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化学方程式 (4)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化学方程式总结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化学方程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665e8c3a5e9856a5712603a.png)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化学方程式总结八年级下册化学方程式整理一、化合反应1、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O2 点燃CO22、木炭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 点燃2CO 3、硫在氧气中燃烧: S+O2 点燃SO2 4、镁在氧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5、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点燃 Fe3O4 6、磷在氧气中燃烧: 4P+5O2 点燃2P2O5 7、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2H2+O2 点燃2H2O 8、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 点燃2CO2 9、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CO2+H2O=H2CO3二、分解反应10、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2KClO3====2KCl +3O2↑ 11、加热高锰酸钾:2KMnO4Δ K2MnO4+MnO2+O2↑12、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2H2O2====2 H2O+O2↑ 13、电解水:2H2O通电2H2↑+O2↑ 14、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ΔCO2↑+H2O15、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取CO2):CaCO3高温CaO+CO2↑ 16、硫酸铜晶体受热失去结晶水:CuSO4・5H2OΔCuSO4+5H2O 三、复分解反应17、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实验室制取CO2):CaCO3+2HCl=CaCl2+H2O+CO2↑18、碳酸钠和盐酸(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四、其他19、二氧化碳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20、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2NaOH + CO2=Na2CO3+H2O 2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2O2点燃CO2+2H2O22、光合作用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淀粉)+氧气光合作用化学方程式:6CO2+6H2O=====C6H12O6+6O223、呼吸作用文字表达式: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化学方程式:C6H12O6+6O2=====6CO2+6H2O八年级下册化学方程式整理一、化合反应1、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2、木炭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3、硫在氧气中燃烧:4、镁在氧气中燃烧:5、铁在氧气中燃烧:6、磷在氧气中燃烧: 7、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8、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9、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二、分解反应10、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 11、加热高锰酸钾: 12、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13、电解水: 14、碳酸不稳定分解:15、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取CO2): 16、硫酸铜晶体受热失去结晶水:三、复分解反应17、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实验室制取CO2): 18、碳酸钠和盐酸(灭火器原理):四、其他19、二氧化碳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0、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2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22、光合作用文字表达式:光合作用化学方程式: 23、呼吸作用文字表达式:呼吸作用化学方程式: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浙教版初二科学化学方程式大全
![浙教版初二科学化学方程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7e6d18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5.png)
浙教版初二科学化学方程式大全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6CO2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这个方程式是描述植物和其他光合生物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其中,光能被用来驱动这个反应过程,产生的氧气则被释放到空气中。
这个方程式是生物学和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程式,需要认真掌握。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 2MgO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 Fe3O4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 2CuO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 2Al2O35.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 → 2H2O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 2P2O5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 → SO2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 CO2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 2CO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 2CO211.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 K2MnO4 + MnO2 + O2↑12.加热氯酸钾:2KClO3 → 2KCl + 3O2↑1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2H2O2 → 2H2O + O2↑14.电解水:2H2O通电→ 2H2↑ + O2↑15.二氧化碳可溶于水:H2O + CO2 → H2CO316.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 Cu + H2O17.木炭还原氧化铜:C + 2CuO高温→ 2Cu + CO2↑18.焦炭还原氧化铁:3C + 2Fe2O3高温→ 4Fe + 3CO2↑19.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 CuO → Cu + CO220.氧化碳的可燃性:2CO + O2 → 2CO22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22.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23.二氧化碳可溶于水:H2O + CO2 → H2CO324.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高温→ CaO + CO2↑25.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Ca(OH)2 + CO2 → CaCO3↓ + H2O(检验CO2的方法)26.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其中,光能被用来驱动这个反应过程,产生的氧气则被释放到空气中。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常用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常用常见的化学方程式](https://img.taocdn.com/s3/m/214af802680203d8cf2f243d.png)
H 2SO3 O2 H 2SO4 (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
2、酸雨腐蚀雕像:
H 2 SO4 CaCO3 CaSO4 CO2 H 2O
3、氢氧化纳与硫酸铜溶液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 CuSO4 2NaOH Na2SO4 Cu(OH )2
4、硫酸铜晶体加热: CuSO4 5H 2O (蓝色晶体) CuSO(4 白色粉末) 5H 2O 5、简易灭火器的原理: 2HCl Na 2CO3 2NaCl CO2 H 2O
点燃
( 5)氢气的燃烧: 2H 2 O2 2H 2O
(淡蓝色火焰)
点燃
( 6)煤气的燃烧: 2CO O2 2CO2
点燃
( 7)天然气 (甲烷)燃烧: CH 4 2O2 CO2 2H 2O
点燃
( 8)酒精(乙醇)的燃烧 : C 2H 6O 3O2 2CO2 3H 2O
酶
3、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C 6H 12O6 6O2 6CO2 6H 2O (系数: 1666 条件:酶 )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 2CO3 H 2O CO2 ( 变红的紫色石蕊重新变为紫色 ) 5、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CO2 2NaOH Na 2CO3 H 2O 二、氧气 1、氧气的制取:
( 1)高锰酸钾制氧气: 2KM nO4 K 2 MnO4 MnO 2 O2 (需加热)
点燃
( 2) 铁在氧气中燃烧 : 3 F e 2O2 Fe3O4
实验现象: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产生黑色固体
点燃
( 3) 镁在氧气中燃烧 : 2M g O 2 2M gO
实验现象: 发出明亮的白光,产生白色固体粉末
点燃
( 4)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 4P 5O2 2P2O5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化学方程式》精品教学课件初二优秀公开课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化学方程式》精品教学课件初二优秀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881cdbf152d380eb63946d5c.png)
………………….….算 (4) 列比例式,求解 …...….…..比 (5) 简明地写出答案 ….…...答
练习
1、电解27千克水,能产生氧气多少?
2、氢气跟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H2+CuO====Cu+H2O
现在要想得到16克铜,问需要氧化铜多少? 同时参加反应的氢气又是多少?这些氢气在标 准状况下占多大的体积?(ρH2=0.09克/升)
= 2.3 克
149×12.25克 Y = -…---…2--4-…5---…---…-- ……..=.…7.…45算克
答:解5.8克氯酸钾可得到氧气 2.3克.
可…生…成…氯…化…钾…7.4…5克….….…..答
(2) 解:设: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
MnO2 2 K C l O 3 ======
高温
6. Ca(OH)2 + K2CO3 === CaCO3 + 2KOH
7. Fe2O3 +3 CO === 2 Fe +3 CO2
练习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2.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3.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4. 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和氧气 5. 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 6. 乙炔(C2H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
练习一:15.5克红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
生成五氧化二磷多少克?
(找出下列所解答案中的错误)
想一想
解:设可生成X克五氧化二磷 × 点燃
P + O 2 ====== P 2 O 5 ×
未配平
3×1
142
15.5 ×
X
浙教版科学八下化学方程式及现象汇总
![浙教版科学八下化学方程式及现象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7ba63e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69.png)
浙教版科学八下化学方程式及现象汇总在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重要的化学方程式,这些方程式及其所产生的现象是理解化学变化的关键。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详细梳理一下。
一、氧气的制取1、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2H₂O₂\(\stackrel{MnO_{2}}{=\!=\!=}\) 2H₂O + O₂↑现象: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2KMnO₄\(\stackrel{\triangle}{=\!=\!=}\) K₂MnO₄+ MnO₂+ O₂↑现象:固体由紫红色变为黑色,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木条复燃。
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2KClO₃\(\stackrel{MnO_{2},\triangle}{=\!=\!=}\) 2KCl + 3O₂↑现象:产生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CaCO₃+ 2HCl == CaCl₂+ H₂O + CO₂↑现象: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减少。
三、碳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反应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化学方程式:C + O₂\(\stackrel{点燃}{=\!=\!=}\) CO₂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化学方程式:2C + O₂\(\stackrel{点燃}{=\!=\!=}\) 2CO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3、一氧化碳燃烧化学方程式:2CO +O₂\(\stackrel{点燃}{=\!=\!=}\) 2CO₂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二氧化碳与碳反应化学方程式:CO₂+ C \(\stackrel{高温}{=\!=\!=}\) 2CO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减少。
5、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CO₂+ H₂O == H₂CO₃现象:无明显现象。
6、碳酸分解化学方程式:H₂CO₃\(\stackrel{}{=\!=\!=}\)H₂O + CO₂↑现象:有气泡产生。
2020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精讲精练(四):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以及计算(解析版)(1)
![2020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精讲精练(四):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以及计算(解析版)(1)](https://img.taocdn.com/s3/m/d052270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5.png)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以及计算➢ 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实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变;原子的种类和数量都没有改变,原子间只是进行重新组合,因此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理解: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原子质量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微观元素种类不变量不变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质宏观)五个不变(1 ⎩⎨⎧种类一定改变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变宏观:物质种类一定改)两个一定改变(2的数目可能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分子(34、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求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2)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3)判断是否全部反应【例1】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 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 24CO 2+SO 2+2H 2O ,则噻吩X 的化学式为( C )A .C 4H 4S 2B .C 2H 6SC .C 4H 4SD .C 6H 6S【例2】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物质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 6.414.0 3.2 1.0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10.07.2x 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A.a和b是反应物B.x=3.2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d一定是催化剂【例3】某有机物6.0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B)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例4】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有重大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掌握好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1)在化学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①原子数目①原子的种类①分子数目①分子的种类①元素的种类①物质的总质量①物质的种类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2)①某物质R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从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变化情况的角度分析可知:物质R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元素.①某物质R共4.6g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从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变化情况的角度分析可知:物质R中一定含有元素.(3)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依据测得的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物质X Y Z W反应前质量/g103900反应后质量/g 3.23a 3.2表中a=,在反应中Y这种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剂.答:(1)A;(2)①碳、硫、氢;氧;①碳、氢、氧;(3)93.6;催化剂.【变式训练】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X Y Z Q反应前质量/g410121反应后质量/g01215待测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D)A.反应后Q的质量为10gB.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1:1C.反应后生成15gZD.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2.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O24.8g,同时只生成CO24.4g和水2.7g,则该化合物中(C)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B.只含碳、氧两种元素C.含碳、氢、氧三种元素D.无法确定3.西班牙瑞奥汀河是一条酸河,经调查发现是由于上游河床含有的物质R在水中氧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所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R+2H2O+7O2═2H2SO4+2FeSO4则R的化学式是(D)A.FeS B.Fe2S3C.FeO D.FeS24.化学变化是化学学科最具特色的内容,而质量守恒定律是认识化学变化的一个基本规律,对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浙教版科学八下化学反应方程及现象汇总
![浙教版科学八下化学反应方程及现象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d4f32b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0.png)
浙教版科学八下化学反应方程及现象汇总
本文档旨在总结浙教版科学八下化学反应方程及现象的内容。
下面是一些重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及相应的现象:
1. 合成反应
例子:
Mg + Cl₂ → MgCl₂
合成反应是指将两种或更多的物质合并成一种新的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在上面的例子中,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镁。
2. 分解反应
例子:
H₂O → H₂ + O₂
分解反应是指将一种化合物分解成两种或更多的物质的化学反应。
在上面的例子中,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3. 置换反应
例子:
Fe + CuSO₄→ FeSO₄ + Cu
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元素和一种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其中元素取代化合物中的另一种元素。
在上面的例子中,铁取代了铜硫酸盐中的铜。
4. 双离子反应
例子:
AgNO₃ + NaCl → AgCl + NaNO₃
双离子反应是指两种离子交换位置的反应。
在上面的例子中,银离子和氯离子交换位置,形成氯化银和硝酸钠。
5. 酸碱反应
例子:
HCl + NaOH → NaCl + H₂O
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产生盐和水。
在上面的例子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以上是浙教版科学八下化学反应方程及现象的汇总。
通过研究
和理解这些化学反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和过程。
注意:在使用本文档的过程中,请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并避
免直接进行化学实验,以免造成危险或损坏。
《化学方程式》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PPT课件
![《化学方程式》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d2ffa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78.png)
把5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形成氯化钠 溶液时,该溶液的质量等于 105克 。
即溶液的质量等于 溶质的质量和水的质量之和。
那么,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 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呢?
实验: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1、锥形瓶底部为何要铺细砂?
(防止锥瓶底炸裂)
2H2O
通电
2 H2 +
O2
课堂练习1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金属铁在氧气中燃烧
3 Fe + 2O2 点燃 1 Fe3O4
◇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2 Mg + O2 点燃 2 MgO
例题2:
在硫酸铜(CuSO4)溶液中加入 氢氧化钠(NaOH)溶液
CuSO4+ 2 NaOH Cu(OH)2 + Na2SO4
对吗? • 错,只有1克氢气参加反应,只生成9克水。 • “化学反应” • 如1克的冰融化成1克水, 是不是遵循质
量守恒定律? • 不是,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
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一切化学反应 都遵守质量守恒 定律
想
一
想
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相等呢?
4个磷原子 10个氧原子 4个磷原子 10个氧原子
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原因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应用
进行有关的计算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思考:
怎样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呢?
如: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点燃
碳 +氧气 → 二氧化碳
浙教版科学八下化学方程式及现象汇总讲解学习
![浙教版科学八下化学方程式及现象汇总讲解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81fc48835901020207409ce5.png)
浙教版科学八下化学方程式及现象汇总叶绿体八下化学方程式及现象汇总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 2 点燃 2MgO 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固体。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 3O 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 2 △ 2CuO 紫红色固体加热后变成黑色固体。
(条件特殊)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 2 点燃 2Al 2O 3发出耀眼的光、生成白色固体。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 2 + O 2 2H 2O 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能使白色的CuSO 4粉末变蓝的液体。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 2 点燃 2P 2O 5 剧烈燃烧、有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 2 点燃 SO 2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味气体、放热。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 2 点燃 CO 2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 2 点燃 2CO 生成气体使人中毒。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 2 点燃 2CO 2 蓝色火焰、放热、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 4 + 2O 2 点燃 CO 2 + 2H 2O蓝色火焰、放热、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 4变蓝的液体。
12. 乙炔燃烧:2C 2H 2 + 5O 2 点燃 4CO 2 + 2H 2O (氧炔焰原理) 13.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 252 点燃2CO 2 + 3H 2O (现象同上) 小结:碳氢化合物燃烧一般生成CO 2 2二、生成氧气的几个分解反应:14. 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MnO 2作催化剂):2H 2O 2 MnO 2 2H 2O+O 2↑ 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化学方程式总结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化学方程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411eef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b.png)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化学方程式总结化学方程式为C + O2 → CO2.这是一种化合反应,木炭和氧气在充分燃烧的情况下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2、木炭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C + O2 →2CO。
这也是一种化合反应,但是木炭和氧气没有充分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
3、硫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S + O2 → SO2.这是一种化合反应,硫和氧气在燃烧的情况下结合,生成二氧化硫。
4、镁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Mg + O2 → 2MgO。
这是一种化合反应,镁和氧气在燃烧的情况下结合,生成氧化镁。
5、铁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3Fe + 2O2 → Fe3O4.这是一种化合反应,铁和氧气在燃烧的情况下结合,生成三氧化二铁。
6、磷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4P + 5O2 → 2P2O5.这是一种化合反应,磷和氧气在燃烧的情况下结合,生成五氧化二磷。
7、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 → 2H2O。
这是一种化合反应,氢气和氧气在燃烧的情况下结合,生成水。
8、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CO + O2 →2CO2.这是一种化合反应,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燃烧的情况下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9、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 + H2O →H2CO3.这是一种化合反应,二氧化碳和水在反应的情况下结合,生成碳酸。
二、分解反应10、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 + 3O2↑。
这是一种分解反应,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在共热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
11、加热高锰酸钾: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这也是一种分解反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氧气、二氧化锰和钾亚锰酸盐。
12、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 + O2↑。
这是一种分解反应,过氧化氢在分解的情况下生成氧气和水。
13、电解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 → 2H2↑ + O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
求什么? 需要多少克过氧化氢?
已知和求之间有什么联系? 2 H2O2 MnO2 2 H2O + O2
B、规范解题
解:设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①根据题意设未知量
2 H2O2 MnO2 2 H2O + O2
68
32
X
2克
②写出正确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 分子质量和已知量
34
32
17 g
X
34 = 17 g X = 16 g 32 X
答:分解17克双氧水,可得到氧气16克
错在: ①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
【评一评】:以下同学的解题有无错误? 错在哪里?如何改正?
例3:3克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以生成 多少克氧化镁?
解:设可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X克
2 Mg + O 2 点燃 2 Mg O
二、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计算依据 A、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 质量比是成正比例关系 B、质量守恒定律 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是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一种方法。
2、计算步骤
例题:实验室里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 现要制得2克氧气,需要多少克过氧化氢?
A、先审题
制得2克氧气
题目已知什么?
12 ∶ 32 ∶ 44
通过质量比我们可以知道每12份质量的 C 跟32份 质量的 O2完全反应可生成 44份质量的 CO2
现有 24份质量的 C 能与多少份质量的 O2完全反 应?最后能生成多少份质量的 CO2 ?
如果2克碳与4克氧气反应能生成6克CO2?
点燃
C + O2
3 ∶8
∶
×224克份 ∶ 4? 64克份 ∶
(1)能制得氧气多少克? 9.6克 (2) 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克?24.5克 (3)反应后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
30.4%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1)设未知数 (2)写出化学方程式 (3) 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已知量和未知量
(4) 列出比例式,求解
(5) 简明地写出答案
18
32
18 g
X
18 = 18 g 32 X
X = 32 g
错在:答:①得没到有氧配气平1化6克学方程式 ②没有设未知量、简明答案
【评一评】:以下同学的解题有无错误? 错在哪里?如何改正?
例2:分解17克双氧水,可得到多少克氧气?
解:分解17克双氧水,可得到氧气X克
2H2O2 MnO2 2H2O + O2 ↑
1.已知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写出甲烷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 + 2O2 点燃 2H2O + CO2, 该反应中各物质的分子数之比为 1 : 2 : 2 : 1 , 质量比为16 : 64 : 36 : 44 ,若有32克甲烷完全 燃烧,需消耗 128 克氧气,生成水 72 克, 生成二氧化碳 88 克。
2、在化学反应 4A+3B=2C中,若9克A和8克B 刚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 17 克 ,各物质的质量 比是 9 : 8 : 17 ;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7,则 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02 。
48
80
3克
X
48 = X 3克 80
X = 80×3克 = 20 克 48
错在:①比例式错误 ②计算错误 ③无答案
3、解题过程注意事项 (1)解题格式的规范化(设、解、答) (2)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3)配平好化学方程式。
(4)正确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5)列出正确的比例式。
68
X
32 = 2克
X = 68 ×2克 = 4.25g 32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写出简明答案
答:要制得2克氧气,需要过氧化氢4.25克。
【评一评】:以下同学的解题有无错误?
错在哪里?如何改正? 例1:电解18克水,可得到多少克氧气?
解:设需要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克。
H2O 通电 H2↑ + O2 ↑
8
16
24
碳质量/克
3
12
6
生成的CO2的质量/克 11
22
22
(1)从以上所提供的数据分析,这三次实验有什么不 同?第一次反应物完全反应,第二次、第三次反应物有剩余
(2)第二次实验为什么不生成28克CO2?哪种物质有 剩余?余下多少克? 第二次反应物碳有剩余,剩余6克。
(3)第三次实验为什么不生成30克CO2?哪种物质有 剩余?余下多少克?第三次反应物氧气有剩余,剩余8克。
第3节 化学方程式
第3课时 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
复习
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C + CO2 高温 CO (2) Al + O2 点燃 Al2O3 (3) CuO + C 高温 Cu + CO2 (4) H2 + O2 点燃 H2O (5) KClO3 MnO2 KCl + O2↑ (6) H2O2 MnO2 H2O + O2
(6)反应物、生成物使用相同的单位。 (7)用纯净物质量的数据进行计算。
【练一练】 加热分解24.5克氯酸钾,可得到多少 克的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多少克?
解: 设:可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克。生成氯化钾为克。
MnO2
2KClO3
2KCl + 3O2
245
149 96
24.5克
YX
245 = 24.5克
2、根据下图,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Cl2+H2O=HCl+HClO
一、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表示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2.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了什么物质。
3.表示各物质间微粒(原子与分子)的个数比。
4.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点燃
化学方程式: C + O2
CO2
物质的质量比: 12 ∶(16×2)∶(12+ 16×2)
96
X
245 = 24.5克 149 Y
X = 96×24.5克 = 9.6 克 Y = 14.9克 245
答:可得到氧气 9.6克。可生成氯化钾14.9克。
若制取224毫升氧气,需要氯酸钾多少克?(ρO2=1.43克/升)
提升
1: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1克置于干燥试 管中,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测得固 体质量为21.4克。试计算:
1.5克
CO2
11
58?.85份克
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 物之间的质量比是成正比例关系。因 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 和已知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 质量,可求生成物(反应物)。
【审题解题练习】
把一定质量的碳放在一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实验数据
如下表:
氧气质量/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