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ppt(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输入是第二语言习得发生的必要条件
三种语言输入观的争论关键在于:
• 内在习得机制, • 外在输入环境, • 哪个处于主导的低位?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外在语言输入占语言习得中心地位
模仿外在语言 刺激、反馈 正面的语言 反馈、纠正 语言形式 操练
固定言语 行为模式
语言输入得 到强化
一、语言输入与互动的含义
•
两种不同的语言输入环境 语言输入:为学习者提供的单向的语言信息。 例:听广播、看电视等。 学习者没有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互动:双向的语言沟通和交流。 例:母语者或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构成了语言习得发生的互动环境。
•
显示出一种特定的语域风格 保姆语言(儿语、母亲语言):母亲对学说话的儿童 外国人话语: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 例:你是哪国人? 你,哪个国家的? 教师语言:对外汉语教学课堂 例:请大家打开书。 书Book,打开Open
学习者可以造出从来没听过的句子
语言输入贫乏 不可能通过外在语言输入获得完整的语言能力
心灵学派
语言输入 “触发”因素 乔姆斯基 “语言习得机制” • 具遗传属性,人类独有 • 能使儿童加工语言材料,建立抽象原则 • 可能已经具备一些普遍的语言特征,无需学习 语言习得内在机制是语言习得的决定因素 语言输入环境知识语言习得发生的次要因素
语言习得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外在因素是语言习得的决定因素 学习者完全被动的接受语言输入 否认语言习得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
20世纪中期,外语学习教学中“听说法” 机械化、自动化、刺激—反应模式 我买书 衣服 水果 我 是大学生 他 我们
这是桌子 那是椅子 那不是书
心灵学派——刺激贫乏论
John is easy to please 接触的语言现象有限 John is eager to please 很多语言特征是隐性特征 有些现象在语言运用中很少出现
二、 三种不同的语言 输入观
狼孩
“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 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
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 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 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正常儿童,无语言输入,语言习得不会自发生 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有重要作用
• Michael Long(1983:126)发现
• 语言形式的调整对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可理解 输入远远不够,母语者在互动时,对“话语结构 ”(interactional structure of conversation) 的调整最多,对提供可理解输入更为重要。 • Michael Long 刻意区分两个概念:“语言输入 调整”(modified input)与“互动调整”( modified interaction)。 • 我们来举例说明这两个概念:
两个阶段(前期与后期)
前期研究 社会语言学的角度 后期研究 心里语言学的角度
语言输入环境对第二语言 将语言输入环境和语言习 习得的影响,主要描写阐 得的内在因素结合在一起 述“外国人话语的特点” 探讨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 因素
一、语言输入与语言形式调整的研究
(一)“外国人话语”的特点
“外国人话语”——指外国人的话语?(×) ——指对外国人说的话语。 Ferguson:“外国人话语”是指说某语言的人对该 语言能力有限者或者根本没有该语言能力者所使用 的一种简化的语体。 “外国人话语”与标准英语有三方面不用:
Hatch and Wagner-Gough,1976 Hatch ,1978a Peck,1978
早期关注是学习者的语言产出
语言输入与互动
研究材料来自母语者与学习者交流的转写材料,这些
材料使研究者不仅能观察到学习者的语言产出过程, 即学习者是怎么说的,同时也可以观察到母语者为学 习者提供语言输入的过程,即母语者对学习者是怎样 说的。
Swain(1985,1995) 的“语言输出假设”
Krashen “语言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
• “语言输入假设”是克拉申语言习得“五个假设 ”中的一个核心假设。 • 首先,在克拉申看来,语言输入是第二语言习得 发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 • 其次,克拉申认为,言语的产出是语言习得的结 果,而不是动因。 • 第三,克拉申认为,有了足够的可理解输入,语 言习得就会自然发生。
繁化 (elaboration) 为了使非母语者易于理解母语者的语言输入,采取迂回或附 加的方法,使话语输入中增加了过多的冗余成分。
例:茶根儿
二、Michael Long关于互动 与话语结构调整的研究
王蕾 王雪莹 阎羽萍
•互动假设
• 作为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设的扩展,Michael Long (1981)提出“互动假设”。 • 他认为,单向的语言输入对理解和认识语言输入 的本质及其对SLA发展的影响来说远远不够,需 要高度关注母语者和学习者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 。 • 在进行意义沟通时,母语者为学习者提供的语言 输入在语言形式和话语结构和功能上作出了调整 。前者的调整使语言输入符合学习者的语言水平 ;后者的调整通过询问、重复、确认、解释等方 式使语言输入更容易理解。
Michael Long认为,互动话语结构的调整是语言习 得发生的必要条件,尽管不是充要条件。
意义和局限:
• 已有研究表明,无论语言输入调整还是互动调整 都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可理解输入。 • Michael Long则认为,互动调整更有助于语言输 入的可理解性。但是Long的研究没有证明语言输 入调整或互动调整有助于语言习得。
Ungrammatical talk
Ferguson 认为不合语法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三种类 型
1. 省略某些功能词(系动词、冠词、连接词、屈折词素等) Mary (is) doctor. This (is) car. 2.不恰当的扩展 You give me money. 3. 重置 no drive car
Swain “语言输出假设”
• 这一假设的提出源于Swain的语言教学研究。 • 她认为语言输入对学习者语言习得的影响是有限 的,只有语言产出才能真正促进学习者语言表达 能力的发展。
• 因为语言产出迫使学习者必须对语言表达的形式 进行加工,只有这样才能使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 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二节 语言输入与互动的前期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发展的重要影响
1、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交流使用的话语具有的“外国 人话语”“教师语言”特点,这种特定的语域风格的话语 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可理解输入环境。 2、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交流除了话语形式的调整, 还有话语结构和功能的调整。这种互动环境对第二语言学 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那个孩子的名字叫什么? (2)那个孩子,他叫什么名字? (3)母语者:那个孩子的名字叫什么? 二语者:嗯? 母语者:那个孩子,他叫什么名字?
话题句(topic—comment construction)起 “自我重复”作用 因此:“语言输入调整”关注的是语言形式变 化的分析,而“互动调整”注重话语结构所表 达的话语功能的分析。
二、互动研究的心理语言学视角
• 学习者们试图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进一步探讨语言习得 环境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学者们关注最多的是语言“反馈 ”(feedback)在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互动过程 中的作用。
• 心灵学派认为,语言不是通过外在的输入习得的 。 • 一方面,语言输入是贫乏的,如果学习者没有与 生俱来的习得机制,单靠语言输入是学不会语言 的。 • 另一方面,外在的语言输入为学习者提供的仅仅 是关于目的语结构规则的“正面证据”( positive evidence),缺少“反面证据”( negative evidence)。 • 结果: 知道“怎样说”,不知道那些规则“不能 说”。
Michael Long “互动假设”
• Long 认为,要想充分的理解和认识语言输入的本 质及其对第二语言习得发展的影响,仅仅考察单 向的语言输入是不够的,应该高度关注母语者和 学习者共同参与的过程。 • 双方进行意义的沟通时,母语者为学习者提供的 语言输入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变化: • 一是语言形式的调整 • 二是话语结构和功能的调整
有研究表明,这种不合语法的外国人话语常 常发生在工厂的工头和移民工人的交流中,属 于一种特殊的话语类型。但也有研究表明,在 行人与旅游者之间也会出现这种不合语法的话 语。
关于第二语言课堂教师话语的研究表明, 在大多数第二语言课堂中,语言教师虽然对语 言输入的形式作一些调整,但是很少发现不合 语法的语言输入。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对 外国人的话语基本上是合语法的。
配对互动任务实验:
• 48名被试被分为两组,即母语者—母语者16对, 母语者—非母语者16对,每16对被试面对面的进 行6项口头表达任务,如自由交流、游戏提示、参 与游戏等。游戏结束后,首先对两组被试语言形 式调整进行统计分析,如平均时长、名词和动词 的频次以及句子复杂性的分析;然后对两组被试 的“互动调整”进行统计分析,如“自我重复” 、“确认”、“理解检查”、“请求澄清”等分 析。
互动论
认知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理论
语言输入环境+语言习得内在因素 语言习得是学习者内在加工机制和语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语言学:语言输入与二语习得
语言互动可以凸显某些语言现象,对二语习得有重要作用
三、语言输入与互动的三个假设
Krashen(1985)的“语言输入假设” Michael Long (1981, 1983) 的“互动假设”
语言输入与互 动研究
第一节语言输入与互动研究产生的背景
• 一、语言输入与互动的含义
内在因素
语 言 习 得
语言习得机制
外在因素
语言输入的环境
学者关注
一、语言输入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 角色和作用。
二、语言输入与互动对第二语言习得发 展的影响。
第一节 语言输入与互动研究产生的背景
开创
20世纪70年代
“外国人话语”与标准英语有三方面不用: 1.语音方面:语速慢、发音清楚、停顿、重音、夸 张等特点。 2.词汇方面:偶尔使用来自其他语言的词汇、近义 词替换、释义等方式。 3.句法方面:省略、扩展、替换或重置等 “外国人话语”与妈妈和儿童的对话有许多相似 之处(Freed)
5
合语法的与不合语法的“外国人话语” Grammatical and ungrammatical foreigner talk
• 研究结果表明:母语者—母语者与母语者—非母 语者两组在语言输入形式的调整上没有差异,而 两组被试在话语结构和功能的调整上存在重要的 差别。 • 当母语者—非母语者交际遇到困难时,双方更多 地采取诸如重复、确认、理解检查、要求澄清等 话语策略。特别是母语者为了解决交际困难会采 取这些策略与非母语者进行意义的沟通,而不是 通过教语法来解决问题。
对“儿向语言”的研究
• 有学者发现:儿童的父母或保姆为儿童提供的都是符合规 则的话语,几乎很少纠正儿童的语法错误,为儿童提供不 合规则的反面证据。 • 在心灵学派看来,学习者只能依靠普遍语法的原则来排除 那些可能存在的、但事实上不正确的语法规则。
有的学者却持反对观点
• 虽然儿童的父母或保姆并不是通过明确地纠正儿 童的语法错误的方式给儿童提供语言习得的反面 证据,但是成人会通过其他方式给儿童提供语言 习得的反面证据,比如“重述”(recast)的方 式。 • Bohannon等(1990)和Farrar(1992)的研究 指出:儿童保姆的语言中以这种重述方式向儿童 提供语言规则的反面证据的情况比以往研究想象 的要多得多。
Grammatical talk
Ellis(1994:254)认为,合语法的外国人话语通常采取三种方 式对语言输入形式进行调整
简化 (simplification 指 母语者与非母语者交流时,为了使语言输入的形式简单易 懂所进行的话语调整。 规则化(regulation) 指母语者选择那些对非母语者来说最基本、最简明的结构以 减轻非母语者语言加工的负担。 You will not forget to buy the ice cream on the way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