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课标-信息技术数据库章节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现代科学性、技术性和应用性的学科。
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信息社会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要求。
具体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使其具备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和应用的基本能力;2.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信息技术应用的创新和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使其能够合理、规范、安全地利用信息技术;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使其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信息技术应用人才。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编程语言-网页制作-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安全与伦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办公软件应用-数据处理与分析-图像处理与制作-网络资源获取与整理-网络搜索与筛选-网络信息发布与分享-多媒体资料的编辑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3.信息技术实践与创新能力-分组协作实践-项目开发实践-程序设计和编码-网页制作和排版-多媒体技术创作-数据库设计与应用-网络安全实践-信息技术创新实践4.信息技术伦理与安全-信息技术伦理概念与原则-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网络数据保护与隐私保护-网络安全技术与方法-信息技术应用规范第三部分: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跨学科整合教学法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设备-在线教学资源-虚拟仿真软件-数据库应用软件-网页制作工具-编程开发工具第四部分:评价策略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日常评价、作业评价、实验评价、项目评价等,形成全面的学生评价体系。
评价重点应放在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上,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实际水平考核。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各章节知识点汇总1.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的接口,负责管理资源和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交互方式。
高中信息技术的操作系统章节主要讲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
1.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软件之一。
它负责控制和协调计算机硬件设备以及应用程序的运行。
操作系统通过提供各种服务,如进程管理、文件管理、内存管理等,使得计算机系统能够高效地运行。
1.2 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如进程管理、文件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等。
进程管理指的是操作系统对进程的创建、调度、同步和通信进行管理。
文件管理是指操作系统对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上的文件进行管理和存取。
内存管理是指操作系统对计算机内存的分配和回收进行管理。
设备管理是指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管理和控制。
1.3 操作系统的分类操作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使用对象可分为单用户操作系统和多用户操作系统;按照功能可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按照计算机硬件平台可分为PC操作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等。
2.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链路将多台计算机互连起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高中信息技术的计算机网络章节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等知识点。
2.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由若干计算机和网络设备通过通信链路互连而成。
它不仅可以连接局域网中的计算机,还可以连接不同地域的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包括广播、互连性、共享和异构性等。
2.2 网络设备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网络设备包括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和网关等。
集线器用于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到同一个局域网中;交换机根据MAC地址来转发数据包;路由器用于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网关连接两个不同类型的网络。
2.3 网络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双方必须遵循相同的规则进行通信。
这些规则被称为网络协议。
信息技术基础章节试题(带答案)
单元一信息技术基础一、判断题二、单选题1、信息技术是指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其中________主要用于扩展手、眼等效应器官的功能。
DA.控制与显示技术B.计算技术C.通信与存储技术D.感知与识别技术2、在计算机中,8位无符号整数可表示的十进制数最大的是________。
AA.255B.127C.256D.1283、与信息技术中的感测、通信等技术相比,计算与存储技术主要用于扩展人的________功能。
CA.效应器官B.感觉器官C.大脑D.神经系统4、下列带符号整数在计算机中表示方法的叙述中,________是错误的。
BA.正整数采用原码表示,负整数采用补码表示B.正整数采用补码表示,负整数采用原码表示C.数值"0" 使用全0表示D.负数的符号位是"1"5、下列说法中,比较合适的是:“信息是一种__________”。
DA.能量B.物质C.知识D.资源7、计算机是一种通用的信息处理工具,下列是关于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的叙述:①它不但能处理数值数据,而且还能处理图像和声音等非数值数据②它不仅能对数据进行计算,而且还能进行分析和推理③它具有相当大的信息存储能力④它能方便而迅速地与其它计算机交换信息上面这些叙述________是正确的。
BA.仅②、③、④B.①、②、③和④C.仅①、②和④D.仅①、③和④8、日常所说的“IT行业”一词中,“IT”的确切含义是______。
BA.控制技术B.信息技术C.交互技术D.制造技术9、若10000000是采用补码表示的一个带符号整数,该整数的十进制数值为_______。
DA.-127B.128C.0D.-128三、填空题1、与十进制数 165 等值的十六进制数是。
A52、在计算机系统中,处理、存储和传输信息的最小单位是,用小写字母b表示。
二进位(或者位)3、在表示计算机外存储器容量时,1GB等于 MB。
新课标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新课标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2.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和信息安全等相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对信息素养的认识,掌握信息检索、评估和利用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常用办公软件、搜索引擎和网络工具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编程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掌握一种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应用。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索新知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具有信息安全意识,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尊重知识产权。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教材,确保学生所学知识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达到上述目标,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基础:包括信息技术的定义、特点、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使学生建立对信息技术的基本认识。
- 教材章节:第一章 信息技术概述- 内容列举: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未来发展趋势。
2.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介绍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教材章节:第二章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 内容列举:计算机硬件组成、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编程语言。
3. 网络与信息安全:讲解网络基础知识、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网络与信息安全- 内容列举:网络基础知识、网络设备、信息安全、网络道德规范。
4. 信息检索与评估:教授信息检索技巧、评估信息价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3章数据管理3.2设计逻辑结构与建立数据库-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数据管理与分析》(教案)
关系模式:关系名(属性1,属性2,...)
实例:世界杯(届次,年份,地点,冠军)
3.逻辑结构设计
E-R图到关系模型的转换
实体的转换:实体→关系模式
联系的转换:
m:n联系→独立关系模式
1:n联系→独立关系模式/合并到n端实体关系模式
1:1联系→独立关系模式/合并到任意一端实体关系模式
通过小组讨论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据库学习和应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理解数据库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规范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合法地使用数据库技术。
准备课后反馈渠道,如电子邮件、在线论坛等,以便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媒体
教学PPT或幻灯片:用于展示课程大纲、关键概念、步骤说明、示例图(如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的图表)、流程图等。这些视觉元素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复杂的概念和过程。
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如MySQL或Navicat for MySQL,用于演示如何在实际环境中创建、查看、修改和删除数据库及数据表,以及导入和导出数据。这些软件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操作体验。
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帮助,与同学和教师交流。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在MySQL控制台和Navicat for MySQL中创建和查看数据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活动四:
巩固练习
素质提升
讲解数据表创建规则:介绍创建数据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字段命名规则、数据类型选择等。
演示数据表操作:在Navicat for MySQL中演示如何创建、查看、修改和删除数据表。
3.2设计逻辑结构与建立数据库教学设计人教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3数据管理与分析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设计逻辑结构与建立数据库”的学习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背景,他们对数据库的概念及实际应用可能较为陌生。但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计算机操作较为熟悉,这为学习数据库知识奠定了基础。
接着,我会简要介绍数据库的发展历程、分类及应用场景,让学生对数据库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逻辑结构与建立数据库。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如数据表、字段、记录等,让学生对数据库的结构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介绍关系型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包括表、视图、索引等,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内部构成。
3.详细讲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理,如实体-关系模型、E-R图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
4.引入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使用,以MySQL为例,讲解如何创建数据库、数据表,以及如何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3.重难点三:数据库设计中的实际问题分析
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可能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设想:引入案例分析教学,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将整个数据库设计过程作为一个项目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完成项目任务,从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到物理结构设计,逐步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方法。
4.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某个实际场景设计一个具有特色的数据库应用。可以是一个全新的系统,也可以是现有系统的优化。要求描述清楚设计思路、功能特点,并使用E-R图等工具进行展示。
信息技术章节测试答案
信息技术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答案:
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答: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等技术手段来处理、存储和传递信息的技术。
2. 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
答: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主板等。
3. 什么是操作系统?
答:操作系统是一种控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系统软件。
4. 什么是编程语言?
答:编程语言是一种用来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语言。
第二章答案:
1. 什么是网络?
答:网络是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共享资源和信息的系统。
2. 网络的分类有哪些?
答: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城域网(MAN)等。
3. 什么是互联网?
答: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4. 什么是IP地址?
答:IP地址是用来标识网络中设备的地址。
第三章答案:
1. 什么是数据库?
答:数据库是用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
2. 数据库的分类有哪些?
答:数据库可以按照数据模型分为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等。
3. 什么是SQL?
答:SQL是结构化查询语言,用来操作数据库的语言。
4. 数据库的三大范式是什么?
答:数据库的三大范式分别是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
结语
通过以上章节的测试答案,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对于提升工作效率和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希望大家能够深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信息技术教案-数据库与数据库应用
信息技术教案-数据库与数据库应⽤第四章数据库与数据库应⽤第⼀节数据库概述⼆、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
难点:数据管理技术、数据模型。
三、课时安排建议建议本节内容⽤2课时完成。
四、教学准备●数据模型的图⽰、关系模型的数据表。
●学⽣分组。
五、教学过程建议1.找⼀⾸喜闻乐见的歌曲,由各⼩组分别讨论对此歌曲的理解。
引出数据、信息概念。
说明:同样的歌词、曲调,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声、像、图、⽂(数据)是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们理解到的内容。
其他概念同样以实例引出。
2.讲授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主要突出数据与应⽤程序的关系和数据共享两个⽅⾯,这样学⽣容易接受。
其他特点简介即可。
3.以学籍表为例引出关系模型进⽽拓展到其他数据模型。
4.完成思考与练习。
思考题采⽤⼩组合作完成。
5.教师总结。
第⼆节数据库的建⽴⼆、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内容是VisData环境中的可视化操作界⾯的使⽤,以及数据库建⽴的基本⽅法,为此教材中设置了六个任务:在磁盘中建⽴⼀个名为“研究型课程数据库”的数据库、在“研究型课程数据库”数据库中创建3表、重新设计“研究型课程数据库”的数据库中的“任课教师表”、删除“研究型课程数据库”的数据库中的“任课教师表”、在“学⽣选课表中”建⽴、删除索引、利⽤结构化查询语⾔SQL建⽴数据表“教室安排”。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在“研究型课程”数据库中创建3表,难点是利⽤结构化查询语⾔SQL建⽴数据表“教室安排”。
三、课时安排建议建议本节内容⽤2课时完成。
四、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范例数据库“研究型课程数据库”。
2.课前准备具备VisData插件的VB6、⽹络⼴播系统、范例数据库共享⽂件夹、依据班级情况建⽴学习⼩组。
五、教学过程建议1.情景导⼊教师活动:展⽰“研究型课程数据库”基本内容(如何打开数据库、数据表的分类、数据的查询等),引出问题“结合实际谈谈数据库同普通信息存储相⽐较好处在哪⾥?”学⽣活动:分析讨论对数据库的感性认识活动⽬的:让学⽣理解数据库能够使信息存储、分析、加⼯更加便捷。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案二:数据库和数据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案二:数据库和数据分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数据处理和分析逐渐成为各个领域中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数据库和数据分析,也就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从数据库和数据分析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据库1.1 数据库的基础知识数据库是存储、组织和管理数据的系统,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
数据库主要包括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应用系统三个部分。
数据是数据库中最基本的元素,而DBMS则是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负责处理数据的增删改查。
而应用系统则是建立在数据库之上,为实现具体务提供支持。
1.2 数据库的设计方法为了使数据库能够更好地支持应用系统,我们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
在设计数据库时,需要先对数据进行抽象和建模。
将数据抽象成为实体和关系,在模型中进行建模,并进行实体关系图的设计,最终生成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1.3 数据库的管理数据库管理是数据库系统维护的基本任务,过程中,需要进行备份和恢复、安全控制、性能优化等方面的管理。
备份和恢复是数据库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避免因硬件故障或人为错误而导致的数据丢失;安全控制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访问控制和运行时的安全监控,保障数据的安全性;性能优化则是保障数据库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
二、数据分析2.1 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数据分析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整合、挖掘和推理,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在数据分析中,我们使用各种分析工具和技术,包括统计分析、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方法,以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2.2 数据分析的实践应用数据分析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金融、医疗、市场营销、生产制造等等。
在金融领域,我们可以使用数据分析来对客户信用评估、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医疗领域,我们可以使用数据分析来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设计等;在市场营销中,我们可以使用数据分析来进行分析和推进营销策略。
2.3 数据分析的工具和技术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
2017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17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必修课程包括“数据与计算”“信息系统与社会”两个模块,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数据与数据结构”“网络基础”“数据管理与分析”“人工智能初步”“三维设计与创意”“开源硬件项目设计”六个模块,选修课程包括“算法初步”“移动应用设计”两个模块。
在必修课程中有机融入了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设置了模块4“人工智能初步”,要求通过模块学习,学生应该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及概念,能描述典型人工智能算法的实现过程,通过搭建简单的人工智能应用模块,亲历设计与实现简单智能系统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增强利用智能技术服务人类发展的责任感。
在课程实施方面,2017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建议:1. 把握信息时代要求,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软件的学习和掌握,注重与义务教育阶段和大学阶段课程的衔接。
2. 关注学生发展需求,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3. 结合普通高中教育实际,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学习和发展。
4. 关注学生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和活动,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5.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问题解决等方式进行探究和创新。
6.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7. 加强与学科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8. 积极开展校际合作和区域性活动,加强经验分享和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
同时,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2017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1. 评价目标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2.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纸笔测试、上机操作、作品评价、小组讨论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
3. 注重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采用标准化的评分标准和程序,确保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可比性。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一、课程目标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信息技术文化素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具备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信息化时代所需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课程内容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多媒体技术-程序设计与开发2.信息技术应用-办公自动化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数据库应用-信息安全应用-网络应用3.信息技术与社会-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信息技术的伦理道德问题-信息技术的法律法规4.信息技术与创新-信息技术下的创新思维-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设计-信息技术与创新的案例分析5.信息技术实践-使用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交流-进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数据库设计与应用实践-信息安全技术实践三、课程要求1.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方面要求掌握计算机系统基本原理、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基础知识,并能够进行实际应用。
2.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要求具备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技术、数据库应用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3.学生要具备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基本了解,能够在信息社会中健康、安全、积极地参与。
4.学生要具备信息技术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设计和实践活动。
5.学生要具备信息技术实践技能,能够灵活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进行问题解决和学习交流。
四、课程实施1.课程设置根据课程标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可分为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等内容。
拓展课程主要包括信息技术与社会、信息技术与创新等内容。
2.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程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验操作、项目实践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式。
全国浙教版信息技术高中选修4新授课2.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
6.拓展延伸,提高素养: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了解数据库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7.教学评价,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全国浙教版信息技术高中选修4新授课2.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数据库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其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
2.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如表、记录、字段等概念。
3.学会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进行数据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等操作。
4.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的数据库。
2.编写一个关于数据库操作的报告,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数据库查询操作:介绍至少3种查询方法,并给出具体实例。
-数据库插入、删除和修改操作:分别给出一个具体实例,说明操作步骤和结果。
-数据库设计原则:总结课堂所学的设计原则,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解释。
3.请收集至少3个与数据库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其优缺点,并撰写分析报告。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数据库的学习将更加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然而,学生对数据库的具体概念和操作可能还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引导他们逐步认识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1.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需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理解数据库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高中信息技术2.4网络数据库教案教科版必修1
2.4网络数据库一、教学目的:1、加深对文件类型的认识和下载工具的使用2、体验网络数据库信息的检索3、加深对合法利用网络信息的认识4、记住几个常用的网络数据库的网址和使用方法二、教学重点:1、体验网络数据库信息的检索2、记住几个常用的网络数据库的网址和使用方法三、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课堂讲学和机房实践结合教学过程:一、引入利用网络是获取信息的一个主要途径,网络信息的获取分常规信息获取和网络数据库信息的获取。
我们先复习常规网络文件信息的获取,再学习和体验网络数据库信息的获取。
二、复习集体复习一下怎样利用google搜索引擎和flashget下载工具来通过网络完成我们需要的文件。
三、新课堂知识点讲解1、什么是网络数据库网络数据库:数据和资源共享这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即成为在今天广泛应用的网络数据库(也叫WEB数据库)。
它以后台数据库为基础,加上一定的前台程序,通过浏览器完成数据存储、查询等操作的系统。
2、网络数据库信息检索的一般过程以检索义务教育法为例重点突出:明确目标——提炼关键字——输入执行——评价调整这个过程3、体验多样的网络数据库(演示)a、教育资源库:b、学术类网络数据库中国大百科全书:c、在线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d、网上娱乐和商城易趣:e、数字城市数字北京:电子地图:4、网络数据库的评价从我们目前的实际出发,一般我们建议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内容准确无误2、范围广深适度3、来源权威可信4、更新及时规律5、检索方便高效6、系统稳定可靠四、课堂小结从知识点、课堂秩序、学生反应进行小结实践:1.参考书P34页的网站,查找学习资料,如:三角函数的内容;2.利用在线图书馆,查找某本书的情况,将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开本,页数,定价,内容简介等保存。
3.利用数字城市网站,查找从苏州火车站到苏州乐园的公交路线。
教学反思:一些网路数据库如数字城市网站()打开后,查找地名或公交换乘,行车线路速度比较慢。
普通高中信息专业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17版)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5)
(一)课程性质ﻩ5
(二)基本理念 .................................................................................................................. 5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ﻩ5
2.设置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ﻩ6
3.选择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内容,支撑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ﻩ6
4.培育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ﻩ6
5.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推动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创新 (6)
7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ﻩ
(一)学科核心素养 ....................................................................................................... 7
1.信息意识ﻩ7
2.计算思维........................................................................................................... 7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ﻩ7
4.信息社会责任 (8)
(二)课程目标 (8)
8
三、课程结构ﻩ
8
(一)设计依据ﻩ
1.以立德树人为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ﻩ8
8
2.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置课程结构与内容ﻩ。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信息技术:五、学业质量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五、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见附录1),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二)学业质量水平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质量水平是根据问题情境的复杂程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结构化程度、思维方式、探究模式或价格观念的综合程序等进行划分的。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质量水平一共有4级,每级水平主要表现为学生整合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在不同复杂程度的情境中运用各种重要概念、思维、方法和观念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征。
不同水平之间具有由低到高逐渐递进的关系。
表2学业质量水平水平质量描述一1-1依据一定的任务需求,比较不同信息获取方法的优劣,知道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确定合适的信息获取方法;认识人工智能在信息社会的重要作用;对信息系统在人们生活、工作与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有一定的认识,在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能够判断系统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了解规避风险的方法,对于信息系统在社会应用中的优势及局限性有一定的认识。
1-2针对典型的数据问题,利用软件工具或平台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与计算,通过技术方法对数据进行保护;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能利用合适的统计图表呈现数据分析结果;依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设计算法,采用流程图的方式描述算法,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能编写简单程序用以解决问题;了解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分析简单的信息系统,知道计算机、智能终端与软件的作用,了解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方式,以及网络接入方式、带宽等影响信息系统运行的因素,知道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方法。
1-3了解数字化学习的基本方法,对信息系统在完成学习任务中的作用有一定认识,能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协作学习;能对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与工具进行初步评估;针对特定的问题,能运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进行信息处理。
高中信息技术第4章数据库设计基础课件沪教版选修.ppt
A , A , , A i 1 i 2 ik
( R ) { t [ A , A , , A ] | t R } i 1 i 2 i k
35
4.3 关系代数
• 例:在学生关系中
– 查询1980年以后出生的学生名单,表达式为:
– 查询所有学生的“姓名”、“性别”,表达式 为:
姓名,性别 ( 学生 )
• 交互式命令语言 • 宿主型语言
– 常见的DBMS
• ORACLE、Sybase的PowerBuilder、IBM的DB2、微软的SQL Server • 微软的Visual FoxPro、Access,功能简单
7
4.1.1 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 理系统(续)
• 4.数据库管理员
– 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简 称DBA – 对数据库的规划、设计、维护、监视等的人员 – 其主要工作有:
• • • • 数据库(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数据库管理员(人员) 用户
9
4.1.1 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 理系统(续)
• 6.数据库应用系统
– 数据库应用系统——Database Application System, 简称DBAS – 组成:数据库系统+应用软件+应用界面
应用软件 应用开发工具软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 操作系统 硬件
11-06-88 10-17-87
籍贯 上海 安徽合肥
山东青岛 江苏南京
24
4.2.5 关系模型
• 主要术语
– – – – – – – – 关系:一个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 元组:表中的一行 属性:表中的一个列 属性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 主码:唯一地标识表中一个元组,主码属性不能取空值 外部关键字:与另一个关系的关键字相对应的属性组 关系模式:对一个关系的结构描述 关系名( 属性1, 属性2, ...... , 属性n )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二)课程目标三、课程结构(一)设计依据(二)结构(三)学分与选课四、课程内容(一)必修课程(二)选择性必修课程(三)选修课程五、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二)学业质量水平(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六、实施建议(一)教学与评价建议(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附录附录1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附录2项目教学案例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
信息技术覆盖了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在内的各种技术。
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沿着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催生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社会,并逐步构建出智慧社会。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
提升中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
课程圈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增强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要求】
3.1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到数据是一种重要的资源,通过科学管理与分析数据,可以使数据实现其应有价值,感受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的重要性。
3.2 结合具体案例,初步了解分析业务需求、建立数据管理与分析问题整体解决方案的基本过程;尝试对既定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发现问题并优化方案。
3.3 结合案例,了解数据采集途径的多样性,能利用适当的工具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类;认识噪声数据的现象和成因;理解不同结构化程度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区别,以及在管理与应用上的特点。
3.4 结合案例,了解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设计简单关系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的方法。
3.5 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关系数据库,了解数据库基本的数据查询方法(如选择、投影、排序、统计)等,能使结构化查询语言进行简单的数据查询。
3.6 结合案例,认识数据丢失的风险,利用实时备份与定时备份、全备份、增量备份与差异备份等多种方法进行数据备份。
3.7 了解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如对比分析法、分组分析法、平均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在实践中选用适当的数据分析工具,分析、呈现并解释数据。
3.8 运用数学学习方式,了解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的新发展;结合恰当的案例分析,认识数据挖掘对信息社会问题解决和科学决策的重要意义。
【教学提示】
本模块的教学应该在丰富的案例资源基础上进行。
案例的获得可以有多种方式。
(1)教师可以提供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典型案例。
如校园歌手大赛成绩管理、图书馆图书及借阅管理、社会实践调查问卷的管理与分析、早餐营养搭配管理、超市销售记录的管理与分析等。
选用的案例应该包含数据库建设与数据库生成的主要环节。
可进行主要的查询操作以彰显其意义,又不至于过分复杂,以免超出学业允许的限度;应能反映整体性思想,采用的案例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关于数据管理的更大联想空间。
(2)教师还可以选取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典型问题,引导和鼓励学生自行采集和创建典型案例,再确定具体问题解决方案制订和实施的过程中,开展自主或协作学习。
考虑到学生的既有知识积累,建议引导学生在使用数据分析工具的过程中,理解数据管理的思想,进而解决数据管理技术。
例如:在电子表格软件与其他数据库之间共享数据,以帮助学生有效地迁移所学知识;还可以借助这些数据分析软件,将获得的数据可视化,加强学生对数据分析方法的掌握及数据意义的理解。
本模块的教学适宜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开展。
要求至少配备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一种数据分析软件。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企业或社会场所的信息中心,听取专业人员介绍数据管理与分析的策略,体会数据管理与分析的重要价值,感受数据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
【学业要求】
学生能够确定学习和生活中的业务数据问题,能提出解决方案,评价其合理性、完整性以及分析方案优化或改进的可能性(计算思维)。
能认识有效管理与分析数据对获取有价值信息、形成正确决策的作用与意义,认识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能在特定的信息情境中,根据业务数据问题解决的需要,利用多种途径采集与甄别数据(信息意识)。
能按照特定数据管理的需求,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关系数据库,会选用
恰当的策略与方法,对数据进行管理(计算思维)。
认识数据备份的重要性,能根据需要及时备份与还原数据,确保数据安全(信息社会责任)。
会采用适当的方法提取数据;能正确选用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分析并解释数据(计算思维)。
能根据需要,主动选用数字化工具开展自主或协作学习,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模块4:人工智能初步
人工智能是通过智能机器延伸、增强人类改造自然和治理社会能力的新兴技术。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等新特征,推动了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的跃升,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本模块是针对人工智能的发展特征,从基础知识与应用、简单人工智能应用模块搭建及开发等方面设置的选择性必修模块。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及概念,能描述典型人工智能算法的实现过程,通过搭建简单的人工智能应用模块。
亲历设计与实现简单智能系统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增强利用智能技术服务人类发展的责任感。
本模块包括“人工智能基础”“简单人工智能应用模块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三部分内容。
【内容要求】
4.1描述人工智能的概念与基本特征;知道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典型应用于趋势。
4.2通过剖析具体案例,了解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如启发式搜索,决策树等),熟悉智能技术应用的基本过程和实现原理。
4.3知道特定领域(如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应用系统的开发工具和开发平台,通过具体案例了解这些工具的特点、应用模式及局限性。
4.4利用开源人工智能应用框架,搭建简单的人工智能应用模块,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配置适当的环境、参数及自然交互方式等。
4.5通过智能系统的应用体验,了解社会智能化所面临的伦理及安全挑战,知道信息系统安全的基本方法和措施,增强安全防护意识和责任感。
4.6辩证认识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巨大价值和潜在威胁,自觉维护和遵守人工智能社会化应用的规范与法规。
【教学提示】
在本模块教学中,教师既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项目设计等方式,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也可以向学生展示或剖析比较典型的智能系统,如早期的专家系统以及“深蓝(Deep blue)”“沃森(Watson)”“阿尔法围棋(AlphaGo)”和“百度大脑”等系统。
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尝试用人工智能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和体验人工智能的特点,感受智能技术对生活与学习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新技术、新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综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在学习有关人工智能智能基础知识方面的内容时,可多采用案例剖析法,让学生在模仿中习得,在创造中推新。
尽可能利用学生在必修、选择性必修等课程学习中已取得的经验,降低学习障碍,保证学习效果。
在学习简单智能系统开发内容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项目学习等方式组织教学,充分利用丰富的开源硬件和人工智能应用框架等资源,搭建面向实际生活的应用场景,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业要求】
学生能描述人工智能的基本特征,会利用开源人工智能应用框架,搭建简单智能系统(计
算思维)。
了解人工智能的新进展、新应用(如机器学习、自动翻译、人脸识别、自动驾驶等),并能适当运用在学习和生活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能客观认识智能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
模块5:三维设计与创意
三维设计作为一种立体化、形象化的新兴设计方法,已经成为新一代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设计平台的重要基础。
三维设计方法的学习与应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科学、技术、工程、人文艺术、数学等学科综合性的思维能力。
本模块是针对三维图形创作与编辑和三维动画创意方法而设置的选择性必修模块。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基于数字技术进行三维图形和动画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能够结合学习与生活的实例设计三维作品并发布,体验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三维创意设计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本模块包含包括“三维设计对社会的影响”“三维作品设计与创意”“三维作品发布”三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