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发展三个时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经济发展三个时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马 世 杰
(昆明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 昆明 650093)
摘 要:就发展阶段而言,中国经济现状与日本70年代的初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以此
为参考,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在70年代初期解决一些经济问题的可行之处。进入对日本80
年代中后期泡沫经济的研究则引发了中国是否会重蹈日本80年代覆辙的思考。随后,简介90年代日本的长期萧条来看待已经出现的中国萧条论。最后,整体回顾日本经济发展经历
的过程:从70年代初期的繁荣到80年代中后期的泡沫形成、破裂到90年代的长期萧条,
我们能得到一些关于宏观调控、金融安全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相似; 泡沫经济; 萧条; 宏观调控
目前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出现了泡沫,并且和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泡沫经济相似,
这种判断的潜台词认为,中国如果不防止泡沫的出现,将可能出现类似日本的长期萧条。但是,通过对日本经济发展的三个具有特点的时期进行研究分析,我们会发现:首先,当前中
国经济现状与日本80年代中后期存在的差异太大,具有明显的不可比性,相反,中国目前
的经济状况倒更像日本上世纪70年代初的经济状况;其次,由于发展阶段和宏观调控政策
的不同,中国不会重蹈日本80年代的覆辙;再次,我们现阶段讨论中国经济萧条有些杞人
忧天,为时过早。最后,我们纵观从繁荣到泡沫到萧条日本经济走过的轨迹,我们能得到了
一些启示和思考,比如:宏观调控的教训,金融危机的预防还有对当前一些问题应抱有的积
极看法。
一、与我国经济现状相似的7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一)、我国经济现状与70年代初期的日本经济更为相似。
首先,不可否认当前我国与日本80年代中后期的泡沫经济,有某些相同之处。例如,
从表面上看来,宏观经济都表现良好,投资和出口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外
汇储备迅速增长,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比重处于较高水平,汇率升值、房地产和股票等
资产价格猛涨等。但是通过关键的发展阶段对比,体现出来的更多是差异。日本当时已经进
入后工业化阶段,中国当前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广大的农村市场还没有完全启动,在
经济增长时期和产业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从发展阶段、宏观经济状况来看,我国目前经
济状况与日本上世纪70年代初期更接近,相似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经济总量:
日本从1955年到72年左右,保持了一个高速增长时期,两位数的增长,从数来看,和
我们现在比较像;经济总量位次上讲:1968年,日本从数量上完成了追赶欧美的任务,1970
年代初,GDP的绝对量居世界第三位,低于美国和前苏联;中国现在是第四位,07年和德
国差不多是并列第三,这个比较接近。
2.国际环境:
(1). 石油涨价问题。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于1973年,油价从过去的每桶2.5美元涨到10美元,涨了四倍。而现在国际油价攀升的趋势是尽人皆知的,油价甚至超过每桶100美
元。日本所需的石油百分之百依赖进口,而中国现在石油进口依赖度也接近50%。
(2). 在外力压制下的汇率升值问题。1971年8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突然宣布美元对黄金不挂钩,要求日本及西方各国货币升值,结果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在此之前,日本一直实行固定汇率制)。日本不得不在当年8月31日宣布日元从360日元升值308日元,升值幅度14%。对日本来说,这是第一次在美国的逼迫下升值,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已是第二次。我国虽声称实行自主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但也不能完全排除美国及西方国家的威逼因素。
(3). 外汇储备。70年代初日本对美贸易就出现大量顺差,并发生纺织品贸易摩擦,对美顺差使日本的外汇储备急剧上升,从1970年的44亿美元,猛升到1971年的154亿美元,一年增长了4倍。与中国的现在情况十分类似。
3.国内的资产价格和通胀情况:
(1). 当时资产价格的暴涨与中国现在的情况很相近。为了消除日元升值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日本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大力发展“日本列岛改造计划”。在列岛改造论的煽动下,1972年到1974年,地价涨了50%。列岛改造的风潮和我们现在的盲目开发也有点像。不仅是地价飞涨,股市也在上升,东证股指,1970年是148.35点,1971年是199.45点,1972年涨到401.7点,不足两年涨了1.7倍。
(2). 70年代初日本也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当时日本的通货膨胀主要是源于石油上涨,带动国内的物价上涨,国际油价上涨很快传导至国内市场。CPI 指数在1972年是4.9,1973年马上到11.7,1974年23.2,一直到1978年才降到4%左右的正常水平。这一点和我们现在十分相像。国内物价的上涨也主要来源于国际能源、原材料的上涨。房地产、股市等资产价格上升后,造成人工费上升,然后传到下游的消费品价格特别是副食品价格上升,如果控制不好,副食品价格的上升会很快逆向传导,结构性的通胀可能演变为恶性通胀。
4.其他社会发展状况:
就经济以外的其他的社会发展问题而言:一是,严重的公害问题。日本长期追求高速增长,结果导致环境的破坏和公害的泛滥,以至于在70年代初出现了震惊世界的“四大公害诉讼”案件。中国现在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甚至比日本当时的状况还要糟。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两者要兼顾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发展难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需要很长一段路走。二是,当时的日本处于社会老龄化的前期,中国也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如何避免和近可能的减缓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的社保问题和老龄化社会带来储蓄率降低引发投资减少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二)、7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可借鉴的地方。
经济发展阶段不一样,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不一样,最后导致的结果也就不一样。既然中国现在的经济状况和70年代初日本更相似,我们就更应该借鉴日本70年代初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总结70年代初日本经济的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石油危机,通货膨胀,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社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面得到启示:
1.加强宏观调控,准确制定应对危机的政策:
70年代初期日本的通货膨胀的状况相当严重:当时由于物价上涨发生了许多哄抢商品的事件。针对恶性通货膨胀,日本决策当局迅速采取了紧缩对策,央行在1973年4月、5月、7月接连提高利率,每次约提高0.5%,一直提高到7%。通货膨胀在1978年终于得到收敛。日本经济学家小宫隆太郎指出日本较快地从当时危机中走出的基本经验是,“货币供给政策应以物价稳定为第一考虑要素”。1 这为我国应对目前出现的通货膨胀问题应对措施提供了启示,即:货币政策的实施应该以稳定物价为首要目标。
接着就是石油危机,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日本整个包括政策当局以及企业,产生一个
1 车维汉:《日本经济长期萧条成因评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