中:R: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4:表示每个信息点要准备4个RJ-45头n×4×15%:表示富余量2.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式中: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表示富余量3.面板与底盒的数量(1)先在信息点总量里统计出单口面板的实际数量d(2)再计算双口面板的数量S=[(n-d)/2]×1.03D=d×1.03底盒的数量G=S+D式中:S:表示双口面板的购买数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d:表示单口面板的实际数量1.03:表示3%的富余量D:表示单口面板的购买数量4.对槽、管规格选型(1) 查表法:统计槽(管)内需要容纳的线缆数量,再去查表得到所需槽、管的规格型号。

(表在教材的P120)(2) 估算法: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线缆的总截面积×3。

(3) 精确算法:(例题在教材的P120)式中:S——槽(管)截面积,表示要选择的槽管截面积;N——用户所要安装的线缆条数;P——线缆截面积,表示选用的线缆面积;70%——布线标准规定允许的空间;40%~50%——线缆之间的允许间隔。

5.线缆用量计算平均每个信息点的线缆长度(C)=平均线缆长度+备用部分+端接容差平均线缆长度=0.5×(L+S)备用部分=0.05×(L+S)端接容差为6m~10m。

即:C=0.55×(L+S)+6F=Floor(305/C)B=Ceiling(n/F)式中:L—离FD最远信息插座的距离;S—离FD最近信息插座距离;C—平均每个信息点的线缆长度;F—每箱双绞线能安装的信息点数量;Floor()—向下取整Ceiling()—向上取整B—所需线缆总箱数(305米/箱);n—信息点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弱电系统中线缆的计算是一门技术活,不是简单的心算就可以完成的,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和公式来套用,本篇文章分系统介绍弱电线缆估算方法。

一、综合布线系统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 =(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 电缆平均长度×+(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 =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
+最近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端接容限,通常取6)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