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哦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走进自然》第一节:自然界的多样性第二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 第二单元:《我们的家乡》第一节:家乡的自然风光第二节:家乡的文化传承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教学重点:观察家乡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自然界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第一单元内容,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外出观察家乡的自然风光,记录下来。
分组讨论,分享观察成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课堂讲解:讲解第二单元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传承。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制作家乡特色的手工艺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分组展示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板书:自然界的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 第二单元板书:家乡的自然风光家乡的文化传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记录下你看到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
了解家乡的一种传统文化,用文字和图片进行介绍。
答案:学生需提交观察记录和传统文化介绍,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对家乡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开展家乡文化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走进自然,探索奥秘》的第79节。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的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自然现象,提高他们对大自然的认知。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以及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现象,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温度计等)、教学挂图。
学具:学习记录本、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教材第79节内容,让学生认识不同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探索自然规律。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a. 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记录下自己发现的现象。
b. 实验活动:分组进行实验,如观察植物的生长、土壤的成分等。
4. 例题讲解:针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现象的认识天气变化植物生长动物习性2. 科学探究方法观察实验分析3. 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记录下来,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2. 答案:根据学生的观察和认知,给出合理的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自然现象,开展家庭小实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组织课外活动,如户外考察、科普讲座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2024精选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2024精选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contents •课程介绍与目标•实践活动主题一:探索自然•实践活动主题二:了解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三:体验生活•实践活动主题四:创新思维•课程评价与总结目录01课程介绍与目标0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0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动手实践,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0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实践性为主,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和动手实践。
实践性强课程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科学、技术、艺术、人文等,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综合性强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探究性强四年级上册课程特点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应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和方法,了解相关知识和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应学会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02实践活动主题一:探索自然010204观察和记录不同季节的天气变化,了解气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收集和整理有关动植物的资料,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组织野外实地考察,观察自然生态,了解生物多样性。
通过实验和手工制作,探究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
0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师指导家校合作01020304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鼓励家长参与活动,提供资源和支持,促进家校共育。
天气日记动植物图鉴自然生态照片集科学实验报告学生作品展示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形成天气变化的日记或报告。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中的第三章《走进自然,探索奥秘》。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现象,了解自然规律,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认识到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索自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懂得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及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探索自然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 实践活动一:观察自然现象(30分钟)a. 学生分组观察校园内的自然现象,如树木、花草、昆虫等。
b.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并进行简单描述。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实践活动二:探索自然规律(40分钟)a.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
c. 学生举例说明自然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5. 环保教育: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走进自然,探索奥秘》2. 内容:a. 自然现象观察b. 自然规律探索c. 环保意识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记录下来,并尝试分析背后的规律。
2. 答案:根据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给出合理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观察和探索自然现象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大自然,继续观察和探索自然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为第三单元“我们社区”中第一课时“社区探秘”。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社区功能、解社区环境、探索社区文化、培养社区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社区基本功能,认识到社区在我们生活中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社区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社区功能,解社区环境,探索社区文化。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社区中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PPT、挂图、卡片等。
学具:调查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社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社区功能、环境和文化特点。
2. 讲解社区概念(10分钟)通过挂图和卡片,讲解社区定义、功能、分类等知识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身边社区为例,讲解如何观察、发现和分析社区中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探讨社区中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社区文化探索(15分钟)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社区,解社区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社区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社区定义、功能、分类2. 社区环境与文化特点3. 社区问题观察、发现与分析4. 解决方案及实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社区”为主题,绘制一幅社区画。
2. 答案要求:画面中需包含社区功能、环境、文化特点及自己提出解决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社区相关知识?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如社区志愿服务、环保行动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处理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我认为实践情景引入是本节课关键,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完整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2024新版
存在问题与不足
在实践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一些实践 环节的安排不够合理等。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感谢您的观看
05 实践活动主题四:艺术 体验
活动目标
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 和魅力,培养艺术兴趣和审美能
力。
通过亲身参与艺术创作,提高学 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 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艺术形式选择及欣赏方法
选择适合四年级学生的艺术形式,如绘 画、音乐、舞蹈等。
让学生了解所选艺术形式的起源、发展 指导学生掌握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如
长变化。
总结分享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 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学生参与方式及要求
学生需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 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学生应主动思考问题,提出自 己的见解和疑问。
学生需遵守活动纪律和安全规 定,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案例分析:自然探索活动实例
案例一
组织学生到校园内进行植物观察 ,了解不同植物的形态、生长环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 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科技创意激发与方案设计
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 生的创新意识。
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并进行初步的筛选和评 估。
指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包括制定创新计划、选择创新方法、设计实验方案等。
境和特点,并制作植物标本。
案例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第四章《走进自然,探索奥秘》中的第一节《大自然的礼物》。
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探索自然界的规律,以及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中动植物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探索自然界的规律,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大自然中动植物的特点、分类及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如动植物标本、图片等)、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调查表、照相机(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景色是怎么形成的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介绍大自然中的动植物特点、分类,结合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知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并进行分类。
4. 探索自然界的规律(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规律,如四季变化、生物作息等,并进行讨论。
5. 环保意识培养(5分钟)讲解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环保的基本措施。
6. 实践活动(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填写调查表,记录观察到的动植物及环境状况。
六、板书设计1. 大大自然的礼物2. 副动植物的认识与环保3. 内容:动植物特点与分类自然界规律环保意识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2)思考如何保护自然环境,从自己做起。
2. 答案:(1)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动植物,完成记录表。
(2)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写出保护环境的具体做法。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发现与探索”。
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发现它们的奇妙之处,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寻找答案。
二、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活动流程1、第一阶段:主题导入(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或探索经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疑惑。
(3)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提出本次活动的主题:“生活中的发现与探索”。
2、第二阶段:活动开展(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探究。
例如,可以探究“彩虹的形成”、“植物的生长过程”等。
(2)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分工、探究方法等。
(3)学生按照计划进行探究活动,记录观察结果和发现。
(4)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和思考。
3、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与交流(1)各小组完成探究活动后,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种方式(如PPT、手抄报等)向全班同学展示探究成果。
(2)其他小组聆听展示小组的汇报,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和讨论。
(3)教师对各小组的展示和交流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4、第四阶段:活动总结与反思(1)学生反思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活动中所展现的优点和创新点,鼓励学生继续保持探索精神。
(3)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次活动提供参考。
四、评价方式1、过程性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参与度、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主题:生活中的科学2.活动内容:(1)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2)制作简易的风力发电机(3)探究水的净化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制作风力发电机,探究水的净化方法。
2.教学难点:风力发电机的制作过程,水的净化方法的实践操作。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植物的生长变化呢?比如,你们家的花草是如何从一颗种子发芽,慢慢长大的呢?2.学生分享观察经历生1:我发现我家的绿萝叶子越来越大了,颜色也越来越绿了。
生2:我家的仙人掌长得好慢,但是它的刺越来越硬了。
师:是的,植物的生长变化是非常有趣的。
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教室里的绿植,看看它们有什么变化。
4.实践活动(1)分组观察教室里的绿植,记录生长变化。
(2)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结果。
第二课时:制作简易的风力发电机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风力发电机是如何工作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风力发电机。
2.分组讨论(1)每组讨论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每组设计一个风力发电机的制作方案。
3.实践活动(1)每组按照设计方案制作风力发电机。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成果展示每组展示制作的风力发电机,并简要介绍制作过程。
第三课时:探究水的净化方法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喝水,那么你们知道如何让水变得更干净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水的净化方法。
2.学生分享已知的水的净化方法生1:我知道可以用滤纸过滤水。
生2:我知道可以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杂质。
3.实践活动(1)分组探究不同的水的净化方法。
(2)每组记录实验结果,并分享给其他组。
师:通过今天的实践,我们知道了不同的水的净化方法。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第三章《身边的科学》: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原理,通过实践探索科学奥秘。
第四章《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第五章《我是小小设计师》:开展创意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和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原理的实践应用、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创新设计思路的拓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与思考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教学PPT、挂图等。
2. 学具:实践操作材料、画笔、纸张、尺子、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和数学现象。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科学原理和数学知识,提供解题思路。
3. 随堂练习: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团队讨论:分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5. 成果展示: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板书设计1. 醒目地标出课题,突出教学重点。
2. 内容:简洁明了地呈现教学难点、关键步骤和知识点。
3. 图文并茂:用图示、表格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科学实践:观察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和结论。
数学应用: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面积,计算周长和体积。
设计创作:以“环保”为主题,设计一款创意垃圾桶。
2. 答案:静电现象: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和结论。
数学应用:物品尺寸、计算过程和答案。
设计创作:创意说明、设计草图和实际制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科学实践:鼓励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将科学原理应用到生活中。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第一篇: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1、上学路上保安全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增强安全防护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的情感。
2.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了解它们的意义和作用,知道上学途中应该遵守的交通规则,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识。
3.针对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制订防患措施,学会如何面对潜在的安全隐患,掌握相应的自护和防范技能。
4.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能运用合适的方式呈现研究成果。
活动重难点: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能辨认各种交通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
活动准备:准备一些交通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的符号。
活动时间:3 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本次活动分为二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让学生调查校园内曾发生过的安全事故,以及校园内存在的安全隐患;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安置安全警示标志以及设计其它校园安全警示活动。
二、活动过程活动准备表1:学校安全隐患统计表表2:学校安全事故统计表活动过程第一环节:1.成立调查组。
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及活动需要将学生分成三大组。
①实地考察组:深入校园各个部位,寻找可能有安全隐患的地点及设施。
②事故调查组:到学校相关部门调查了解学校里曾发生过的安全事故。
③安全警示标志搜集组:让学生搜集各种安全警示的标志,了解它们的作用及安置地方。
2.分组调查。
①实地考察利用课间巡视校园各个部位和角落,仔细寻找藏有安全隐患的地方,了解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故。
如:下雨天,特别滑的路段:在没有老师看管的情况下使用大型活动器材,会产生危险:暴露在外面的电源插座或电线:即将倒塌的墙壁……填写《学校安全隐患统计表》。
②事故调查向学校调查了解过去一年在校园内发生的安全事故,认真填写《学校安全事故统计表》。
③安全警示标志搜集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搜集、查阅书籍、实地观察,搜集一些安全警示标志,可以用照片、图片等形式记录下来,并写出它们的名称、作用以及的安置的地方。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第三单元“我们的社区”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社区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构成;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社区中的各种设施和活动;探讨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社区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构成,提高对社区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社区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社区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构成;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教材、课件、黑板、粉笔、实践活动记录表等。
学生准备:实践活动记录表、笔、尺、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社区的美好画面,引导学生关注社区。
(2)提问:“你们知道社区是什么吗?社区里有哪些设施和活动?”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教师讲解社区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构成。
(2)学生跟随课件,了解社区的各种设施和活动。
3. 实践活动(10分钟)(1)分组进行社区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社区中的各种设施和活动。
(2)讨论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选取一个社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答。
(2)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社区的概念、功能、构成2. 社区设施与活动3. 社区问题及解决方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小组为单位,调查自己所在社区的设施和活动,发现一个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答案要求:调查报告需包括社区名称、调查时间、调查内容、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精彩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探索与实践》中的第5节《多彩的秋天》。
具体内容包括秋天的季节特点、秋天的自然变化、秋天的农作物和秋天的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认识到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2. 使学生掌握秋天的自然变化,提高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和自然变化,进行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如树叶、果实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特点,激发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秋天的季节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秋天为什么会丰收。
3. 实践活动:分组让学生收集秋天的树叶、果实等,进行观察、记录、绘画。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树叶、果实等制作贴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 随堂练习:学生动手制作贴画,教师巡回指导。
7. 情景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家里的农作物,记录生长过程。
六、板书设计1. 多彩的秋天2. 内容:秋天的季节特点:丰收、凉爽、干燥秋天的自然变化:树叶变色、果实成熟秋天的农作物:稻谷、玉米、苹果等秋天的实践活动:收集树叶、果实,制作贴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农作物,记录生长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提高了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农作物,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培养珍惜粮食的意识。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其他季节的自然观察,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中的第三章《走进自然,探索奥秘》。
具体内容包括自然界的多样生物、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等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挂图等。
学生准备:观察记录本、画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界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6. 成果展示(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界的多样生物2.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3.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生态环境,记录一种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分析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 答案示例:观察柳树及其生活环境,分析柳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户外实践活动,深入了解自然界的奥秘,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小组讨论的引导和成果展示。
【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身边科学”中,探索“力与运动”奥秘。
具体内容为第二章“力作用”,第三节“摩擦力与重力”,深入理解摩擦力和重力概念,并通过实践探究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摩擦力和重力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和重力概念,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和理解摩擦力和重力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实验器材(滑块、斜面、弹簧秤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包(滑块、斜面、弹簧秤、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组滑轮、斜面等日常生活中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物体会运动?是什力量影响它们运动?2. 新课导入(10分钟)简要介绍摩擦力和重力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摩擦力和重力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4. 分组实验(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摩擦力和重力作用,记录数据,讨论结果。
5. 随堂练习(10分钟)针对实验结果,设计相关问题,检验学生对摩擦力和重力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与重力2. 内容:摩擦力概念重力概念摩擦力与重力应用实验数据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摩擦力和重力概念。
举例说明摩擦力和重力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计算一道摩擦力和重力题目。
2. 答案:摩擦力: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表面粗糙度,产生阻碍相对滑动力。
重力:物体受到地球吸引力。
应用实例:自行车刹车、地球上物体下落等。
计算题目答案(根据具体题目给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和讨论,学生对摩擦力和重力理解有所提高,但仍需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身边的科学第1课:水的奥秘第2课:植物的生长2.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数学第3课:方向与位置第4课:时间与日期3. 第三单元:艺术与审美第5课:民间美术第6课:音乐欣赏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综合实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的奥秘: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循环等概念的理解。
方向与位置:地图的认识和使用,坐标的表示方法。
民间美术:民间美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培养观察和记录能力。
时间与日期:学会看时间,理解日期的计算方法。
音乐欣赏:培养音乐欣赏能力,了解不同音乐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的循环模型、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地图、时钟、民间美术作品等。
2. 学具:彩色笔、画纸、剪刀、胶水、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自然界的水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奥秘。
带领学生参观植物园,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以生活实例,引入方向与位置的学习。
结合日常生活,探讨时间与日期的重要性。
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2.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水的三态变化和循环过程。
以实际操作,教学生如何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
通过地图和坐标,讲解方向与位置的表示方法。
利用时钟,教学生认识时间,学会计算日期。
分析民间美术作品,讲解其特点和表现手法。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学生进行植物观察记录,交流生长情况。
学生在地图上标出指定位置,练习坐标表示法。
学生练习看时间,计算日期。
学生动手制作民间美术作品,展示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要点:水的奥秘:三态变化、循环过程。
植物的生长: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方法。
新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一、教材简介本教案是针对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编写的,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促进学生与社会、自然环境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 第一单元:认识生活- 活动一:"我爱我的家"家庭环境调查- 学生通过走访家庭,了解家庭环境、家庭成员的职责和家庭作息等,并根据调查内容制作调查报告。
- 活动二:生活常识小达人- 学生围绕生活常识进行小组竞赛,通过游戏形式巩固研究内容,培养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 活动三:做家务,我最棒- 学生体验家务劳动,了解家务的重要性和技巧,并通过制定家庭规则,提升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2. 第二单元:了解科学- 活动一:动手实验小达人-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科学实验内容,进行实际操作,观察现象和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简单的科学解释和总结。
- 活动二:环保小卫士- 学生探索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设计并制作环保宣传海报,提高社会对环保问题的意识。
- 活动三:我的小发明- 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创新思维,设想并制作一种有益于生活的小发明,展示并交流彼此的创意和设计。
3. 第三单元:了解社会- 活动一:社区参观活动- 学生参观社区内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机构,了解社区的功能和作用,并撰写参观报告。
- 活动二:我是小规模商家- 学生分组创办小规模商家,体验商家的经营过程,练计算和交流能力,并进行商业经营报告的撰写。
- 活动三:关爱他人- 学生开展关爱行动,向社区内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和支持,感受社会责任和互助精神。
四、评估方式1.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学生根据活动内容撰写活动报告,展示参与活动的实际操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团队合作评价:针对团队合作活动,进行互评和自评,评价团队合作的效果和个人贡献。
教科版《实践活动综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实践活动综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课程概述本教案是针对四年级上册的教科版《实践活动综合》教材编写的教学计划。
该教材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本教案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以简明易懂的方式设计了一系列课堂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熟悉《实践活动综合》教材的内容和结构-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和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安排第一单元:认识实践活动- 第1课: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第2课: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 第3课:实践活动的分类和特点第二单元: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 第4课:认识工具和材料- 第5课:了解实验方法- 第6课:研究测量和比较第三单元:实践活动的应用- 第7课:实践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8课:实践活动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第9课:实践活动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理解和掌握能力。
- 实践活动:通过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 合作研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讨论引导: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评估-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合作态度。
- 实践活动成果: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实践能力和成果表现。
- 作业与考试:通过书面作业和考试评估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 教科版《实践活动综合》四年级上册教材- 相关实践工具、材料和设备- 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参考文献- 无。
2024年【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的第三章节“我们的社区”,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社区、社区资源和社区活动。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社区的重要性,学会利用社区资源,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基本概念,认识到社区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社区资源的能力,学会合理利用社区资源。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社区资源的重要性,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社区资源的能力,以及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挂图、社区地图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社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社区,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社区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基本概念。
3. 实践活动:分组让学生观察、分析社区资源,填写表格,讨论如何合理利用社区资源。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参与社区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项社区活动,并说明其意义和目的。
六、板书设计1. 社区的定义2. 社区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3. 社区活动参与方式意义与目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们的社区”为主题,画一幅社区地图,标出你认为重要的社区资源,并写一篇短文介绍你参与的社区活动。
2. 答案示例:社区地图:略短文示例:我参与的社区活动是“环保小卫士”。
这个活动旨在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家园。
活动中,我和同学们一起捡拾垃圾,并向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知识。
通过这个活动,我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参与社区活动的快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实践活动效果良好。
但在时间安排上,可以更加合理,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植物、动物和环境,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动物和环境,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视频、实物等。
学具:笔记本、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动物和环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
2. 观察与思考:让学生分组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生活环境,讨论如何保护它们。
3. 表达与分享: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将观察到的植物、动物和环境问题进行分享,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4. 视频观看:播放关于环境保护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身边的植物2. 爱护动物3. 保护环境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生活环境,讨论如何保护它们。
2. 观看关于环境保护的视频,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结合自己的生活,设计一个环保活动,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和环境,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并表达了自己对环保的看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环保活动,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环保,提高环保意识。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的环保动态,了解环保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身边的植物:观察并了解校园内的植物种类、特点及其生长环境,探讨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教案学科:执教者:课题:上学路上保安全教学目标:1. 通过活动,增强安全防护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的情感。
2. 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了解它们的意义和作用,知道上学途中应该遵守的交通规则,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识。
3. 针对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制订防患措施,学会如何面对潜在的安全隐患,掌握相应的自护和防范技能。
4.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能运用合适的方式呈现研究成果。
教学重难点: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能辨认各种交通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
课时安排:3个性化批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本次活动分为二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让学生调查校园内曾发生过的安全事故,以及校园内存在的安全隐患;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安置安全警示标志以及设计其它校园安全警示活动。
二、活动过程(一)活动准备表1:学校安全隐患统计表表2:学校安全事故统计表(二)活动过程第一环节:1.成立调查组。
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及活动需要将学生分成三大组。
①实地考察组:深入校园各个部位,寻找可能有安全隐患的地点及设施。
②事故调查组:到学校相关部门调查了解学校里曾发生过的安全事故。
③安全警示标志搜集组:让学生搜集各种安全警示的标志,了解它们的作用及安置地方。
2.分组调查。
①实地考察利用课间巡视校园各个部位和角落,仔细寻找藏有安全隐患的地方,了解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故。
如:下雨天,特别滑的路段:在没有老师看管的情况下使用大型活动器材,会产生危险:暴露在外面的电源插座或电线:即将倒塌的墙壁……填写《学校安全隐患统计表》。
(可出示照片辅助介绍学校安全隐患情况)②事故调查向学校调查了解过去一年在校园内发生的安全事故,认真填写《学校安全事故统计表》。
③安全警示标志搜集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搜集、查阅书籍、实地观察,搜集一些安全警示标志,可以用照片、图片等形式记录下来,并写出它们的名称、作用以及的安置的地方。
第二环节:(一)谈话导入:通过前阶段对学校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的调查,同学们一定收获不小。
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大家愿意继续研究有关校园安全的问题吗?(学生纷纷表示愿意)(二)成果汇报展示下面请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①请实地考察组推选一名同学,汇报在校园内发现的具有安全隐患的地方,以及可能会发生的安全事故。
(图片)②请事故调查组的组长汇报近年来发生的安全事故的大致情况。
(表格)④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同学们分工合作,通过采访调查,发现了许多具有安全隐患的地方。
那么,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有效的方式,提醒自己和全校同学引起注意,从而避免或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呢?⑤各小组讨论后各自提出合理化建议。
⑥教师引导:同学们的金点子真不少。
大家知道本学期我们开展“我与安全同行”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口号是:“心系安全,关爱生命”。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你们比较喜欢的,在这节课上又能办到的校园警示方式是哪一种?如果小组成员中有不同意见的不必强求,要尊重他本人的意见。
⑦教师征求学生的设计意向。
(三)各小组设计校园安全警示活动。
(1)如果你想设计校园安全警示标志、标语,那么请大家参考搜集来的标志,选择好校园隐患设置点(出示幻灯提供帮助)设计安全警示标志和标语。
老师建议大家:设计的标志、标语要美观、醒目。
(2)动手制作。
各小组取出材料:白纸、铅笔、彩色笔等。
各小组选定自己感兴趣的几个标志设计地点。
小组成员全作制作安全警示标志,要求醒目、美观。
(3)展示设计成果请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和作品放置地点。
请采取其它方式警示校园安全的同学上台说说你的创意。
(四)安置安全警示标志(课后延伸)请同学课后把自己做的安全警示标志安置到相应的地方。
如果是墙壁、玻璃、活动器具等可粘贴在上面,如果是地面上的,可用小木棍插在地面上,要求指向明确。
下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继续研究其它校园安全问题。
三、活动评价1、学生通过活动是否认识、分辨安全警示标志含义、作用。
2、是否形成了一定的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是否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通过不同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4、是否养成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是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5、是否树立自觉遵守安全规则、社会公德的意识,是否具有关注生命、关爱他人的社会责任感,是否自觉地做一个文明的社会人。
6、通过实践活动,是否对所获得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学会欣赏别人。
教后反思:课题:访谈-采访身边的能人教学目标:1 学会利用网络等多种手段查找收集资料。
2 学会通过合作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
3 通过活动探究,对某位名人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重难点:学会通过合作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课时安排:3个性化批注: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由于每位学生的起始能力不同,所以对每组同学的要求及期望值也应有所区别,对知识能力较低的小组,可鼓励他们采用较简单的形式,如出手抄报。
并在课前贴出来展示。
2 经过2-3周的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确定上台展示的顺序。
可根据所研究的内容,将全班分成两大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
一、导入常言道“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天空中的闪闪群星构成了璀璨夜空,而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则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为了走近那最亮的几颗星,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我们进行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经过两个星期的探究、整理、修改,完成了你们心爱的作品。
今天就是你们展示自己风采的时刻。
请同学们作好评价记录,我们不仅是参与者,也是听众,更是评委。
二、小试牛刀我们把全班分成两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小试牛刀”,这是一组竞答题,选题后,可以汇集全组力量答题。
(教师出题,考查学生对名人知识的积累)三、民族魂四、人物面对面采访是了解人物的好形式,看看谁的“人物访谈”更胜一筹。
五、名家名作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还因为他有伟大的作品流传于世,作为语文学科,我们更关注他们的文学作品。
六、评价1 请同学评价,谈自己的看法。
2 教师总结。
以鼓励为主,注重过程。
教后反思:课题:我们的学习用品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关注并了解书包,学会合理使用书包,能选择健康的书包。
通过搜集书包及其内部文具的资料,提升获取信息、整合资料的能力;通过小组学习,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锻炼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会写相关研究报告。
2.过程与方法:整个活动过程以班队会活动为主,适当配合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主要以小组交流、实践法、查阅法、发现法、研究法、试验及动手制作法等开展各种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司空见惯的学习用品---书包的关注与研究,让学生懂得爱惜自己的书包等学习用品是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激发其乐于从小处着眼积极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激发其乐于从小处着眼积极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意识。
课时安排:4教学过程:个性化批注:一、文具调查。
二、设计未来书包。
活动过程文具调查活动目的:学生去商场调查文具的价格、品牌、样式。
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书包,进行调查了解,并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学生设计调查表市场上的文具调查表品牌价格样式颜色材料学生调查后结论:通过对市场上文具品牌与价格的比较,我们发现价钱越贵的书包,质量相对好一些,但也不是价格贵的文具就适合我们。
在选购文具时,我们要体谅父母挣钱的艰辛,尽量选购物美价廉的文具。
二、设计书包活动目的:这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对书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为他们的创意提供范例和空间。
通过与小组同学的交流,互相启发、互相提高。
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都想让自己的书包朋友更完美、更能突出自己的个性,那么我们就赶紧开动脑筋想出自己的的创意吧设计未来书包,比较自己的书包。
选出合理的设计继续保持,改进那些不合理的设计,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一种新型书包。
把好的建议保留。
生成新课题:课桌的研究、设计。
为了让书包能放进课桌里面,同学们集思广益,调查、研究了课桌椅,并设计了功能齐备、型号适中的学生课桌椅,提供给做课桌椅的厂家。
教后反思:课题:吃的学问教学目标:1. 初步掌握早餐的分类,知道科学营养早餐有利于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
2. 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3. 学会配置一些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做一名“小营养师”。
教学重难点:学会配置一些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做一名“小营养师”课时安排:4个性化批注:教学过程:一、早餐研究(一)制定活动方案1、提问引入研究课题:早餐问题设计:(1)同学们,你们早晨到第三课时,肚子有什么感觉?(2)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这些情况会有什么害处?对于吃早餐的学生教师可这样提问:(1)你早餐每天吃的是什么?(2)对于每天一样的早餐,你有没有感到厌倦,没胃口?(3)你吃的早餐是否符合科学营养价值?通过提问,使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早餐问题上来,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产生学习兴趣,从而为活动的内容开展创造条件。
2、分组讨论各小组研究课题,制定调查方案。
各小组制定各自的研究课题及方案,例如:a.调查早餐价格定位问题。
b.调查早餐营养问题。
c.调查早餐用餐时间问题。
d.调查附近“一百放心早餐”的销售情况。
e.上网收集早餐资料。
(二)调查整理1、各小组根据各自的研究课题,在一星期内在社区、家庭、学校进行调查访问。
2、分组整理调查结果。
学生根据自己一星期对早餐用餐情况的调查,进行整理、统计,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三)讨论思考1、分组讨论统计结果。
学生对他们各自统计的结果(百分比)进行讨论,思考为什么会有的所占比例大,有的所占比例小。
是否科学合理?例如:早餐时间一般起床后半小时吃比较科学,起床后就吃不利于健康,在路上、校门口吃不卫生。
2、分组提出科学合理意见。
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可参阅有关的资料,写成一份富有建设意见的报告。
(四)交流报告1、汇报成果。
每组根据自己的一份富有建设意见的报告,在班上进行汇报。
2、学生答辩。
每组汇报后,全班学生对每组的研究课题,可进行提问,小组派代表进行答辩。
(五)做一名“小营养师”让学生来做一名“小营养师”,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配置一套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在班上进行交流。
例如:主食:馒头、包子、油饼、烧饼、豆沙包、泡饭、鸡蛋挂面、鸡蛋炒饭。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咸鸡蛋、火腿肠、豆腐丝、小葱拌豆腐、炒花生米、煮黄豆、豆腐干、酱豆腐。
稀的食物:牛奶、米粥、鸡蛋汤、麦片粥、面条。
小菜:泡菜、拌胡萝卜丝、拌黄瓜、拌雪里红、拌西红柿、拌白菜丝、拌海带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